教案:淀粉的踪迹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教案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淀粉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淀粉踪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淀粉的概念与特点介绍淀粉的定义、分布和作用,讲解淀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2 淀粉的检测方法介绍常用的淀粉检测方法,如碘液检测、酶法检测等。
2.3 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分析淀粉在温度、湿度、酶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食物中的淀粉实例,引发学生对淀粉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3.2 探究淀粉的检测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测食物中的淀粉,演示碘液检测淀粉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3.3 探讨淀粉的变化规律分组讨论淀粉在温度、湿度、酶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化,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淀粉概念、特点和检测方法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4.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淀粉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4.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提出的观点和论证的合理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科学》教材,有关淀粉的相关内容。
5.2 实验器材碘液、淀粉溶液、食物样品、温度计、湿度计、酶制剂等。
5.3 网络资源科普文章、实验视频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第六章:教学建议6.1 课堂讲解生动形象地讲解淀粉的相关知识,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6.2 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6.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4 家校沟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第七章:教学反思第八章:教学计划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顺利进行。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教案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淀粉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淀粉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淀粉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淀粉的检测方法。
1.3 教学准备准备淀粉溶液、碘酒、食物样本等。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引出淀粉的概念。
向学生介绍淀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米饭、面条等。
1.4.2 探究活动分组让学生用碘酒检测食物样本中是否含有淀粉。
学生通过观察食物样本颜色变化,判断其中是否含有淀粉。
1.4.3 总结学生分享检测结果,总结淀粉的检测方法。
强调淀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淀粉的特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淀粉的特性,如溶解性、稳定性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淀粉的特性。
难点:实验操作技巧。
2.3 教学准备准备淀粉溶液、碘酒、实验仪器等。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淀粉的特性。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验证淀粉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2.4.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淀粉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淀粉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2.4.3 总结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淀粉的特性。
强调淀粉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情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情况。
难点:食物样本的准备和观察分析。
3.3 教学准备准备各种食物样本,如米饭、面条、水果等。
3.4 教学过程3.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情况。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观察和分析食物样本中的淀粉。
3.4.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各种食物样本,找出其中含有淀粉的部分。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记录下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情况。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淀粉的概念和特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淀粉的概念、特性以及实验操作方法。
难点:淀粉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淀粉溶液、碘酒、食品、实验器材等。
2. 教学工具:PPT、实验桌、显微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淀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淀粉的特性:引导学生观察淀粉溶液和碘酒的变化,分析淀粉的特性。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食品中的淀粉含量,学会使用实验器材。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肚子饿时眼睛会变花。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淀粉的作用和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学生对淀粉概念和特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教案编辑专员提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六、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淀粉的特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淀粉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淀粉的概念与特性(第1课时)2. 实验操作与观察(第2课时)3. 分析与讨论(第3课时)4. 总结与拓展(第4课时)八、教学步骤:1. 淀粉的概念与特性(第1课时)(1)导入:通过故事引出淀粉的概念。
(2)讲解:介绍淀粉的特性,如遇碘变蓝等。
(3)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 实验操作与观察(第2课时)(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淀粉溶液与碘酒的变化。
(2)实验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安全。
(3)数据记录: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淀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淀粉的检测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淀粉的定义和作用2. 淀粉的检测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4. 实验结果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淀粉的检测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分析。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碘液、试管、滴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淀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淀粉的定义和作用:讲解淀粉的基本概念,介绍淀粉在植物、动物体内的作用。
3. 介绍淀粉的检测方法:讲解碘液检测淀粉的原理和方法。
4.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淀粉检测实验,学生跟随操作。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检测淀粉的存在。
6.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探索淀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8. 板书设计:淀粉的踪迹1. 淀粉的定义和作用2. 淀粉的检测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4. 实验结果分析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团队协作能力等。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淀粉的定义、作用和检测方法。
2. 思考淀粉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食品、医药、农业等。
3.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管理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教案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淀粉的概念,知道淀粉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淀粉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存在。
2. 淀粉的检验方法。
3. 淀粉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淀粉的概念、淀粉的检验方法及淀粉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2. 教学难点:淀粉的检验方法及淀粉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如碘酒、面包、苹果等)。
2. 学生准备:好奇心、求知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入淀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淀粉的存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食物,发现淀粉的存在,如米饭、面条、苹果等。
3. 实验:检验淀粉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用碘酒滴在含有淀粉的食物上,观察颜色变化,验证淀粉的存在。
4. 分享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交流淀粉在食物中的作用。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淀粉的重要性。
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课后探究淀粉在其他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淀粉在食物中的存在和作用。
2. 探究淀粉的检验方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淀粉的存在,学生跟随操作,亲身体验。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碘酒检验不同的食物样本,记录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淀粉在不同食物中的分布情况。
5.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淀粉在其他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药等领域。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淀粉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淀粉的检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淀粉的踪迹》教案
《淀粉的踪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淀粉的基本概念,知道淀粉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淀粉存在和检测淀粉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淀粉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淀粉的检测方法:碘液检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淀粉的基本概念、淀粉的检测方法。
2. 教学难点:淀粉的检测方法及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淀粉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碘液、苹果、土豆、馒头等。
2.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刀具、盘子等。
教案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淀粉吗?淀粉在哪些食物中存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关注淀粉的基本概念和存在范围探究淀粉的检测方法| 教师介绍碘液检测法的基本原理| 学生听讲并理解| 帮助学生了解淀粉检测的方法实验1:淀粉溶液的检测|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2:食物的淀粉检测|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淀粉的能力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淀粉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了淀粉的检测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了实践能力。
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淀粉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主题:《淀粉的踪迹》的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淀粉的踪迹》这一主题,给学生提供一种探索淀粉存在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淀粉分布情况的理解。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化学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淀粉在不同物质中的分布情况。
2. 掌握通过实验方法检测淀粉的技巧。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马铃薯切片、玉米粒、试管、滴管、显微镜等。
2. 实验器材:燃气灯、玻璃棒、实验台等。
3. 实验环境:安全通风的实验室。
三、教学过程:1. 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淀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哪些含淀粉的食物?- 鼓励学生提出对淀粉存在方式的猜想,并与同学们分享。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同学配备所需材料。
- 实验一:观察淀粉在葡萄糖溶液中的分布情况。
a. 取一些淀粉溶液,加入试管中。
b. 用滴管滴入少量葡萄糖溶液。
c. 观察试管内淀粉的变化。
- 实验二:观察淀粉在马铃薯切片中的分布情况。
a. 将马铃薯切成薄片。
b. 在玻璃片上涂抹一层淀粉溶液。
c. 将马铃薯薄片贴在淀粉溶液上,待干燥。
d. 用显微镜观察马铃薯薄片的变化。
- 实验三:观察淀粉在玉米粒中的分布情况。
a. 将玉米粒放入水中浸泡。
b. 取出玉米粒,切开观察内部。
c. 观察玉米粒中淀粉的分布情况。
3. 总结与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a. 淀粉在葡萄糖溶液中的分布情况如何?b. 淀粉在马铃薯切片中的分布情况如何?c. 淀粉在玉米粒中的分布情况如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并结合知识进行解释。
4. 拓展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淀粉在其他食物中的分布情况,并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实践探索。
- 提供进一步的文献资料和书籍,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淀粉的相关知识。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淀粉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淀粉在不同食物中的存在和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淀粉的概念、性质和作用2. 淀粉的检测方法3. 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和变化4. 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5. 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三、教学重点1. 淀粉的概念、性质和作用2. 淀粉的检测方法3. 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和变化4. 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四、教学难点1. 淀粉的检测方法2. 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和变化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视频或图片3. 实验材料:碘液、淀粉溶液、各种食物样本4. 调查问卷5. 教学道具:模型、挂图等第一章:淀粉的概念、性质和作用1.1 教学内容:介绍淀粉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作用。
1.2 教学活动:(1)通过PPT展示淀粉的微观结构,让学生了解淀粉的基本组成。
(2)讲解淀粉的性质,如溶解性、热稳定性等。
(3)阐述淀粉在人体内的作用,如提供能量、促进消化等。
第二章:淀粉的检测方法2.1 教学内容:介绍淀粉的检测方法,如碘液检测法。
2.2 教学活动:(1)演示碘液检测淀粉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淀粉检测实验。
(3)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掌握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
第三章: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和变化3.1 教学内容:探讨淀粉在不同食物中的分布和变化。
3.2 教学活动:(1)通过PPT展示各种食物样本,引导学生分析食物中的淀粉含量。
(2)讲解淀粉在食物加工、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如糊化、凝胶化等。
(3)进行食物样本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和变化。
第四章: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4.1 教学内容:介绍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4.2 教学活动:(1)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如食品储存、烹饪等。
(2)分析常见食品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教案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淀粉的概念,知道淀粉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淀粉踪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培养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淀粉的概念及其特性2. 淀粉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探究淀粉踪迹的方法4. 实验操作技巧5. 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淀粉的概念、特性及在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难点:探究淀粉踪迹的方法,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淀粉的踪迹。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淀粉的特性和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碘酒、食物样品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试管、滴管等。
3. 教学课件:淀粉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食物样品,引导学生发现食物中的淀粉。
2. 学生分享生活中淀粉的应用,如米饭、面条等。
二、探究淀粉的特性(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淀粉溶液与碘酒反应的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淀粉的特性:遇碘变蓝。
三、淀粉在生活中(10分钟)1. 教师展示淀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发现,如糕点、糖类等。
四、淀粉的探究(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检测食物中的淀粉?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五、生活实践(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任务:调查家庭成员的饮食结构,了解淀粉的摄入情况。
2.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调查结果。
3. 学生分享调查成果,讨论如何合理搭配饮食。
教案持续更新中,请随时关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淀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淀粉的特性: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淀粉溶液与碘酒反应的现象,总结淀粉的特性。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淀粉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淀粉的特性。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淀粉的概念、性质和作用2. 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3. 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淀粉的概念、性质和作用,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碘液、试管、滴管、搅拌棒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操作演示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引出本课《淀粉的踪迹》。
2. 讲解淀粉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教师通过PPT展示淀粉的微观结构,讲解淀粉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3. 演示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操作演示台上进行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 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淀粉的特性。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淀粉的了解。
7. 板书设计《淀粉的踪迹》一、淀粉的概念、性质和作用二、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三、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四、总结与拓展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淀粉概念、性质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评价学生实验结果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淀粉的特性。
2. 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 讲解淀粉的概念、性质和作用:利用PPT展示淀粉的微观结构,讲解淀粉的相关知识。
3. 演示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操作演示台上进行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淀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淀粉的检测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淀粉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
2. 教学难点:淀粉的检测方法及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碘液、淀粉溶液、非淀粉溶液(如葡萄糖、蔗糖溶液)、试管、滴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淀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介绍淀粉的定义、分布和作用,讲解淀粉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3. 淀粉的检测方法:介绍淀粉的检测方法,如碘液法、酶法等,重点讲解碘液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碘液与淀粉溶液的反应,记录实验结果。
5.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淀粉与碘液反应的原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思考题:淀粉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合理摄入淀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淀粉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了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淀粉的来源:介绍淀粉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如植物、动物体内的淀粉及其应用。
2. 淀粉的加工食品: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淀粉加工食品,如面粉、大米、土豆等,了解其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
七、实践活动:1. 让学生自制淀粉检测液:学生分组,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自制淀粉检测液。
2. 检测生活中的食品:学生运用自制的淀粉检测液,检测家中的零食、饮料等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淀粉的踪迹》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淀粉的踪迹》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并根据蓝色的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
(2)利用碘淀反应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2)在观察不同配比的淀粉和滑石粉混合物滴碘酒后的反应时,能尝试探究变化的原因。
(3)会运用推理的方法思考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有些物质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如碘酒与淀粉。
(2)知道用实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一些物质。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科学事实,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玻璃杯、白纸、学生准备:蔬菜、水果、米饭、馒头、肉食品等。
三、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3分钟)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侦探故事。
冬天的一天,一大早面粉铺的老板回店铺准备开店,奇怪地发现店铺门口有三组猫的脚印(师出示猫的脚印),老板觉得很奇怪,他一打开门,店铺里储存的面粉散了一地,满地的面粉上面有一组猫的脚印,老板很生气,他很想找出到底是哪只顽皮的猫把他的店铺弄成这样。
(出示两组脚印)侦探只用了一样东西就查出了是那只猫,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是用了什么东西把那只猫找出吗?(想一想那只顽皮的猫的脚底下面都粘着面粉的。
)(3)师用碘酒在白纸上涂一下,脚印的地变紫色。
(4)谁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引出淀粉+碘酒蓝色(板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运用这个原理来辨别淀粉的踪迹。
板书课题:淀粉的踪迹2、寻找淀粉的踪迹。
(14分钟)(1)观察和比较在不同配比的淀粉和滑石粉混合物里滴碘酒后的反应。
1)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法的商人,他们为了谋取利益,在他们所贩卖的面粉中掺杂了一种跟面粉长得很像,让我们肉眼无法分辨出来。
我们要怎样辨别出来?2)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碘酒。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淀粉的踪迹》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淀粉和滑石粉的区别,根据碘淀反应时颜色变化的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
2、在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事实,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淀粉、滑石粉、两把勺子、盆子1、盆子2(馒头、年糕、白菜、冬瓜、萝卜、马铃薯、蒜头等)、碘酒、滴管、记录表教师准备:淀粉、滑石粉、两把勺子、盆子、碘酒、滴管、三个小瓶子、淀粉糊、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
1、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的两袋粉是不是一样,你们有办法进行区分吗?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
4、那么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呢?我们还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加以证明。
5、学生用实验进一步证明
(二)淀粉和滑石粉混合后,加入碘酒后会变色吗?
1、猜测:你们认为会怎么样?
2、混合时你准备用多少淀粉,多少滑石粉?
3、学生实验操作
4、汇报
大家也发现混合粉变色了,和刚才淀粉变的颜色一样吗?还有什
么发现?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1、你们知道哪些食物里含有淀粉,请你们想办法把含淀粉的食物找出来。
2、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呢?
学生猜测
3、实验验证
4、交流汇报
(四)淀粉会消失吗?
1、猜测:淀粉和唾液混合在一起,淀粉还会继续存在吗?
2、怎么研究?
3、实验验证
4、引导学生继续提出新问题
(五)总结延伸:
对于新的问题,引导课外继续学习研究。
《淀粉的踪迹》教案
《淀粉的踪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淀粉的基本概念,知道淀粉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淀粉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淀粉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淀粉的检测方法。
3. 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4. 食品安全与淀粉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淀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淀粉的检测方法。
四、教学难点1. 淀粉的检测方法。
2. 食品安全与淀粉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碘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等。
3. 食品安全案例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淀粉的兴趣。
2. 讲解淀粉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3. 讲解淀粉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4. 分析食品安全与淀粉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
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淀粉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2. 复习淀粉的检测方法。
3. 搜集有关食品安全与淀粉的资料,加深对食品安全意识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淀粉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淀粉的检测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食品安全与淀粉关系的认识。
十、教学拓展1. 淀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
2. 淀粉的科学研究前沿:如淀粉合成、改性淀粉等。
3. 食品安全与营养:如食品添加剂、营养均衡等。
六、教学活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淀粉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认识。
2. 案例分析:分析食品安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淀粉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3. 课堂提问:回答学生关于淀粉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七、实践活动1.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淀粉的检测方法。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淀粉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探究淀粉存在的证据——淀粉的踪迹教案
探究淀粉存在的证据——淀粉的踪迹教案。
淀粉是植物的一种主要能量储存形式。
在许多食品中,淀粉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但是,淀粉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刑事证据,可以用于破解犯罪案件,尤其是一些涉及到食品或药品的犯罪案件。
当然,为了证明淀粉的存在,必须采用恰当的实验技术。
一种被普遍使用的技术是淀粉的踪迹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特殊的试剂(碘液)来探究淀粉是否存在于样本中。
如果样本测试呈现出深蓝色或紫色的颜色,那么可以断定样本中存在淀粉。
进行淀粉踪迹实验时,需要遵循一些关键步骤。
我们需要准备样本。
这些样本可以来源于任何可能存在淀粉的物品。
食品如馒头和饼干、植物如马铃薯和玉米以及其他类似物品都是常见的样本来源。
在选择样本后,我们需要将一小部分样本放在滴管管内,然后添加几滴含有碘的试液,一般是碘酒或碘化钾溶液。
添加试剂后,我们需要观察反应。
如果试剂被吸收了,水变成了黑色,那么这种反应表明样品中存在淀粉。
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用此方法确定的淀粉是否符合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因为即使是有机的淀粉,如果超标,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淀粉的踪迹实验是有用的探究淀粉存在证据的方法。
这种实验简单易行,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在家中使用,但同样也有风险。
对于那些从事犯罪活动和商业欺诈的人来说,他们应该了解到,当他们用淀粉来假冒他们的产品或从事与食品有关的犯罪活动时,这种实验将成为打破案件的“银弹”。
教科版科学三上《淀粉的踪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淀粉的踪迹》教案一. 教材分析《淀粉的踪迹》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淀粉的性质、淀粉与酶的关系、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淀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淀粉的基本性质,掌握淀粉与酶的关系,知道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淀粉的基本性质、淀粉与酶的关系、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
2.难点:淀粉的检测方法,淀粉与酶的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淀粉的性质和检测方法。
2.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活实例: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淀粉溶液、碘液、酶制剂、食物样品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试管、滴管、培养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出淀粉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淀粉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淀粉的性质和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淀粉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掌握淀粉的检测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淀粉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探讨淀粉在食物中的分布,分析不同食物中淀粉的含量和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淀粉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淀粉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了解淀粉在日常饮食中的摄入量。
中班科学教案:寻找淀粉(2篇)
中班科学教案:寻找淀粉活动目标:1、知道碘伏遇淀粉会变色。
2、能大胆参与实验并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淀粉画一幅、装有碘伏的喷壶一个土豆、馒头、青菜、胡萝卜人手一份记录单人手一份、记号笔活动过程:一、魔术导入,引发幼儿探究欲望1、认识碘伏师:谁能猜一猜我的喷壶里装的什么?(引导幼儿从气味、颜色方面观察)师:喷壶里装的是碘伏,小朋友腿或者胳膊摔伤时,用它来消毒;打针前医生也会用碘伏消毒。
2、出示淀粉画师:谁愿意把自己看到的说一说?(什么都没有)师:真的什么都没有吗?确定吗?3、喷画师:用装有碘伏的喷壶喷洒淀粉画,碘伏遇上淀粉变色,立刻呈现美丽的风景画。
4、认识淀粉师:原来我的这幅漂亮的风景画,不是用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画的,而是用它画出来的(出示淀粉,引导孩子摸一摸、闻一闻、观察颜色等感知淀粉)。
师:淀粉是白颜色的,所以画画看不出来,而喷壶里装有碘伏,淀粉遇到碘伏后,就会变色,所以我们就能看到画的内容了。
二、动手实验,寻找淀粉1、出示馒头、土豆、青菜、胡萝卜,寻找淀粉。
师:小朋友们可不能小瞧淀粉,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含有淀粉,小朋友猜一猜这些东西里面会有淀粉吗?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吗?(幼儿自主发表意见)小结:用碘伏来帮忙,当和碘伏碰在一起变色的就有淀粉。
2、讲解记录单3、幼儿实验记录三、分享记录单延伸活动:出示PPT,请小朋友帮我看看这些东西里都含有淀粉吗?每人选2种自己最喜欢的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中班科学教案:寻找淀粉(2)教案名称:寻找淀粉教学对象:中班幼儿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增强幼儿对淀粉的认知和了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淀粉(可以使用面粉、玉米淀粉等)2. 水3. 小玻璃碗4. 棉签5. 放大镜6. 幼儿用围裙7. 小铲子或勺子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淀粉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它可以用来做面包、饼干等。
请幼儿们想想,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或食物里含有淀粉呢?探索活动:2. 教师带领幼儿们进行探索活动。
三年级科学《淀粉的踪迹》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淀粉的踪迹》教学设计三班级科学《淀粉的踪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同学亲历"找到淀粉到又找不到淀粉'的探究过程,培育同学勤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相互沟通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四周事物的科学习惯;(2)让同学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培育同学细致观看,科学记录的探究力量;(3)让同学通过本科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并能依据蓝色的深浅推断淀粉的含量多少;以及淀粉与唾液一起会变成新的东西(糖)等科学学问。
教学重点:组织同学开展找淀粉的探究活动的过程教学难点:淀粉遇到唾液后又会消逝了。
教学预备: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白纸、棉签、小毛巾、蔬果、米饭、馒头、马铃薯等食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谈话:老师给大家玩一个魔术,看谁能最快的猜出其中的隐秘。
2、演示试验(把碘酒溶液快速喷射在用淀粉液写的"淀粉的踪迹'的贴纸上)揭示课题。
3、引入新课:对。
这和上一节课所学的学问是一样的道理。
这隐秘一个在喷壶里一个就在纸条上。
字条上涂有淀粉溶液,当碘酒溶液喷射在淀粉上,他们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淀粉的踪迹'五个字就显现出来了。
(板书:淀粉+碘酒变蓝)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碘酒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
那么,这节课还探究一些什么问题呢?(点题)怎样探寻淀粉的踪迹呢?二、学习新课1、熟悉碘酒探寻淀粉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使用到碘酒,说说看,你对碘酒知多少?活动一:做一个好玩的消毒活动(让同学把碘酒分别涂在各自的食指和拇指上)。
(1)小组活动(将两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5粒米饭,排列在白纸上。
)(2)汇报。
(3)小结:米饭是白的,碘酒是棕黄的,现在这东西是蓝的,说明它即不是米饭,也不是碘酒,这是碘酒和米饭里的淀粉遇到一起相互作用变成的一种新的东西。
你们知道淀粉是什么样的吗?活动二:观看比较淀粉和滑石粉(1)观看、试验。
(2)相互沟通汇报(3)小结:科学家也像你们一样利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的道理科学、快捷的找到淀粉在哪儿。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最终五篇)
《淀粉的踪迹》的教案(最终五篇)第一篇:《淀粉的踪迹》的教案一、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体系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米饭和淀粉》第四课的内容。
米饭和淀粉单元与本册教材的植物、动物、人体、水单元都有联系,是作为综合性的内容出现在最后一个单元。
《淀粉的踪迹》一课是以淀粉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对淀粉的探究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2、教材内容本课有两个主要活动:“寻找淀粉的踪迹”和“淀粉消失了”。
(1)、“寻找淀粉的踪迹”的第一个实验是观察和比较不同配比的淀粉和滑石粉滴上碘酒后的反应。
在实验中孩子们会发现:不仅可以用碘淀反应检验滑石粉里有没有淀粉,还能根据蓝色的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
“寻找淀粉的踪迹”的第二个实验是用碘酒来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会有淀粉。
让孩子们先进行预测,再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淀粉消失了”这一活动,让学生在淀粉糊加入唾液,摇晃之后再滴入碘酒,杯中的液体不再变蓝了,让学生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淀粉和滑石粉的区别。
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并根据蓝色的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利用碘淀反应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会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淀粉和滑石粉的区别。
在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科学事实,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4、活动材料单:每个小组: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玻璃杯、白纸5张、牙签2支。
学生自备:蔬菜、水果、米饭、馒头、肉食品等。
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他们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吸引,探究的开展随兴所至,探究过程简单、短暂且不严格,这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淀粉的踪迹
淀粉的踪迹
●教材分析
本课活动有两个:“寻找淀粉踪迹”与“淀粉消失了”。
其活动的大致设计,一是观察比较淀粉和滑石粉,让学生自己设计区分的方法(外观、手捻、触摸、用碘酒),二是比较不同配比的淀粉和滑石粉混合物滴上碘酒的反应,(淀粉数量逐步减少)让生猜测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会怎样?从实验中让生发现:这些方法不仅可检验物质里是否有淀粉,还能据蓝色的深浅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而后是一个“米粉老鼠”的游戏,起到激趣作用。
再次是用碘酒鉴别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先猜后做为好)“淀粉消失了”是本单元最后一个内容,具体的实验是分装“三瓶淀粉糊,一瓶滴碘酒,另一瓶加唾液,摇匀后滴入碘酒再观察,讨论为什么有不同的现象?教材中有思考帮助引导,教师要加以应用。
“淀粉消失了”的问题,要注意的是:A、时间可能不够。
游戏“米粉老鼠”可不做,其构建的意义与联系与别的活动不大,可省。
B、注意唾液的收集有讲究。
《淀粉的踪迹》一课是以淀粉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对淀粉的探究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1)、“寻找淀粉的踪迹”的第一个实验是观察和比较不同配比的淀粉和滑石粉滴上碘酒后的反应。
在实验中孩子们会发现:不仅可以用碘淀反应检验滑石粉里有没有淀粉,还能根据蓝色的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
“寻找淀粉的踪迹”的.第二个实验是用碘酒来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会有淀粉。
让孩子们先进行预测,再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淀粉消失了”这一活动,让学生在淀粉糊加入唾液,摇晃之后再滴入碘酒,杯中的液体不再变蓝了,让学生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淀粉和滑石粉的区别。
(2)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并根据蓝色的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利用碘淀反应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探究目标:(1)会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淀粉和
滑石粉的区别。
(2)在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科学事实,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开展找淀粉的探究活动的过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难点:淀粉碰到唾液后消失了
●活动材料单:
每个小组:(淀粉、滑石粉标上1、2)、碘酒、滴管、玻璃杯、白纸5张、牙签2支。
书法轴联(题目、评价语)
学生自备:蔬菜、水果、米饭、馒头、肉食品等。
题目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引出本课研究的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吗?魔术:出示一张书法作品(这是一张白纸)。
请一学生为全班同学朗读。
大家认为这张纸上没有字,是吗?老师可以让它变出字来,你们相信吗?此时我让学生用碘酒在纸上进行涂抹,让纸上的文字得以显示。
纸上写的是什么字呢?谁能说一说字是什么颜色的?
2.那么,你能提出几个有关这个小魔术的问题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课件:板书:淀粉+碘酒→蓝色)
3、小结:原来我们用碘酒可以找到找到淀粉的踪迹的。
太高兴了,我也为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看到的现象,更高兴。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一)观察和比较淀粉和滑石粉。
情景:老师买了一袋淀粉和一袋滑石粉。
想请同学们帮忙区分区分,愿意帮忙吗?1、在观察以前,小组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已经学过的方法?
2、讨论后小组交流方法。
(每袋贴标签1、2)鼻、手、眼、碘酒。
3、同学们一定是满载而归吧。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交流,介绍自己小组的
方法及发现。
2、观察和比较不同配比的淀粉和滑石粉混合物滴上碘酒后的反应。
如果将淀粉与滑石粉混合在一起,并逐步减少淀粉的数量,滴入碘酒,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做这个实验?要主意什么?滑石粉的量及碘酒的量。
)(板:滑石粉+碘→不变色)
(二)用碘酒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景:我们知道碘淀反应会变蓝色,还知道淀粉的含量不同遇碘变色的深浅程度也不同。
老师有一个想法,猜测老师想什么样?(学生猜测)我们把这一知识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怎么样?
(1)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食物,猜测这些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把认为含淀粉的食物放在一堆,不含淀粉的食物放在另一堆。
(你是凭什么来猜的?)(表二)
(2)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用滴碘酒的方法验证。
学生实验操作。
(表二)(3)学生表述。
探究活动二、做淀粉消失了的实验
情景: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更有趣的魔术。
放1、2、3、4个透明的杯子,加一些淀粉糊,搅拌。
快速地在2号中加唾液,不让学生发现。
(1)1号杯加碘酒,猜测,仔细看,有什么变化?变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魔术好吗?可是我们在这儿找到了淀粉。
(2)2号杯加碘酒,猜测,摇晃几下,发现什么?不变蓝告诉我们什么?这淀粉到哪儿去了呢?
情景:老师想带徒弟。
你们猜测原因。
充分展开,学生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A摇晃。
学生试第三个杯来排除。
B变成其它东西了。
变成什么?老师用什么办法?学生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两个瓶子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
…释疑:含有淀粉的食物,被人吃进嘴里后,经过牙齿的细细咀嚼,淀粉还在吗?
三、拓展环节:
这节课我们去寻找淀粉的踪迹,找到了,又让他给跑了,同学们有兴趣吗?
研究后的收获都很大,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样?但时间有限,对于淀粉,你们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同学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研究方法,自己课外去研究新的问题。
因为淀粉与食物、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老师建议大家自办一份食物与人的小报,充分展示你们的才华。
评价:学生用碘酒液喷。
四、作业。
“米粉老虎”游戏;写一份童话。
●板书:
淀粉的踪迹
淀粉+碘→变色
滑石粉+碘→不变色
淀粉糊+碘→变色淀粉糊+唾液+碘→不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