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高教版第6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国民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第1章总论1.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特定国民经济现象总体某种特征的数量概念。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所组成的多层次、多系统的指标群。

国民经济分类是对客观存在的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描述。

国民经济分类是统计分组法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运用。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类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统计分组四个要素【分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分组;分组对象,即所划分的是什么;分组标志,即按什么来进行划分;分组内容,把对象分成哪几组】记录方法是指对国民经济活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记账方式”在“什么时候”来进行记录。

国民经济核算要求以复式记账原则为基础,按照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记录。

2.复式记账:每一笔交易必须被记录两次,一次是作为资源(或负债的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右端;另一次是作为使用(或资产的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左端;或者在账户的同一端记录两次,但两次的符号相反。

大部分交易涉及两个交易者,所以对同一个交易是由双方同时记账的,而每一方都要进行复式记账,所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每一个交易实际上是被记录了四次,这就是所谓的“四式记账”,有助于保证账户的平衡一致。

国民经济核算记录时间原则(2):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的时间,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的时间进行统计。

【目的:真实地反映本期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及资产负债变化】收付实现制: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的时间进行统计。

估价原则(5):按市场价格估价;如果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则要以相近的市场价格为参照进行估价;如果不存在可供参照的市场价格,则要模拟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对其估价;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用,则以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来记录;与外汇有关的流量和存量在统计时,应用本币计量其价值。

市场价格(3):基本价格: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得到的价格,其中不包括该货物或服务的销售或使用所应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产品补贴,也不包括生产者单独开发票的货物运输费用。

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版高教版第1章 总论

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版高教版第1章 总论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 容与基本方法,掌握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以及 国民经济平衡关系的表述方式,对国民经济统 计学的学科地位和发展概况有全面的认识。
学习目的
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工作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重大 改革和建设,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 界提供了大量统计信息和咨询服务,在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一)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从内容上看,包括劳动力资源统计、自然资源统计和 资产负债核算
从统计方法论角度看,是对国民经济存量的统计。
(二)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是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总成 果的,它可以使人们概要地掌握一国国民经济的基本 规模和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是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中心 内容。
国际收入与财富研究会
•成立于1947年9月 •简称IARIW •主要目标是深入研究国民 经济与社会核算
《收入与财富评论》
•1966年,IARIW创办 •按照贸易原则、商品原则、 国境原则进行统计 •刊载文章的研究领域分成 7大类,24小类
2007年9月18日—21日,IARIW首次在中国召开学术会议
——经济学大师熊彼特
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经济统计信息及其 方法论研究的需求
政府机 构
研究机 构和学

国民经济 统计信息
的需求
企业
媒体和 非营利
机构
普通居 民
1.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式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有关搜集、整理相关数 据,以描述和分析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统计方法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科目及参考用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科目及参考用书

技术经济及 ① 英语 管理 ② 经济学 《管理学高级教程》,高良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年
(120204) ③ 企业管理综合 1、《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 葛家澍、林志军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版 ① 英语 会计学 ② 经济学 (120201) ③ 会计学综合 4、近三年《会计研究》、《审计研究》杂志 1、《财政学》(第八版),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① 英语 财政学 ② 经济学 (020203) ③ 财政学综合 4、《当代西方税收学》,郭庆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5、近三年的《财政研究》、《税务研究》杂志 ① 英语 金融学 ② 经济学 (020204) ③ 金融学综合 ① 英语 区域经济学 ② 经济学 (020202) ③ 区域经济学综合 2、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13 年 1、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不指定参考书目 3、《税收理论研究》,郝如玉,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2、《财政学》(第八版),哈维·S·罗森、特德·盖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3、《公司理财》 罗斯、威斯特菲尔德、杰富,吴世农、沈艺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版 2、《西方现代会计理论(第二版)》 陈今池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年第 2 次印刷版
① 英语 城市经济与 ② 经济学、运筹学 1、 《城市经济学》 ,阿瑟•奥沙利文(Arthur O'Sullivan)著,周京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战略管理 (二选一) 2、 《城市社会学》 ,顾朝林,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1201J1) ③ 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 综合 ① 英语 1、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统计学 (071400) ③ 管理科学与 ② 经济学、运筹学(二 2、跨专业加试科目: 工程 选一) (120100) ③ 管理科学与工程综合 ① 英语 法律经济学 ② 法学与经济学综合 (0202J1) ③ 法律经济学 1.《现代劳动经济学》(第六版)(第 2、8、10、11、13、14 章),伊兰伯格和史密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① 英语 劳动经济学 ② 经济学 (020207) ③ 劳动经济学综合 4.《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第三版 杨河清 王守志 主编。 3.《社会保障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年第一版 郑功成著; 2.《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石金涛主编,上海交大出版社。 1、麦考罗、曼德姆: 《经济学与法律》 ,法律出版社 2005 年。 2、波斯纳: 《法律的经济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 (2)统计应用:《管理统计学》,马军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萨师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 经济学、 概率论 (二选 2、刘强,王琳.应用数理统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一) 3、茆诗松,王静龙,濮晓龙.高等数理统计(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考试内容为 1—3 章) 统计学综合 1、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八版》,作者: (美)劳顿等,译者:周宣光,清华大学出版社 ① 英语

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高教版第2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高教版第2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二)基本统计指标 1.劳动力资源总量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劳动适龄人口
2.经济活动人口
具有经济活动能力的人 口,是达到法定劳动年 龄、从事或正在寻求有 报酬工作的人口数。
影响经济活动人口变动 趋势的因素
(1)人口总量规模和增长 速度的影响
(2)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和 素质的影响
(3)劳动年龄中的非经济 活动人口的规模
狭义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就是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 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包括质量和数量两 方面的内容。
2.质量与数量内容
质量
指劳动力人口的体质和智能。取决 于先天因素,受遗传等影响,还取 决于教育、营养和自我努力程度。
数量
主要受人口总量、人口的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构 成及其变动;人口迁移等因素影响, 形成现实和潜在的社会劳动力供给。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版)
第二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主讲人:
内容提要
72.1 人力资源统计 2.2 就业与失业统计 2.3 资源与环境统计 2.4 资产与负债统计
学习目的
了解人力资源统计、自然和环境资源统计、社 会资源统计、资产负债核算以及国民财富的统 计范畴和指标
理解人力资源统计、自然和环境资源统计、社 会资源统计和资产负债核算的统计方法
由资本服务流量推算资源租金的路径图
该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资源租金=(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生 产资本报酬)=总营业盈余-生产资产经济租金
(四)细类自然资源的统计
资源类别
统计指标
1矿产和能 保有储量、采储比 、矿产平均品位指标
源资源
矿产和能源资源存量的价值取决于实物存量、年开采量、单位资源租金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作者邱东第五章国民经济动态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作者邱东第五章国民经济动态统计

二、经济周期的成因
非凯恩斯主义
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纯货币周期理论 创新周期理论 心理周期理论 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政治性周期理论
• 三、经济周期的特点
–收缩初期企业存货普遍清理,企业对设 备和厂房的投资急剧下降。
–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敏感商品价格下降 ,而不敏感的商品价
•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指标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 总值.
• 如果考虑人口变动的影响则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 度量.
• 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净产值等指标也可以用 来度量经济增长.
5、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一个明确的可以度 量的标准,它被定义为本时期的国民总产出或收入相 对于上一个时期的所增加的百分比.
格和工资水平却很少下降,即使有所下 降,也不象前者那样下降得很迅速。 –企业利润急剧降低,普通股票价格下降 。
• 四、经济周期的统计分类 –(一)按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分类 • 经济文献中,经济周期的类型,大多是依据周 期所持续的时间长短来划分的。例如,有短周 期即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中周期即朱格 拉周期(Juglar Cycle)和长周期即康氏长波 (Kondratieff Cycle)。 • 还有一种较长周期,叫“库兹涅茨长周期” (Kuzenets Cycle)。
• 五、经济周期的统计描述 –(一)经济周期统计图 •经济周期统计图是经济周期统计描述最直 观的方法,经济周期统计图的基本作法是, 以时间作为横轴,以指标值作为纵横,根 据实际观测的数据,对某一经济指标一段 时间内的数值运动进行描点做图
经济周期统计图
增长率 %
中国1977-2009年GDP增长率波动图

高校电子课件:国民经济统计学

高校电子课件:国民经济统计学
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 第四,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注意指标体系的联系和协调。 • 第五,从动态角度出发,注意指标体系的修订和完善。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国民经济统计 指标体系的基本组成
–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 2.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 3.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 4.国民经济动态统计 • 5.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 6.国际经济关系统计 • 7.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这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
–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国民经济 现象,国民经济现象属于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范围 的
– (二)用特有的统计方法来研究国民经济现象 的数量方面
–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论, 一般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一定的意识形态
• 2.国民经济总量统计指标体系 • 3.国民经济过程统计指标体系
– (1)财政统计指标分体系 – (2)金融和货币统计指标分体系 – (3)价格统计分体系
• 4.国民经济动态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 5.国民经济结构统计指标体系
– (1)国构统计指标分体系 – (3)地区经济结构统计指标分体系 – (4)投入产业统计指标分体系
– 所谓基本生产是从事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 产品生产各部门的总称。
– 所谓基础结构(或称“基础结构部门”)是指为 发展生产和保障全体居民生活创造共同条件,提 供公共服务的各经济部门和社会部门的总体。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
– 为什么要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基本生产和基础结构? 主要理由有三点: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六章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六章

3
对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核算的两个要求:
有关的经济存量和流量本身在核算内容、分类
方式和核算方法上协调一致。
例:存量,存量变动,交易流量+非交易流量
项目分类也要尽可能协调一致
有关经济存量和流量的核算主体分类尽量保持
一致,或者,至少能够相互匹配、转换。
例:都采用机构部门分类
4
二、经济存量的范围与经济资产的分类
适用场合:没有合适的市场参考价格的资产项目。譬如:

无形非生产资产(如商誉和专利)的估价; 固定资产估价(SNA推荐)。
12
用“永续盘存法”估价固定资产的基本思路 (例详见教材 ):

任何时点上的“重置价格固定资产净存量”都是以前
各时期固定资产形成 ( 投资 ) 、损耗 ( 折旧 ) 的体常住单位拥有的非金融资产+对外净金融资产 “MPS的国民财产”:不包含未经人类劳动作用过的自然 资源(有形的非金融非生产资产) “MPS的国民财富”:国民财产 + 自然资源。
10
3. 资产负债存量的估价方法
(1)资产负债存量的估价原则 ①采用编表日的现行价格对各种资产负债存量进行估价。 这种重置价格与当初购置资产时所发生的历史成本可 能显著不同。 注意:企业资产负债核算采用历史成本估价,与国民 资产负债核算在估价原则上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适当 调整。 ②对于同一笔资产,交易双方应按同一价格估价。 注意:除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外,金融债权和金融 债务对应存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必须按同一价格估价 有关的金融资产和负债。
at ct , bt
t 1, 2, 3,
(ii) 设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 L 年(且假定不存在外 生数量变动,下同),可求得 t 年末按不变价格计量 的固定资产总存量为: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 (3)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 (3)

劳动力资源的地区结构统计
分析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力资 源性别结构,就可以研究男性 和女性的相对经济地位,反映 不同的经济调整对男性和女性 人口的不同影响。
CH2-1 劳动力资源统计
9
三、劳动力资源动态统计
劳动力资源增减变动统计
劳动力资源增减变动统计
自然增减是指因自然规律或某些不确定 因素使劳动力资源总量发生变化,如生老 病死、意外身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
在SNA 中把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区分开使用,鼓励用户开发卫星账户对人力资本进行记录。而世界银行从监 测国家经济进步及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首次在《2018年国民财富变化——建设可持续的未来》中对世界各 国的人力资本进行了测算,它包括健康和教育的影响作用,并以个人剩余工作年限的收入现值来衡量。
CH2-1 劳动力资源统计
实际工作总时间
包括:直接时间,相关时间,停工时间,休息时 间。 不包括:各种离职时间(年假、公共节假日、病 假、产假和履行公民义务的时间);未从事生产 性工作时的往返时间;培训之外的其他教育时间 ;公差时的就餐时间以及其他长休时间。
7
二、劳动力资源静态统计
劳动力资源总量统计
劳动力资源占总人口比重
经济活动参与率
CH2-1 劳动力资源统计
8
二、劳动力资源静态统计
劳动力资源结构统计
劳动力资源行业和产业结构统计
各行业或各产业的劳动力 人数的比重,以监测国家 或地区经济结构运行情况, 判断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劳动力资源的地区结构统计
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地区上的 分布情况,依地区的划分标 准不同,其分布研究结果也 不同。
劳动力资源流动统计
在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可以让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行 业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之间移动,这有利于人才效能的发挥,提高劳动力资源的 利用率。劳动力资源的流动方向受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性。

邱东版《国民经济统计学》

邱东版《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研究范围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二、研究对象1.与国民经济工作的对象不同。

“方法论”,不仅是“统计规律”2.不同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方法3.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论,非微观三、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二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科性质和地位一、独立的社会科学二、与其他各统计学科的关系学科设置问题:1992、11月统计学(一级)—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1.与统原的关系统原:什么是相对数经统:出口换汇成本是什么怎么计算、怎么用2.与其他部门统计关系企业统计、农业、金融统计3.与综合平衡统计的关系4.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指导方法分析三、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三节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一、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程度、结构、速度等的数值的概念二、指标体系: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统计指标群1.国民经济是多层次多系统现象组成的总体分三个层次明细(1)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数量方面(2)每一种社会再生产系统活动状况(3)反映各统计内部活动状况的指标如预警人口人口出生率2.原则(1)马列、邓小平指导(2)体现全面性、系统性(联系和协调)和层次性(宏观)(3)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第四节国民经济活动分类一、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和原则(一)意义统计分组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应用(二)原则马克思理论、从实际出发、系统性(标志选择)、国际对比原则、动态化原则(如IT)(三)不同目的的分类标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生产和基本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机构部门的划分、重要经济类型的划分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分类标志和原则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分标志具体: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2.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同一性3.该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即行业规模大小)(二)分类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果*通用的方法: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1一定场所2一种或一种以上次要活动3一个点如联合企业多个单独的基层单位(二)联合用ISIC1948 1958、68、89三次修订把所有市场通过与交换的收入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确定小类:按经济形式的性质中大:按基层活动的特性17个主要门类60个大类173个中类306小类例:D-22-2-1制造业、出版物印刷品大类、印刷品和服务中类、印刷品小类(三)我国:1984 划分标志普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

(12)--第6章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12)--第6章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第6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6.1 产业与市场结构统计一、产业结构统计(一)产业结构水平统计1. 产业结构水平的内涵产业结构水平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体现。

经验证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产业结构演进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次序,阶段性地向前发展。

从经济结构变化看,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的大致趋势为:由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转向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为第三产业占相当比重的新型产业结构。

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看,其变化趋势往往是:以轻工业为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演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又从以原料采掘工业为主发展为以原料加工组装工业为主。

从生产要素的投入看,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结构演化为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结构,此后又演化为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结构。

总之,产业结构不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演进,呈现出一个不断高级化的过程。

2. 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指标产业结构水平统计,就是采用一系列相关指标计量和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程度。

可采用以下指标:(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及其对比系数随着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应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100% 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国内生产总值 (6.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值对比系数=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或=第二产业增加值 (6.2)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中,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依次递进要与国民经济发展对第一产业依赖度的降低和社会经济进步对第二、三产业需求度的提高相一致。

专栏6-1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2)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产业兴起、发展、成熟和衰落的过程,新兴产业就是这一过程中处于上升阶段的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

100%⨯新兴产业增加值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国内生产总值 (6.3)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 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 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 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特别地,
霍夫曼产业分类法——工业
➢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过程进行分析和考察时运用 的一种分类方法。把工业分成三类: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 料工业和其他工业。 ✓ 消费资料工业包括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服装工业、皮革 工业、家具制造业等; ✓ 资本资料工业包括冶金及金属制品业、、一般机械工业、 运输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 ✓ 其他工业包括木材加工业、造纸工业、橡胶工业、印刷工 业等。
➢ 对基础指标的变通 ➢ 结构相对系数、比例相对系数 ➢ 多维性和长期性 ➢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6.1 产业结构统计
一、基本概念 二、产业分类
➢ 两大部类、三大产业(重工业、轻工业、霍夫曼产 业分类)、资源密集
三、产业结构水平统计
➢ 轻重工业、第三产业、技术密集
四、产业结构动态统计
四、动态统计
(二)两大部类
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
➢ 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 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 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
➢ 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 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 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房地产、 咨询等。
(三)三大产业
➢ 产业经济学
✓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 产业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和特征 :
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 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供给角度:具有类似的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 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 服务活动

第6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第6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6.1 产业与市场结构统计
一、产业结构统计
1990-2008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一)产业结构水平统计
1、产业结构水平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体现

1、从经济结构变化看,一、二、三产结构变动的大致趋
势为:由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转向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

高,进一步发展为第三产业占相当比重。

2、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看,其变化趋势往往是:以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版)
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主讲人:
内容提要
6.1 产业与市场结构统计 6.2 收入与消费结构统计 6.3 区域与城乡结构统计 6.4 投入与产出结构统计
学习目的
掌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等国民经 济结构统计指标和方法,理解不同经济结构统 计指标和方法的经济含义
了解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投入产出核算的 基本原理,熟悉投入产出分析基本系数的计算 方法和经济含义



(4)产业结构变动值
……
2、描述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指标
(1)需求收入弹性——指某种产品社会需求增长率同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率之比
EY= Q / Y QY
(2)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应弹性——反映产业部门增加值份额的变动 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影响程度
E =a ii

ai
1 r
(三)产业结构效应统计
IV中下集中寡占型
35%~50%
V低集中寡占型
30%~35%
VI原子型(即竞争型) 30%以下
CR8
85%以上 75%~85% 45%~75% 40%~45% 40%以下
该产业的企业总数(家) 1-40家 20-100家 企业数较多 企业数很多 企业数很多 企业数极多,不存在集中现象

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高教班第4章-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高教班第4章-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版)
第四章 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主讲人:
内容提要
4.1 消费与投资统计 4.2 货币与金融统计 4.3 财政与税收 统计 4.4 资金流量核算
学习目的
了解消费与投资统计、货币与金融统计、财政与税收统计 的基本概念、基本框架和统计指标
掌握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原理,了解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结 构和分析方法
2. 消费需求弹性分析
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 分析指标,它是GDP增长率与消费需求增长率之比,说明 消费需求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带动GDP增长多少个百分 点。
计算方法:
名 义 消 费 需 求 弹 性 系 数 =G D P 名 义 增 长 率 消 费 需 求 名 义 增 长 率
(二)常用的消费统计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城乡居民消费支出 3.消费率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出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 总额。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 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反映社会消费总需求的重要指 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别
投资
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使用的是狭义投资的概念,即非金 融投资,金融投资则归入金融交易核算中。
资本形成
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置生产资产的行为,反 映经济过程中用于积累从而增加了生产资产的货物与服务 价值。获得包括购入、自己生产、接受赠予等形式;处置 则包括出售、报废、磨损等形式。
(一)资本形成核算
实 际 投 资 弹 性 系 数 =G D P实 际 增 长 率 投 资 实 际 增 长 率
3. 投资拉动分析
投资拉动率: 又称投资对 GDP增长的拉动率 、投 资 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投资拉动系数,是指一定时期资本形 成总额增量占当期GDP增量的比重,反映经济增长率中投 资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

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高教版第6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高教版第6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2、相对指标
RSE SEV 100% Fi1Ti1 Fi0T i0
SEV 100 G1 G0
二、市场结构统计
(一)市场集中度统计
四种基本市场类型及特征
结 构 市场类型 企业数量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很多 较多 较少 一个 进入条件 容易 较容易 有阻碍 很困难 产品类型 标准化 差异化 标准化或差异 化 完全差异化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拥 有 率
a A
b
45°
B c 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不同规模企业数目百分比(从小到大排列)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也叫分配不平等系数,是以45°线与洛伦茨曲线围成的图形面积与下三角 形面积之比构成的系数
A G A B
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是一个正指标,其值越大,表明产业集中化程度 越高。 基尼系数的主要问题是:①尽管不同的洛伦茨曲线表示不同的企业分布 ,但所得出的基尼系数可能相同,也就是说一个基尼系数值对应着无数条洛 伦茨曲线,因此,要把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配合起来使用;②不管市场内 企业数有多少,只要它们的大小相同,基尼系数即为0。而实际上只要产业内 企业数目不一样,即使企业大小相同,产业集中水平也是不同的。

注!!!!意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的主要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产业结构高 级化的程度。实际分析中,不能只用一两个指标就得出结论, 应该把这些指标结合起来,从多维角度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科 学的结论。同时,产业结构水平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不会是直线发展的,其中必然会有起伏,因此在产 业结构水平统计分析中,应充分利用较长时期的数据资料,而 不是着眼于个别时期、个别年份,这样才能客观地认识产业结 构的一般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中,指标的定量计算应该与定性分析结合起 来。具体到某一国家某一时期的产业结构水平统计分析,则应 注意与具体情况的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6.4.1国民经济统计学市场结构统计

(6.4.1国民经济统计学市场结构统计
国际上通常把 0.4 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 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 0.24 到 0.36 之间。 2007 年,中国 的基尼系数达到了 0.48 ,已超过了 0.4 的警戒线。
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 20% 人口的平均收 入和最低收入 20% 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 国是 10.7 倍,而美国是 8.4 倍,俄罗斯是 4.5 倍,印度是 4.9 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 3.4 倍。
1. 主体间收入分配结构统计
收入分配主体
政府
居民
企业
金融企业
非金融企业
考察收入分配主体格局可以在收入初次分配层次 进行,也可以在收入再分配层次进行。
主要着眼于收入分配过程和结果所蕴涵的政府、 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变化结果, 并结合收入分配流程,寻找不同分配环节对形成 分配格局所产生的决定作用。
城镇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 (%) 57.5 56.9 53.3 54.2 50.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35.8 36.3 37.9 36.5 农村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 (%) 67.7 61.8 57.8 58.8 58.6 49.1 47.7 46.2 45.6 47.2 45.5 43.0 43.1 43.7 41.0
5. 部门再分配收入结构统计
( 1 )现期所得税再分配系数 = 各部门支付(或收 入)的财产税 / 本部门原始收入
( 2 )社会缴款再分配系数 = 各部门支付(或收 入)的社会缴款 / 本部门原始收入
( 3 )社会福利再分配系数 = 各部门支付(或收 入)的社会福利 / 本部门原始收入
( 4 )其他经常转移再分配系数 = 各部门支付(或 收入)的其他经常性转移 / 该部门原始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中,指标的定量计算应该与定性分析结合起 来。具体到某一国家某一时期的产业结构水平统计分析,则应 注意与具体情况的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二)产业结构动态统计 1、描述产业结构变动幅度的指标

(1)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



结 构
(2)产业结构变化总值和总变化率




(3)扩大(收缩)产业比重变动差额
企业数量 很多 较多 较少 一个
结构 进入条件
容易 较容易 有阻碍 很困难
产品类型
标准化
差异化 标准化或差异
化 完全差异化
1、市场集中度指标的判定准则
nc
• 用市场集中曲线判定
——市场集中曲线是指在纵轴上表示有关数值(销售额、增加值等)的累积百
分比,横轴表示该行业的企业数目,按规模由大到小排列。集中曲线使市场
情况更加直观。集中曲线以坐标原点为起点,终点时l00%的累计百分比一定
与行业的企业总数相对应。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曲线表现出递增的形状,当
所有企业的规模都相同时,市场集中曲线为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
• 市场集中曲线的特性(如图)
一般而言,市场集中曲线越短越陡峭,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反之,集中曲线 越长越平缓,市场集中程度越低。
6.1 产业与市场结构统计
一、产业结构统计
1990-2008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一)产业结构水平统计
• 1、产业结构水平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体现
产 业
1、从经济结构变化看,一、二、三产结构变动的大致趋
势为:由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转向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 高,进一步发展为第三产业占相当比重。
结 构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版)
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主讲人:
内容提要
6.1 产业与市场结构统计 6.2 收入与消费结构统计 6.3 区域与城乡结构统计 6.4 投入与产出结构统计
学习目的
• 掌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等国民经 济结构统计指标和方法,理解不同经济结构统 计指标和方法的经济含义
• 了解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投入产出核算的 基本原理,熟悉投入产出分析基本系数的计算 方法和经济含义
• 从目前产业结构水平统计所用的指标看,其形成方 法有两类:一类是结构相对数,如新兴产业增加值 比重;另一类是比例相对数,如技术集约化程度系 数等。结构相对数侧重于所分析产业在总体中的地 位,比例相对数则把所分析产业中某一部分与另一 部分作比较。
注!!!!意
•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的主要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产业结构高 级化的程度。实际分析中,不能只用一两个指标就得出结论, 应该把这些指标结合起来,从多维角度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科 学的结论。同时,产业结构水平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不会是直线发展的,其中必然会有起伏,因此在产业 结构水平统计分析中,应充分利用较长时期的数据资料,而不 是着眼于个别时期、个别年份,这样才能客观地认Ti1 Ti1
Fi0
Ti0 ). Ti0
Ti1(i 1, 2,..., n)
2、相对指标
SEV
RSE
100%
F i1Ti1 Fi0T i0
SEV 100 G1 G0
二、市场结构统计
(一)市场集中度统计
四种基本市场类型及特征
市场类型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 2、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指标
(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及其对比系数
(2)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3)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比重和 技术集约化程度系数
……
注!!!!意
• 上述指标在分子分母中用了增加值指标,在实际统 计分析中,可以对此有所变通,采用其他指标作为 研究基础,如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但要注意分子 与分母的统一 。
中美两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变化图
产业
国家 1980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2000年 2003年
第一 中国 30.1% 27.1 % 20.5 % 18.7 % 15.0 % 14.6 %
产业 美国 2.5% 2.0 % 1.6 % 1.7 %
1.5 %
第二 中国 48.5% 41.6 % 48.4 % 49.2 % 50.0 % 52.5 %
• 四个准则
等级准则 进出准则 并拆准则 传递准则
• 市场集中的两层含义
绝对集中:指骨干企业规模的扩大 相对集中:指骨干企业规模在整个行业规模中的比重
增大
2、市场结构绝对集中的度量指标
• 集中比: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有关数值X(销售额、增加值、职工人数、 资产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n
2、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看,其变化趋势往往是:以
轻工业为主导地位演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地位;在重工业

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又从以原料采掘工业为主发展为以

原料加工组装工业为主。

3、从生产要素的投入看,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是:从劳动

密集型产业为主演化为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此后又演化
为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结构。
N
CRn X i / X i
i1
i1
表6.1
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
市场结构类型 I极高寡占型
CR4 75%以上
II高集中寡占型
65%~75%
III中上集中寡占型
50%~65%
IV中下集中寡占型
35%~50%
V低集中寡占型
30%~35%
VI原子型(即竞争型) 30%以下
CR8
85%以上 75%~85% 45%~75% 40%~45% 40%以下
产业 美国 33.4 % 28.1 % 26.8 % 26.2 %
18.7 %
第三 中国 21.4 % 31.3 % 30.7 % 32.1 % 33.2 % 32.9 %
产业 美国 64.1 % 69.9 % 71.1 % 72.0 %
79.8 %
可以看出一、二、三产结构变动的大致趋势: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转向 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进一步发展为第三产业占相当比重



(4)产业结构变动值
……
2、描述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指标
(1)需求收入弹性——指某种产品社会需求增长率同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率之比
EY= Q / Y QY
(2)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应弹性——反映产业部门增加值份额的
变动
E值i=变a动i 的 影ai响r程1 度
受人均国内生产总
(三)产业结构效应统计 1、绝对指标
该产业的企业总数(家) 1-40家 20-100家 企业数较多 企业数很多 企业数很多 企业数极多,不存在集中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