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工程分析环评报告书
养猪场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养猪场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dc72cc26fff705cd170a1e.png)
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项目名称:农场xxx养猪场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签章):xxx目录摘要 (1)1、项目概况 (2)1.1项目基本情况 (2)1.2建设内容及规模 (2)2、法律法规、标准与环境敏感目标 (4)2.1、法律法规 (4)2.2、评估标准 (4)2.3、环境敏感目标 (7)3、工程分析 (8)3.1工程分析 (8)3.2污染源监测及达标分析 (11)3.3污染物排放量 (15)4、项目政策与规划相符性 (18)4.1产业政策符合性 (18)4.2选址与规划相符性 (18)5、环境质量现状评估 (20)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估 (20)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估 (22)5.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估 (23)5.4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估 (23)6、固体废物环境现状评估 (24)7、生态环境现状评估 (25)8、环境风险评估 (26)8.1风险识别与源项分析 (26)8.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调查 (26)9、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有效性评估 (27)9.1污染防治措施现状调查 (27)9.2现有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评估 (27)9.3污染防治措施评估结论及改进措施 (29)10、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30)10.1环境管理及监测制度现状调查 (30)10.2环境管理及监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0)11、环境现状评估结论及建议 (33)11.1评估结论 (33)11.2、建议 (34)摘要农场xxx养猪场项目于2014年建成投产,项目主要养殖三元猪,养殖规模为年存栏350头,年出栏900头。
项目总用地面积2762.6m2(约合4.14亩),主要建设内容有猪舍、员工宿舍、沼气池等。
项目投入运营后未办理环保手续。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的需要,适应新的环保要求,及积极响应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清理整治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琼环函[2016]730号),白沙xxxxxx养猪场项目应完善相关环保手续。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bf747d61a8956bec0975e3b4.png)
1.给水
供水含养殖、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本工程的给排水设计规范按《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的要求进行。本工程项目建设的种猪场的用水水源取地下水;职工生活用水由城市管网供应。
2.排水及去向
本工程排水主要是猪尿、圈舍冲洗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方式。场内排尿沟、雨水沟均采用矩形,浆砌砖结构型式,内底面抹光,加钢筋砼活动盖板。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符合规划布局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文的要求,******有限公司将PIC祖代猪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环境评价中心完成。我评价中心受委托后,并派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按照国家有关环评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由于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建成,因此本项目为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针对这一情况,本环评的评价重点是评价项项目运营期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单位及性质
项目名称:PIC祖代猪场一期工程
建设地点:******牛藤村2、6、14社
建设单位:******有限公司
主体工程已完成,施工期影响已结束
猪的粪尿及其产生废气、冲洗猪舍产生废水、病死猪尸体、噪声
妊娠房
2×616 m2轻钢结构
产房
4×559 m2轻钢结构
保育舍
3×457m2轻钢结构
育肥舍
3×587m2轻钢结构
隔离舍
216 m2轻钢结构
辅
助
工
程
装载房
150m2轻钢结构
养猪场环评报告书
![养猪场环评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474b4cd00975f46526d3e11e.png)
国环评证乙字第XXXX号XXX市XXXXXX有限公司标准化万头规模养殖场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二〇XX年XX月前言 (4)1.1项目由来 (4)1.2环评工作过程 (5)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7)1.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7)第二章总论 (9)2.1编制依据 (9)2.2评价目的与原则 (13)2.3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4)2.4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20)2.5评价重点 (26)2.6环境保护目标 (26)2.7相关规划 (20)第三章工程分析 (21)3.1项目概况 (21)3.2.4现有污染源及环保措施分析 (33)3.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48)3.4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 (48)3.5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55)第四章区域环境概况 (56)4.1自然环境概况 (56)4.2社会环境概况 (58)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 (60)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0)5.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 (68)5.3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189)5.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91)5.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91)5.6养殖内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93)第六章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196)6.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196)6.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回顾 (196)6.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回顾 (197)6.4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回顾 (197)6.5施工已采取的环保措施及存在的环保问题 (200)第七章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201)7.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01)7.2水环境影响分析 (215)7.3声环境影响分析 (218)7.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219)7.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其防治措施 (221)第八章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225)8.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225)8.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227)8.3噪声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231)8.4固废处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232)8.5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233)第九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35)9.1经济效益分析 (235)9.2社会效益分析 (235)9.3环境效益分析 (236)9.4环境经济效益综合评述 (240)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 (241)xxx.1 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241)xxx.2 风险评价范围、等级和类型 (241)xxx.3 环境风险识别 (242)xxx.4 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分析及措施 (244)xxx.5 沼气事故影响分析及措施 (248)xxx.6 风险管理 (250)第十一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254)11.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目的和依据 (254)11.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风险类别、方法和标准 (254)11.3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255)11.4 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 (257)11.5 社会稳定综合风险分析 (257)第十二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259)12.1清洁生产分析 (259)12.2循环经济分析 (264)第十三章公众参与 (267)13.1目的意义 (267)13.2公众参与的方式 (268)13.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273)第十四章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79)14.1 环境管理 (280)14.2 环境监测计划 (282)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284)xxx.1结论 (284)xxx.2建议与要求 (290)xxx.3竣工验收 (290)xxx.4总结论 (295)第一章前言1.1项目由来养猪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猪肉是居民的主要副食消费品。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 (最终)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 (最终)](https://img.taocdn.com/s3/m/83671d530b4e767f5acfce6a.png)
3
%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 4
固体废物评价与防治措施
运营后,产生的废水包括:种猪粪尿污水、猪舍清洗废水 及和员工生活污水。 设 置 猪舍均接有排污水管和排粪管,排放的废水通过管网 经过预处理(包括格栅、沉砂、固液分离等)后,与办公 楼、宿舍楼产生的生活污水一起混合进入水解酸化池,再 经厌氧反应处理,达到液态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要求后用 于农田、农田防护林以及灌丛施肥
关于拟建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
目录
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项目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项目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环境污染和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A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C
B 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D 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5大污染
废气
废水
噪声
固废
水体 流失
燃油动力机在 场地平整、物 料运输等施工 作业时 排放的 主要污染物为 CO、NOX、 SO2、烟尘。
养猪场的猪粪和沼气池沉淀分离物经过生物好氧发酵后,制成 有机肥料外卖。病死猪(含母猪分娩物)按《畜禽病害肉尸及 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和《畜禽养殖业污 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进行填埋处理。生活垃圾 设置固定的垃圾堆放点,定期由环卫部门运走统一处理。医疗 废物应设置专用存储容器,并存放于隔离间,收集到一定数量 后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运输车辆冲洗水、 混凝土工程的灰 浆,建(构)筑 物冲洗、打磨等 作业产生的污水,
主要污染物为 SS。若施工人 员平均按50人/d, 每人每天用水 30L计,则施工 人员生活污水量 为1.2m3/d。
施工期的噪声主 要来源于装载机、 推土机、水泥车、 运输车等施工机 械作业时产生的 噪声。噪声源强
养猪场环评报告书
![养猪场环评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8f110a2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2.png)
养猪场环评报告书一、项目名称及基本信息1.1 项目名称: 养猪场环评报告书1.2 项目地点: 省X市X区X路X号1.3 项目业主: XX有限公司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内容2.1 环评范围: 养殖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2.2 环评内容: 评价养殖场的废水、垃圾、污染物排放和噪声、空气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3 环评方法: 采用调查、测量、监测、分析等方法。
三、环评工程影响评价的环境特点和现状3.1 地理位置: 养殖场位于市区外围,周边为农田和林地。
3.2 气候: 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
3.3 地形地貌: 地势平坦。
3.4 社会环境: 养殖场周围居民稀少,无公共设施等。
四、项目影响环境的评价分析4.1 污染排放: 养殖场废水处理系统采用污水处理技术,废水排放均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4.2 噪声评价: 养殖场周围居民稀少,噪声污染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干扰较小。
4.3 空气评价: 周围环境质量较好,养殖场存在的空气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4.4 绿化环境: 养猪场配套绿化工程,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对原有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建议5.1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养殖场在运营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噪声、空气污染等影响均小于国家环保要求。
5.2 建议: 在养殖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六、环境监测和后评价6.1 环境监测: 在运营期间进行定期监测,早发现、早处理。
6.2 后评价: 对运营后的环境影响不断追踪评估,保证环境的持续保护。
七、附录7.1 相关证明材料: 本养殖场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证明;7.2 环评报告编制单位: XX有限公司。
养猪场项目环评报告
![养猪场项目环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15f51f52d380eb62946d88.png)
养猪场项目环评报告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法人代表242 联系人343 通讯地址XX县天池镇盐井村五社联系电话224234 传真/ 邮政编码22 建设地点XX县天池镇盐井村五社立项审批部门XX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叙发改投资[2012]备75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猪的饲养(A0320)占地面积(平方米) 2333.45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9.71%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3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建设项目的由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及时把畜牧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带动整个农业结构的调整。
党中央一直都在关注畜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养殖业良种工程建设规划》,XX 省农业厅及时抓住这一机遇,结合省内畜禽业的现状,大力发展XX省的养猪业。
XX省是我国生猪第一大省,是传统的生猪生产基地,历史上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由于XX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养殖习惯、养殖政策、社会等因素为生猪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养猪是XX省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由于饲养品种不当,饲料水平低下,产品不能进入大的流通市场,农民并没有真正从养猪中获取经济利益。
目前,生猪发展上主要是受品种、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和传统饲养方式困扰,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要求,保证供应市场猪肉的品质,切实让人民群众吃上优质的放心肉,根据XX县“十二五”规划,结合目前XX县生猪养殖的现状和现代化养猪业的发展方向,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从而带动生猪产业快速发展,保证市场供应。
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建设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于2012年5月23日委托XX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我所在接受委托后,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编制完成本报告表。
猪场环评报告书
![猪场环评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cf91bd4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2.png)
猪场环评报告书1. 项目概述猪场环评报告书旨在评估和分析建设猪场对环境影响的情况,提供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确保项目在合规的条件下进行。
1.1 项目背景本猪场位于XX省XX市,占地面积约100亩,计划建设年产XX头猪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
项目投资总额为XX万元。
1.2 环境影响评价目的本环评报告书旨在评估猪场的环境影响,包括空气、水体、土壤等方面,以确保项目建设后不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环境基础情况2.1 自然环境猪场所在地地势平坦,周边地貌为农田和农村居民点。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为XXXmm,平均气温为XX℃。
2.2 生态环境猪场周边多为农田,生态环境良好,无明显受到破坏的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
3. 环境影响评价3.1 空气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猪场规模和养殖方式,预计排放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气体对周边空气产生一定影响。
但通过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采用科学的封闭式养殖模式和配套的气体处理设施,可以降低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3.2 水环境影响评价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包括养殖废水、清洗废水和雨水等。
这些废水若直接排放,可能对周边水体产生污染。
因此,建设猪场需要合理规划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3.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猪场废弃物(包括猪粪、尿液等)的无组织排放将对土壤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减少对土壤的污染,猪场应制定合理的废弃物处理管理方案,包括有效收集和合理利用。
4. 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4.1 空气环境保护措施•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降低气体排放量;•采用封闭式养殖模式,减少气体外排;•安装气体处理设施,净化废气排放。
4.2 水环境保护措施•建设符合标准的污水处理设施,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设置清洗废水和雨水的收集和处理系统,防止直接排放。
4.3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废弃物处理管理方案,保障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合理利用猪粪,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
猪场环境影响报告书分析
![猪场环境影响报告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04810e4431b90d6c85c738.png)
高明区中华鳖(杨梅)综合养殖基地优质高效瘦肉型猪示范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建设单位:高明区中华鳖(杨梅)综合养殖基地2011年4月第1章总则1.1前言佛山市高明区中华鳖(杨梅)综合养殖基地拟对高明区杨和镇坐阁村原佛山市高明区中华鳖(杨梅)综合养殖基地内旧养猪场进行环保改造,建设一个以优质瘦肉型二元杂母猪进行自繁自养的新型优质高效瘦肉型猪示范场,年出栏商品优质肉猪3万头,项目占地150000平方米(约195亩),总建筑面积16587.45平方米,总投资3402.39万元。
建设内容包括从公猪舍到肉猪育成舍的各类猪舍配套建筑设施,工艺采用全封闭式猪舍机械负压通风换气和降温保暖的环境控制系统,自动饮水和消毒系统,排污和粪污处理设施等。
1.2 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点经实地调查,本项目附近的环境空气敏感点为项目东面坐阁村(约290米),西南面洋坑乪村(约230米)以及北面隔杨更线的龙山村(约100米)。
项目职工生活废水和养殖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因此,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点见表1.2-1,敏感点照片见图1.2-1。
表1.2-1 项目附近的环境敏感点一览表(距离最近的边界)洋坑乪村龙山私家果园龙山移民村坐阁村图1.2-1 项目周边敏感点照片图第2章现有工程概况2.1现有工程概况项目选址于高明区杨和镇坐阁村原高明区中华鳖(杨梅)综合养殖基地内(用地面积:218618.94平方米),原综合养殖基地常年存栏猪在15000头左右,年出栏30000头,猪场采用传统的敞开型水泥实心地面猪舍饲养方式,人工喂料、人工清粪、每天需用水冲洗猪栏和猪身,经过实测,每天排放养殖废水约300m3,粪便21吨左右,废水经沼气池处理后,排入场内水塘,最后溢流到项目南面的小沟渠,粪便经人工清理收集后全部外卖给周围农户。
现有猪舍各类猪只的常年存栏数见下表2.-1所示。
表2.1-1 现有工程各类猪只的常年存栏数现有工程总用地面积218618.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167平方米,其中猪舍建筑面积10929平方米(含公猪舍、母猪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育成舍及废弃猪舍等),其它建筑面积5238平方米(包括员工宿舍、办公楼、饲料厂、仓库和药房等),绿化面积:32793平方米,绿地率15%。
养猪场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
![养猪场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f4d645ed0508763231121281.png)
氨气新建绿色示范标准化一期二万头养猪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目录第一章总论 .............................................................................................. 1-11.1评价任务由来 .......................................................................................................................... 1-1 1.2编制依据 .................................................................................................................................. 1-3 1.3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 1-6 1.4评价等级 .................................................................................................................................. 1-9 1.5评价范围 ................................................................................................................................ 1-10 1.6评价内容和重点 ..................................................................................................................... 1-11 1.7评价时段 ................................................................................................................................ 1-12 1.8评价标准 ................................................................................................................................ 1-12 1.9环境保护目标 ........................................................................................................................ 1-16第二章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 2-12.1项目地理位置 .......................................................................................................................... 2-1 2.2自然地理概况............................................................................................................................ 2-1 2.3自然生态 .................................................................................................................................. 2-4 2.4工业概述 .................................................................................................................................. 2-6 2.5乡镇企业 .................................................................................................................................. 2-6 2.6县城规划 .................................................................................................................................. 2-7 2.7交通运输 .................................................................................................................................. 2-7 2.8社会环境 .................................................................................................................................. 2-8 2.9环境功能区划............................................................................................................................ 2-8 2.10环境质量状况.......................................................................................................................... 2-9 2.11环境敏感因素分析............................................................................................................... 2-10第三章工程分析 ...................................................................................... 3-13.1工程概况.................................................................................................................................... 3-1 3.2饲料加工..................................................................................................................................... 3-4 3.3养牛工程.................................................................................................................................... 3-4 3.4沼气工程.................................................................................................................................... 3-7 3.5饲料消耗、沼气与水平衡分析 .............................................................................................. 3-14 3.6公辅工程.................................................................................................................................. 3-18 3.7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19 3.8新建工程治理措施分析 .......................................................................................................... 3-23 3.9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 3-36第四章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4-14.1识别和筛选的目的 .................................................................................................................. 4-1 4.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分析 .................................................................................................. 4-1 4.3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4-5第五章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5-1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 5-1 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 5-2 5.3评价区常规气象资料分析 ...................................................................................................... 5-6 5.4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 5-13 5.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5-18第六章水环境影响分析 ............................................................................ 6-16.1区域地表水系概况及排水去向............................................................................................... 6-1 6.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6-1 6.3评价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简述........................................................................................... 6-1 6.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6-6 6.5小结 ........................................................................................................................................ 6-12第七章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 7-17.1新建工程固体废物及排放情况............................................................................................... 7-1 7.2固体废物特性分析 .................................................................................................................. 7-2 7.3固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7-2 7.4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分析 .......................................................................................................... 7-3 7.5填埋井的场址可行性分析 ...................................................................................................... 7-5 7.6小结 .......................................................................................................................................... 7-5第八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 8-18.1工程声环境概况 ...................................................................................................................... 8-1 8.2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 8-1 8.3噪声影响预测评价 .................................................................................................................. 8-2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9-19.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 9-1 9.2评价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9-1 9.3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9-2 9.4生态保护与补偿措施 .............................................................................................................. 9-5 9.5小结 .......................................................................................................................................... 9-8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 ............................................................................ 10-110.1主要风险物质识别 .............................................................................................................. 10-1 10.2生产设施和风险类型风险识别........................................................................................... 10-1 10.3环境风险评价的等级 .......................................................................................................... 10-1 10.4最大可信事故 ...................................................................................................................... 10-3 10.5环境风险评价 ...................................................................................................................... 10-4 10.6沼气泄漏、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0-5 10.7沼气泄漏、火灾、爆炸风险管理系统............................................................................... 10-6 10.8生产过程事故应急管理及措施........................................................................................... 10-8 10.9主要疫病及防治措施 .......................................................................................................... 10-9第十一章工艺先进性及清洁生产分析................................................ 11-111.1工艺先进性分析.................................................................................................................... 11-1 11.2清洁生产分析........................................................................................................................ 11-2 11.3清洁生产建议........................................................................................................................ 11-4第十二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2-112.1环境影响损益分析 .............................................................................................................. 12-1 12.2生态效益 .............................................................................................................................. 12-3 12.3社会效益 .............................................................................................................................. 12-3 12.4小结 ...................................................................................................................................... 12-4第十三章公众参与 ................................................................................ 13-113.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 ...................................................................................................... 13-1 13.2公众参与的时间、范围、方式........................................................................................... 13-1 13.3公众参与调查表内容及调查对象....................................................................................... 13-3 13.3调查表统计结果及分析 ...................................................................................................... 13-4第十四章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 14-114.1环境管理 .............................................................................................................................. 14-1 14.2环境监测计划 ...................................................................................................................... 14-8 14.3环境管理和监测经费预算 .................................................................................................. 14-9 14.4环保设施验收内容 ............................................................................................................ 14-10第十五章总量控制 ................................................................................ 15-115.1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的确定 .............................................................................................. 15-1 15.2污染物排放状况 .................................................................................................................. 15-1 15.3污染物消减状况 .................................................................................................................. 15-2 15.4总量说明 .............................................................................................................................. 15-2 15.5小结 ...................................................................................................................................... 15-2第十六章厂址可行性分析 .................................................................... 16-116.1厂址位置及周围环境特征简述........................................................................................... 16-1 16.2产业政策及区域发展规划 .................................................................................................. 16-1 16.3土地利用 .............................................................................................................................. 16-2 16.4评价区环境影响分析 .......................................................................................................... 16-2 16.5卫生防护距离分析 .............................................................................................................. 16-4 16.6厂址可行性综述 .................................................................................................................. 16-4第十七章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分析 .................................................... 17-117.1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汇总 ...................................................................................................... 17-1 17.2环境保护措施有关问题的分析论证................................................................................... 17-4 17.3环保投资估算 ...................................................................................................................... 17-9第十八章结论和建议 ............................................................................ 18-118.1建设项目简介 ...................................................................................................................... 18-1 18.2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 18-1 18.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18-2 18.4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 18-4 18.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8-4 18.6公众参与 .............................................................................................................................. 18-5 18.7清洁生产 .............................................................................................................................. 18-6 18.8厂址可行性分析 .................................................................................................................. 18-6 18.9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8-6 18.10总结论 ................................................................................................................................ 18-7 18.11建议 .................................................................................................................................. 18-10第一章总论1.1 评价任务由来1.1.1 建设项目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猪场环评报告
![猪场环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7606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d.png)
猪场环评报告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xxxx县xxxx乡xxxx村,是一家从事生猪养殖的猪场。
该猪场拟建设场区面积约为xxxx平方米,养殖头数为xxxx 头,年出栏xxx吨。
二、环境状况xxxx乡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8℃,年降水量为1200mm 左右。
该乡属于农业区,周边土地主要为农田和果园。
猪场选址周边距离约xxx米有村庄和居民点。
三、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将会有如下环境影响:1.水环境影响由于猪的饮用水需求大,建设猪场后,将增加对地下水的开采。
此外,猪场的废水排放将对周边的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减少猪场对水环境影响,该猪场拟建设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并把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灌溉农田。
2.空气环境影响在猪的粪便中含有一定量的氨气等有害气体,对周边的空气环境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减少猪场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该猪场拟建立封闭式饲养区,设置通风设施,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
3.噪声环境影响养殖场在运营过程中,会发出一定的噪声,可能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
为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该猪场将加装隔音设施,控制噪声的产生。
4.土壤环境影响由于猪场的废物含有大量氮、磷等养分,将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
为减少猪场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该猪场将采用定期回收和利用的方法,减少废物对土壤的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为减少猪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猪场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建立废水处理设施,治理废水并循环利用。
2.采用封闭式饲养区,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
3.加装隔音设施,控制噪声的产生。
4.采用定期回收和利用的方式处理废物,减少废物对土壤的影响。
五、总结通过环境影响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该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可控,在养殖场的日常运营中将遵守相关环保法规,严格控制排放,确保环境安全,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和养殖业发展做出贡献。
养猪场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养猪场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549973fe4733687e21aa8d.png)
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项目名称: 方城县隆旺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独树镇杏园村养殖场编制日期2016 年8 月目录(一)项目概况 (3)(二)产业政策 (4)(三)本项目厂址及周围环境情况 (4)(四)现状工程分析 (8)(五)污染物排放及总量控制分析 (9)(六)事故环境风险分析 (10)(七)公共参与分析 (12)(八)评估结论 (13)一、项目概况二、产业政策三、本项目拟选厂址及周围环境情况四、建设项目现状工程分析五、污染物排放及总量控制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六、事故环境风险分析建设项目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治理效果建议为减轻本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严格规范各工序作业,推行清洁生产,制定严格的生产安全。
建议厂方采取如下措施:(1)建议生物处理采用高效厌氧污泥池和高效好氧生物处理,可大幅度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这是保证处理水达标的关键。
(2)加强粪便贮存干池的密封措施,确保粪便不能堆积于养猪场的外面,并且避免粪便露天堆放,以免恶臭影响周围环境。
(3)建议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和植物提取液等活性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4)必须搞好舍内卫生,发现有猪只病死要及时清理消毒,妥善处理猪只尸体,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5)贮存设施应需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地下水和地上水源、河流;(6)贮存设施应采取设置顶盖等防止降雨(水)进入的措施;(7)进一步完善化粪池,并定期喷撒除蝇、蚊药剂及除臭剂;(8)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
(9)畜禽养殖饲料应采用合理配方,如理想蛋白质体系配等,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
(10)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和焚烧,减少因此带来的二次污染,同时做好渗透液的防渗漏工作,以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11)建议设专人管理污水处理设施,定期清理化粪池,以防淤塞发臭。
生猪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生猪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3f4fc89e31433239689389.png)
生猪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第五章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声环境影响分析噪声源强根据类比监测资料,各施工设备运行中的噪声强度见表5-1。
表5-1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强度表预测计算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只计算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不考虑声屏障、空气吸收等衰减。
预测公式如下:Lr=Lr0-20lg(r/r0)式中:Lr―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Lr0—距声源r0处的A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0—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预测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贡献值,预测结果见表5-2。
表5-2各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贡献值影响分析建筑施工场界达标分析对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有关规定?,由表5-2可以看出:土石方施工阶段:施工现场昼间10m处即可达到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夜间100m处可达标。
结构施工阶段:施工现场昼间30m处基本可以达到噪声限值要求,夜间200m处方能达标。
设备安装阶段,昼间10m处可以达到噪声限值要求,夜间20m处即可达标。
采取的环保措施为了减轻本工程施工期噪声的环境影响,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①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
拆除作业中尽量避免使用爆破手段。
②施工机械应尽可能放置于对场界外造成影响最小的地点。
③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
④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遮挡。
⑤尽量压缩工区汽车数量与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
⑥做好劳动保护工作,让在噪声源附近操作的作业人员配戴防护耳塞。
施工期扬尘影响分析施工期对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物料运输、砂石料装卸、堆存、混凝土搅拌及土方填挖产生的二次扬尘。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均属无组织排放。
据对施工现场附近空气质量监测的有关资料,距离污染源110m处总悬浮微粒浓度值在~/Nm3之间,在小风、静风天气作业时,影响范围小,大风天气作业时,污染范围较大,故当风速大于4级时停止户外施工。
养猪场建设施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养猪场建设施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6a6f6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e.png)
养猪场建设施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工程施工概况本工程在建设期的主要内容是:新建5栋猪舍、饲料仓库、污水处理设施等内容。
工程施工期约8个半月。
施工期间需要消耗一定的钢材、水泥、木材、砂石、砖等建筑材料。
本新建工程施工所需土石料,可就地取材,钢材、水泥、木材、建筑机械、工程设备等由汽车运输进入施工现场。
环评进行现场勘察时,目前已建好4栋猪舍。
本次还需新建5栋猪舍、饲料仓库、污水处理设施。
2施工期环境影响特征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按源的类型分有面源和线源;按污染物种类分有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施工期环境污染行为较为复杂,但从污染程度和范围分析,工程施工废气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但施工期环境污染只是短期影响,随着工程竣工影响基本消除。
工程施工对环境污染影响特征见下表2-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pH、石油类、悬浮物、COD等。
3.1 施工期含油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施工期含油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的修理、维护过程及作业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其成分主要是润滑油、柴油、汽油等石油类物质,这类物质一旦进入水体则会漂浮于水面,阻碍气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使水体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给,如进入项目用地周边的农田则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同时项目西面约IOOom处有农灌渠一条。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如设置隔油池、沉淀池等对此部分污水进行处理,以减轻此部分污水对周边水体产生影响。
3.2 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各种筑路材料的运输,均会引起扬尘,而这些尘埃可能会随风飘落到农田、水塘及农灌渠,将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一些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物质在其堆放处若保管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农田和农灌渠,也将污染其水体环境。
故根据项目用地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情况,环评建议项目的料场应设置在项目用地东部,以降低材料堆放对周边水体的影响。
生猪养殖环评报告 2 工程分析
![生猪养殖环评报告 2 工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67c0c4856a561252d36f68.png)
第二章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1 建设项目概况2.1.1 项目名称,地点及性质项目名称:XX绿色生猪养殖示范园项目建设单位:XX市健康牧业有限公司建设地点:XX县XX镇XX村项目性质:新建2.1.2 项目占地及建设规模项目占地:拟建猪场占地面积约240亩。
项目所在区域现阶段为农业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区域距拟建养殖场最近有一条高洞河,养殖场内有一条小沟渠自东向西经3公里汇入高洞河。
建设规模:猪场年存栏7000头猪,其中母猪1300头,公猪20头,年产育肥商品猪15000头。
污水处理装置规模为102.3m3/d。
2.1.3 建设内容及经济指标2.1.3.1 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见表2-1。
表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1.3.2 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为生猪养殖场、饲料加工房、粪污处理装置、沼气收集综合利用等公辅设施以及办公生活设施。
项目组成见表2-2。
表2-2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2.1.4 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猪场占地240亩,总建筑面积21626平方米。
整个场区北高南低,四周为浅丘,主风向西北风。
场区按功能划分为养殖区、饲料区、隔离及粪污处理区以及办公、生活区等四大区域。
养殖区位于场地中部,按照工艺流程至西向东布局。
圈舍按工艺流程组合,猪舍长30.6-86米,宽7.8-10.8米,采用砖混结构,内设至少3米宽的人行走道和货运走道,自然采光通风,满足猪养殖需要。
饲料区位于场地东北面,包括饲料加工车间和饲料质量检验室,东面紧靠办公生活区,西面和南面为育肥舍、待售舍和选猪间,采用砖混式结构,独立设置。
隔离及粪污处理区位于场地的西北部,采用道路和绿化带与养殖区隔离。
粪污处理区布置在西北部的南端,设污水处理装置、堆肥场等;隔离区位于场区最西北端,设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毁尸坑、解剖间等。
办公与生活区位于场地上风向的东北面,布置有办公室、食堂、消毒室、更衣室、职工宿舍等。
进入场区的大门处设有两个消毒池,以保证出入车辆的轮胎有1.5圈的浸泡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工业类)
项目名称:常州交运集团有限公司常州船厂建设单位(盖章):常州交运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07年 5月20 日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有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