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
哲学家赫尔巴特是谁
哲学家赫尔巴特是谁赫尔巴特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赫尔巴特相比肩,赫尔巴特西方世界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上则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家赫尔巴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的生平简介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幼年的时候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共同教育。
以后进入了拉丁学校学习。
1794年,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上学期间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大大的影响了赫尔巴特。
1797年初,他在还没有修完大学课程的时候,就去瑞士做了一贵族的家庭教师;赫尔巴特对教育的兴趣就是因为这个工作引起的。
1799年,赫尔巴特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裴斯泰洛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赫尔巴特却并没有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之后,赫尔巴特居住在朋友的家中专门攻读哲学。
1802年,赫尔巴特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
1809年,赫尔巴特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训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1833年,他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
1841年,赫尔巴特与世长辞。
赫尔巴特的历史评价赫尔巴特首先是一位教育学大师,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其理论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也具有明显的缺陷。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是在追求教育的科学化,但其唯心、思辨、演绎的成分最终影响了其理论的科学性,表现为心理科学本身发展的局限性,对教育实验的忽视,对教育教学过程认识的不足等。
赫尔巴特
M 赫尔巴特一、生平及教育实践活动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在耶拿师从费希特学习哲学。
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应聘前往瑞士任家庭教师,负责教育一贵族的三个孩子。
在两年左右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资源。
期间他曾到瑞士裴斯泰洛奇的学校学习。
1805年在哥廷根开始讲授哲学,1809年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
1812年他回到哥廷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障碍。
”1.伦理学在赫尔巴特看来,伦理学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教育问题做出解释和论证,与教育原理密不可分。
他重视人类的道德规范、强调培养道德观念,认为人们之所以趋善避恶,主要是由于确立了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五种道德观念,以此作为他的伦理学的基本原理。
这五种道德观念为: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
2.心理学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首要科学。
在他看来,教育学领域中的大部分缺陷是由于缺乏心理学这一理论基础造成的。
赫尔巴特简介ppt
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为他的追随者席勒(1817—1882) 所发展,变成了分析、综合、联系、系统、方法(预备、提示、 连结、总括、应用)五个阶段,在教育史上称为“五段教学法”。
五 阶 段 教 学 法
1.分析预备——唤起学生原有的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 注意;
2.综合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 3.联系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密 切联系呢?
赫尔巴特关于兴趣的思想,实际上提出了三方 面的观点,值得我们注意:这样,赫尔巴特依据他 的兴趣分类理论对课程论做了探讨。赫尔巴特为, 兴趣有两大类,六个方面。
一类是与自然知识相联系的兴趣。经验的兴趣、 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
一类是与社会交往相联系的兴趣。同情的兴趣、 社会的兴趣、宗教的兴趣。
所谓统觉,就是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 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同化过程。 在统觉论的基础上,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提出了许多 至今还在学校教育中有影响的教学原理。 例如,强调学生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统觉团在吸收 有关新观念中的作用,这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强调学生 头脑中原有图式在同化新的学习任务中的作用的观点是 一致的。 又如,根据统觉论,教师不应只传授知识,而且应 当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这与当前认知心理学家 强调在教知识之前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 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念。这时儿童的心理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 兴趣为期待阶段。
系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 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 形成组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审 思活动,兴趣则处于探求阶段,教学上采用综合方法。 方法、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或按教师的指示进行改正作业等练习, 把系统化了的知识应用到“个别情况”中去,运用到实际中去。这 时在心理上已进入动态的审思活动,兴趣正处于行动阶段。 他认为,这是教学新教材,传授新知识应当遵循的心理顺序,不 论教学的内容如何,不管学生年龄的大小和年级的高低,都必须一 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地进行。 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显然存在着缺点,它过于机械,流于形 式,理论基础也不是科学的。但它较为细致地考虑学生的学习心 理状态,对不同教学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教学新知识的规律。
赫尔巴特的简介
赫尔巴特的简介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是西方人公认的“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公认的“教育科学之父”,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赫尔巴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赫尔巴特的简介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科学第一步工作是先发现教育的最高目的,而后寻求达成这种教育目的的工具。
他以所研究出的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形而上学,来指导其教育理论,并以伦理学为其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个人品格和社会道德。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而这种道德是由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善意的观念、法权的观念和正义的观念组成的。
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发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达到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他不赞成裴斯塔洛齐对教育目的的见解,裴氏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能力,和官能(Faculty)调和的发展,但他则认为官能是不能分开多种的,心灵本身作用是统一的,用不着求其调和的发展。
赫尔巴特 名词解释
赫尔巴特名词解释
赫尔巴特是指德国音乐家理查德·赫尔巴特(Richard Herbert)。
赫尔巴特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歌剧指挥家之一,他是德国
著名作曲家瓦格纳的忠实支持者和传承者。
他以其精准的指挥技巧、深刻的解读和对细节的追求而闻名。
赫尔巴特在指挥时非常注重与歌剧演员的配合,他能通过细腻的表现和音乐诠释,将作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赫尔巴特的指挥风格以激情、激烈和富有表现力著称。
他善于运用音乐动态和音色变化来表达戏剧的张力和情感变化。
他注重细节和剧情的推动,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变化,使得整个演出具有无与伦比的动感和戏剧性。
赫尔巴特对瓦格纳的作品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他多次指挥了瓦格纳的歌剧作品,并在指挥时候将瓦格纳的音乐精髓发挥到极致。
他的指挥作品也包括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但无论是瓦格纳还是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赫尔巴特的指挥都深受赞誉。
赫尔巴特於1968年去世,但他的音乐成就和指挥风格对整个
音乐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被广泛认为是最具才华和影响力的歌剧指挥家之一,他的指挥录音至今仍被广泛重视和推崇。
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谁
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谁赫尔巴特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简介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的生平简介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在耶拿师从费希特学习哲学,1805年在格丁根开始讲授哲学,1809年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
1833年他回到格丁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公认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他以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特有的兴趣与禀赋,在其系统的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除实践哲学的理论支撑,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另一基础就是其观念心理学。
在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的探索中,在寻求科学依据构建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过程中,赫尔巴特开始并完成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
“作为心理学家的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留下了最持久的影响:他努力使教育从形而上学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激起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 19世纪初,裴斯泰洛齐承袭了自然主义教育传统,强调观察和实验,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工作的结合,首次提出“欲使教育心理学化(psychologizeeducation)的主张。
这一主张实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性与自由传统在教育中的进一步实践,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环节。
赫尔巴特小故事
《赫尔巴特小故事》
从前呀,有一个叫赫尔巴特的人。
赫尔巴特小时候可聪明啦!他特别喜欢读书,每天都会抱着书本看个不停。
有一次,他为了弄懂一个问题,翻了好多好多的书,还去请教了老师呢。
长大以后,赫尔巴特成为了一名很厉害的教育家。
他总是想着怎么能让小朋友们学得更好更开心。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小朋友因为学习太难而哭鼻子,赫尔巴特就耐心地给他讲有趣的知识,小朋友很快就笑啦,还爱上了学习。
《赫尔巴特小故事》
赫尔巴特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哟!
他经常去学校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有一回,小朋友们在讨论数学题,怎么都想不明白。
赫尔巴特来了,用简单的方法一讲,大家一下子就懂啦。
他还会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故事里有勇敢的小兔子,聪明的小猴子。
小朋友们都听得入了迷。
大家都可喜欢赫尔巴特啦!
《赫尔巴特小故事》
你们知道赫尔巴特吗?
他呀,总是穿着整齐的衣服,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
有一次,赫尔巴特看到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打闹,他没有生气,而是走过去,和小朋友们说:“我们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怎么样?”小朋友们都点头说好。
就这样,赫尔巴特带着小朋友们玩了一个能学到知识的游戏,大家玩得可高兴啦,还学到了好多东西。
赫尔巴特真是个很棒的人!。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重视心理学对科学尤其对教育的重要作用。他首次提 出,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且是教育者应掌握的首要科学, 建议每个人都应了解心理学基础,因为“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 性的概要,均在心理学中从因到果地陈述了。”很大程度上, 赫尔巴特对形而上学及心理学研究的动机是为了寻求支撑教育 学体系的科学论据,他对心理科学的探索不仅与发展智力的目 的有关,且与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相连,最富成效地刺激了现代 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理论结构图示可表述为 目的——过程(方法和内容)——目的,方法、内容与贯穿其 中的目的构成过程中的三维立体结构。教育目的研究培养什么 人,是超验的、形而上的东西,代表人文一极;教育过程研究 怎样培养,是经验的、形而下的东西,代表科学一极。方法和 内容构成过程中实现目的的具体手段与载体
赫尔巴特还根据“统觉”学说,强调教 学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成的过程,提出形式 教学阶段理论。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 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其中“清楚” 是指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联想” 是指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与作业,把 系统化了得知识运用于实际,检查是否正 确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新知识。后来,赫 然巴特的学生齐勒尔和赖因又发展为五阶 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 为广大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容易 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教学模式。苏联教育 学家凯洛夫又将其演变为五步法,即复习、 引入、讲解、总结和练习。在20世纪50年 代,中国中小学曾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一些著作:
《普通教育学》《一般实践哲学》 《哲学导论教科书》《心理学教科书》 《作为科学的心理学》《一般形而上学》 《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科学》
赫尔巴特的一些名言:
人类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教师所关心的也应该 是多方面的。
赫尔巴特
评价:
赫尔巴特把教学看作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他认为一个人虽然 能够从周围环境, 从与人交住中获得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但是 这些知识是不系统的, 必须通过教学来给予补充, 通过教材、课 堂、教师来使知识系统化。这便形成了传统教学的特点,因此, 赫 尔巴特也被称为“ 传统教学的鼻祖” 。
赫尔巴特在欧洲近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 世纪中 叶以后, 他的思想不仅在德国流行,也影响到欧美各国的教育界, 对 欧美中学教育影响很大。在他之后, 还形成了赫尔巴特学派。但是 由于他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决定了他的教育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 都存在着机械主义、形式主义和反辩证法的倾向。同时, 他的反动 政治观, 也使他的教育政策明显地表现出压制儿童, 抑制儿童创造 性发挥的倾向。
在这本书里, 赫尔巴特把教育过程划分为三个步骤: 管理、 教学和训练。 “ 管理” 是“ 教学” 和“ 训练”的前提条件, 主张在儿 童的幼儿期内就要重视管理, 因为儿童生来有“ 天生的野 性” , 行为盲目, 必须经过一定的管理才能给予知识和道 德教育。他提倡威胁、监督, 特别重视惩罚。 在一定程度上也压抑了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理解: “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 心理学。”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 门学科。
“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 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 育。” 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 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 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 制。” 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 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 制来压制。
赫尔巴特(He’erbate)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赫尔巴特(He’erbate)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1776年5月4日生于德国的奥尔登堡。
1794年18岁时入耶拿大学,毕业后曾在瑞主任家庭教师,同J.H.裴斯塔洛齐相识,因而对教育发生了兴趣。
1802~1816年又到格丁根大学学了7年,取得博士学位。
后任该校讲师。
1816年到柯尼斯堡大学继任I?康德的哲学讲座,历24年之久。
1833年他回到格丁很大学任哲学教授,直到1841年8月14日去世时为止。
赫尔巴特著作很多,有关心理学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学教科书》(1816)、《作为科学的心理学》(1824~1825)等书。
他的心理学思想直接受G.W.莱布尼兹和康德思想的影响,但有所发展。
他第一次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认为它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所以心理学应该是经验的科学。
他还认为心理学应是数学的科学,要用数学的方法对心理量进行计算,因此他在心理学中第一次作了运用数学法的尝试。
赫尔巴特接受了莱布尼兹关于灵魂中了具有活动特性的观点,认为观念也是活动的;同时他也吸取了英国联想主义的思想和当时力学关于引力和斥力的概念来说明观念互相吸引和互相排斥的关系。
他为了进一步揭示观念书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提出了“意识阈”(consciousthreshold)和“统觉团”(appercertiuemass)的概念。
他以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
zhlzw.com中华勵志网而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
这个观念的整体叫做“统觉团”。
zhlzw.com中华勵志网他的“统觉团”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他成为近代的教育理论家。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但其中也含有辩证法的因素。
他明确主张心理学是科学,教育学应建立在心理学理论之上的第一个教育理论家。
赫尔巴特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目录人物简介主要著作教育理论英文介绍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人物介绍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有―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的称谓。
赫尔巴特约翰·菲力特力赫·赫尔巴特(1776-1841)——公元1776年出生在德国西北部奥登堡(Olderberg)。
祖父是医生,父亲先是律师,后来升为枢密院顾问官,母亲是一位美丽聪慧而且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妇人。
赫尔巴特是独生子,家庭温暖,使他感到无比幸福;但不幸有一天他不慎跌进沸水桶中,遭到灼伤,使得一辈子身材瘦小,无法健壮。
赫尔巴特的求学和事业成就受他母亲的影响最深。
在他从小念书的时候,他的母亲每天陪伴着他,督促他念书,连上课都在他身边,甚至陪伴他一起研究希腊文。
教育经历赫尔巴特最早受教于尤金(Ulzen)牧师,获益甚多。
尤金的教育哲学认为: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思想的纯洁、果断和有恒,这种理论对他的教育思想,有深巨的影响。
赫尔巴特12岁到18岁进入一所德国中学读书,此时已显出其天才。
学校对他的评语是:表现优异,守秩序,品德优良,对自己天赋才能已懂得力求发展和改进。
他多才多艺,不但具有数学、语言和哲学的才能,而且是天才音乐家和文学家。
他的思想成熟很早,11岁就研究理则学,12岁研究形而上学,14岁写了一篇论文称为<<意志自由>>。
赫尔巴特 名词解释
赫尔巴特1. 引言赫尔巴特(Herbert)是一个常见的英语姓氏,同时也是一个名字。
它可以用作男性或女性的名字,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赫尔巴特被用作男性的名字。
这个名字在德国和英国尤其流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
本文将对赫尔巴特这个名字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起源、意义和相关文化。
2. 起源与意义赫尔巴特这个名字起源于德国,是由两个元素组成:“Her” 和“bert”。
“Her” 意味着“军队” 或“战士”,而“bert” 则表示“明亮” 或“有才华”的含义。
因此,赫尔巴特可以被解释为“明亮的战士” 或“有才华的战士”。
根据姓氏学家的研究,赫尔巴特在中世纪时期非常流行,并且经常被用作贵族、骑士和统治者的名字。
这表明赫尔巴特在那个时代被视为一个高贵而威武的名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赫尔巴特这个名字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和美国。
在这些地方,赫尔巴特也被广泛使用,并且在一些家族中代代相传。
3. 赫尔巴特的文化背景3.1 德国文化赫尔巴特作为一个德国姓氏和名字,与德国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
在德国,姓氏通常被视为家族的象征,并且经常与家族历史和传统相关联。
因此,拥有赫尔巴特这个姓氏的人可能会对自己的家族历史感到自豪,并且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遗产。
此外,在德国文化中,军队和战士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因此,赫尔巴特作为一个意味着“战士” 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德国人对勇敢、坚韧和忠诚的崇尚。
3.2 英国文化在英国文化中,赫尔巴特这个名字也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背景。
虽然它起源于德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赫尔巴特逐渐成为英国姓氏和名字的一部分。
在英国历史中,许多家族都以赫尔巴特这个姓氏命名,并与英国的贵族、骑士和统治者有关。
这些家族通常具有显赫的地位和社会地位,并且在英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外,在英国文化中,才华、智慧和勇气也被高度重视。
因此,赫尔巴特这个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英国人对这些品质的追求和崇尚。
第二章第一节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
方法: 为巩固和强化新概念,加强练习和知识运用;
“四段教学法”(“形式阶段论”)
“五”种道德观念
★教育教学的“必要目的”、“最高目的”: ▪内心自由:个人的意见和行为摆脱外在干扰,服从内心
理性的判断,真正认识到个人行为的意义,使意见与行为 协调一致,确定人的行为方向。 ▪完善:当意见和行为之间发生矛盾且无法调和时,则依 靠“完善”的观念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理智能力加以协 调,使行为完善起来。 ▪善意:当“完善”的观念还不能解决意见与行为的矛盾, 两者仍无法协调时,就要用“善意”的观念,即“绝对的 善”去解决。这就是要求个人意志与他人意志协调,能为 别人谋利益,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 ▪正义:用“正义”的观念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即遵守 契约、互不侵犯。 ▪补偿:用“报偿”的观念对损害社会生活的恶行给以惩罚, 对好的行为予以褒赏,做到赏罚分明。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
一、赫尔巴特之人物简述 二、赫尔巴特之教学思想 三、赫尔巴特之思想评价
一、赫尔巴特之人物简述
(一)生平简介 (二)思想发展
(三)代表著作
(一)生平简介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第二阶段:哥廷根时期(1802-1809年)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科学教育学”基本学说诞生;《普通教育学》完成;
第三阶段:格尼斯堡时期(1809-1833年)
形成较为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心理学教科书》、《科学心理学》问世; 以心理学的理论进一步充实教育学;
(三)代表著作
《普通教育学》(1806年)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说课讲解
该怎样评价赫尔巴特呢?
• 赫尔巴特是西方第一个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建立成 科学教育体系的教育学家。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 研究对象,指出了它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 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义和分类。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教育 形式的四阶段理论,建立了一种明确规范的教学 有目的的进行培养”,其目的在于形 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 训育的四个层次: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 定和道德自制
• 训育的措施主要有抑制、惩罚、榜样以及奖励等
教学形式的四阶段
• 明了:处在感官前的表象在静止状态中对教材的
钻研 。(直观)
• 联合:新旧观念开始发生碰撞、融合,但是尚未 出现最后的结果。(分析)
赫尔巴特的哲学观点
• 康德的哲学思想对赫尔巴特的影响是最深的,但是他并不 希望停留在康德追随者这一层次,所以后来赫尔巴特独辟 蹊径,站到了批判康德的战线上。
• 赫尔巴特同意康德“自在之物”(认识之外的,但又绝对 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 )的说法,认为物质是实在的。但 是他不同意康德“主题天生就具有感觉形式,没有这种形 式就没有任何感性直观”的观点。
• 局限: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的代表人物,过 于注重教师和书本的作用;没能完全摆脱宗教思 想的束缚。
• 某些所谓的“专家”,尤其是前苏联和中国的某 些专家,比如常道直,他在《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的再评价》中说“可以把赫尔巴特当作反动教育 思想家的典型来处理”、“赫尔巴特的哲学、伦 理学、心理学的体系,即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早 经被认为是过了时的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 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所依据的伦理学和心 理学全部是形而上学的、唯心的 ”。
• 赫尔巴特是实在论者,认为人能通过经验解释现象,而现 象蕴含着实在,现象在同样程度上暗示着存在本身。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部体系科学的教育学著作。
一、赫尔巴特生平概述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出生于德国西北部普鲁士王国的奥尔登堡,父亲为当地法官,母亲是一位富有智慧和教养的女性。
自幼接受良好的古典文学和哲学教育的赫尔巴特,以其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早熟才能引起了教师们的惊异,13岁时,他就写出第一篇哲学论文《论人类道德的自由》,可见赫尔巴特运用哲学创立教育科学的种子,此时就已深埋。
1794年,18岁的赫尔巴特进入当时德国的哲学中心——耶拿大学学习法学,但他对法学不感兴趣,完全被哲学所吸引,于是跟随费希特学习哲学。
毕业之后,按照母亲的意见,赫尔巴特在瑞士一个贵族家庭担任了三年的家庭教师,这段经历使他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为其以后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800年,他回到奥尔登堡,在一位不来梅的议员朋友施密特的帮助下,去一所教堂学校担任数学教学工作。
任教期间,赫尔巴特不忘研究与写作,随着思想的日趋成熟,他开始在当时声望很高的学术杂志《格庭根学术指南》上发表论文。
1806年,赫尔巴特发表了被公认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
1809年,科尼斯堡大学邀请赫尔巴特去接任该校的康德哲学教席,他欣然应允,在此度过了25年,这期间他积极参加国家教育改革,创办教学论研究所、实验学校等,到达了学术生涯的高峰。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 教育心理学化1797年,21岁的赫尔巴特完成了耶拿大学的学业,在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给三个年龄分别为8岁、10岁和14岁的男孩当家庭教师,开始他的教学生涯。
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对教育领域的贡献是深远而重要的,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在教育哲学领域的地位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首先体现在他的教育哲学理论的创立上。
他提出的“心灵理论”强调教学应该关注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一理论对后世的教育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奉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在教育实践领域的地位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还体现在他对教育实践的深刻思考和实践中的贡献上。
他强调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他被誉为现代个性化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3.在师范教育领域的地位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师范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师范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师范教育的奠基人。
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教育实践,也为后世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二、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的影响1.对德国教育的影响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德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论为德国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成为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同时他的教育思想也影响了当时许多德国教育家和学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对世界教育的影响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德国教育,也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了当时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
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也影响了当时的我国教育改革,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3.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个性化教育理念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他的教育思想也为当今教育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谁
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谁赫尔巴特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的生平简介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在耶拿师从费希特学习哲学,1805年在格丁根开始讲授哲学,1809年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
1833年他回到格丁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公认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他以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特有的兴趣与禀赋,在其系统的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除实践哲学的理论支撑,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另一基础就是其观念心理学。
在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的探索中,在寻求科学依据构建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过程中,赫尔巴特开始并完成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
“作为心理学家的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留下了最持久的影响:他努力使教育从形而上学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激起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初,裴斯泰洛齐承袭了自然主义教育传统,强调观察和实验,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工作的结合,首次提出“欲使教育心理学化(psychologizeeducation)的主张。
这一主张实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性与自由传统在教育中的进一步实践,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环节。
在教育心理学化的进程中,赫尔巴特的贡献具有分水岭的作用,他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之后一百多年教育学繁荣的源头。
赫尔巴特教学模式
四、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运用及其发展
明了:明确的感知新教材,主要表现为揭示教学和分析教学。 要求老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只有这样 老师才能恰当地提出新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的旧观念去 感知它。 联合:说明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这一阶段,要求教师主要 采用分析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由的、无 拘无束地谈话,使学生的旧观念与新观念建立关系。
❖ 统觉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形成新观念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 段: (1)感知引起旧观念的活动; (2)新旧观念的斗争或者联合; (3)统觉团的形成——形成新知识; (4)新知识的强化;
❖ 统觉理念的核心是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 ❖ 3、他从心理学“统觉”观念出发引申出自己的教学理论,提出了
以教学过程的四个程序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三、赫尔巴特教学模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即教学的四个阶段,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明了——明确的感知新教材,主要表现为揭示教学和分析教学; 联合——把分析新教材得到的知识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主要 表现为综合教学; 系统——即在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寻找规律性结论,使所学 知识系统化; 方法——通过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场合,使学生掌握技 巧,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系统:即在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寻找规律性结论,使所学知 识系统化;教师应采用综合的教学法使初步联合起来的种种观念与 课程的内容和目的相联系,获得新的结论。
方法:通过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场合,使学生掌握技巧,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师采用练习法指导学生将知识 付诸实践。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被他的追随者德国的莱茵(1847--1929) 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
第八讲 赫尔巴特
静态的审思活 动
动态的审思活 动
探求 行动
赫尔巴特的追随者席勒进一步发展,将其变成了分析、综合、联系、系统、 方法(预备、提示、连结、总括、应用)五个阶段,在教育史上称为“五段教 学法”。
五
1.分析预备——唤起学生原有的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
阶
2.综合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
段
3.联系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赫尔巴特的历史地位
赫尔巴特是继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的又一分水岭似的人物,正是 他使得教育脱离哲学的附庸,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教育思想中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教育形式的四阶段理论,建立了 一种明确规范的教学模式,影响至今。
局限:“教师中心”的代表人物,过于注重教师和书本的作用; 没能完全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
第一阶段 明了
第二阶段 联合
第三阶段 系统
第四阶段 方法
赫尔巴特教学的四阶段论
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
儿童心理
兴趣状态直观 分析 Nhomakorabea让学生清楚、明了地感 知新教材
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 的观念联系起来
静态的专心活 动
动态的专心活 动
注意 期待
综合
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由 无序到系统化
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新旧 观念间的联合
同学们讨论之后,前三个小组回答得尽乎完美,我心里正在暗自庆幸,因 为这节课只差一个练习就可以顺利结束了。就在这时,第四组的回答给我泼了 一盆冷水:“我们组准备用这笔钱到饭店大吃一顿,然后用剩下的钱雇同学为 我们组做值日。”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思想上的问题,我要不要请同学们讨论? 如果不讨论将失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但如果讨论,我的教学计 划……转瞬间,我选择了后者。这堂课的结果和我预想的一样,教学任务没有 完成。
常考教育学人物之赫尔巴特
常考教育学人物之赫尔巴特一、人物简介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二、地位1、科学教育学之父(奠基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
同时,普通教育学具有双重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伦理学为其教育目的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心理学为其教育方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2、传统教育之父(代表人物):与杜威的新三中心(现代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相比,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被称为旧三中心(传统三中心),所以他又被称作传统教育学之父(代表人物)。
3、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是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发展的又一个分水岭似的人物,他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故其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易混淆辨析: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三、著作1860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
易混淆辨析:1632年《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四、主要思想1、(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他提到“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由此指出任何的教学都具有教育性。
2、(两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他认为伦理学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为教育目的的确定提供着依据。
3、(三中心)传统三中心:赫尔巴特特别强调教师的地位,提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00—1802 年,赫巴特在不来梅主要从 事裴斯泰洛齐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他进一步总结了自己的实践经 验,从而逐渐走上了形成自己的理论的道 路。
• 第二阶段:哥廷根时期(1802—1809年) • 1802 年,赫尔巴特担任哥廷根大学教授。 他先后写了《论裴斯泰 》《裴斯泰洛齐直 观初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洛齐的近着 步》《裴斯泰洛齐教学方法之批评》《世 界审美启示》和《普通教育学》等著作, 在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广 泛研究的基础上,开始较为详尽地阐述自 己的思想主张,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 理论体系。
• 所谓“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 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 • 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 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 的。” •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 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 如何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呢? • 赫尔巴特指出,这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 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养成德行) • 教学还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 直接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兴 趣”。 • 所谓兴趣,是指智力活动的特性,而“对 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所引 起的智力活动” 。
•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 调知识或认识在德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他指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是获得广阔 视野的结果,而且又是完整的不可分割 的思想群活动的结果。”
(三)哲学思想:实在论 (四)心理学:主知主义观念论 • 赫尔巴特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 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把它建 成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家。他之所以系统研 究心理学,除了建立其教育学体系的需要, 也是针对当时的教育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的。
• 在另一方面,赫尔巴特又抛弃了莱布尼兹和 康德所强调的统觉的自发性和先验性,因为 这与他的心灵白板论是相背离的。 • 赫尔巴特的统觉学说还从以洛克为代表的英 国联想主义心理学派那里吸取了一些思想。
B 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含义 • 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 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中;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 度能唤起意识阈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 并与之联合,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 逐此前在意识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 意识的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观念的结 合,形成统觉团(即认识活动的结果);如 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阈上, 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
• 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深受莱布尼兹和康德思 想的影响。莱布尼兹关于清晰的观念来自微 知觉的联合、统觉活动的能动性以及心灵已 有内容在统觉中的作用等思想,康德关于统 觉与外界经验的依从关系的见解,都被赫尔 巴特继承下来。 • 赫尔巴特虽然有时也用统觉活动表示人类的 一般认识活动,但更主要地是把它当作一个 心理学范畴,从而使之具体化,而这正是把 统觉原理运用到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
二、道德教育
• 在赫尔巴特的概念体系中,与道德教育直 接有关的主要是“训育”这个概念。 • 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所谓的“儿童管理” 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儿童管理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造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 • 儿童管理之不同于训育之处主要在于,管 理的任务主要是为随后进行的教学创造必 要的条件。从赫尔巴特关于儿童管理的论 述来看,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某些恶行 的预防,而训育则是为了美德的形成。
• 第三阶段:柯尼斯堡时期( 1809—1833 年) • 1809—1833 年,赫尔巴特应聘担任柯尼斯 堡大学哲学教授。在哥廷根时期,赫尔巴 特主要侧重于从伦理学角度探讨教育问题, 那么,在柯尼斯堡时期,赫尔巴特侧重于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 • 先后写作了《心理学论文集》、《科学心 理学》等著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学 理论体系,并致力于把心理学的成果运用 到教育过程中。
• 1809年-1833 年任哥尼斯堡大学教授,接任 康德教席;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 育研究所; • 先后办师范研究班,附属实验学校和教育 研 究 所 。 著 《 普 通 教 育 学 》 ( 1806 ) , 《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 • 1833 年,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于 1841 年 逝世。
(二)伦理学:五种道德观念 • 赫尔巴特的伦理学说直接受康德思想的影 响,但他又明确反对康德伦理学中的先验 主义和宿命论。 •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指出 了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 慈、正义和公平。
A、内心自由 • 指的是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说对真善 美具有明确的认识,就能够自觉地按照道德 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 • 根据赫尔巴特的观点,“内心自由是明智和 意志两个成分之间的一种关系”,仅仅认识 道德的原则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使这种认 识转化为实际行为的意志。
第三节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论
第三节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论
一、教育的目的
•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 的可以区分为两种,即所谓“可能的目 的”和“必要的目的”。 • 所谓“可能的目的”或“选择的目的” 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 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 所要确立的目的”。 • 赫尔巴特把兴趣的多方面性称为“教育 目的的第一部分”。
1 、赫尔巴特在创建其心理学时,接受了多方 面的思想影响。 A 他继承了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把意识看做观念之间不同联系的结果。 B 受到莱布尼兹、沃尔夫和康德等人所强调的 主体能动性思想的深刻影响,并以此来修正 联想主义心理学。 C 他的思想还受到牛顿力学的重要启发。这主 要表现在,他强调心理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D 赫尔巴特赞同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心灵 在最绝对的意义上是一块白板,没有任何生 活或表象的形式;因此,在其中既不存在原 始的观念,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观念倾向。 一切观念毫无例外地是时间和经验的产物。” • 但在另一方面,赫尔巴特又认为,由于心灵 具有表象力量,同时,“与它(即心灵 引注) 本身无关印象可能影响它,因此,从这种意 义上说,它不是白板” 。 • 正因如此,赫尔巴特坚决反对莱布尼兹的 “先定和谐”论、康德的先验自由论以及费 希特的决定论、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内发论。
• 1810 年,他创办了教育研究班及其附属实 验学校,以便使自己的理论得到具体的运 用和验证,同时也得到进一步丰富。
• 通过这个时期的各项工作,赫尔巴特进一 步充实了其教育理论体系中较为薄弱的方 面,使其理论体系更趋完整。其结果便是 《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年)、 《普通 教育学纲要》(1841年)的问世。
• 在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哥廷 根时期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正是在这个时 期,赫尔巴特提出了其“科学教育学”的 基本学说。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他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理论:由儿童 的管理、教学和道德教育所构成的教育过 程,兴趣的多方面性,教学形式阶段,教 育性教学原则,由单纯提示的教学、分析 教学和综合教学所构成的教学进程,等等。
管理论
赫尔巴特重视儿童管理,视其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条 件。他认为,“只教不管”,会使教育工作变成徒劳;相反的,如 果只管不教,则会导致对“心智的压迫”。 赫尔巴特看来,管理是教育上的一根缰绳,教师必须“坚强而 温和”地抓住它。 赫尔巴特之所以重视管理,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儿童有一种 “不驯服的烈性”,它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既会扰乱教育者的教 育、教学计划,也会“把儿童的未来人格置于许多危险之中”因而, 必须自幼加以管理,使之在儿童时期就能够克服他的烈性,“造 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 管理儿童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1)惩罚的威胁 (2)监督 ( 3)命令和禁止 (4)惩罚 (5)做功课或进行活动 (6)权威和爱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从赫尔巴特在不同时期学术活动重心的变 化来看,他的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 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日内瓦—不来梅时期(1797— 1802年) • 1797—1799 年,赫尔巴特应聘担任瑞士贵 族冯·斯泰格尔的家庭教师。在两年左右 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获得了大量的教 育经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 的重要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期间, 赫尔巴特亲自参观了裴斯泰洛齐在布格多 夫的教育实验,直接接受了裴斯泰洛齐教 育思想的影响。
二、教育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伦 理 学 心 理 学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 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 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 他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 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 对教育成就的阻碍” 。
(一) 社会政治观:社会改良论
C 统觉的条件 • 赫尔巴特指出:“统觉或内在感觉,只有 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才会发生。” 所谓统 觉的条件,主要是指兴趣。 • 根据赫尔巴特的观点,兴趣是指观念的积 极活动状态,是一种好奇心和智力活动的 警觉状态,正因如此,兴趣赋予统觉活动 以主动性。
评价
• 任何一种哲学一心理学要想真正运用到教 育和教学领域,或对教育领域发生影响, 它本身首先必须具备教育的“性质”。赫 尔巴特的心理学正是如此。 • 另一方面,与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不 同的是,赫尔巴特研究哲学、心理学的动 机与目的从一开始就与教育,特别是教学 问题直接联系在一起,他的心理学是一种 教育化了的心理学。正因如此,赫尔巴特 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 观念是心理的最基本的要素。人的全部心 理活动就是观念的集聚和分散。心理学是 研究观念集聚、分散、结合和消失的科学。 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向学生呈现“观念”的 过程。 • “意识阈”的观点。用观念在“意识阈” 内外的活动变化来解释人的心理。人的全 部精神生活都看成是观念的活动。 • “统觉”的思想。统觉是赫尔巴特教学理 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B、完善 • 是指人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 度。 C、仁慈 • 是指“绝对的善”。它要求人无私地为他 人谋福利、与人为善,从而使自己的意志 与他人的意志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