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二六九)代赭石(血师)
倪海夏《神农本草经》完整版——可直接打印
倪海夏——人纪——简体横版《神农本草经》第一章前言前言:我国医学始于神农、有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复命僦贷季(歧伯之师)理色脉,所以上古是先有药而后有医也,是故治病之道必先于用药,而用药之道必先于识药,此书共分上中下三种药物的说明。
其中上药一百二十味,中药一百二十味,下药一百二十五味,一共定三百六十五味药,合于天数一年之日数。
第二章药性总义参考本草备要(清·汪讱庵)一、五味之义──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
二、五色之义──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
三、五味之用──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
四、阴阳之义──寒热温凉是气也,酸苦甘辛咸是味也,气为阳味为阴,其气厚者为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也。
味厚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气薄主发泄散表,厚则发热与温,味厚则泄降,薄则通窍,利渗湿,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肌理。
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五、药之相从──凡药清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味薄者升而生如春季,气薄者降而收象秋季。
气厚者浮而长象夏天,味厚者沉而藏象冬天,味平者化而成象长夏,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凡药根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药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
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质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此上下内外之相从也。
六、药色之入经脉──凡药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
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
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倪海厦人纪-伤寒论(10)(转载)
倪海厦人纪-伤寒论(10)(转载)二五一:「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越热,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一定是肠子里面热很盛才叫阳明病,如果病人有发热汗出,此为越热,就是热有地方渲泻,流汗出来了,就不会发黄,如果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就是只有头流汗,脖子以下都没有汗。
小便不利,重点就是小便不利,因为小便堵到了,热没有地方渲泻,汗又流不透,只有头上有汗,所以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因为脾湿太盛了,阳明证的时候,胃、大肠就是属于阳明,病人一定是阳明过热,热气一直往上冲,第一个受到的一定是头。
所以如果病人有燥屎,就会「阙上痛」,胃气往上走,胃里面一定空掉了,胃一空掉。
脾就过来了,脾湿堵在中间,湿一堵到的时候,小便就出不来了,脾脏之湿太过了,食物没有办法完全运化,大便又堵在里面,宿食没有去,湿又很盛梗在中焦,湿一盛,水就不好渲泻出来,整个湿和热和实都瘀在里面,结果病人就发黄,病人的舌苔会很厚黄。
张仲景说去湿靠茵陈蒿,去热靠栀子,去实靠大黄,如果湿在肌肉里面靠白朮,三焦上的湿靠茵陈蒿,肝胆的湿也靠茵陈蒿,所以茵陈蒿入肝胆,只要是肝胆的实热,也就是发炎或西医的溶血性黄疸,就用茵陈蒿。
病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分阴证阳证,如果病人全身发黄,有阴黄和阳黄,茵陈蒿汤是属于阳黄的药,茵陈蒿汤一下去,小便有出路了,小出来黑黑的很浓稠,茵陈蒿能去湿是因为它能利水,湿是从小便出来的,大黄是把里面的燥屎清出来,如果怕太苦加甘草,就完了,不可以随便加甘草。
脾太燥了就是「麻子仁丸」,脾太湿了就是「茵陈蒿汤」,所以「麻子仁丸」和「茵陈蒿汤」是相表里的药。
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去皮;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先煮茵陈蒿,再煮其它两味。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精华)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精华)倪海厦,明代医药学家,晚年撰写了一本《神农本草经笔记》,该书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整理,对于中草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神农本草经笔记》的精华内容。
一、概述《神农本草经笔记》是倪海厦继承和发扬神农本草经的经典著作,记载了大量中草药的名称、性味、功效等相关内容。
它深入研究了草药的分类、特性和使用方法,并对草药的配伍、药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二、草药分类倪海厦根据神农本草经的分类原则,将草药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
他根据药性、功效和使用方法,对草药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并给出了详细的草药清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草药。
三、草药的性味与功效《神农本草经笔记》着重对草药的性味与功效进行了描述。
倪海厦详细介绍了各类草药的性味,如苦寒、甘温等,并阐述了它们对身体的作用。
他将草药的功效进行了优化,提供了更加详尽的信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草药。
四、草药的配伍与应用草药的配伍是中草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倪海厦在《神农本草经笔记》中详细论述了各种草药的配伍原则,并给出了配伍的实例。
他总结了草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效果,为读者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五、药物剂型与用法草药的剂型和用法对于草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倪海厦在《神农本草经笔记》中介绍了草药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技巧,包括煎煮、研磨等。
他详细解释了不同剂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使读者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草药。
六、实用案例分享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草药知识,倪海厦在《神农本草经笔记》中分享了大量实用案例。
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介绍了草药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疗效。
这些案例不仅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草药,还为实践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七、思想启示《神农本草经笔记》不仅是一本草药学的经典著作,更是倪海厦对中草药学思想的总结与发扬。
他强调草药的综合应用,提倡个体化治疗,注重患者的整体情况。
这种思想启示对于当代中草药学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二)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二)《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大要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过去中医开药讲究“君臣佐使”的,具体到你这句话,也就是说主药一味,辅药两味,是奇制,主药两味,辅药四味,是偶制。
其实这句话说的是方剂配伍的七情,就是常见的七种配置药方的规律或者办法。
我们千万不要被药物学所绑住,只要对每一味药很了解,随时可以组合一个药方出来,不要受了局限。
有的医生开方中规中矩。
有的医生开得很乱,根据病人的陈述在开药,但是乱中有序。
针对一个人开的处方这是未来中医药的趋势,这叫个人的方剂。
我们中医也称之为国医,最大的优点就是个人处方。
西医是大众药,高血压的病人统统吃一个高血压药,吃完以后,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
中医对高血压,每个人开的方都不一样,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好处。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如果用奇数开的处方,病没有治好,如四逆汤三味药:生附子,炙甘草,干姜,回阳救逆用的,结果没有救过来,于是用通脉四逆汤,这就是奇之不去则偶,是重方,也就是加重药量。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这是中医的主流,学懂这几本书,再去看其他的医书,就不会被误导。
所谓经方就是是绝对处方,这药下去没有可能,大概,好象之说,不是一就是零。
经方有两个青龙汤,三个承气汤,四个泻心汤。
如果对药性不了解,就不敢治病,因为经方不是一就是零。
经方也有缺失的地方,并不是经方不对,是经方传承下来,时代年久,少掉了或者是漏掉了一些条辨和名方,有的可能是传抄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当我们对药性很了解的时候,就能判断处方的对与错,当修改就应该修改,修改以后就能达到一剂知,二剂已。
当我们对经方很了解,对药性很熟的时候,就可以在经方添加或者减少药味,达到治病的效果。
旋覆代赭石汤是经方里面镇逆用的-倪海厦注《伤寒论》太阳病篇(一七六)
旋覆代赭石汤是经方里面镇逆用的-倪海厦注《伤寒论》太阳病篇(一七六)《伤寒论》一七六:现在说的胃酸逆流、火烧心的症状,只要用旋覆代赭石汤,往往是一剂就好了一七六:「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一个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只有心下痞鞕,噫气,没有其它症状,单纯的噫气。
旋覆代赭石汤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切,代赭石一两,大枣十二枚劈;甘草三两炙,半夏半斤洗;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旋覆花用三,代赭石用一。
旋覆代赭石汤通常在肠胃科里面,旋覆花和代赭石是中医去热痰的药,发汗、吐、下都没有把痰去掉,痰还是梗在中间.这噫气和甘草泻心汤的噫气不一样,甘草泻心汤完全是虚噫,这旋覆代赭石汤是有痰饮在里面,以「旋覆花」软坚化结,就是软化痰的硬块,以「代赭石」降逆止噫。
旋覆代赭石汤用在病人常常感到反胃恶心,里面有痰吐不出来,肠胃又虚掉了。
现在说的胃酸逆流、火烧心的症状,只要用旋覆代赭石汤,往往是一剂就好了。
起因是因为精制糖做成甜食吃太多了,所以开了药方之后,还要吩咐病人戒绝由精制糖类所做成的甜食。
【餐英馆治疗杂话】曰:周扬俊曰:「治反胃噫气,气逆不降者,有神效」,谓已用「生姜泻心汤」而噫气不除者,为虚气之逆,宜用此方镇压之意。
旋覆代赭石汤就是经方里面镇逆用的,这时候里面恶心反胃的感觉很强,光靠半夏都不能止呕,就要靠旋覆花和代赭石下去,半夏止呕最重要是在「水呕」,对「痰呕」力量嫌不足,所以这时候要用旋覆花和代赭石。
结胸证、痞证与其类证辨析:「寒实结胸」为「脓胸」或「肺脓疡」,「三物小白散」可以排除脓毒.「结胸证」为心下鞕满而痛,「痞」则按之不鞕而濡。
如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不出恶寒者,为胸膜间有水毒,犯胃则呕,迫肺则短气,故以「十枣汤」峻攻其水。
「结胸」则以「大小陷胸汤」。
心下「痞」则用「泻心汤」。
「泻心汤」有「生姜」、「附子」、「甘草」、「半夏」等之分别,各有主治证之不同。
倪海厦笔记
倪海厦笔记01.正常脉象,阳脉(寸)应大于阴脉(尺),男人应气脉(右)大于血脉(左),女子相反。
02.肝病的人最怕大小便不出。
03.心火要下达必须靠肺水之助,若肺功能不佳且心火不足则热会反逆,肺水会无法下降而从汗出。
04.金铃子、延胡索合用治胁痛。
05.肝是血脏,要活血化瘀,用白芍、茜草。
06.想让病人蜕皮就用蝉蜕,蝉蜕除止痒外,还可以让新皮取代旧皮。
07.肝脏就像过滤器,可以过滤人体毒素。
病人只要有睡好,吃好,拉好,则表示一切都好,最好不要再到医院去做是否有癌细存在胞检验,以免再度打开潘朵拉的黑盒子。
08.要多运动以刺激“阳”的生长,多出汗。
09.炮附子能护心阳,但当里寒盛要用生附将里寒去掉。
发生心脏衰竭时,要用生附子才有效。
10.女子停经后,一定要保持大便一天1~2次。
11.手掌皮干脱落,摄护腺癌患者常有此症状,师曰若治到此人手掌皮肤湿润则代表病好了。
12.治脑瘤常用麝香矾石散喷鼻,因脑与鼻相通,此散喷鼻可以把脑部积水排出。
13.女人脚肿并不会要人命,若是男人脚肿命在旦夕,所谓“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14.任何症状,一过性的问题都不太大,持续性的一定小心。
15.里寒就是心脏搏动力量不够,心脏产生的热不够,心火不够。
此里寒不除,则病因不除,女人会得乳癌也就是因为如此,就是因为心脏的博动力量不够,所以奶水才无法完全的下达子宫成为月经排出来,如此淤积日久才会造成乳癌的。
当心火足,小肠温度增加,月经自然会正常,而子宫里的淤积就会通通的排出来。
16.乳癌,所有能制造或分泌乳汁的食物均应忌用,勿吃肉类,肉类多含类固醇或荷尔蒙,会剌激奶水分泌,奶制品及人工糖制品均勿食,多食素食蔬果类。
17.心脏管月经。
月经第一天头痛,一般偏于血虚的,开补血的药会慢慢减轻。
生理期会反胃,胃比较寒,生理期前,要靠肠胃的阳吸收食物转换成能量及奶水,所以肠胃工作就加倍,就会有反胃的情形。
18.绕脐痛无屁是为大便堵在大肠,大承气汤证。
倪海厦讲《神农本草经》笔录第十七篇
倪海厦讲《神农本草经》笔录第十七篇滟姐医道正己 2022-10-23 06:01 发表于四川二十二、天门冬【本经原文】味苦平,主诸暴风湿偏痹,强肾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诸位看第28页,《本经》第22味药叫天门冬,很好看,颜色很好看。
这个天门冬呢,它的【味】本身就是苦,平。
肺里面有热,可以用天门冬,去肺家的热症。
还有,像它的那个,长期的服,久服,能够轻身,能益气延年。
产地非常普通,天门冬非常的普遍,像麦门冬,但是颜色比较白,烘焙制过以后,颜色就变成这样,很好看。
【产地】处处有之,近以浙东产者为多,或生于暖地海滨或种植各地,藤蔓大,根似麦门冬而色白。
【主治】为清虚热润燥痰要药,主肺气咳逆,风湿偏痹益肌肤,保肺气治消渴、疗咳血。
主要治的症状,清他的虚热,润燥,去痰,所以如果说你有燥咳,肺家的实热,这个热症、虚症,虚热,凡是有这种热,热就是你可以看得到,舌苔拿来我看看,舌苔比较黄,口渴,口比较容易口渴,喜欢喝冰水,冷水,就是肺家的热症。
【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利小便,冷而能补。
【甄权】肺气咳逆,喘息促急,肺痿生痈吐脓,除热气通肾,止消渴去热,中风,治湿疥,宜久服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
甄权呢认为,这种天门冬适合煮来吃,不要生用,要煮。
常常煮来吃,用煮的,能让皮肤变得很润泽,白滑,你们女孩子可以用啊。
我明天煮一锅,煮一锅天门冬,我们配一点药下去,我们大家一起吃看看,大家比看看谁的皮肤最好。
【大明】镇心润五脏,补五劳七伤吐血,治咳嗽消痰,去风热烦闷。
【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欲饮,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
我们正常人脚底下是温热的。
所谓热而痛,是说足干裂掉。
所以,天门冬能够滋润肌肤,让皮肤变得很好。
你看后面的好古,他说治心病嗌干,喉咙很干燥,心痛渴欲饮,嘴巴很口渴,肺里面,都是肺里面有问题嘛,足下热而痛,脚底下,我们正常人脚是热的,温热的。
所谓热而痛,可能脚皮干掉啦,干裂掉,会产生这种现象,天门冬可以润,能够滋润我们的肌肤,让肌肤变得很好。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五脏补泄: 肝:辛补酸泄。
心:咸补苦泄脾:甘补辛泄肺:酸补咸泄肾:苦补甘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黄芩。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
【注云】:开腠理~致津液~通气血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白芍。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 以咸补之~泽舍,以甘泻之——黄芪、甘草、人参【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 以酸补之~五味子,以辛泻之——桑白皮。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 以苦补之~黄柏,以咸泻之——泽舍。
【注云】:此五者~有酸、辛、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软、或坚、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病在里,需发散,用苦味。
湿症的治法,一般都是寒湿。
苦味燥。
温药气上。
苦热药,辅佐酸和淡味药。
酸味的药收敛,把湿收起来。
淡味药来排出。
舌苔,如果是黄,干,或裂开,则为内火盛;用咸冷,附苦发酸收。
如黄但湿,则为热。
便血:先血为内痔,便后血为外痔。
便混血为大肠有湿热,炎症。
苦味,攻下,润燥。
辛药发散。
五行生克的应用:五行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如:脾土生——肺金生——肾水。
如果是入肺的药,则一定影响脾和肾。
如果是消化不好,想令脾实,则可用白色的药(子能令母实),补肺,同时此药又补了肾(虚则补其母)。
五行相克。
酸辣相克,酸过多则伤筋;苦咸相克,苦伤气。
脾主肌,甜过多则伤肌。
酸制甜。
肺主皮毛,辛伤皮,皮肤不好,肺主皮,火克金,苦味克之。
咸,过咸伤血,血太浓。
则甜克之,但不是人工的甜糖,可甜食,甘蔗等。
酸主筋,苦走骨,甜走肉,辛走气,咸走血。
凡是以上之病,尽量不要用此类药。
如筋病避免用酸。
稀释血。
血是否太浓与太稀,看口是否渴即知。
口渴即知太浓。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_代赭石
代赭石(《本经》)赭石为三方晶系矿物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
主产于山西、河北、广东等地。
原矿物赤铁矿形成于各种地质作用中,以热液作用、沉积作用或区域变质作用为主。
药用代赭石是沉积作用的产物。
味苦,性寒。
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降逆平喘、凉血止血。
临床用名有赭石、醋赭石。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主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药性论》:使,干姜为使,味甘,平。
主治女子崩中,淋沥不止,疗生子不落。
《日华子本草》:畏附子。
止吐血鼻衄,伤风痔瘘,月经不止,小儿惊痫疳疾,反胃,止泻痢,脱精,尿血,遗溺,金疮长肉,安胎健脾,久治夜多小便。
《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
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甘,无毒。
入手少阴经、足厥阴经。
《本草》云: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圣济经》云:怯则气浮,重则所以镇之。
怯者亦惊也。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怯则气浮,重剂所以镇之。
代赭之重,以镇虚逆。
《本草纲目》:代赭乃肝与包络二经血分药也,故所主治皆二经血分之病。
昔有小儿泻后眼上,三日不乳,目黄如金,气将绝。
有名医曰:此慢惊风也,宜治肝。
用水飞代赭石,每服半钱,冬瓜煎汤末调下,果愈。
《本草经疏》:代赭石禀土中之阴气以生。
《本经》味苦气寒,《别录》加甘,无毒。
气薄味厚,阴也,降也。
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少阴为君主之官,虚则气怯而百邪易入,或鬼疰邪气,或精物恶鬼,或惊气入腹所自来矣。
得镇重之性,则心君泰定而幽暗破,邪无从着矣。
其主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贼风,及女子赤沃漏下,带下百病皆肝心二经血热所致。
甘寒能凉血,故主如上诸证也。
甘寒又能解毒,故主蛊毒,腹中毒也。
经曰: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倪海厦讲《神农本草经》笔录2
倪海厦讲《神农本草经》笔录2倪师讲授笔录:还有我们开的剂量的时候,汉朝,在《金匮》《伤寒》里面诸位会学到很多,他用斤做单位,斤,两(相当于现在1钱,大概是3.3g),斗(以前量疏松、质轻的,),升(相当于现在1钱,大概是3.3g),这是汉制,汉朝的剂量。
那现在呢,我们的度量衡不一样啊。
你如果把(汉朝的度量衡)这个拿到现在,不得了了。
你要一个大锅煮,煮桂枝汤,煮下去要一百个人吃,你说我一个人把一百个人的量吃下去,当场就休克、昏倒,太过了,实际上不对。
实际上大小重量是一样的,只是用的单位剂量不一样。
《本草纲目》还有一点功劳,他在第一章就讲了汉制。
你以后看到汉朝用的“一两”呢我们现在用就是“一钱”。
有的人这样写,有的人这样写,whatever,都是钱。
那如果说我加个点就两钱啦,加两个点就是三钱,四钱是这样子,五钱的话这样子。
中国大陆呢,又把它改掉了。
用克。
我们一钱呢,大概是3.3克,大概是这样子。
你只要剂量是对的,差一克两克,比如说你误解了,一钱是3.3克,你把他误解成四克五克,一点点,这倒无所谓,一克的剂量差不了多少。
因为你还要煮过嘛。
一般来说,剂量是这样子。
又比如说一升,用半夏一升,现在一升,剂量很大啊,实际上那“一升”,我们那酒杯,杯口是一寸,下面只有六分,小酒杯,你去看半夏,半夏不是一片一片,半夏是一小颗一小颗的,像豆子一样。
所以,那么小,一升嘛,倒进去。
单位的关系。
这一升半夏呢也就是一钱。
为什么有斗呢?你去那个杂粮铺,卖米的。
我要米三斗,他就拿那个方盒舀三斗,那个斗那么大?那么大还得了。
要看什么东西,比如说,我们的金银花,很轻啊,辛夷花很轻啊,花类的药,很轻啊,还有蛇蜕蝉蜕啊,蝉蜕看起来很多,夏枯草很多,拿起来一点重量都没有。
那你一斗嘛,一斗可能才五分而已,一钱而已啊。
对不对?是因为那个大小嘛,你知道我意思吧?因为他本身的质、比重不一样,所以才会有“斤、两、斗、升”这些字眼出现。
所以,各位看到的时候,不要慌。
倪海厦讲《神农本草经》笔录1
倪海厦讲《神农本草经》笔录1倪师讲授笔录:我们今天是第一堂课介绍这个《神农本草经》,这个《神农本草经》呢你们可以看前言,他不是一个人的著作,而是一段时间的著作。
我们姑且把他设定说在黄帝那个时代,那一段时间的著作。
那张仲景呢,他看《胎胪药录》,我们你们的书本上也提了,网页上面也写了,张仲景的经方,我们的《伤寒》《金匮》,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考证,我们去医学考证的时候,历史的考证,张仲景只是经方的一个发扬者,他并不是一个经方创立者。
经方在汉朝的时代是存在的。
很早以前,从这边西域就进来,经方最早可能来自西域,因为很多药物是来自西域。
张仲景是一个发扬者,所以他四十岁以后,一个伤寒以来,他张氏家族死掉三分之二的人,他把南阳太守就辞了不干,那么几年之间就起来,为什么那么短时间起来?因为方子已经固定在那边,他当时看这些方子,写下来这些东西,有可能,他只是一个经方的发扬者,他依据的《本草》的内容呢,就是按照《胎胪药录》。
《胎胪药录》这本书呢也不见了。
不见了,我们只好用《神农本草经》,因为再回到之前就是《神农本草经》。
所以,《神农本草经》的药性,我这次来做《神农本草经》。
过去一直没有医家愿意去讲《神农本草经》,这次我为什么愿意来讲就是因为,如果药性我们没有设定一个标准,我们没有给诸位一个标准以后,就《金匮》《伤寒》里的处方,剂量你不会用,药性你不会用,那我是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在临床上看到然后怎么样子,然后在实务上的经验,然后把他设定一个标准出来。
设定一个标准出来以后,变成说,我现在讲了《神农本草经》。
在讲《伤寒》、讲《金匮》之前先讲《神农本草》,让你对《本草》很了解的时候,让你去看经方的时候,一看就知道他在做什么,那就不会迷失在里面。
《本草》的药性呢,因为《胎胪药录》没了啊,好,我们找《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里面有些药物呢很偏,那我们把他删掉。
我们为什么不去介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一千八百八十种药,李时珍他把,很过分,他把什么寡妇床头的尘,灰尘啦,她是寡妇,你要拿她床头的灰尘,记得三年没有擦的那个灰尘才有用;那个洗米的水要洗三次,洗完的水三次,那个拿来入药。
神农本草经倪海厦注整理归纳版
神农本草经倪海厦注整理归纳版神农本草经倪海厦宣讲整理归纳版目录药名味性主治毒性上经丹砂甘微寒安神上经云母、玉泉(璞玉)甘平五臟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中经合欢甘平合血,消肿,止痛药,治筋骨折伤及肺痈吐脓,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上经徐长卿辛温精神科用药,中邪,中毒,瘟疫上经黄耆(黄芪)甘微温补气要药,补虚劳,与甘草合用代人参,大补脾,实脾,通利三焦,排脓,可治黄汗上经巴戟天辛甘微温补气益精要药,补肾,壮阳,健骨,去肝风,驱鬼/噩梦上经蓬蘽(覆盆子)甘酸微温补涩要药,缩小便上经菟丝子辛甘平补肾益精要药中经桑根白皮甘辛寒泻肺火行水道要药,女子漏下赤白,虚劳上经桑螵蛸咸甘平固肾益精要药,炮熟空心食之,止小便利。
上经桑寄生苦酸平补肝肾坚筋骨要药,胆发炎,肝病,清肝胆火,通三焦,安胎止中经白僵蚕咸辛平祛风化痰要药,头风齿痛,喉痹咽肿,去皮肤中如虫行,外用灭诸疮瘢痕,收疤痕,拔疔(硬块吸出来),外用打粉,内服治头痛上经肉苁蓉甘酸淡咸温益髓壮阳要药,滋补壮阳中经淫羊藿辛苦温(小寒)壮阳益精要药中经阳起石咸微温补命门壮阳道要药,疗阴痿,纯虚症上经菌桂(肉桂)辛甘大热温补要药,点命门火,多用于动脉有循环问题,能行阳达表小毒中经石硫磺酸大热补阳要药,可单味使用,主治脾胃虚寒,寒痹冷癖,杀虫,治疥疮,下气,治腰肾久冷,生用治疥癣,炼服主虚损泄精;攻坚生用,虚损用酒炮制,炙过滋补固阳力量最强;利全身水肿,治脚无力;石硫磺为淡黄色,土硫磺为黄褐色,土硫磺剧毒主要外用于伤科接骨。
如烫伤,用硫磺青黛粉不会遮蔽伤口,不会留疤,膏会留疤。
石硫磺中毒,鸭肉汤可解有毒上经石钟乳甘辛温补阳益精,下乳上经续断苦微温补益筋骨要药,伤科骨折,跌打损伤,乳房硬块,活血化瘀上经人参甘微苦微寒大补元气要药,适用于虚症,热症忌用中经鹿茸甘咸温大补真阳要药,养血益阳,强筋健骨,生精充髓,治虚劳,老人精衰,腰膝无力;鹿角补督脉最强上经大枣(红枣)甘平补中益气,和解百药要药,杀乌头附子天雄毒上经甘草甘平调和周身气血要药,解百毒(尤其是肠胃内食物中毒),滋补阴上经远志甘苦温强心益智要药,散郁,补心火(治心脏病),解附子乌头天雄的毒上经石蜜(冰糖)甘寒补中益气,任何刀伤、伤口,压上去3分钟,蔗糖敷伤口,泡水洗脚,收口不留疤上经白胶(鹿角胶)甘平补中益气,长肌增髓,止痛安胎,黑须发,强筋骨,壮腰膝,脚膝无力,下焦有火忌用滋补药中经慈石(吸铁石)辛寒补肾强阴要药,引肺气入肾,镇惊,气喘上经署豫(山药)甘温平补虚扶弱要药,主益肺脾上经丹雄鸡甘微温补虚温中,止血通神下经天雄甘辛温热补虚壮阳有毒下经乌头(川乌)辛热扶元回阳,补火退寒要药,攻坚,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指变形必须用乌头蜜辅以桂枝汤。
倪海厦老师教你如何使用《神农本草经》
倪海厦老师教你如何使用《神农本草经》编者注:倪海厦老师诊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医案,讲故事给大家听。
如何使用神农本草经(06/06/2006)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期,也有人认为是东汉时期,经过许多医家综合整理,不断收集秦汉时期资料,再整理而成,之后再拖名神农而成之书,姑且不论源起于何时期,但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药典,其地位是无庸置疑的,其原着早于唐代初年已经失传,现在流传的版本是明清以后的学者根据宋代[太平御览],[证类本草],和明代的[本草纲目]等书,进行整复编辑后,重新出刊的,以清代孙星衍,孙冯冀合辑本(1799),最为广传。
原书共载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其中植物药二百五十二种,动物药六十七种,矿物药四十六种,这些药大多疗效确实,至今仍被使用,其中涉及病症约一百七十多种,包括了,内,外,妇,眼,耳,喉,齿,等各科的疾病。
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强调必须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造成药物中毒的后果,其原则是[若用毒药疗病,先起黍栗,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对于服药法也有规定,”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因东汉时期盛行籤纬神学,故书中时见如[久服神仙不死],[主杀鬼],[能行水上]等用词,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捨弃不用的。
本书所引用的药物药性学,都来自历代的伤寒家,也就是经方家,如陶弘景编录之[名医别录],雷公之[雷公炮制论],唐之名医甄权对药性说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孟铣的[食疗本草],王好古(1200~1264),字进之,号海藏老人,元代越州人,其着有[汤液本草],其好经方,善用硫磺,附子,肉桂,干姜,乌头,桂枝,麻黄,甘遂,芫花,大戟等峻药,清唐容川的[本草问答]等等。
千年以来温病与伤寒之争论不休,由于二派所认定的药性有所出入,是故选用药物的方式也大异其趣,剂量多少也完全不同,而张仲景所研究的[胎胪药录]早已失传,经方中的药物应该都是出自此书,我们除了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二书中可以略窥一二外,在其他药典之中实在无法找出关于[胎胪药录]的药性解说,因此现代有志研习经方的中医们,想更了解经方之中的每味药性,唯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伤寒与金匮中的处方方向与使用剂量大小,反过来推知这些药物在东汉时期[胎胪药录]一书对于药性的说明了,然而此法必需要非常了解黄帝内经的素问与灵枢,八十一难,与阴阳大论,才有可能将这[胎胪药录]重新还其原貌。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八五)旋复代赭石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八五)旋复代赭石汤《伤寒论》第161条辨: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病,经过发汗,或者涌吐或者攻下等法治疗,外邪已解之后,唯有心下痞硬、噫气不减的,用旋覆代赭汤主治。
这个条辨不是说非要伤寒,麻黄汤证,用了汗吐下三法以后,才出现的这种病,其实正常的时候,也会有这种病。
“心下痞硬”指的是胃里面很硬,胀闷很难过。
“噫气不除者”“噫气”指的就是有胃酸嘈杂。
旋复代赭石汤在临床上用得也比较多的一个处方,只要是有胃酸,烧心,就可以用旋复代赭石汤,临床上遇到胃酸烧心的病人,旋复代赭石汤一剂下去,胃就会很舒服。
如果不舒服,还是有一点烧心,那就是食道贲门那里破了一个小洞,因为病程太久了。
在古代胃酸太多,那是因为乱吐乱下造成的,现在胃酸过多,都是甜食吃得太多造成的。
在自然界当中,甘味是土,按照道理说,土生万物。
现在科技的结果就是吃到嘴里是甜的,到了胃里面是酸的。
所以,还是吃原始的东西是最好的,也就是吃食物,不要吃食品。
食物就是长什么吃什么样,食品就是长什么样变成了新的花样,外面加有包装盒的那种。
旋覆代赭石汤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切、代赭石一两、大枣十二枚劈、甘草三两炙、半夏半斤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旋覆代赭石汤的旋覆花最主要是祛脓痰,有痰饮的时候用旋覆花,代赭石是金石类药,主要是降逆,因为病人有噫气打嗝,旋覆花和代赭石在这个方里的比例是三比一,其实遇到重症的时候,如果痰很多,就要重且旋覆花,用到四两五两,如果是气一直往上冲,代赭石要重用,三两四两都没关系,只要记得代赭石是降逆的就行了。
方中的人参,生姜,大枣,甘草这几味药就是补肠胃里的津液的。
因为这个病人已经被汗,被吐,被下,造成了肠胃里的津液严重亏损,所以方中加入了补津液的人参、生姜,大枣,甘草。
所以,在治病的同时,把津液补回去。
半夏也是止呕的,但是,他是治胃周围旁边的水,胃里面有水的时候,靠的是生姜,所以,我们才会有生姜泻心汤。
倪海厦讲《神农本草经》笔录26
倪海厦讲《神农本草经》笔录26------------------------------------------------------------三十九、远志远志,这个药非常的妙。
一般的中医,远志,益智慧,增强记忆,长智慧,对不对?远志可以定心宁心,不要太焦虑,不要太紧张,不要太害怕。
远志可以增长智慧,耳聪目明,小孩子,我要读书读得好,耳聪目明,父母给他吃远志,让他聪明一点,体力也好一点。
身体虚弱,我们可以加点远志。
其实远志,我们在真正用远志的时候,当然你刚刚都可以用,我们经方在使用天雄、乌头、生附子,这种强乌头碱的药,天雄乌头生附子。
这一株附子,因为他的根茎下面结到了,附在它的根上面,所以叫做附子。
三年生就是附子,如果三年你不采收,四年来采收,就是乌头,如果四年不采收,五年采收,就是天雄。
当然我们后面会介绍,有些不太一样。
这些通通是大热大毒的药。
那吃下去病人伤到会有后遗症。
伤到心脏,心脏会瓣膜闭锁不全,或者伤到心脏心肌有问题啊,或者心脏会绞痛,心脏里面空空的感觉,因为病人会跟你说心里不舒服,代表中毒。
弥补的方式,就是远志。
单味药煮药。
你开个远志五钱,三碗水煮成一碗。
吃个几包就好了,那过去,有的医家,认为天雄、乌头有毒无解。
其实有解,就是远志。
因为他们不了解。
远志,其实治心脏病,很好用的药。
我常常用远志把病人的心脏病治好。
一般中医只知道远志增强记忆啊,宁神镇心啊,耳聪目明,小孩子可以吃。
他们不晓得,远志是治疗心脏病非常好的药。
【本经原文】苦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诸位看,远志的本经原文。
苦的味道呢能燥能坚,苦味入心,远志很苦啊,心脏是苦味嘛。
【产地】产陕西河南,为山野自生之常绿草,其根入药。
【性味】味甘苦性温无毒。
【主治】远志为强心益智要药,功能治神虚怔忡,痰涎咳逆。
所以说,如果益智,我们用远志。
但一般人强心,就没有想到用远志了,远志非常好用。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二六六)礜石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二六六)礜石
礜石[yù shí]
《神农本草经》原文:味辛,大热,有毒。
治寒热,鼠瘘,蚀疮,死肌,风痹,腹中坚癖,邪气,除热。
生山谷。
一名青分石,一名立制石,一名固羊石。
《吴普》曰:白巩石,一名鼠乡,神农岐伯辛有毒,桐君有毒,黄帝甘有毒。
李氏云:或生魏兴,或生少室,十二月采(《御览》引云,一名太白,一名泽乳,一名食盐,又云李氏大寒,主温热)
《名医》曰:一名白巩石,一名太白石,一名泽乳,一名食盐,生汉中及少室,采无时。
案《说文》云:巩,毒石也,出汉中。
《西山经》云:皋涂之山,有白石焉。
其名曰巩,可以毒鼠。
《范子计然》云:巩石出汉中,色白者善。
《淮南子》地形训云:白天九百岁生白巩,高诱云:白巩,巩石也。
又说林训云:人食巩石而死,蚕食之而肥。
高诱云:巩石,出阴山,一曰能杀鼠。
案《西山经》云:毒鼠,即治鼠瘘也。
倪师解读:
礜石另外一个名字叫青分石,固羊石。
一般来说,人吃到就死掉了,毒,味很毒的,蚕吃了反而不饿,蚕宝宝吃了就不想吃蚕叶了,吃了就不饿,不会死。
那味辛大热有毒。
一般来说,这个礜石我们用的不多,几乎不用,知道有这个东西就好了,药铺也不会有卖。
【炮制】《医林纂要》:礜石醋淬煅须七次。
【性味】辛甘,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大热。
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辛,有毒。
黄帝:甘,有毒。
李氏:大寒。
③《别录》:甘,生温、熟热,有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六二)芎穷(川芎)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六二)芎穷(川芎)芎穷《神农本草经》原文:“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生川谷。
一名川芎。
”倪师解读:川芎,味味辛性温。
遇到任何的肝病,川芎都要用。
头痛,第一个下去就是川芎,川芎也是妇科的良药。
血脉不可以冷,让血管绷张起来,让血液循环回来,开大剂的川芎下去,效果就很好,回来得很快。
川芎,味道非常的辛烈。
所以它是顺气行血的要药,辛味的药能够散,功能行气开郁,所以力量很强,辛辣的药能够横行,它所以入肝理血,上到头目,下到血海,血海讲的是子宫胞户、子宫卵巢的地方,治头痛,妇女一切气郁血郁,肝病,都可以开川芎。
【别录】说川芎主头痛,脑中冷痛。
【大明】说川芎主一切的风,一切的气,一切的劳损,一切血。
还有阴,比如说甲状腺肿瘤啊,喉咙脖子肿,颈大动脉里面有堵塞,都可以用川芎,因为川芎是活血行血的药。
【好古】对肝病很有研究的,它说:川芎搜肝风,补肝血,润肝燥,益肝虚。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看各个名家的注解,在使用上面,历代的名家的经验,所以中医是一个经验哲学,我们后面的学者就把它通通抓起来,把好的东西集中在一起,然后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时机、剂量多少,可以用川芎。
【唐容川】他写川芎的味比当归更辛更苦,得木火之性尤烈。
所以它的性专走窜,辛苦的要比当归更强,所以专门活心脏肝脏的血。
川芎入肝经,女人的子宫胞户也有肝经。
川芎是无毒的药,活血化瘀,不管在肌肉上、在内脏、在骨头、在头上痛,身上有疮,通通可以用川芎。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川芎为顺气行血要药,功能行气开郁,入肝理血,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主治头痛及妇女一切气郁血郁,心腹痛,腰脚软,破宿血,养新血,补肝散风。
【别录】除脑中冷痛,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
【甄权】脚膝软弱,半身不遂,胞衣不下。
【大明】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吐血,鼻血,溺血,脑瘫,发背,瘰疬瘿赘痔瘘疮疥,长肉排脓,消瘀痰血。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完整1-39集(建议收藏)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完整1-39集(建议收藏)《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
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
全书共计收录了365种药物,正好与一年365日相合,这倒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
事实上,当时掌握的药物数量已经远超此数,但由于受到术数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中选取了365种药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
《神农本草经》不止进行了药物的搜集工作,还有意识地对所收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工作,将365种药物按照上、中、下分为三类,这被称为'三品分类法'。
分类的依据主要是药物的性能功效。
《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
'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神农本草经》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药物理论,由此奠定了药物学的理论构架。
此部分内容主要见于序录部分,相当于全书总论,虽然文字并不长,只有十三条,但已经涵盖了药物学的各个方面。
以药物配伍为例,《神农本草经》中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所谓君臣佐使,本为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成员,有不同的职能与等级,药物学将其借用来说明药物在配伍中的不同角色,如上品药为君药,中品药为臣药,而下品药为佐使药。
中药知识必学:代赭石
中药知识必学:代赭石您知道工业文明之前的口红是什么样子吗?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的苏美尔文明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红色岩石的粉末装饰嘴唇了。
古埃及时期无论男女都视化妆为日常事务,涂抹口红之风盛行。
而埃及人用的口红,多取自代赭石。
还有,赭石稳定性好,在中国画中成为常用的一种颜色,画面颜色也不易掉色。
代赭石矿物类药物是本草中的组成部分,《神农本草经》365味药矿物药46种,占12%之多。
大道至简,医道不离大道,张锡纯用石膏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地步,故有了张石膏之美名,除了石膏以外,张锡纯用代赭石也可以说有其绝招。
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
别名丁右、钉赭石、代赭石、铁朱、赤土、血师。
主产于河北、山西、广东等地。
全年可采,选取表面有钉头者,称为钉头赫石,除去泥土、杂石。
代赭石味苦,性寒,归肝、心、肺、胃经。
功于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其质重沉降,长于镇潜肝阳,清降肝火,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头痛眩晕、耳鸣目胀多用。
本品重而降,为重镇降逆之要药,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有止呕、止呃、止噫之功效。
亦可以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定喘。
另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有凉血止血之效;质重又善于降气、降火,故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其用于止血宜煅用。
本品苦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孕妇慎用。
张锡纯评价代赭石为救颠扶危之大药,强调临证必须生用,若煅用之,则无效,煅之复以醋淬之,尤非所宜。
并且主张以粉末入煎为宜,甚或直接吞服。
盖之,代赭石其用有六:重坠之力引胃气下行;引胃气直达肠中以通大便;重坠之力能镇安冲气使不上冲;含有金气,能制肝木之横态,使其气不上干。
引浮越之相火下行,胸隔烦热、头目眩晕自除;性非寒凉开破,不伤气分,有益于血分。
《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属木主风,体阴而用阳。
肝肾阴虚出现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向上扰动清空,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肾不交,则心中烦热;肝阳上亢,扰动气血出现逆乱,遂致卒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二六九)代赭石(血师)
代赭
《神农本草经》原文:“味苦,寒,无毒。
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生山谷。
一名须丸。
”
倪师解读
代赭石,是一种石类的药,张仲景也使用它。
颜色是红色的,性味是味苦甘性寒,因为是寒凉的药,所以,常使用在胃家热症的吐逆、呕逆。
有个人胃酸的反逆的很厉害,舌头看看,一看舌头黄的,里面是热,代赭石;一看是白的,口渴不渴?不渴,喜欢喝热水喝冷水,喜欢喝热水,知道里面是寒的,那就会用吴茱萸,干姜。
里面是热的,就用代赭石,旋覆花之类的。
本草经的原文说代赭石味苦寒没有毒。
很早上千年以前,说杀精、恶鬼、腹中毒,过去只要吃坏肚子了,上吐下泻,就说是中鬼了,其实是讲症状。
原文我们要保留。
代赭石为镇虚祛风,养阴血的主要的药,功能避邪毒,这个用的很多。
女人赤白带,都可以使用,因为它是味苦甘,苦主泻。
【别录】带下百病,这个妇科用的很多,代赭石都可以用。
【大明】安胎健脾,反胃,呕,吐血。
只要记得,恶心呕吐,胃里面是热症,统统可以使用代赭石,因为它是石类的药,它是镇压着往下重坠的功能很强,所以,反胃很厉害,代赭石一下去,恶心的现象就去掉了。
【唐容川】他说这个赭石,是重镇,镇压的力量很强,颜色是赤色,又入血分,所以另外一个名称叫血师,因为它能降血,所以经方里面使用旋覆花代赭石汤,能够止噫气、止呕酸。
注意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天雄。
"
②《药性论》:"干姜为使。
"
③《日华子本草》:"畏附子。
"
④《本草蒙筌》:"孕妇忌服。
"
⑤《本草经疏》:"下部虚寒者,不宜用;阳虚阴萎者忌之。
"
⑥《得配本草》:"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
功能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
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贼风蛊毒,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
②《别录》:"主带下百病,产难,胞衣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
③《药性论》:"治女子崩中淋沥不止,疗生子不落。
"
④《日华子本草》:"止吐血、鼻衄,肠风痔瘘,月经不止,小儿惊痫,疳疾,反胃,止泻痢脱精,尿血遗溺,金疮长肉,安胎健脾,又治夜多小便。
"
⑤《本草正》:"下气降痰,清火。
"
⑥《长沙药解》:"驱浊下冲,降摄肺胃之逆气,除哕噫而泄郁烦,止反胃呕吐,疗惊悸哮喘。
"
⑦《本草再新》:"平肝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消肿化痰,治五淋崩带,安产堕胎。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
【产地】产各处山中,我国北方多有之,色赤。
【性味】味苦甘,性寒(或作平),无毒。
【主治】代赭石为镇虚祛,养阴血要药,功能避邪毒,治气逆,痰逆,反胃,血中热,血痹,血痢,女子赤白带下。
【别录】带下百病,产难胞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痢,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
【大明】安胎健脾,止反胃,吐血,鼻衄,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泻痢,脱精,遗溺,小儿惊痫疳疾,金疮长肉,辟鬼魅。
【用量】入煎剂钱半至三钱,水飞用五分至一钱。
【禁忌】下部虚寒及阳虚阴痿者忌,胎前慎用,畏天雄附子,凡使,醋淬,研末,水飞用。
【容川】赭石重镇,其色赤,又入血分,故一名血师,因其能降血也。
血为气之宅,故旋覆花代赭石汤,止噫气者,正是行血而降其
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