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经集注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本草经集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本草经集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本草经集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本草经集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药物学专著。

紫苏(《本草经集注》)

紫苏(《本草经集注》)

紫苏(《本草经集注》)紫苏(《本草经集注》)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和茎枝。

其叶称紫苏叶,茎枝称苏梗,茎叶合用称全紫苏。

多系栽培。

我国南北均产。

原植物喜生于湿地、路旁、村野、荒地,或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长。

味辛,性温。

归脾、肺经。

紫苏叶、紫苏梗均有辛温发散、理气宽胸的作用,但紫苏叶偏于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紫苏梗则长于理气宽胸、止痛安胎。

临床用名有紫苏叶、紫苏梗。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气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

《名医别录》:味辛,温。

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

《开宝本草》:味辛,温。

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开宝本草》: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

若宣通风毒,则单用茎,去节尤良。

《本草衍义》:脾胃寒人,饮之多泄滑,往往人不觉。

子,治肺气喘急。

《本草纲目》:近世要药也。

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

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川芎、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本草经疏》:苏,紫苏也。

得天阳和之气,故温。

兼地之金味,故辛。

辛则善散,温能通气,故主下气,除寒中也。

子尤良者,以其善降气也。

入手少阴、太阴,足阳明经。

孟诜谓其除寒热,治一切冷气。

日华子谓其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脚气,通大小肠。

苏颂谓其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

时珍谓其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定胎,解鱼蟹毒。

《本草蒙筌》:味辛、气微温。

无毒。

发表解肌,疗伤风寒甚捷;开胃下食,治胀满易差。

脚气兼除,口臭亦辟。

《本草经集注》中关于腠理的原文

《本草经集注》中关于腠理的原文

《本草经集注》中关于腠理的原文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大自然虽然物种纷繁,千奇百怪,五光十色,但整个自然界却又是浑然一体的。

自然界中所有生命现象尤其是人类的生息变化,都与天地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医基本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祖国医学整体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界物质发展到最高级阶段的产物。

如果将整个自然界视为一个“大宇宙”,那么人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大宇宙的运转必然影响小宇宙的运行,小宇宙则应时刻进行调整,以适应大宇宙的运行。

现代研究业已表明,人身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存在着许多相同和类似的地方。

人体本身存在着一个由诸生理、病理因子构成的复杂的对外开放的系统,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如果说自然界乃至宇宙是一个巨系统,那么由植物药、动物药为主组成的复方,与人体有机体之间不可能真正割裂开来。

英国人类学家沃森的《生命潮流》认为,每个人体内的液体是古代海洋的完美再现,我们血液中的钠、钾、镁和原始海洋中的含量是相似的。

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引起相应的反应,“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素问八正神明论》更形象密切地比喻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泄,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月始生,气始行,月郭满,则气血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现代医学也认为,机体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关系,表现为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通过食物链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人体和环境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就形成了“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

天人相应学说在中医药理方面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万物同源理论《类经附翼医易义》说:“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

神农本草经·序录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序录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序录《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

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倍其数合七百三十名也。

药有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丸佐使也。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若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

各随其所宜。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注释〕上:上品药。

指无毒性,可以久服、多服,对人无损害的药物。

轻身:身体轻便灵巧。

本:依据。

中:中品药。

指没有毒性或毒性不大,可治病补虚的药物。

毒:古代将凡能治病的药物皆称为毒药。

下:下品药。

指有毒或性峻烈而不能长期服用,可以祛寒热、破积聚的药物。

多毒:指药性峻烈的药物。

三品:即上、中、下三种药物分类。

本草经集注课件模板-003(共24)

本草经集注课件模板-003(共24)

《本草经集注》:玉石上品
玉石上品:
芒硝 石苇为之使,畏麦句姜。 滑石 石苇为之使,恶曾青。 紫石英 长石为之使,不欲 甲、黄连、麦 句姜,畏扁青、附子。 赤石脂 恶大黄,畏芫花。 白石英 恶马目毒公。 黄石脂 曾青为之使,恶细辛,畏蜚蠊。 太一禹余粮 杜仲为之使,畏贝母、菖蒲、 铁落。 白石脂 燕屎为之使,恶松脂,畏黄芩。
《本草经集注》:草木上品
草木上品:
人参 茯苓为之使,恶溲疏,反藜芦。 石斛 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 僵蚕、雷丸。 石龙芮 大戟为之使,畏蛇蜕、茱萸。 落石 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菖蒲、 贝母。 龙胆 贯众为之使,恶防葵、地黄。 牛膝 恶萤火、龟甲、陆英,畏白前。 杜仲 畏蛇皮、玄参。 干漆 半夏为之使,畏鸡子。
《本草经集注》:虫兽中品
虫兽中品:
羊角 菟丝子为之使。 犀角 松脂为之使,恶 菌、雷丸。 鹿茸 马勃为之使。 鹿角 杜仲为之使。 伏翼 苋实、云实为之使。 皮 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蜥蜴 恶硫黄、斑蝥、芜荑。 露蜂房 恶干姜、丹参、黄芩、芍药、牡 蛎。 桑螵蛸 得龙骨治泄精,畏旋复花。 虫 畏皂荚、菖蒲。
《本草经集注》:玉石中品
玉石中品: 理石 滑石为之使,畏麻黄。
《本草经集注》:玉石。 石 得火良,棘针为之使,恶毒公、虎掌、 屎、细辛,畏水。 方解石 恶巴豆。 代赭 畏天雄。 大盐 漏芦为之使。 特生 石 火练之良,畏水。
《本草经集注》:草木上品
草木上品:
《本草经集注》:草木中品
草木中品:
栝蒌根 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 干漆,反乌头。 丹参 畏咸水,反藜芦。 浓朴 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硝 石。 玄参 恶黄 、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 芦。 沙参 恶防己,反藜芦。 苦参 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 子,反藜芦。 续断 地黄为之使,恶雷丸。

《本草纲目》文言文翻译

《本草纲目》文言文翻译

《本草纲目》共分十六卷,分为四部,分别为:草部、木部、谷部、菜部、果部、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兽部附虫、兽部附鱼、兽部附鸟、兽部附兽。

书中收录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一千一百五十六种,动物药三百六十五种,矿物药一百九十七种。

今译《本草纲目》文言文如下:《本草纲目》曰:夫药者,所以济人之疾,救人之命者也。

自古圣贤,皆以医术为业,而药为医之本。

吾人欲明药理,必先知药性。

故李时中先生著《本草纲目》,以集古今药物之大成,庶几可以通天下之药。

草部者,草木之属也。

草木之性,多生于阴阳之际,故能治病。

如人参、黄连、甘草之属,皆草木之精英也。

人参味甘,微温,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

黄连味苦,寒,主心腹疼痛,下利止渴。

甘草味甘,平,主心腹寒热,呕吐反胃。

木部者,木之属也。

木之性,多生于山川之间,故能通经络,解热毒。

如桂枝、桑枝、木通之属,皆木之灵气也。

桂枝味辛,温,主温经散寒,止痛。

桑枝味甘,平,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

木通味苦,寒,主心下满痛,小便不利。

谷部者,谷之属也。

谷之性,多生于田野,故能养脾胃,利水道。

如粳米、糯米、小麦之属,皆谷之精液也。

粳米味甘,平,主养胃气,止虚汗。

糯米味甘,温,主温中止泻,补中益气。

小麦味甘,平,主养心气,止汗。

菜部者,菜之属也。

菜之性,多生于水田,故能利水道,清热毒。

如菠菜、苋菜、白菜之属,皆菜之精华也。

菠菜味甘,寒,主利水通便,清热解毒。

苋菜味甘,平,主清热解毒,通便利水。

白菜味甘,平,主养胃气,清热解毒。

果部者,果之属也。

果之性,多生于树木,故能养肺气,润皮肤。

如梨、杏、桃之属,皆果之佳品也。

梨味甘,凉,主润肺止咳,清热生津。

杏味甘,酸,主润肺止咳,生津止渴。

桃味甘,酸,主润肺止咳,生津止渴。

器部者,器之属也。

器之性,多生于人间,故能便利器物,辅助药效。

如刀、剪、砧板之属,皆器之妙用也。

本草纲目序原文翻译全文

本草纲目序原文翻译全文

本草纲目序原文翻译全文1、原文:纪①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

故萍实商羊,非天明②莫洞。

厥后博物称华③,辨字称康④,析宝玉称猗顿⑤,亦仅仅晨星耳。

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谒予,留饮数日。

予观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谓予曰:“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有数言。

古有《本草》一书,自炎皇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群旧矣。

第其中舛缪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

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

复者芟之,阙者辑之,讹者绳之。

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虽非集成,亦粗大备,僭名曰《本草纲目》。

愿乞一言,以托不朽。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

次以集解、辩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

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

上自坟典⑥,下及传奇⑦,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

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

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噫,碔玉⑧莫剖,朱紫相倾⑨,弊也久矣。

予方著《弇州卮言》,何幸睹兹集哉。

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⑩者。

?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弇州山人、凤洲王世贞拜。

?(注释)①纪:古籍记录。

②天明:天才。

③华:西晋的张华,强记博识,广学多闻,著有《博物志》十卷。

④康:指魏晋名士嵇康,善认古字。

⑤猗顿:春秋时珠宝富豪,以识别宝玉著称。

⑥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⑦传奇:泛指各种文艺作品。

⑧碔玉:似玉的美石。

⑨朱紫相倾:朱色和紫色相排斥。

喻真假优劣相混。

本草纲目全文、译文

本草纲目全文、译文

本草纲目全文、译文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

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水部•露水•明水•冬霜•浆水•腊雪•夏冰•半天河•热汤•流水•井泉水•醴泉•地浆•温汤•盐胆水•阿井泉•雨水•神水•碧海水•山岩泉水•潦水•节气水•车辙中水•齑水•洗手足水•洗儿汤•铜壶滴漏水•磨刀水•浸蓝水火部•炭火•艾火•神灯火•针火•灯火•芦火•桑柴火土部•白垩•黄土•东壁土•锻灶灰•胡燕窠土•土蜂窠•蜣螂转丸•石碱•蚁垤土•白蚁泥•蚯蚓泥•乌爹泥•伏龙肝•土墼•百草霜•白瓷器•乌古瓦•古砖•烟胶•釜脐墨•墨•香炉灰•门臼尘•砂锅•甘锅•田中泥•檐溜下泥•粪坑底泥•尿坑泥•犬尿泥•白鳝泥•赤土•太阳土•千步峰•烧尸场上土•螺蛳泥金部•金•银•自然铜•铜青•铅•铅霜•水银•粉锡•钢•密陀僧•锡•铁落•铁•铁粉•铁锈•铁精•金浆•诸铜器•诸铁器石部•铅丹•丹砂•石硫赤•石硫磺•玉•云母•白石英•蓬砂•矾石•绿矾•黄矾•硇砂•银朱•灵砂•硝石•雄黄•雌黄•石膏•玄明粉•滑石•不灰木•五色石脂•朴硝•炉甘石•无名异•石钟乳•玄精石•石脑油•石炭•石灰•凝水石•浮石•阳起石•慈石•卤咸•代赭石•禹余粮•空青•戎盐•曾青•绿青•食盐•石胆•砒石•金星石•石燕•礞石•花乳石•金牙石•紫石英•菩萨石•锡吝脂•宝石•蜜栗子•铜矿石•青琅玕•珊瑚•马脑•玻璃•水精•琉璃•石面•石芝•土黄•金刚石•砭石•杓上砂•石鳖•雷墨•汤瓶内硷草部•甘草•黄芪•人参•芎穷•沙参•荠苠•桔梗•当归•长松•黄精•萎蕤•铁线草•知母•肉苁蓉•列当•锦地罗•锁阳•赤箭•术•白前•苍术•狗脊•贯众•白薇•巴戟天•远志•淫羊藿•徐长卿•仙茅•地榆•及己•丹参•紫参•紫草•杜衡•白头翁•白及•三七•细辛•黄连•胡黄连•黄岑•龙胆•秦艽•茈胡(柴胡)•前胡•白茅•防风•独活•土当归•石蒜•升麻•苦参•白鲜•山慈姑•延胡索•贝母•旋复花•蘼无•蛇床•藁本•恶实•白芷•芍药•牡丹•蠡实•木香•甘松香•杜若•胡芦巴•高良姜•豆蔻•白豆蔻•小青•缩砂密•益智子•荜茇•大青•肉豆蔻•补骨脂•姜黄•苘麻•郁金•蓬莪术•荆三棱•苎麻•莎草香附子•薰草•大蓟、小蓟•兰草•泽兰•马兰•漏卢•香薷•假苏•薄荷•续断•苏•水苏•菊•燕脂•野菊•淹闾•艾•番红花•茵陈蒿•青蒿•白蒿•红蓝花•茺蔚(益母草)•夏枯草•刘寄奴草•鸡冠花•呆耳•天名精•希莶•箬•芦•甘蕉•防葵•蓑荷•麻黄•木贼•狼毒•灯心草•地黄•牛膝•商陆•紫菀•麦门冬•萱草•大黄•淡竹叶•鸭跖草•葵•见肿消•蜀葵•龙葵•酸浆•紫花地丁•蜀羊泉•败酱•款冬花•半边莲•鼠曲草•地肤•海金沙•瞿麦•王不留行•葶苈•谷精草•车前•马鞭草•蛇含•蒺藜•鼠尾草•鳢肠•连翘•匾蓄•蒴翟•蓝•蓝淀•虎杖•青黛•甘蓝•蓼•荭草•水蓼•马蓼•闾茹•大戟•黄药子•山豆根•泽漆•甘遂•续随子•莨菪•土茯苓•蓖麻•常山•蜀漆•菝葜•藜芦•附子•天雄•萆解•侧子•漏篮子•乌头•何首乌•白附子•虎掌•局箬•百部•半夏•蚤休•鬼臼•天门冬•射干•玉簪•风仙•葛•坐拿草•曼陀罗花•羊踯躅•王瓜•芫花•莽草•茵芋•栝楼•石龙芮•钩吻•菟丝子•月季花•五味子•覆盆子•使君子•营实墙蘼•木鳖子•番木鳖•马兜铃•旋花•盍藤子•预知子•牵牛子•紫葳•白药子•威灵仙•茜草•马勃•防己•通草•通脱木•钩藤•白英•乌蔹莓•卷柏•律草•络石•木莲•土马•忍冬•藤类(12种)•泽泻•昨叶何草•羊蹄•酸模•菖蒲•陟厘•香蒲、莆黄•菰•水萍•地锦•苹•萍蓬草•水藻•酢浆草•海藻•昆布•石斛•螺厣草•骨碎补•金星草•石胡荽•景天•虎耳草•佛甲草•绿萼梅谷部•胡麻•大麻•小麦•大麦•雀麦•荞麦•稻•粳•籼•稷•黍•蜀黍•玉蜀黍•粱•粟•参子•稗•薏苡仁•罂子粟•阿芙蓉•大豆•大豆黄卷•赤小豆•绿豆•豌豆•蚕豆•豇豆•扁豆•刀豆•大豆豉•豆腐•蒸饼•曲•神曲•红曲•蘖米•饴糖•酱•醋•秫•酒•烧酒•糟•青襄•亚麻•苦荞麦•裸麦•狼尾草•沙蓬•菰米•守气•白豆•黎豆•豆黄菜部•韭•葱•薤•石耳•蒜•葫•芸薹•地耳•菘•芥•白芥•土菌•芜菁•莱菔•生姜•鸡菌•干姜•胡荽•水芹•蘑菰蕈•怀香•波菜•荠菜•香蕈•菥蓂•苜蓿•皂荚蕈•苋•马齿苋•苦菜土•木耳•莴苣•翻白草•蒲公英•芝•蕺•蕨•薇泥•睡菜•翘摇•鹿藿•藜•龙须菜•芋•薯蓣•甘薯•鹿角菜•百合•竹笋•茄•石花菜•壶卢•苦瓠•冬瓜•南瓜•胡瓜•丝瓜•苦瓜•石莼果部•李•杏•巴旦杏•梅•榔梅•桃•栗•枣•梨•木瓜•楂子•榲柏•山楂•林檎•柿•安石榴•橘•柑•橙•柚•枸橼•枇杷•杨梅•银杏•胡桃•榛子•阿月浑子•橡实•槲实•荔枝•龙眼•橄榄•榧实•海松子•槟榔•椰子•波罗蜜•无花果•马槟榔•枳•秦椒•蜀椒•胡椒•毕澄茄•吴茱萸•盐麸子•茗•甜瓜•西瓜•葡萄•婴奥•猕猴桃•沙糖•石蜜•莲藕•芰实•芡实•乌芋•慈姑•金橘木部•柏•松•杉•秦皮•桂•筒桂•木兰•槐•辛夷•沉香•丁香•芜荑•檀香•降真香•楠•白杨•樟•钓樟•乌药•水杨•枫香脂•薰陆香•柽柳•没药•骐竭•安息香•柳•苏合香•龙脑香•樟脑•榉•阿魏•芦荟•蘖木•诃黎勒•檀桓•小蘖•厚朴•无患子•杜仲•椿樗•漆•肥筇荚•楸•桐•梧桐•皂荚•罂子桐•海桐•合欢•棕榈•桦木•苏方木•乌木•乌臼木•巴豆•大风子•相思子•桑•柘•楮•枸橘•栀子•酸枣•白棘•蕤核•山茱萸•胡颓子•金樱子•郁李•鼠李•女贞•南烛•冬青•枸骨•卫矛•五加•枸杞•牡荆•紫荆•木槿•芙蓉•接骨木•琥珀•茯苓•猪苓•竹•竹黄•雷丸•桑上寄生•榆虫部•蜂蜜•蜜蜡•蜜蜂•蛔虫•土蜂•露蜂房•艺翁•蛞蝓•虫白蜡•五倍子•螳螂桑•蜗牛•蚕•原蚕•九香虫•樗鸡•斑蝥•芫青•蜈蚣•葛上亭长•地胆•蜘蛛•蝌蚪•壁钱•蝎•水蛭•蛙•蛆•蛴螬•蚱蝉•蛤蟆•蝉蜕•蜣螂•天牛•蟾蜍•蝼蛄•萤火•衣鱼•蜚虻•鼠妇•虫•蜚蠊鳞部•龙•鳄鱼•鱼子•鲮鲤•石龙子•守宫•鳔•蛤蚧•蛇蜕•蚺蛇•海马•白花蛇•乌蛇•水蛇•虾•鲤鱼•青鱼•石首鱼•曲贼鱼•鲥鱼•鲫鱼•鳜鱼•黄颡鱼•金鱼•鳢鱼•鳗鲡鱼•鳅鱼•鳝鱼介部•水龟•鳖•蜗螺•蟹•牡蛎•蚌•田螺•真珠•石决明•海蛤•淡菜•蛤蜊•车渠•贝子禽部•鹤•鹈鹕•鹅•鹗•鹜•凫•鸡•鹰•雉•鸽•雀•鹊•伏翼•寒号虫•斑鸠兽部•豕•狗•羊•牛•马•驴•驼•猕猴•黄明胶•阿胶•牛黄•鮓答•狗宝•虎•豹•象•犀•野猪•熊•羚羊•鹿•麋•麝•灵猫•猫•湍•兔•水獭•猬•酪•酥•醍醐•乳腐•狮•猫牛•野马•豪猪•山羊•麂•獐•狸•风狸•狐•貉•獾•木狗•豺•狼•腽肭兽•鼹鼠•鼫鼠•竹鼬•土拨鼠•貂鼠•黄鼠•鼬鼠•牡鼠人部•乱发•人中黄•人尿•人乳•溺白•秋石•人胞•人牙•天灵盖•人粪。

《神农本草经》原文

《神农本草经》原文

《神农本草经》原文《神农本草经》原文《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因此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也是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目录卷一(上经)玉石(上品)丹沙、云母、玉泉、石钟乳、涅石、消石、朴消、滑石、石胆、空青、曾青、禹余粮、太乙余粮、白石英、紫石英、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白青、扁青。

草(上品)菖蒲菊花人参天门冬甘草干地黄术菟丝子牛膝充蔚子女萎防葵柴胡麦门冬车前子木香署豫薏苡仁泽泻远志龙胆细辛石斛巴戟天白英白蒿赤箭奄闾子析蓂子蓍实赤芝卷柏蓝实芎蘼芜黄连络石蒺藜子黄耆肉松蓉防风蒲黄香蒲续断叶漏芦营实天名精决明子丹参茜根飞廉五味子旋华兰草蛇床子地肤子景天茵陈杜若沙参白兔藿徐长卿石龙刍薇衔云实王不留行升麻青蘘姑活别羁淮木木(上品)牡桂菌桂松脂槐实枸杞柏实伏苓榆皮酸枣蘖木干漆五加皮蔓荆实辛夷桑上寄生杜仲。

女贞实木兰蕤核橘柚人(上品)发髲龙骨麝香牛黄熊脂白胶阿胶禽(上品)丹雄鸡雁肪虫鱼(上品)石蜜蜂子蜜蜡牡蛎龟甲桑蜱蛸海蛤文蛤蠡鱼鲤鱼。

果(上品)藕实茎大枣葡萄蓬蔂鸡头实米谷(上品)胡麻麻贲菜(上品)冬葵子苋实瓜蒂瓜子苦菜卷二(中经)玉石(中品)雄黄石流黄雌黄水银石膏慈石凝水石阳起石孔公蘖殷孽铁精理石长石肤青草(中品)干姜枲耳实葛根括楼根苦参当归麻黄通草芍药蠡实瞿麦元参秦艽百合知母贝母白芷淫羊藿黄芩狗脊石龙芮茅根紫菀紫草败酱白鲜酸酱紫参藁本石韦萆薢白薇水萍王瓜地榆海藻泽兰防己款冬花牡丹马先蒿积雪草女菀王孙蜀羊泉爵床假苏翘根木(中品)桑根白皮竹叶吴茱萸卮子芜荑枳实厚朴秦皮秦菽山茱萸紫葳猪苓白棘龙眼松罗卫矛合欢白马茎鹿茸牛角(角思)羖羊角牡狗阴茎羚羊角犀角禽(中品)燕屎天鼠屎虫鱼(中品)猬皮露蜂房鳖甲蟹柞蝉蛴螬乌贼鱼骨白僵蚕蛇鱼甲樗鸡蛞蝓石龙子木虻蜚虻蜚廉蟅虫伏翼果(中品)梅实米谷(中品)大豆黄卷神农本草经》之粟米黍米菜(中品)蓼实葱实水苏卷三(下经)玉石(下品)石灰礜石铅丹粉锡代赭戎盐白垩冬灰青琅玕草(下品)附子乌头天雄半夏虎掌鸢尾大黄亭历桔梗莨荡子草蒿旋复花藜芦芫华钩吻射干蛇合恒山蜀漆甘遂白敛青葙子雚菌白芨大戟泽漆茵芋贯众荛花牙子羊踯躅商陆羊蹄扁蓄狼毒白头翁鬼臼羊桃女青连翘兰茹乌韭鹿藿蚤休石长生陆英荩草牛扁夏枯草木(下品)巴豆蜀菽皂荚柳华楝实郁李仁莽草雷丸桐叶梓白皮石南黄环溲疏鼠李。

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撰,是根据《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的内容各365种,共730种编撰而成,也是本时期本草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

《本草经集注》存有两种残卷,一是出土于敦煌石窟的残卷,一是出土于吐鲁番的残卷。

敦煌本残卷只存一卷,也即“序录”部分,原卷长十七米,正背两面均书写。

1908年日本人桔瑞超及吉川小一郎受龙谷光瑞之命,在中亚细亚进行探险时,由敦煌携往日本。

此卷正面及背面小部分为其他文献内容,背面有720行属《本草经集注》的序录,但缺卷首。

据文字内容最末两行写有“开元六年九月十一日尉迟卢麟于都写本草一卷。

辰时写了记”的记录,罗振玉氏认为此段文字与原文书法不同而认为应是六朝时的作品。

此残卷1955年群联出版社有影印本。

吐鲁番出土的残卷为一28.5×27厘米的残片,卷上只有燕屎、天鼠屎的全文,及豚卵后半部的注文,还有鼹(鼠泉)的前部正文,应是《本草经集注》中兽类药的部份内容。

此两件一在日本龙谷大学(一说在英国伦敦博物馆),一在德国普鲁士学院。

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约公元480-498年前)是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

陶氏认为《本经》自“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等更复损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揉,冷热交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医家不能备见”等问题,于是给予整理、作注。

又从《名医别录》中选取365种药与《本经》合编,用红、黑二色分别写《本经》与《别录》的内容,名之为《本草经集注》。

本书共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类,这是药物分类的一个进步,但每类之中仍分三品。

又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已、秦艽、芎劳等,治黄疽通用药有茵陈。

柜子、紫草等。

这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助益。

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

炮制、用量、服法、药品真伪等与疗效的关系,均有所论述。

本书问世后有很大的影响,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的。

本草纲目七方的译文

本草纲目七方的译文

原文:
七方即汇众方之精华,曰七方。

方与五方相类,而五方为脏象。

脏合一而生万物者,皆谓之脏象。

正阳法,因月生,皆有五方。

日昃法,因日生,亦有五方。

甲、乙、丙、丁,于一季五方,所谓脏象。

阴阳经岁,于一方五方,谓之岁星。

五脏及五赋合传敷行,谓之经法。

阳水一道而传属日、月、岁。

月切度令星。

五行岁日月星,各有司表,合而相属,谓之五方。

合赋俱行,论岁以传,五赋正传,敷行一阳,脏象相生,岁星相征,三方合一,谓之大同。

是谓七方。

译文:
七方是指聚合众多方剂之精华而得的一种药物,称之为七方。

方剂与五行相类,而五行为脏象。

脏象是合一而生万物的象征。

根据正阳法,因月之生,有五方。

根据日昃法,因日之生,也有五方。

甲、乙、丙、丁在一个季度内构成五方,被称为脏象。

在阴阳经过岁星周期,有五方,称之为岁星。

五脏和五赋合传敷行,被称为经法。

阳水一道而传属日、月、岁。

月的切度决定星宿的位置。

五行岁日月星,各自有司表,合而相属,被称为五方。

合赋俱行,按岁数传递,五赋正常传递,敷行一阳,脏象相生,岁星相征,三方合一,被称为大同。

这就是所谓的七方。

本草纲目原序原文及译文

本草纲目原序原文及译文

本草纲目原序原文及译文
《本草纲目原序》的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纪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

故萍实商羊,虽遥昧世远,而尧曦禹迹,可信不诬。

君幸生神理之中,居和气之会,此高塔凌空,得纵观宇宙之大,品类之盛,而知物之浩繁,不可殚述。

其或散见于简编,或珍藏于金匮,或流落于民间,或埋没于草莽,非后世圣人,孰能网络而一贯之。

以故圣人立法,以遗后贤,因时制宜,备物致用。

而又为之删繁去复,使民不倦于药食也。

译文:
据史书记载,望见龙的光芒,就知道是古剑;看见宝气,就能辨别明珠。

因此,萍实和商羊这样的神话传说,虽然时代遥远,却也可以像尧、舜的事迹一样,确信无疑。

先生有幸生于精神智慧的时代,处于祥和的社会环境之中,这样的高塔凌空而立,得以纵观宇宙的广大,品类的繁盛,从而知道物类的繁多,不可能全部叙述。

其中有的散见于简编之中,有的珍藏在金匮之内,有的流落于民间,有的埋没于草莽,若不是后世的圣人,谁能将它们收罗起来并使之连贯为一呢?因此,圣人制定法则,传给后世的贤人,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因时制宜,
备齐物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同时又为它们删繁就简,使百姓不为药物和食物所困扰。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纲目》有多个版本,不同版本的译文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

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

评论
南朝博物学家陶弘景把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搜集起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另一次总结,整理成 《本草经集注》一书。共得药物七百三十种,书中,他首创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治疗属性分类的新方法。首先把 七百多种药分为草、木、米食、虫兽、玉石、果菜和有名未用等七类,这种分类方法后来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分类 的标准方法,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一直被沿用,并加以发展。
本草经集注
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创作的古代医学著作
01 作者简介
03 作品内容 05 学术价值
目录
02 创作经过 04 评论
《本草经集注》是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创作的古代医学著作,全本共七卷。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 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
感谢观看
陶弘景还首创治疗性能对药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祛风的药物有防风、秦艽、防己、独活等,就归在同 一类。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治疗参考,对医药的发展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术价值
本草经集注图片 (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2)对药物的形态、行为、产地、采制、剂量、真伪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强调产地和采制方法与疗效的 密切关系。 (3)首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防风、防己、秦艽、川芎等。 (4)考定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规定了汤、酒、膏、丸的制作规范。 (5)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作品内容
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共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类,这是 药物分类的一个进步,但每类之中仍分三品。又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芎劳等, 治黄疽通用药有茵陈、柜子、紫草等。这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助益。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用 量、服法、药品真伪等与疗效的关系,均有所论述。本书问世后有很大的影响,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 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的。

卢氏本草经原文

卢氏本草经原文

卢氏本草经原文三合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倍其数,合七百三十名也)。

掌禹锡曰:本草例,神农本经以朱书,《名医》别录以墨书,神农药三百六十五种,今此言倍其数,合七百三十名,是并《名医》别录副品而言也,则此下节别录之文也,当作墨书矣,盖传写浸久,朱墨错乱之所致耳。

案禹锡说是也,改为细字。

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时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

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

亦有不可入汤酒者。

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欲疗病先察其原,先候病机。

五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

若病已成,可得半愈。

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

不去,倍之;不去,十之。

取去为度。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饮食不消,以吐下药。

鬼注蛊毒,以毒药。

痈肿创瘤,以创药。

风湿,以风湿药。

各随其所宜。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

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

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

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澼下利,大小便不通,贲肫,上气,咳逆,呕吐,黄疽,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症瘕,惊邪瘨病,鬼注,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创,踒折,痈肿,恶创,痔瘘,瘿瘤。

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阴蚀,虫蛇蛊毒所伤。

此大略宗兆。

其间变动枝叶,各宜依端绪以取之。

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仙,遨游上下,役使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抱朴子》内篇,引神农经,据太平《御览》校)。

本草经集注课件模板-011(共24)

本草经集注课件模板-011(共24)

《本草经集注》:蔓荆实
蔓荆实: (《新修》一○○页,《大观》卷十二, 《政和》三○三页)。
《本草经集注》:女贞实
女贞实:
味苦、甘,平,无毒。主治补中,安五脏, 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生武陵川谷。立冬采。 叶茂盛,凌冬不凋,皮青肉白,与秦皮为 表里,其树以冬生而可爱,诸处时有。 《仙经》 亦服食之,世方不复用,市人亦无识之者。 (《新修》一○四页,《大观》卷十二, 《政和》三○六页)。
《本草经集注》:牡荆实
牡荆实:
而仙方用牡荆,云能通神见鬼,非唯其实, 乃枝叶并好。又云有荆树,必枝枝相对, 此是牡荆,有不对者,即非牡荆。即为父, 则不应有子。如此,并莫详虚实,须更博 访。乃详之尔。 (《新修》一○二页,《大观》卷十二, 《政和》三○二页)。
《本草经集注》:秦椒
秦椒:
味辛,温、生温熟寒,有毒。主治风邪气, 温中,除寒痹,坚齿长发,明目。治喉痹, 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 出汗,利五脏。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 增年,通神。生太山川谷及秦岭上,或琅 琊。八月、九月采实。(恶栝蒌、防葵, 畏雌黄。) 今从西来,形似椒而大,色黄黑,味亦颇 有椒气,或呼为大椒。
《本草经集注》:黄
黄:
二月、十月采,阴干。 (恶龟甲。) 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 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肤粗,新者, 亦甘温补∶又有蚕陵、白水者,色理胜蜀 中者而冷补;又有赤色者,可作膏贴用, 消痈肿,世方多用,道家不须。(《大观》 卷七,《政和》一七八页)。
《本草经集注》:吴茱萸
《本草经集注》:秦椒
秦椒: 又云∶即今 树子,而?。
《本草经集注》:蔓荆实
蔓荆实:
味苦、辛,微寒,平、温,无毒。主治筋 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 九窍。 去白虫、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 益气,久服轻身,耐老。令人光泽,脂致, 长须发。小荆实亦等。生益州。(恶乌头、 石膏。) 小荆即应是牡荆,牡荆子大于蔓荆子而反 呼为小荆,恐或以树形为言。复不知蔓荆 树若高硕尔。

本草经集注课件模板-014(共24)

本草经集注课件模板-014(共24)

《本草经集注》:王孙
王孙: 生汉中川谷及田野。(《大观》卷九《政 和》二三八页)。
《本草经集注》:白前
白前:
味甘,微温,无毒。主治胸胁逆气,咳嗽 上气。 此药出近道,似细辛而大,色白易折。主 气嗽方多用之。(《大观》卷九,《政和》 二三三页)。
《本草经集注》:百部根
百部根:
微温,有小毒。主治咳嗽上气。 山野处处有。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 强,亦有小毒。火炙酒渍饮之。治咳嗽, 亦主去虱。煮作汤,洗牛犬虱即去。《博 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 尔。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 汁,勿令人知,治暴嗽甚良,名为嗽药。 疑此是百部,恐其土肥润处,是以长大尔。
《本草经集注》:芜荑
芜荑:
味辛,平,无毒。主治五内邪气,散皮肤 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逐寸 白,散腹中 喘息。一名无姑,一名 。生 晋山川谷。三月采实,阴干。 今唯出高丽,状如榆荚,气臭如 ,彼人 皆以作酱食之。性杀虫,以置物中,亦辟 蛀。 但患其臭尔。(《新修》一三八页,《大 观》卷十三,《政和》三二二页)。
淫羊藿:
味辛,寒,无毒。主治阴痿,绝伤,茎中 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坚筋骨,消 瘰 ,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 令人无子。一名刚前。生上郡阳山山谷。 (薯蓣服此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 羊,一日百遍合,盖食藿所致,故名淫羊 藿。(《大观》卷八,《政和》二○六 页)。
《本草经集注》:蠡实
《本草经集注》:荠
荠:
味甘,寒,无毒。主治解百药毒。 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味甜绝,能 杀毒。以其与毒药共处,而毒皆自然歇, 不正入?。
《本草经集注》:高良姜
高良姜:
大温,无毒。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 腹痛。 出高良郡。人腹痛不止,但嚼食亦效。形 气与杜若相似,而叶如山姜。(《大观》 卷九,《政和》二二四页)。

本草经集注课件模板-024(共24)

本草经集注课件模板-024(共24)

《本草经集注》:牡鼠
牡鼠: (《大观》卷二十?。
《本草经集注》:斑蝥
斑蝥:
味辛,寒,有毒。主治寒热,鬼疰,蛊毒, 鼠 ,疥癣,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血积,伤人肌,堕胎。一名龙尾。生河东 川谷。八月取,阴干。马刀为之使,畏巴 豆、丹参、空青、恶肤青。 豆花时取之,甲上黄黑斑色,如巴豆大者 是也。(《大观》卷二十二,《政和》四 四八页)。
《本草经集注》:水蛭
水蛭:
味咸、苦,平、微寒,有毒。主逐恶血, 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 道,又堕胎。一名 ,一名至掌。生雷泽 池泽。五月、六月采,曝干。 ,今复有数种,此用马蜞,得啮人腹中有 血者,仍干为佳。山 及诸小者,皆不用。 楚王食寒菹,所得而吞之,果能去结积, 虽曰阴 ,亦是物性兼然。(《大观》卷 二十二,《政和》四四八页)。
《本草经集注》:牡鼠
牡鼠:
微温,无毒。主治 折,续筋骨,捣敷之, 三日一易。四足及尾∶主妇人堕胎,易产。 肉∶热,无毒。主治小儿哺露大腹,炙食 之。粪∶微寒,无毒。主治小儿痫疾,大 腹,时行劳复。 牡鼠,父鼠也。其屎两头尖,专治劳复。 鼠目,主明目,夜见书,术家用之。腊月 鼠,烧之辟恶气;膏煎之,亦治诸疮。胆, 主目暗,但才死胆便消,故不可得之。
《本草经集注》:芫青
芫青:
味辛,微温,有毒。主治蛊毒,风疰,鬼 疰,堕胎。三月取。曝干。 芫花时取之,青黑色,亦治鼠 。(《大 观》卷二十二,《政和》四五四页)。
《本草经集注》:葛上亭长
葛上亭长:
味辛,微温,有毒。主治蛊毒。鬼疰,破 淋结,积聚,堕胎。七月取,曝干。 葛花时取之,身黑而头赤,喻如人着玄衣 赤帻,故名亭长。此一虫五变,为治皆相 似,二月、三月在芫花上,即呼芫青;四 月、五月在王不留行上,即呼王不留行虫; 六月、七月在葛花上,即呼为葛上亭长; 八月在豆花上,即呼斑蝥;九月、十月欲 还地蛰,即呼为地胆,此? 十二,《政和》四四六页)。

本草经集注课件模板-021(共24)

本草经集注课件模板-021(共24)

《本草经集注》:白马茎
白马茎:
溺∶味辛,微寒。主治消渴,破症坚积聚。 男子伏梁积疝,妇人瘕疾。铜器承饮之。 东行白马蹄下土,作方术用,知女人外情。 马色类甚多,以纯白者为良。其口、眼、 蹄皆白,世中时有两三尔,小小用不必尔。 马肝及鞍下肉,旧言杀人。食骏马肉,不 饮酒亦杀人。白马青蹄亦不可食。《礼》 云∶马黑脊而斑臂漏脯,亦不复中食。
《本草经集注》:雀卵
雀卵: 雀肉不可合李食之,亦忌合酱食,妊身尤 禁也。(《新修》二三三页,《大观》卷 十九,《政和》四○一页)。
《本草经集注》:鹳骨
鹳骨:
味甘,无毒。主治鬼蛊诸疰毒,五尸,心 腹疾。 鹳亦有两种,似鹄而巢树者为白鹳,黑色 曲颈者为阳乌鹳。今宜用白者。(《新修》 二三四?。
《本草经集注》:雄鹊
《本草经之,令人成病也。(《新修》二○ 二页,《大观》卷十七,《政和》三七七 页)。
《本草经集注》:白马茎
白马茎:
味咸、甘,平,无毒。主治伤中,脉绝, 阴不起,强志益气,长肌肉肥健,生子。 小儿惊痫。阴干百日。 眼∶主治惊痫,腹满,疟疾。当杀用之。 悬蹄∶主治惊痫,螈 ,乳难,辟恶气, 鬼毒,蛊注,不祥,止衄血,内漏,龋齿。 生云中平泽。 白马蹄∶主治妇人漏下,白崩。 赤马蹄∶主治妇人赤崩,并温。
《本草经集注》:虎骨
虎骨:
主除邪恶气,杀鬼疰毒,止惊悸,治恶疮 鼠 ,头骨尤良。 膏∶治狗啮疮。 爪∶主辟恶魅。 肉∶主治恶心欲呕,益气力。 世云热食虎肉,坏人齿,信自如此。虎头 作枕,辟恶魇;以置户上,辟鬼。鼻,悬 户上,令? 二页,《大观》卷十七,《政和》三八四 页)。
《本草经集注》:豹肉
豹肉:
《本草经集注》:雉肉
雉肉:
味酸,微寒,无毒。主补中,益气力,止 泄利,除蚁 。 雉虽非辰属,而正是离禽。丙午日不可食 者,明其王于火也。(《新修》二三二页, 《大观》卷十九,《政和》四○三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草经集注》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原文:
《本草经集注》者,魏晋刘熙、陶弘景、雷敩、唐苏恭、长孙讷言、陈藏器六家集注,凡七百三十种。

雷公云∶药有玉石、草木、虫兽,名有三百六十五,今检神农本经,并雷公、桐君所录,凡药七百四十六种。

除复重一百九十六外,合五百五十种。

今以绿字为上药,主养命以应天;黄字为中品,主养性以应人;黑字为下品,主治病以应地。

至如服食禁忌,杀生疗病,莫不咸备。

译文:
《本草经集注》是魏晋时期刘熙、陶弘景、雷敩、唐代的苏恭、长孙讷言、陈藏器六家集注的,共有七百三十种药物。

雷公说:药物有玉石、草木、虫兽,名目有三百六十五种,现在检查神农本经和雷公、桐君所录的药物,共有七百四十六种。

除去重复的一百九十六种外,共有五百五十种。

现在以绿色字体表示上药,主要养命以适应天;黄色字体表示中品,主要养性以适应人;黑色字体表示下品,主要治病以适应地。

至于服食的禁忌,杀生治病等,无不完备。

以上是《本草经集注》的部分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

如需获取
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