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莫氏土司五百年
浅谈忻城土司文化的历史源流与理性思考
浅谈忻城土司文化的历史源流与理性思考论文关键词:土司制度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论文摘要:忻城莫氏土司文化源于土司制度,忻城土司制度文化既是多种制度文化的结晶,本身又立体地呈现了土司制度文化的基本特征。
土司制度文化本身的进步因素与落后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司制度下的其他文化.如民俗文化与建筑文化。
民俗文化与建筑文化既存在特色因素。
也存在文化再现的缺失。
从制度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三方面探讨土司文化的历史源流.并对这些制度文化进行理性思考。
忻城土司文化源于土司制度.这一源头本身的特质决定了我们应该用理性的眼光来探讨与思考土司文化。
毛泽东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
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在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余.多一点理性的思考。
客观、历史、辩证地看待土司文化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好地做好文化的继承工作。
一、土司制度文化的历史源流与理性思考忻城莫氏土司制度由来已久.考证它的历史源流.有助于我们理性地思考(一)土司制度文化的历史源流。
忻城土司制度首先是多种制度文化的结晶。
我国在历史上可谓地广物丰.为管理好这样一个东西南北跨度都很大的国家.历来.朝廷都是采取多种管理制度。
隋朝以前.大多是世袭制,隋唐以来.朝廷采取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并通过铨选派遣官员到各地任职管理地方。
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便于管理.朝廷不得不采取多种管理制度。
对于广西这样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就经历过郡县制.羁縻制和土司制由于羁縻制不编户上籍.不向朝廷纳税.各州县处于“互不统属”的分散割据状态。
明代。
为加强地方管理,朝廷最终采取编户上籍“皆赋役之”的土司制度取代羁縻制土司制度一方面是中央通过少数民族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实行间接统治.另一方面还由此获得各民族首领承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义务。
莫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莫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莫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在2013百家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99位,人口约233.8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莫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莫姓姓氏源流莫(Mò)姓源出有八:1、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
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上古帝颛顼造“[莫阝]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阳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阝]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郡地)。
2、出自芈姓,以官名为姓。
据《广韵》所载,春秋时,楚国有莫敖(官名)之职,其后世子孙以官职命氏,称莫姓。
古诗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
而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
3、据《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
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
此说法可能是1和2说法的综合。
4、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
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而累病。
部族里的人关心卜黄,纷纷送礼物给他,卜黄由此便生出安姓的办法来。
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安他姓“莫”(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安他姓“蓝”……。
从此,壮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
广西忻城县有莫土司衙署,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
莫姓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电影《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这种世袭之土司。
5、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人,也有姓莫氏者。
6、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
7、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也有以莫为姓者。
如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此莫氏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莫友芝一族之族源有争议,莫友芝等自称为江南汉人,然现代专家考证,莫友芝居地为传统莫姓布依族的居地,莫可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才自称为汉人。
忻城地方历史
忻城为什么要改流立土据《宋史》、《明史》、《广西通志》等资料记载,忻城建县始于唐代。
唐贞观初置芝州,下辖忻城、平西、富川、乐光、乐艳、思龙、多云7个小县。
州与县同置,忻城为芝州治,属正县。
此外,在今思练、大塘境内还置有羁縻纡州和归思州。
纡州辖东区、吉陵、宾安、南山、都邦、纡质6个小县;归思州辖履博、罗遵、都恩、吉南、许水5个小县。
五代沿袭唐制。
明朝弘治九年(1496)之前,还是流官执政,先后任知县有:危安、杨敬、赵彝、赵荣、赵溥、赵槿、赵武(五赵时称忻城伯)、苏宽、丁学隆等,都是流官。
从弘治九年起,忻城由正县降为土县,由莫氏土官世袭统治,历20任,410年。
直到民国17年(1928)忻城才恢复为正县。
土县历史长达433年。
忻城改流立土的原因早在宋朝的开宝五年(972),宋太祖赵匡胤已着手进行改土归流,如果说宋仁宗以前历代对土属地方改土归流只是零星进行的话,那么到宋徽宗统治时期算是大规模地进行了。
大观初年(1107—1110)已在今都安、东兰、南丹、融水、三江等土州(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土归流,设置了平州、从州、允州、观州、溪州、孚州、庭州、驯州、叙州、乐州、隆州、兑州等12个正州。
在此之前的庆历三年(1043)已废芝忻、归思、纡州3个羁縻州,置忻城县(正县),到了明朝弘治九年忻城的历史为何出现反复呢?1、“以夷治夷”、“以蛮治蛮”的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的怀柔政策。
洪武初年,明朝军队进兵广西,势如破竹,元军被打败,元朝江山倾倒已成定局,广西诸土官顺应时局,从徘徊观望中交印投诚。
明朝政府对广西诸土酋的政治态度给予鼓励。
朱元璋皇帝在《谕广西溪峒官民诏》中指出:“朕命南征,八闽克清,两广平定。
尔等不烦师旋,奉印来归,向慕之诚,良足嘉尚。
今特遣使往谕,尔其克慎乃心,益懋厥职,奉宣朕意,以安居民”(《粤西文载》卷2)。
并派中书照磨蓝以权等人“赍诏”前来广西左右江少数民族地区招抚当地官民,同时对叛乱谋反的土官也给予严厉的惩治。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观后感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观后感前几天去了忻城莫氏土司衙署,那可真是一次超有趣的体验,感觉就像穿越回了古代呢。
刚到那儿,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给震撼到了。
那大门啊,看起来特别威严,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一脚踏进去,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历史的大舞台,而我就像是个误闯进来的现代小观众。
在衙署里转着,看着那些一间间的屋子,什么大堂、二堂的,我就忍不住在脑海里想象当年土司老爷坐在大堂上审案子的样子。
他是不是会一拍惊堂木,然后大声喊着:“升堂!”那场景肯定特别严肃庄重,说不定底下的小喽啰们都会被吓得瑟瑟发抖呢。
我还特别好奇那些房间的布局,感觉每个角落都藏着故事。
比如说那些窄窄的过道,走在上面的时候我就在想,当年是不是有穿着古装的丫鬟们端着茶盘匆匆走过,还得小心别撞到那些在衙署里忙碌的师爷或者士兵呢。
那些建筑的细节也特别值得玩味。
房梁上的木雕啊,精美得不像话。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古代的工匠可真是厉害,就靠着一双手,就能在木头上雕出那么多栩栩如生的图案。
有花鸟鱼虫,还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感觉每一个木雕都是一个小小的艺术世界。
而且这个衙署还特别大,我走着走着都差点迷路了。
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只不过这个迷宫里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在里面逛的时候,我还遇到了一些同样来参观的游客,大家都在那儿一边看一边讨论着自己想象中的土司生活,有的说肯定很奢华,有的说权力大责任也大呢,就像一场小小的历史研讨会,特别有意思。
再说说那些陈列的文物吧,虽然有些看起来有点破旧了,但就是这些破旧的东西,才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痕迹。
每一件文物仿佛都在说:“我可是见证了很多很多事情哦。
”看着那些古老的兵器,我就想象着当年这里的士兵们拿着它们保卫着这片土地,那场面一定很热血。
不过呢,逛完之后我也有点小感慨。
这么辉煌的一个地方,如今也只是供人们参观的古迹了。
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带走了过去的繁华,却又留下了这些东西让我们后人去感受。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去忻城莫氏土司衙署真的是不虚此行,感觉就像是和历史来了一次亲密的对话,我想我以后还会再去的,说不定每次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
来宾遗迹:探寻历史脉络,守护文化之根
SPECIAL FEATURE 专题08美丽的来宾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融汇南北东西精粹,形成了独特的桂中文化,有“桂中明珠”的美誉。
“古域新城”— —新兴的来宾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3 万多年前,就有麒麟山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壮瑶文化在这里发展繁荣,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
截至2022 年11 月,来宾市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611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 处。
这些文物单位种类丰富,包含有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涵盖了来宾市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
在兴宾区麒麟山人遗址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为研究桂中地区乃至华南地区早期人类的活动的分布及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忻城莫土司衙署具有浓郁的壮族建筑艺术特色,是壮族聚居区古建筑艺术的优秀代表,为研究土司制度和壮族民俗、宗教、文化等提供了实物例证;武宣的刘氏庄园、郭氏庄园、黄肇熙庄园等,将岭南建筑元素和西式建筑风格完美结合,是研究清末民初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等的重要实物;象州南沙湾贝丘遗址、娘娘村贝丘遗址对研究广西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桂南、桂北地区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构筑广西史前文化序列和框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金秀圣堂山石墙是明代大藤峡起义的重要遗存,对研究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的历史和金秀瑶族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象州军田村古城城址、大普化古城城址、大乌来古城城址,武宣秦汉中留古城遗址,蓬莱洲象州故城遗址等为研究来宾的行政建制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的“金色名片”,凝结和传递着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
每一处遗迹,都凝结和传递着来宾浓浓的人文气息。
来宾遗迹: 莫土司衙署发现广西价值 展现至美广西09莫土司衙署位于来宾市忻城县西宁街的翠屏山北麓,它主要由土司衙署、土司祠堂、代理土司官邸、练兵场、大夫第、三界庙等建筑群组成,总面积约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
走进莫老爷的故乡
走进莫老爷的故乡有一个地方叫忻城红水河是她的母亲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这里的山川挺拔秀美土司美酒四海飘香金银花开满山“金银”桑蚕银丝编织美丽的壮锦“壮乡故宫”展示古老的文明……一曲优美动听的《忻城,我美丽的故乡》在广西忻城县首届土司文化旅游节、金银花节、桑蚕节暨商贸洽谈会上唱响之后,迅速唱遍桂中大地,人们由此初识了莫老爷的故乡——忻城。
“故宫”“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只有山歌敬亲人》,也许就能勾起你对电影《刘三姐》甜蜜的回忆。
然而,你是否知道,影片中的莫老爷的原型——第十二任土司莫怀仁的故乡就在忻城呢?忻城莫土司衙署忻城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她建县至今已有1370多年的历史,从元朝末年至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莫氏世袭土司统治忻城470多年。
忻城是改土归流最晚的县份,保存下来的莫土司衙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土司建筑群。
莫土司衙署位于忻城县城巍然屹立的翠屏山北麓,它由土司衙门、祠堂、代理土司官邸、大夫第、卡房、三界庙等建筑群组成。
衙署内设有兵房、牢房、公堂、祭堂、厢房、礼房、东花厅、西花厅、赏竹苑、练兵场等,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
衙署建筑皆为砖木结构,既有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的风格,又有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韵味,被誉为“壮乡故宫”。
整个衙署气势大、格调典雅、古色古香。
幽深的殿堂、精制的屋脊翘角、镂空花窗、浮雕图案, 使这座古典宫廷式建筑富有浓郁的壮族艺术特色,是研究了解土司制度、壮族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例证。
说起莫土司衙署的来历,这里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呢。
莫土司在忻城世袭时间长达470多年,曾先后四次迁移衙门,原建于古尚村,后迁于板县村,再迁到古尧村。
后来为何搬到翠屏山脚下?相传,当时土官的马放出牧草时,天天跑到翠屏山脚下。
马夫找马时,常见有凤凰在马背上啼鸣。
广西忻城县莫氏土司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广西忻城县莫氏土司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者:黄羽薪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期气魄非凡而风格高雅的衙署建筑皆为砖木结构,具备华夏古典宫庭建筑的特征。
顾盼之余,忻城人民自古以来世代耕种役田,山区的封闭、商品流通的缺乏,直接或间接性的降低了忻城人民对物质的追求。
从大局考虑,恒久偏低的物质需求重组了生产与生活风俗、游艺竞技风俗、礼仪制度等文化习俗,使得壮、瑶、苗、汉各族民俗文化寂静交融。
多种民俗文化的结晶缓和了社会阶层间的大小矛盾,凸显了壮族多彩的生存状态。
莫氏统治忻城500年间,等级烙印显著,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需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辩证地看待土司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土司文化背景介绍及对当地的影响元、明、清各朝廷为更好的统治少数民族制度,常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任命为土司,此土司官职历代世袭。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代朝廷采取多种管理制度,要全面了解土司制度,绝不可管中窥豹。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合称。
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创建隋朝为止,北朝与南方地域相继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
北周大定元年仲春,周静帝禅让地位于隋文帝,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朝已矣。
隋朝以前,多为世袭制,朝廷采取选拔官员的制度多为开科取士,并议定选派官员到各地任事。
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域的实际情况,我国历史上就经历过郡县制、羁縻制和土司制。
隋唐两朝时期,开国天子的祖先都为北朝名贵,且军事、政治等领域制度多在沿袭北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
多项举措并进,成功摧毁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发展道路上的多重屏障。
明代,是广西土司的极盛时期。
据不完全估计,当时大小土管有300余人,直至清初,仍有128个大小土府、州、县。
忻城的土地、经济、教学等制度发展,在莫氏土司的有序管理下,日渐脉络清晰。
从大局上看,莫氏完全世袭了忻城土司制度,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世官其土,世有其民”,历代土司在保证立体呈现土司制度文化的同时,相继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饮食与文化1
我的家乡忻城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她建县至今已有1370多年的历史,从元朝末年至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莫氏世袭土司统治忻城470多年。
忻城是改土归流最晚的县份,保存下来的莫土司衙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土司建筑群。
忻城地方特色饮食丰富多彩,如米粉、米糕、糍粑、粽子、元霄、汤圆、八宝饭、彩色糯米饭、黄香饭、鸡蛋糕、绿豆糕、艾馍、竹筒饭、烤红薯、烤玉米、豆腐肴、南瓜扣、竹笋粉丝等。
特别是用玉米做成的食品,如玉米粥、饭、馍、粽、粉、糕、糖、糊、酒、甜酒等。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那里的五色糯米饭是我觉得比较有一些民族特色的一种美食,在我的家乡五色糯米饭是专门用来在三月三、清明节这段日子食用的,就像我们端午节吃粽子一样,它也是一个节日的象征.它的味道和糯米没有多少差别,但是由于它的意义不同,所以吃起来时感觉也当然会不一样.当然清明节时制作五色米,部分用于祭供,部分用家族清明饭,表示吉利。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逢清明节,在我的家乡忻城县,无论是城里还是乡村,大多数人家都爱做五色糯米饭,以作扫墓祭祖之用。
祭祖归来,家人、族人高高兴兴聚集在一起,津津有味品尝五色糯米饭,共享大家庭的和谐之乐。
听村里的一些老辈人说,五色糯米饭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位姓韦的壮族青年,他才智超群,在土皇帝手下当差。
有一年大旱,粮食大减产,他为了解除老百姓的疾苦,上奏章邀请土皇帝亲临壮乡视察,然后用计让土皇帝免去当地老百姓的皇粮。
土皇帝后来发现上了当,把他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
老百姓知道后,连夜把他送到山上藏起来。
官兵到处搜寻捉拿不到他,就放火烧山,那天正好是清明节。
后来,乡亲们在一个山洞口找到他的尸体,于是就含泪把他安葬在山洞旁边的枫树下。
以后的每年清明节,在壮乡,人们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这位青年。
我想,这可能就是忻城壮族人民在扫墓时用五色糯米饭供奉先祖的原因吧。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观后感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观后感去了趟忻城莫氏土司衙署,那感觉就像穿越回了古代,开启了一场奇妙又独特的旅程。
刚到衙署门口,就被那股子古朴的气息给镇住了。
那建筑就像一个威严的老者,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一脚踏进去,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嗡嗡作响。
走进衙署内部,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东瞅瞅西看看。
那些房间的布局,好家伙,感觉像个迷宫似的,但又有着自己的规矩。
大堂里,我站在那儿,想象着当年土司大人坐在上面威风凛凛地审案子的样子,那场面肯定特别严肃,估计下面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出。
我还脑补了一下,要是我在那个时候犯了错站在这儿,估计腿都得软成面条。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些展示的土司生活用品。
那些精美的器具,有的我都叫不上名字来。
就想啊,土司的生活肯定很讲究,这和咱现代人的生活虽然差别很大,但又有一种别样的精致。
比如说那些个雕花的杯子,感觉喝口水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仪式。
再看看那些庭院,古木参天的,走在里面特别凉快。
我就在想,以前的人可真会享受,在这么个幽静的院子里,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小日子过得挺惬意呢。
而且院子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好像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就忍不住去猜,这块石头是不是曾经被哪个调皮的小厮绊倒过,那片瓦上有没有小鸟做过窝呢?不过啊,转着转着也有点小感慨。
这土司衙署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等级制度和社会风貌。
在那个时候,土司在这儿就是土皇帝,掌管着一方百姓的生杀大权。
但现在呢,这里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地方,大家都平等地走进来了解历史,感受过去的文化。
这时间的车轮转得可真够神奇的,把曾经高高在上的东西变成了大家共享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这一趟忻城莫氏土司衙署之旅就像一场时空穿梭冒险。
我不仅看到了古老建筑的魅力,还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文化知识。
感觉自己像是和历史来了一次亲密握手,而且这一握啊,还真不想轻易松开呢。
我想以后要是有机会,还得再来这儿转转,说不定又能发现什么新的有趣的东西。
壮乡故宫:忻城“土司衙门”
壮乡故宫
忻城一 土 锵九 ~
组成 , 总面积 3 .万平 方米, 中 89 其 建筑 占地面积 4 0 0 方米, 00 平 是全 国现存 规模 最大 、 保存 最 好 的土 司建筑 , 被誉为 “ 乡故宫 ” 壮 6 ) 莫 氏世袭 土 司统 治忻 10 年 , 城 4 0 年 。明 万 历 十年 ( 元 7多 公 1 8 年 )第 8 5 2 , 任土官 莫镇威 始建 土 司衙 门, 为衙 署 主体 建筑 。 成
拨款维 修 。16 年定为 区级 文物 93 保护 单位 。19 年定为全 国重点 96
保 护单位—— 著名 的忻城莫 氏土
司衙 门。
忻 城莫 氏土司衙 门由土司衙 门、 祠堂 、 邸 、 官 大夫 第 等建 筑群
文物保护单位 。
制度不 可多得 的宝 物材料 。其馆 藏文物有 石器 、 器 、 金 骨器 、 铜器 、 织锦 等 近千 件 , 中石 铲 、 司 、 其 土
距柳 州市 1' 里 的忻城 县 1公 7 城 关镇 翠 屏 山北 麓 , 一 座 中 国 有 境 内唯一保存 得最 完整 的壮 族土 司建 筑物 , 就 是 中国重 点 文物 这
筑 , 成 规 模 宏 大 的 土 司 建 筑 形 群 。衙 署建成 后, 几经 兵灭, 部分 建筑 先 后被 毁 。解 放 以后, 司 土 衙 门得 到 政府 的高 度 重 视 , 次 多
金器 、 瓷器等为稀世珍品。
衙 署 建筑 皆砖 木 结 构, 有 具
十多 年来, 电影 、 电视 工作者
利 用 这 块 宝 地 , 摄 了 流亡 大 拍 学 、石 达开 、 刘三 姐 1 部 等 8 影视作品 。
19 年 , 土司 衙署 正 式对 92 莫 外 开放 , 客 、 者 、 宾 纷至 沓 游 学 外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观后感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观后感那天去了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就像走进了一个穿越时空的大门,那感觉可太奇妙了。
一到那儿,看到那古旧的建筑,心里就忍不住“哇”了一声。
那大门就透着一股威严劲儿,仿佛在说:“想当年,我这儿可是很厉害的地方呢!”走进院子,青石板路一块一块的,感觉每一块都藏着故事。
我就想象着以前那些穿着长袍马褂的人在这儿走来走去,忙活着土司家的各种事儿。
这个衙署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木梁啊、雕花啊,都精致得不得了。
那些雕花感觉就像会说话似的,讲着过去工匠们的巧思和匠心。
我一边走一边看,就像在跟这些老物件玩猜谜游戏,猜它们到底有多少岁了,猜当时的人是怎么把它们做出来的。
然后我就开始脑补莫氏土司当年的生活。
他是不是每天都坐在大堂上,威风凛凛地审案子,下面的人都战战兢兢的。
不过我也在想,他是不是也有烦恼呢?比如说怎么管理这么大一片地方,怎么让老百姓都听话。
这土司啊,就像那个时候的“土皇帝”,但又和真正的皇帝不太一样,他得在朝廷的管理下,还得照顾好本地的老百姓。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好多小细节都特别有趣。
比如说某个房间里的布局,桌椅的摆放,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古装剧的拍摄现场。
我甚至还脑补了一场戏,一个师爷在桌子前面写写画画,给土司出谋划策呢。
从这个衙署里,还能看到很多壮族的文化特色。
这就像一个大融合的地方,既有土司的统治文化,又有壮族人民自己的生活文化。
就好比一道大杂烩菜,各种味道混在一起,却意外地和谐。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就像是一场有趣的历史冒险。
它让我看到了以前没见过的建筑,了解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还让我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过了一把穿越的瘾。
我觉得这个地方就像一本活着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在给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而且还是那种超级生动的讲述方式。
以后要是有朋友来,我肯定得拉着他们来这儿,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这种奇妙的穿越之旅。
来宾遗珍:时光的印记与文化的瑰宝
发现广西价值 展现至美广西来宾遗珍:来宾文化遗珍富集、历史沉淀丰厚,她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广西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宾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这片土地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
从古代的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到现代的多元文化,来宾市的历史沉淀丰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来宾市的考古成果日益丰硕。
从古老的象州鸡沙汉墓到金秀王二东汉墓群,这些墓葬的发掘不仅揭示了桂中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些文物类型多样,包括陶瓷器、青铜器、玉器等,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精髓。
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知识,也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多年来,来宾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多措并举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来宾市博物馆及来宾市辖区各县(市、区)其他博物馆(文物管理所)是桂中地区文物收藏、保护、研究与展示的中心,馆(所)内藏品种类丰富,上溯远古,下及近现代。
本文选取了部分来宾各县(市、区)博物馆(文物管理所)代表性藏品。
从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青铜器、古籍到包含鲜明时代特征的粮票,都充分展现了来宾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印记。
汉墓中出土的明器大多制作精美,体现了有汉一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
来宾市兴宾区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宋盏,体现了宋代大道至简、温润宁静的审美情趣。
精美的银饰品,体现了瑶族同胞对美的追求。
朴实自然又做工精细的瓷器,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新石器时代双肩石斧年 代:新石器时代级 别:二级文物尺 寸:通长5厘米,刃宽5.6厘米,厚0.6厘米质 量:40克收藏单位:来宾市兴宾区文物管理所新石器时代双肩石斧,由硅质岩石片磨制而成,器形规整,通体磨光,双平肩,弧刃,刃部较锋利、略残。
石斧是石器时代用于砍伐等多种用途的石质工具,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历史意义。
SPECIAL FEATURE专题新石器时代双肩石斧年 代:新石器时代级 别:二级文物尺 寸:通长7厘米,刃宽5.3厘米,厚0.5厘米质 量:50克收藏单位:忻城县土司博物馆新石器时代双肩石斧,平顶,小柄弧刃,肩不对称,柄部与器身歪斜,一边斜腰,另一边直腰,通体磨光,略残。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作文450字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作文450字
莫氏土司衙署位于忻城县城西北隅,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土司建筑群。
这里曾经居住过两个民族共七代人,是云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其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竣工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参观完之后,你会感到古时候劳动人民的智慧真伟大啊!要是没有他们辛勤的付出,怎么能造就如此辉煌呢?为什么那么久以前的东西,还可以保留得如此完好无损?看着那些长满青苔的雕花木窗,感觉很舒服,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也很温暖;走廊上镶嵌着形态各异的石柱,圆润优美;屋顶上挂着一串串铜铃铛,微风吹过发出悦耳的声音……然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莫家庄园。
房子被高墙包围着,院子很宽敞。
院内栽种着郁郁葱葱的植物,它们既排斥着别的杂草,又能让土壤保持水分,防止了水土流失。
而那宽阔平坦的道路,不仅方便了行走,更重要的是它使游客能够尽情观赏这庄园的美丽景色。
还有几棵树大约有五六米高,遮挡住了许多阳光,导致我们看不清楚景物。
但这样却并未影响我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与热爱。
- 1 -。
莫氏袭官与忻城土县的社会经济-广西忻城土司秘史之二
第六 任 土官 莫 镇 威 ( 5 7 1 1 14 — 6 0年 ) 写 的 《 西 山 撰 游 迎 晖楼赋 ・ 山色 上楼 多 》:
仙 翁徐 按辔 。草 木 森森 长翠 微 , 冈陵 叠嶂 宝珠 翠 。取
社会 经 济发 展 的历史 进行 具 体 的探 究 。 文学 是 社会 生活 的能动 的 、 象 的反 映 。要 想 了解 莫 形
第 十 任 土 官 莫 宗 诏 ( 6 9 1 1 年 ) 写 的 《 正 1 4 — 74 撰 独
山》: 芝 邑危 岩 独正 立 , 擎天一 柱 当 中 出。飘 飘霖 雨 落
维普资讯
第 1 7卷 第 4期 20 0 2年 1 2月
柳
州
师
专
学
报
V o .1 1 7 No. 4
De c. 2 o02
J u n lo iz o e c esColg o r a fL u h u T a h r l e e
中 图 分 类 号 : 2 9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3—7 2 ( 0 2 0 K8 A 10 0 0 2 0 )4—0 2 1 2—0 5
在壮 民族 历史 上 活跃 于 壮 民族 地 区的大 小 土 司 , 袭 世 罔替 , 雄据 一方 , 续 千 数 百 年 之 久 , 壮 民 族 地 区 的 政 延 对 治、 济、 事、 经 军 文化 、 教育 等方 面 , 发 生过 不 同程 度 的影 都 响 。这种 影 响有 积 极 的一 面 , 有 消 极 的 一 面 。一 般 来 也 说 , 积极 影 响表 现 于初 创 期 和完 备 期 , 极 影 响 主 要 表 其 消 现 于 晚期 , 即没 落 期 。土 司 制 度 的设 置 和 推 行 , 非 出 自 并 某 王朝 或某 人 的主 观 意愿 , 是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的必 然 , 而 是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观后感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观后感
前几天去了忻城莫氏土司衙署,那感觉就像穿越回了古代,可有意思了。
一到那儿,就看到那古老的建筑,灰扑扑的墙,却透着一种威严。
走进衙署,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迷宫。
那房子一间连着一间,过道弯弯曲曲的。
我一边走,一边想象着以前土司在这里走来走去,处理各种事务的样子,说不定还会大声喊着“来人呐”,那场面肯定很有派头。
里面的布局可讲究了。
大堂高高在上,桌椅摆放得规规矩矩的。
我站在大堂中间,感觉自己像个被审问的小喽啰,心里还有点发虚呢。
那些个牌匾和柱子上的雕刻,真的是精美极了。
虽然过了这么多年,还能看出以前工匠们的用心,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再看看那些房间,有的是用来休息的,有的是用来存放东西的。
我就好奇,以前土司住的房间是不是特别舒服呢?是不是还有什么秘密的小角落,藏着他的宝贝之类的。
而且呀,从这些房间的布置,就能看出来当时等级划分很严格。
普通人和土司的生活那简直是天差地别。
逛着逛着,我就想啊,这莫氏土司在当时肯定是个超级大“BOSS”,统治着这一片地方。
他的衙署就像是一个小王国的中心,所有的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
不过呢,现在这里成了我们参观的地方,也让我们这些现代人能了解到以前的历史文化。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就像打开了一本古老的历史书。
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建筑,让我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去感受那段远去的岁月。
我觉得这一趟来得太值了,就像进行了一场独特的时空旅行。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观后感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观后感前几天去了忻城莫氏土司衙署,那感觉就像穿越回了古代,特别奇妙。
一走进衙署,就感觉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建筑的风格,古色古香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一看就知道当年肯定很气派。
那些木头柱子,摸上去都能感觉到岁月的痕迹,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你看那大堂,宽敞得很,以前土司老爷肯定就在这儿发号施令,审案子啥的。
我站在大堂中间,想象着当年的场景,土司老爷坐在那高高的椅子上,一脸严肃,下面的人都战战兢兢的。
突然就觉得自己像是电视剧里的小角色,不小心闯进了重要的剧情里。
还有那些个小院子,曲径通幽的。
走在里面,就像在走迷宫一样。
一会儿是个小花圃,虽然现在没多少花了,但能想象出以前繁花似锦的样子;一会儿又到了一个小房间,可能是丫鬟小厮们住的地方吧,小小的,但是感觉很温馨。
说到莫氏土司,这家族肯定很有故事。
能统治这么久,肯定有他们的手段。
我就想啊,这土司当年是不是也像我们现在的领导一样,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呢?不过他们管理的事儿肯定和现在不一样,什么收租子啊,维护地方治安啊,可能还得处理一些家族之间的纷争。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像是历史的小碎片。
在游览的过程中,我还听到旁边的导游讲了很多关于莫氏土司的传说和典故。
有一些是关于他们的英勇事迹的,有一些是比较神秘的传说,像什么宝藏之类的。
虽然知道宝藏可能就是个传说,但还是忍不住想象要是真的发现了宝藏,那可就发大财了,哈哈。
这次参观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就像是读了一本生动的历史书。
它让我看到了古代土司制度下的生活,有威严,有秩序,也有普通人的烟火气。
我觉得这样的地方特别值得一去,比在书上看那些干巴巴的历史知识有趣多了。
要是你还没去过,那可一定要去看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的作文450字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的作文450字今天,爸爸带我去参观了被誉为“壮乡故宫”的忻城县土司衙门,我非常高兴。
土司衙门真是雄伟壮丽啊!土司衙门的正门雄伟高大,由两根引人注目的红漆大柱子支撑着,柱子上刻上一幅对联:右边的柱子上刻着“守斯土莅斯民十六堡群黎谁非赤子”,左边的柱子上刻着“辟其疆利共赋三百里区域隶王封”,凡是到这参观的人们都会深情的欣赏这一幅对联,并细细地品味它其中的含义。
正门的两旁坐着两只大石狮,像两个守门的卫兵一样,威武极了。
正门上挂着一块牌扁,端端正正地写上“莫府”两个大字。
房檐下面挂着六个红灯笼,晚上灯亮了,一个个灯笼都闪着“莫府”两个大字,好气派啊。
一进大门,一块洁白的石碑便展现在眼前,几十个碑文自然吸引了我的视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莫土司衙署”。
落款是:中华人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我情不自禁地说:啊!“土司”是国家级的重点保护单位呀。
爸爸对我说:“是呀。
它被称为壮乡故宫。
”石碑的东边是两间牢房,那里阴暗潮湿,而且阴森恐怖,听说原来这里是关压犯人的地方。
每间牢房有两个牢间,用木头制成关人的栏子,那木头又粗又硬,我想,被关在这里的犯人是无法逃跑的。
让人看了心里都发颤。
石碑的西边现在是莫氏土司展厅,有土司的立体模型的,里面放有各种的器物和陈列品:有古琴、有刀、有土枪等。
石碑的后面还有一棵大榕树,那棵树很高大,很粗壮枝繁叶茂,它像草原上的一棵白杨一年四季守护着这方土地。
过了大榕树就是头堂。
头堂是莫土司升堂办公的地方。
四根大柱子直立在堂中,堂前一面大鼓,两旁各有四块牌扁,上面分别写着:回、避、肃、静,头堂的桌子上放着一块木板,我想那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惊堂木吧。
一把主背椅子,椅子后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画,画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面上升起半个脸蛋的红太阳,上面还写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
头堂西边有一个西花厅,那是为土司公堂备用的,在这里审犯人,给犯人用刑。
据史料记载,土司用刑名目繁多,手段残忍。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囚禁过刘三姐的地方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囚禁过刘三姐的地方
姗妮
【期刊名称】《南方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在黄婉秋主演的电影《刘三姐》中有这样一个让人难忘的片段:刘三姐被绑架到一处幽深庭院中,美丽的木格化窗,紧锁着刘三姐的倩影。
她机智地砸碎房中的贵重古董,引来绑架的主谋——财主莫老爷。
最后她的歌声引来阿牛哥相救……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姗妮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壮乡故宫":土司文化的缩影——忻城莫氏土司衙署 [J], 韦林枚
2.忻城莫土司衙署 [J],
3.忻城:莫土司衙署 [J], 曾永峰
4.明清时期土司地方治理特征的研究——以忻城莫氏土司为例 [J], 李西玲
5.保护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理性探索——以广西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及周边街区保护规划为例 [J], 李军;潘峰;彭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忻城莫氏土司五百年从其始祖莫保自元至正年间任庆远宜山八仙屯土千户时起,到清光绪三十二年最后一任土司莫绳武因“纵匪殃民”罪被撤职止,历经三个朝代,长达500多年,前后共20人,历经23代。
始于明朝宣德二年(1427),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
历经两朝,袭官二十二代,近五百年。
在广西一百九十七家(明正德年间统计)土司中,它是“改土归流”较晚,统治时间颇长的土司之一。
在这近五百年中,除明万历三十三年中,发生争袭夺位内讧,其统治频临崩溃,以及清光绪年间,未遂政变,两次冲击外,它的政权基本上是稳定的。
忻城之名始于唐代。
唐朝到元朝是流官(即外来的汉官)统治,从明朝洪武、宣德至成化初年,莫氏协理约50年,是土流并治。
弘治九年降为土县,由莫氏掌印专理县事,并钦准世袭。
这是自唐宋以来,中央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明清两代封建王朝对土官确立了承袭、等级、考核、贡赋、征调、奖惩等制度,让土官在所辖区内享有特权,允许其设立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土官除对中央王朝负担规定的贡赋、征调之外,域内事务自行决断。
这种“以夷治夷”、“以蛮治蛮”的土司制度,它是历史的产物,当时代不需要时则被废弃。
忻城莫氏土官世袭统治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被废除,历明清两朝410多年。
忻城莫氏土司,从其始祖莫保自元至正年间任庆远宜山八仙屯土千户时起,到清光绪三十二年最后一任土司莫绳武因“纵匪殃民”罪被撤职止,历经三个朝代,长达500多年。
探讨莫氏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对研究土司制度将是一块引玉之砖。
一丶莫氏土司祖籍及民族成份研究莫氏土司首先碰到的是他们的祖籍及民族成份问题,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未获解决的历史悬案。
莫氏祖籍究竟在那里?其民族成份又是怎样?据清乾隆九年编纂的《忻城莫族总谱》称:“裕定公讳保,协理忻城始祖也。
原籍江南苏州太仓州人,生而奇俊,有谋略,好善乐施,每倾囊济人危急。
元至正间,粤西蛮寇犯边,奉命随征,设计擒贼,着有功绩,授千户屯于庆远宜山之八仙。
明洪武初,罢管兵官,籍其屯兵为民,遂偕子孙亲丁数人移居忻城界。
”对于莫氏这段简历,若与续修《莫氏族谱》相对照,再以当时历史背景来考察,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靠不住的。
首先是文字记载上的自相矛盾。
重修《莫氏族谱》称:“远祖讳亮公,世居江南太仓州白米巷,迄移籍来粤,开族于忻,实自公始,惟是其详无可考,据抄本旧谱推测,大概时在元初亮公由吴来粤也。
”又说:“刻谱中有云,莫获五世祖考生殁日期暨列祖妣姓氏壸范等语,是则抄谱在刻谱之后,从何得亮公以下三代列祖生卒年月,且抄谱中称敬诚为保公之子,显于明史不合,一再追思,未免怀疑,究之由来,故老相传亮公自江南来,疾卒葬于八仙岩,其子与孙皆葬木菜村附近。
”这两段文字与前文所述,一个肯定,一个怀疑;一说莫保在元至正间随征来粤,一说莫保祖父早在元初已到粤西:一说莫保死后“扶榇归葬江南”,一说归葬广西宜山县木菜村;一说莫敬诚为莫保元孙,一说为莫保之子,两者的说法如此针锋相对,水火分明,其可靠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是“随征”之说,并无真凭实据。
《忻城莫族总谱》说莫保是“征蛮迁徙粤西”,文字简单含糊,真假难辨。
例如“蛮寇”何人何时在粤西何处“犯边”,莫保于元至正何年何月随同何人前来征讨等等,均没有详细说明,只是一笔而过,给人以模糊和虚假的感觉。
第三是元末之江南已为反元农民军所据,何能从此出兵来打粤西?元朝末期,朝纲混乱,贪污严重,贿赂公行,天灾不断,农民武装相挺而起。
到了至正初,“仅京南一带的起义即达三百余起”,至正十一年,爆发了刘福通丶徐寿辉丶彭莹玉为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
从至正十六年至十九年间,朱元璋以建康为根据地,不断向外扩充势力,至正廿五年,朱占领苏州丶福建丶广东等地,拥有东南半壁。
元王朝在那里已无立锥之地,何能从该地指挥军马,跨过数省之遥,来到偏僻的粤西镇压壮瑶农民起义?第四是对莫保生平记述,一看便知。
《忻城莫族总谱》是在《明史·土司传》的基础上加工丶补充而成,而其中“元以土官莫保为八仙屯千户”这句话中却略去了“土官”二字不记,抹掉了莫保是当地人这一基本历史事实,披上了江南汉族的外衣,隐瞒了事实真相。
仅此四点,就可看出,《忻城莫族总谱》称其祖先从苏州府太仓州到粤西落户的说法是牵强附会和难以置信的。
恰恰相反,我们却有较为充分的理由证实莫氏土司是地地道道的粤西壮族。
从民族聚居地点看。
岭南壮族莫姓,以广西西北部为最多。
“唐至德初,首领黄乾曜丶真崇郁与陆川丶武阳丶朱兰洞蛮皆叛,推武承斐丶韦敬简为帅,”僭号中越王,廖殿为桂南王,莫淳为柘南王,相成为南越王,梁奉为镇南王,罗诚为戎成王,莫浔为南海王,合众二十万,绵地数千里。
”①此七王中,莫氏就占了两人,说明了当时莫氏在广西人数之多,势力之大。
他们就是粤西如今莫族祖先的观点,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什么分歧。
就拿忻城县来说,现居住在该县境内以至来宾丶上林一带的莫族人,他们大体上也属于莫淳丶莫浔的子孙。
这点可以从忻城县西山的摩崖《西山功德记》得到佐证:“时绍圣丙子岁,募莫诱众缘各施一缗,省命工匠于此岩镌石佛圣像一尊,……信善弟于徐多丶欧阳留丶廖诚丶吴天锡丶韦肯丶莫全整丶莫休丶徐晟丶蒙想丶蒙靖丶吴黄丶莫佛丑丶葛语丶莫拗。
”②摩崖石刻向人们展示,早在宋哲宗时期的公元1096年就已有相当多的莫氏族人在忻城这块土地上生活。
这不仅否定了莫氏族谱说的莫保到忻城以后才繁衍出众多的莫族子孙的说法,相反,它在无意之中证实了莫保就是这一族人的后代,并不是什么江南太仓州搬来的汉人。
从与南丹莫氏土司的关系上看。
两家土司相隔甚远,但是关系紧密。
据《忻城莫族总谱》记载:明万历年间,当忻城莫氏被族人莫付稳等把县治焚掠一空时,南丹莫氏土司立即派遣土兵前来剿捕,使之惧而远遁;清顺治九年,忻城土司莫猛父子三人被人谋杀后,南丹官叔莫士英亲自带领土兵600人,长驱直入,致使叛党惊溃,为首者被擒,缚送上司斩首示众;清康熙四年,莫氏族人莫恩泽杀死莫贵汉等人,威胁到土司安全时,又是南丹莫氏派兵镇压,保证了莫氏土司官位不被别人夺去。
为什么南丹莫氏如此关心忻城莫氏的安危呢?结论只有一个,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远亲兄弟。
南丹土司莫国麟在元至正归顺元朝,被任命为南丹庆远溪洞军民安抚使,掌握南丹丶庆远等地的军政大权。
而在同一时期,忻城莫氏始祖莫保被任命为八仙屯千户,在任人唯亲的封建社会里,不能认为这是一个偶然巧合,而应当看作是南丹土着莫氏分封的必然结果。
从对莫一大王的尊奉上看。
传说古代南丹有个莫一大王的人,生有12个眼睛,能呼风唤雨,曾活捉过12个小龙王,并为当地人办了许多好事,他想在南丹做皇帝,以莲花山建立金銮殿。
后来莫一大王被皇帝派人抓住,并被挖掉了12个眼睛,丢到河里去。
莫一大王虽然死了,但南丹丶忻城的莫族人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非常怀念他,各人都在自己的家里立了莫一大王的神位,供奉为神。
这一壮族习惯一直延续到解放。
由此推断,忻城丶南丹莫族是同一个祖先,而《宋史·蛮夷二》对南丹莫氏祖籍早己作出土着的结论,忻城莫氏的祖籍似乎也无庸怀疑了。
二丶莫氏世系及辖区范围莫氏土司世系,其族谱的几个版本在记法上不尽相同,其原因正如新族谱所说的“旧谱以官记世,新谱以代记世,非敢参差,盖欲翔实也。
”莫氏第一世祖莫保,原为元代土官,后任八仙屯千户。
明初被罢免管兵官,旋因平“寇”有功,升为忻城县副理。
其下三代,都不是官,族谱略而不记。
明宣德丶正统后,忻城壮族人民再次举起义旗,攻县治,烧官房,杀官吏,县官弃城而去。
莫保玄孙敬诚起兵镇压,解除农民军的武装。
壮老韦公泰等公推莫敬诚为土知县,进行土流合治。
“由是邑有二令,权不相统,流官掌空印,僦居府城”,而其实权,全握在土官手中。
“第承先人立土官例以授职者为系,故从保公来粤协理忻城为始祖,至敬诚公始授世袭为二世。
”③第三世莫凤,乃敬诚之独生子。
因代父从征大藤峡农民起义,在战斗中得了重病,未袭先死。
成化十年七月莫凤之子莫鲁奉旨“准袭他祖原职”。
到了弘治九年,“总督邓廷瓒奏革流官,土人韦保为内官,阴主之,始独任土官。
”④从此,忻城由正县降为土县。
第四世土司莫鲁由此独揽忻城大权,成为一方的土皇帝。
鲁子继清未授官先死,以子廷臣袭替。
以后依次为第七世莫应朝,第八世莫镇威执政期间,由于镇压农民军特别卖力,多次得到上峰奖赏丶提级丶增大县域等,是莫氏家庭发展史上最荣耀的历史时期。
第九世莫志明尚能继承乃父遗风,使莫氏家族保持兴旺发展趋势。
从第十世以后,由于内部争袭,莫氏开始走下坡路,袭官莫恩光无嗣,以弟恩达接替。
第十一世莫猛,于清顺治九年献图纳土,照予承袭,同年十二月为族目所杀。
第十二世因长兄宗启丶二兄宗昌被杀未袭,由三弟宗诏接任。
第十三世莫元相,第十四世莫振国,第十五世莫景隆,第十六世莫若恭,第十七世盖因若恭子世卓早逝,以际隆之孙,若俭之子世禧入继大宗。
世禧无嗣,第十八世乃以峻隆之曾孙,世禧之长于昌荣入继。
昌荣子莫秉经未袭先故,以遗腹子莫绳武于光绪初以例袭职。
到光绪十五年,绳武胞叔莫传经代理县事,传经于光绪十八年病故,最后一任土司莫绳武,何时去职,史书说法不一。
《莫氏族谱》说“二十世讳绳武,号宜斋,以例袭职,在任十余年,光绪中叶因事遗职,以胞叔传经代理,未几以次子增瑞接理县事,旋因世变去职。
”《庆远府志》说,莫绳武于光绪二十四年“因案去职”。
《清实录》则说: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丙寅,“以纵匪殃民,世济其恶,革广西忻城土知县莫绳武职,追取原领纸号缴销。
”可见,莫氏土司寿终正寝时间,尚属悬案,笔者以上述第三说为实,有待进一步考证。
综上所述,莫氏世系,世袭土知县者,始从莫敬诚开始,前后共19人,历经23代,而其族谱之所以算为20代,主要是把莫保亦当作世袭之故。
莫氏所辖忻城土县,唐时名为芝州,领忻城丶富川等七个县。
宋庆历间,芝州丶纡州和归思州并入忻城。
明时降为土县。
元明清三朝,除万历时扩大了同其等约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到清雍正时期又析去功德丶窑灰二里,置理苗分县外,其他各个历史时期的疆域并无多大变化。
据清乾隆时的统计,全县共里堡18个,即永康丶纯孝丶归仁丶广胜丶大宁丶江信丶古尚丶定南丶龙归等九里以及思练丶思里丶同吉丶板黎丶板罗丶板黄丶三寨丶石牛丶古平等九堡。
其四处所至:东至石万隘,西至罗墨渡,南至索定村,北至石叠隘,东北至思更洞,西北至古棉村,东南至坚排隘,西南至定南村。
东西横140里,南北纵袤110里,共约250村。
土司衙门楹联云:“守斯土,莅斯民,十六堡群黎谁非赤子;开其疆,利其赋,三百里区域尽隶王封。
”说的是清同治间的数字。
忻城县土知县(1440—1909)莫敬诚 23 庚申 1440莫凤 1 癸未 1463莫鲁 28 甲申 1464莫继清 24 壬子 1492莫廷臣 20 丙子 1516莫应朝 36 丙申 1536莫镇威 38 壬申 1572莫志明 11 庚戌 1610莫恩光 9 辛酉 1621莫恩辉 14 庚午 1630莫思达 8 甲申 1644莫猛 36 壬辰 1652莫宋诏 12 戊辰 1688莫元相 14 庚辰 1700莫振国 15 甲午 1714莫景隆 36 己酉 1729莫若泰 32 乙酉 1765莫世禧 27 丁巳 1797莫昌荣 29 甲申 1824莫纯武 53 癸丑 1853莫传经 1 丙午 1906莫增瑞 2 丁未 1907三丶莫氏与农民武装起义明代中叶,朝政腐败,广西地区农民起义斗争风起云涌,莫氏家族能够东山再起,坐镇忻城500年,无不与镇压农民起义有着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