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旅游规划和开发笔记
自考大纲: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6月版)-自考串讲笔记
自考大纲: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6月版)-自考串讲笔记自考大纲: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2002年6月版)-自考串讲笔记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学考试大纲(2002年6月版)课号:065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一门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而又具有较强应用特点的课程。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作为旅游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价、规划、开发和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它的内容涉及到资源学、地学、经济学、规划学、历史学、建筑学、天文学、环境学、美学以及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即旅游业发展依托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本身的科学认识和对其内涵的准确把握之上。
因此,对旅游资源的成因、内部机理、文化品位、发展和演替规律以及观赏价值等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总结我国20多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树立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环境和生态保护为根本的科学规划思想,对指导未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现代旅游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旅游规划的思想、旅游生态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措施,掌握一些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方法等具体实践技能,为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旅游地理学课程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旅游地理学是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是旅游地理学课程的一个具体应用方面。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正确理解其内涵;掌握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及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各自的特点;正确认识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旅游规划与开发》章节笔记
《旅游规划与开发》章节笔记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导论一、旅游规划的定义与类型1. 旅游规划的定义旅游规划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制定出的一系列旨在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和策略。
2. 旅游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范围划分:- 国际旅游规划:涉及跨国界的旅游发展规划,如区域旅游合作规划。
- 国家旅游规划:针对整个国家旅游业的宏观指导性规划。
- 地区旅游规划:针对特定地区(省、市、县)的旅游业发展规划。
- 景区旅游规划:针对单个旅游景点的具体发展规划。
(2)按规划内容划分:- 总体规划:对旅游目的地长期发展的总体设想和布局。
- 详细规划:对特定区域或项目进行的具体规划,包括空间布局、设施建设等。
- 专项规划: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的规划,如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等。
二、旅游开发的概念与原则1. 旅游开发的概念旅游开发是指在旅游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旅游产品的创新,以及旅游市场的开拓,实现旅游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益的过程。
2. 旅游开发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保护:在开发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 文化传承:尊重和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承。
- 经济增长:实现旅游业的经济增长,同时确保社会公平和代际公平。
(2)市场导向原则:- 需求分析:深入了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 产品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 市场营销:运用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特色鲜明原则:- 资源特色:发挥旅游资源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性。
- 文化特色:挖掘和展示当地的文化内涵。
- 产品特色:创新旅游产品,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4)综合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提高旅游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 社会效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1.全域旅游提出的背景。
P2-32.全域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P4-53.旅游系统的概念。
P74.旅游规划的内容。
P115.按规划的深度对旅游规划的分类。
P12-136.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
P14-157.旅游规划利益相关者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P158.旅游开发的内容。
P249.旅游开发的原则。
P2510.旅游开发的步骤。
P26第二章1.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
P312.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意义。
P40-413.消费者行为理论在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应用。
P41-424.竞争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P435.旅游生命周期三大模型。
P46-476.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P48-497.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P548.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则与内涵。
P55-569.遥感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P59-6010.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P60-6111.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
P6212.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
P62第三章13.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时间的阶段划分(包含时间段)。
P68-7114.国内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阶段划分。
P71-7315.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展望(74-81的标题)。
P74-8116.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P84-8517.事件旅游的概念及其特征。
P86-8718.主题公园的概念及其开发的主要内容。
P89-9119扶贫旅游的概念及其开发的主要内容。
P93-9520.假日旅游的概念及其特征。
P95-9621.文化古迹旅游的概念。
P9722.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其类型划分。
P100-10123.自驾车旅游的特点。
P103第四章1.旅游资源的特征。
P111-1132.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P123-1263.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P126-1274.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笔记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导论一、旅游与旅游规划缘起1. 旅游活动的起源- 早期旅游活动- 迁徙与交流:人类为了寻找食物、水源和适宜的居住环境,进行迁徙,这可以被视为早期旅游的雏形。
- 宗教朝圣:古代宗教信仰促使人们进行长途跋涉,前往宗教圣地,如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徒前往麦加。
- 古代旅游活动- 帝王巡游:古代帝王通过巡游来展示权威、视察地方治理,如中国的秦始皇巡游天下。
- 文人游学:文人墨客为了求学、交流文化,常常游历名山大川,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壮游”。
- 近现代旅游活动- 工业革命: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生产力的发展,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方式,旅游业开始萌芽。
- 大众旅游:20世纪中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旅游活动开始普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方式。
2. 旅游规划的概念形成- 旅游规划的定义- 旅游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涉及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资源利用、市场定位、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社区参与等多方面的考虑。
- 旅游规划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旅游目的地出现了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社区冲突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旅游规划的理念和实践应运而生。
二、中外旅游规划发展历史回顾1. 国外旅游规划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 资源导向:早期旅游规划主要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如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利用。
- 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市场导向:旅游规划开始关注市场需求,强调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 社区参与:认识到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倡导社区参与旅游规划。
- 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全域旅游:将旅游规划从单一景区扩展到整个旅游目的地,实现全区域旅游发展。
2. 我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78-1990年)- 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旅游规划主要集中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酒店、景区道路等。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知识点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知识点一、旅游资源规划概述1. 旅游资源规划的定义和作用旅游资源规划是指为了满足旅游发展和旅游业的需要,合理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保护和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达到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综合性规划。
旅游资源规划的作用是制定长远的旅游资源利用方案以及规范和引导旅游开发,改善资源质量,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等。
2. 旅游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旅游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先期保护原则和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统一原则。
其中,合理性原则是指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必须符合整体规划,并考虑旅游业的需要和旅游规划的目的,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高质量和效益;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便使旅游资源长期得到保护和利用;适宜性原则指旅游资源利用应符合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客观因素;先期保护原则是指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要优先于开发,确保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支持旅游业的长期发展;而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统一原则则是指,在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要相互协调,统筹谋划,实施旅游开发应考虑资源保护。
二、旅游资源规划的内容旅游资源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旅游规划背景、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方案、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和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等方面。
1. 旅游规划背景旅游规划背景是指制定旅游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
主要包括旅游业的发展背景、旅游规划的目的、旅游规划的重要性,以及旅游规划的制定依据等方面。
2. 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开发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概况、旅游资源的定量、定性分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等方面。
3.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开发潜力、利用水平等进行分析,为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主要包括未来旅游市场需求、资源可持续利用性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和旅游资源规划的基础条件等方面。
旅游规划与开发考试重点
旅游规划与开发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有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规划的功能: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落实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保障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4、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旅游投资方;区域旅游的管理方;旅游开发区域所在的社区;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
5、个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召开座谈会;聘请专业顾问小组;聘请规划领导小组;实行区域公投制度;进行市场统计调查。
6、旅游规划的内容: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和原则;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项目创意;旅游环境保护;交通规则;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效益分析;规划图件。
7、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旅游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编制旅游规划项目任务书;签订规划合同书;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室内资料准备与分析;室外实地考察调研;编制旅游规划初稿、中稿、和终稿;组织专家评审和鉴定规划。
8、旅游开发的原则:个性化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综合效益原则、注重保护原则、系统开发原则。
9、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人文理论板块、环境理论板块、经济理论板块、规划理论板块。
10、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
1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的内涵和意义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内涵和意义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要点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要点第一章第一节1.旅游系统的概念:甘恩旅游系统是由需求板块和供给板块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供给板块又由交通、信息促销、吸引物和服务等部分构成。
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依赖性。
书本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和保障子系统四大构成要素组成的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2.旅游系统的结构:(1)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1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本地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2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3旅游企业子系统: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旅游商业○4旅游支撑和保障子系统:人力资源、环境保护、财政金融、政策法规(2)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3)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三要素: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媒介:信息和交通)什么是旅游通道:一方面指旅游者于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往返的交通通道,另一方面包括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的旅游咨询传播通道。
(4)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宏观层中观层次微观层次第二节规划1旅游规划的概念: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旅游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旅游规划示意图涵义)2旅游规划的分类:○1规划期限划分: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2按规划的深度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3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1旅游投资方○2区域旅游的管理运营方○3旅游开发区域所在的社区○4旅游者○5旅游资源○6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4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途径1)召开座谈会2)聘请专业顾问小组3)聘请规划领导小组4)实行区域公投制度5)进行市场统计调查社区是旅游开发与发展最根本的受益群体5旅游规划的内容: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和原则、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项目创意、旅游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效益分析、规划图件6旅游规划的成果形式○1规划文本○2说明书○3规划图件及附件第三节旅游开发1旅游开发的内容:○1旅游景区、景点建设○2旅游线路安排、规划旅游交通○3旅游市场定位、旅游项目策划○4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2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个性化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综合效益原则、注重保护原则、系统开发原则不考制定旅游规划:主题定位、功能定位、产品定位、项目策划第二章1成本最小化德国:杜能——农业生产圈层模型韦伯——“韦伯工业区位论”2市场最大化德国:泰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市场区位论”3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点(原始均衡结构)——轴(增长极结构)——辐射(核心-边缘-外围结构、点-线-圈结构)——网络状(网络一体化结构)4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旅游地吸引力大小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影响范围。
2019年4月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二
2019年4月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二31、增长极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形式:点轴开发理论和网络开发理论。
3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从自然属性上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生态学家提出的;从社会属性上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该定义是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FV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UF)共同提出,它是以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为目标。
33、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水平。
34、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者(投资个人或集体)、旅游者和旅游地社会团体在旅游开发或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临时互动关系。
35、旅游规划的编制理应以特色为战略灵魂、以质量为战略根本、以效益为战略目标、以产业为战略水准,在宏观层面上重视政府主导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形象建设战略、产业融资战略、市场开拓战略、科技支撑战略的综合使用。
36、会展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停留时间长、季节性弱、利润丰厚等特点,因而享有“旅游皇冠上的宝石”的美称。
37、主题公园旅游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这足以说明主题公园发展的强劲势头。
38、我国主题公园在规划上与国外相比存有以下几个薄弱环节:(1)主题公园的选址;(2)主题公园主题的选择。
39、旅游资源按基本系统分为3个景系,即自然景系、人文景系和服务景系,10个景类。
40、旅游资源按利用角度分为可再生旅游资源和不可再生旅游资源;按经营角度分为有限的旅游资源和无限的旅游资源。
有限和无限包括时间和空间的二维性质。
按吸引力分为旅游资源、省级旅游资源和市(县)级旅游资源。
41、在当今世界,阳光、海滩和海水,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旅游资源组合,被称为“3S(Sun、Sand、Sea)”工程。
42、国外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使用的方法具有三的特点:即指标数量化、评价模型化、标准科学化。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汇总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汇总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社会效益评估?
旅游规划与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 旅游规划与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就业环境的改善;
旅游规划与开发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2、建立政策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保证旅游均衡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3、政策保障体系的特点?
针对性;
时效性;
导向性;
综合性;
协调性。
4、建设财政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旅游财经保障体系适应了旅游企业对规模经济的追求; 旅游财经保障体系有利于改善旅游企业融资环境;
旅游财经保障体系可培养旅游企业竞争力。
5、财经保障体系的特征和内容?
特征:
间接性;
时滞性。
内容:
财政保障;
金融保障。
6、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具备精深的业务经营才能;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
旅游技术服务人才的素质要求。
强烈的服务意识;
良好的个人修养;
熟练的服务技能。
7、建立环境生态保障体系的意义?
旅游对土地、水、大气资源及环境的影响; 旅游对动植物资源及环境的影响;
旅游对自然、人文景观及环境的影响。
8、环境生态保障的原则?
环境生态保护规范性原则;
环境生态保护大众化原则;
环境生态保护强制性原则。
9、加强环境生态保护的措施?
对水体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对大气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对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个人知识点总结,考点总结
旅游系统:旅游系统是由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目的地系统、支持系统三部分子系统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活动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子系统。
旅游系统结构:(P8)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旅游企业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支撑和保障子系统)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旅游规划的程序:1、任务确定阶段(1)委托方确定编制单位(2)制定项目计划书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合同2、前期准备阶段(1)政策法规研究(2)旅游资源调查;(3)客源市场分析;(4)对规划区旅游业发展进行全面竞争性分析3、编制阶段(1)确定主题(2)确定各分期目标;(3)提出产品及设施的开发思路和空间布局(4)形成旅游区发展战略,提出计划实施的措施、方案和步骤(5)撰写文本、说明和附件4、征求意见草案完成——评审——完善旅游规划的类型:1、时空二维分类1)、空间尺度分类(1)国际旅游规划(2)国家全面规划(3)区域综合规划(4)旅游地或旅游景点综合规划2)、时间尺度分类(1)长期规划(10-25年)(2)中期规划(3-6年)(3)短期规划(1-2年)2、按旅游规划的内容1)旅游综合规划: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内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设想2)旅游专题规划: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重要部门和环节的发展而制定的针对性较强的规划3、深度及技术方法分类: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
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旅游开发与规划第一章旅游规划概述一、旅游规划:是一种经济技术行为。
即运用适当的经济、技术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使旅游资源由资源优势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二、旅游规划的类型:发展规划,总体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1、旅游区位论区位论是产业布局和区域的空间组织优化理论,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业空间布局与项目选址,旅游线路安排等均存在区位优化问题。
区位论在旅游规划中主要是市场区位,旅游资源的开发,项目的布局都要选择区位条件好的区域。
区位条件主要与距离,交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居民出游都存在一个门槛距离。
一般而言客源地出游能力随离旅游目的地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出游能力递增与递减的节点离客源地的距离即门槛距离。
市场区位条件还与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的交通状况有关。
交通状况好,可以节省游客的旅行时间。
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1990)提出了区域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也是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2、区域形象理论陈传康、李蕾蕾最早将企业形象战略(CI)和区域形象建设引入旅游规划。
陈传康(1997)认为旅游开发必须将形象由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部分组成。
通过客源市场大众识别,旅游形象定位方法、大众广告传媒、市场行销渠道、社会公关等活动途径,为旅游点导入CI,实现旅游CI战略。
建立具有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重游期望以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和名牌。
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是在地方文脉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区域旅游形象并提出区域旅游形象的推广口号。
吴必虎等提出了旅游形象的系统设计——人地感应系统,并将形象理论具体应用到了旅游规划的实践。
人地感应系统包括第一印象区、光环效应区、地标区、典型镜头区、视觉识别符号,应用识别符号等。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世界公认的定义可归纳为:满足当代的发展需求,应该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它意味着我们在空间上应遵循互利互补的原则不能以邻为壑;在时间上遵循合理分配的原则,不能在赤字状态下发展运行;在伦理上应遵守“只有一个地球”“人与自然平衡”“平等发展权利”“互惠互济”“共建共享”等原则。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旅游开发:在一定国土范围内,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而进行的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培育等综合性的社会及技术经济活动。
旅游规划:(1)核心定义;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的属性。
特色和旅游供需市场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寻求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贡献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2)性质定位: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未来计划。
指导纲领和设计蓝图,是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指在确定一国或一区或旅游景点旅游发展的方向、规模、目标、速度和类型。
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及保障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PPT旅游:即扶贫旅游,是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
其开发目标是使得贫困人口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限度,并且注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机会的开发。
旅游市场定位:是指旅游企业在对本企业旅游产品及市场上的竞争者进行深入分析和对目标市场旅游者的需求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确定本企业旅游产品及众不同的优势及及此相联系的在目标市场旅游者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并将其传达给目标市场的动态过程。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通过政治的(Politics)/、经济的(Economic)、社会及文化的(Society).和技术的(Technology)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环城游憩带:是针对城市居民的户外休闲游憩需求,充分利用郊区的区位和环境优势,通过开发各具特色的户外休闲游憩中心地,并由景观道路有机串联而成的环城游憩系统。
旅游市场细分:是根据消费者需求、购买行为及购买习惯的差异性,把具有异质性需求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大体相同的消费者群的同质小市场,它是一个辨别不同需求和不同需求消费者并加以分类组合的过程。
自学考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名词解释归纳以及重点知识整理
一、名词解释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资源:指经过开发可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要素。
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专题规划:又被称为部门规划,是在区域旅游综合规划的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部门而提出的专题计划,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门槛值”:指的是生产一定产品或提供一定服务所必需的最小的需求量。
高级旅游中心地:为较大市场范围提供旅游服务的中心吸引物。
区域的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资金、物资、能量、信息、人才会逐渐集到少数条件优越的区域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的某种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生态旅游:是指通过利用未被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主题公园:是指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分目标:就是将旅游规划与开发期分成若干个阶段,然后以总目标为方向,以基础条件和可能的手段为依据,预测和识别发展状态的有序性变化。
旅游规划与开发考试重点
11、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一、 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内涵和意义 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 关系的学说。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 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12、 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
国外最早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规划与开发1959年美国夏威夷州规划。
13、社区参与理论的提出:1985年墨菲出版了《旅游:社区方法》
1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发展趋势; 市场化发展趋势; 创新化发展趋势;生态化发展趋势。
15、会展旅游: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 会、运动会、招商会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旅游观光、进 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 以此带动交通、 旅游、 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
四、 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内涵和意义 内涵:包括巴特勒模型、普罗格模型、双周期模型。 巴特勒模型:演变为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稳固阶段、 停滞阶段、衰落或复兴阶段。
意义:预测客源市场规模; 提供旅游规划调整的依据; 指导旅游产 品的创新开发。
五、 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内涵和意义
内涵:旅游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旅游的动机、 角色、制度和人际关系;以及上述因素对旅游者和被访地的影响。 旅游人类学: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 手段对旅游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
项目任务书;签订规划合同书;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制定工作
计划;进行室内资料准备与分析;室外实地考察调研;编制旅游 规划初稿、中稿、和终稿;组织专家评审和鉴定规划。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笔记 (2)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导论一、旅游与旅游规划缘起1. 旅游活动的起源和发展(1)古代旅游- 古代旅游的形式:宗教朝圣、帝王巡游、士人游学、商业旅行等。
- 古代旅游的特点:旅游活动限于特定阶层,旅游目的地有限,旅游方式原始。
(2)近代旅游- 近代旅游的兴起: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革新和生产力提升,使得普通民众也有了旅游的条件。
- 近代旅游的发展:旅游活动逐渐普及,旅游目的地增多,旅游服务设施开始出现。
(3)现代旅游- 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二战后,国际和平环境的建立,经济全球化,旅游业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现代旅游的特点:旅游形式多样化,旅游市场规模扩大,旅游影响深远。
2. 旅游规划的出现(1)背景- 旅游资源开发的盲目性:无序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 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游客需求日益多样化,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 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加剧:各地争夺旅游资源,竞争激烈。
(2)目的- 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 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 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3)发展- 20世纪50年代,夏威夷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旅游规划实践标志着现代旅游规划的开始。
-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旅游组织(WTO)开始推广旅游规划。
二、中外旅游规划发展历史回顾1. 国外旅游规划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旅游规划的重点:资源调查、开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 代表性理论: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旅游规划的关注点: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
- 代表性理论:McKercher的可持续旅游规划理论。
(3)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旅游规划的趋势:强调市场导向、产品创新、目的地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
2. 我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 旅游规划的特点:以资源开发为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自学考试旅游规划和开发笔记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笔记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第一节旅游系统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二、旅游系统的概念三、旅游系统的结构(一)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1.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2.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3.旅游企业子系统4.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二)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1.旅游需求2.旅游供给3.旅游市场(三)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1.旅游客源地2.旅游目的地3.旅游通道(四)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1.宏观层次旅游系统2.中观层次旅游系统3.微观层次旅游系统第二节旅游规划概述一、旅游规划的概念二、旅游规划的功能(一)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三)落实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四)保障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三、旅游规划的分类(一)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1.空间适度分类P9(1)国际协调规划(2)国家全面规划(3)区域综合规划(4)旅游地或旅游景点综合规划2.时间尺度分类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多为10~20年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二)按旅游规划的内容分类(重要)1.旅游综合规划:内容相对丰富的规划类型,是对合理利用区域内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内容。
从全局的角度=》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安排。
2.旅游专题规划:又被称为部门规划、专项规划,是指在旅游综合规划的指导下,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重要部门和环节的发展而制定的正对性较强的规划。
专项规划构成了综合规划报告的重要补充。
常见的类型有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规划、旅游市场营销专题规划、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规划等。
(三)按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重要)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般期限较长,为10~20年,主要目的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目标和制定发展战略。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所需规划图件较少,一般仅约5~10张比例尺小于1:50 000的规划图纸。
2.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规划一般是针对规模适中的区域编制的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笔记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第一节旅游系统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二、旅游系统的概念三、旅游系统的结构(一)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1.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2.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3.旅游企业子系统4.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二)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1.旅游需求2.旅游供给3.旅游市场(三)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1.旅游客源地2.旅游目的地3.旅游通道(四)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1.宏观层次旅游系统2.中观层次旅游系统3.微观层次旅游系统第二节旅游规划概述一、旅游规划的概念二、旅游规划的功能(一)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三)落实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四)保障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三、旅游规划的分类(一)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1.空间适度分类P9(1)国际协调规划(2)国家全面规划(3)区域综合规划(4)旅游地或旅游景点综合规划2.时间尺度分类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多为10~20年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二)按旅游规划的内容分类(重要)1.旅游综合规划:内容相对丰富的规划类型,是对合理利用区域内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内容。
从全局的角度=》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安排。
2.旅游专题规划:又被称为部门规划、专项规划,是指在旅游综合规划的指导下,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重要部门和环节的发展而制定的正对性较强的规划。
专项规划构成了综合规划报告的重要补充。
常见的类型有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规划、旅游市场营销专题规划、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规划等。
(三)按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重要)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般期限较长,为10~20年,主要目的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目标和制定发展战略。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所需规划图件较少,一般仅约5~10张比例尺小于1:50 000的规划图纸。
2.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规划一般是针对规模适中的区域编制的规划。
其目的在于控制区域中土地的使用,即将区域中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地块,并规定每个地块的使用类型和方式。
该类规划的年限较总体规划要短,约10年左右。
在规划图件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较总体规划的要求高,需要大量比例尺为1:20 000左右的规划图纸,其中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等。
3.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旅游规划中最为基础的规划类型,其目的在于指导旅游工程建设。
在内容上,更为细致。
规划图件更是该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图件较规划文本更为重要)。
一般包括90~100张比例尺为1:500左右的规划图。
修建性详细规划兼有旅游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特点,专业性更强。
(四)按规划的权威等级分类四、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重要)P11(一)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解析1.旅游投资方---首要利益群2.区域旅游的管理方3.旅游开发区域所在的社区---复杂关系4.旅游者---关键5.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客体,也是区域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其同样成为规划的重要利益相关群。
(名解)6.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二)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1.召开座谈会2.聘请专业顾问小组3.聘请规划领导小组P144.实行区域公投制度5.进行市场统计调查五、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形式(一)旅游规划的内容1.规划范围2.规划依据和原则规划依据包括中央及地方制定的各种有关的法律、政策、文件,特别是与该地区旅游开发规划有关的政策。
规划原则,一般有环保原则、特色原则、协调原则、效益原则等。
3.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4.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状况5.区域旅游发展战略6.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7.客源市场分析。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项目创意和对旅游业竞争态势的分析,旅游规划应明确该区域的主要客源市场,包括客源市场范围、客源规模、结构和消费水平。
8.旅游项目创意首先,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状况、客源市场预测、旅游业竞争态势、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旅游规划应明确规划方向,突出地区旅游特色,避免重复建设;然后对能够冲股份发挥资源优势的旅游项目进行重点创意,使得旅游项目集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于一体,提高其文化品位。
9.旅游环境保护10.交通规划11.绿化规划12.服务项目规划13.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14.效益分析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效益分析包括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评估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效益分析,即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产出分析。
15.规划图件(二)旅游规划的成果形式1.规划文本2.规划图件—专题规划图六、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重要)P17(一)旅游规划的可行性研究(二)编制旅游规划项目任务书(三)签订规划合同书(四)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五)制定工作计划(六)进行室内资料准备与分析(七)室外实地考察调研(八)编制旅游规划初稿、中稿和终稿---(中稿:在初稿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初稿进行中期评估)(九)组织专家评审和鉴定规划(十)组织规划的实施与修订1.旅游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1)管理协同机制(2)技术推动机制(3)政策引导机制(4)经济调控机制2.旅游规划的实施与修订系统第三节旅游开发概述一、旅游开发的概念旅游开发的定义: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旅游开发的实质: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达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实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目的。
二、旅游开发的内容旅游开发是以产生效益为目的的系统性行为,总体来看,旅游开发的内容有以下四大方面:(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旅游地的交通安排(三)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四)旅游市场的开拓三、旅游开发的原则(重要)P26(一)个性化原则旅游开发应突出个性,充分揭示和发现旅游地自身独有的特色,把各项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主题,从此来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
所谓个性突出,是指有意识地开发、创造一个吸引力的区域旅游形象。
(二)市场导向原则旅游开发应以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为依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标准。
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重旅游市场的调查和预测,随着市场变化而选择开发重点,减少开发的盲目性。
(三)综合效益原则旅游开发应注重提高它的使用价值和吸引能力,以较少的投资和较短的建设周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旅游资源的开发效益与其吸引旅游者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成正比。
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1)优先开发那些地理位置优越、易于旅游者前往的旅游资源,以使其较快地产生出效益;(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它的利用率;(3)密切关注供求关系,循序渐进地开发。
开发中还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四)注重保护原则(五)系统开发原则四、旅游开发的步骤(一)旅游资源的调查(二)旅游资源的评估(三)制定旅游规划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有助于旅游地带来4E:Economics、Environment、Enrichment、Exchange四方面的效应。
(四)具体实施计划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第一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横向的)(一)经济理论板块(二)环境理论板块(三)人文理论板块(四)规划理论板块二、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纵向的)(一)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层面(二)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三)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四)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应用层面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内涵1.区位理论2.空间结构理论所谓空间结构是指社会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主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
(二)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意义1.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2.确定旅游地的等级3.制定旅游地的均衡布局模式二、消费者行为理论(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内涵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心理及其行为模式的理论。
从国内外对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内容来看,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是的空间指向。
(2)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行为构成。
(3)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模式:对不同类型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心理学解读。
对于特定区域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规律主要通过访谈、市场抽样调查与统计数据分析等渠道获得。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在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应用1.旅游产品及线路设计2.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三、竞争力理论1.竞争力的定力:指一国或一公司在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2.波特的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P39图3.竞争力“箭形”模型P40图(二)竞争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P40-411.丰富了旅游规划的内涵旅游规划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提升旅游地的市场竞争力。
竞争力理论被引入旅游规划,一方面更新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观念,另一方面还对旅游规划的内容产生深远影响。
在规划理念创新方面,竞争力理论强化了规划编制者的市场观和竞争观,将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作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核心内容,这是对传统旅游规划与开发观念的冲击。
在规划内容创新方面,竞争力的分析成为旅游规划与开发不可或缺的部分。
2.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是对旅游地今后发展道路的总体指导,因此,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应该以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为导向,即要切实提升旅游地的竞争水平。
提升竞争力的首要前提是对该区域竞争力现状的充分了解,只有找到差距,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
因此,在竞争力的理论指导下对区域旅游竞争力开展结构性分析为其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依据。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重要,全面掌握)(一)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目前典型的三个旅游生命周期模型分别是巴特勒模型、普罗格(Plog)模型以及双周期(Double-Cycle)模型。
1.巴特勒模型1980年巴特勒在他的文章《旅游区发展周期概述》里面将旅游地生命周期(Tourist Area Life Cycle)的演变分为六个阶段:(1)探索阶段(Exploration Stage):旅游地发展的初级阶段。
旅游地接待的游客以零散、自发为主,数量有限。
如: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北冰洋地区。
(2)起步阶段(Involvement Stage):随着旅游地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到该地旅游的旅游者日益增多,当地居民开始逐步为旅游提供一些简易的设施和基本的服务。
如: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一些规模较小、发展较晚的岛屿。
(3)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已经吸引了大批旅游者,旅游市场的发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