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教学大纲2015-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加试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第二版)
盛连喜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年
加试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009年
复试
《分子生态学》
(英)比毕、(英)罗著、张军丽等译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复试
《环境毒理学》
徐镜波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复试
《生物统计学》(第4版)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类型
参考书目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29 环境学院
071300 生态学
初试
《普通生态学》
孙儒泳、李博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
初试
《普通生物学》
林宏辉、兰利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初试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
盛连喜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试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吴相钰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初试
《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五版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加试
《水污染控制工程》
赵庆良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年
加试
《环境监测》
奚旦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复试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第二版)
盛连喜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年

李春喜、邵云、姜丽娜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077601 环境科学
初加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第二版)
盛连喜等

无机化学-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无机化学-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本科教学大纲2013年秋目录环境科学专业 (5)《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课程方案 (5)《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课程方案 (10)《有机化学》课程方案 (14)《物理化学》课程方案 (19)《自然地理学基础》课程方案 (24)《环境学》课程方案 (29)《生态学导论》课程方案 (35)《环境监测》课程方案 (39)《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方案 (4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方案 (47)《环境工程学》课程方案 (53)《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方案 (57)《环境化学》课程方案 (61)《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方案 (65)《区域环境规划》课程方案 (69)《环境管理学》课程方案 (74)《环境科学专业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78)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实习 (8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龙湾自然保护区的实习 (83)长春市污水处理厂、净水厂参观实习 (85)吉林省气象台、地震局实习 (87)河流及人工湖库水环境功能实习 (87)《产业生态学》课程方案 (89)《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方案 (94)《工程制图》课程方案 (98)《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方案 (102)《化工原理》课程方案 (105)《环境法规》课程方案 (108)《环境法学》课程方案 (112)《环境教育》课程方案 (115)《环境经济学》课程方案 (119)《环境水力学》课程方案 (128)《环境微生物》课程方案 (132)《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方案 (136)《环境遥感》课程方案 (140)《环境医学》课程方案 (143)《环境仪器分析》课程方案 (147)《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课程方案 (151)《环境灾害学》课程方案 (155)《环境政策分析》课程方案 (160)《景观生态学》课程方案 (165)《绿色化学》课程方案 (170)《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方案 (174)《生态毒理学》课程方案 (179)《生物化学》课程方案 (183)《生物统计学》课程方案 (188)《室内环境学》课程方案 (193)《水环境数学模型》课程方案 (198)《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方案 (203)《污染控制化学》课程方案 (208)《噪声污染与控制》课程方案 (212)《生态工程学》课程方案 (216)生态学专业 (222)《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课程方案 (222)《有机化学》课程方案 (227)《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课程方案 (232)《普通生物学(动物)》课程方案 (236)《普通生物学(植物)》课程方案 (242)《自然地理学基础》课程方案 (247)《环境学》课程方案 (252)《生态学导论》课程方案 (258)《种群与群落生态学》课程方案 (262)《景观生态学》课程方案 (268)《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方案 (273)《生物化学》课程方案 (277)《进化生物学》课程方案 (286)《生物统计学》课程方案 (290)《分子生态学》课程方案 (295)《污染物评定方法》课程方案 (299)《动物生态学》课程方案 (303)《水生生物学》课程方案 (307)《生理生态学(植物)》课程方案 (310)《生理生态学(动物)》课程方案 (314)《生态遗传学》课程方案 (320)《土壤学》课程方案 (322)《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方案 (326)《环境遥感》课程方案 (331)《生态工程学》课程方案 (334)《环境工程学》课程方案 (340)《环境监测》课程方案 (344)《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方案 (348)《城市生态学》课程方案 (354)《人类生态学》课程方案 (359)《保护生物学》课程方案 (364)《产业生态学》课程方案 (369)《生态经济学》课程方案 (374)《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方案 (378)《全球生态学》课程方案 (382)环境科学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课程方案课程编码CHY361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预修课程:无一、课程设计1、课程性质(属性以及相邻、相近课程间的关系)无机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教育基础课程,3学分,共68学时,其中20学时为实验课。

铁泥溶剂热法制备磁性材料及其在水溶液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

铁泥溶剂热法制备磁性材料及其在水溶液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

铁泥溶剂热法制备磁性材料及其在水溶液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方帅;刘志强;陈瑜;霍明昕;边德军;杨霞;耿直;朱遂一【摘要】Magnetic material with ferroferric oxide was synthesized by one-step solvothermal method using iron mud with low-iron-content as the raw material. The obtained magnetic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by magnetic property measurement system (MPMS), X-ray diffraction (XRD),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ron content in iron mud is only 16.6%(mass fraction), while the main impurities are silicon and aluminum oxides, iron mud with the average size of 70 nm does not have any magnetism. After solvothermal process, the obtained magnetic material contains ferroferric oxide and assumes a near-spheres hape with the average size of 1.5 μm. The material possesses well magnetic response, and the specific saturated magnetizing strength reaches 18.9 A∙m2/kg, which can be easily magnetic separated from water. Dramatically, the adsorptivity of the material is nearly equivalent to powder active carbon, for exampl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methylene blue (10 mg/L) reaches to 92.3% in 5 min,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chemical adsorption between the methylene blue and the material. Therefore, this facile solvothermal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dispose iron mud with low-iron-content and make the mud into recoverable resource. Moreover, the prepared magnetic material has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onthe treatment of dye wastewater.%以地下水厂含铁污泥为原料,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出含有Fe3O4的磁性材料。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掌握环境科学的 基本概念、原理 和方法
理解环境问题的 产生、发展和解 决途径
掌握环境监测、 评价和治理的基 本技能
提高环境保护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具备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教育与传播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评价: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 估和反馈
教材:《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等
参考书目:《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科学实验教程》、《环境科学案例分析》等
网络资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 实践基地: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生态保护区等
实验室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电泳仪等 实验场地:包括实验室、野外观测站、生态园等 实验材料:包括化学试剂、生物样本、土壤样本等 实验安全:包括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操作规程等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环境科学原理、环境污染 与防治、生态学等
环境监测技术:包括环境 监测方法、仪器设备使用、 数据分析等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 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编写等
环境管理与法规:包括环 境法律法规、环境管理政 策、环境管理实践等
环境教育与宣传:包括环 境教育方法、环境宣传技 巧、环境教育实践等
评价标准:根据 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效果、创新 能力等方面进行 评价
评价周期:定期 进行评价,如每 学期一次或每学 年一次
评价反馈:及时 向学生反馈评价 结果,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改进学习 方法
教师自评: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建议 同行评价:邀请同行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价和指导 改进措施:根据自评、学生反馈和同行评价,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al Chemistr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污染的来源、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能力。

(三)素质目标— 1 —掌握环境化学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且在环境介质中污染源控制和迁移转化等环境保护领域中,具备责任感。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要求学生了解污染的产生、现状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二)理解理解大气环境、水及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迁移转化原理(三)掌握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及土壤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环境化学主要介绍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环境问题上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内容,特点及发展动向。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其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重点:1.环境污染物类别的划分及环境效应。

2.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

3.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思考题:1.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你如何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2.结合所学课程及相关资料的查询,提出你对环境化学发展方向的看法。

建议教学方法:图解及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0学时— 2 —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2学时大气的温度层结,大气垂直递减率,气块的绝热过程,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8学时大气中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光化学反应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酸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机理及危害。

本章重点:1.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2.大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和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及光化学烟雾污染。

3.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4.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计划-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计划-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学分 小计
44
通选 课程
人文、社会、自然、艺术类课程
10 (每类课程至少 选修 2 学分)
专业 教育 课程
专修 课程 专选 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含专业实习)
专业系列课程
38.5
23.5 86
24
生涯规划课程
16
毕业论文
4
最低毕业学分
150
毕业学分要求:150 学分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为 44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为 34 学分,通识教育选


CHY424 测量学
2

CHY425 水泵及水泵站
2


CHY340 给水处理
2

CHY426 水工艺设备与控制 2

CHY427 排水管网
2
是是5
是是3 是是5 是是5 是是5 是是5 是是6
CHY53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
CHY341 环境监测+实验
2+0.5
CHY342 环境评价与规划
(3)生涯规划课程
生涯规划课程是学生在本院或其他学院开设的课程中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而
选择的课程。
生涯规划课程最低修满 16 学分,学生可以到本专业以外的专业去选择相应
的学分。为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对于跨专业选课未达到副修专业要求和第二学
位课程要求者,其修习的学分可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分记入毕业学分。
2
CHY428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 2 源化
CHY429 水污染控制工程
3
合计
23.5
专 知 CHY560 线性代数
3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注1:平时考核(%)=课程作业(%)+研讨交流(%)+期中考核(%);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教材:《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阅读文献:第一章:绪论必读文献:《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参考文献:《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第二章:生物与环境必读文献:《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参考文献Mackenzie, A., A.S. Ball, S.R. Virde著. 《生态学》.(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译)北京:科学出版社,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2000第三章:种群生态学必读文献:尚玉昌, 蔡晓明编. 《普通生态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参考文献钟章成,曾波.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第四章:群落生态学必读文献:《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参考文献:《群落生态学》李振基,陈圣宾编著.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必读文献Integrative ecology : from molecules to ecosystems. Author Woodward, Guy. Call Number Q/1015783 Publisher Edition Publishing Date 2012.参考文献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美) F. Stuart Chapin Ⅲ, Pamela A. Matson, Harold A. Mooney 李博, 赵斌, 彭容豪等译Author 蔡平, F. S. (Chapin, F. Stuart) 著Call Number P9/12 Publisher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六章:生态系统服务必读文献Costanza R, d Arge R, de-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 e worl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1997, 386 ( 6630 ) : 253-260.参考文献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 t: Biodiversity synthesis report. Washington D C: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5第七章:生物多样性必读文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钱迎倩. 科学出版社,1994《保护生物学》,李俊清等.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参考文献:《生物多样性》杂志上最近三年的综述类文章第八章: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必读文献《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恢复卷),李文华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3参考文献《恢复生态学导论》,任海, 刘庆, 李凌浩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2008.第九章:生态学野外调查必读文献:《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规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 中国环境出版社,2007.参考文献《普通生态学实验指导》,章家恩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杨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课程负责人(签字):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学院(系)、部(盖章)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环境科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X学分4、课程总学时:X学时5、适用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运用环境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环境科学概述环境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2、地球环境系统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3、环境污染与防治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水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方法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土壤污染的危害和修复技术4、固体废物污染与处置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点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5、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6、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环境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7、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和措施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行动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和保护对策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例讲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环境问题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验教学:安排相关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环境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5、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X%):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

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

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

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水平的环境科学研究人才,环境学院制定了一套全面、科学的研究生教学大纲。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对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进行探讨。

首先,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多样。

在专业课程方面,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保护技术等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环境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设置了选修课程,如环境法律与政策、环境经济学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

其次,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理论课程,还设置了实践环节,如实验课程、实地考察和实习等。

这些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科学研究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环境监测与评估课程中,学生将亲自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实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数据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此外,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在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科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

通过论文写作的训练,学生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生还将参与科研项目,与导师一起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培养科研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最后,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评估外,还引入了小组讨论、项目报告和学术报告等方式。

这种多元化的评估方式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术交流,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学大纲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需求。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评估方式,学生将得到全面、系统的环境科学教育,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和实践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学院教学大纲目录理科大类平台课程《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6)《普通物理B:热学》教学大纲 (7)《普通物理B:光学》教学大纲 (10)《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12)学科公共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16)《环境学》教学大纲 (20)《生态学导论》教学大纲 (23)《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26)《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28)《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30)《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2)《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34)《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6)《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38)《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41)《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4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45)《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47)《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49)《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51)《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大纲 (5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57)《环境伦理学》教学大纲 (59)《环境与社会》教学大纲 (61)《生态与社会》教学大纲 (62)《创新与创业训练1》教学大纲 (63)《创新与创业训练2》教学大纲 (64)《职业规划讲堂》教学大纲 (65)《地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 (68)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理学》教学大纲 (70)《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76)《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80)《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83)《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85)《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87)《环境风险分析与管理》教学大纲 (94)《区域环境规划》教学大纲 (97)《环境科学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100)《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104)《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110)《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 (112)《环境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115)《室内环境学》教学大纲 (117)《室内环境学实验》教学大纲 (119)《绿色化学》教学大纲 (121)《痕量污染物分析》教学大纲 (124)《环境统计学》教学大纲 (125)《环境统计学实践》教学大纲 (128)《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130)《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134)《环境遥感与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136)《环境遥感与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大纲 (139)《环境政策与分析》教学大纲 (141)《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142)《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教学大纲 (145)《环境灾害学》教学大纲 (148)《环境法规》教学大纲 (151)《环境教育》教学大纲 (153)《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156)环境工程专业《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158)《水力学》教学大纲 (160)《工程力学Ⅰ》教学大纲 (164)《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165)《测量学》教学大纲 (168)《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172)《水质工程学Ⅰ》教学大纲 (174)《排水管网》教学大纲 (176)《水工艺设备与控制》教学大纲 (179)《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184)《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学大纲 (187)《水质工程学Ⅱ》教学大纲 (190)《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194)《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197)《工程制图实践》教学大纲 (201)《水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203)《测量学实习》教学大纲 (205)《工程设计ACAD》教学大纲 (207)《工程设计ACAD上机实践》教学大纲 (210)《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212)《电工学》教学大纲 (215)《水工程结构》教学大纲 (217)《水质工程学Ⅰ设计》教学大纲 (221)《工程力学Ⅱ》教学大纲 (22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教学大纲 (224)《排水管网设计》教学大纲 (227)《水泵与水泵站》教学大纲 (229)《水泵站设计》教学大纲 (23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教学大纲 (23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235)《固体废物处理设计》教学大纲 (237)《环境电化学》教学大纲 (238)《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241)《水处理实验技术》教学大纲 (243)《水质工程学Ⅱ设计》教学大纲 (245)《水质工程学Ⅱ实验》教学大纲 (247)《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25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大纲 (253)《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256)《环境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教学大纲 (258)《施工组织设计》教学大纲 (261)《环境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262)《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264)生态学专业《动物学》教学大纲 (268)《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270)《植物学》教学大纲 (272)《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277)《普通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 (279)《种群与群落生态学》教学大纲 (281)《种群与群落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285)《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287)《进化生态学》教学大纲 (290)《生态毒理学》教学大纲 (293)《生态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97)《生态监测与评价》教学大纲 (299)《生态监测与评价实验》教学大纲 (302)《环境生态工程》教学大纲 (304)《环境生态工程设计》教学大纲 (306)《生态学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308)《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 (312)《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 (313)《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316)《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318)《生物统计学上机实践》教学大纲 (320)《土壤学》教学大纲 (322)《土壤学实验》教学大纲 (324)《动物生理生态学》教学大纲 (326)《动物生理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328)《植物生理生态学》教学大纲 (330)《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332)《遗传学》教学大纲 (334)《分子生态学》教学大纲 (336)《分子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339)《生物信息学》教学大纲 (341)《行为生态学》教学大纲 (343)《保护生物学》教学大纲 (346)《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348)《全球生态学》教学大纲 (351)《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 (353)《湿地生态学》教学大纲 (355)《产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358)《生态规划》教学大纲 (361)《污染物评定方法与技术》教学大纲 (362)《污染物评定方法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365)《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方法与技术》教学大纲 (366)《环境生态工程实习》教学大纲 (368)《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大类平台课课程编码:1151752015300课程英文名: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 预修课程:无总学时数:54 建议修读学期:1一、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科大类平台课,共3学分,54学时,于第一学期开设。

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丰富本科生的生物科学知识,促进大学生不断提高对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进展及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加深对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激情,促进学科交叉,帮助本科生提高科技素养、促进知识迁移,主动适应职业需求变化,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目标与相关要求(1)结合新资料、新思想和新方法,向同学介绍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生命科学中某些新学科的发展。

开阔同学的视野,引起同学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在同学掌握基本知识之后,启发同学进行深入思考。

(2)引导同学关注、思考数理化或人文、社会学科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向同学输送:学科杂交出人才、学科杂交出成果的思想。

(3)与同学讨论本学科与生命科学的结合点,以利于同学能对自己将来的研究志向作出理性的选择。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1.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绪论2课时)2.生命的起源和进化(4课时)3.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件* (生物的分子4课时)4.生物的新陈代谢* (6课时)5.基因与基因工程* (6课时)6.细胞与细胞工程* (6课时)7.人体九大系统与人体健康* (6课时)8.现代生物技术* (4课时)9.生物信息技术(4课时)10.仿生与生物材料(2课时)11.生物与环境* (4课时)1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6课时)三、课程教学方法(1)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态:通过与学生交谈在教学正式实施前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及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同时向学生说明学好本课程在今后的工作及生活中的意义,使学生对本课程设置的意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与资源:本课程是一门体现生命科学前沿及学科交叉的课程。

建议利用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手段,通过面对面讲授、课堂讨论等方式配合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教、学双方的互动,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实践教学安排无。

五、课程教学评价(1)评价的内容①学生对生命科学导论基础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程度;②学生对生命科学前沿知识的理解程度;③学生对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学科交叉的理解程度;④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及理解程度。

(2)评价方式及组织实施小论文: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及其进展20分。

期末考试(教师评价):占80分,以闭卷方式进行。

六、课程学习资源(一)主要参考书目1.张惟杰主编. 生命科学导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6.2.闫桂琴主编.生命科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9.(二)其它学习资源1.BB平台资源。

2.老师课件。

七、课程学习建议建议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以及通过网络查阅期刊和文献等方式,独立规划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自主完成和评价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普通物理B:热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大类平台课课程编码:1151731950308课程英文名:General Physics B:Thermal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中学物理Physics总学时数: 18 实践学时:3 建议修读学期:1、2一、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普通物理B:热学》是为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开设的普通物理系列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热力学系统进行描述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热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测量,总结出热力学基本定律,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演绎来研究物质的各种宏观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形成热学的宏观理论。

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运用统计方法研究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所遵从的规律,揭示各种热现象的微观机制,形成热学的微观理论。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及状态方程(3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平衡态、热力学第零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