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小儿推拿手法,孩子长得高身体好
小儿捏脊疗法调理脏腑增强体质

小儿捏脊可调理脏腑增强体质在小儿推拿门诊,捏脊是最常见的一种。
小儿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为脏腑背俞穴所在,通过捏脊刺激督脉和膀胱经之气,可达到调理脏腑、增强体质的目的。
该疗法比较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此外,捏脊对于小儿的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症也有明显改善。
捏脊操作简单方便,效果良好,无副作用,越来越多年轻妈妈们爱在家里自行给小儿捏脊。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张士荣副主任中医师提醒:正确的操作手法非常重要。
小儿脏腑娇嫩,容易损伤,需经过专科医生辨证及培训、指导后才可在家中给小儿捏脊。
张主任介绍,捏脊操作的位置在背脊正中,尾骨末端长强穴至大椎穴处。
具体操作手法: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下,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从小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骨下开始),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小儿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此捏6~7遍,在第4遍或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自下而上,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捏捻3下后提拉一下,直至大椎穴处,以加强刺激的疗效。
捏拿第6~7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张主任指出在小儿捏脊时应注意: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小儿推拿的手法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的手法及注意事项文章一:咱当爸妈的,都想让孩子健健康康的。
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小儿推拿的手法。
比如说,孩子要是消化不太好,咱可以用顺时针揉肚子的手法。
就像轻轻抚摸着宝宝的小肚子,慢慢打圈儿,动作要轻柔,别太用力,就跟哄宝宝睡觉那样温柔。
还有捏脊,从宝宝的尾椎骨开始,一点点往上捏,这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我邻居家的宝宝经常不爱吃饭,后来他妈妈给他捏脊,一段时间后,胃口可好多啦!文章二:小儿推拿的手法,您知道不?给您讲讲常见的,像补脾经。
用您的大拇指,在宝宝大拇指的螺纹面,从指尖推向指根,这能让宝宝脾胃更好。
再比如清肺经,顺着宝宝无名指的指根往指尖推,就像给小肺脏做个清洁。
我家宝宝有次咳嗽,我就给他推了推,真的挺管用。
还有揉板门,在宝宝手掌大鱼际的中点,揉一揉,能缓解腹胀。
您试试,说不定能解决不少宝宝的小毛病呢!文章三:小儿推拿手法,咱得学学!您瞧,按揉小天心,用中指在宝宝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轻轻按揉,能让宝宝睡得更安稳。
推三关也不错,用拇指或食、中指从宝宝手腕的桡侧,推向肘横纹,能增强体质。
我朋友家的孩子之前身体弱,经常生病,学了这招后,孩子生病的次数都少了。
还有揉外劳宫,就在宝宝手背的中指和无名指掌骨中间,揉一揉,对风寒感冒有帮助。
文章四:小儿推拿手法,简单又好用!比如说运内八卦,在宝宝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 2/3 处为半径作圆,顺时针推。
这对咳嗽、积食都有效果。
清天河水也不错,用食指和中指从宝宝手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就像给宝宝的身体浇浇水,能清热。
有一次我家宝宝发烧,我就给他清了清天河水,温度慢慢就降下来了。
文章五:小儿推拿手法,您得会!揉足三里,就在宝宝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指的地方。
经常揉揉,能让宝宝身体棒棒的。
摩腹也简单,用手掌在宝宝肚子上顺时针摩动,就像给小肚子做按摩。
我姐家的孩子消化不好,她每天给孩子摩腹,孩子现在吃饭可香了。
这些手法,您学会了吗?文章一:小儿推拿,这些注意事项得知道!给孩子推拿的时候,环境得安静、舒适,别让孩子分心。
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小儿脾胃娇弱,外感或内伤都容易使脾胃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泄泻,消瘦等病症,还易发生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通过中医推拿法可有效保护小儿脾胃,下面就来看看小儿推拿补脾手法。
揉脐(神阙)
定位:肚脐。
推拿手法:用食指端或掌根置脐部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之,称揉脐;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摩或以掌心摩均称摩神阙,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揉100-300次,摩五分钟。
功效:揉脐,摩脐能健脾和胃,温阳散寒,补益气血。
多用于腹痛,腹胀,吐泻,食积,便秘,肠鸣。
揉按中脘
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推拿手法:用手掌按揉中脘100-20次,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功效: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病患。
摩腹
定位:腹部。
推拿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为推阴阳。
用掌或四肢摩,称摩腹。
功效: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食,消化不良有缓解作用。
揉按脾俞
定位: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脾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揉脾俞能健脾和胃,助运化,消水湿。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
脾胃虚弱的按摩方法

脾胃虚弱的按摩方法脾胃虚弱是小儿时期身体常见的症状,脾胃虚弱会影响到孩子身体的发育,这时家长要给小儿推拿治脾胃虚弱,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症状。
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脾胃虚弱的按摩方法。
脾胃虚弱的按摩技巧1、常用手法点揉中脘、天枢穴各1分钟。
顺、逆时针摩脘腹3分钟。
分腹阴阳100次,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反复捏脊10~15遍。
2、随证加减脾失健运型:面色少华,不思饮食,或食而无味,拒进饮食,多食或迫食后有恶心、呕吐,脘腹作胀,形体偏瘦,精神状态一般无特殊异常,大小便基本正常,舌苔白或薄腻。
补脾经、揉板门各300次。
顺运内八卦100次。
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
胃阴不足型:口干多饮,不喜进食,皮肤干燥,缺乏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苔多见光剥,也有光红少津者,舌质红。
小时候夜啼出汗多,是脾虚加气虚。
腹胀,大便干,口有酸臭味,这些都已经是孩子过食造成的积食了,你这个应当是喂养不当,造成的积食从而引发的脾湿热,吃点百合薏米粥最适用。
另外孩子脾虚容易引发易感冒的表象的调理好孩子的脾,一切就会正常了。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家长切记呀!脾胃虚弱症状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
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苍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脾胃虚弱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
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
脾胃虚弱者,脾胃的受纳、腐熟、转输、运化等功能减弱或失调,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要注意调养。
孙德仁小儿推拿:让孩子吃饭香、长得高、少生病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手法
肺
孙德仁
家长
Hale Waihona Puke 穴位推拿效果小儿
孩子
孙德仁 孩子
脾胃
孩子
宝宝 小儿 揉
肚子
积食
手法
内容摘要
《孙德仁小儿推拿:让孩子吃饭香、长得高、少生病》是少儿推拿河东流派代表人孙德仁教授潜心写给广大 家长和孩子的。本书围绕家长普遍关心的孩子健康问题,并针对困扰家长最深的孩子常见、高发疾病,比如感冒、 咳嗽、发热、腹泻等,给出科学有效的推拿调理方案,减少孩子打针吃药的痛苦。孙德仁在多年的儿推实践中, 总结出诸多独具特色的推拿手法,比如神阙静振法、循经推拿法、足部四大特效穴推拿法等,这些方法简单易学, 而且调理效果显著。书中融合大量临床案例,可供参考;精选推拿手法,以特效穴推拿为主,让孩子乐于接受推 拿,让家长少为孩子的健康问题操心。
按揉三阴交补脾胃,活血通络 按揉足三里健脾胃,消化好 推箕门解决孩子尿频、尿不尽 按揉丰隆化痰特效穴 揉太冲清肝火,促睡眠 按揉涌泉强壮筋骨长高个 拿百虫四肢抽筋轻松除 按揉承山缓解生长疼痛 掐大敦孩子惊风能应对
五种不同体质小儿 推拿法
宝宝四季推拿保健 法
小儿急救推拿法
春季:养肝保平安 夏季:养心身体健 秋季:养肺秋不燥 冬季:养肾发育好
反复咳嗽,推肺经、揉膻中能止咳 咳嗽痰清稀,四个穴位能解决 咳黄痰,要宣肺清热 干咳无痰真难受,清火润燥咳自好 久咳不止不要慌,逆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
宝宝常积食,推推小手消食化积 肚子胀、消化差,揉肚子消胀散结 积食伴口臭,清胃经消食导滞 孩子厌食,捏捏脊就能打开胃口
小儿捏脊的好处多,对提高免疫力有帮助

小儿捏脊的好处多,对提高免疫力有帮助如果说这几年小儿推拿保健最为中国父母知道的手法是什么,恐怕非捏脊莫熟。
很多父母可能根本不了解小儿推拿,但很多都知道捏脊,并且因为简单易操作更主要是经过某些所谓专家养生家的极力推崇,那么小儿捏脊有哪些好处?●什么是小儿捏脊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并且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小儿捏脊的好处小儿捏脊对提高孩子健康程度方面有许多好处,比如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对于小儿的一些怪癖如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1、小儿捏脊疗法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2、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
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
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
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4、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小儿捏脊还可以提高其智力,捏脊可使孩子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5、小儿捏脊会大大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能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给宝宝捏脊的步骤手法一: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
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小儿推拿手法篇之调理脾胃

一、运水入土操作方法:左手拿住小儿的四指并掌心向上,右手拇指指端由小儿小指根运起,经过掌小横纹,小天心道拇指根止次数:50-100次功用:健脾,润燥通便主治:消化不良,便秘二、推脾经位置:见图:“小儿推拿图片”拇指桡侧缘或拇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方法:父母左手握住孩子的手,同时用拇指、食指捏住孩子的拇指,使其微屈,再以右手拇指从孩子拇指尖推向板门为补法;若将孩子拇指伸直,从板门推向拇指指尖为泄法;来回推为平补平泻。
次数:100-300次临床应用:补法能健脾,补气血,一般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平补平泻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多用于恶心呕吐、腹泻、痢疾。
儿童一般脾胃虚弱,不宜用泄法,做父母的应注意!三、推胃经位置:拇指掌面靠近掌端第一节,见图操作方法:旋推为补称为补胃经;向拇指方向直推为清胃经(泄法)次数:100-300次主治:补法能健脾胃、助运化,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常与补脾经、揉足三里合用清法能清胃经湿热、泄胃火,主治由于胃火盛引起的呕吐上逆四、揉、摩、推中脘穴位置:见图,肚脐正中之上四寸操作方法:用指端或掌揉为揉中脘;用掌心或四肢摩为摩中脘;从胃脘又上而下为推中脘次数:揉按50次,摩中脘为5分钟,推300次临床应用:按揉中脘能健脾和胃,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多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合用。
又上而下推中脘一般用于恶心、呕吐。
五、分推腹阴阳、摩腹位置:见图操作方法: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角边缘向俩侧分推为分推腹阴阳;掌部或四指摩腹部为摩腹次数:分推200次,摩腹5分钟主治: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治疗腹泻以逆时针方向摩腹六、揉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一寸、见图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端揉按次数:50次主治:腹胀腹痛,泄泻。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婴幼儿的预防和治疗。
它是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体表穴位,调整气血,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第一,按摩手法。
按摩是在婴幼儿的躯干、四肢、头部等部位进行轻揉、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舒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1.摸背部:将双手指腹平行放在婴幼儿的背部,轻揉背下肌肉,由当腰往上背部移动,重复多次。
2.抚顶:用双手指腹从婴幼儿的前额开始,向后轻揉至发际,再从前额沿头部两侧揉摩至颈部。
3.张胸部:将双手由颈胸部由上到下轻拍,然后交叉按摩胸部,以促进呼吸畅通。
4.握揉手臂:将双手分别握住婴幼儿的两臂,用拇指和其他四指轻揉手臂外侧,从上臂向手腕方向揉动,喜欢的活动。
第二,拍打手法。
拍打是指用掌心或手指轻拍婴幼儿的身体进行刺激。
这种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常用的拍打手法包括:1.轻抡后背:将双手掌心轻轻抡动婴幼儿的后背肌肉,从颈部向腰部下滑,重复多次。
2.拍打腹部: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腹部,从上部向下部渐渐加力,然后逐渐减力,重复多次,可以促进消化功能。
3.拍打胸膛: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胸膛,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呼吸道通畅。
4.拍打腿部:用手指轻拍婴幼儿的小腿和大腿,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穴位按摩手法。
按摩穴位是小儿推拿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包括:1.按揉攒竹穴:用拇指或其他指腹按揉位于婴幼儿手背指间关节上缘的攒竹穴,顺时针按揉20次,然后逆时针按揉20次,每日2~3次,可以缓解婴幼儿哭闹不安。
2.摩擦百会穴:用手指或手肘对婴幼儿的枕骨凹陷处进行摩擦操,每次2~3分钟,每日2~3次,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揉脾俞穴: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婴幼儿脊柱两侧的腰部,顺时针揉动20次,然后逆时针揉动20次,每日2~3次,可以促进脾胃功能。
2619 小儿推拿长高的保健手法

小儿推拿长高的保健手法
小儿推拿是一种常见的保健手法,可以帮助小儿长高。
以下是几个常
用的长高保健手法:
1. 捏脊法:让小儿趴在床上,家长使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起脊柱
两侧的皮肤,从尾骨一直推到颈椎部位。
这个手法可以刺激小儿的生
长激素分泌,促进骨骼发育。
2. 揉按脾俞穴和肾俞穴: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穴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家长可以用双手拇
指揉按这些穴位,每个穴位按揉5分钟左右。
这个手法可以增强小儿
脾胃功能,促进营养吸收,有助于生长发育。
3. 搓揉腹部:家长双手顺时针轻揉小儿腹部,可以帮助小儿消化吸收
食物,促进脾胃功能。
4. 拿五经:家长用拇指和食指轻捏小儿头顶、额头、后颈、背部等部
位的肌肉,轻轻提起再放松,反复进行。
这个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小儿身体机能。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并不是万能的,对于身高问题,还需要考虑
遗传、营养、疾病等因素。
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小儿的饮食、睡眠、
运动等方面,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
同时,如果小儿出现生长迟缓等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
的建议和治疗。
有助儿童免疫力 推拿的手法

有助儿童免疫力推拿的手法有:
•补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由指尖推向指根,推五分钟,能健脾和胃、补气血、加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摩腹:以小儿的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10分钟左右,摩腹可以帮助强健脾胃,增强胃肠道的蠕动功能,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捏脊:从尾骨开始,自下而上沿着脊柱两旁,双手提捏脊柱两旁的皮肤至大椎穴,捏5-7遍,因脊柱两旁分布了很多背俞穴,所以捏脊具有和脏腑、调阴阳、理气血、通经络、强身健体的功效。
•揉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揉五分钟,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一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
法一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一
6、12月龄——按摩腹部和捏脊
1.摩腹
⑴位置:腹部(图1)。
⑵操作: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⑴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图2)。
⑵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图1 图2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二
18、24月龄——按揉迎香、足三里穴
1.按揉足三里
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⑵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按揉迎香穴
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⑵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图1 图2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三
30、36月龄——按揉四神聪穴
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⑵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小儿推拿长高的保健手法

小儿推拿长高的保健手法
小儿推拿可以作为一种长高的保健手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清肺经: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每天按摩200次,有清除肺热、宣降肺气、促进生长的作用。
2. 补肾经:肾经位于小指第一指节侧面,来回推动这个部位,有补肾
气的作用。
3. 揉二人上马:二人上马穴位于膝外侧,距离膝盖骨上方,大约四个
手指宽度的位置。
以手指指腹顺时针揉按,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
4. 捏脊背:捏脊背可以疏通经络,增强身体血液循环,刺激生长激素
分泌。
5. 推三关:三关位于前臂的正面,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6. 揉中脘: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上四寸的位置。
以手掌面或
中指指腹进行按揉,能温中散寒、调和气血。
7. 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按摩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补
气血、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此外,还有按揉脾俞穴、肺俞穴等穴位也可以起到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这些手法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家长可以咨询小儿推拿医生
来进行操作。
同时,饮食、运动和睡眠等因素也对小儿身高发育有重
要影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专业人士获取更多帮助。
最新能调理好孩子脾胃的简单方法

能调理好孩子脾胃的方法如下:一.捏脊:每天早上孩子起床后给他喝点温开水滋润下喉咙,放个枕头让孩子趴在上面就可以捏了,给他捏脊5-6遍;是空腹时做的。
捏后背,从下往上捏,两拇指在前面沿着后背骨一直线捏上去,即从屁股沟长强穴一直捏到脖子大椎穴。
两拇指要一直线捏,就像模特走一字步,听说这个手法效果好。
如果捏脊后,再按摩下肾俞、命门、涌泉穴,这样效果更好些。
捏脊最好采用三捏一提的方法,即捏三下提一下,效果最好了。
天冷时,用取暖器放远一点照着后背捏,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凉了。
要注意的三个问题:1.早上空腹时捏最好,听说晚上捏容易上火。
但是偶尔早上不够时间捏了,晚上可以补捏。
2.正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的小儿,比如发烧、肺炎等疾病;以及患有某些严重的皮肤病而出现某些背部皮肤破损,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出血性疾病的患儿,不适宜做捏脊。
发烧了是从上往下推脊柱,可以退烧。
3. 次数问题,有时孩子不够配合,捏的过程中大人有时捏的不够好,这样只好捏多两遍,才能总体产生更好的效果。
一直捏的好,每天捏5-6遍就可以了。
二.摩腹:按摩肚子是顺逆时针各按摩1-2分钟,饭后一个钟或空腹时都可以做。
一天按摩几次,我一般是中午和傍晚回家后就开始给孩子按摩肚子,一天两次,然后才给他吃饭。
按摩时加点力,手掌贴在孩子肚脐周围,手不是单独旋转的,而是要带着孩子的皮肉一起旋转的。
按摩肚子有两个问题要注意:1.大人手掌的温度一定要暖过孩子肚子的温度。
孩子腹泻时,只逆时针按摩肚子,便秘时只顺时针按摩。
平时保健是顺逆时针按摩次数一样多,可以数数或是看着秒针来按摩。
2.如果是夏天天气热时,可以按摩肚子。
如果天冷了,就不建议按摩了,这样容易让孩子腹部受凉。
三.晚上孩子睡觉前,帮孩子两脚心摩擦到发热,这样睡眠更好,对身体也好。
孩子配合的话,或者用热水给孩子泡泡脚,每天一次,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四.少吃寒凉的食物水果等,不吃冷冻食品,健脾的食物可以多吃点,饮食非常重要!很多孩子不舒服或是生病了多是因为饮食不当引起的。
脾虚如何调理食疗方法 [小儿脾虚的按摩方法有哪些调理方法是什么]
![脾虚如何调理食疗方法 [小儿脾虚的按摩方法有哪些调理方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04af5d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7.png)
现发作性脐周疼痛,时轻时重。
1.儿童调脾胃的食谱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患儿除了有上述症状外,食欲虽好,但是大便次数
2.小孩子调理脾胃有什么方法
多、量大,食后即拉;脾胃虚弱偏内热则食欲不佳,大便干燥(两三天一次),
3.调理脾胃按摩哪些经络
第2页共3页
4.小孩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5.小孩子如何调理脾胃好 6.儿童脾胃有火怎么调理 7.儿童脾胃不和的食谱 8.脾虚的锻炼方法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第3页共3页
剂,视患儿年龄大小,分多次喂服,宜食前温服。
个子小、身体瘦,看着像营养不良。
小儿脾胃虚且脾虚的孩子由于运化的水谷精
宝宝脾胃健康,才能吃饭香、身体棒,相反,如果宝宝脾胃虚弱会面色 微不能上升以濡养头面心肺,所以孩子还会出现脸色不红润、经常感冒等
发黄、头发稀疏,下面我们来看看宝宝脾胃虚弱的表现及调理方法。
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小儿慢慢按摩腹部。
小儿脾虚的按摩方法
小儿脾虚的食疗
捏脊
红枣小米粥
让小儿趴在床上,沿小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
取红枣 10 个,小米 30 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
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
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
的脾阴虚小儿。
胃主腐熟收纳,脾主吸收运化。说得通俗一点,胃的功能是把吃到肚
四君子汤
子里的食物变成粥状混合物,脾把其中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胃强
人参 10 克、白术 9 克、茯苓 9 克、炙甘草 6 克。本方适用于脾胃气 的孩子,当然胃口好,吃得多。但是脾弱了,脾的吸收运化功能就差,没
春季小儿推拿助长案例

春季小儿推拿助长案例
春季是小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推拿则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春季小儿推拿助长的案例:
1. 3岁男童因发育迟缓来到推拿诊所,经常感冒,食欲不振。
推拿师根据其体质特点,采用温通脾胃、益气固表的推拿手法,每周推拿2次。
经过2个月的治疗,孩子每天的食量明显增加,身体也逐渐变得强壮。
2. 5岁女童因长期习惯性蹲坐,导致腿部肌肉萎缩,动作迟缓。
推拿师采用针对性的肌肉拉伸和按摩手法,同时配合中药浸泡足浴,每周推拿2次。
经过2个月的治疗,女童的肌肉逐渐恢复,动作也变得更加协调。
3. 7岁男童因长期偏食,身体虚弱,容易感冒。
推拿师采用按摩、拍打等手法,促进孩子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每周推拿2次。
经过2个月的治疗,男童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再也没有频繁感冒的情况出现。
总之,春季小儿推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专业的推拿师根据孩子的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推拿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1 -。
捏脊

关于“捏脊”:简图捏脊中段捏脊上段茗茗妈:捏脊只往上,不往下是吗?缘缘老师:一般情况下,捏脊都是从下到上来操作,但对于有高血压的人则建议从上到下来操作。
捏脊除了对宝宝好,对成人也很好。
继续谈谈捏脊的好处: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我通常比喻它叫做生命之树。
从生理解剖来看,脊柱中有脊髓,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丛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
捏脊可以帮助神经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尤其对于特别爱出汗的宝宝,很多时候就是交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
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
很多跟我来学习的妈妈回去给宝宝按摩后都跟我反映说宝宝汗出的少了很多,我想捏脊在这里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
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偱经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偱经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
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
更重要的是,膀胱经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它联系着其他的脏腑。
肺俞、厥阴俞、(就是心包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腧、小肠俞、膀胱俞都在膀胱经上,分布于督脉两侧。
所谓俞就是“输”,比如,肺俞就是肺脏的转输、输注之穴。
例如,按摩肺俞穴,对于保养肺部和治疗肺部的疾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其他俞穴,也是如此。
捏脊不仅可以条畅水道,滋阴补血,还可以疏通全身气血的大枢纽,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
对于肾水亏虚疗效明显。
从下往上捏,一天一次,一次5-10遍就可以。
如果有高血压,尤其是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最好从上往下捏脊。
捏脊在古代又称捏积,一个身体肥硕,明显有湿热瘀滞的成年人的背脊不是那么容易提起来了。
并不是因为他肌肉结实,实际上说明他体内的淤积造成了皮肉的粘连。
我们捏积就是要把这些粘连捏散,把淤积在背部的气血捏开。
中医讲不通则痛,当我们脊背某个部位出现粘连的厉害的地方,一方面很难提起来,一方面又非常的疼痛,正说明它所对应的内脏或是所在的脊椎关节有病变或者劳损。
六种小儿推拿手法,帮助宝宝个头增长图解

六种小儿推拿手法,帮助宝宝个头增长图解小儿推拿可以长高吗正确的推拿对孩子长身高是有一定帮助的,根据中医理论,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少儿身高身矮与肝脾肾三脏有着密切关系。
肾主骨,少儿的长高首先需要骨骼健康发育,而骨骼的健康发育取决于肾气是否旺盛,骨骼的精华在于骨髓,养肾就能养骨骼。
肝主筋,是说筋能维持运动的功能必须依赖肝血的滋养,只有肝血充盈,才能淫气于筋,使筋膜得到濡养,从而维持正常的运动。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则肾精充足,肾精充足则骨髓充足,骨骼壮健。
小儿推拿能明显改善儿童脾胃虚弱、发育迟缓、容易过敏、反复感冒等症状,自然对小孩长高是有帮助的。
小儿推拿可以长高吗1、捏脊推拿手法:孩子俯卧,背部裸露,大人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即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脖后突出位)两旁。
每天给孩子捏3~5遍。
作用:捏脊可刺激背部穴位,激发“长高因子”,从而有效地调节和增强脏腑功能,激发内脏活力,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加速生长发育的方法。
捏脊2、叩击下肢推拿手法:12岁以后下部量增长较快,下肢的生长主要是骺软骨的生长。
推拿多用叩击法,双拳节律性叩击双下肢外侧,从上至下为1遍,叩约30-40遍。
后定点于膝关节和髋关节处重点叩击至局部酸麻。
再两手环抱大腿和小腿,从上至下推至下肢发热。
作用:该手法有助于下肢的增长。
叩击下肢3、摩腹推拿手法: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摩腹,顺时针,坎至离,也可顺36圈,逆36圈。
作用: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摩腹4、按压百会穴推拿手法: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的交叉点。
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
作用: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按压百会穴5、按涌泉穴推拿手法: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
小儿推拿助长案例

小儿推拿助长案例
这是一位小男孩的故事。
他的名字叫小文,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孩子。
然而,他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他的身高远远落后于同龄人。
小文的家人非常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他们带他去看了医生,但医生认为他的状况是正常的,建议他们多喝牛奶,多吃蛋白质食物。
小文的家人也寻求了中医的帮助。
中医师观察了小文的舌苔、脉象和身体状况,发现他的脾胃功能较弱,导致他无法充分吸收营养。
中医师建议小文接受小儿推拿治疗,以帮助他加强脾胃功能。
小文的家人非常支持这个想法,他们带他去了一家小儿推拿中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拿治疗,小文的脾胃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
他开始吸收更多的营养,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文的身高也开始有所增长。
他的家人非常高兴,他们相信小儿推拿对小文的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文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他的身高已经追赶上了同龄人。
他感到自己非常健康和强壮,他知道这和他年幼时接受的小儿推拿治疗有很大的关系。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理脾胃小儿推拿手法,孩子长得高身体好孩子光吃饭不长个?4个调理脾胃小儿推拿手法,孩子长得高身体好夏天到了,是小孩生长的最快的季节,小孩生长越快,所需要的营养也就越多,这样就对消化吸收功能较差的脾胃虚的小孩来说是一种挑战,这时家长要注意给小儿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小儿肝阳旺盛,而脾常不足,生长发育不好,或是瘦弱爱生病,与脾胃不和有关。
小儿推拿可以增强儿童的食欲,达到调理气血,促进消化吸收功能,从而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中抵抗力。
妈妈们可以平时做健脾和胃小儿推拿保健,让宝宝更健康!1、揉足三里位置: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3-5分钟。
按揉足三里的力度可以稍微重一点,腿上的穴位,尤其是孩子下肢的穴位灵敏程度要差一点。
轻重以孩子不疼,但是能感觉到在点按为准。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使小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面黄肌瘦好转2、清补脾经位置:脾经在拇指桡侧的赤白肉际处,自指尖直至指根成一线。
手法:将宝宝拇指屈曲,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来回直推为清补脾经。
如果孩子脾虚,那补的一定要比清的多。
(循拇指桡侧边缘,沿指尖向关节处推为“补”)功效: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饮食停滞、胃脘痞闷、吞酸纳呆、呕吐腹泻等;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可推补本穴。
3、按揉推四横纹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横纹。
手法:1、掐揉四横纹,从食指纹起每捻揉3~5次,以拇指甲掐1次,依次捻掐完四指为一遍,操作10遍。
2、推四横纹,使患儿四指并拢,术者以拇指指腹从食指纹路依次横推向小指。
操作50~100次,或者逐指纵向快速推动,推10遍。
功效:多用于治疗小儿食积积滞、厌食等症。
4、揉二马位置:二马穴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凹陷中。
手法:1、掐揉四横纹,从食指纹起每捻揉3~5次,以拇指甲掐1次,依次捻掐完四指为一遍,操作10遍。
2、推四横纹,使患儿四指并拢,术者以拇指指腹从食指纹路依次横推向小指。
操作50~100次,或者逐指纵向快速推动,推10遍。
功效:温补下元,补命门真火;滋阴补肾,利水通淋。
有助于改善小儿遗尿、小便淋沥、便秘腹泻等等。
食疗法帮宝宝调理脾胃1、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
将莲子去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
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虚患儿。
2、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改成小火熬成粥食用。
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患儿。
3、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
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粥食用。
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的患儿。
湿气不除,孩子胃不壮、不长个!孩子有这6大表现,父母需注意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家长们很喜欢在节假日带孩子出游,但却发现孩子早晨总是嚷嚷着不想起床,起床后精神也不怎么好,还经常出现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肠胃不适、不爱吃饭等症状。
尤其是个头儿,怎么越长越慢了,真是把人急死!尤其3~5月正好是孩子长个儿的高峰期,再这样下去,真是耽误事儿啊!原来,这都是“湿”在作祟!中医说“万病由湿起”,如果孩子体内湿气重,会导致脾胃退行,消化功能下降,孩子不爱吃饭,吃了营养也不能很好地吸收。
长久不祛湿,湿气淤积体内,影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不长个儿!营养摄入不均衡,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湿气重的孩子胃肠道消化功能下降,食物停滞胃肠,会增加肠、胃、肾脏的负担,使孩子的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病毒感染,导致孩子时不时就发烧。
所以,如果孩子成为“大湿”了,妈妈肯定急得团团转,这是要生病的节奏啊!此“湿”不同彼湿,要分内外天气潮湿或涉水淋雨,最容易让空气的“湿”通过呼吸和皮肤进入体内。
这是外湿。
孩子贪吃零食,爱喝凉水,不运动,脾虚,导致消化功能异常,“湿”就滞留在体内,成为一种诱发疾病的因素。
这是内湿。
6个表现,判断孩子体内是否有“湿”吃饭没食欲:从中医角度来说,春天湿气重导致脾胃退行,孩子会出现胃口不好,不愿意吃饭的表现。
精神状态不佳:孩子早晨睡不醒,不愿起床,白天也经常打不起精神来,显得很疲倦。
大便粘腻:便便容易粘在马桶壁上;给孩子擦屁屁很费纸,还总感觉擦不干净;便便颜色发青,不成形。
刷牙时恶心:孩子刷牙时有干呕的现象。
睡觉流口水:体内有湿气会影响脾的功能,脾虚后不能运化水液,睡觉时容易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舌苔厚腻:舌苔粗糙,很厚,看起来发黄发腻。
如果孩子有其中两项表现,爸爸妈妈们就要引起重视了!赶跑湿气,从饮食开始将体内的湿气赶跑,孩子的胃口才会好起来,变得主动要吃饭,人才会有精神。
少吃冷甜食:应少吃冷食、甜食,少饮酒,少吃油腻食品,多吃温热的食物,减少湿病之源。
少吃虾、蟹等海鲜:还要少吃虾、蟹等湿滞的海鲜。
脾胃湿则容易引起过敏,湿困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虾、蟹等湿滞的海鲜,此时应适当少吃,况且这些高蛋白食物难消化,过多进食也会增加脾胃负担。
祛湿食材不妨多吃:平常的饮食中多做一些可以祛湿的美食,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土豆、燕麦、薏米、小米、红豆、胡萝卜、山药、冬瓜、鲫鱼。
这些都是不错的祛湿食材,只要搭配好了,都是孩子爱吃的美食!土豆炖牛肉准备:牛肉1000g,土豆2个,洋葱2个,西红柿2个,胡萝卜1个,葱、姜、老抽、料酒、醋、白糖、黑胡椒碎、油、盐适量。
做法:牛肉冲洗干净,切块,冷水下锅焯烫2分钟,捞出,再用温水冲去浮沫,沥干水分备用。
土豆、西红柿、胡萝卜洗净、切块,洋葱洗净、切丝,备用。
锅内放油烧热,牛肉下锅煸炒一会儿,加适量老抽、料酒、白醋调味。
放入洋葱、西红柿,撒入白糖和黑胡椒碎继续翻炒。
姜、葱下锅,倒入足够的热水,大火烧开后,放入土豆和胡萝卜,炖至肉烂、汤汁粘稠即可,出锅前放适量盐调味。
营养提示:中医认为,土豆性平,味甘,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
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有不错的功效。
从中医上来说,牛肉也是一款补脾胃的食材,对因脾脏功能减弱导致的体内水液不能正常运化有帮助。
这道土豆炖牛肉不仅营养丰富,颜色诱人,是一道下饭菜,更能帮助孩子补脾祛湿。
凉拌黄瓜准备:黄瓜、盐、黑胡椒、柠檬汁。
做法:黄瓜洗净,皮可削可不削,看个人喜好,切薄片。
加入适量盐、黑胡椒,柠檬汁,拌匀即可。
营养提示:黄瓜味甘甜,性凉,入脾、胃、大肠;具有除热,利水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
这个季节直接凉拌吃清爽无比。
还可以加入西红柿(具有利尿祛湿的作用)、奶酪块一起凉拌,颜色丰富,孩子更喜欢。
红豆红枣薏米糊准备:大米20g、红豆+薏米70g、红枣6颗。
做法:红豆、薏米、大米洗净,加水浸泡一夜;红枣去核,撕碎。
将浸泡过的红豆、薏米、大米,和红枣碎加入豆浆机中,加水,制成米糊。
营养提示:从中医上来说,红豆、薏米的搭配是祛湿的好方子,而红枣是温和的滋养食材,现在正是南方春雨绵绵潮湿得不行的时候,这个时候和孩子一起吃一碗红豆红枣薏米糊定会暖意融融。
芝士焗红薯除了上面这些,红薯也是一款健脾补虚的好食材——《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
做法:红薯洗净、去皮、切块,蒸熟。
把红薯块放入烤箱容器中,铺一层芝士碎。
入烤箱,200度烤到芝士表面稍焦即可。
也可以将红薯对半切开,用锡纸盖住,入烤箱180度烤熟,然后拿出撒上芝士烤至表面焦黄即可。
▼总之,给孩子祛湿,应多吃健脾胃、祛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
另外,让孩子多多运动,增加出汗机会,都对祛湿有帮助。
换牙时候吃六味地黄丸宝宝脾胃虚弱,小儿推拿来帮忙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脾常不足”,孩子厌食、消瘦、抵抗力差、反反复复生病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对孩子的“脾”做到很好的呵护。
可以通过饮食的配合健脾以及小儿推拿等方法进行调理身体的脾虚症状。
↓看视频具体的操作手法1、按足三里位置: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手法:用拇指指端着力按揉30-50次功效:可使小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2、揉胃俞穴位置:胃俞位于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处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10-30次功效: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脾虚3、揉板门穴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手法: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揉150次功效: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湿气重,谨记“三吃三不吃”,吃对了就是养生三伏天骄阳似火,全国气温急剧升高,局部地区高达40℃,现代人因为有了空调对四季越来越不分明,夏天本该出汗排毒的季节,却因为空调导致体内湿邪堆积,再加上饮食方面不加以控制,内忧外患之下,就会形成湿气重,使人出现湿疹、长痘痘、虚胖水肿、精神不振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湿气重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湿损脾胃,祛湿得从饮食抓起,谨记'三吃三不吃',即为养生。
三不吃驻湿瓜果不吃:暑热天气尤其要注意健脾化湿,脾虚人士注意不可贪食寒凉瓜果,目前西瓜、香瓜、香蕉、柿子大量上市,容易造成体内湿气加重。
肥腻食物不吃:湿气重的人脾胃消化能力降低,肥厚油腻等食物一方面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脾胃更加不堪重负,加重湿气。
啤酒不喝:有湿气的人最忌啤酒,为什么很多人都有啤酒肚,这是因为啤酒最难消化吸收,脾喜躁恶湿,想想脾胃泡在酒中,怎么可能不导致湿气重,啤酒乃'驻湿'头号,湿气重的人能不喝则不喝。
多吃薏米:薏苡仁作为祛湿首选,常用的中药。
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薏米红豆粥材料:薏米100克、红豆50克、芡实10克、枸杞5克做法:1、薏米、红豆去杂质洗净泡发两小时2、将薏米、红豆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至沸腾,再加入芡实、枸杞小火煮30分钟薏米红枣粥用料:薏米30克、红枣15枚、糯米60克、红糖适量。
制法:1、将薏米、红枣、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2小时。
2、把薏米、红枣、糯米一起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熬成稀粥,加红糖即可。
多吃苦瓜:天气热多吃点苦瓜对养脾开胃有很大好处,由于苦瓜中含奎宁,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
可用于治疗热毒、疖疮、痱子、湿疹等病症。
蜜汁苦瓜材料:苦瓜一根、蜂蜜10克、白糖10克做法:1、把苦瓜切斜成薄片,锅中烧开水加入少许盐和色拉油,倒入苦瓜焯烫捞出过凉。
2、在碗中加入蜂蜜白糖,加水搅拌融化,倒入苦瓜拌匀放入冰箱冷藏一小时即可多吃姜、辣椒、花椒:这些虽然是调味料,但是具有不可比拟的药用价值,它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将体内的湿气逼出来,全身发汗过后,你会感觉到轻松了很多。
醋泡姜材料:姜150克、醋200克做法;1、生姜洗净切片,用开水烫一下晾干放入容器中2、用老醋或者陈醋倒入容器中(浸泡),放置阴凉处一周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