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广东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广东卷)

回到原点

一考生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第一步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的,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

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

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而暴力强拆者有之……我们的公民,也有许多人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没涨,股票升未升,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些忽视根本、无视原点的现象是有根源的。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平、公民权利以及人民幸福感,于是有了GDP世界排名第二、幸福指数排名却在100多名的现象。

所幸,近年来,国家终于认识到原点的重要性。从温总理两会上“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与“执政为民”论断的提出,到今年来关于“幸福”的全民大讨论,无不体现出政府向“民本”这一原点的回归。

我们的社会,公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君不见广州地铁的“举牌哥”,君不见各地纷纷出现的“维权斗士”,他们都是回到原点的先行者。

想起孟德斯鸠的名言:“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是的,难道不是每个人的尊严构成了国之尊严,每个人的权利构成了国之权利,每个人的幸福组成了国之

幸福吗?

你我即原点,让我们关注社会,承担责任,回到原点。每个人的觉醒是国家回到民众发展这一原点的前提,从而,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函数图景。

[点评]本篇考场佳作具有如下特点:(1)审题准确,直奔主题。考生从数学中的小图像谈到治国之“宏图”,指出其关键都是“确立原点”,入题快捷,干净利落;篇末处强调“你我即原点,让我们关注社会,承担责任,回到原点”,前呼后应,结构完整。(2)思路周全,论述深刻。文章引用古今资料,着力论证治国之道在于“以民为本”。值得注意的是,列举现象时,作者不仅从“官员”角度进行分析,还论及问题的另一面,即“我们的公民,也有许多人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在此基础上,作者深入一层,将剖析的层面拓展到“这些忽视根本、无视原点的现象是有根源的”,如此阐述,文章的纵深感就出来了。此外,作者抨击时弊而不悲观消极,他还辩证地看到“所幸,近年来,国家终于认识到原点的重要性”、“我们的社会,公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总览全文,渐次推进而浑然一体。(2)材料丰富,有理有据。例证中多用排比句展示,

同时多次引用名言警句(如孟德斯鸠的“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

回到原点

一考生

无论你来自何方、情归何处,总有一个原点让你驻足回望。回到原点,就是回到漫漫征途的起点,回到安身立命的根本,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在那里,拾起从前散落的花朵,获取返璞归真的启迪,你的人生或许从此不同。

“我以后的日子,哪怕失去一切,留一部《红楼梦》足矣。”这句话适用于王国维,适用于张爱玲,适用于无数的文人墨客。《红楼梦》之于他们,不是半路消遣的杂书,而是激发他们文学灵感的光芒,是他们文学之路的原点。翻译家杨必对文字艺术的热爱,全是源自她上学时读的《红楼梦》,因此每当她情绪低落、才思不畅,便捧出她翻烂了的书,在那些熟悉的字里行间汲取养分。回到原点是为了寻找思想的源泉,即使你已经走了很远,那个起点依然供给你取之不尽的宝藏――林肯床头的一本《爱默生》,温家宝床头的一本《沉思录》,正是他们时常温习的原点。

回到原点,更是为了精神的蜕变。认识总是在反复中上升,每一次接近其本原,就是它提升的机会。

“拥有20世纪中国最智慧头脑”的钱钟书,生平学贯中西,对千万本学术典籍通晓如流。在最昏暗、最难挨的十年浩劫中,他却搜索出多年累积的残破的笔记,钻研起了他幼时便能倒背的百家经典!春秋的风激扬起他古韵深沉的文笔,劳作的间歇、辛苦的间隙里,他编织出了一曲黄钟大吕般的古乐名篇――《管锥篇》。而那些心血,是他对原点的回归,回到了四书五经的怀抱,回到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日日夜夜。他贡献的不仅是一部研究古籍的绝唱,更是一座精神的里程碑:学术精神战胜了现实的磨难,实现了蜕变!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回到原点可能不是为了获得,而是为了放下负担,给心灵以安宁。“田园将芜胡不归”传递出的远离世俗尘杂的志趣,无疑是回到原点的最佳写照。摇滚时代最伟大的女歌手艾瑞莎?富兰克林,纵横半世纪,驾驭了各种音乐风格。当她功成名就,可以于神坛上供后人景仰时,却以低调的姿态回到音乐的原点,推出了一张旋律朴实、制作简单、风格原始的唱片,它的名字叫做《无不快乐》。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回到最初的美好,享受原点的宁静,然后再轻装上路,这样的人生难道不令人羡慕吗?

无论我们前进了多久,行走了多远,原点依然等候着我们。不妨在心灵疲惫、前途迷茫的时刻回到原

点,寻找思想的源泉,实现精神的蜕变,享受你自己的安宁快乐。

[点评]这是一篇满分作文。开篇从哲学命题入手,指出“原点”即“安身立命的根本”,见解超出一般考生。紧接着援引王国维、张爱玲、杨必之于《红楼梦》,提出“回到原点是为了寻找思想的源泉”;类比分析林肯与《爱默生》、温家宝与《沉思录》之间的“原点”关系,让人获益匪浅。再下一层,作者振聋发聩地指出“回到原点,更是为了精神的蜕变”,以钱钟书为例,说理通透;倒数第二段,又扩展到“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回到原点可能不是为了获得,而是为了放下负担,给心灵以安宁”,这一层的例证,同样绵密谨严,典型而深刻。收篇处,作者用语简洁,以“寻找思想的源泉,实现精神的蜕变,享受你自己的安宁快乐”总结、升华文意。行文颇有个性色彩,比如“春秋的风激扬起他古韵深沉的文笔,劳作的间歇、辛苦的间隙里,他编织出了一曲黄钟大吕般的古乐名篇――《管锥篇》”等,雅致优美,动人心弦。

回到原点

一考生

文学创作是雨水缓缓渗入大地,再化作泉水潺潺流出的过程,而不是冷水直接装入冷饮车间,从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