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一元去哪了

合集下载

数学幽默笑话

数学幽默笑话

数学幽默笑话1、职业特点三位科学家由伦敦去苏格兰参加会议,越过边境不久,发现了一只黑羊。

“真有意思,”天文学家谈论道,“苏格兰的羊都是黑的。

” “这种推断并不可靠,”物理学家应道,“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苏格兰有一些羊是黑色的。

”逻辑学家马上接着说:“我们真正把握的只不过是:在苏格兰至少有一个地方有至少一只黑羊。

”2、数学家谈恋爱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

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

”3、量旗杆高度一队工程师在丈量一根旗杆的高度,他们只有一根皮尺,不好固定在旗杆上,因为皮尺总是落下来。

一位数学家路过,拔出旗杆,很容易就量出了数据。

他离开后,一位工程师对另一位说:“数学家总是这样,我们要的是高度,他却给我们长度!”4、满意"喂,怎么样,弗瑞德利克,"父亲问,"你的女老师满意你吗?""啊,是的,爸爸,十分满意.""你怎么知道?是她亲口对你说的?""当然,爸爸.前天她对我说:"要是所有的学生都象你这样,我马上就离开学校."这说明,我已经全学会了." .5、成绩单“你的成绩单在哪里?”父亲质问刚从学校回来的孩子。

“我把它借给汤姆,让他吓唬一下自己的父母!”6、概率有问题“老师,我发现概率公式有问题!”“哦?说说你的理由。

”“我们班共有50名同学,根据计算,我被提问的概率是2%,可今天这一节课您几乎让我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7、概率我去参观气象站,看到许多预测天气的最新仪器。

参观完毕,我问站长:“你说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概率下雨,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站长不必多想便答道:“那就是说,我们这里有四个人,其中三个认为会下雨。

”8、人数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有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信上说:“尊敬的阁下,读罢大作,令人一快,但有几行不合逻辑,实难苟同。

数学史融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数学史融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数学史融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实践研究一、概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元一次方程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因此将数学史融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分析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数学史融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策略。

首先文章回顾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到现代的线性代数,揭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发展脉络。

其次文章分析了当前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等。

文章提出了将数学史融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策略,包括:结合数学史讲解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通过实践研究,本文旨在为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 研究背景和意义一元一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后续学习几何、代数等学科的基础。

然而由于其概念抽象、运算繁琐等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数学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成为了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数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人类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通过研究数学史,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数学知识。

同时将数学史融入到教学中,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具体来说本文将首先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当前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接着探讨数学史在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推荐7篇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推荐7篇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推荐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推荐7篇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共计7篇。

数学上册 《解一元一次方程 去括号》教案(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数学精品(新版)新人教版

数学上册  《解一元一次方程 去括号》教案(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数学精品(新版)新人教版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去括号的方法步骤;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而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逐步渗透方程思想和化归思想。

发展用方程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1,去括号解方程。

;2,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知识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活动1:温故知新解下列方程:(1)3x+5=4x+1 (2)9-3y=5y+5(3)12x-6=34x (4)2x-25=20-4x学生完成后,与同伴交流,教师点评,复习学过的知识。

通过练习,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这里主要复习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的解方程过程,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活动2:探究新知例1:解下列方程:(1)2x-(x+10)=5x+2(x-1)(2)3x-7(x-1)=3-2(x+3)师:这两个方程与上面几个方程有什么不同点,怎样解这两个方程?生:进行观察、讨论、交流、并让两个学生代表在黑板上板演。

师: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方程化成上面几个方程的形式,然后师生共同回忆去括号的方法。

如 +(-a+b-c)=_________-(-a+b-c)=_______-m(-a-b+c)=___________教师点评,小结:解带括号的方程可以由①去括号、②移项、③合并同类项、④系数化为1四步完成。

强调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

这一部分打破教材次序,承接上面的练习,由简到繁,给出一个新的方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体验化归思想,突出本节课中解方程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活动3:巩固练习教材练习:解下列方程1、2(x+3)=5x2、4x+3(2x-3)=12-(x+4)3、6(12x-4)+2x=7-(13x-1)4、2-3(x+1)=1-2(1+0.5x)练习安排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古代典型问题-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古代典型问题-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古代典型问题-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能够熟练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操作方法: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方程的解法;•思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通过讲述古代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够熟练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将日常生活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解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古代典型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

故事情节如下:在民间流传着一种关于猴儿捞月的古老传说,猴子们为了抓取悬挂在空中的月亮,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他们站立在高高的树上,快速地向上跳,好似在攀登一座无形的大山。

可是,跳得在高,猴子们却怎么也够不着那飘渺的月亮。

一只智慧的老猴子提出了:“我们齐力一挺,可不是把天拉下来吗?”。

于是,猴子们从树干上拽下一条枯藤,掐断了一条适当长度的藤,然后,一起来挽着这条枯藤,同时喊:“一、二、三!齐力一挺!齐力一挺!”只见月亮缩小缩小,落在了猴子们脚下,他们震惊不已,纷纷围住月亮,手挥脚舞,大笑起来。

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分析以上故事,试图引出方程的概念。

2.理论讲解(15分钟)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

方程是指一个等式,它的左边是一个未知数(称为“基础量”),右边是一个已知数或是几个已知数和运算符(或运算式)。

如果一个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量,而且未知量的最高次数是1,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接着,教师可通过讲解实例来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针对于【北京】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节学习3 “列一元一次方程”,本教案介绍如何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优秀教学案例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明白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引入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购物时遇到的折扣问题、分享食物时的分配问题等。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引出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的方法。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例如,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来解方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解题过程,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了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讲授。我首先讲解了分母对方程解题过程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去分母的必要性。接着,我详细阐述了去分母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去分母方法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提出了几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解题思路。在这个环节,我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3.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讨论和探究解题方法,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解题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解题过程,发现改进的空间。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苏教版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的例1、例2和第6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面值是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进率。

2.在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和合作的主动性。

3.使学生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爱护人民币、节俭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教具准备: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大象文具店开张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文具店里的学习用品可真多啊。

你想买什么文具?买东西要用到什么呢?(钱)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人民币。

你见过哪些人民币?(学生自由回答)2.揭题:刚才大家说到的只是人民币的一部分,其实人民币有很多种。

(课件展示)上面这些是大面额的人民币,下面这些是小面额的人民币。

今天我们先把大面额的人民币存到小小银行里面,下次再取出来买东西。

我们先来认识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二、新知探究1.自主分类。

(1)说一说。

小朋友桌上的盒子里就有人民币,拿出来放在桌上,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介绍,也可以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

学生在同桌间介绍,师巡视指导。

(2)分一分。

老师发现大家桌上的人民币有些乱乱的,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们分一分类、整理一下?试一试!教师巡视指导分类,收集学生的不同分法(3)议一议。

①交流分类一:纸币和硬币。

你把人民币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么分?是这样吗?(投影出示)上面这些都是纸做的叫纸币,下面的都是金属做的,硬硬的,叫硬币。

小结: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

②交流分类二:按人民币的单位分。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6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6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6篇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1活动目标: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重难点:重点: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难点: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1、教具:PPT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3、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

操作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公开课课件《认识人民币》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开始导入二、了解等量关系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一元等于几角?"三、游戏"买文具""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四、小组活动"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

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优秀教学案例
1.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
2.化简方程,将未知数系数化为1。
3.求解未知数。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每一步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如如何找最小公倍数、如何避免漏乘等。通过具体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的方法。
(三)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设计几道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例如: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这种分层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5.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本案例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助力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挑战、不畏困难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结互助中感受到团队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
4.通过解题过程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通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提高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问题驱动的探究式学习
案例中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与共赢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另一个亮点。通过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数学小故事(精选25篇)

数学小故事(精选25篇)

关于数学小故事关于数学小故事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数学小故事(精选25篇),希望你喜欢!数学小故事篇1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

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数学小故事篇2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

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

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

数学小故事篇3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小故事篇4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

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

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

”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

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

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

”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数学小故事篇5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

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

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小故事篇6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齐把帽子捞上来的?数学小故事篇7一只蜗牛不留意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那里只能在那里生活了。

一年级数学:最快学会元角分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最快学会元角分的方法

一. 学习首先是先认识各种币值的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找来这些钱的真币让孩子认识。

二. 重点和难点是让孩子掌握三个等量关系式:一元=10角,一角=10分,元=100分。

用直观的操作方法让孩子明白他们的关系。

一般很多孩子在平时生活中多少有接触钱,一元等于10角比较容易掌握。

只要拿出一元,放在左边,然后哪出10角,放在右边,先让孩子认清,左边是一张一元,右边是十张的一角。

告诉孩子,如果,你用一张一元去买一元钱的雪糕,那么如果是拿10张一角(也就是十角)也是可以的。

所以一元等于十角。

相同道理,告诉孩子一角等于十分。

那对于一元等于100分就比较有一些难度。

左边放十张的一角也就是一元,在右边,相对应左边的一角放着十个的一分。

下面的也是如此。

放完后,让孩子自己数,右边有几个1分。

就可以得出,一元等于100分。

在掌握了三个等量关系后,要进一步巩固,一元等于10角,那两元等于几角,三元等于几角,那孩子用你教他的方法自己去操作得到答案,自己操作多了。

得到的结果也就会记住了。

其他的等量关系也是同样要操作练习。

还有,让孩子练习30角等于几元,60分等于几角,把原来的等量关系的左边和右边互换,让孩子练习。

三. 利用孩子和父母去超市或是店铺买东西时,家长有意识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用上。

认识商品上的价格。

价格的写法可以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学会看价格然后会写出来。

如38元5角=38.5元。

要买什么东西,要多少钱,付出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

孩子当场可能没有这么快算出来,家长也不要急,可以留下购物的小票,回家和孩子慢慢练习;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购物,如给他10元,怎么花,刚好把这10 元花完;孩子和家长还可以在家里玩购物游戏,把家里的东西摆出来,在商品上标上价钱,谁当售货员,谁当购买者,模拟购物场景和情节。

四. 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型:如,不受限制拿出4元5角,100元8角等,怎么哪法人民币的张数最少;如,有5角,2角,1角的纸币各5张,要拿出8角钱,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拿法,用算式表示。

一元三次方程的故事

一元三次方程的故事

一元三次方程的故事很久以前,人们就解决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然而对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却使众多的数学家们陷入了困境,许多人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帕西奥利对三次方程进行过艰辛的探索后作出极其悲观的结论。

他认为在当时的数学中,求解三次方程,犹如化圆为方问题一样,是根本不可能的。

然而,大约在1500年左右,一位名字叫费罗(ScipionedelFerro,1465-1526)的大学教授,得到了x3+mx=n这样一类缺项三次方程的求解公式。

在求解三次方程的道路上,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功。

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并没有马上发表自己的成果.相反,他对自己的解法绝对保密!这在“不发表即发霉”的今天,真是不可思议之事!最后直到其临终前,他才将自己的这一“杀手锏”传给两个人:他的女婿和他的一个学生。

他那不学无术的女婿不久就将此抛之脑后了。

菲奥尔本人的数学才能并不突出,但他却因独得费罗秘技而以之炫耀于世。

只不过他“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招牌却没有挂太长的时间,一个厉害的挑战者塔塔利亚(NiccoloTartagliaofBrescia,1499-1557)出现在他的面前。

塔塔利亚原名丰塔纳,“塔塔利亚”是他的绰号,意大利语就是“口吃者”的意思。

这位有才能的顽强少年主要是通过自学的方式在数学上达到极高的成就。

1534年他宣称自己已得到了形如x3+mx2=n这类没有一次项的三次方程的解的方法.不久,菲奥尔就听到了挑战者的叫板声,于是我们故事中的两位人物开始碰面了。

二人相约在米兰进行公开比赛.双方各出三十个三次方程的问题,约定谁解出的题目多就获胜。

塔塔利亚在参加比赛前夕经过多日的苦思冥想后终于找到了多种类型三次方程的解法。

于是在比赛中,他只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轻而易举地解出了对方的所有题目,而对方对他的题目却一题都做不出来。

这样他以30:0的战绩大获全胜。

这次辉煌的胜利为塔塔利亚带来了轰动一时的荣誉。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精选35篇)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精选35篇)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数学小故事五年级故事是汉语词汇,意思是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涵义。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小故事五年级(精选35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1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

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

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

他面带微笑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

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2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3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高中数学备考——一元三次方程讲练故事

高中数学备考——一元三次方程讲练故事

2021高中数学备考——一元三次方程讲练故事听说解不开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的人无法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一元二次方程真的和少男少女们心灵碰撞了好多年,那熟悉的二次三项式轮回轰炸,又有多少青少年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枪林弹雨中能够冲过来, 于是那些女生们善于直接开方法、公式法走出了困境,那些男生们享用因式分解法、配方法登上山峰,虽然都很艰难,但都做出了像样的努力,从这座山走到了那座山.可是一元三次方程是一座高高的山,能登上山的人却是很少的几个人。

那座高高的山,就是那一元三次方程,比那一元二次方程只是多了一个次幂,只是多了一个三次项,可是它的解法好难好难。

就像大峡谷中的悬崖古寨,在四周开阔之处兀然伫立,比河谷高出一二百米。

相比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像一个非常险要的地形,几乎让人们望而生畏。

那标准型的一元三次方程是这样的:aX 3+bX 2+cX+d=0(a ,b ,c ,d ∈R ,且a ≠0),现在流传的解法只有:1.意大利学者卡尔丹于1545年发表的卡尔丹公式法;2.中国学者范盛金于1989年发表的盛金公式法。

两种公式法都可以解标准型的一元三次方程。

用卡尔丹公式解题方便,相比之下,盛金公式虽然形式简单,但是整体较为冗长,不方便记忆,但是实际解题更为直观。

你想看看他们的解法吗?卡尔丹开始将三次四项式化为一元三次方程:x 3+px+q=0。

它的解是:如果按照标准型的方程直接求解,那么标准型方程中卡尔丹公式的一个实根是:X=—ab 3+33222332332)93()542927(542927a b c a a b abc d a a b abc d a -++-++-程中或者存在的实数解。

因此,以下的举例,是使用最简捷、最容易看懂的方法:逆向操作实数解,完成解释一元2次方程和一元3次方程的通道→(M+N)= -x。

作为刚才探索过程中的实例,我们来看看以下例题的演算过程,你可以从这些演算步骤中感受这个奇妙通道的经典过程。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行程中的航行问题)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行程中的航行问题)
1顺流风航行的路程逆流风航行的路程2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顺风速度飞机本身速度风的速度逆风速度飞机本身速度风的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倍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倍静水速度即2倍船自身速度2一艘轮船在甲乙两个码头航行顺水航行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为千米小时
例2)一艘船从甲码
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 用了2小时;从乙码 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 驶用了2.5小时.已 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 米/时,求船在静水中 的速度.
同类
精练1
(导学案与习题集P73第4题)
一艘轮船在两个码头间航行,顺水航行要4小时,逆水航
行要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1千米/小时,求轮船在顺水与
逆水中的航行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顺水速度为 (x+1)千米/小时,逆水速度为(x-1)千米/小时。 由题意得:4(x+1)=5(x-1) 解得: x=9 顺水速度为x+1=9+1=10千米/小时,
路程=路程
结论:表示同一个量
的两个式子具有相等关系。
解: 设飞机在无风时的速度为x千米/时. 则它顺风时的速度 为(x+24)千米/时,逆风时的速度为(x-24)千米/时.根据 顺风和逆风飞行的路程相等列方程得
2.8(x+24)=3(x-24) 去括号,得 2.8x+67.2=3x-72 移项及合并,得 0.2x=139.2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这艘船往返 的路程相等。所以(填空)
顺流速度 顺流时间 逆流速度 逆流时间
路程=路程
结论:表示同一个量的两 个式子具有相等关系。
精讲
例题


例2 (课本P94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2x-10 = 3x-15-6, -2x-3x =-15-6+10, -5x =-11,
x 11. 5
二 去括号解方程的应用
例2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用了 2 h; 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而行,用了 2.5 h. 已知水 流的速度是 3 km/h,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这艘船往返的路程相等,即等量关系为: 顺流速度_×__顺流时间_=__逆流速度_×__逆流时间
解:设壶中原有 x 斗酒, 依题意,得
2 [2(2x-1)-1]-1 = 0.
解得 x = 0.875. 答:壶中原有 0.875 斗酒.
课堂小结
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 同类项→系数化为 1.
2. 若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时,原括号内 各项的符号要改变.
解:设他这个月用电 x 度,根据题意,得 0.50×100 + 0.65×(200 - 100) + 0.75(x - 200) = 310, 解得 x = 460.
答:他这个月用电 460 度.
方法总结:对于此类阶梯收费的题目,需要弄清楚各 阶段的收费标准,以及各节点的费用,然后根据缴纳 费用的金额,判断其处于哪个阶段,再列方程求解即 可.
6
解得 x = 840.
则 3×(840-24) = 2448.
答:两城之间的距离为 2448 km.
例3 为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地对居民用户用电收费 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户每月用电如果不超过 100 度, 那么每度按 0.50 元收费;如果超过 100 度不超过 200 度,那么超过部分每度按 0.65 元收费;如果超过 200 度,那么超过部分每度按 0.75 元收费.若某户居民 在 9 月份缴纳电费 310 元,则他这个月用电多少度? 提示:若一个月用电 200 度,则这个月应缴纳电费 为 0.50×100 + 0.65×(200 - 100) = 115 元. 故当缴纳 电费为 310 元时,该用户 9 月份用电量超过 200 度.

一元钱去哪了引发的数学思考

一元钱去哪了引发的数学思考

一元钱去哪了引发的数学思考作者:王欢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9期摘要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一通貌似严谨的数学分析,加之一番严正的验证,让一个小问题“一元钱去哪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本文从一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小故事进行切入,依据和小伙伴们讨论分析的四种理解思路进行验证,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据此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数学小故事数学假象避免错误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1问题提出数学是我的最爱,我喜欢数学,喜欢数字,更加喜欢探究数学中的一些“问题”。

你是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时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很多表面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计算,结果却出人意料。

还有一些过程纷乱复杂,步骤关联交错,解题毫无思绪,其结果却往往很简单。

举个例子详细探究下这个问题。

曾经有这么一个数学小故事,三个客人去住一家旅店,三个人共住一间房,一晚上需要30元钱,每人给了服务生10元钱,但这天刚好碰上旅店特价销售活动,只需要25元钱就可以开上一间房,所以老板将剩下的5元钱交给了服务生。

让其退还给那三个人,但服务生却从中拿出2元钱放入了自己的口袋,剩下的3元钱还给了那3个人,一人1元。

就是三个人每人分别给了9元钱住店,那就是3*9=27元,服务生偷拿了口袋里的2元钱,一共是27+2=29元,那还有1元钱去哪里了呢?咋眼看这个问题的时候,百思不得其解,每一步的计算没有出错,也没有漏算任何一步,于是我开始去寻求大人的帮助,爸爸似乎看出了什么,但是不动神色,只说了一句,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研究一下,于是我找到了我平日里要好的小伙伴们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2分析过程解析数学的解题思路,其实是非常讲究思路和步骤的,其中任何一步错了,后面计算就算再精妙,也不可能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

首先让我们把这个过程进行具体的步骤化,看能不能从这里面发现点什么。

第一步:3个人每一个人支出了10元住店,总支出3x10=30元;第二步:老板一共收到了30元,总收入30元;第三步:老板退还了5元给服务生,30-25=5元;第四步:服务生拿到了这5元,打折费5元;第五步:服务生拿走了其中2元,剩余5-2=3元;第六步:客人每人拿到了1元,共计3*1=3元,总实际支出30-3=27元;第七步:客人综合共支付了27元,这里面已经包含了服务生私下偷拿的2元。

一元三次方程的故事

一元三次方程的故事

一元三次方程的故事很久以前,人们就解决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然而对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却使众多的数学家们陷入了困境,许多人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帕西奥利对三次方程进行过艰辛的探索后作出极其悲观的结论.他认为在当时的数学中,求解三次方程,犹如化圆为方问题一样,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种对以前失败的悲叹声,却成为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迎接挑战的号角.以此为序曲引出了我们要讲述的关于三次方程求解的故事.故事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一位大学教授,名字叫费罗(Scipione del Ferro,1465-1526).他在帕西奥利作出悲观结论不久,大约在1500年左右,得到了x3+mx=n这样一类缺项三次方程的求解公式.在求解三次方程的道路上,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功.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并没有马上发表自己的成果以广为传播自己的成功.相反,他对自己的解法绝对保密!这在“不发表即发霉”的今天,真是不可思议之事!在当时却有其原因.那时一个人若想要保住自己的大学职位,必须在与他人的学术论争中不落败.因此,一个重要的新发现就成了一件论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最后直到其临终前,大约1510年左右,他才将自己的这一“杀手锏”传给两个人:他的女婿和他的一个学生.他那不学无术的女婿不久就将此抛之脑后了,这样他的学生菲奥尔以这一“杀手锏”唯一传人的角色在我们的故事中作为第二个人物露面了.菲奥尔本人的数学才能并不突出,但他却因独得费罗秘技而以之炫耀于世.只不过他“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招牌却没有挂太长的时间,一个厉害的挑战者塔塔利亚 (Niccolo Tartaglia of Brescia,1499-1557)出现在他的面前.这是我们故事中出场的第三个人物,其原名丰塔纳.1512年,在一次战乱中他被一法国兵用刀砍伤脸部,头部口舌多处受伤,其后虽侥幸活命,却留下了口吃的后遗症.于是就得了“塔塔利亚”的绰号,意大利语就是“口吃者”的意思.那时他还只有13岁.然而这并没有妨碍这位有才能的顽强的少年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在数学上达到极高的成就.1534年他宣称自己已得到了形如x3+mx=n这类没有一次项的三次方程的解的方法.不久,菲奥尔就听到了挑战者的叫板声,于是我们故事中的两位人物开始碰面了.两人相约在米兰进行公开比赛.双方各出三十个三次方程的问题,约定谁解出的题目多就获胜.塔塔利亚在1535年2月13日,在参加比赛前夕经过多日的苦思冥想后终于找到了多种类型三次方程的解法.于是在比赛中,他只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轻而易举地解出了对方的所有题目,而对方对他的题目却一题都做不出来.这样他以30:0的战绩大获全胜.这次辉煌的胜利为塔塔利亚带来了轰动一时的荣誉,同时也意味着菲奥尔可以在我们的故事中以不体面的方式先行退场了.塔塔利亚为这次胜利所激励,更加热心于研究一般三次方程的解法.1541年,终于完全解决了三次方程的求解问题.或许是出于与费罗同样的考虑,或许是想在进一步酝酿后写一本关于三次方程解法的书的缘故,塔塔利亚没有将自己的成果很快发表.于是,风波骤起,本应进入尾声的故事,由于又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而被引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这位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叫卡尔达诺(Girolamo Cardano, 1501-1576),一位或许是数学史中最奇特的人物.他的本行是医生,并且是一个颇受欢迎的医生.但其才能并没有局限于此,他在各种知识领域里显示出自己的天赋.除了是一个极好的医生外,他还是哲学家和数学家,同时是一个占星术家,并在这些知识领域里都获得了重要成果.他行为有些怪异,好赌博,人品看来也不太佳.在他去世后一百年,伟大的莱布尼兹概括了他的一生:“卡尔达诺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伟人;没有这些缺点,他将举世无双.”在我们故事中卡尔达诺所要扮演的正是一个将才能与不佳的人品集于一身的不太光彩的角色.在塔塔利亚与菲尔奥的竞赛后不久,卡尔达诺听说了这一故事.在此之前他对三次方程求解问题已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却没有得到结果.于是可以想象得到他是多么急于想知道塔塔利亚这位解三次方程大师的奇妙技巧.为此他多次向塔塔利亚求教三次方程的解法,开始都被塔塔利亚拒绝了.但最终在卡尔达诺立下永不泄密的誓言后,他于1539年3月25日向卡尔达诺公开了自己的秘密.故事的转折就这样开始了.卡尔达诺并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1545年他出版《大术》一书,将三次方程解法公诸于众,从而使自己在数学界名声鹊起.当然,如果说句公道的话,卡尔达诺的《大术》一书并非完全抄袭之作,其中也包含着他自己独特的创造.然而,这种失信毕竟大大激怒了塔塔利亚.1546年他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与发明》一书中严斥卡尔达诺的失信行为,于是一场争吵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一时间,充满火药味的信件在双方之间飞来飞去.1548年8月10日在米兰的公开辩论使这场冲突达到白热化.卡尔达诺在这场公开辩论中自己避不出席而是派遣了一位学生出马.这个学生的名字叫费拉里(Ludovico Ferrari ,1522-1565),是我们故事中出场的最后一个人物.费拉里15岁时充当卡尔达诺的家仆.主人发现了他的出众才能,接受他为学生和助手.18岁时接替卡尔达诺在米兰讲学.其最大的贡献是发现四次方程的一般解法.现在这位以脾气暴躁著称且又忠诚的学生要报答老师的知育之恩了.在这场公开的辩论中,塔塔利亚先以三次方程的迅速解答取得优势,而费拉里则指摘对方不能解四次方程.于是一场数学论争逐渐演变成一场无聊的谩骂.最后客场作战的塔塔利亚以失败而告终,后者宣称了自己胜利.由于卡尔达诺最早发表了求解三次方程的方法,因而数学上三次方程的解法至今仍被称为“卡尔达诺公式”,塔塔利亚之名反而湮没无闻了.这对塔塔利亚来说似乎是太不公平了.不过,这又怎么样呢?在历史上,这类争夺优先权的论战又何止这一桩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少年过去后,在当时对于个人如此重要的事,对后人而言却不过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已.塔塔利亚发现的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三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x 3+sx 2+tx +u =0,如果作一个横坐标平移y =x +3S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方程的二次项消去.所以我们只要考虑形如x 3=px +q 的三次方程.假设方程的解x 可以写成x =a -b 的形式,这里a 和b 是待定的参数.代入方程,我们就有a 3-3a 2b +3ab 2-b 3=p (a -b )+q ;整理得到a 3-b 3=(a -b )(p +3ab )+q ;由二次方程理论可知,一定可以适当选取a 和 b ,使得在x =a -b 的同时,3ab +p =0.这样上式就成为a 3-b 3=q ;两边各乘 以27a 3,就得到27a 6-27a 3b 3=27qa 3;由p =-3ab 可知27a 6 +p =27qa 3;这是一个关于a 3的二次方程,所以可以解得a ,进而可解出b 和根x .。

《数学在哪里》一年级读后感

《数学在哪里》一年级读后感

《数学在哪里》一年级读后感第一篇《数学在哪里》这本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从故事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年级下册《数学在哪里》精彩的故事吧!书中第一篇小故事《生日一定是一年过一次吗?》,我读了这个题目,心想:生日肯定是一年过一次呀!难道是过两次吗?带着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书看起来,故事开头写的是小芳有一个表妹,她今年五岁了,可是只过了一次生日。

这让我心里的“小问号”更多了:她五岁了,应该过五次生日才对呀!怎么可能只过一次呢?带着疑问,我继续往下读。

大虎说:“这还不简单嘛,她年纪小,忘了自己的生日呗。

”这时,小阳振振有词地说:“她的生日一定是2月29日。

所以,她五岁了,才过了一次生日。

”“为什么呢?”大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小阳接着说:“大家知道吗?2月29日不是每年都有的,而是四年才有一个闰年,闰年才有2月29日,你表妹五岁才过了一次生日,一定是2月29日出生的。

”哇!原来年、月、日里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学问,小阳真厉害!他发现了年、月、日的秘密。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我们家,爸爸是4月1日过生日,妈妈是8月18日过生日,我是2月17日过生日,我们都可以一年过一次生日,而那些2月29日出生的小朋友,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对于他们来说,生日就显得更加珍贵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对《数学在哪里》这本书很感兴趣,大家喜欢这本书吗?快来和我一起看一看吧,相信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第二篇这学期的数学午读时光,我们共读了《数学在哪里》这本书。

书里讲的都是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数学知识。

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是一个小故事《商的变化规律一涨工资》:大虎是个懂事而能干的孩子,他喜欢帮妈妈干家务,可他每次干完家务都希望妈妈给他奖励。

妈妈就答应每干3天给大虎6元钱作为奖励。

大虎觉得妈妈太“抠门”了,才给这么少的工资,有点儿急了。

妈妈笑着说:“那就9天给18元。

”大虎一听有18元,高兴坏了,觉得特别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