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 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帝”字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花蒂的象形。
这象征着殷商种族绵延不绝的本源;其二以“帝”作为祖先神的别称;最后以“帝”或“上帝”称呼天神时,实际上就是把天神当作本宗族的本根。
这反映了在商代A. 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B. 将祖先与神的崇拜相结合C. 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D. 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答案】B【解析】把天神作为本宗族的本根,表明商王室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神,他们是神的后裔,故选B;当时我国没有宗教,排除A;C与材料无关,排除;西汉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理论,排除D。
2. 汉初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史重在军功,轴之以“任子”“货选”等。
“任子“是沿袭周朝以来的“世卿世禄制”。
“货选”是指入选者要拥有一定资财为入选资格。
“军功”则要在战场上立军功。
汉初的选官制度A. 阻断了阶层流动B. 容易导致人才匮乏C. 因循秦朝的旧制D. 标志官僚政治形成【答案】B【解析】由材料“汉初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史重在军功”,故汉代没有阻断了阶层流动,排除A;材料“任子”“货选”对人才选拔有特定限制,而“军功”适合于战争年代,排除B;“任子”“货选”并非因循秦朝的旧制,排除C;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形成,排除D。
3. 日本著名政治家堺屋太一认为:“十世纪到十一世纪后半叶北宋鼎盛时期是近代型高速经济增长与合理精神充溢的‘东洋文艺复兴’,甚至是超越它的‘亚近代’。
”由此可知,“东洋文艺复兴”A. 使儒家思想更具思辨色彩B. 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 促进了日本国内思想变革D. 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答案】A【解析】“东洋文艺复兴”指宋明理学推动儒学的发展到新阶段,使儒家思想更具思辨色彩,故选A;宋明理学是三教合一的结果,排除B;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4. 下面是根据吴慧主编的《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相关数据整理的宋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情况统计图(单位:斤)。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从中可以获悉当时A.农村集市开始出现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参考答案:B2. 13世纪中期,英国大法官布雷克顿的名言“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被广为传颂。
这表明当时英国已经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确立了司法权独立的原则D.产生了法律高于国王的观念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司法独立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
故A、B、C三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依据材料中的“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被广为传颂。
可以得出D说法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其中“主保中国,次保大清”是指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参考答案:C4. 图1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参考答案:B5. 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D.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参考答案:D据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形势严峻,国民政府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抗日战争服务,故D项正确;当时轻工业比重下降,并不能说明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故A项错误;材料数据也不能体现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故B项错误;重工业比重上升,不能说明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故C项错误。
【济南高三质量评估】济南市2019届高三上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历史(含答案)

高三年级学习质量评估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2.A3.B4.A5.D6.C7.C8.D9.A10.A11.C12.D13.D14.C15.A16.C17.C18.A19.D20.B21.A22.C23.C24.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
25.(13分)(1)特点:从和平共处到战争对抗。
(若仅从一个角度作答只得1分,共2分)原因:和平共处:英德间存在共同利益(若仅从英德各自具体情况作答不得分);欧洲大国间错综复杂外交条约关系的推动。
(2分)走向战争:英德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或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国力增强,英德战略目标根本冲突);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
(2分)(2)原因:避免与对方发生直接战争;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或以国际协议互相制约);美苏势均力敌;吸取二战教训;核战争的威慑。
(每答出一点得1分)(5分)(3)认识:大国关系关乎人类命运,大国在处理相互间关系时应全面考虑本国利益和国际责任;建立广泛互信机制,加强沟通协调,避免战争实现合作共赢应是大国处理相互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任答一点即得2分)(2分)26.(13分)(1)特点: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出现分化(答出一个角度即可);土地兼并加剧;农业中租佃经营为主;种植结构变化,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工商业经济有所发展(或商品经济发展);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或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每答出一点得1分)(6分)(2)不同:政府积极推动农业变革;以立法形式提供保障;实行大农场式集约经营;普遍存在雇佣劳动;农业资本大量向工业资本转化。
(每答出一点得1分,任答出四点得4分)(4分)影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力量发展壮大;农业变革建立在对农民的剥削基础之上的。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舜文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舜文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该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力而未经列举的权利一概归各州。
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给予地方一定自治权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参考答案:B2. 当今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它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包括①政局稳定程度②经济实力③科学技术④军事实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综合性的,包括诸多方面,诸如社会政局稳定秩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等,可知,①②③④项的表述均属于“综合国力”的范畴,即A项正确。
其余BCD三项均不全面,不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综合国力”3. 下列图片和文字揭示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有些汉字的形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B.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D.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阻碍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参考答案:D4. 右图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作品《伊凡雷帝杀子》。
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沙皇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该作品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参考答案:5. 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指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6。1938年11月至1940年春,各战区中国部队按统一部署向侵华日军发动了冬季攻势,攻击地区涉及绥、晋、豫、浙等广大地区,重点置于豫南、鄂西及皖南等地.这一军事行动
A。 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
【点睛】依据图中国家官吏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可以推知家国同构的特点,表格阅读时切记要寻找共性规律。
3.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命吏部尚书张昭等制定“折杖法”,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逐渐名存实改.“折杖法"的使用
A. 适应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A。 总统试图扩大行政权力
B. 参议院捍卫司法独立
C。 民主程序复杂效率低下
D。 民主政治基石的坚实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罗斯福总统试图增加总统的权利边界,干涉司法体系,但这一做法遭到了最高法院和参议院的联合否决,这说明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石非常坚实,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故选D。总统试图扩大行政权力只能反映材料的局部,这不符合材料的整体意思,排除A;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归法院,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民主的积极作用,C项属于消极层面的评价,排除.
C。 预见了美苏由战时合作到战后争霸世界的国际格局
D. 反思了核武使用后的环境灾难,倡导生态环保理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漫画设定的时间和标题分析,世界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地球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美苏英三国对地球的探视,承载了世界民众想要医治战争创伤、进行战后重建的美好愿望,故选A。漫画的主角是地球,而不是美苏英三国,B项描述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漫画中三国关注的对象是一致的,没有说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分歧点,故并没有预见美苏由战时合作到战后争霸世界的国际格局,排除C;漫画中的地球受伤的原因在于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不是核武器的使用,另外核武器也只有美国对日本使用过,英国和苏联在二战中并未使用,排除D。
济南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高三年级学习质量评估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
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
这说明A.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B.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C.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D.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2.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制比作“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说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
这体现了西周分封制A.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B.消除了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3.汉代的桑弘羊明确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
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的主张。
在当时这一主张A.动摇了汉代以农立国思想B.为调控工商奠定思想基础C.提高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D.使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4.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
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历史高三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A解析: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结束了长期的战国时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
因此,正确答案是A、秦朝。
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五四运动B、五卅运动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它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彻底的爱国民主运动。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因此,正确答案是A、五四运动。
3、题干: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历史人物分为“圣贤”、“豪杰”和“匹夫”三类,这种分类方法体现了以下哪种史学观念?A. 历史唯物主义B. 历史唯心主义C. 历史辩证法D. 历史实证主义答案:B解析: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历史人物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其道德品质和人生追求,这种分类方法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反映了历史唯心主义观念。
4、题干: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A. 重视人的价值B. 追求现实幸福C. 提倡民主政治D. 强调宗教信仰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对人的尊重和重视,提倡追求现实幸福和民主政治,而宗教信仰并非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
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5、题干:以下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秦国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分封制B. 秦始皇在位期间,将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C. 秦朝建立后,立刻废除了商鞅变法中的土地私有制D. 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但统一后的中央集权制度削弱答案:B解析:A选项错误,秦国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C选项错误,秦朝虽然废除了商鞅变法中的某些措施,但并未废除土地私有制;D选项错误,秦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山东济宁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山东济宁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2018―2019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19.0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部分 45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相传,周公作论六乐。
《乐记》云:“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由此可见,周公制乐的主要意图在于 A.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B.严格贵族之间的等级秩序 C.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D.规范贵族之间的权力分配2.表1为部分典籍中关于牛耕的记载。
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确信,汉代的赵过 A.发明了牛耕技术 B.是各种典籍虚构出的传说人物 C.首创并推广耦犁 D.为推广先进技术作出重要贡献 3.萧公权曾说:“儒家之政治思想,态度本为乐观,至桓谭、王符、崔��、荀悦诸人始渐露悲观之意,不复坚持圣君贤相、归仁化义之崇高理想,而欲以任刑参霸之术为补绽治标之方。
”萧公权认为桓谭诸人 A.仁义观念淡化 B.崇尚法家思想 C.主张儒法并用 D.反对儒学独尊 4.南朝时某官负责管理骑兵,有人问他管多少马匹,他答道:“不知马,何由知数”。
又问他近来马死了多少,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
”该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 A.佛道思想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D.选官制度存在弊端5.宋初,“一批批出身寒微的儒士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权力核心阶层,出将入相,为国效命”,“其从政的主体精神是‘进也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风有异于前代”。
2019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二)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二)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1.《晋书》记载:“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
”材料表明的观点是A. 否定佛教传播B. 肯定道教影响C. 主张正视儒学D. 主张三教合流【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意”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知,材料要求注重礼法,故C项正确。
材料并不是否定佛教传播,故A错误。
材料肯定的是儒学,不是道教,B错误。
三教合流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2.《唐律疏议·盗贼》规定:非家庭成员,但属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窃盗财产,构成犯罪,应在盗窃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罚。
这反映出唐朝A. 提倡“重罪轻罚”的原则B. 宗族关系凌驾于法律之上C. 经济发展推动法律制度的改进D. 封建社会法律建设受礼教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亲属伦常关系”“应在盗窃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罚”说明唐朝时期法律的制定受到传统儒家伦理纲常思想影响,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重罪轻罚”的原则,A错误。
材料说明法律受到礼教影响,不是凌驾于法律之上,B错误。
材料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对于法律制度影响,C错误。
3.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A. 生活习俗改变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 官府鼓励经商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宋代都城多见”可见主要陈述了宋代都城东京城内出现供商业活动的服务部门,反映了北宋东京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城市商业功能增强,因此B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A.租佃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井田制经营参考答案:A2. 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
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A.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B.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C.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D.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参考答案:C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是处于中国被迫开放,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背景,体现了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故C正确;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其是近代化的行政官员,故A错误;职务管辖范围显然不是本质问题,故B错误;职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上海道台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故D错误。
故选C。
3. 19世纪末,中国大豆由于出口量急剧增长,种植面积随之迅速扩大。
与此相反,中国一向远销欧美、日本和朝鲜的蔗糖、蓝靛,却由于欧洲和爪哇甜菜糖的发展以及德国洋靛的畅销一蹶不振,种植甘蔗、蓝靛的土地纷纷改种杂粮。
这说明A.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B.国际供求关系制约中国经济作物的发展C.列强的资本输出加剧了自然经济解体D.中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参考答案:4. 18世纪巾期到20世纪初的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①使交通工具实现机械化②英国的议会改革③德意志的统一④越来越多的工人佩戴手表⑤法国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④⑤参考答案:B1 I2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A解析: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业的发明新式工具,实现交通工具现代化;由于工业革命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下议院席位,引起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革命开展促进德国经济发展,从而要求完成德国的统一;工厂制的建立,要求时间观念增强,故越来越多的工人佩戴手表;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现实主义文学,故本题选择A项符合题意。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礼治的核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秩序。
该秩序表明西周A.形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B.宗法制已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C.始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D.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2.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把大禹作为取法的对象,主张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徒“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这反映了墨家A.与儒家政治主张完全相反B.具有实践精神和救世情怀C.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D.汇集了诸子百家的精华3.汉高祖刘邦曾下诏,令兵解甲归田,赐以田宅,允许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还乡,恢复其田宅爵位。
汉高祖这一措施有利于A.增加自耕农所占的比重B.提高民众的政治地位C.促进商业的恢复与发展D.削弱豪强地主的势力4.贞观五年,李世民颁旨佛道设教,本为行善事,难道可以使僧尼、道士等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拜?这样做是损害风俗、悖乱礼经,应立即禁断。
”由此可知李世民主张A.禁断佛道B.崇儒尊孔C.政教合一D.乾纲独断5.北宋政府颁布商税则例,进一步将商税的征收程序化和制度化,改变了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
宋代商税征收的制度化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政府开始着重调整商业税收的政策C.小农经济发展缓慢D.国家从法律上对民营商业的承认和保护6.李木洲认为,古代中国人才选拔经历了“推举-推举并考察-规范化考试”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A.具体表现就是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演变B.彻底完成了贵族政治叫官僚政治的过渡C.实现了道德学问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统一D.体现了制度设计对于公平和效率的追求7.下图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图示。
解析版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这说明.周文王曾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1 ①当时的统治者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周人开始关注天人关系④荀子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③两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①③④.①②③ D.②③④B.①② CA人,不2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
其中,兄终弟及33 人。
这一现象反映出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1明嫡庶 D.中央集权确立.王位继承混乱.分封制度瓦解 B C.宗法制度松弛A C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推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根据材料中反映的秦国九代国。
君的继承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宗法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反映出宗法制的松弛。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是4.子曰: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A------值得收藏!!珍贵文档------------精品文档!值得拥有!------C.霹雳一声暴动.分田分地真忙 D.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6.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从政治上追求民主,反对专制;从经济上,发展近代机器生产;从思想上,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故科举制与近代社会价值取向相似的即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值得收藏!!珍贵文档------------精品文档!值得拥有!------.右图是某位书法家作品,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7 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
2019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西周初年,周公旦长子伯禽就封鲁国。
《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由此可以得知A.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 ___________ B.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C.鲁国是西周时期最大的封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2.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了“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的观点。
其中的“起伪”是指A.追求功利 B.改造人的本性并使之树立道德观念C.清静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以法度约束人性以维护君主的统治3. 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在全国推行均输法。
据《史记·平准书·集解》:均输,“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
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
”这表明西汉政府推行的均输法A.保护小农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打击了豪商大贾C.增加了政府收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稳定了市场秩序4. 《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为勅罪,兼须重罚。
”《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
”这反映出唐代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 ______________ B.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5.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

高三年级学习质量评估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2.A3.B4.A5.D6.C7.C8.D9.A 10.A 11.C 12.D 13.D 14.C 15.A16.C 17.C 18.A 19.D 20.B 21.A 22.C 23.C 24.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
25.(13分)(1)特点:从和平共处到战争对抗。
(若仅从一个角度作答只得1分,共2分)原因:和平共处:英德间存在共同利益(若仅从英德各自具体情况作答不得分);欧洲大国间错综复杂外交条约关系的推动。
(2分)走向战争:英德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或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国力增强,英德战略目标根本冲突);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
(2分)(2)原因:避免与对方发生直接战争;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或以国际协议互相制约);美苏势均力敌;吸取二战教训;核战争的威慑。
(每答出一点得1分)(5分)(3)认识:大国关系关乎人类命运,大国在处理相互间关系时应全面考虑本国利益和国际责任;建立广泛互信机制,加强沟通协调,避免战争实现合作共赢应是大国处理相互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任答一点即得2分)(2分)26.(13分)(1)特点: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出现分化(答出一个角度即可);土地兼并加剧;农业中租佃经营为主;种植结构变化,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工商业经济有所发展(或商品经济发展);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或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每答出一点得1分)(6分)(2)不同:政府积极推动农业变革;以立法形式提供保障;实行大农场式集约经营;普遍存在雇佣劳动;农业资本大量向工业资本转化。
(每答出一点得1分,任答出四点得4分)(4分)影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力量发展壮大;农业变革建立在对农民的剥削基础之上的。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高考复习古代史专题练习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古代史专题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
1.“他将整个帝国分为36个地方行政单位,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从而避免在他之前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尽管这种局面因其暴虐统治而很快被打破)。
……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
材料中“帝国”指的是A. 秦B. 汉C. 唐D. 明【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保证了帝国的统一……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可知是秦朝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被后世所沿用,故A 正确;汉承秦制,故B错误;唐代、明代的地方制度并未“很快被打破”,故CD错误。
2.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每个脸谱都是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应表示A. 忠勇正义B. 奸诈狡猾C. 凶猛残暴D. 刚直果敢【答案】A【解析】【详解】京剧红脸表示忠勇正义,例如关羽,故选A;白脸表示奸诈狡猾,例如曹操,排除B;黄脸表示凶猛残暴,例如宇文成都,排除C;黑色表示刚直果敢,例如包拯,排除D。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A. 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 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 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本题属于程度型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都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最突出的作用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名族融合,所以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4.美国学者马克·赛尔登在其《革命的中国:延安道路》一书中指出:“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
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
这说明A. 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B. 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C. 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D. 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23年青铜器牛尊的发现推翻了“汉代赵过始为牛耕”的记载,说明牛耕最晚出现于战国时期,可能更早,中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战国时期出现了牛耕,但无法得出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牛耕技术历史悠久,并非主要说明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D选项错误,文献史料也有历史价值,并非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制比作“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说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
这体现了西周分封制A. 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B. 消除了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C. 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
依据材料“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和诸侯国的关系,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后期分封制被破坏,天子权威被削弱,分封制没有消除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C选项错误,分封制没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结合所学可知,秦代郡县制才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家国一体特征。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汉代的桑弘羊明确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
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的主张。
在当时这一主张A. 动摇了汉代以农立国思想B. 为调控工商奠定思想基础C. 提高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D. 使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桑弘羊的经济思想。
依据材料“富国何必用本农”可知,桑弘羊认为富国不一定要依靠农业,主张国家积极介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对盐、铁、酒实行专卖。
结合所学可知,桑弘羊对盐铁官营政策加以大力推行,为当时调控工商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桑弘羊的经济思想主张国家管制经济,抑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并未动摇汉代以农立国的思想;C选项错误,桑弘羊所要开的末,并非豪商大贾所经营的工商业,而是指在封建国家控制下的工商业,并未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D选项错误,桑弘羊主张国家积极介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对盐、铁、酒实行专卖,以及“算缗”和“告缗”等措施,加强了君主对社会的控制,压制和毁灭汉朝民间工商业,造成国富民贫的效果,不能促进中国商业的发展,并未使重农抑商政策受到真正的冲击。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
这反映了A. 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 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 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魏晋玄学出现的社会背景。
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统治阶级内部及社会的矛盾问题日益暴露,儒家的道德规范陷入窘境,儒学思想出现信仰危机,佛道思想广泛传播,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于是士大夫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辩论,这一思潮被称为魏晋玄学,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魏晋玄学的出现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C选项错误,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D选项错误,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与探讨形而上问题的玄学思想不相同。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5.唐代的炼丹著作《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等即记录了火药的诞生。
到北宋时,政府开始组织有关火药与火器的大规模生产,由于涉及军事机密,官方作坊要求工匠熟背制造程序,严禁外传,同时禁止硫磺、硝石出境,特别是流向辽国。
据此可知A. 专制主义制约科技进步B. 政府行为主导科技发展C. 宋代火药技术已趋成熟D. 政局变迁影响科技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依据材料可知,北宋禁止火药制造工序外传和火药制造原料出口,特别是对当时的敌国辽国,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政局变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局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与专制主义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局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并未体现政府主导科技发展;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火药技术发展已经成熟。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6.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
这一做法A. 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B. 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C.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D. 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政策。
依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出台法律规范土地交易的契约关系,实际上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配置,这一做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这一做法是为土地经营流转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不能保护自耕农经济;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土地立法,不是商业立法;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允许土地的流转,承认和保护土地私有,并不抑制土地兼并。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7.据《泾县志》等载,明初服尚简朴,“衣不过细布土缣,仕非宦达官员,领不得辄用芝丝”,“士人之妻,非受封,不得长衫束带”。
到明朝中后期,则“男女衣文绣,女子服五彩,衣珠翠,金银满饰,务华靡,喜夸诈”,“冠嫁娶用长衫束带,赀装缇帷竞道”。
这一变化说明了A. 进步思想影响妇女地位变化B. 理学衰落导致奢靡风气盛行C. 经济发展引发思想观念冲突D. 市民壮大瓦解传统伦理道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依据材料可知,明中后期男女服饰由简约朴素变的奢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因此C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中后期男女服饰的变化,并非只体现妇女衣饰的变化;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宋明理学思想占据思想主流地位,并未衰落;D选项错误,崇尚华丽奢侈的服饰不能等同于传统伦理道德的瓦解。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8.明清时期,官员在君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但这并未使官僚队伍与君主离心离德,也没有影响官僚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反而还使这种忠心越来越强烈。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科举制度日趋僵化B. 自然经济仍占主流地位C.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 程朱理学影响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
结合所学可知,理学正式形成于宋朝,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则以“三纲五常”为核心。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力推崇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正统思想,并极力排斥先秦儒家思想中不利于君主专制的成分。
清朝统治者同样非常尊崇程朱理学,将朱熹作为配享孔子的第十一圣。
明清时期又将“三纲五常”等理学思想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使知识分子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接受了三纲五常的准绳。
通过这些措施,明清统治者培养了一大批从内在的思想意识到外在的制度礼仪上,都对君权服服帖帖的官僚,这对于明清两朝政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科举制度日益僵化不是官僚对君主日益忠心的主要原因;B选项错误,自然经济占主流地位与此现象无关;C选项错误,君主专制强化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9.1862年京师同文馆初创时,只设有英文馆,学生十人。
后又增设法文、俄文、天文、算学等专业。
馆内课程既有三千多条的礼仪,也有外国教习讲的万国公法课,宣传强国压迫弱国的逻辑,同时“基督文明”亦在校内被广泛宣扬。
由此可知京师同文馆A. 打破经史之学垄断教育的传统B. 突破“师夷长技”的范畴C. 旨在培养具有大国意识的人才D. 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产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相关内容。
依据材料可知,京师同文馆的课程除了礼仪之外,还有外文、万国公法等内容,这说明京师同文馆打破了经史之学垄断教育的传统,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培养近代洋务人才的学校,并未突破“师夷长技”的范畴;C选项错误,开设外国公法课及校内宣扬“基督文明”与大国意识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京师同文馆打破了教育传统,与外交近代化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0.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
”这一主张A.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 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C. 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D. 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郭嵩焘的思想主张。
依据材料可知,郭嵩焘认为应该打破官府在矿业开采上的垄断,允许民众办理,这一主张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矿业由官办还是商办与是否健康发展没有必然关系;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郭嵩焘的认识,并未体现政府的态度;D选项错误,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民族工业并未突破这一思想。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1.1902年4月,梁启超在致康有为的信中说:“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决不能立国,……而所以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