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总体规划(1)区域背景分析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总结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总结一、区域分析的基本概念区域分析是研究特定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的相互作用、组织和影响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区域特征分析:对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等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便为区域规划提供详细资料和信息。
2.区域发展潜力分析:通过对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人才素质等因素的研究,分析区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为区域规划提供发展战略。
3.区域发展动态分析:对区域发展的历史演变、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出区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区域竞争力分析:对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竞争力、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分析区域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区域规划提供发展战略。
二、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对特定地域进行研究与规划,包括对区域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方面进行有序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
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发展战略:根据区域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明确区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2.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区域的自然资源和人口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城市布局规划:根据区域的交通条件、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提高城市的功能和效益。
4.经济产业布局规划:通过对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的研究,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三、区域分析的研究方法区域分析主要依赖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1.定量分析:利用数学和统计工具对区域的要素进行量化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区域经济模型、层次分析法、多指标评估模型等。
2.定性分析:通过对区域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揭示出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主要问题,并进行综合评估和综合决策,常用的方法包括SWOT分析法、影响矩阵分析法等。
四、区域规划的研究方法区域规划主要依赖于系统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1.系统分析:以系统论为基础,通过对区域的各个要素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出区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区域规划分析(要点总结)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区域的基本特性1.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范围和可度量性2.区域的不可位移性和不可置换性3.区域内部具有同一性4.区域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三、1、区域发展概念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区域科学的定义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四、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了区域资源的观念2.扩大了区域研究的范围3.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4.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5.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五、区域发展分析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六、区域分析方法1.地理学的比较法2.经济学的分析法3.数学的模拟法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一、自然资源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2分类1)按自然资源的物质组成划分,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五大类。
区域分析与规划之绪论(54页)
二、扩大区域研究范围与视角
当前区域发展的研究决不能“就区域论区域”, 应当扩大研究的视野,从参与市场竞争的角度和 运用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理论,强化区域的基础设 施和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区外、国外的资源、 资金、技术、人才,建立起内外结合的经济运转 系统,促进区域的发展。
27
三、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区域自然及社会经济地理背景条件是区域分析的基础 内容
区域分析促进地理学的发展:
区域分析中的一些分析方法又可用来揭示区域内部的 各种自然以及人文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增强地理 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对现实人文地理过程的仿真和预 测研究能力,促进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研究向综 合方向发展。
42
三、区域分析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及区域发展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 视,这使得区域分析的内容更加广区域分析 三、区域分析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四、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五、区域分析方法
40
三、区域分析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研究核心 如何合理(经济)地利用稀缺资源(广义的资源), 以最小的成本(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利益、利 润)。 经济原则是区域分析的核心原则,因此,经济学的原理就 成为区域分析的基石。
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第二节 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第三节 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的新特点 第四节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
4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的概念 二、区域的划分
5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 (region)是一个普遍的概念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理解:
地理学 把“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 经济学 把“区域”理解为一个在经济上相对完整 的经济单元; 政治学 一般把“区域”看作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 行政单元; 社会学 把“区域”作为具有人类某种相同社会特 征(语言、宗教、民族、文化)的聚居社区。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区域分析与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一个特定区域的综合分析,了解该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人口特征、社会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再结合相关政策和规划原则,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区域分析时,首先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了解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势、气候、土壤等;了解该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就业情况等经济状况;了解该区域的人口特征,包括人口分布、年龄结构、教育程度等;了解该区域的社会需求,包括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需求。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需要根据区域的发展潜力和优势,确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例如,如果该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如果该区域靠近重要交通枢纽,可以发展物流中心、商贸等相关产业。
其次,需要考虑区域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规划时,要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的布局,确保各区域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例如,居住区与工业区的合理距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此外,还需要考虑规划的可持续性。
在制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例如,可以引入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最后,为了实施规划,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确保其有效落实。
政府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各方面力量的参与,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通过区域分析与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和整合资源,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制定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一些与区域分析与规划相关的内容。
首先,需要关注区域的经济发展。
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区域分析与规划最全版
区域分析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既包括反应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化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适度人口:就是使得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最大值的那种人口规模,而这种适度人口规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新技术的发现,可以使得原来的适度规模相对扩大。
人口惯性:人口在生产过程中,人口群体保持原有增长或减少趋势的特性。
产业结构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得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
(一)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 a.三次产业的划分 b.五次产业划分的探讨(三)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四)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a.资源密集型产业b.资金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五)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区域规划内容:(1)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2)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3)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4)基础设施规划(5)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6)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7)区域空间管制(8)区域发展政策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①自主发展战略。
②高速度增长战略。
③交通经济发展战略。
④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⑤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
⑦信息化发展战略。
(二)空间发展战略模式:1.基本战略思想:①集中式发展。
②分散式发展。
③集中和分散整合发展。
2.空间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①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
②明确开发的重点城市、地区和开发的时序或推进的层次关系。
③要体现区域和区内各部分空间开发上的问题和未来开发策略。
④要体现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在当今社会,区域发展成为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和实践领域,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分析是对特定区域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评估。
这包括对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的了解;对社会经济状况,如人口、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的洞察;以及对文化、历史、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自然地理条件是区域分析的基础。
例如,山区和平原地区在交通、农业发展等方面就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山区可能由于地形复杂,交通建设成本高,限制了大规模的工业发展,但却可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而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交通网络的构建。
人口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人口的数量、年龄结构、素质水平等都会对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个地区如果拥有大量年轻且高素质的劳动力,就更容易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的入驻,推动产业升级。
相反,如果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可能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也是区域分析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区域往往有着不同的主导产业。
一些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一些以工业为主,还有些以服务业为重点。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则是在区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区域发展目标和需求的战略和方案。
它旨在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制定区域规划时,首先要明确区域的发展目标。
这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
比如,对于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将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作为主要目标。
空间布局是区域规划的关键环节。
要根据区域内不同产业和功能的需求,合理划分土地用途,如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
同时,还要考虑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以确保区域内各个部分能够高效运转。
总体规划课件
总体规划课件总体规划课件总体规划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总体规划的定义、目的、原则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总体规划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总体规划的定义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旨在确定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总体规划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蓝图,更是一种对城市发展的长远思考和规划。
它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如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二、总体规划的目的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总体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优化交通规划,改善交通拥堵问题;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三、总体规划的原则总体规划的制定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即规划应该基于充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是综合性原则,即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避免片面性和孤立性。
再次是可持续性原则,即规划应该注重长远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最后是民主性原则,即规划应该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的公正和合理。
四、总体规划的实施过程总体规划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问题识别和目标设定阶段,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目标。
其次是方案设计和评估阶段,制定多个可行的规划方案,并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然后是规划编制和公示阶段,将选定的方案编制成规划文件,并向公众进行公示和征求意见。
最后是规划实施和监测阶段,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
五、总体规划的挑战与展望总体规划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因此,未来的总体规划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韧性。
同时,总体规划也应该注重创新,引入新的理念和技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城市总体规划
7 ) 特殊职能的城市:
特殊职能在城市的建设和布局上占主导地位,规划异与一般城市。 A. 革命纪念性城市: B. 风景旅游、修疗养为主的城市: C. 边贸城市:满洲里、景洪、伊宁、二连浩特等。
2. 根据城规法,按人口规模分:
1) 大城市:≥20万。 2) 中等城市:20-50万。 3) 小城市:<20万。 习惯上:≥100万为特大城市。
②城市的重心位置
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的 重心位置,这里形成的中心城市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的最短的效果。E.g.:
③城市的边缘位置
即城市区位追求位于区域边缘并邻接于其他影响其发展的区域。这种位置 非常有利,可以成为两个或多个地区的贸易中心。这种边缘位置既可以在不同 的地形区域和经济区域之间,也可以在不同的政治区域或其他人文因素之间。
一、城市性质的含义
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是个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突出的对 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职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稳定性。
二、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1、城市性质对城市规模大小,城市用地组织布局结构以及各 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要指导作用。编制总体规划时
②战略重点:
指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问题。它涉及的是事关全局的关键部门和
地区的问题,体现在城市发展中比较长时期发挥作用的行业或地域,具有阶段性。 战略重点通常 表现在:
a.在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b.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筑,科技,能源,交通,教育常被列为发展重点。 c.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③战略措施:
总结:①首先要对城市自然地理位置予以充分关注,赋予她经济意义。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重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重点一、区域分析的重点1.自然环境分析: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特点,为后续的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经济社会分析:对人口、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交通、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要素进行分析,了解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基础设施分析: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状况、效益等,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4.生态环境分析:对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状况、生物多样性等,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5.风险评估与应对:对区域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等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区域的安全和稳定。
二、区域规划的重点1.发展目标与定位:根据区域分析的结果,明确区域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确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2.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功能和空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区位优势的发挥。
3.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根据区域的产业基础和特点,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策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4.城市与乡村发展: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进行规划,包括城市扩容、城市更新、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5.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区域的交通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制定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
6.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规划,保护和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7.社会事业与民生改善:对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进行规划,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对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土地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等规划措施。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在当今社会,区域的发展和规划对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旨在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规划,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基础,它通过对区域内各种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的调查和研究,揭示区域的特征、问题和发展潜力。
在进行区域分析时,首先要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进行了解。
例如,一个地区的地形是山地还是平原,气候是湿润还是干旱,这些自然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交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
经济因素也是区域分析的重要内容。
包括区域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劳动力资源等。
比如,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地区,可能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地区,则更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社会因素如人口分布、文化传统、教育水平等也会对区域的发展产生影响。
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地区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环境因素在区域分析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状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区域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完成区域分析之后,就可以进行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根据区域分析的结果,制定出区域未来发展的目标、战略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性原则等。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确保区域的发展不会以牺牲未来为代价。
因地制宜原则强调根据区域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适合的发展策略。
综合性原则则要求在规划中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实现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的内容通常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重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3.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4.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5.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6. 区域空间管制是以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等密切联系的区域为基础单元,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通过不同层级政府或发展主体之间、同级政府之间或利益团体之间的沟通、对话、协商,在达成共识、自我约束、建立互信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区域规划统一实施、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各类资源占有者之间的公平。
7.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者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者自然、环境要素)。
8.生态环境补偿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它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9.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就是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
7.自然资源承载力: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8.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逆,并且在使用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叫做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15.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和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区域总体规划
区域总体规划区域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综合的规划安排,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以下是对区域总体规划的一些建议和思考:首先,要注重区域的经济发展。
在制定区域总体规划时,需考虑到区域内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确定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
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企业、建设产业园区等手段,提升区域的产业发展水平;还可以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要注重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包括交通、水、电、气、通信等方面。
需要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或改善,并制定相应的建设计划。
比如,在交通方面可以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提升区域内外的交通便利度;在水电气方面可以优化供应保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再次,要注重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加强对区域内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公园、保护植被、治理水体污染等手段,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同时,还应推广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要注重区域的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是保障城市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合理划定城市的功能区域,按照合理的布局规划城市大小、规模和人口密度。
同时,也要关注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以保障农民的生计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要注重区域的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事业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需要合理规划和配置资源,满足人民对于各类社会服务的需求。
可以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文化中心等,提高社会服务的供给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总之,区域总体规划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建议。
只有通过规划和实施,才能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进步。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规划是人们以思考为依据,安排其行为的过程。
规划与计划近义,经常被替换和混用。
许多国家把区域规划称为区域计划。
规划与计划一样,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规划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
任何一个区域,不论它地处发达富裕的城市地区,还是位居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不论是在高原沼泽,还是在荒漠草地,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都不是唯一的。
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以出现许许多多的状态和空间景象。
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
由此而言,区域规划就是人们根据现有的认识,对规划区域的未来设想和理想状态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载体。
地区的生产布局,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
国民经济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安排不能分割。
因此,从规划工作的实质而言,区域规划实际上就是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总体部署。
正是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的缘故,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
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却称为国土规划,法国则称为领土规划。
区域规划是一个区域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未来经济建设的蓝图。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
区域分析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区域规划区域分析区域规划第一章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2.区域的划分1 .均质区域:区域内部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它区域,这称之为均质区域。
2 .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
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调查基础数据)2.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
(评价及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区域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因此,区域发展的分析也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区域发展分析中判断是非的标准。
(发展方向策略)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者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者自然要素。
第四讲 总体规划(1)区域背景分析
第四讲第四讲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编制交通的阻碍点和控制点交通的阻碍点和控制点在通畅的路线上遇到阻碍的地方如河流的峡口在通畅的路线上遇到阻碍的地方如河流的峡口如我国长江三峡峡口的宜昌日内瓦湖畔的日内瓦如我国长江三峡峡口的宜昌日内瓦湖畔的日内瓦城而阿富汗的卡布尔和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则是著城而阿富汗的卡布尔和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则是著名的山口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3)交通节点位置( 交通运输和区际贸易性质的城市)
交通停歇点和中继点 我国大运河沿线主要城市的形成和崛起也是大致如此。 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这样的城镇意 义已不大了。 (扬州)
交通转换点 中国1990年289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只有10% 的城市是3个或3个以上方向出线的铁路枢纽;在119个 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里,这类城市占29%;50~100万 人口的大城市,相应为50%;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高达84%。
第四讲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二、城市区域条件分析
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基础设施,区域 劳动力,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 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等。
其中:城市分布的空间移动和城市规模的升降格局是
沿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轨迹发生的,是和经济重 心的变化相适应的。如美国最早开发的是东北部大西 洋沿岸,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了一大批城市;20世纪 四五十年代出现了太平洋沿岸的旧金山、洛杉矶、西 雅图等中心城市;70年代又向南方阳光地带和墨西哥 湾发展,涌现了达拉斯、休斯顿、迈阿密等重要城市。 历史时近二百年。
第四讲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2)中心、重心位置和边缘、门户位置
中心位置 城市影响区域的几何中心,交通线的会聚,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 线。 比如:一国首都位于国土的居中位置,如西班牙马德里,俄罗斯欧 洲版图之莫斯科,美国早期东部13州版图之华盛顿。山西之太原,贵州 之贵阳,广东之广州。 重心位置 当一个地理区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如果按不均匀性进 行加权,就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的重心位置。在这里形成的中心城 市也具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如西安、杭州、南 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但接近于省域的人口 和经济分布的中心位置。
总体规划课件
总体规划课件总体规划课件是现代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
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和理解总体规划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总体规划课件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总体规划课件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总体规划的概念和内容。
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或一个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企业总体规划等。
通过使用总体规划课件,学生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地了解总体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总体规划课件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总体规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其次,总体规划课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利益关系。
通过使用总体规划课件,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环境、经济、社会等,以及如何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总体规划课件还可以通过模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总体规划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总体规划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体规划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通过使用总体规划课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体规划课件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展示总体规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总体规划课件还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交流。
综上所述,总体规划课件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总体规划的概念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总体规划课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
城市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划——编制
(2)中心、重心位置和边缘、门户位置
中心位置 城市影响区域的几何中心,交通线的会聚,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 线。 比如:一国首都位于国土的居中位置,如西班牙马德里,俄罗斯欧 洲版图之莫斯科,美国早期东部13州版图之华盛顿。山西之太原,贵州 之贵阳,广东之广州。 重心位置 当一个地理区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如果按不均匀性进 行加权,就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的重心位置。在这里形成的中心城 市也具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如西安、杭州、南 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但接近于省域的人口 和经济分布的中心位置。
(1)宏观和微观地理位置
上海为例,宏观: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东西向 长江的出口处,对内长江流域的门户,对外东最接 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中观:长江三角洲平原, 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上海直接腹地。 上海的最终崛起,历史优选的结果。上海位于黄浦 江和吴凇江交汇处,是不同尺度位置的区域优势得 以结合,城市职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这一构架决定 了上海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1、城市地理位置分析——为什么?
某一地点形成发展起来?城市发展得大或小? 盛与衰——城市地理位置。
分为自然、经济、政治、交通地理位置——特 殊性,往往决定城市职能性质、规模。如矿业城 市;工商贸易港口城市;城市腹地的大小、条件及 通达性决定了城市的大小等等。
第四讲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3)交通节点位置( 交通运输和区际贸易性质的城市)
交通停歇点和中继点 我国大运河沿线主要城市的形成和崛起也是大致如此。 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这样的城镇意 义已不大了。 (扬州)
交通转换点 中国1990年289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只有10% 的城市是3个或3个以上方向出线的铁路枢纽;在119个 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里,这类城市占29%;50~100万 人口的大城市,相应为50%;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高达84%。
第四讲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二、城市区域条件分析
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基础设施,区域 劳动力,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 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等。
其中:城市分布的空间移动和城市规模的升降格局是
沿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轨迹发生的,是和经济重 心的变化相适应的。如美国最早开发的是东北部大西 洋沿岸,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了一大批城市;20世纪 四五十年代出现了太平洋沿岸的旧金山、洛杉矶、西 雅图等中心城市;70年代又向南方阳光地带和墨西哥 湾发展,涌现了达拉斯、休斯顿、迈阿密等重要城市。 历史时近二百年。
第四讲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一、区域背景分析——为什么?
城市:中心;区域:基础。城市的产生和发 展——特定的区域背景。双向联系:获取食物、 原料、燃料和劳动力,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 务,互相交融、互相渗透。首要内容之一城市发 展的区域基础,分析区位条件,科学地确定城市 的职能、性质和发展规模。
第四讲
第四讲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交通的阻碍点和控制点
在通畅的路线上遇到阻碍的地方,如河流的峡口, 如我国长江三峡峡口的宜昌、日内瓦湖畔的日内瓦 城,而阿富汗的卡布尔和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则是著 名的山口城市。海运线也是如此,许多大的港口城 市位于能够控制狭窄海峡的位置上,如丹麦和瑞典 之间在波罗的海入口处,松得海峡上的哥本哈根。 举例:为什么一些交通地理条件好的区位,城市并没 有得到理想的发展?例如陇海铁路端点的深水良港 连云港等。
第四讲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门户位置
门户位置是一种特殊的边缘邻接位置。当一个区域的对外 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 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如位于闽江口的福州 就是在能控制福建省整个闽江流域集散。
同时体现时,区域的首位城市。不同时,并立 或双中心局面。
第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