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分化的文化因素分析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农民工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农民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从事非农工作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并在数十年间迅速扩大。
一、农民工现象的背景1: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的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有限、收入不平等、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等。
2:农民工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工业化、拉动消费市场等。
二、农民工的生活与工作环境1:工作场所:农民工主要在工厂、建筑工地、餐饮业、家庭服务等领域从事劳动工作。
2:工作条件:长时间工作、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艰苦的生活环境等。
三、农民工问题与挑战1: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缺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2: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难以融入城市教育体系,面临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
3:劳动权益问题:一些农民工面临工资拖欠、无法享受工时和休假保障、工伤赔偿等问题。
四、的政策与措施1: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将农民工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城市化推进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民工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五、个人对农民工现象的看法个人认为,农民工现象既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产物,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农民工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他们的权益。
在未来,应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教育和社会保障资源,促进农民工的融入和发展。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劳动合同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农村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研究
农村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研究农村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社会文化因素是促进或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文化传统、教育水平、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等四个方面探讨这些因素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传统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农村地区的文化传统对农村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封建礼教和保守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这导致农村社会相对封闭,缺乏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此外,一些陈旧的价值观念也阻碍了农村青年的成长和创业,限制了农村发展的空间。
二、教育水平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对农村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农村地区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限制了农村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因此,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对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价值观念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价值观念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对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仍然固守着传统的观念,特别是以家族观念为主导的“重男轻女”思想。
这限制了农村妇女参与农村发展的机会,也限制了农村社会整体的发展。
同时,一些狭隘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的道德观念也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
四、社会关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社会关系复杂而微妙,对农村发展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之间的关系以亲戚、朋友为主,缺乏法治精神和合作意识。
这导致了许多农村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
同时,长期以来的农村人口流动也加剧了农村地区社会关系的不稳定性,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挑战。
综上所述,农村发展不仅依赖于经济条件和政策支持,而且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传统、教育水平、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等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因此,要促进农村发展,应当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加强教育投入、倡导新的价值观念、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等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一员,其职业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本文从教育水平、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多方位的对策措施,旨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对策正文:一、引言农民工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逐渐增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促进其职业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水平、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因素(一)教育水平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相较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异。
教育水平对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过低的教育水平会限制个人在职业发展中的机会,从而降低其职业竞争力。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在来到城市之前,通常只接受过基础的学历教育,因此需要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技能水平。
(二)行业发展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制造业和建筑业,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招工需求不断下降,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不利。
而一些新兴的行业,如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等,拥有贴近时代需求的就业岗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带来机会。
(三)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影响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职业方向和岗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服务业是我国就业岗位数量最多的行业,而工业和制造业的岗位需求不断减少。
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岗位进行职业发展。
(四)政策扶持政策扶持是决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如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
农民群体的分化趋势
农民群体的分化趋势
农民群体的分化趋势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民群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一方面,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民群体可能因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和技术培训,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链条中的上游环节,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和福利。
另一方面,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农民群体可能仍然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扮演主要角色,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2. 教育水平差异:接受良好教育的农民群体更容易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因此他们更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和地位。
相反,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群体可能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面临较多的障碍。
3. 经济收入分化:农民群体中存在着收入水平明显不平等的现象。
一方面,一些农民通过技术改造、规模扩大、农业产业链条中的附加值提升等途径,获得较高的收入,实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地位。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由于资源匮乏、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改善自身生活状况。
4. 职业选择多样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民选择了离开传统农业生产,转向工业、服务业等非农领域就业。
这一现象导致了原本农村中相对统一的农民群体逐渐分化为不同职业群体。
5. 生活方式差异: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些农民因为工作、教育和服务等资源的需求,选择向城市迁移,改变了原本的生活方式。
而留在农村的农民则继续传统农业,过着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农民群体的分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区域差异、教育水平差异、经济收入分化、职业选择多样性和生活方式差异等方面。
这些分化趋势对于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群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进行,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然而,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民工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吸引了大量农民工的涌入。
然而,由于技能不足、文化程度低和工作经验缺乏等原因,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和低技能工种,收入稳定性较差。
此外,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低,往往处于劳动力市场的底层,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这使得他们面临着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也涉及到社会层面的因素。
农民工的大量涌入给城市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
比如,由于农民工的大量进入,引发了城市住房和交通的压力,造成了城市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此外,农民工的离乡背井,背离了传统的乡土文化,使得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文化和心理的适应问题。
而且,与家庭的长期分离也给农民工的婚姻和家庭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衍生出了离婚率攀升和儿童留守等问题。
再次,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还需要政策层面的关注与解决。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同时,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他们回到家乡投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之间的互补。
此外,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工作环境。
此外,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中来。
企业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
同时,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关爱农民工的活动,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概述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就业难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愈来愈多的农民工涌进城市寻求就业机会。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诸多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对策两个角度,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
影响因素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一直存在,很多农村学校条件非常差,师资力量也普遍不足。
因此,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对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很难进入城市工作市场,这也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业机会匮乏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同时,一些大型企业和公司更倾向于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人,这对于刚进入城市的农民工而言极为不利。
此外,很多行业的供需矛盾也很突出,农民工只能选择一些较为低端的工作,很难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家庭因素很多农村家庭认为孩子出去工作能够带来更多的收入,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相对有限。
这导致了很多农民工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相对较低,难以与其他求职者竞争。
此外,家庭是否有人能够提供就业引荐也是影响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保障问题许多农民工在进城后仍然面临较大的生活困难。
缺乏社会保障导致他们在生病和意外事件发生时无法得到足够的医疗和经济帮助。
这也使得许多农民工对稳定就业的要求更高,同时在获得合法工作身份上也存在的很多困难。
对策加强农村教育农村教育问题是制约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需要加强农村教育。
政府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修建更多更好的教育设施等方式来改善农村教育现状。
引导合理职业选择政府和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同时倡导广大农民工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农民工现象是指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业劳动的来自农村地区的人群。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这一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并提供相关建议和解析。
第一章:背景介绍1.1 农民工定义及特征- 定义: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以务工、雇佣等形式参与非耕种生产活动并获得报酬或者收益”的人员被认定为“外出务工(返乡)”。
- 特征:主要包括年龄较轻、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技能层次不高等方面特点。
1.2 农民工数量变化趋势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研究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内部流动人口情况, 揭示了其数量增长速度, 基数扩大问题.第二章: 影响因素剖析2.1 经济因素影响:解释了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给传统行业的冲击,以及城市化进程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2.2 政策因素分析:分析了相关政策在推动和引导农民工现象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探讨其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第三章:社会问题解读3.1 就业歧视详细描述了部分企事业单位存在针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包括薪酬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差异待遇情况。
3.2 社会保障缺失探究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带来的负面效应, 特别是涉及医疗、养老等领域.第四章: 解决途径提出4.1 教育改革创新提倡加强教育投入, 完善乡村学校条件并开展技能培训课程;同时呼吁完善高考制度以减少地区间教育资源差距.4.2 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倡议通过立法手段确保所有劳务人员享有平等权益; 启发公众关注合同签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1 对农民工现象的总结总结了本文对于农民工现象所做出的分析和解读,强调其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5.2 建议、企事业单位等相关方面应采取措施:-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减少就业歧视行为发生;附件:(具体文件名称)法律名词及注释:-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关系,并明确双方权益。
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现象
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现象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社会现实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两个方面。
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看,农民工被认为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通常是农村地区的居民,由于农村就业机会有限,因此选择外出务工来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不同于城市居民,农民工通常缺乏正规教育和技能培训,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低技能工作,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条件较为艰辛。
同时,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地位和名誉也往往较低,面临着缺乏保障、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问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也存在一定的社会流动性。
一方面,通过自身努力和不断提升技能,一些农民工能够逐渐摆脱贫困,改变自身的生活境况。
他们利用工作积累的资金,回乡创业或者转行就业,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或发展自己的技能,实现了小康甚至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农民工的下一代也存在上升通道。
随着中国农村对教育的重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孩子有可能获得更多机会,成为城市中的白领或者技术人员,改善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
然而,农民工现象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民工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法获得高技能的工作机会,导致他们在社会分层中长久处于底层。
其次,由于农民工的居住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城乡二元分割的现象比较明显,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
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很低,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
此外,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问题依然存在。
为解决农民工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
其次,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和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分层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分层原因分析-—对滁州市西武村的实地调研【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所有制的变化、分配方式的改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村经济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我国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认真分析这一变化,充分认识当前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现状及其原因,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基于在安徽省滁州市西武村的实地调研,采用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在认识到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现状的前提下,结合有关社会分层的理论,着重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原因。
【关键词】农村社会、社会分层、财富、声望、权利一、引言通过我国的发展轨迹,我们知道,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农村经济改革,逐步赋予农民自由配置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权力。
在比较利益差异的吸引下,部分农民逐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原先收入相近,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类似的农民,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变革、区位差异、个体差异等各方面的因素,经过社会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逐渐形成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声誉等方面有较明显差异而且相对稳定的不同的群体,即农民所占有资源的不同,所以农民分化成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由于充分认识当前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现状及其原因,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农村社会分层的研究在我国成为一门“显学”。
当前,我国对社会分层的研究多以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权利、财富、声望“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理论作为研究依据。
二、有关的社会分层理论“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我国农民群体的分化及其走向
我国农民群体的分化及其走向[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体的分化不仅表现为职业上的多元化,而且在农民群体的阶层变化中还出现了一些质的分化。
当前,由于多方面的条件制约,农民群体的变化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体的变化最为明显,这一群体已经从职业群体变成一个特殊的身份群体。
在不同时期,农民群体的变化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这种变化将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继续下去。
一、从职业群体向身份群体转变农民本来是一个职业概念,是指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依靠农业为生的人(我国通常所说的农民还包括从事林、牧、渔业和水利业生产的人)。
但是,1958年以后,我国所有的居民被划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民两种不同的身份,农民的流动受到限制。
从此,农民既是一种职业又是一种身份,兼具两种属性。
加之当时全国实行计划经济,农村“以粮为纲”,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村职业同质性强,人地矛盾没有显现出来。
因此,绝大多数农民很少有希望转变职业和身份。
以致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十年间,农民群体的职业分化度非常低。
1949年,我国乡村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9.36%,这一比例1978年为82.08%。
农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比例,1949年为91.5%,1978年为73.8%。
30年间,农民基本没有大的职业分化。
1979年以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长期困扰我国的吃饭问题很快就基本得到解决,同时也使农村内部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于是,在中央政策的许可下,一部分农民就开始从事非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到乡镇企业做工、搞长途运输、进入集镇做一些小生意等,农民群体的职业出现多元化。
农民职业分化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刘洪礼、李学广等人就提出了农民队伍构成的问题。
到80年代中后期,一些学者从职业的角度重新对农民群体进行分析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阶层分化问题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阶层分化问题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出现的阶层分化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准确把握农村阶层分化的现状,协调农村社会各阶层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阶层分化;农民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开始走向多元化。
由原来大都从事农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多种职业,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
按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农村户口的农民可划分为8个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
[1]农村阶层的分化瓦解着农村社会传统的社会结构,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许多有利影响,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认清我国农村阶层分化的现状及特征,科学分析农村阶层分化对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引导农村阶层合理流动,适时协调农村社会阶层利益,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对于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一、农民阶层分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一)农民阶层分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农民分化进一步加速了我国“非农化”的进程,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一是奠定了农村民主建设坚实的经济基础,强化了农民的民主意识,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二是促进了农村管理方式的变化和改革,奠定了农村新的政治架构;三是农民分化使农民收入多元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四是农民分化缓解了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促使城市建设与管理思路进一步创新。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其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然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难题。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断有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这使得农民工的求职工作越来越难找,而且普遍工作不稳定,有时一工作就是几天甚至一天。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生计和家庭生活,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安全的压力。
二、工资待遇普遍偏低。
农民工在城市里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体力活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如建筑工人、清洁工人、保安、服务员等,他们的工资待遇相比于城市居民来说普遍偏低。
这也是农民工在城市里面长时间谋生需要承担的风险。
三、缺乏社会保障。
农民工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很少能够获得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这使得他们承受更大的风险。
很多农民工都是靠着口口相传找到工作的,合同也往往是口头约定,没有任何书面协议,这让农民工失去了应有的保障和权益。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呢?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业机会偏少。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岗位需求的增长,但远未达到城市化速度和规模的要求。
城市的发展既要经济发展,也要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就业。
二、工资待遇不均衡。
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工资待遇差距愈发明显,导致了农民工的工作不被重视和文化技能缺失的现象。
城市应制定更为公正、合理的劳动价值规则,承担工作的所有风险并分摊给用工单位,落实民工工资保障及权益保护。
三、社会保障待遇不平等。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城市发展的同时,应加强对民工社保主体性的落实,保证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
四、文化水平低。
许多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缺乏特定的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导致了他们在工作中所处的劣势地位。
要把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纳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做到培训一人、受益全家,做到让民工技术更加优秀。
从文化角度浅谈中国贫富分化问题
从文化角度浅谈中国贫富分化问题从文化角度浅谈中国贫富分化问题隋朝的时候,有一次大食使者来中国访问:当时的皇帝隋炀帝杨广为了显示国家繁荣富强,命人在大食使者必经由的道路两旁树上都缠上丝绸,并让所有的酒店在这天都对外国友人免费,并说“我们中国富有,吃饭喝酒一律不要钱!”传说某不明状况的外国人曾问过一句:“那贵国也有衣不敝体,食不裹腹的穷人,为什么不给他们衣服穿,不给他们饭吃呢?”这位大鼻子仁兄应该庆幸这话没传到隋炀帝耳中,要不必遭杀身之祸,为什么这么肯定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与本文讨论重点相关的另一个问题:中国富人的心理问题。
要了解中国富人的心理问题,其实不得不先谈一下中国历史文化,战国七雄争统天下,却最终一个个被秦国荡平,原因在于秦孝公听取了商鞅的变法意见。
所以在短短几十年内空前强大,最终始皇帝成了中国封建史上第一位皇帝。
始皇帝总觉得自己很不平凡,这从他给自己的帝号中就可以看出来,这时候,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当时给皇帝的意见是权,法,势结合,让天下对其奉若神明,不敢正视。
于是自始皇帝,历代帝王都很注重一个“造势”,无论是出游,打猎,祭祖,那排山倒海的气势,那尽天下不作第二人想的排场,无一不在告示天下,“朕”是天下第一人。
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史,耳濡目染的中国人,于是,小老百姓也学会了虽然跟皇帝比不了富,天下都是他的,但是造势是必须且必要的,且不说有钱人要用排场来显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就是穷人,也不忘在官方场合要挖空心思让自己有那么些“气场”,这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普遍的民众心理。
所以中国社会对富人仅以为富不仁的评论未免有点失之偏颇,应该说,相当多的富人到现在还一直保留着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试想一下,坐拥天下的皇帝都免不了有穷人,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再说,我还不如皇帝富有,再来看一下当代这些富人出现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所有的经济体都面临重大改革,之间特别是国企改革给太多人一夜暴富的机会,并非他们能力出众,眼光长远,而是因为他们中有一部分投机取巧,钻了当时制度并不完善的空子,对于这些富人,社会又能给他们什么样的期望呢?但并不代表所有的富人都会这样。
当代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引言:中国农民工是指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从事非农劳动的农业劳动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当代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文化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一、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现状分析1.1 工作时间过长,脱离文化社交农民工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且辛苦,常常需要在厂房、工地等艰苦环境中工作,导致他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参与文化社交活动。
他们的生活重心主要放在工作上,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1.2 文化娱乐活动资源匮乏农民工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缺乏文化、娱乐等多样化的资源。
相较于城市居民,他们的周末和休假时间通常被用于休息或返乡,难以参与到文化娱乐活动中。
1.3 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由于教育的差异和缺乏机会,农民工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他们在城市文化生活中经常感到自己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因而缺乏自信和积极投入其中。
二、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问题解析2.1 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文化生活中常常缺乏发言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他们往往是群体性的集体利益代表,但在决策中往往被忽视或较少参与,导致他们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2.2 文化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工由于经济上的限制,文化消费水平普遍较低。
他们的收入主要用于维系生计和家庭支出,只能将文化消费作为次要的需求。
这也意味着他们更少有机会接触到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3 城乡差距在文化领域的延续农民工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他们所面临的城乡差距在文化领域尤为突出。
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更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应的文化参与机会也更多。
这使得农民工更加感受到自身与城市居民在文化生活中的差距和隔阂。
三、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建议与对策3.1 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为了改善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有必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变化中,阶层分化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社会结构的演变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始于改革开放以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级。
然而,改革开放后,私营经济的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创业或投资获得了财富和社会地位。
他们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一个新的阶层,拥有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教育背景。
这部分人群通常居住在城市,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其次,农民工阶层的形成。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这部分人群通常在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较差。
他们与城市中的其他阶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人因失去土地或其他原因迁居到城市,但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他们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和合适的住房。
这部分人群通常生活在城市的底层,面临着贫困和社会排斥。
二、阶层分化的原因阶层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阶层分化。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
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是阶层分化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名校,而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使得那些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很难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
此外,户籍制度也是阶层分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农村户籍的人在城市享受的福利和机会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农民工和城市贫困人口在城市中的边缘化和贫困化。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情况及影响因素
去 平均 消费 和带 回农村 的资 金 的剩余部 分 。根 据《 市农 民工 生活 质量 状况 调查 报告 》 城 的统
计 数 据显 示 , 目前 全 国农 民工月 平 均支 出为 4 3元 , 加上 农 民工 每年 带 回家 乡 的钱 (4 5 6 再 4 8 元 )平 均下来 农 民工 的平均 可支 配收入 是其 收入减 去二 者之 和 (3 , 8 6元 ) 。根据 以上 的数字 .
表 1 两 代 农 民 工 的月 收 入 、 小 时 收 入 每
第 一代 农 民工 新 生代 农 民工 独 立样 本 T检 验 sg(一al ) 有无 代 际差 异 j 2t e . id
月 收入 1 0 .0 6 64 l l .8 3 65 00 .0l
每 小 时 收入
新 生代 农 民 工 的 收 入 。
关 键词 : 生代农 民工收入 新
影 响 因素
代 际差异
中图分 类号 :4 2 文献标 识码 : D 2 A
伴 随 着我 国工业 化 、 市化 进 程 的展 开 , 城 大批 农 村 剩余 劳 动力 涌 进城 市 , 成 了一 个 特 形
殊 的群体 —— 农 民工 。 收入 既是 农 民工进 城 打工 的首要 目标 , 是他 们在城 市 能够 长久 立足 也 的主要依 靠 , 更是 事关农 民增收 和缩 小城 乡收 人差距 的重大 问题 。 究影 响农 民工 收入 的主 研 要 因素 , 揭示其 中的政策 含 义 , 具有 重 要意义 。 但是 限 于资料 , 民工 收人这 个领 域 的研究 成 农 果很 有 限 。 农 民工 收入水 平 的影 响因素 看 , 志 刚和严 于龙 认 为年龄 、 教育 水平 、 从 卢 受 工作 年 限 、 口状况 以及 劳 动合 同 等显著 影 响农 民工 的 收人水 平 : 察人 力 资本 与农 民工 收入 的关 户 考 系, 刘林 平 和 张杨 珩认 为 文化 程 度 、 培训 及 打 工 时 间显著 影 响农 民工 的收 入 水平 : 延 东认 赵
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
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精选3篇)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篇1文化需求是社会人的一般需求。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指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后,逐渐适应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社会生活规律,获得城市居民地位和社会权利的过程。
农民工市民化对于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经济因素1.1 就业机会就业机会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城市就业,农民工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从而促使他们逐渐适应城市生活。
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不仅带动了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2 收入水平农民工迁徙到城市工作,主要是为了提高收入水平。
城市的高薪岗位和比较稳定的收入,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
较高的收入水平能够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从而适应城市生活。
1.3 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获得的收入往往比在农村高出很多。
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使得农民工更倾向于在城市谋求发展,加速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二、社会因素2.1 社会福利城市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对完善,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多项福利保障,对于吸引和稳定农民工的市民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社会福利待遇,这可以有效地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农民工市民化的速度和程度与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接纳和融合程度密切相关。
城市中的社会融入机制、社区建设、文化交流等因素对农民工的市民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如果农民工能够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可和尊重,他们很可能更快地适应城市生活,实现市民化。
2.3 家庭和社会关系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关系对他们的影响不可忽视。
家庭的支持和鼓励能够激发农民工更积极地融入城市生活,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也能够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更好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分化的文化因素分析
p
在诸多分化的阶层中得到最大关注的阶层是农民工阶层。
我们将新时期农民工界定为“拥有农村户口,被人雇佣,去从事非农村活动的农村人口。
”这一界定主要强调了新时期农民工的制度身份与地域特点,而卢海元教授认为,我国新时期农民工指“从农民中率先分化出来与农村土地保持着一定的经济联系,从事非农业生产和经营,以工资收入来源并具有非城镇居民身份的非农业化农业人员。
”后来王春光教授又对我国新时期农民工的概念从年龄阶段上进行了修正:新时期农民工是指2000年以后年龄在16—25岁之间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
笔者认为除年龄界定外,其还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追求较高的待遇,有明显社会地位诉求的这样一类群体,也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一、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分化的具体表现
自2000年以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实质上在两个方面发生着重要演进:第一,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数量规模不断扩大,这点已经引起学界及大众的普遍关注。
第二,这个庞大的群体本身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分化。
分化表现为从农村向城市,从农民到非农产业职工的流动中,更多的依赖于以情缘、地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网络,他们期望获得更高收入和更加舒适的生活功利性目标。
有研究认为农民工经过职业分化,实际上已经完全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即占有相当生产资本并雇佣他人的业主,占有少量资本的自我雇佣的个体工商户和完全依赖打工的工薪者。
一项较为详细的研究在讨论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分化问题时,综合经济指标、政治指标、社会指标、生活指标、文化指标和职业标准等,将农民工分化展现为以下五个大群体:准市民身份的农民工、自我雇佣的个体农民工、依靠打工维持的农民工、失业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工。
如果以职业为基础,以占有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状况为标准大致可以将农民工划分为四大群体:“私营企业主”、“务工人员”、“无业或失业农民工”、“自雇佣的的个体农民工”等四大群体。
所以说我国新时期农民工的分化已然形成且相当明显,已经在社会中发挥其作用力。
二、我国新时期农民工的分化文化因素分析
200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地位、政治格局、文化结构、社会关系相比以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经济的促进力,政治的引导力,文化的凝聚力,社会关系的调整力,综合作用于我国新时期农民工这一群体,使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内部发生了剧烈鲜明的分化,新时期农民工分化的诸多原因中文化因素不可忽视。
新生代农民工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年龄上趋于年轻化,并且大多数人均受过基础性教育甚至更高教育,这种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主要缘于我国义务教育近些年来的不断推行,这使我国新时期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增加,让他们在成为
农民工之前更容易获得文化知识,这为新生代农民工储备了必要的文化素养。
当这些群体进城务工后会在其就业岗位上有能力并有意识地学习与积累新知识,提高新技能,进入新的务工领域,通过这些途径新生代农民工来改变工作岗位和薪金水平从而提高自身在城市的社会地位。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的提高也有助于其更容易接纳以理性为导向的城市文化。
我国新时期农民工的雏形是传统农民工群体,这一群体有着高度而又明确的文化认同感。
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交流圈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同质性之源泉。
共同的文化引领着一个社会群体的发展方向、发展特色、发展程度,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凝聚力、向心力的表现。
所以,传统农民工的分化并未形成,也不可能形成。
传统的农耕文化以乡土中国、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高度的个体交流度和个体熟悉度,相同的生活方式与无差别的经济劳作方式为基础的,这种文化同质性高,文化歧视小,文化地位相对平等。
然而自200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农耕文化被注入了新的内容。
老一辈农民接受不了新文化但又无力去延续传统文化,新一辈农民接受不了传统文化同时又一下子融入不到新文化之中,我国新时期文化呈现出文化震惊频繁、文化冲突不断、文化歧视加剧的特点。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引发阶层分化是必然结果,我国新时期农民工的分化就随之出现。
传统文化在农村逐渐衰落消亡,新文化在新农民身上进行传承变异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既不同于传统文化又不同与新文化的农民工文化。
所以说,文化的新老交替也是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分化的重要成因之一。
其次,我国政府自2000年以来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形形色色的文化异军突起,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加速,文化碰撞频繁。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下的城乡文化差异与冲突也日渐突出。
城市文化的现代性与世俗性正在以较高的姿态与农村文化形成对峙。
农村中的一部分群体为了消除这种文化歧视去学习和追求城市文化,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独有的文化圈,文化地位,农民工群体的形成和农民工文化圈的产生促使了农民工内部群体的分化,所以说由于经济差距而引发的文化歧视也是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分化的动因。
最后,文化困顿也是我国新时期农民工分化的成因。
所谓文化困顿是指传统文化的衰败消亡与新文化尚未形成的空白区,由于经济进程的加快,区域差距的扩大,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逐渐衰弱,城市文化蓬勃壮大,新型城市文化不断涌现。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婚丧嫁娶,完整而又复杂的仪式既是乡村文化的其中体现也是村民群体凝聚力的载体,随着乡村文化的衰落这些仪式也逐渐简化消亡,很多村民不知用怎样的行为方式去维护和发展自己认同的文化,文化困顿产生了。
文化困顿让这一群体不断探索,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社会存在,造就自己的群体文化,农民工文化,这样的探索进程就是农民工分化的演进过程。
当然,除了这些宏观的文化因素外,农民工分化的文化因素还包括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务工领域、个人际遇、接受能力、城市或农村的已有的关系网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总之,我国新时期农民工的分化已经形成,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这一阶层的分化将会加剧和多元,而正确和客观地看待这一阶层的分化及分化成因有助于我国现代化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蔡禾.刘林平,万向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邹农俭.江苏农民工调查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陆学艺.“三农”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周云清.刘莫鲜.都市农民的二次分化与社会分层研究[M].
[6]刘小年.农民工阶层分化机制功能与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