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背景及其影响课件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5
尧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 王,姓尹祁,号放勋。因 封于唐,故称“唐尧”, 《尚书》和《史记》都说 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 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 亦称为唐尧。尧到年老时, 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 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 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 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 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 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2020年9月28日
19
汤
汤,据说是帝喾后代 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 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 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 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 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 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 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 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 生商”的传说。
2020年9月28日
16
禹
禹,通常尊称为大 禹,与尧舜并为传说中 的古圣王,又相传为夏 王朝的开国君主。《史 记》说他名文命,《帝 王世纪》说字密。“帝 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 氏”,但一般称作夏禹, 是先秦时期以国为氏的 习惯。
2020年9月28日
17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 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 结合进行的。在治水 害的同时,还指导人 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 产,大兴水上运输, 重建家园 .
2020年9月28日
3
2020年9月28日
4
1、盘古开天辟地
2020年9月28日
5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燧人、伏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
2020年9月28日
6
燧人氏
燧人氏是新石器初期河套附近一个母系氏族, 他们以打猎为生,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 产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启法,于是发明了钻木取火。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64页)
八、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 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 忧患意识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游牧民
族从汉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
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辽朝,《史记》《汉书》被译成契丹文字,广 泛流传。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唐宋诗词 受到辽人的喜爱。贾岛的诗成为儿童学习的启 蒙读物。
三藏法师传
七、两宋:文化强势时期
• 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 宋代的GDP占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
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中局部)
右 局 部︽
清
明
上
河
图 左︾ 局 部
两宋:文化强势时期
1、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 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 代。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 器工艺的重要改革;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 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
墨家
墨家创立者是鲁国墨翟,信 徒多是下层群众。墨家强调 尚力,节用,兼爱国与文化一统
• 宏阔的文化精神 •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秦汉帝国
• 秦始皇创立的秦帝国与古罗马、古印度并立三个 世界性大国。
•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帝国的版图与事功更在秦之 上,与其同时并立的世界性大国唯有罗马帝国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汉族士人文化被游牧民族践踏的支 离破碎。科举制度的中断使元代文人仕 进堵塞。他们投身于杂剧的创作,使元 代杂剧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背景和其影响专业知识讲座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中国地域辽阔,又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 古代有齐鲁、荆楚、燕赵、三晋、关中、
巴蜀、吴越、岭南等地域文化。现在 一般分“江南文化”和“北方文化”。 中国的南方人与北方 人在体格、脾气、 习惯、观念、文艺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而踣仆。当清廷末季,中国方屏息与鞑靼 民族盘踞之下,挟其诗文美艺渡江而入仕
者,固有江南望族之子孙。”“北方人 长于战斗,而南方人长于贸易”“历代 创业帝王,几无出自大江以南者。相传 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只有让那 啖馍馍的北方人来享受。实际上除却一 二例外,如唐周二代的创业帝王,出自 甘肃北部,故有土耳族之嫌疑
希腊人喜欢户外活动,中国人喜欢家庭生活, 原因是两地的气候条件不同;俄罗斯等北方 民族喜欢饮酒,是因为天气寒冷,酒可御寒; 中国的湖南人喜欢吃辣椒,是因为湖湘一带 空气潮湿,吃辣椒可以去湿。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种族意识之衰退,如不甚关心者。他们便是河 南拳匪山东大盗,以及篡争皇位之武人的生 产 者。”“循扬子江而至东南 沿海,情景 便迥然不同,其人民生活之典型大异。他们 习于安逸,文质彬彬 ,巧作诈伪,智力发达 而体格衰退,爱好幽雅韵事,静而少动。男 子则润泽而矮小,妇女 则苗条而纤弱。燕窝 莲子,玉碗金杯,烹调极滋味之美,饮食享 丰沃之乐,懋迁有无则 精明 伶俐 ,执戟荷 戈,则退缩不 前诗文优美,具天赋之长才, 临敌不斗,呼妈妈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背景及其影响PPT课件
致使中国产生一代又一代的割据王国,他们也为 自己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与素 材。”更值得称道的是,陕北女子性情朴实温婉
热情大方声音悦耳动听,她们敢爱敢恨,视爱情 如命,对恋人敢把心掏出来,如《走西口》表现 陕北女子的痴情。她们还心灵手巧,拿手戏 剪纸。 陕北这片黄土地产生了高亢悠扬的信天游、古朴 典雅的剪纸、苍凉缠绵的唢呐、粗犷豪放的 腰鼓。这也许就是大哭大悲人生的抚慰。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背景
内容提要: 一、大陆性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二、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和农业型文化 三、血缘宗法家族制度及其影响
一、大陆性地理环境
任何类型的文化都是在一定类型的“文化土 壤上成长起来的。正如不同的气候、土质适 宜不同的作物生长一样,不同的文化土壤自 然会有不同的文化生长其上。中国人常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橘生南则为橘, 橘生北则为枳” 西方学者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法国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都谈到气候影响民族精 神、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如,亚氏认为,北方寒冷地区各民族“精神充 足,
中国各地地域文化《中国文化性格》 《城市季风》《读城记》-易中天
一、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混合体,地 理区划是今黄河为它的南界,以太行山和燕 山为西界、北界,包括河北全境及山西、山 东、河南、辽宁、内蒙的部分地区。燕赵地 势开阔,地处平原,沃野千里,兼有三面天 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的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中心。一方面农业经济较发达, 另一方面又融入了大量剽悍 的游牧民族新鲜 血液。
三、齐鲁文化
齐鲁之地,山水雄浑,天高地厚,河还浩荡。上 古之少昊,开鲁之周公,兴齐之姜尚,贤达 名士,灿若星河,依周礼而成定制,启民心 之醇酽浩气。在孔孟之道的长期熏染下,齐 鲁民风厚重憨实,历史上多鸿儒、多良民、 多豪杰、多烈女、多君子。从总的看,齐鲁 人给人的印象是壮实英伟、淳朴厚道、耿直 重情、富有同情心,潜含着英雄主义的阳刚 豪洒之气。“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鲁 人更为尊礼崇德守旧,齐人更为务实开放勇 武。
32第二章中华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1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环境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环境的特点 (一)农耕区和畜牧区界限分明 在辽阔广袤的东亚平原上,其生产方式受到地理诸因
素的影响,农耕区和游牧区界限非常分明。进而影响 到政权组织和民族分布的诸多问题。这条分界线几乎 以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为界,其东南为湿润带,西北为 干燥带。湿润带是以华夏—汉族为主体农耕民族的生 产区域;干燥带则是北方游牧民族驰骋的场所。这两 种不同的生产方式是可以互补的,当时在历史上更多 时候是游牧政权对中原政权的侵扰和掠夺带来破坏威 胁的压力。这样以秦长城为标志的界限就把农耕区和 游牧区严格地区分开来。
2020年9月28日
12
中华的农耕文明起源很早,距今六七千年先民 就开始培育种植粟了。在上古时对农业就很重 视了,“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论 语·宪问》)殷商甲骨文里对农事记载颇多。 周代更是一个典型的重农业的政权,其始祖后 稷被奉为五谷神。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水 平就很高了。一是各政权鼓励耕种,二是生产 工具得到改进,像铁农具开始应用的农业中, 三是耕作技术有了提高,像深耕熟耨、多粪肥 田等方式渐次应用。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 产生和发展的环境
2020年9月28日
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
一、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它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的
特点是和世界上其他产生灿烂文化的民族的地 理环境相比较得出来的。 (一)中国的疆域非常辽阔
2020年9月28日
2
中国东面和东南面临浩瀚的太平洋;西南是横断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成为隔断同南亚、东南亚各 国联系的天然屏障;西北是帕米尔高原,从汉代 虽开通了丝绸之路,但是路途遥远艰险,成为人 间的畏途;北面是辽阔的草原和沙漠,是游牧民 族的家园。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任何文化的产生都有一定的背景。
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民族所处的地理境、所从事的物质生存方式、所建立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多样性造成的。
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化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不同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文化;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的组织制度状况制约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直接造成一个民族在宗教、道德、法律、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差异。
就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看,地理环境是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的暖温带大陆型国家;经济基础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组织是血缘宗法制。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类型,使中国文化独具特色。
一、中国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给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物质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发展趋向和类型。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是一块半封闭的大陆。
亚洲大陆以帕米尔高原为界,东部为我国的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尽管汉代已经形成丝绸之路沟通西域,但中国和西亚的联系仍受到沙漠戈壁和山路的制约;西部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往受到横断山脉的大江大河与热带丛林的阻碍;北部地区从黑龙江沿海到东南沿海的海岸线长达两万余公里。
中国尽管从唐宋以后形成了比较发达的海上交通,但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没有因此使中华民族向海洋纵深发展。
总之,中国这种三面环陆、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华民族与外部世界的相对隔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延续很重要。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农业文明,并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人文哲学思想。
由于相对封闭,再加上这块土地的富饶,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很少为了生存而走上海外殖民掠夺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相对温和的性格和缺少竞争的性格。
正如梁启超所说:“以地理不便,故无交通,无交通故无竞争,无竞争故无进步。
传统文化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儒家文化
总结词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强调人的德行和礼仪,重视家庭、社会和国家 的和谐与稳定。
详细描述
儒家文化主张"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纽带,推崇宽恕、尊重和互助的 道德行为。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儒家文化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主张 以德治国、以德育人。
03
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对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和 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作 用。
社会稳定
传统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功 能,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 和和谐。
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新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推 动文化多样性和创新发展 。
对个人的价值
身份认同
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发展影视、演艺、旅游等文化产业,满足人们 的精神需求。
跨文化交流
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将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融,促进文化多 样性的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增强了民族认同 感和凝聚力,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精神寄托
法家文化
总结词
法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分支,以韩非子为代表 ,主张以法治国、强化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
详细描述
法家文化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主张 以法治国、强化权威、严明赏罚。法家文化还提出了"变法革 新"的思想,主张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进行制度改革和 法律更新。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颐和园
位于北京,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闻名于世。
拙政园
位于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园林布 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原则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 好传统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易行。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 经典,强调万物圆融无碍的
思想。
04
05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 经典,注重止观双修和实相
论。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01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涉 及哲学、艺术、文学等 领域。
02
佛教的慈悲、平等、中 道等思想对于现代社会 具有积极意义。
03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完整版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 佛教文化及其影响 •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0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文 学艺术、礼仪制度、生活方式及其物化形式等等。
介绍韩非子的生平和主要著作,阐述其在法家学派中的地位和影 响。
法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概述法家学派的起源、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详细阐述韩非子的法、术、势等法家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当时的 政治、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
的色彩,其中最典型的是戏剧。 中国戏剧的多民族性和中外交融性表现在:
l、戏曲的音乐和演技带有突出的中亚和“西域”色 彩。
2、戏曲文学部分吸取了印度文化的精萃,如佛教
文化。 3、近代以后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和美学的有益内容。
说明:古代中国(公元五世纪之后)与欧洲文化的 交流,其出超大于入超,原因是文化的流通特性, 与中国是不是封闭无关。文化有这样—种特性,那 就是高层次文化会向低层次文化流动,而低层次文 化要向高层次文化扩散就比较困难。
a、传统典籍文化——由传统经典书籍(见图2.3.1、 图2.3.2)组成的文化形式。这是一种属于官方扶植 的、服务于国家统治和管理的政治文化,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形式。
图2.3.1 《汉书》
图2.3.2 《史记》
b、雅文化——属于文人文化形式, 主要反映“文人”(即知识分子)为主 的意识形态和心理,通过诗、文、书、 画、造型艺术等形式,表达文人的思 想和情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之一。(见图2.3.4、图2.3.5、图 2.3.7-图2.3.9)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发展 背景
一、典型的大河文明 二、多元文化的融合 三、独特的社会结构
一、典型的大河文明
自然→→ →→→→人→→→→ →劳动
提供 了生 存条 件
创 造
指 导
文
化
认识改造
上图提供了两个信息: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历史就是与自然环
境共处的历史 马坝人(几十万年前) ↓ 沙漠绿洲 (现代) ↓ 环形环卫人造生物圈 (未来)
第一,中国所谓「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 境,从秦汉算起,已经存在了2000年,但是,中国 人并未放弃对外部世界的探求和接纳。汉唐时代, 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正来自人类对地理隔绝的突 破。
中华传统文化ppt课件
05
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 响
Chapter
2024/1/28
20
汉字文化圈形成与发展
汉字起源与演变
介绍汉字起源、构造原理及演变过程,展示汉字独特魅力。
汉字文化圈范围
阐述历史上受汉字影响国家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汉字在当代影响
分析汉字在信息化时代作用,探讨汉字对未来文明贡献。
2024/1/28
经典建筑与园林赏析
选取著名古建筑与园林进行赏析,如故宫、颐和园等,领略传统建 筑与园林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15
04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Chapter
2024/1/28
16
古代教育制度及影响
太学、国子监等官办教育机构
自汉代起,设立太学等官办教育机构,为士人提供学习场所,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古代教 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1/28
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 断的古老文明。
涵盖哲学、宗教、文学 、艺术、科技等多个领 域,具有极高的思想深 度和艺术价值。
由众多民族共同创造, 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文化 格局。
5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共处,追求“天人合一 ”的境界。
02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教 育。
2024/1/28
25
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利用新媒体平台
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 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打造文化品牌
通过创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音乐舞蹈等,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