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科技”骗局

合集下载

2024年高科技犯罪猖獗

2024年高科技犯罪猖獗

案例细节分析
案例一:黑客攻击银行系统,盗取 巨额资金
案例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身 份盗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二:网络诈骗,利用虚假信息 骗取用户钱财
案例四:利用无人机进行非法监控 和窃听
案例处理与解决
案例一:黑客攻击银行系统, 窃取客户信息
添加标题
案例二:网络诈骗,骗取用 户钱财
犯罪
建立跨国高科 技犯罪数据库, 提高防范能力
未来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科技犯罪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手段升级: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犯罪 犯罪形式多样化:网络诈骗、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犯罪形式增多 跨国犯罪增多: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跨国犯罪,难以追踪和打击 犯罪成本降低: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成本相对较低 犯罪后果严重:高科技犯罪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经济损失、社会动荡等
添加标题
案例三:利用高科技手段进 行非法交易
添加标题
案例四:利用高科技手段进 行恐怖活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解决方案:加强网络安全防 护,提高系统安全性
添加标题
解决方案:加强用户教育, 提高防骗意识
添加标题
解决方案: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解决方案:加强监管,打击 非法交易行为
案例教训与启示
社会共同参与与监管
政府、企业和公 众共同参与,形 成合力
加强法律法规建 设,完善监管机 制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网络安全教 育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跨国高 科技犯罪
THANK YOU
汇报人:XX
案例:黑客攻击银行系统,窃取大量资金 教训: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启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打击高科技犯罪 启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高科技犯罪挑战

高科技美容手术三大骗术 创业经验

高科技美容手术三大骗术 创业经验

高科技美容手术三大骗术【案例导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自身的美容越来越关注。

但随之而来出现的各种打着“高科技”幌子等虚假现象,充斥于美容市场,让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 : 【案例正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自身的美容越来越关注。

但随之而来出现的各种打着“高科技”幌子等虚假现象,充斥于美容市场,让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

在接诊多例“上当受骗”的爱美人士后,武汉铁路中心医院美容科一名医生,昨日特给发来邮件怒揭——骗术一:简单材料说成“高分子”一些标称“高分子仿真双眼皮成形术”、“激光双眼皮成形术”,实际就是普通的“埋线法双重睑成形术”。

该手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本市某三甲医院开展,只不过被某些人在使用的缝合线材上标以“高分子”材料,于是便提高了科技身价,价格也随之大涨。

骗术二:.. 不开刀去脂肪是“噱头”标称“激光去眼袋术”不开刀,激光可以去除多余的脂肪,术后不留切口等等。

实际上该手术就是下睑结膜切口(俗称内切口)去眼袋术,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一种激光机,能够无切口将脂肪整块取出,达到去除眼袋目的。

骗术三:以“生理盐水”代替脂肪所谓的“自体脂肪隆胸术”。

目前国内外整形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注射进入乳房内的自体脂肪量,一般一次每侧不宜超过50mL,而丰乳受术者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增加乳房体积是180mL—240mL,但过多的注射容易导致乳房硬化或感染。

一些唯利是图者,采取以少量脂肪加入生理盐水,混合注入隆胸者乳房内,哄骗消费者求得一时的满足,殊不知随着生理盐水被人体吸收,被充注的乳房体积将迅速缩小、塌陷。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最后说,从医者必须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操守自律,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面对广大求医患者,来不得半点虚假不实和浮夸。

高科技诈骗的种类及防范

高科技诈骗的种类及防范

高科技诈骗的种类及防范当前随着电信、网络等科技的日益飞速发展,为全人类建构起一个快捷、便利的现代化社会。

在这个空间里也有它的黑暗的一面,高科技诈骗犯罪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随着这一犯罪手段的日渐猖獗,许多诈骗案件纷纷从贴小广告到手机短信群发,发展到互联网、主流媒体发布广告。

从“假手机”、“丢捡钱”等传统骗术,发展到使用“任意显示”等软件的高科技诈骗。

此类案件作案手段隐蔽、欺诈可信度高,有组织有分工,反侦查能力较强。

受害人群也从最初单一的老年人群扩展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其中不乏有大学生、博士生以及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

但这并不代表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拥有极高的智商,只是他们所使用的诈骗手法中使用了高科技产品,利用这些高科技产生的效应迷惑了众多人群。

一、高科技诈骗的种类:1、利用互联网腾讯QQ软件上网聊天,冒充好友实施诈骗。

首先,犯罪嫌疑人会利用木马程序侵入到某一个QQ用户的电脑内,带其QQ上线与他人进行视频聊天时自动将聊天视频以及个人信息下载,随后嫌疑人便盗取此QQ号与号中的好友(受害人)进行视频聊天,视频中显示的正是先前所下载的聊天视频,但该受害人并不知情,在聊天中,犯罪嫌疑人见时机成熟便开始向受害人以家中有事等等为由向受害人借钱,并承诺会尽快还钱,很多受害人由于碍于情面便答应对方,按照对方所提供的卡号将钱款打入到对方卡中,待其打电话询问被盗QQ号主人是否收到钱款时发现自己被骗。

2、利用“任意显号”软件实施诈骗现在,一种价格低廉,可随意购买的“任意显号”软件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诈骗案件中。

“任意显号”(又称“透传”)是部分运营商的中继计费用户利用修改显号功能,使主叫方拨打他人电话时不再显示实际号码,而是可以修改成任意号码。

目前此软件在互联网上随意购买,价格只需几百元,加上运营商疏于监管,销售渠道无人管控,造成“任意显号”功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犯罪分子利用较小成本诈骗大量钱财,且此类案件仍呈多发态势。

伪高新产业背后的圈钱骗局

伪高新产业背后的圈钱骗局

时政关注伪高新产业背后的圈钱骗局│文本刊全媒体记者许然日前,一则关于副部级官员的通报,揭露了虚拟货币背后的政商关系。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江西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肖毅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其中通报指出,肖毅滥用职权引进和支持企业从事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这也是首次有副部级官员因涉及虚拟货币问题受到查处。

有业内人士称,在肖毅主政抚州期间,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而相关的数字经济企业实质上就是虚拟货币挖矿企业。

当时就有声音质疑,这类企业或涉嫌圈钱骗局。

无独有偶,就在前两年,河南南阳水氢发动机、湖北“空气动力车”、河北“巴铁”也曾引发质疑……在各类所谓的高新企业涌现的背后,是颠覆行业的新兴技术还是政商合谋下的圈钱骗局?圈钱骗局化身高科技在抚州任市委书记期间,肖毅十分重视数字经济,在2017年引进了超级计算机运算服务中心。

据悉,这个超运算中心由德国GM基金会与福建客商林庆星共同投资,安装有约55万台服务器。

公开资料显示,德国GM基金会是一家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虚拟货币“挖矿”的慕尼黑企业,在全球投资多个“矿场”。

福建客商林庆星在网络上被称为“矿霸”,目前他已涉嫌严重违法犯罪被另案处理。

近年来,类似圈钱骗局化身高科技公司的例子时有发生。

比如2019年5月,有南阳官方媒体发布新闻称“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

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事实上,早在2017年,“水氢发动机”的研发人、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庞青年,就高调宣称自己生产出了全球首辆水氢燃料车,在不加油不充电只加水的状态下,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

各界人士认为“水氢发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除了备受质疑的“高科技”,庞青年本人及其公司也是官司缠身。

他不仅20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还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不过,这似乎并未影响当地政府对其招商引资。

2018年11月,南阳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与庞青年公司合资成立了南阳洛特斯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南阳方面认缴出资金额9800万元,占股49%。

哈警方侦破高科技巨额诈骗案纪实

哈警方侦破高科技巨额诈骗案纪实

哈警方侦破高科技巨额诈骗案纪实“互联时代”,网络广告以其辐射面广、迅捷方便等特点为商家提供了无数商机,但其中也隐藏着迷人陷阱。

去年,一伙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打着“高科技环保产品”的幌子,盗用国内外多家知名公司的名义实施诈骗活动,不到半年,先后使多家企业拱手奉上了千万元巨资。

2001年12月,市公安局经济案件侦查处历时4个月,将这个诈骗集团一举捣毁,在陕西省宝鸡市成功抓获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一)2001年8月10日,山东奥立化工有限公司的几名员工来到哈尔滨市平房公安分局报案:半月前,他们与某国格林(深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办厂,共同开发一种高科技产品,在采购生产设备时,又与哈市哈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签订购货合同。

8月2日,当公司将总计280万元的货款存入“哈威”在银行的指定账户后,“哈威”和“格林”两家公司竟同时神秘消失了,280万元货款也被全部提空!在随后一段时间里,市公安局经侦处也仿佛一下了“开了锅”,又相继接到湖南榆州兴和玻璃有限公司、江苏清云钢模板厂、云南金兰有色金属公司等5家单位报案,他们几乎都是与“山东奥立公司”在同一时间、以同样方式被骗走了大笔货款,总计金额近1000万元!案情严重!市公安局副局长肖文东决定,将几起案件并案侦查,交由市局经侦处负责侦破。

成立了由经侦处处长遇常岚,副处长杨志刚、崔学军担任指挥的专案组,由经验丰富的一科副科长冯滨和、侦查员王成负责具体侦查工作。

(二)冯滨和、王成马不停蹄地展开调查走访,案情被渐渐理出头绪:去年3月。

一则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商务信息引起了多家公司的关注。

某国格林公司(深圳)发展有限公司欲在国内征求合作伙伴。

消息称:本公司现拥有生产“生态植物降解薄膜”和“mc尼龙管材”两项环保产品的生物技术,利用该公司技术生产出的“生态薄膜”与普通塑料薄膜相比,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被腐蚀、风化,将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且“薄膜”风化后,还将变废为宝,融入土壤成为有机肥料;“mc尼龙管材”,则是利用尼龙纤维制成比普通钢管硬度、强度更大的管材,并且成本极低。

通过拼接人脸诈骗案例

通过拼接人脸诈骗案例

通过拼接人脸诈骗案例李红(化名)万万没想到,诈骗人员从她的交通银行卡偷走近43万元,如入无人之境。

要想从交通银行卡中转账,需要用户在手机银行App上进行人脸识别,并进行短信验证。

李红陷入了诈骗分子的圈套,她的手机短信被拦截,手机号被设置了呼叫转移,令她的验证码落入他人手中,且无法接听银行的确认电话。

更严重的是,“人脸识别”被攻破了。

银行系统后台显示,在进行密码重置和大额转账时,“李红”进行了6次人脸识别比对,均显示“活检成功”。

那几次人脸识别并不是身在北京的李红本人操作,登录者的IP 地址显示在台湾。

当李红本人登录手机银行时,卡里的钱已被悉数转走。

她去派出所报案,警察很快认定她遭遇了电信诈骗,并立案侦查。

既然不是本人操作,为何还能“活检成功”?李红怀疑交通银行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并以“借记卡纠纷”为由将交通银行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2022年6月30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一审驳回了李红的全部诉求。

她准备继续上诉。

每个人只有一张脸,因其不易被仿冒,人脸识别被认为具有较高安全性,近年来被普遍适用于银行验证中,用来保障资金安全。

但超出普通人认知的是,人脸具有唯一性的生物识别信息,是敏感个人信息,它裸露在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下,极易获得。

在如今人脸识别系统并不成熟的情况下,用合成活动人脸骗过审核系统的案例屡见不鲜。

长期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的专家,都对人脸识别的滥用充满忧虑。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指出,从制度框架的合理设定来考虑,制造更多风险、获取更多收益的一方,理应承担更多的风险与责任,“人脸识别是银行引进的,其是作为风险制造的参与方,通过这种方式银行也获益更多,应该承担和其所获收益成比例的风险责任”。

她还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诈骗手段科技含量更高,银行应当与时俱进,使其安保技术超过犯罪手段的技术。

如果银行因人脸识别技术存在的漏洞而相应承担责任,会有助于敦促银行堵住技术上的安全漏洞,对可能发生的诈骗犯罪起到预防作用。

震惊世界的十大科学骗局

震惊世界的十大科学骗局

“科学与真理同行,也必与丑闻相伴。

”这话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说的,颇有些耸人听闻的味道。

不过客观地讲,世上骗人的把戏太多,而且这些把戏一旦沾上科学的边儿,就更让人真假难辨、捉摸不透。

然而骗局终究是骗局,就如林肯的名言:“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1. 辟尔唐古化石——世纪大骗局这一世纪大骗局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科学丑闻之一。

1911年,英国律师道森声称在辟尔唐发现了一个猿人头盖骨的一部分。

1913年,道森和英国著名人类史学家伍德沃德宣布,他们发掘出了一种半猿半人的生物头盖骨,并说这种生物生活在大约50万年以前。

他们的“发现”被当作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一个有力证据,在人类学上被命名为“曙人”,被认为是类人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过渡性生物,甚至作为重大科学成就出现在邮票上。

1928年,科学家采用含氟量测定古化石年代的办法,查出“曙人”的头盖骨不早于新石器时代,下颌骨属于一个未成年的黑猩猩,他们还发现头盖骨、下颌骨全经过了染色处理。

一场精心制造的骗局终于真相大白。

2. N射线——集体的自我欺骗在1899年英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后,1903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一种新射线——N射线。

它引起了法国物理学界的狂热追捧,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勒尔在内的众多学者纷纷跟进。

1904年上半年,仅法国科学院院刊就发表了54篇有关N射线的论文。

但在法国之外,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发现这种射线。

后来,英国物理学家伍德证明,N射线纯属子虚乌有。

布朗洛出于急于做出重大成就与英国人一较高下的心理,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当作了客观事实。

而其他法国科学家则出于一种民族自豪感而团结在布朗洛周围,从而制造了这幕集体自我欺骗的闹剧。

3. 密立根在做实验时选择数据——伟人身上的瑕疵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进行了著名的“油滴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氢比一个电子重1836倍,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央视曝光最新10大骗局!

央视曝光最新10大骗局!

央视曝光最新10大骗局!想必很多人身边都有过被骗的经历,中奖的、抽奖的、打折的……手段层出不穷,骗取的钱财数额也越来越庞大,让人感到防不胜防...但是,防不胜防也得防,小编整理了近期的10个诈骗案例,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骗子就在你我身边。

骗局一:微信付款二维码截图前段时间一女士因为参加朋友圈集赞送礼品的游戏,结果被骗3000元。

原因是自己集赞够数后向对方索要礼品时被要求将自己微信的付款二维码截图发给对方,发了几次之后女士接连收到了微信支付的凭证,共2997元。

事实真相:这是一起很典型的通过骗取别人的付款二维码截图骗取钱财的案例,付款二维码相当于人的“银行卡+密码”,给别人付款码就相当于自己的钱任人领取。

不过目前微信已经对此做出系统的升级,iOS 用户在二维码截图时会收到提醒,安卓用户则无法对付款码进行截图。

千万不要将重要的信息泄露给他人,特别是涉及到钱财的相关物品。

骗局二:里约奥运会中奖信息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骗子们也趁机瞄准人们的钱包,目前发现有三种诈骗方式:1.不法分子克隆奥运官网,假借“奥组委授权”的名义在网站上进行抽奖、纪念品赠与、限量版纪念邮票等活动;2.奥运期间,一些人在浏览网页时会跳出“恭喜您在我公司抽奖中获得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等消息;3.一些人利用人们对运动员的支持编造运动员的凄惨身世,博取人们的同情,在网上举行网络募捐。

事实真相:以上均为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诈骗分子通常会通过游戏或者聊天的网络平台、木马程序、邮件、甚至虚假网络广告等渠道进行诈骗信息传播,骗取群众登陆网站,实施诈骗。

广州警方提醒大家,安装并开启电脑和手机安全防护软件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同时要提高奥运诈骗信息的警惕意识,特别是需要提前支付“预付款”、“订金”、“手续费”等信息,要不轻信、不传播。

骗局三:冒充10086官网预存话费送手机近期,有人收到标注号码为10086的短信称“获得预存话费送手机的资格”,点击短信中的网页链接即可参与活动,链接点开后的页面也和中国移动的官网极度相似。

高科技犯罪案例

高科技犯罪案例

高科技犯罪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网络诈骗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通过虚假的网站和信息,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或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从而非法获取财物。

这种高科技犯罪手段难以被受害人和执法机关察觉,给打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电子支付诈骗案例。

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和便利,犯罪分子也利用这一便利手段进行诈骗活动。

他们通过篡改支付二维码、伪造支付页面等手法,诱骗受害人向虚假账户转账,造成财产损失。

这种高科技犯罪行为往往难以被受害人及时发现,给打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外,我们再来看一个数据泄露案例。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被广泛采集和应用。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窃取和泄露这些数据,进行非法牟利或者侵犯他人隐私。

这种高科技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也给信息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总的来说,高科技犯罪案件呈现出隐蔽性强、难以追踪和打击的特点,给社会治安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要有效打击和预防高科技犯罪,需要加强技术防范手段的应用,提高执法机关的信息化水平,加大对高科技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技术素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和防范高科技犯罪的挑战,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警惕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科技公司老板被骗430万

警惕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科技公司老板被骗430万

警惕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科技公司老板被骗430万【元宇宙导读】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诈骗也出现了新的手法和变化。

近日,福州市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在与“好友”视频聊天时,被对方以借用账户转账为由,10分钟内被骗走430万元。

这是一起典型的AI诈骗案件,也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爆发的一种新型诈骗方式。

本文将分析AI诈骗的原理、特点、危害和防范措施,以期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近日,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榜: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

据报道,福州市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在与好友视频聊天时,被对方以借用账户转账为由,10分钟内骗走了430万元。

事后才发现,视频中的好友其实是骗子利用AI换脸和拟声技术伪造的。

这是近期全国范围内出现的一种新型电信诈骗,该诈骗利用AI人工智能,通过“换脸”和“拟声”技术模仿受害人的朋友或亲戚的声音和外貌,以此骗取受害者的信任,进行网络诈骗。

据包头警方介绍,这种诈骗的成功率高达100%,已经造成了多起重大经济损失。

01、430万AI诈骗案件始末好友跟他聊了几句,然后说自己有个朋友在外地参加投标,需要借用郭先生公司的公对公账户转430万元保证金。

好友还给郭先生发了银行转账单的截图,说已经把钱打到了郭先生的账户上。

郭先生看了视频,觉得好友的面貌和声音都没有问题,就没有去核实账户是否收到钱,于11时49分分两次把430万元转给了好友指定的账户。

“他一直没有跟我说要借钱,只说会先把钱打给我,再让我转给他朋友。

而且视频里面我也认出了他的长相和声音,所以我就没有多想”,郭先生说。

4月20日12时21分,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向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发出外协请求,称福建省一位知名民营企业负责人被骗走430万元,而涉案的银行卡是包头市蒙商银行的对公账户,请求包头警方尽快进行止付处理。

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立刻启动“包头市警银联动绿色查询机制”,当班民警迅速完成核查、报审程序,并第一时间将涉案卡的信息通报给蒙商银行相关部门。

骗你没商量的100个虚假项目

骗你没商量的100个虚假项目

骗你没商量的100个虚假项目1、塑料提汽油,利用废塑料生产汽油、柴油,是解决白色污染的途径之一,但目前在我国只取得了实验室成果,工业化生产技术尚不成熟。

110315防骗网2、加工塑料汽油袋,热炒此项目的人可能IQ有一点低。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很多加油站都禁止用塑料桶去加油站加油了。

因为用塑料桶装汽油是很不安全的,稍不当心就能引起火灾。

理由是塑料的电阻率都比较高,很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由于塑料是绝缘体,所带的静电不容易导除;而内装的汽油也带有与桶体极性相反的高电位静电。

因此,当金属或人的手接近桶口时,静电会放电产生火花,引起汽油蒸气燃烧。

同样的道理加工塑料汽油袋这样的东西有前景吗?3、小型电焊条加工:如果小批量生产是不可能赢利的,只能大批量生产,进行成本分摊把商品的价格降下来,才可能有销路。

可你看到没有人家是小型加工。

这一点就否决了个人做可以成功的可能性。

很多生产此类产品的大厂都是靠在激烈的竞争中想方法找对策把产品销信出去的。

那你呢?你凭什么去竞争?4、加工串珠字画作品。

广告上通常宣称只需要花上几十分钟便可以学会操作,比绣十字绣还要简单。

每幅的加工费高达50元。

货物验收后马上付清加工费。

熟练后每天可以挣30-40元。

但是事实上,你一个月连五幅也完成不了。

在一次次的验货失败后,当时签订合同的保证金变成了违约金。

其实,合同是他们订的,验货标准是他们设的。

他们要做的就是让你永远不合格。

这是合同诈骗,属于法律管制的盲区。

5、室内环保招商骗局。

室内环保本来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创业项目。

但是有人却以中科院的名义对毫无行业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做起了圈钱生意。

他们那些所谓的高价环保产品实际上是用漂白粉加自来水调出来的,根本起不到治理环境的效果。

故意夸大的市场前景、不加思考的随意承诺,让一个又一个的外行跌入陷阱。

这类公司以北京和广州居多。

6、加盟某服装品牌。

说是服装品牌,其实不过是用一些劣质的布料、粗糙的做工,加工出来的颜色、款式都偏旧但价格高的让人无法接受的衣服。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例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例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与此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途径,使得他们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时更加隐蔽、高效。

本文将从几个案例出发,深入探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实例,展示信息技术在犯罪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案例一: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实施的诈骗活动。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评台,通过虚假信息、诱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有一些诈骗分子会在网络上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合法机构的工作人员,以欺骗被害人输入个人银行账号信息、唯一识别信息号码等私人信息,并通过各种手段骗取被害人的钱财。

这种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诈骗活动不仅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公众的财产安全和对网络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案例二:网络传销网络传销是指利用互联网评台进行的传销活动。

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发布虚假广告、虚假信息,以非法获利为目的,通过招募成员、发展下线的方式扩大传销网络,非法牟取财物。

这种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传销活动不仅侵害了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也给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案例三:网络侵权行为在网络环境中,经常会发生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

有人在互联网上未经许可传播他人的作品、个人信息等,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

这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侵权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给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打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空间的管理和治理,维护网络安全秩序。

公民个人也应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识别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自觉抵制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良好秩序。

202个骗人的致富项目揭秘

202个骗人的致富项目揭秘

202个骗人的致富项目揭秘下面这个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建议大家在自己的网站或者论坛里发一份,给自己站里的朋友提个醒:1、灵芝栽培:技术是真的。

但是,骗子把收购价格提高了成千上万倍,说什么种植2平方米,年收十几万。

还搞个什么回收合同,其实都是幌子。

2、冬虫夏草:技术还不成熟,目前成功的只是北虫草(一种类似冬虫夏草的东西)。

就连现在最权威的科学家还在实验阶段,别说大面积推广了。

而骗子却声称南北适宜,人人可做,不管什么土质,似乎只要你种了,就能致富,简直一派胡言。

3、月月结果的草莓:不用管理,只要种到土里,你就等着每月采摘果子。

这种草莓品种是有,但是完全达不到所说的,纯属炒种行为。

4.药材种植:骗子为了骗钱,把一些不常见的或者很贵重的药材,说得天花乱坠,什么签订合同啊,保价回收等,其实你收到的种子要么不发芽,要么成活率低得惊人,这就是个大骗局。

5、芦荟种植:确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是真正能够回收的单位少得可怜,目前大量使用芦荟的单位大都有自己的种植基地。

骗子就是为了销售他们的种苗。

6,中华黑豚:项目假,"中华黑豚"的名字完全是那些有预谋者杜撰的。

其实就是豚鼠类,骗子把那些不值钱的动物冠一个新的名称,然后称为珍稀动物,误导经营者,从而大发不义之财。

他们进行种苗销售,赚的就是种苗钱。

7、蚂蚁致富:骗子声称一窝10多万只,养十窝可以收入上万元。

全是骗术。

8、美国青蛙:项目真,市场前景也不错。

但是在中国市场上,很难有真正的美国青蛙种苗。

那些所谓的种苗,几乎全是自己培养的。

9、林蛙:是中国东北之宝,可以提取林蛙油,可是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养殖的。

千万不要上当。

10、蜘蛛取毒。

蜘蛛毒确实珍贵,不过,普通老百姓取的毒可没有人要。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蜘蛛毒都有用。

说白子,还是卖种苗或者技术。

11、白玉蜗牛。

白玉蜗牛确实好养,而且营养价值极高。

骗子声称投资少,周期短,获利巨大。

但是目前在中国的市场还很小。

AI诈骗爆发有人10分钟被骗430万(详细内容)

AI诈骗爆发有人10分钟被骗430万(详细内容)

AI诈骗爆发有人10分钟被骗430万(详细内容)AI诈骗爆发有人10分钟被骗430万近日,包头警方发布一起利用人工智能(AI)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

4月20日中午,郭先生的好友突然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保证金,且需要公对公账户过账,想要借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账。

基于对好友的信任,加上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郭先生没有核实钱款是否到账,就分两笔把430万转到了好友朋友的银行卡上。

郭先生拨打好友电话,才知道被骗。

骗子通过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好友对他实施了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骗子并没有使用一个仿真的好友微信添加郭先生为好友,而是直接用好友微信发起视频聊天,这也是郭先生被骗的原因之一。

骗子极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盗用了郭先生好友的微信。

幸运的是,接到报警后,福州、包头两地警银迅速启动止付机制,成功止付拦截336.84万元,但仍有93.16万元被转移,目前正在全力追缴中。

如何整治新技术的诈骗第一,即时通信、网络社交等平台企业应当加强账户管理,防止他人盗用用户账号及密码,建立风险提示制度,出现账号异常登录等情况时对用户进行风险提示;第二,利用以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预警算法为基础的AI技术进行反网络诈骗,在工信部等部门的主导下,利用大数据优势,将相关数据通过反诈骗机制进行共享,进而提高反诈骗的精准度;第三,建立专门人工智能安全机构,制定人工智能标准,对AI技术进行管理和监督,监督AI技术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第四,采取措施保证人工智能系统使用的数据被合理限制、管理和控制,以此来保护隐私权,在保护数据安全的情况下,不禁止利用AI技术造福公众。

同时,刘俊海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说,希望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要善于驾驭使用AI技术,并且关注公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消费者反映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往往是监管机关、司法机关在监管和执法当中的漏洞和盲区。

科技创新外衣下的商业骗局

科技创新外衣下的商业骗局

科技创新外衣下的商业骗局作者:陈海砚来源:《中关村》2020年第09期中国的科技企业,承担着科技创新与转化生产力的使命,要想长久发展,还是必须得扎扎实实,玩不得假。

在商业领域,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发心端正的,但是商场上,骗局永远如影随形,更有甚者,以科技创新的名义忽悠行骗、花样翻新。

近期有爆闻指,北京前首富李晓华入股的河南某公司陷入传销骗局,同时卷入旋涡的还有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让人大跌眼镜。

据报道,河南某公司以5G互联网为噱头,通过拉人头的机制发展了3万会员,总层级达到5级,其模式涉嫌非法传销;同时该公司又祭出上市发售原始股的大招,向新老会员集资数千万港币,此后又开始兜售第二期原始股期权,涉嫌非法发行股票或非法集资。

该公司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人和资金入局,首先在于他号称有一款科技类产品,产品体验区甚至打出“中国芯”的口号。

该公司主打两个产品,一个是电视机顶盒的升级版,可以实现声控调台;另一个产品可以连通家电,实现语音控制开关。

实际上,这类产品科技含量并不高,而且也都是该公司委托贴牌代工产品,却被营销人士吹上了天,价格也是原产品价格的5-10倍。

该公司通过每月的会销活动,向目标客户中老年人推销,既卖产品也卖股权,甚至连李晓华和宗庆后这样的大咖都能入局,前者投资入股、后者站台宣布合作。

当然后者在爆闻出来后宣布终止合作。

看似高科技的产品只是幌子,公司强大的名人股东背书和精心设计的销售层级才是让人掏钱的原动力。

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类似的团伙巧妙地将原始股包装在高科技产品和传销机制之下,手法和话术五花八门,具有很高的隐蔽性,辨别能力不强的中老年人极容易“入坑”。

伪科技大行其道,迎合了社会上一部分没有知识储备的中老年人急于发财的心理,殊不知自己成为骗子收割的“韭菜”。

同時不少伪创新项目“胆子大”“会吆喝”,颇受资本追捧,快速圈钱;而一些埋头苦干的创新者,由于“酒香也怕巷子深”,往往却生存不易。

要说以科技创新行骗,这个行业也是有一段历史了。

瞧一瞧那些科技商业骗局_人生故事

瞧一瞧那些科技商业骗局_人生故事

瞧一瞧那些科技商业骗局如果你曾经时髦地戴“法藤”治疗颈椎、喝左旋肉碱咖啡来减肥、恶补过胶原蛋白甚至抽电子烟来戒烟……不好意思,下面的内容会让你扫兴。

纳米、基因、生物频谱……越来越多“高精尖”的技术词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甚至商品里。

这让公众在感受到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不由得令人产生怀疑。

现在科技果真会如此之快地投入商用吗?或者这些产品,都只是披着科学的外衣?很遗憾,这些看似科技感十足的商品,多数都是伪科学。

有的只是借用流行的概念,有的则是颠倒黑白。

这就要消费者看到一些“神乎其神”的商品时擦亮眼睛,看清楚它们究竟是真科技还是伪科学,以防跳入商家们的“科学”陷阱。

反射全身的足疗做过足疗吗?是不是每次足疗之后,不仅觉得放松,还觉得有益于身体健康,特长知识。

“按这特别疼”“先生,这是胃的反射区,您平常肠胃不太好吧”“您这个地方按起来特别硬,这是主管睡眠的,估计您平常休息不充分”……按摩师的话但凡与客人的实际情况相符或接近,都会让人深信不疑:原来人类的足底有着那么多奥秘。

特别是,当我们享受足底按摩的时候,能够对心肝脾肺肾都有好处。

这当然值得人们去投入金钱和时间。

足底按摩的这种理论,来源于现代医学的区域反射疗法。

改疗法认为,足部、手部、耳朵等特定区域能够对应身体的各个器官。

通过用手按压,能够起到缓解压力、提升对应部分功能的特效。

早在1913年,美国耳鼻喉科医师菲兹杰罗德与包威尔就提出了区域反射假说。

菲兹杰罗德通过假想的纵线将人体分成十个部分,并按自己的想法标注这些部分所对应的脚部区域。

他声称这种“反射图”能用于诊断疾病,按压手脚上的特定区域则能减轻对应器官的病症。

1917年,两人合著《区域疗法》一书,开始推广这个假说。

从足疗法产生的过程就不难看出,这是两个医学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所“幻想”出来的,它到底有没有被科学理论所证明呢?2008年,英国著名科普作家辛格表示,如果手脚确实能够反射体内器官,那么区域反射说应该阐明这种反射是如何从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女子接AI换脸视频电话被骗钱!?网友:高科技骗术太可怕了!

女子接AI换脸视频电话被骗钱!?网友:高科技骗术太可怕了!

⼥⼦接AI换脸视频电话被骗钱!?⽹友:⾼科技骗术太可怕了!随着⼤家防范意识的提⾼,现在基本上遇到有⼈在⽹上和⾃⼰借钱的情况,⼤家都会再三确认是否是本⼈后,再考虑借钱的事情。

可让⼈万万没想到的是,最近有⼈在视频电话确认是“本⼈”后依然被骗了......GIF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最近来⾃东北的⼩李,在QQ上收到了她的⼤学同学⼩王的信息,⼩王说⾃⼰的表姐⽣病住院了,⾮常着急⽤钱。

⽽且⼩王还称⾃⼰的银⾏卡被冻结了,⾛路⽆路才来找⼩李帮忙的。

因为现在的骗⼦很多,通过盗取他⼈QQ号搞诈骗的也很多,其实⼩李也是有⼀定的防范意识的,所以第⼀时间,她并没有借钱,⽽是想着先要确认这位同学的⾝份。

所以⼩李就给⾃⼰的⼤学同学打了⼀个电话,但是对⽅没有接,称⾃⼰⽬前不⽅便,但不⼀会,同学就在QQ上,给她回了⼀个视频电话。

但令⼈奇怪的是,⼩王在QQ视频当中全程没说⼀句话,⼩李在看到⼩王本⼈的时候,就已经打消了顾虑,但不到五秒钟的时间,视频电话就被⼩王挂断了。

⼩李还表⽰,视频中⼩王的脸还转了⼀下,同时视频的背景就在医院⾥,⾃⼰还和对⽅打了招呼。

⼩李便也没有多想直接将卡⾥仅剩的3000元都转给了⼩王。

⼩李称没有这个视频⾃⼰根本不会转钱。

因为⾃⼰的同学是跟⾃⼰借3800元,当时⼩李的卡⾥只有3000,当⼩李再想把剩下的800转过去给对⽅时,发现钱就转不出去了......当⼩李感觉不对劲的时候,对⽅已经将她拉⿊了。

当⼩王联系上真⼩王后,才得知⼩王的QQ被盗了,⽽刚刚借钱的“⼩王”并⾮真正的⼩王。

真⼩王表⽰:最近QQ频繁地被踢出登录,也试过修改密码,但没有太⼤效果。

随后⼩李⽴马去警局报了警,通过警⽅判断,⼩李看到的⼩王那段视频,很可能被⼈做了⼿脚。

警⽅表⽰:犯罪分⼦是通过盗号得到⼩王的⼀些信息,⽐如她的⾯部照⽚,再通过AI换脸技术,把⼩王的脸换到了医院实际拍视频的那个⼈的脸上。

所以对⽅发视频给⼩李的时候,只是头微微动了⼀下,显⽰这不是⼀个静⽌的状态,以此来取得受害⼈的信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给“高科技”骗局交智商税
中国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日前在一演讲中称,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打着“量子”旗号招摇撞骗的产品,这表明公众对量子科学知之甚少。

记者调查发现,包括“量子健康杯”“量子袜”“量子手机壳”等产品仍有销售,不少产品标榜采用先进量子技术,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有商家声称用量子杯喝酒能改善口感,“喝1斤白酒不头疼”。

要是有人声称普通玻璃杯可以改善白酒口感,“喝1斤白酒也不头疼”,你肯定不信,因为这在你的常识范围,普通玻璃杯不可能有这种功效。

“量子杯”呢?你肯定不敢马上否定,因为这超出你的知识范围,不知道量子为何物。

骗子们需要的,正是这一点,公众的知识盲点,正好是骗子们的着力点,胡说八道也没关系,只要科学工作者不点破,大多数人都看不透。

不知道从何时起,用“高科技”概念包装、营销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强离子排毒仪”“磁场理疗仪”到“黄金能量石”,从“纳米拖鞋”“量子眼镜”到“石墨烯疼痛贴”,莫不如是。

1月16日,教育部还通报查处了“量子波动速读”违规培训机构。

什么新理论问世,一些人就第一时间“碰瓷”,马上开发相关产品。

翻翻他们的剧本,桥段如出一辙,产品都是“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即使不是“世界一流”,至少也是“国内领先”,几乎都是包医百病,保你长生不老,你若不信,他们还“做戏做全套”,用貌似高深的理论给你“科普”一番,甚至还
请来如真包换的“顶尖科学家”背书。

当骗钱的把戏被拆穿,他们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有些骗局简直到了离谱的程度。

去年,有一家公司声称拥有一项叫“量子接骨”的高新技术——假如某人骨折了,他们通过量子技术在异地就能把骨头接好。

这么牛,咋不上天呢?
此类骗局层出不穷,固然与公众科学素养不足有关。

公众科学知识储备不足,甄别能力不高,容易受到伪科学蛊惑,尤其健康欠佳的老年人容易中招——花大价钱购买各种“高科技”医疗器械或保健产品,但这也不是全部理由。

一种自称有治疗功能且价格昂贵的新产品上市之前,难道没有对该产品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验证、评估吗?企业说啥就是啥,那怎么行?某种意义上说,一些骗局之所以能玩下去与管理不善有关,值得反思。

(via新华网)
彻底铲除诈骗式培训赖以生存的土壤
据媒体报道,日前,浙江省温州瑞安市区出现一种“全新生命疗养课程”,其负责人声称通过全新的“心灵自然疗法”可以突破现代医学限制,轻松治愈包括肿瘤在内的任何顽疾。

日前警方表示,经调查该行为涉嫌诈骗,已移交瑞安市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这种所谓的“心灵自然疗法”其实并不新鲜,类似的诈骗行为在国内外都不乏先例。

早在18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就以“动物磁疗”为噱头,在法国巴黎以欺骗的形式给人治病,宣称只要手臂一挥,患者就能感应到治疗的“能量”,病就治好了。

往近了说,近年来,国内各类“能量疗愈培训班”屡见不鲜,尽管大多标价不菲,但打着“医疗服务”的幌子,依然买卖兴隆,不少市民上当受骗。

“心灵疗法”野蛮生长数百年,却始终游离于主流科学认知之外。

几个世纪前,一些著名科学家曾对所谓的“动物磁疗”方法进行调研,结果显示,这种方法毫无科学依据,其疗效只是疾病自愈,或是患者的自我欺骗。

而对于国内一度“行销”多地、累计有上万人次参与其中的“全息能量疗愈培训”,相关部门专门刊文指出,此类培训不可轻信。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诈骗式培训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存在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在遭到公开揭露后,此类培训虽然一度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但是最近,这种名为“全新生命疗养课程”的诈骗式培训,竟然再次死灰复燃,以突兀的方式闯入公共视野。

由此可见此类诈骗式
培训“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在公众视线难以触及之处,到底还藏着多少此类以诈骗为目的的培训班,变换着方式、打着不同的幌子,以挑战科学常识的方式欺骗公众?
所谓“疗效”,终究只是“莫须有”的存在——难以证伪,更不可能证实。

亦真亦假之中,给各类“大师”行骗提供了辗转腾挪的巨大空间。

无论如何“解析生命密码”,“钥匙”始终掌握在“大师”手中。

尽管宣称“我的身体我做主”,但要想学会“自主”,受骗者还是得先将自己全身心交由“大师”做主。

当然,不菲的学费是免不了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心灵疗法”五花八门,但“大师”们反对科学、反对现代医学的态度,却出奇一致。

其实,“大师”们反对的并不是现代医学的概念,他们反对的只是现代医学体系,或者更确切地说,反对的是建立在实证医学基础上的现代诊疗方式。

原因很简单,“大师”们需要利用现代医学概念来塑造权威形象、施展心理催眠,但却无法遵循实证医学的要求提供理论支撑与实验数据。

尽管“心灵疗法”看起来颇为前沿,实际上却充斥着各种市侩的“骗术话语”——对于心存疑虑者,“大师”会警告你“不信者不医”;对于疗效不佳者,“大师”告诉你“心诚则灵”。

总而言之一句话:相信我,没错的。

瑞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拆穿骗局只用了一句话:科学依据在哪里?但在现实生活中,重金求见“大师”的人,往往不敢问这个问题;敢问这个问题的,往往又见不到“大师”。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大师”,就这样日渐泛滥。

任何医学疗法的临床应用都必须遵循实证医学的规则,经得起科学
的验证。

一旦“大师”与“骗子”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灵修”与“诈骗”便是咫尺之遥。

对此,公众亟须提高科学素养与甄别能力,此外,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对形形色色的“灵修班”进行全面排查,彻底铲除这些活动赖以生存的土壤。

(via新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