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性与实用性

合集下载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工艺美术是一种将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追求作品的功能与实用性,同时也要注重作品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工艺美术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件作品的完整性。

首先,实用性是工艺美术作品的基础。

无论是陶瓷器、木制品还是金属制品,实用性都是其最基本的属性。

作品需要具备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功能,例如瓷器需要能够盛装食物,木制品需要能够承载物品,金属制品需要能够起到防护或装饰的作用。

只有具备实用功能的作品,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仅有实用性是不够的,作品的审美性同样重要。

审美性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也是人与作品之间产生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

工艺美术作品优美的外观、精致的细节、和谐的比例都可以增加作品的美感,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例如,精致的陶瓷器可能会让人们感受到其高雅和高贵的氛围,精心设计的家具可以给人带来舒适和美好的居住体验。

审美性使作品具备了超越实用性的意义,从而成为人们追求的艺术品。

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

实用性决定作品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审美性决定人们是否对作品产生美感和情感共鸣。

实用性为审美性提供了基础,而审美性给予实用性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一个作品只有实用性而缺乏审美性,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常用品,人们难以在使用中产生美的享受。

相反,如果一个作品只有审美性而缺乏实用性,那么它只能存在于理念和想象中,并不能成为人们实际使用的工艺品。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

它们共同为作品的完美呈现提供了保障。

一件工艺美术作品,不仅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和功能要求,还要具备美好的外观和审美体验。

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协调,使得工艺美术作品具备了价值和意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是不可分割的。

实用性是作品基础,而审美性是作品的灵魂。

论实用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论实用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论实用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王丽霞学号:09在人类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原始艺术都是实用艺术。

随着物质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用物品越来越具有审美的性质,直至使少数实用艺术发展成为纯艺术品,另一部分实用艺术的装饰、美化、观赏、审美的特征也愈加明显。

物质生活与艺术创作的统一,技术(技巧)与艺术的统一,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这是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用艺术与其他艺术根本区别之所在。

它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实用的、材料的、结构的特点与装饰的、美化的、观赏的特点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二者密不可分。

任何实用设计首先都应当具有实用性。

实用工艺品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实用工艺品,顾名思义首先应当考虑具有实用性,美学的审美性应当寓于实用性之中。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都应当围绕着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考虑和设计,从材料的选择、外部造型、色彩装饰等多个方面,都要结合实用要求来考虑艺术处理和加工等问题。

甚至设计作为观赏用的特种工艺品也不例外,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实用目的,即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所以也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适应环境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建筑应使人们在居住时感到舒适方便,实用工艺品应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称心如意等。

设计的实用性应当符合人类不同实际活动的需要。

例如建筑从整体上看,其主要功能是避风避雨,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场所,但不同的建筑类型又具有不同的用途和功能。

在设计中实用性与审美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应以实用为主,审美从属于实用,服从于实用。

如陶瓷茶具、酒具,以及竹编篮子、筐子等,都首先应当让人感到方便适用,然后才谈得上漂亮美观。

因此,实用工艺品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常常都是首先考虑到使用效果,根据实用特点来进行艺术处理与美化装饰。

这方面,我国古代的一些优秀工艺品堪称典范,例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长信宫灯”,既是一件新颖独特的青铜工艺品,又是一件方便适用的生活用品。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理解和认识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理解和认识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理解和认识工艺美术是一门融合了艺术与实用性的综合性学科,它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通过创作各种艺术品或日常用品,既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又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而工艺美术的核心就是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首先,实用性是工艺美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瓷器、陶器、纺织品等日常用品还是居家装饰品,它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例如,一个花瓶要能够稳定地放置鲜花,一个茶几要能够提供合适的支撑力,一个手提包要能够容纳必要的物品等等。

只有具备实用功能的工艺品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实用而又美观的存在。

然而,仅仅追求实用性是远远不够的。

工艺美术还需要具备审美性,才能够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审美性指的是作品所具备的美感,包括形式美、色彩美、纹理美等等。

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工艺品不仅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还能够给人带来审美上的享受。

例如,在制作陶瓷作品时,艺术家们可以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装饰来赋予作品更多的美感;在制作纺织品时,设计师们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图案来展现作品的独特之处。

通过追求审美性,工艺品不仅成为实用的物品,更是一种艺术品,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实用性与审美性之间的平衡是工艺美术创作的关键。

如果一个作品过于追求实用性,而忽视了审美性,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件普通的产品,没有任何艺术的意义。

同样,如果一个作品过于追求审美性,而忽视了实用性,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件摆设物,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

只有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工艺品才能真正具备艺术性,并且被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在现代社会,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品或日常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能够拥有既实用又美观的产品,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这也促使着工艺美术创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设计师们不断探索和尝试,将实用性和审美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结合,将工艺品打造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以建筑物为媒介,通过空间、形式、结构、材料等要素的有机组合,表达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和艺术效果。

建筑艺术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功能性建筑艺术首先是为人类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建筑物必须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工作、学习等生活需求。

建筑艺术在追求美的同时,也要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的结合,使人们在使用建筑物时感受到便利和舒适。

二、审美性建筑艺术的核心是追求审美效果,创造美的空间和形式。

建筑师通过布局、比例、色彩等手法,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建筑艺术需要考虑人们的审美需求,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三、稳定性建筑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稳定性。

建筑物需要经得起时间和自然环境的考验,具有足够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建筑师需要正确选择材料和施工工艺,确保建筑物在各种外力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倒塌或损坏。

四、创新性建筑艺术是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

建筑师需要不断追求新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建筑作品。

建筑艺术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包括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创新。

五、与环境的融合建筑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与环境的融合。

建筑物需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与周围的建筑物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使建筑物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空间关系。

六、历史性建筑艺术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建筑师需要了解和借鉴历史上的建筑成就,将传统的建筑元素和技术运用到现代建筑中。

建筑艺术需要与时俱进,同时也需要保留传统的建筑文化和历史记忆。

以上是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通过对功能、审美、稳定性、创新性、与环境的融合以及历史性等要素的综合考虑和运用,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建筑作品。

建筑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和艺术体验,也成为城市和社会的重要标志和文化遗产。

融入生活文创作品中的实用性与美学价值

融入生活文创作品中的实用性与美学价值

融入生活文创作品中的实用性与美学价值生活文创作品是指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将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工艺品或者其他具有实用功能的物件融入其中,赋予了它们更多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感。

这些作品既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同时又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本文将探讨融入生活文创作品中的实用性与美学价值,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实用性与美学的结合生活文创作品的魅力在于将实用性与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过去,人们对于日常用品的要求主要是实用和功能性,对美感的追求相对较少。

而如今,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实用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美学价值成为了决定因素之一。

生活文创作品通过艺术家的巧思和创造力,将日常用品进行改造和设计,使其既具备实用性,又能够体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以餐具为例,传统的餐具设计注重实用性,追求形状的简洁和功能的实现。

而生活文创作品则在保留实用性的基础上,注重对餐具的美学设计。

比如将传统的瓷器与现代的设计结合,采用创新的材质和工艺,使其不仅可以作为餐具使用,同时也成为了美丽的艺术品,增添了用餐时的艺术氛围和精致感。

二、生活文创作品的意义融入生活文创作品中的实用性与美学价值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品味和艺术追求。

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美的事物,他们的审美意识会逐渐提高,对美的追求也会更加积极。

这将促使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和细节,使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其次,生活文创作品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瑰宝,而生活文创作品以其独特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这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能够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创新。

此外,生活文创作品还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

如今,生活文创作品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涉及了设计、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

工艺美术实用和审美的关系

工艺美术实用和审美的关系

工艺美术实用和审美的关系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生活艺术,既具备实用的功能,又追求审美的价值。

实用性和审美性在工艺美术中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首先,工艺美术的实用性是其存在的根本。

无论是陶瓷器、织物、金属器还是家具等工艺品,都要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

工艺美术作品通过其实用的性质,为人们提供实际的功能和便利。

例如,一件精美的茶具,它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泡茶的功能,更是能赋予人们一种愉悦的心境。

工艺美术所追求的实用性,不仅仅是简单的功能实现,更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融入人们的审美需求。

其次,审美性是工艺美术的核心。

通过对材料、形式、工艺等各个方面的设计运用,工艺美术作品得以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工艺美术作品不仅要满足实际功能,更要通过表现形式和艺术性的处理,使作品具备审美的价值。

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性,不仅在于其外观的美感,还包括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情感共鸣。

例如,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不仅仅是实现容器功能,更承载着华夏文化的千年历史和精神内涵。

实用性和审美性在工艺美术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实用性为审美提供了基础,审美性则提升了实用的品质。

一方面,实用性要求工艺美术作品在功能上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真正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和舒适。

另一方面,审美性要求工艺美术作品能够超越实际功能,赋予人们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只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工艺美术作品才能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的艺术佳品。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更新,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注重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平衡,追求功能和美感的完美结合。

他们通过对材料的研究和探索,将实用性和审美性相互融合,创造出更具创意和艺术性的工艺美术作品。

同时,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提升和多元化需求的诞生,工艺美术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将工艺美术带入了更广阔的创作领域。

总之,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工艺美术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工艺美术作为一门立足于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艺术形式,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审美享受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工艺美术的核心要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构筑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首先,工艺美术的实用性是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区别之一。

工艺美术追求实用功能,通过各种材料和工艺方法,将艺术与实用结合,为人们提供具有实用性的艺术品。

无论是陶瓷器、家具、纺织品还是珠宝首饰,它们都具备实用性,能够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

实用性使得工艺美术作品能够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带来实际的使用价值。

但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并不意味着其可以忽略审美性。

审美性是工艺美术作品的灵魂所在,它使得作品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工艺美术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设计,展现了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和创造力。

无论是工艺品的线条、色彩、形态还是纹饰,都可以引发人们的审美感受,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满足。

实用性和审美性在工艺美术中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实用性使得工艺美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陈列品,而是能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同时,审美性使得工艺美术超越了实用功能的局限,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艺术性的创作。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不仅体现在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也体现在作品的传承和推广中。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符码,代表了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延续。

通过对工艺美术的传承和推广,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从而使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发展。

总的来说,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实用性使得工艺美术贴近生活,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而审美性赋予工艺美术作品艺术之美,给人们带来观赏和情感上的享受。

在实践中,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相互交融,共同构筑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审美体验。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并继续推广和传承工艺美术,使其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实用和美感。

浅谈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谈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谈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徐州工程学院郜斌广一实用艺术是指实用性与审美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的艺术。

通俗地说就是艺术的“生活化”:生产工具艺术化、生产过程艺术化、生产对象艺术化、生产成果艺术化。

实用艺术大体上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实用艺术来自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源自人民集体智慧,是一种普世的艺术,可以把这种艺术称为“下里巴人”与殿堂艺术家的“阳春白雪”进行区别。

但这并非是实用艺术的“低级标签”,由于实用艺术更贴近生活,其在生活中的艺术价值不可低估,且实用艺术不乏传世经典。

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用艺术的审美过程和审美体验中,人们应该如何把握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从而能够借实用艺术审美体验艺术。

一、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艺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是一个统一体。

实用性是基础,审美性是上层建筑。

审美性要服务于实用性,受到实用性的影响、规范、制约。

实用性是艺术的载体,没有载体或者载体缺陷,审美是难以成立的。

这是实用艺术最核心的审美特征。

我国古代园林艺术是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结合的典型。

园林是将大自然的风景素材,通过概括与提炼,创造各种理想意境,再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建筑。

公元1637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造圆学专著《园冶》问世,其作者是当时苏州吴江的画家计成。

该书指出园林的兴建要始终观察“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总体指导思想,核心就是把“实用性和审美性和谐统一”。

苏州园林是大家熟知的园林艺术集大成之作,关键就在“山水”和“人居”中体现了“和谐”。

古人在生活的时时处处都在讲究实用的同时兼顾审美的考虑,和谐让心灵归于平静,体现了朴素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

古代民居建筑内部的大门、窗户、门楣、屏风、梁架、木柱、天棚、藻井、神龛、家具选材根据财力选择紫檀、红木有之,樟木、杂木有之,刨光上油,精细雕刻,浮雕、阴雕、透雕、圆雕,打磨抛光,上色,工序繁多。

当人们从进入大门之时就可以感受到门楣、屏风辟邪扶正之气,梁、柱上楹联、对联、匾额的文曲气,藻井、天棚、家具上传说、故事的教化气息。

谈谈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谈谈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谈谈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工艺美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旨在通过艺术创作与实用功能的结合来展现人类创造力与审美追求。

在工艺美术中,实用性与审美性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工艺美术的基石。

实用性是工艺美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工艺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是其存在的前提。

工艺品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并能够为人们提供实用的功能。

例如,一个精巧的茶具必须满足容量适宜、易于操作、材质安全等实用需求,才能让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体验。

因此,工艺品的实用性直接关乎其价值和市场认可度。

然而,工艺美术不仅仅追求实用性,更追求审美上的满足。

审美性是工艺美术的灵魂,是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

工艺品的审美价值在于其形式美、色彩美、结构美等方面的表现。

工艺美术以独特的技法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工艺品的形式和功能达到一种高度统一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一个精美的陶瓷器不仅仅是一个容器,还是一件艺术品,它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能够作为装饰品摆放在家中,一尊精致的佛像既是信教者的宗教信仰,也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实用性和审美性在工艺美术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实用性为工艺品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审美性则使工艺品的实用性更加丰富和完善。

在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中,工艺美术家要兼顾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要求,平衡二者的关系。

只有在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协调中,工艺品才能够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同时也能够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和艺术的享受。

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工艺品的创作中,也体现在工艺品的使用中。

人们在使用工艺品时既追求实用价值,也追求审美体验。

一个漂亮的咖啡杯不仅能够满足人们饮用咖啡的需求,还能够为人们的咖啡时间增添一份艺术的氛围,提升生活品质。

而一个实用性欠缺的工艺品可能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无法持久存在。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是一种有机统一的关系。

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工艺美术的特点与魅力。

设计美学的特点

设计美学的特点

设计美学的特点:实用性、技术性、审美性、创新性、时代性。

设计美的一般法则: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和尺度、节奏和韵律。

“迪扎因”—设计审美的核心“迪扎因”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审美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产品达到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有机统一。

“迪扎因”不可能是纯工程技术设计,也不可能是纯粹的艺术设计,它一定是融合了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技术美与艺术美的创造性设计活动。

设计审美的中心问题是人与物的和谐现代设计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同时,人是研究设计审美的主导因素。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博克。

鲍娒嘉通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鲍娒嘉通(1714-1762)德国启蒙美学的真正创立者,获得“美学之父”的称号。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强调设计需要实现艺术与技术统一,主要始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的“艺术与手工业运动”。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策源地,现代设计的许多思潮均源于此,而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的主要创导者是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和著名工艺师、社会活动家威廉·莫里斯。

普金—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种种观念的先驱普金(1812-1852)19世纪上半叶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种种观念的先驱,他是英国建筑师,作家,理论家的文物工作者,英国天主教复兴运动和哥特复兴建筑风格的代表人物。

罗斯金—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真正倡导者罗斯金(1819-1900)英国著名作家、政治家、艺术理论家、技术美学思想和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由于19世纪大工业生产造成技术与艺术的脱节与对立,与手工艺生产对比,机器的批量产品的艺术质量急剧下降。

莫里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理想的实践者威廉·莫里斯(1834-1896)19世纪英国伟大的工艺美术家,是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实践者和近代欧洲设计艺术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工业射界之父”。

在罗斯金、莫里斯及手工艺运动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又发生了以法国、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

美与用的艺术——浅析实用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美与用的艺术——浅析实用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
“ 。
托抱 或肩 负 平 时 擂 入土 中 此 瓶双 耳 以 上 呈 粗 枪 的 斜纹装 饰 面
,
,

便 于握 启

〔 双 耳 以 下部分 埋 在 土
,
实用 美 术 是 指 为 衣 食 住 行 用诸 方 面 所进 行 的美术设计 ① 一 语 道破实 用 美 术 与 人 的 亲 密
,
无 间的 关 系


思潮 轻飘 端


当时 欧 洲 的 罗可可 艺 术风 格
,
一 反 巴 罗克式

者陷入 唯美 主 义 这 一 点 人 类 早 期 的造 物 活 动 作 了 历 史性 的 印证 新 石器 时代 把 经 过 选 择 的 石 头 打成 了 石斧 石 刀 石 裤 石铲 石凿等各种 工 具 并
、 、 、 、 ,
,
进 一 步 引伸说
美 不能离 开 目 的性
, ”
即 不 能 离开
如 我 国 仰 韶文

事 物在 显 得有价值 时 它 所处 的 关 系
,
不 能离开 事 物
。 ,
早 期半 用 力学
原理
,
空 瓶 入 水后
水满 即 自动 竖 直
尖 底瓶 便 于
对 于人 愿望 它 达到 目的 的 适 宜性 ④ 实用 当然并 不等 于 美 观 但 美 观 不能脱离实 用 就 这 一 点 而

最关 心 的 是
,
美与 用

郭 沫若在考 古 代 青铜 器 的
, ,
因怕污 染
“ ”
英 雄形 象
、 “

铸 器 之 意 本 在服 用 其 或 施 以 文 铸 造 时写 道 : 镂 巧 其形 制 以求美 观 在作 器 者庸 或 子潜 意 识 之下 自发挥爱美之本能 然 其 究极 仍 不 外有 便 于

谈谈工艺美术实用与审美关系的理解

谈谈工艺美术实用与审美关系的理解

谈谈工艺美术实用与审美关系的理解工艺美术是一门涵盖多种工艺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学科。

在工艺美术中,实用性和审美性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实用性是指作品在功能、使用性方面的价值,而审美性则是指作品在审美享受、艺术性方面的价值。

实用与审美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并共同构成了工艺美术的核心特征。

实用性是工艺美术的基础,它要求作品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注重功能性和使用价值。

工艺美术作品必须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和使用要求,才能被更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实用性在工艺美术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使用寿命、稳定性、舒适度等方面。

一件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仅要美观大方,还要具备实用性,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

然而,实用性并不意味着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可以被忽略。

相反,审美性是工艺美术作品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它通过形式、色彩、材质等方式表达出来。

审美性是对作品的审美享受和艺术性的追求,是人们在接触工艺美术作品时产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

只有作品具备良好的审美性,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振,进而产生更深层次的艺术体验。

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实用性为审美性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一件实用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喜爱,更易于被大众接受和应用。

而审美性则使作品超越实用性的边界,赋予作品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实用性和审美性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实际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工艺美术实用与审美需要相互平衡。

实用性过强可能导致作品的形式和艺术性被削弱,从而影响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过于注重审美性,则可能牺牲作品的实用性,使作品难以实际应用。

因此,工艺美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协调发展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在当今社会,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工艺美术作品正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用与审美之间

在实用与审美之间
提升健康水平
实用的健康设备和健康管理方法能够改善人们的 健康状况,提高健康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
01
促进消费增长
实用性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消 费者的需求,刺激消费增长,带 动经济的发展。
02
创造就业机会
03
推动创新发展
实用性的产业和行业能够创造更 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更多 的就业岗位。
实用性的设计和产品能够推动科 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经济的 持续发展。
实用性的实现需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场景、用户需求和人机交互等因素,旨在提高 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效率。
审美的定义
审美是指人们对事物或设计的感知、欣赏和评价能力,涉及 到视觉、听觉、触觉、情感等多个方面。在产品设计领域, 审美性强调的是产品的外观、风格、质感、色彩等方面的表 现力。
审美的实现需要考虑产品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用户心理 等因素,旨在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1 2
促进社会团结
审美体验能够超越语言、种族、国界的隔阂,让 我们共享美好事物,增进社会团结与和谐。
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审美能够引导我们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推动社会 文明水平的提升,构建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
3
增强民族凝聚力
通过共同的审美体验和艺术表达,可以增强民族 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
工业设计
总结词
实用为主,兼顾审美。
详细描述
工业设计领域中,实用性和功能性是首要考虑的要素。设计师需要确保产品的 使用体验和性能,同时也要关注产品的外观和美感。通过巧妙的造型和细节设 计,可以增强产品的审美价值,使其更具吸引力。
建筑设计
总结词
实用与审美并重,相互融合。
详细描述

设计产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关系

设计产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关系

设计产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关系作者:郎婷婷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0期摘要:设计产品包含着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从平面到服装到建筑等方面都是归于其中的。

然而设计史上一直存在着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的斗争,这种争斗本身就体现了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之间的不可分性。

这也就意味着产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是无法独立存在的。

产品设计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评定如果没有人的参与也将是无法成立的。

关键词:设计产品;形式;审美功能;实用功能产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矛盾冲突一直存在,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有时却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有时人们因功能造物从而产生的技术之美、功能之美却也是显而易见的。

产品的审美功能是人主动去创造符合感官的一种美,但实用功能却给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人造物在体现了它的存在价值之后,有时附带给了人们因功能而产生的美。

技术产品在满足实用功能的时候,也体现了一定的秩序和规律,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审美功能。

“技术产品的有用性,根据一定的条件转化为美。

我们称这种美为功能美。

”有用性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美,这两个条件是:第一,产品本身就存在着合理的结构。

无论设计大到汽车,还是小到手表,都存在着精密的结构,而这种结构本身产生的合理排列组合,就是一个重要的技术之美,因此可以说他们既具备审美功能又有实用功能。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被列为合理美的典范,“虽然不以美的规律为约束,但可能因为符合美的规律而转化为合理美。

”第二,由力动转换的美。

我们经常说音乐有动感,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更多的力动,无论是自然界的风吹柳动,还是河水的流淌,还是奔驰的骏马;或者是人造物的规律。

力动,如钟的摆动,螺旋桨等等,这其中都有着震撼的速度与规律的和谐。

产品的实用功能(实用性)是重要的。

在设计市场中摸爬滚打的设计师们。

他们有的并不是自己喜欢什么就创造设计什么,而更多的是要听客户的话,去调查消费者的需要与审美,以消费者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很少去满足个人的喜好,正因为此,为了使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纯粹的形式感受也就是产品的审美功能就将受到实用功能的很大压制。

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作者:王瑞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2年第10期摘要:艺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存在,设计则是艺术中的一部分,它不仅延续着艺术的作用,同时还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首先,设计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存在着,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了解。

然而,设计的本质要求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同时还要为人类带来精神上的艺术美感。

因此,设计中既包含着能够满足人类审美需要的审美自律,还包含着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社会他律。

关键词:设计;审美性;实用性一、设计的实用性设计的实用性主要指的是产品为了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或使用价值),包括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设计的实用性功能要求必须以实用性为基础。

设计一件作品首先要考虑的是它是否能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这样才能体现其作为“有用的物”而存在。

这就体现了设计应该以物为基础的必然性。

我国清代的美学家李渔就曾提出“凡人制物,务使人人可备,家家可用……”这为设计的实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于一件好的设计产品而言,它是否有用或可用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它连最起码的使用价值都不具备的话,那它只能被称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子”。

因此,设计师只有从实用性出发,将“物”通过人的生产劳动转变成“有用的物”,这才能实现物的价值所在。

二、设计的审美性设计的审美性主要指的是设计以审美性为支撑。

设计的审美性始终贯穿于产品本身,并支撑着产品的发展,因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首先,人的审美需要是伴随着物质满足的,正如墨子所说:“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这就是说,在人的衣食住行中,当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审美需要。

因此,审美需求从属于物质需求,它以物质需求为前提,同时它也促进物质活动本身包含精神生活的内容。

总之,无论平面设计或其他设计,都必须以实用性为基础,使之首先达到有用,其次再加以美化,使欣赏者有赏心悦目之感。

艺术实用性和审美性

艺术实用性和审美性
JUNE-ZHENG 作品
LOGO
一、 建筑艺术 二、 园林艺术
三、 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

目录
实 用 性 和 审 美 性
实用性
第一:对实用性有比较宽泛的理解 第二:实用艺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为基本特点,实用为主,审美为从属 第三:实用艺术与生产技术具有紧密联系, 物质材料直接制约和影响到实用艺术的发展
实用性
西 汉 “ 长 信 宫 灯 ” ——
审美性
第一: 实用艺术又具有审美性,能够 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要。 第二: 实用艺术几乎每时每刻都发挥 着审美作用,给人没得享受,从而在实用 的前提下兼有审美的功能,达到物质和精 神的统一。
审美性
东 方 园林 拙政 园
——
总结
第一: 实用艺术应该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则反作 用于实用性,两者相互促进。
第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审美性在两者之间 占得比例日趋增多,人们对实用艺术美的要求也 格外的广泛和迫切。
LOGO
谢谢大家
JUNE-ZHENG 作品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工艺美术,作为一门融合了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以美的形式表达实用功能,将日常生活提升为一种艺术的享受。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体现在它满足了人们对于功能的需求。

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工艺美术的作品功不可没。

透过工艺美术的眼睛,普通的物品也能变得独特而精美。

无论是古代的陶瓷器、木雕器具,还是现代的家居装饰品、餐具,都是工艺美术的作品。

这些实用的作品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也给予了人们审美的享受。

工艺美术的审美性则是它与其他媒介艺术的主要区别。

与绘画、音乐、舞蹈等纯艺术形式相比,工艺美术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并且展现出独特的实用审美。

无论是以木头雕刻出精美的图案、以陶瓷制作出色彩斑斓的花瓶,还是以金属打造出钟表的精细结构,工艺美术都在细节中展现出对美的追求。

它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实用性与审美性在工艺美术中相互交织。

实用性使得工艺美术的作品具备了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功能,而审美性则为其赋予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从古至今,工艺品往往成为了展示一个时代文明水平和审美观念的窗口。

通过工艺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特征。

工艺美术的作品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更在审美上带来了一种愉悦与享受。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经济价值和文化影响。

许多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品,已经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而工艺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也成为了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工艺美术的展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得以展现和交流,使得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艺术及文化。

由此可见,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是不可分割的。

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塑造了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

工艺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日常生活功能的需求,更将美的享受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我们应当珍视工艺美术的传统,推动其创新与发展,以实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更好结合,让工艺美术的魅力继续在时代中闪耀。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工艺美术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

传统上,工艺美术被认为是一种追求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艺术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因素也逐渐成为了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用性是工艺美术的基础,它决定了工艺品是否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实际的作用。

一个工艺品如果缺乏实用性,就无法被人们接受和应用。

因此,设计师在创作工艺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实际使用的需求,注重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和技术的应用。

只有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工艺美术才能真正赋予人们的生活以实际的帮助。

然而,仅有实用性是不够的。

审美性是工艺美术独特之处。

通过审美性的体现,工艺品可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美感和艺术享受。

审美性不仅体现在工艺品的外观形态上,还包括了工艺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一个工艺品如果能够打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就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因此,设计师在创作工艺品时需要注重形式和色彩的搭配,追求细节的完美,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

只有在审美性的基础上,工艺美术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艺术享受。

实用性与审美性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实用性为审美性提供了基础,审美性为实用性增添了内涵。

一个好的工艺品既具备实用性,又具备审美性,才能够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际上,实用性和审美性在工艺美术中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实用性使得审美性更加现实和接地气,使得工艺美术能够真正服务于人们的需求;而审美性则使得实用性更加具有情感和思想的内涵,使得工艺美术超越了实用的范畴,成为一种艺术的表达。

因此,对于设计师来说,关注实用性的同时,不可忽视审美性的追求。

在创作工艺品时,设计师应该根据目标用户的需求和情感,注重工艺品的实用性设计,同时通过色彩、形式、结构等要素的运用,塑造工艺品的审美性,使其既能满足实际生活中的需要,又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只有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审美性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而只有具备审美性,工艺美术才能赋予人们生活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分析

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分析

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分析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分析一、设计的实用性设计的实用性主要指的是产品为了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物理功能、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一、设计的实用性设计的实用性主要指的是产品为了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设计的实用性功能要求必须以实用性为基础。

设计一件作品首先要考虑的是它是否能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这样才能体现其作为“有用的物”而存在。

这就体现了设计应该以物为基础的必然性。

我国清代的美学家李渔就曾提出“凡人制物,务使人人可备,家家可用……”这为设计的实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于一件好的设计产品而言,它是否有用或可用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它连最起码的使用价值都不具备的话,那它只能被称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子”。

因此,设计师只有从实用性出发,将“物”通过人的生产劳动转变成“有用的物”,这才能实现物的价值所在。

二、设计的审美性设计的审美性主要指的是设计以审美性为支撑。

设计的审美性始终贯穿于产品本身,并支撑着产品的发展,因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首先,人的审美需要是伴随着物质满足的,正如墨子所说:“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这就是说,在人的衣食住行中,当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审美需要。

因此,审美需求从属于物质需求,它以物质需求为前提,同时它也促进物质活动本身包含精神生活的总之,无论平面设计或其他设计,都必须以实用性为基础,使之首先达到有用,其次再加以美化,使欣赏者有赏心悦目之感。

只有达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巧妙结合,才能实现设计的价值。

同时,这两者也不可偏废,否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由此可见,物质需求与审美需求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这就要求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产品必须具备审美性,达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

三、设计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设计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

(完整word版)审美性与实用性

(完整word版)审美性与实用性

应用美学审美性与实用性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物质,物质又都有形态和价值,形态就体现了审美性,价值就体现了实用性。

而且,视情况的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

但无一例外,最后都有着相辅相成的和谐.有些东西,如锅碗瓢盆等日用品,是不需要有太华丽的外表的,人们重视的是它够不够结实,够不够好用,够不够顺手,所以此时,实用性就显得比审美性重要了。

两个价格相似的日用品,如果一个徒有虚表没有好的质量人们是不会选择它的.有些东西,如笔筒挂画等装饰品,好看的外表是很重要的.这时,设计者和制作者就要好好注重细节部分的处理等等,让它的审美性更加高。

而又有些东西,却是要讲究审美性与实用性并存的,比如说建筑。

审美性的存在是为了让它更加美观更加赏心悦目,让住的人更加舒适自在;实用性的存在则是为了让它更加坚固更加可靠,让住的人更加有安全感。

所以,在建筑方面,往往是需要审美性和实用性有着和谐、统一的关系的,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建筑不同的结构而不断变化的。

下面,就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建筑为例,简要的分析一下这种和谐的关系吧。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为一个文明的发源地就有了其建筑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即神庙四周以高大的石柱形成柱廊的形式.其柱廊的存在,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空间供公众集合,节省场地;另一方面,由于整个建筑的主体材料为石头,较为沉闷且采光不好,采用围柱式结构可以避免给人造成沉闷、闭塞的感觉,且阳光透入有反射,也同时可以减轻采光不好的问题.从审美性的角度来看,围柱有三种典型形式:多利安式围柱、安奥尼式围柱和科斯林式围柱。

古风时代的多利安式围柱和安奥尼式围柱分别具有着男性和女性的体态特点和性格特点。

多利安式围柱柱身上细下粗,不设柱基,整上下部分有凹槽作为装饰,体现了男性的洪厚、刚健、朴素、壮实和坚毅。

安奥尼式围柱柱身较细,由基座、柱身、底盘三部分构成,凹槽较多,柱头有圆形涡旋作为装饰,体现了女性的秀美、轻巧、精致、活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美学
审美性与实用性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物质,物质又都有形态和价值,形态就体现了审美性,价值就体现了实用性。

而且,视情况的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

但无一例外,最后都有着相辅相成的和谐。

有些东西,如锅碗瓢盆等日用品,是不需要有太华丽的外表的,人们重视的是它够不够结实,够不够好用,够不够顺手,所以此时,实用性就显得比审美性重要了。

两个价格相似的日用品,如果一个徒有虚表没有好的质量人们是不会选择它的。

有些东西,如笔筒挂画等装饰品,好看的外表是很重要的。

这时,设计者和制作者就要好好注重细节部分的处理等等,让它的审美性更加高。

而又有些东西,却是要讲究审美性与实用性并存的,比如说建筑。

审美性的存在是为了让它更加美观更加赏心悦目,让住的人更加舒适自在;实用性的存在则是为了让它更加坚固更加可靠,让住的人更加有安全感。

所以,在建筑方面,往往是需要审美性和实用性有着和谐、统一的关系的,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建筑不同的结构而不断变化的。

下面,就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建筑为例,简要的分析一下这种和谐的关系吧。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为一个文明的发源地就有了其建筑的典型形式——围柱式。

即神庙四周以高大的石柱形成柱廊的形式。

其柱廊的存在,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空间供公众集合,节省场地;另一方面,由于整个建筑的主体材料为石头,较为沉闷且采光不好,采用围柱式结构可以避免给人造成沉闷、闭塞的感觉,且阳光透入有反射,也同时可以减轻采光不好的问题。

从审美性的角度来看,围柱有三种典型形式:多利安式围柱、安奥尼式围柱和科斯林式围柱。

古风时代的多利安式围柱和安奥尼式围柱分别具有着男性和女性的体态特点和性格特点。

多利安式围柱柱身上细下粗,不设柱基,整上下部分有凹槽作为装饰,体现了男性的洪厚、刚健、朴素、壮实和坚毅。

安奥尼式围柱柱身较细,由基座、柱身、底盘三部分构成,凹槽较多,柱头有圆形涡旋作为装饰,体现了女性的秀美、轻巧、精致、活泼。

而古典圣期的科斯林式围柱则为古风时期围柱进一步演变的结果。

柱身更加修长,有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柱头,整体更加华丽、细致,极富有装饰性。

古希腊的围柱式结构,最早将人体美赋予建筑,有帕特农神庙的多利安式围柱,雅典胜利女神神殿的安奥尼式围柱。

更有天才建筑师以石头刻为少女的形象来作为围柱,如雅典守护神之庙的少女廊柱,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人体的美,也让人不得不为其绝妙的创意、精湛的手工叹服。

而古希腊作为西方的代表的话,中国就可以算上是东方的代表了吧?中国的建筑从古到今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特色,下面,
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中国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建筑的萌芽与雏形。

“古之先民未知有宫室时,就陵而居,穴而处”。

半地穴式建筑,在西安半坡原始聚落。

半地穴式建筑本身有着冬暖夏凉的功效,而其巧妙的设计又让人不得不惊叹。

同时期的还有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由于气候本身的客观因素决定,使得人们没有办法住在地下,只有用木材撑高房屋来减少湿气对人体的侵袭。

他们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来构成线的组合及其表面装饰性的裂痕,用来让他们的房屋变得更加与众不同,更加优秀。

秦汉时期至宋元时期,中国建筑出现了两个高峰:雄浑与清奇。

秦汉时期的建筑及其雄浑,如“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的阿房宫,以及秦始皇陵,西汉帝陵等。

清奇的建筑风格则体现在大部分南方的建筑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区域文化的融合、南方的开发、玄学的流行和佛教的传播使建筑文化有了新的风格及内涵。

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为此时的建筑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

佛教的寺、塔和石窟寺为主要佛教建筑,园林则由最初的皇家苑囿向文人写意方面转型。

这一时期,建筑的审美性尤其的重要。

唐代是一个盛世,其首都长安建筑的格局极为方正,给人以理性、严谨和秩序感。

中唐以后,里坊制逐渐向宋代的街巷制过渡,街市繁华,高楼林立。

整体来讲,整个建筑风格宏大庄重,体现了一个盛世一个大国的气概。

宋代将其建筑风格转变为细腻
柔和,没有那么霸气但是也不那么咄咄逼人,建筑精细复杂,布局精巧而富于变化。

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壮丽与精致的顶峰时期。

不论是称为紫荆城的皇室宫殿建筑,还是后来作为私家园林典范的苏州园林,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建筑的美学体现在群体的和谐性,组合的内向性和阴阳的融合性。

建筑中有着明显的秩序性和对称感,而建筑以墙为重点体现了人们对于内部和谐的重视,而易经所造成的阴阳融合也时有体现。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建筑都有着不同时期的显著特点,审美方面也时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着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统一。

审美与实用本来就不是两个对立的词汇,如果我们耐心找,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