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文化自觉”的涵义

在世纪之交,费孝通先生多次讲“文化自觉”问题。由于他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华文化的前途,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宏阔视野来思考、探讨这个问题的,所以很快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并形成了相互切磋、深入研讨的可喜局面。在今天,“文化自觉”已不是一个孤立的理念,而是已经形成为一种文化观,一种有深刻意涵的文化理论。费老对“文化自觉”的涵义做过明确的界定,他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的:

一是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他说:“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费老最初是在对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实地考察中,注意到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其面临着“保存文化还是保存人”的严峻选择,指出他们只有通过文化转型来求生路。他因此而由小见大,联想到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整个中华民族、中国文化都面临着一个如何生存、发展的问题,认识到“文化转型是当前人类共同的问题”,“我们都是生存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人物”,于是心头冒出了“文化自觉”四个字,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问题。他提出这个名词是在1997年。近五年来,他经常思考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问题,反复说明不是要“回归”、“复旧”,而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新文化,表现了一个世纪老人对自己的祖国、对民族文化的深沉的爱。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谈到自己学习费老这一思想的体会,认为“所谓文化自觉,就是一方面要有忧患意识,一方面还要有文化自信”,[2]就是从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这个意义来理解的。二是正确处理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费老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中,各种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都有一定的位置,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将取决于多元文化的和平共处、对话沟通、取长补短、共存共荣。他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四句话高度地概括了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并解释说:“各美其美”就是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人群对自己传统的欣赏;“美人之美”就是要求我们了解别人文化的优势和美感;“美美与共”就是在“天下大同”的世界里,不同人群在人文价值上取得共识以促使不同的人文类型和平共处。[3]特别是在讲到如何对待“异文化”时,他强调要以容忍的态度来尊重别人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点,不仅要容忍别人,而且要理解别人,欣赏别人,使不同的价值观点在相互理解、容忍中共同存在、不相排斥,进而互相接近、互补与融合。这里表现了费老博大的天下情怀,以一种毫无偏执的理智心态,来拥抱人类创造的各种类型的人文价值,力图克服文化隔阂与文明冲突所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费老在他80岁生日时提出的“美美”四句,早已成为关心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前途的人们的美谈,成为他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共同奋斗的思想指导原则。我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

曾提出一个看法:如果将“美美”四句中的最后一句“天下大同”改为“和而不同”,不伤费老提出“文化自觉”的本意,而且意义可能更加明确,也更具有现实性。因为不同文化价值观念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美美与共”,虽然只有在“天下大同”的世界里才能真正、完全地实现,但它也是我们在争取实现“天下大同”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多元文化关系的唯一现实的选择。它是奋斗目标,是结果;同时也是过程,是手段。“美美与共”的意涵正好可以用“和而不同”来准确地加以诠释。

我认为将“美美”四句表述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完全符合费老提出“文化自觉”理念之初衷。因为费老早就意识到了:“文化自觉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要求,并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空想。”[4]它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时代的问题,实际上,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每个人、每个文化主体都面临着如何认识自己的文化、如何理解和对待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的问题。对自己的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中所处的位置有“自知之明”,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多元互动,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套多种文化兼容并蓄、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和秩序,这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但也是一个相当艰巨的长期的过程。费老乐观地认为:在今天,“实现和平和公平的世界的早期愿望已走上逐步成为事实的路子”,[5]“人类的文化现在正处在世界文化统一体形成的前夕”。[6]他相信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天下大同”的理想终究会成为现实。历史上中华文化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在促进人类文明多元互补、实现“天下大同”的过程中将起到

重要的作用。费老明确指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国古代先哲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有密切的关系。‘和而不同’就是‘多元互补’。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多元的文化形态在相互接触中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

[7]由此可见,只有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才能做到各种文化的“多元互补”、“美美与共”。

我们注意到,费老近年来特别强调“和而不同”文化观的价值和意义,他在本论坛上次会议的报告论文中谈到“美美”四句时说:“实际上,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经验里面一直强调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所主张的倾向。”又说:“文化自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一种具体表现。”[8]我们不难看出,费老提出文化自觉理论和“美美”四句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要大力阐扬“和而不同”的文化观,让这种中国的传统智慧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正是根据他的这些阐释,我才斗胆将“和而不同”直接引入“美美”四句,力图更准确地理解费老提出的“文化自觉”思想。

“和而不同”:中国的智慧

“和而不同”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早就产生了,它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大家都知道,孔夫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意思是君子善于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又能够用自己的正确意见去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与人家搞好团结,而不是盲目认同、随声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人云亦云,而不肯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