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改市与撤县改区有什么区别

合集下载

城固撤县设区方案

城固撤县设区方案

城固撤县设区方案背景介绍城固是位于陕西省南部,榆林市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是陕西省的边境县市之一,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

然而,随着城固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原有县级市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居民对优质服务的期望。

因此,市政府提出了城固撤县设区的方案,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目标与意义撤销县级市设区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推动城固市的城市化进程,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设立行政区划区域,有助于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行政管理效率提升:通过设立区级行政区划,可以减少行政管理层级,有效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加快问题处理的速度。

2.促进经济发展:撤县设区可以优化市域经济结构,强化城镇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3.改善民生服务:设立行政区划有利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教育、医疗、交通和环境等方面的民生服务。

4.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通过设区改市,可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设区方案撤销城固县级市,设立城固市行政区划,具体方案如下:区域划分根据城固市的地理特点和人口分布,将城固市划分为以下几个行政区划:1.城区:包括城固市的主城区,是政府机关和商业中心所在地。

2.县区:包括城固市周边的农村和乡镇地区。

3.经济开发区:设立经济开发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设置为了适应新设区后的行政管理需求,需要设置相应的政府机构和行政职能部门,包括:1.市政府:负责市区的行政管理,制定政策,承担市级行政职能。

2.管委会:设立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机构,负责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和管理。

3.各区政府:设立各区政府,负责各自行政区域的管理和公共服务。

财政体制为了保证新设区的财务运作,需要调整财政体制,包括:1.财政预算:制定财政预算,合理分配各区财政资源,保障各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从“县”到“市”,一字之差有何不同?

从“县”到“市”,一字之差有何不同?

从“县”到“市”,一字之差有何不同?原标题:国务院批准这些地方撤县设市!一字之差,变化巨大!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湖南省撤销宁乡县,设立县级宁乡市。

此外,陕西神木县撤销,设立县级神木市;浙江玉环县撤销,设立县级玉环市;河北平泉县撤销,设立县级平泉市;四川隆昌县撤销,设立县级隆昌市。

这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撤县设市”。

虽说这个词常听到,但是上一波动静这么大的集中撤县设市,还是20年前的事。

撤县设市,不管字面上叫什么,管辖区域没变,行政级别没变,政府部门机构及人员组成除了名字上换了个字,也没什么太大变化。

那么,很多地方政府为什么如此努力地想要推进县改市?对于老百姓来说,县和市到底有什么区别?撤县设市能给新市民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4地撤县设市,有什么规律?从公布情况来看,撤县设市的最终审批,都是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发文。

而在此前,他们都要在满足设定的条件后,自行提出申请,依次经所在市、省批准后,进入国务院审批流程。

就在去年,多家媒体曾公开报道,全国有165个县撤县设市申报材料已报国务院排队待审批。

从这次“放行”情况看,四地撤县设市后,行政区域均未变动,都由所在省直辖,由所在地级市代管。

批复文件还专门提到,设市后,当地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

上一波集中撤县设市,还是20年前统计显示,在1994年到1996年,全国共有95个县改市和1个新设县级市。

改为市之后,江浙鲁等省的县域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每年的全国百强县排行榜基本都被这三个省占据。

截至1998年,我国县级市数量达437个,其中近350个为县改市。

不过,县改市一度引起盲目跟风,从而带来不少问题。

比如说,许多地方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城乡概念模糊、大量占用耕地等“假性城市化”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1997年,国务院暂停了实施10多年的撤县改市政策。

此后的将近20年间,只有少数县成功改市,而且这些县主要集中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市、县级市、县、镇、镇级市的概念、设立标准和异同

市、县级市、县、镇、镇级市的概念、设立标准和异同

市以下各级政府的概念、设立标准和异同我国《宪法》第九十五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一、概念1、市。

一是指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即商品交易的市场。

二是指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或人口较稠密的地区,一般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三是行政区划单位,分直辖市和市。

行政意义的市又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

根据人口规模,又将市分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巨型城市。

《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提出的城市规模等级划分标准是: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型城市。

2、县。

在中国,“县”作为行政区划,始于春秋时期,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是县制正式设置的开端。

现代中国,县与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旗、自治旗、矿区、林区、特区一道,作为“县级行政区”。

3、县级市。

即《宪法》中所称的“不设区的市”,属于县级行政区,地位与县、区(市辖区)相同。

不考虑工业产值,从人口规模要求,设立县级市有以下3种情况的标准:①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四百人以上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十二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十五万。

②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至四百人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十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七万。

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5%,并不少于十二万。

③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六万。

撤县设市

撤县设市
1993年,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即在1986年国务院批准试行的撤县设市标准基 础上另作修改,明确了适用范围、人口总数、经济指标等。“县改市”正式进入井喷期。至此,“县改市”正式 进入井喷期。
截至1998年底,中国县级市数量达437个,其中近350个为县改市。人们熟悉的浙江义乌市和桐乡市、安徽 桐城市和宁国市,都是赶乘这趟车而改市的。
然而,不能不看到,一些已经撤县设区、撤县设市的地方,不少是在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 “市(区)”的匾牌已经高悬,但产业体系的转型没有跟上,领导的管理观念、管理风格、管理效率也没有跟上, 市民基本的“城市意识”更没有跟上,导致正能量没有充分发挥,还带来了更多新的问题。这一轮申请撤县设市 的县就有百余个,其中究竟有多少泡沫,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无论是独立设置的市,还是城市下辖的区,本质上都是指区域载体功能较为完善、已经城市化的地方。撤县 设区、撤县设市、撤镇设市,如果仅仅是拼凑,仅仅是为了“行政功利”,就会将“市”从城市属性中游离出去, 丧失应有的基本意义。另外,一股脑地撤县设区,也与国家加大中小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化的质量的要求背道而 驰。因此,面对新一轮的撤县设市冲动,务必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保持应有的清醒和谨慎。
时事点评
时事点评
随着城镇化发展规划颁布时间日趋临近,各地除了着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更多的是 开展大规模的中小城市建设,撤县设区、撤县设市、撤镇设市由此将成为一股“大潮”,已有百余县申请撤县设 市。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速,一些辖区人口、产业体系等已经完全融入邻近城市的地方, 将撤县设区;一些人口结构和社会生活形态都已经独立城市化的地方,将撤县设市、撤镇设市,是符合城市和社 会发展规律的,体现了中国区域管理建制上的与时俱进,应该鼓励和提倡。

撤县设区好处.doc

撤县设区好处.doc

撤县设区好处把一个县划入一个区不是简单的行政区划的改变,而是一个地区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以下是边肖收集的关于撤县的回复信息,欢迎阅读!199县区的退出不仅可以扩大城市的发展空间,还可以有效避免城市工业布局和市政建设中容易出现的类似项目、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问题,消除城乡分割带来的弊端。

县改建成区后,将由县级经济单元转变为城市单元,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待遇也将纳入整个城市区域的整体考虑。

随着公共服务力量和水平的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将同时得到提高。

20xx县区退出。

为什么长安区还是长安县?在长安区住了很久,经常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好像我住在一个假冒的Xi市:在处理长安区政府部门和运行程序;当它不符合Xi的政策;在站牌前远处等公共汽车看到4路公共汽车;当我看到蓝色的出租车满大街跑的时候。

当驾车一路向北穿过环岛高速公路时,不仅是一种对具体事物的恍惚感觉,而且在其他层面上也表现出来。

长安区发生了什么怪事。

有人可以说一句话:长安县!在Xi的鄙视链中,第六区的居民对长安区的印象不是很好,他们的口碑只比老Xi 眼中的河南人好一点点。

早在BBS时代,长安区就一直是一个讨论不休的话题,尤其是自从胡县长被撤县到区以及去年被调到后。

在新一轮的建设大Xi的浪潮中,长安区又被掀起来了,不是吐着怒火,不跟它争,就是直呼:长安区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今天,不管感受如何,让我们来谈谈长安区,它是最靠近主城区的一个区,从20xx年起就从县城迁到了该区。

为什么长安区与Xi市合并了20年,被称为独立王国?这种普遍的默许从何而来?谈的是整合,整合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种政策。

从个人经历来看,也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长安区二手房的转让是第一个二手房转让是在长安区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的,而不是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最糟糕的是两者之间没有交换,也就是说办公系统不开放不久前,我的一个朋友读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后悔买了Xi万科的房子》的文章《关震》。

撤县设市:一字之差变化大

撤县设市:一字之差变化大

撤县设市:一字之差变化大作者:本刊综合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08期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湖南省撤销宁乡县,设立县级宁乡市。

此外,陕西神木县撤销,设立县级神木市;浙江玉环县撤销,设立县级玉环市;河北平泉县撤销,设立县级平泉市;四川隆昌县撤销,设立县级隆昌市。

这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撤县设市”,虽说这个词常听到,但是上一波动静这么大的集中撤县设市,还是20年前的事。

撤县设市,不管字面上叫什么,管辖区域没变,行政级别没变,政府部门机构及人员组成除了名字上换了个字,也没什么太大变化。

那么,为什么很多地方政府如此努力地想要推进县改市?对于老百姓来说,县和市到底有什么区别?撤县设市能给新市民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4地撤县设市,有什么规律?从公布情况来看,撤县设市的最终审批,都是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发文。

而在此前,他们都要在满足设定的条件后,自行提出申请,依次经所在市、省批准后,进入国务院审批流程。

就在去年,多家媒体曾公开报道,全国有165个县撤县设市申报材料已报国务院排队待审批。

从这次“放行”情况看,4地撤县设市后,行政区域均未变动,都由所在省直辖,由所在地级市代管。

批复文件还专门提到,设市后,当地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

上一波集中撤县设市,还是20年前统计显示,在1994年到1996年,全国共有95个县改市和1个新设县级市。

改为市之后,江、浙、鲁等省的县域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每年的全国百强县排行榜基本都被这三个省占据。

截至1998年,我国县级市数量达437个,其中近350个为县改市。

也就是说,有接近15%的县改为市。

不过,县改市一度引起盲目跟风,从而带来不少问题。

比如说,许多地方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城乡概念模糊、大量占用耕地等“假性城市化”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1997年,国务院暂停了实施10多年的撤县改市政策。

此后的将近20年间,只有少数县成功改市,而且这些县主要集中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撤区并乡前的行政级别

撤区并乡前的行政级别

撤区并乡前的行政级别
撤区并乡是指将若干个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实现行政区划的优化和整合。

在进行撤区并乡之前,需要对各个行政级别进行明确划分,以确保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在撤区并乡前的行政级别主要包括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

首先,省级行政级别是最高级别,负责全省范围的行政管理和决策。

省级行政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各项政务事务,制定重大政策和发展规划。

其次,市级行政级别是在省级行政级别下的下一级,负责市范围内的行政管理。

市级行政机构由市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组成,负责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承担重要的行政职责和权力。

县级行政级别是在市级行政级别下的下一级,负责县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和服务。

县级行政机构由县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县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最后,乡级行政级别是在县级行政级别下的最低级别,负责乡村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和服务。

乡级行政机构由乡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组成,负责乡村经济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农民工作等重要职责。

总的来说,撤区并乡前的行政级别是按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进行划分的。

各个级别承担着不同的行政管理职责,确保行政区划的有序运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撤区并乡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行政管理结构,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因此,在进行撤区并乡之前,准确划分行政级别至关重要,以确保行政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群众的良好生活。

“撤县改市”热的体制根源

“撤县改市”热的体制根源
为今 之计 . 应 当彻底 改革 中国的行 政管 理体 系 实行 省直 管
县 。同时 , 将 城 市 与行政 级别 相对 脱 钩 , 这 种 改革 应 当从 最大 的
市、 直辖 市 做起
未来 直辖 市管 理模 式转 变 的重 点 , 在 于告 别“ 政治 挂帅 ” 应 考虑 重新 定 位直 辖市 功 能 .只赋 予其 独立 的社 会发 展方 面 的特
殊性 。 淡 化 其政 治领 域 的特 殊性 。淡 化 了政 治 色彩 的直辖 市 . 将 从“ 政治 挂 帅 ” 的体 制 中解放 出来 。 更利 于 长远 发展
( 摘 自《 思想理 论 动 态参 阅》 )
2 0 1 3 . 8◆下◆ 领导 文萃 33
通过 改市 提高 官阶 . 乃是 官场 捷径 。 由此 , “ 撤 县设 市 ” 首先
激发 当地政 府 的巨大热 情 。机构 高设 、 干部 高 配 已成 惯例 , 由
3 2 领导 文萃 2 0 1 3 . 8◆下◆
此. 大 批 官 员 无形 中 自动 升 级 , 地 方 官 场 从上 到 下 , 无 不支 持 设
县改 市” 过程 中 . 并非 仅仅是 官方参 与 . 民间亦 推力 巨大 “ 撤 县改 市 ” 。 得 利者 首 当其 冲的就是 当地 官员 . “ 撤 县改 市 ”
名义 上级别 不 变 . 但 由县 改 为市 的地方 , 往往 暗藏 机关 。行 政级
别 升半格 . 地 方首 脑往 往配置 为副厅 级 .
市。 “ 撤 县改 市 ” 另外 一个 动力 . 是 可 以获 得相 对优 势 的资源 。 县
与 市虽 然 只一 字 之差 , 却 有 天 壤之 别 。改 市后 , 在 争 取政 策 、 项

中国最新设立县级市标准和新老设市标准对比

中国最新设立县级市标准和新老设市标准对比

中国最新设立县级市标准和新老设市标准对比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50人以上的县,达到下列标准,可撤县设市:1、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总人口不低于12万人,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不低于10万人。

全县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地60%。

2、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60亿元,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8000元;财政收入不少于3亿元,或人均财政收入不低于600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经重达到75%以上。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包括道路建设、地名标志、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5%,有较好的供排水系统。

污水处理率不低于35%,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25平方米(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25%)。

4、全县乡镇总数中的镇的数量不低于60%。

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00人至350人的县,达到下列标准,可撤县设市:1、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总人口不低于10万人,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不低于8万人。

全县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55%。

2、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40亿元,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6000元;财政收入不少于2亿元,或人均财政收入不低于500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包括道路建设、地名标志、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0%,有较好的供排水系统。

污水处理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2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20%)。

4、全县乡镇总数中镇的数量不低于60%。

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00人以下的县,达到下列标准,可撤县设市:1、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总人口不低于8万人,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不低于6万人。

全县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50%。

中国撤设区对城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中国撤设区对城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中国撤县(市)设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李郇1 徐现祥2(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摘要:撤县(市)设区是通过打破行政区经济,减少行政区边界,实现以地级市为基础的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政策评估的常用工具——倍差法,对全国1990-2007年的撤县(市)设区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撤县(市)设区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约5年的短期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人均GDP增长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人均消费增长率等方面,对人均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率则是先抑后扬,并以佛山撤县(市)设区为案例,分析了短期促进作用的来源和长期激励消失的原因,认为基础设施投资是政府在撤县(市)设区后的主要行为,以此带动产业转移和房地产消费,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由于撤县(市)设区削弱了地方政府的发展权限,向上级政府集中了资源的控制权,使得地方长期经济发展的激励消失。

关键词:撤县(市)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边界;增长;短期冲击1.引言1.1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撤县(市)设区成为中国一个新的区域经济现象。

1990-2000年全国共有214个县撤县设市、78个县级市升格地级市,仅有34次城市撤县(市)设区,而2001-2007年,全国只有24个县级市升格地级市,没有一个城市撤县设市,但却有48次撤县(市)设区(图1)。

市撤销花都市和番禺市,设立花都区和番禺区,广州市政府直接管辖的范围从1443.6平方公里扩大到3843.43平方公里;2002年国务院批准佛山市撤销顺德市、南海市等四个市,设立顺德、南海、高明、三水四个区,佛山市市政府直接管辖范围由原来的77.4平方公里,扩大到3813.平方公里。

2001年,江苏苏州市撤销吴县市设立吴中区和相城区,面积扩大了1227平方千米;杭州市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城区面积扩大了2385平方千米;到2003年,福建厦门市所辖1569平方千米已全部撤县(市)设区。

北京市区(县)行政区划调整概述

北京市区(县)行政区划调整概述

北京市区(县)行政区划调整概述作者:乔圣辉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21期摘要: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扮演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等多重角色,其行政区划在建国后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

自成为首都以来,北京经历了辖区扩大、建制调整、撤县设区及城区合并等多个时期,形成了适应自身发展的行政区划。

北京市区(县)行政区划调整的变革过程,是中国大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缩影。

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建国后北京市区(县)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区(县)行政区划调整的积极影响以及区(县)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北京市;撤县改区;行政区划调整;城区合并一、北京区(县)级行政区划的变迁(一)城市稳固时期(1949-1958)新中国成立后,我國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这时需要稳固政权,发展经济。

因此,这个时期,北京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表现为辖区的精简与扩大。

1950年,城区被缩减为16个。

1952年,城区被缩减为13个,并且改为地名命名,如西单、东单等。

1956年2月,昌平县等4县划为北京管辖;1958年3月顺义县等4县划为北京管辖,10月平谷、怀柔等县划为北京管辖。

经过合并与扩大,北京市在当时正式确立了13区4县的格局,奠定了日后北京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

(二)行政单位调整时期(1959-1996)这个时期,北京辖区已经基本固定,其调整主要表现为建制的调整。

例如,1960年1月,昌平、顺义等五区改为县建制;1963年,设立石景山办事处,该办事处67年被更名为石景山区。

1974年设立区级石油化工区办事处,1980年撤销该办事处,设燕山区。

1986年年,撤销房山县与燕山区,设立房山区。

自此,北京辖10区8县。

(三)撤县改区和城区合并时期(1997-2015)这个时期,北京通过了一系列的调整,最终取消了县级行政单位,全部改为区级。

同时,首都功能核心区被合并。

自1997年4月到2001年12月,顺义、大兴等6县撤县设区。

撤县设区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撤县设区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时期的撤县设区与城市行政级别关联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少数行 并周边的县使之成为其市辖区的方式来突破发展瓶颈、解决中
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当中,而与城市所在地域关联度较低。
心城市发展空间的供需矛盾。这是中心城市撤县设区的首要
表 2:我国撤县设区案例的时空分布情况(1997-2015)
目的。 2. 中心城市增强整体实力的需要。在扩展发展空间的基础
上,中心城市聚集更为丰富的土地、资源、产业、劳动力等发展要
素,制定更适宜发展的规划方案,从而推动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
构转型。特别是在分税制改革和加入世贸后,大城市在经济全球
化中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不少城市试图通过调整行政区划上层
(数据来源:1997-2014 年的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 部”官方网站()公布的年度“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变更情况”信息整理所得;2015 年的数据,根据该网站 2015 年 2 月 16 日至 2016 年 1 月 15 日历次公布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 更情况”信息整理所得。)
化发展的需要下进行的。市管县体制、中心城市的“大城市”情结、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经济发展等都是影响撤县
设区的重要因素。根据辖域面积变化和城市意愿的差异,可将撤县设区分为不同类型。而撤县设区在集中地域、类别和发
生强度上又有不同特征。
关键词 撤县设区 城市化 行政区划 调整
作者简介:张艺烁,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治、政治哲学。
能。县作为农村经济、政治生活的中心,是与农村政府过程相适 应的政权建制,而市辖区则是与城市政府过程相适应的政权建 制。因此,撤县设区意味着相关政区行政区划类型、政府职责和 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撤县设区 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何认识撤县设区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 分析撤县设区与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间的互动关系,是本文试图解

城市建制相关知识梳理

城市建制相关知识梳理

城市建制相关知识梳理中国城市建制研究相关知识梳理⽬前关于中国城市建制研究⽐较多的集中在两点:⼀是城市化进程中,“市辖区”与城市的发展的冲突频发。

因此,“市辖区”制度改⾰研究较多。

⼆是中国的⾏政区划调整,这⼀点更多的体现了“市管县”与“省管县”体制的研究。

⼀、相关概念梳理(⼀)中国建制市⾏政级别1根据宪法、法律和相关规定,中国建制市的⾏政级别具有四个层次:⼀是直辖市。

直辖市是直接⾪属于中央政府的地⽅⾏政建制。

理论上讲,直辖市在⾏政级别上和省、⾃治区平平级。

我国共有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直辖市的⾏政区划体系,在市区实⾏市-区-街道,“两实⼀虚”制,在郊区实⾏市-区-乡(镇)三级制,在郊县为市-县-乡(镇)三级制。

直辖市下辖的区、县的⾏政级别与地级市政府级别相同。

⼆是副省级市。

⽬前全国拥有15个副省级市,其中的5个副省级市(⼤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为“计划单列市”。

副省级市在⾪属关系上仍属于省政府领导。

市辖区及其⼯作部门的级别⽐照市直机关相应的级别确定。

三是地级市。

地级市是指⾏政级别介于省与县之间,⾏政地位与地区⾏署相当的地⽅⾏政建制。

地级市在法律上属于省辖市的范畴。

四是县级市。

基础城市,它在⾏政级别上相当于县,不在下设区,下设有若⼲乡镇。

县级市是由“撤县改市”“撤县设市”⽽形成。

注:⽬前对中国⾏政建制市级别研究相关的主要领域为⾏政区划调整。

后⽂详述(⼆)市辖区与地区1.市辖区市辖区,就是⾪属于市并由市直接领导的⼀级⾏政区域单位,其所辖⾏政区域系由所在的上级⾏政区域单位市的划分⽽形成。

2现⾏《宪法》第⼀章第三⼗条第(三)款亦规定:直辖市和较⼤的市分为区县这是宪法关于市辖区设置的规定,明确了市辖区作为县⼀级的⾏政区域单位的法律地位。

近年来,⼀些城市为了满⾜规模扩张的现实需求,已经将市辖区建制的范围扩及到中⼼城区外的其他市辖区域,出现了⼤量的“县改区”个案。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中国市辖区主要有四种类型:⼀是设置在主城区的市辖区,即“市区”,⼤多数市辖区都属于这种类型;⼆是设置在城市临近农村地区的市辖区,即“郊区”;三是设置在城市管辖范围内的其他城区,与主体城区之间被农村地区隔开的市辖区,如⼤连的旅顺⼝区;四是设置在城市管辖范围之外的市辖区,即“飞地区”。

撤县并区

撤县并区

机构臃肿,办事效率 低,容易造成官僚主 义
容易造成各自为政, 盲目发展
多中心管治则吸取了两者优点,为大城市比较理想的管治 方式。多中心管治既承认城市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又 提前一个月完成计划,创造了多项第一 突出了中心城区对城市区域的协调作用。
三、过程
“市带县”阶段 “撤县并区”阶段
“撤县建市”阶段
“撤县并区”
优点
“撤县并区”不再是由中心城区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定城区发展目标, 而是要越来越多地从城市区域的角度来选择中心城区可能的城市发展目 标;而且,“撤县并区”摆脱了郊县单凭本身的资源和市场,在县(市) 范围内独自操作、组织经济活动。
土地的市场化程度降低,行政自由度受到限制
缺点
五、总结
总结
总结
VS
城市经济对于区域发展有着重大的引领 作用。 基本上区政府是没有出让国有土地的权 利的,而市、县政府是有的。撤县设区 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该县的土地只能由 地级市政府出让。一方面增加了地级市 政府的建设用地规模,另一方面原来某 种程度上存在的区域间的竞争就没有了。
总结:撤县设区意味着被撤的县社会经济形态的一个跳跃。
撤县建区
中国或进入无县时代
1 2
Contents
起源 意义及原因
3 4
过程 总结
目 录
一、起源
起源
起源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行政区划 调整现象开始逐渐频繁,既有省级层面 的调整(重庆从四川分离出来设立直辖 市),也有县级层面的调整(撤县设市、 撤县设区等)更有乡镇甚至村庄大规模 的拆分和合并。
优点
“郊区县(市)为了抢占中心城区本身所应有的市场地位和在城市区域中的 正常支配地位,降低开发成本,由此扭曲了本来可以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竞 争机制,降低了城市地域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造成中心城区“摊大饼”式 开发。

“撤县改市”与“撤县改区”的比较

“撤县改市”与“撤县改区”的比较

“撤县改市”与“撤县改区”的比较10城市规划20130927中国当前的城市行政级别可分为直辖市(省、自治区),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市),区(镇)。

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势头下,各个地方十八般武艺尽显为的就是融入到城市化发展的潮流中。

“撤县改市”与“撤县改区”的活动也就应运而生了。

撤县改市:县和县级市,级别并没有变化,而只是改了一个字,为什么会有许多地方热衷于“撤县改市”?县市的区分,不仅仅是名称上的,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功能上各有侧重,县的工作重心是三农工作,而市的主要功能是发展工业、城市建设、关注职工生活等。

县的用地指标限制得非常死,所有东西都是按人口,比如道路、教育用地、公共设施等等,规划得非常死,不能有突破,即使县政府想改,上面也不会批。

并且当今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大发展时期,一个重要指标是城市数量会越来越多。

过去我们的概念中,市和县在功能上其实是不一样的,市是发展工业的,县是发展农业的;市是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集聚,而县则是农业为主,即使是工业、第三产业也是围绕农业发展而设的,为农业服务。

为了控制撤县设市的调整质量,当时国家还规定了一些基本指标,比如农业、三产的比重,工业人口的比例等等,以期将经济条件好、工业基础强的县拉入市的行列。

而通过撤县设市,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最明显的标志是城市人口激增。

另外一方面撤县建市后,其行政权力有所加强,特别是城市建设的自主权空间比较大,还可征收更多的城市建设费。

虽然行政级别一样,但县级市对企业的吸引比县大得多,人家一听你是市的官员,会认为市的经济实力比县强得多。

县改市后,在争取优惠政策、试点方面,上级部门会予以优先考虑。

在规划和城建方面,也会站在更高起点,很多规划更容易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因此县和县级市,级别并没有变化,而只是改了一个字别看只是一字之差,但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可是意义重大。

县改市是把双刃剑,一度引起盲目跟风,造成一些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等假性城市化问题。

《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效应》范文

《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效应》范文

《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效应》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撤县设区成为一种常见的行政区划调整方式。

这种调整不仅改变了地区的行政归属,还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业用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市场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因此,研究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效应,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撤县设区的背景与现状撤县设区是指将原属于县的行政区域划归为市区的一种行政区划调整方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地区进行了撤县设区的调整。

这种调整不仅改变了地区的行政归属,还对区域内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工业用地方面,撤县设区使得工业用地市场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一)影响工业用地的供需关系撤县设区后,原本属于县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市区的土地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工业用地的供需关系。

一方面,市区对工业用地的需求增加,推动了工业用地市场的活跃;另一方面,由于行政归属的改变,部分工业企业可能面临搬迁或调整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用地的供需平衡。

(二)促进工业用地市场化的政策环境撤县设区后,市区政府在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方面拥有更大的决策权。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区政府往往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工业用地市场化的进程。

例如,简化工业用地出让和转让的审批流程、降低工业用地的使用成本、鼓励企业增加投资等。

这些政策措施为工业用地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提升工业用地的价值与利用效率撤县设区后,由于市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更加紧缺,工业用地的价值得到提升。

这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和高效利用,从而提高了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市区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往往会加大在工业用地上的投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效应》范文

《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效应》范文

《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效应》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撤县设区作为一种常见的行政区划调整手段,其背后蕴藏着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工业用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市场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效应,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案例,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机制。

二、撤县设区的背景与意义撤县设区是指将原有的县级行政区划调整为区级行政区划,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城市扩张、产业升级和人口流动等变化。

撤县设区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三、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现状与问题工业用地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市场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当前,我国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土地供应不足、土地价格波动大、土地利用效率低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四、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效应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供应增加:撤县设区后,原有县级行政区的土地被纳入到城市发展框架中,土地供应量增加,为工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2. 土地价格调整:撤县设区后,土地价格将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土地价格将更加透明和合理,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用地。

3. 产业结构调整:撤县设区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将得到更多政策支持,有利于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

4. 市场竞争加剧:撤县设区后,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将进入该地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将促使工业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

五、实证分析以某地区撤县设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撤县设区前后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撤县设区后该地区工业用地供应量增加,土地价格趋于合理化,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同时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抚顺县撤县建区方案

抚顺县撤县建区方案

抚顺县撤县建区方案一、背景介绍抚顺县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是抚顺市的下辖县级行政区。

目前,随着抚顺市的发展和对区域治理的需要,撤销抚顺县的县级行政区,改设为抚顺市撤县建区,已成为一项紧迫而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举措。

二、撤县建区的意义撤县建区是指在原有县级行政区基础上,撤销县级行政区的行政等级,建立更高级别的行政区,以提高区域治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抚顺县撤县建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地方政府管理能力:撤县建区可以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改善地方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撤县建区有助于推动区域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促进各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

3. 提高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撤县建区使抚顺市更加完善和规范的行政区划体系,有利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增强对外的竞争力。

三、撤县建区的主要内容撤县建区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 区域划分:按照经济、行政、文化等因素,对抚顺县进行合理的划分,确定新设行政区的范围和界限。

2. 组织结构:建立新设行政区的组织结构,包括政府机构、部门设置等,确保行政管理的高效性和专业性。

3. 资源整合:将原有抚顺县的行政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调配和利用,确保新设行政区的可持续发展。

4. 经济发展: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规划,促进新设行政区的经济繁荣,吸引投资和人才,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5. 社会事务: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提供,确保社会稳定和居民的福祉。

四、推进撤县建区的措施为确保抚顺县撤县建区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研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工作的任务、责任和时间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 加强组织协调,建立撤县建区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确保各项决策的贯彻执行。

3. 加强宣传引导,向社会公众普及撤县建区的意义和目标,增强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规划研究论坛
规划学习
“撤县改市”与“撤县改区”有什么区别?
导读:
据新京报11月13日报道,日前国务院已经批准北京市调整行政区划,密云延庆两县将撤县设区。

目前,北京市和密云、延庆两县均已开始相关工作。

撤县设区对地方和北京的意义如何呢?撤县设区与过去的撤县设市又有什么区别呢?
密云、延庆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批复
上述报道称,日前,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北京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密云县、延庆县,设立密云区、延庆区,并明确两区人民政府驻地的具体位置。

密云区人民政府驻鼓楼街道鼓楼西大街3号,延庆区人民政府驻儒林街道湖北西路1号。

北京市实现完全城区化管理
经过此次调整后,北京市由14个区、2个县的行政区划格局,变为下辖16个区,实现完全城区化管理。

“推进密云、延庆撤县改区”是北京市民政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刊发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在“主要任务”部分中指出,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推进密云、延庆撤县改区工作。

加快城市化发展较快地区的街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在远郊区县城市化重点发展地区设立街道办事处,在城镇化发展较快的乡镇设立地区办事处,在近郊区城乡结合部做好乡镇撤并、街道办事处设立和地区办事处
向街道办事处的转制工作。

做好行政区划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而今,在“十二五”的尾巴上,京津冀一体化、北京行政副中心等规划或设想被提出,密云、延庆撤县设区显得更加必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今年发布的《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4-2015》建议,北京市应通过在
功能扩展区和远郊区县新建办公大楼,分阶段、有步骤,将其建设成新的城市中心;按照北京多中心布局的要求,将城6区特别是东、西城区的一部分就业功能输送和分解到远郊区县;通过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4个功能扩展区和10个远郊区县的就业、居住吸引力。

上述10个远郊区县就包括北京市仅有的密云、延庆二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三地交通一体化将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设区后的密云、延庆将借此直接受益。

“撤县改市”与“撤县改区”的比较中国当前的城市行政级别可分为直辖
规划研究论坛
规划学习
市(省、自治区),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市),区(镇)。

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势头下,各个地方十八般武艺尽显为的就是融入到城市化发展的潮流中。

“撤县改市”与“撤县改区”的活动也就应运而生了。

撤县改市:
县和县级市,级别并没有变化,而只是改了一个字,为什么会有许多地方热衷于“撤县改市”? 县市的区分,不仅仅是名称上的,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功能上各有侧重,县的工作重心是三农工作,而市的主要功能是发展工业、城市建设、关注职工生活等。

县的用地指标限制得非常死,所有东西都是按人口,比如道路、教育用地、公共设施等等,规划得非常死,不能有突破,即使县政府想改,上面也不会批。

并且当今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大发展时期,一个重要指标是城市数量会越来越多。

过去我们的概念中,市和县在功能上其实是不一样的,市是发展工业的,县是发展农业的;市是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集聚,而县则是农业为主,即使是工业、第三产业也是围绕农业发展而设的,为农业服务。

为了控制撤县设市的调整质量,当时国家还规定了一些基本指标,比如农业、三产的比重,工业人口的比例等等,以期将经济条件好、工业基础强的县拉入市的行列。

而通过撤县设市,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最明显的标志是城市人口激增。

另外一方面撤县建市后,其行政权力有所加强,特别是城市建设的自主权空间比较大,还可征收更多的城市建设费。

虽然行政级别一样,但县级市对企业的吸引比县大得多,人家一听你是市的官员,会认为市的经济实力比县强得多。

县改市后,在争取优惠政策、试点方面,上级部门会予以优先考虑。

在规划和城建方面,也会站在更高起点,很多规划更容易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因此县和县级市,级别并没有变化,而只是改了一个字别看只是一字之差,但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可是意义重大。

县改市是把双刃剑,一度引起盲目跟风,造成一些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等假性城市化问题。

1997年县改市被国务院叫停。

撤县改区:
“撤县改区”即是撤销县的行政编制将其纳入地级市的辖区直接管理。

县改区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近郊县,“县改区”便于接受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核心区的辐射,也拓展了特大城市的发展空间,对推动中国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积极意义。

这里面也未尝没有国人的大城市情结,“撤县设区”的主要受益者是中心城市、大城市。

这与我国对大城市有强烈的偏好有关,也与大城市在政治上的强势地位有着密切关系。

事实上,县改区后,该区的招商引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也将纳入整个城市进行通盘考虑,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也将从过去县级水平提高到地级市级水平。

福利待遇水平也会参照地级市的标准。

“县改区”对一些落后偏远的县很有吸引力。

另外一个引发“撤县改区”的原因即是“省直管县财政”。

县(市)财政大权由省直属,不再经过地级市,地级市难以再“雁过拔毛”,地级市政府财力大大削弱。

一些地级市政府为避免所辖县(市)脱离自己管辖,因而加快了县(市)改区步伐。

这个也是归咎于城市协调发展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当城市快速发展壮大,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地区摩擦增多,市县之间的利益争夺越来越多,而又缺乏相应的城市协调发展机制,就进行“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

(本刊编辑:薛婧 选自:城市中国网)
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