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 四年级 科学 第二单元 4.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 冷和热》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 冷和热》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教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热的传递》、《加热与冷却》这三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一、二、三课,这三课,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这三课涉及到的《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4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1.4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2.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敢于大胆想像。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3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从内容上看,教材通过“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学习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这三部分来帮助学生认识“冷热与温度”;通过“认识热传导现象以及学习使用酒精灯”、“认识热对流现象”、“认识热辐射现象”这三部分帮助学生认识“热的传递”;通过“研究冷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研究冷热对物体体积的影响”、“认识加热与冷却的用途”这三部分来帮助学生认识“加热与冷却”。

从结构上看,这三课探究的都是生活中的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的规律,基本上可看作并列关系。

同时,第一课《冷热与温度》中形成的温度的概念和使用温度计的技能,又是后两课及至整个单元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3加热和冷却-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3加热和冷却-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3.加热和冷却科学探究: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科学知识: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描述糖受热冷却后的形态变化。

描述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描述温度计的发展历史。

举例说出人们利用加热和冷却物体所做的事情。

教学材料:蜡烛、火柴、铝片、竹夹、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茶叶、高锰酸钾、砂糖、蜡烛、火柴、牙签、玻璃、加热容器、铁垫圈、热胀冷缩的铜球。

教学步骤: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2.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3.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探索和调查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2.制作蜡画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3.分小组制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一幅蜡画)实验制作4.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四年级科学教案: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问题

四年级科学教案: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问题

四年级科学教案: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问题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2.掌握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性;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问题。

二、教学内容1.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热能是物质内部微观运动的能量之和,物质的温度越高,微观运动越激烈,与之相应地物质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当物质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物质呈现为固态;当物质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物质呈现为液态;当物质温度再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物质呈现为气态。

2.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性(1) 固体的基本特性固体是物质最基本的三个状态之一,在固体状态下,物质分子相互靠近,分子间存在着极强的吸引力。

固体的形状和体积都是固定的,不容易被压缩和流动。

(2) 液体的基本特性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液体分子的间距比固体的要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弱。

液体的形状是不固定的,体积是固定的,液体可以流动。

(3) 气体的基本特性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气体的分子间距比液体的更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极弱。

气体的形状和体积都是不固定的,可以被压缩和流动。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感受物质在低温时呈现固态,高温时呈现液态和气态。

引导学生探究热能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2.讲解物质的三种状态详细介绍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并让学生模拟物质状态的转化。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针对生活中一些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问题,让学生从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性出发,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四、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模拟实验,充分认识到物质状态的转化与能量之间的密切关系,掌握了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性。

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环节中,学生通过与同学的讨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一些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都非常高,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苏少 四年级 科学 第二单元 4.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4

苏少 四年级 科学 第二单元 4.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4

课题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课型新授课时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给糖加热认识到物体会融化和凝固。

能够通过给铁圈加热和冷却认识到固体的热胀冷缩。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受热以后会改变形状、体积和其他一些物理性质。

知道有一些物体受热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

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

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避免许多危害。

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知道有一些物体受热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

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

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用雪碧或者可乐的罐子做成的小锅、糖、铝箔、铁圈、木板、铁钉、滴管、饮料瓶、气球皮、易拉罐、吸管、橡皮泥、水槽、毛巾、热水、弯玻璃管、蜡烛或者酒精灯、玉米粒预习要求看课本《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章节内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课题回顾、预习反馈:复习《吸热和散热》,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三、精讲探究:(一)导入新课物体受热以后会产生什么变化?(糖、生鸡蛋、玉米粒)冷和热对物体到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一看糖加热以后会有什么变化?还有哪些物体在加热和冷却以后会产生与糖相似的变化呢?(松香、巧克力、蜡烛)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你们知道P23图讲的是什么吗?(二)讲授新课我们刚才知道了物体受热以后会变成液体或者气体,而冷却以后又会变成固体。

物体在受热以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用铁垫圈让学生猜测讲解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固体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冷却以后,体积又会缩小。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冷和热》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以及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冷和热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到冷和热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冷和热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知道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冷和热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冷和热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冷和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冷和热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3.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冷和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冷和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冷和热的基本概念以及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_苏教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_苏教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加热和冷却苏教版本节课为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这节课重点让学生意识到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体积的影响,知道热胀冷缩这个规律。

导入部分采用情境导入:夏天吃冰淇淋时,如果吃得比较慢,冰淇淋会怎样?学生会说化掉。

教师追问:如果再放进冰箱里会怎样?学生会说又冻起来了但是形状变了。

这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状态和形状的变化,引出“形态”这个概念。

第二部分即是讨论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有了导入部分的讨论,学生能顺利完整地说出除了冰淇淋以外,其他物体的加热和冷却后形态的变化,能举很多例子。

加热和冷却除了影响物体的形态,还会影响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第三部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这里的三个实验都采用演示实验。

先对铜球进行加热,加热前演示铜球能顺利穿过铁圈,预实验时发现加热时间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要向学生解释这个实验的时间比较长,在等待的同时,做加热和冷却液体和气体的实验。

先进行加热气体的实验。

当教师拿出塑料瓶后,提问瓶子里有什么?如果想对瓶子里的空气加热,我们还能用酒精灯吗?学生立即想到不能,瓶子会烧化。

这时引出另一种加热方法:热水浴。

空气的加热和冷却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教师只要引出“体积”这个词,学生就能顺利完整地说出空气受热体积变大,冷却后体积变小。

液体的加热和冷却实验现象也很明显。

返回加热铜球实验后,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铜球受热体积变大了,而在冷却时要注意扶稳装置,否则水温骤升沸腾容易将装置碰歪碰倒。

通过这三个实验可以总结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规律。

第四个环节是阅读干冰受热后的变化和温度计的发明。

学生在阅读时能联想到买月饼时看到过干冰的温度;还能注意到自己不会的知识,如沸点、大气压、纯水的冰点等,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有深刻认识,并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外,对加热物体的方法有新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物体受冷热影响的改变;2.掌握温度和体积、形状等因素对物体冷热影响的变化规律。

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2.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的记录;3.能够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4.能够将实验所得结果用科学语言表达。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和思考的习惯;2.培养学生对同伴的尊重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身边常见的物体变化:水汽、蒸汽、积雪在冬季化开、蜡烛熔化等,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共性,为今天的实验做准备。

2. 操作实验(3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验;2.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将热水倒入三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一个放在冰箱里,一个放在室温下,一个放在暖气旁边。

让学生记录各自的实验结果;–将热水倒入三个形状相同的玻璃杯中,一个放在冰箱里,一个放在室温下,一个放在暖气旁边。

让学生记录各自的实验结果。

3. 讨论实验结果(10分钟)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针对两个实验题目:物体受冷热影响的变化以及温度和体积、形状等因素对物体冷热影响的变化规律,学生自行总结实验结果和规律。

4. 师生共同讲解总结(10分钟)老师带领全班讨论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及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1.采取实验探究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兴趣;2.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存在不足1.实验操作中有些学生没有按照分配好的任务进行,需要学生的纪律性更强;2.总结讨论时,有些学生不积极参与,需要更多的引导。

3. 改进方案1.班级纪律,挑选一些负责任的学生担任分组组长,监督组员的操作任务;2.在讨论环节中,减少老师自己的发言,以引导学生的发言为主,以及增加一些小组间的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doc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doc

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冷热与温度》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一杯热水在常温下降温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其温度变化的规律,建立温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搜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使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热的传递》一课通过大量实验探究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使学生认识到热传递的一般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为传导,液体和气体中的热传递主要方式为对流,不需要任何物质做媒介的热传递为对流。

《加热和冷却)一课通过大量的活动探究了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形态和体积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们对这些规律的利用。

《吸热和散热》一课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了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能力,以及颜色对物体吸热和散热能力的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培养学生实验、记录、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课引领学生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同形态,并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探究了水的三态变化条件,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3.了解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4.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5.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单元课时安排:1、冷热与温度......................................................... 1课时2、热的传递........................................................... 1课时3、加热和冷却......................................................... 2课时4、吸热和散热......................................................... 2课时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2课时课题:冷热与温度第1课时(1)过一会儿,这杯热水的温度会是多少?(2)这杯热水的降温有规律吗?(3)这杯热水放一天后会是多少度?(4)这杯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3.师: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地去研究,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杯热水放久了,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板书:冷热与温度)热水变凉的秘密是什么?(课件投影录音:猜一猜,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学生个别进行猜测。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第二单元冷与热1.冷热与温度[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4.能根据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变凉的规律。

5.能耐心、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三个杯子、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温度计、三杯不同温度的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试水温:建立温度的概念1.讲述:桌子上有三杯水,其中一杯是热水,一杯是温水,还有一杯是冷水。

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进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时插进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2.学生分组实验并说说感受。

3.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4.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形成温度的概念)5.小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温度计。

二、测水温:学会测量水温的技能1.如何借助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呢?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2.布置实验要求。

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3.再次提醒: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三、实验:探究常温下一杯水的温度变化规律1.那么你们知道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2.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

3.实验: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证明热水变凉温度变化规律。

(1)我们要想通过实验来知道热水是怎样变凉的,你们认为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热水、杯子、温度计。

”(2)么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布置实验要求。

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前半段,提醒学生听清要求。

(4)再次提醒:A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B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C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D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用温度计才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让生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师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让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二、预测水的温度变化师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三、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交流:测量过程中总结要注意的事项.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并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2、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3、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比较通过自身观察,讨论、总结,形成能力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数据收集后还需要分析比较。

第2课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2课时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指导师生讨论方法: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4吸热和散热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4吸热和散热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同样大小的黑纸罩的杯子和白纸罩的杯子、温度计
实践
活动
检 查




2.4吸热和散热
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研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2、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2.4吸热和散热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2.4吸热和散热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1、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2、知道深色来自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重 点
难 点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3、学生实验
4、学生汇报数据
5、小结: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二、讨论生活中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么做的?
2、学生联系生活举一些例子。
3、观察图片,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那个小子制作的保温杯保温效果最好。

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热是一种能量形式,对物质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给物质添加热量,可以使物质状态发生改变,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甚至发生燃烧等变化。

下面将详细讨论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首先,热对固态物质的影响是使其变为液态或气态。

当固态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加热时,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减弱,使分子有足够的能量克服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产生位移,从而导致固态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

这就是常见的熔化现象。

例如,冰在加热过程中会逐渐熔化为液态的水。

另外,热还对液态物质的状态产生影响。

当液体受热加热时,分子运动的速度增加,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距离也会增加。

这会导致液体的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的现象。

此外,当液体接触到其沸点温度时,液体内部的分子运动的速度将迅速增加,导致液体变为气体的状态,这就是汽化现象。

例如,水在接触到100℃的温度时会沸腾并变为水蒸气。

热还对气态物质的状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气体受到热量加热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分子的速度增加,体积也相应膨胀。

这会导致气体压力的增加。

当气体接触到其临界温度以上时,分子的运动速度将足够高,使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完全被分子的运动所克服。

这时,气体将不再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而是呈现出与容器形状完全相同的状态,这就是气体的自由状态,也被称为气态物质的超临界态。

除了上述的物质状态转变的影响之外,热还对物质的化学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吸收/释放热量,这被称为反应的热效应。

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温度,可以调节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许多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这是因为反应物需要足够的能量克服反应的活化能才能进行。

同时,热还可以加速分子之间的碰撞,提高反应速率。

最后,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还体现在燃烧过程中。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通常涉及燃料和氧气的反应。

当燃料与氧气接触并受到足够的热量时,反应会发生。

这时,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燃烧过程可以用来进行供暖、烹饪和发电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引导发现、归纳总结、拓展运用、评价反思”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好了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的基础。

在展示实验操作和讲解知识点时,我充分用到了各种教学手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呈现“一个宝冷瓶和一个没有冷瓶”这个场景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比较、绘画等方式,让学生从感觉上体验到冷的影响,逐步发现物体温度的影响。

在后续的归纳总结环节,我让学生自主分享总结,引导学生自食其力,同时也能带动课堂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关于实验,我在事前并没有充分考虑和准备,导致部分实验时间使用不够高效。

其次,讲解时出现的一些学生问题,我并没有及时回答和解释清楚,应该多加注意和细心。

最后,对于拓展运用环节,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具体有效地布置作业或提供相关补充材料,进一步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后,我对科学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情境法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试验、比较、推理等,从学生自身出发,发现问题,这样学生才更能得到全面的认识。

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更愿意去学,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之,教学方法新颖、形式多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感性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案:标题: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实验的方式感知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2.学生能够简单地解释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感知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准备:实验用品:两个盛有温度不同的水的杯子、一个温热度计、一个宝理冷瓶。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展示一个宝理冷瓶和一个没有冷瓶的场景)T:看看这两个瓶子,你们感觉有区别吗?S:(有的同学会说有区别,有的同学不明白)T:(指着宝理冷瓶)你们觉得这个瓶子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让学生自主发言并解释)T:原来是因为这个瓶子冷,对吗?那我们知道温度对物体的影响是什么吗?2.引导发现(让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探究不同温度对水的影响)T:(将两杯水放在桌上)看看这两杯水的温度有什么不同?S:(同学自己扪着杯子,排出有温度高和低的结论。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背景分析
 《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教材分析:冷和热和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物体受冷和遇热以后会发生什幺变化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

本课按着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周期“聚焦——探究——反思——交流”的思路建构和设计的。

以“物体受热和遇冷以后会发生什幺?”引发讨论,以聚集探究的焦点。

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分析切入探究的问题。

抓住两个关键点展开探究:一是状态变化;二是体积变化。

通过两组学生探究实验和一组教师演示实验来实现。

第一组学生实验:烧糖作画,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发现糖受热会熔化,冷却会凝固。

第二组学生实验安排在教师对固体热胀冷缩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水和空气有没有类似固体的性质,并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器材、引导进而放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学生充分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了解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析:在知识准备方面,冷和热的。

四年级上科学加热和冷却

四年级上科学加热和冷却

我的设计
把气球皮套在瓶口上。
把瓶子放入热水槽中,观察气球。
再把瓶子放入冷水槽中,观察气球。
资料库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的。
01
你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
02
01
02
03
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603年,造出了空气温度计。
3.铜球能通过吗?
不能

铜球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铁球 酒精灯 三角架 水槽 冷水 实验过程::1.铁球能穿过铁圈 2.给铁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铁球放入冷水中, 4.铁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能。
炼钢
预留铁轨缝隙
具体事例
据科学家测算,每升温1 ℃ ,钢轨便伸长10万分之一米。冬夏温差达50 ℃时,北京至太原的514千米钢轨在夏天会伸长257米。
1.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 2.给我们哪些启示?
讨论
1654年,伽利略的学生斐迪南又设计了酒精温度计,它的样子和今天的温度计一样。
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温标,用“℃”表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0 ℃ ,沸点为100℃。
温度计的发明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
01
02
启思站
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
弯曲玻管
小结
酒精或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类似铜球这样的变化吗?
思考
实验过程
准备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用胶塞塞紧瓶口。 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酒精或水。 把瓶子放入水槽,记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 往水槽里加入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一)

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一)

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一)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二、教学准备:1.杯子、温度表、水、沙、记录表、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课,我们研究了热传递的几种方式。

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二)自主学习:1.研究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1)师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A.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很快?B.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很慢?C.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D.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慢?(2)你知道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吗?(3)学生预测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

(4)分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去做。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需要控制哪些相同条件?需要哪些材料?小组内应该怎样分工?怎样去做实验?(5)学生分组实验:A.水和沙要一样多,杯子要一样。

B.要阳光下观测10分钟,测量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再到阴凉处观测10分钟记录下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

C.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P78的表格中。

D.完成P78的剩余内容。

(6)汇报交流。

(7)得出结论。

A.沙吸热快,散热也快。

水吸热慢,散热也慢。

B.对比实验:像这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比较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2.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1)学生讨论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生汇报研究的方法。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A.预测;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巩固应用: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应县桃园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
课题
冷和热对
物体的影响
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给糖加热认识到物体会融化和凝固。

能够通过给铁圈加热和冷却认识到固体的热胀冷缩。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受热以后会改变形状、体积和其他一些物理性质。

知道有一些物体受热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

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

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避免许多危害。

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知道有一些物体受热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

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

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具用雪碧或者可乐的罐子做成的小锅、糖、铝箔、铁圈、木板、铁钉、滴管、饮料瓶、气球皮、易拉罐、吸管、橡皮泥、水槽、毛巾、热水、弯玻璃管、蜡烛或者酒精灯、玉米粒等。

预习
要求
看课本《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章节内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题回顾:
复习《吸热和散热》,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三、精讲探究:
(一)导入新课
物体受热以后会产生什么变化?(糖、生鸡蛋、玉
米粒)
冷和热对物体到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一看糖
加热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还有哪些物体在加热和冷却以后会产生与糖相似的
变化呢?(松香、巧克力、蜡烛)
你们知道P23图讲的是什么吗?
(二)讲授新课
我们刚才知道了物体受热以后会变成液体或者气
体,而冷却以后又会变成固体。

物体在受热以后还
会有什么变化呢?用铁垫圈让学生猜测
讲解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固体在受热以后,体积
会膨胀,冷却以后,体积又会缩小。

那水和空气有
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你有没有办法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一下呢?
四、练习展评:
介绍P24小知识
五、小结下课:
本课设计实验证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