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精编(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13.导体和绝缘体习题(含解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13.导体和绝缘体习题(含解析)
A.湿毛巾B.玻璃C.铝丝
14.导线外面包着( ) ,不让电流通过。
A.铜皮B.铁皮C.绝缘皮
三、判断题
15.灯丝是用塑料做成的。(______)
16.干燥的木块是绝缘体。(______)
17.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______)
18.使用含有一节电池的检测装置检测盐水的导电性,小灯泡没有亮,说明盐水是绝缘体。(______)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水的导电性能非常好B.绝缘体不能导电,没有什么用C.干燥的棉布是绝缘体
9.( )不是导体。
A.人B.盐水C.玻璃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生命安全是第一的,为了保护人体安全,不能使用导体
B.铁钉是导体,家里的电路出现问题时,可以直接把铁钉接上去
C.铅笔芯能导电,为了人体安全着想,不能使用铅笔芯书写
【详解】
A.纯净水的导电性能非常好,说法错误,纯净水是绝缘体;B.绝缘体不能导电,没有什么用,说法错误,绝缘体广泛用在不需要电流的地方;C.干燥的棉布是绝缘体,说法正确。
【点睛】
9.C
【详解】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碳棒等。玻璃杯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10.D
【详解】
纸箱
玻璃棒 导体
陶罐
自来水
塑料瓶 绝缘体
橡胶
五、简答题
25.如图,将自来水倒入烧杯中,接上检测装置,再将食盐加入烧杯中,充分搅拌,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铜丝玻璃
【详解】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碳棒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胶木、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纯净的水、空气等。玻璃和铜丝两种材料中,铜丝容易导电是导体,玻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含有______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2、弦的音高与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营养搭配原则:________、________、多种搭配,每日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5、在耳朵的各个部分中,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是_______。

6、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_______,它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7、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8、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9、在做高锰酸钾的溶解试验时,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_______来取。

10、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来描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雾霾天气户外活动对人体影响最大的器官是()。

A.肺B.心脏C.胃2、根据生物的特征,我们可以判断机器人属于()。

A.生物B.非生物3、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

A.拉力B.反冲力C.摩擦力D.重力4、下列物体不是导体的是()。

A.大地B.铅笔芯C.人体D.塑料尺5、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A.响B.轻C.不一定听到6、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式中,正确的是()。

A.B.C.7、小车2秒钟行使了60厘米,如果想让小车3秒钟行使60厘米,可以()。

A.加大拉力 B.减小载重量 C.减小拉力 D.加润滑油8、水往低处流,是因为()。

A.风B.重力C.轻9、通常情况下,100毫升水能溶解()食盐。

A.50克B.100克C.36克10、我们在投篮球的过程中,篮球的运动方式是()。

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C.两者都有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鞋底做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1.(本题2分)鱼类生活在__________中,身体表面覆盖着__________。

2.(本题2分)哺乳动物是一种__________,不管外界环境的温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它的体温__________。

哺乳动物的脂肪都有__________作用。

3.(本题2分)按照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将物体分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4.(本题2分)通常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等于物体在___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

5.(本题2分)我们一般用___________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__”表示。

6.(本题2分)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___________。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___________。

7.(本题2分)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合成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之间的物品能否使__________通过。

8.(本题2分)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连接电池的_______和_______形成________,灯泡才会亮起来。

9.(本题2分)矿物是构成岩石的“__________”。

它使岩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如花岗岩分别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矿物组成。

10.(本题2分)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组成了地球的外壳。

一些岩石裸露在__________,更多的岩石被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覆盖着。

二、选择题(共20分)11.(本题2分)下列哺乳动物中,()的运动方式是奔跑。

12.(本题2分)有些鸟的趾间有蹼,有利于()。

A.捕获食物B.奔跑或行走C.游泳划水13.(本题2分)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以()为参照物时是静止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及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1.动物园动物分类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灵长类区——猩猩、猴子食草动物区——斑马、长颈鹿、大象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珍禽区——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2.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下列动物分类。

丹顶鹤、孔雀、小丑鱼、蚂蚁、蜗牛、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分类标准一:按照活动区域分类。

天上飞的——丹顶鹤水里游的——小丑鱼、海豚地上跑的——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分类标准二: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为四大类鸟类——丹顶鹤、孔雀昆虫类——蚂蚁、蜗牛鱼类——小丑鱼兽类——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分类标准三:按照有无脊椎分类脊椎动物——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3.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4.脊椎的特点: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5.脊椎的作用: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6.找到下列脊椎动物的脊椎,用彩色笔将它们分别描出来。

7.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等等。

2鱼类1、鱼类外形上的共同特征:A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B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C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D以鳃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E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F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G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2、海鳗、鳐、河豚也属于鱼类。

3、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4、鱼鳍有保持平衡的作用,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协作。

5、鱼在呼吸时,水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说明鱼是用鳃呼吸的。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课课练(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课课练(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课课练(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给动物分类一、选择题1.O不属于脊椎动物A.孔雀B.蚂蚁C.小丑鱼D.猴子2.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A.华南虎B.美洲豹C.帝企鹅D.袋鼠3.蝴蝶属于OA,脊椎动物B.无脊椎动物C.植物D,以上都不是4.在动物园的灵长类区,我们能看到()A.蛇B.猴子C.鹦鹉D,鳄鱼5.按运动方式进行划分,小丑鱼的运动特征是OA.在水里游B.在陆地走或爬C.在天上飞D,以上都可以二、判断题1•因为蚯蚓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所以它是脊椎动物2.人类的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其他动物的脊椎都是完整的一3.常见的鸡、鸭、鹅等家禽属于脊椎动物4.蚊子、苍蝇等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5.我们只能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参考答案】6.B2.A3.B4.B5.A1.×2.×3.√4.√5.×2.鱼类一、选择题1.O不属于鱼类的特征A.靠鳍呼吸8.身体呈纺锤形C.覆盖羽毛D.用鳍游泳9.以下生物,属于鱼类的是OA.青蛙B.螃蟹C.小丑鱼D.蝴蝶10鱼在游泳时不断地张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在喝水B.它在进食C.它在呼吸水里的氧气D.它在说话11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悄悄地滴在鱼嘴前方,我们可以看到OA.红色液体从鱼的嘴部吸入,从鲤部流出12红色液体从鱼的鲤部吸入,从嘴部流出C.红色液体从鱼的鲤部吸入,从鲤部流出D.红色液体从鱼的嘴部吸入,从嘴部流出13很多鱼类身体的形状都很相似,这是因为这种形状OA.利于隐藏自己B.能减小水的阻力C.能吸引异性D,以上都是1.鱼类属于脊椎动物2.鱼类在水中生活,所以不需要氧气3.在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都是鱼4.鱼在游动时,尾鳍用于维持身体平衡5.鱼只能用鲤呼吸【参考答案】1.C2.C3.D4.A5.B1.√2.×3.×4.√5.×3.鸟类一、选择题1.燕子的尾巴具有()的作用A.减少空气阻力B.飞翔C.掌握平衡,控制方向D,装饰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OA.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食B.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蹊,使得脚掌宽大,只适宜在陆地上行走C.鸵鸟的足非常粗壮,只有两趾,有利于支撑鸵鸟巨大的身体D.火烈鸟可以靠一只爪子支撑身体5.家鸽的绒羽最主要的作用是()A.保暖B.飞行C.装饰D,繁衍6.鸟类的喙一般用于()A.取食B.繁衍C.争斗D.控制飞行方向7.将鸟的正羽羽根剪断,里面是()A.空心的B.骨髓C,骨头D血液二、判断题1.鸟属于脊椎动物2.所有的鸟类都会飞3.鸟类的羽毛是实心的4.鸟的羽毛主要用于装饰和保暖5.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蹊是为了划水时省力【参考答案】l.c2.B3.A4.A5.A1.√2.×3.×4.×5.√4.哺乳类一、选择题1.能够说明蝙蝠是哺乳动物的关键特征是()A.体表被毛B.哺乳C.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D以上都是2.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属于()A.哺乳动物B.鱼类C.鸟类D植物3,下列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胎生的是()A.鸟类B.鱼类C.哺乳动物D.昆虫类4,北极熊的皮下有着一层厚厚的脂肪,其作用是()A.伪装B.保温C.保护D.以上都是5,下列那些哺乳类动物不是生活在海里()的A.鲸鱼B海豚C海豹D.大象二、判断题1.狮子、大象、鲸都是用乳汁哺育后代的2.蝙蝠是鸟类,不是哺乳动物3.人是哺乳动物4,哺乳动物的脂肪不具备保暖作用5.鲸鱼是鱼类,也是哺乳动物【参考答案】1.B2.A3.C4.B5.D1.√2.×3.√4.×5.×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5.运动与位置一、选择题1.在前进的火车中,以O作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A.窗外的树B.轨道旁边的小河C.车厢里的座椅D.车厢外的房屋2•诗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巍巍青山两岸走”选用的参照物是()A.巍巍青山B.岸边的树C.小小竹排D.天空的太阳3.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人相对于汽车是()A.静止的B.运动的C.无法判断D.以上都有可能4•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O发生变化A.大小B.位置C.颜色D,形状5.“小红家在小明家的正东方向300米处”这句话中O是参照物A.300米8.小明家C.小红家D,正东方向二、判断题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先确定参照物9.参照物是假定静止不动的10.高山一定是静止不动的11小红在跳绳是运动的,小刚坐在地上是静止的12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参考答案】1.C2.C3.A4.B5.B1.√2.√3.×4.×5.√13.不同的运动一、选择题1.在下列运动中,从物体的运动路线来看,做直线运动的是A.向空中斜抛出的小石头B.旋转的车轮C.正在工作的升降电梯D.飞行的蝴蝶14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OA.螺旋桨转动B.机身做直线运动C.螺旋桨做直线运动D,机身转动15在水平地面上推木块,木块动起来,木块的主要运动方式是()A.移动B.滚动C.转动D挪动16下列不属于曲线运动的是OA.拨弄琴弦B.水车转动C.风车转动D.摆锤摆动17下列运动属于复合运动的是()A.锯木头B.旋转木马C.荡秋千D.时针转动二、判断题1.物体只能以一种运动方式运动2.拨动钢尺时,钢尺的运动方式是曲线运动3.苹果落地属于直线运动4.我们走路时,身体只有直线运动一种方式5.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参考答案】1.C2.A3.A4.A5.B6.×2.√3.√4.×5.√7.运动的快慢一、选择题1.以下是速度的单位的是()A.米/秒B.米C•秒D.小时2•小明和小红同时从运动场一端出发,1分钟后我们可以分别测量他们的(),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A.距离B.步数C.速度D.以上都可以3.小明用2米/秒的速度走完26米,用了()秒A.2B.13C.12D.104.一条鱼游动速度3米/秒,游动5秒钟游了O米A.3B.5C.8D.151.1米/秒和60米/分钟这两个速度OA.1米/秒速度更快2.60米/分钟速度更快C.两个速度一样快D.无法比较二、判断题1.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所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复习资料整理试题(带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复习资料整理试题(带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复习资料整理试题(带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

4、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5、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听神经)→ 大脑6、(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7、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8,(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9,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

10,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1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选择题1、说话声音大小是(A)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B)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C)。

A 音量B 单调C 高D 强2、“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A、C)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A 土地B 空气C 坛子3,我们发出声音的器官是(B )A 嘴巴B 声带C 舌头4,耳廓收集声波,通过外耳道,会引起(A)的振动。

A 鼓膜B 听小骨C 耳蜗5,橡皮筋拉得越紧,弹拨发出的声音(A )A 越高B 越低C 不变三、判断题1、在一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高低的顺序依次排列好。

用嘴使劲向瓶口水平方向吹气,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水装得越少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不装水的空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2、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4、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

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卷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卷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卷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气球越大,小车行驶得越_______;气球越小,小车行驶得越近。

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与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条件。

3、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的好处是___________。

4、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_______的食物。

5、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__________,它是有__________的,可以发育成_____。

6、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7、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样子叫作______,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_____天。

8、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做_______。

9、一呼一吸算_______次呼吸。

10、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_______,一会儿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A.氧气B.营养C.肺活量2、下列小动物不能发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是()。

A.蝴蝶B.蜜蜂C.蟋蟀3、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A.纸B.笔C.桌面4、用()方法不能分离食盐和水。

A.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B.把盐水放在太阳下C.过滤5、人体的骨头共有()块,他们共同组成人体支架。

A.200 B.206 C.2606、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A.晴B.阴C.多云7、生活中,许多机械上运用了轴承,是因为()。

A.轴承可以增大摩擦力B.轴承可以减小摩擦力C.轴承很便宜8、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运到体内。

A.营养物质B.水C.氧气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 )里吸收的。

A.胃B.大肠C.小肠10、做小车时,橡皮筋缠绕一圈和缠绕十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力是()的。

A.有时相同有时不相同 B.一样 C.不一样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风是看不见的,所以无法判断风的方向。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及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5.运动与位置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辨别教科书15页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汽车在运动,因为它在路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自行车与骑手在第二幅图上出现了,说明是顺着路运动到此的。

河里的鸭子在运动,因为它在河里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边小路的乌龟在运动,因为它在小路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天空中的老鹰在运动,因为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汽车相对于公路来说,由公路上的位置从左边来到了右边,所以汽车在运动。

河里的鸭子相对于河面来说,由河中央来到了河边,所以鸭子在运动。

3、商场电梯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电梯作为参照,电梯上的人没有运动,因为电梯上的人在电梯上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以电梯以外的人或是物作为参照,电梯上的人运动了,因为电梯上的人对于电梯外的人或物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

4、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相对于路边的小树、电线杆等等物体来讲,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乘客是运动的。

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坐在座位上,乘客相对于另外的乘客来说,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从这个角度说,乘客又不是运动的。

5、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6、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6.不同的运动1、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

2、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上的人的运动、苹果落地的运动。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风车的转动,铅球的抛物线运动。

3、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

4、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

前进——物体从后往前运动后退——物体从前往后运动摆动——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滚动——平动与转动的平面复合运动绕圈——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做做圆周运动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5、用简单的图示表示下面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一、填空题1、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二、判断题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问答题1、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第二单元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6、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7、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8、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9、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凝结。

二、判断并改错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改为: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

三、问答题1、温度的变化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如:蜡烛、巧克力、松香等遇热会熔化成液体,遇冷会凝结成固体。

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如: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

2、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

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

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3、为什么锅把用塑料制作,而锅身用金属制作?答:因为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不同。

金属吸热快,可以尽快将菜做熟。

塑料吸热慢,避免做菜时烫伤。

4、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答:因为同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性不同。

深色衣服吸热性能好,在冬天会感觉温暖;浅色衣服吸热性能差,在夏天会感觉凉爽。

5、空气会热胀冷缩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复习题一、填空题:1、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5、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6、(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7、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8、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9、(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10、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1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12、(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1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

1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7、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18、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9、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话“×”)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问答题:1、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复习题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8、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9、(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10、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11、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12、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13、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14、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6、(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7、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8、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9、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20、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21、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22、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23、(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4、(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5、(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6、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27、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应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

”6、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

(×)应改为“颜色深的物体比颜色浅的物体吸热快”7、物体加热以后体积会膨胀。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8、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

(√)一、填空。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

2、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4、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

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6、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7、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