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字经)《三字经》全文注释版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带注释《三字经》全文解读[最新]
? shǒ u xi à o t ì c ì ji à n w é n zh ī mǒ u sh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 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 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 字,阅读文学。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 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 Yī é r sh í sh í é r b ǎ i b ǎ i é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 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 十个一千是一万 …… 一直变化下去。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 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 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 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三字经》 全文
r é n zh ī ch ū x ì ng b ě n sh à n x ì ng xiyāuǎngnj ì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 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 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 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zì z ǐ s ū n zh ì xu á n z ē ng n ǎ i l júin ǔ z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 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 “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 承续关系。 〖启示〗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 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 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 , 以及自己应 负的责任和义务 , 家庭才能和 睦。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原文及注释
《三字经》原文及注释01.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02.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03.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04.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05.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06.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07.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08.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09.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解释】《尔雅》一部分辨别古今10.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解释】古代圣人著作的经典,经过诸先贤加以解释意义而成为完备无缺的十三经。
11.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解释】左丘明著作除了《左传》外,还有《国语》,称为《春秋外传》。
十三经之外再加《左传》和《国语》便是十五经。
1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
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1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三字经全文注释(整理版)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三字经全文翻译注释(译文)
三字经全文翻译注释(译文)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解释:天地起初是玄黄色的,是一片混沌的状态。
宇宙最初的时候是一片混乱无序的状态。
二、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解释:太阳和月亮交替显现和消失,恒星一圈一圈地绕着地球分布。
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解释:四季更替,寒冷的冬天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然后是秋天的收获和冬天的储藏。
四、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解释:如果一年有闰月,那么多余的这个月就是闰余。
律调谐,音乐调整阴阳平衡。
五、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解释:云腾而上,使天空产生雨水,露水结成霜。
六、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解释:金子出产于美丽的水中,美玉出产于高山昆冈之间。
七、剑销磨砺,枪破氛光。
解释:剑经过磨砺才能变得锋利,枪经过打磨才能破坏敌人的氛围。
八、曲突徙薪,泽流福长。
解释:曲折地穿过突起的障碍来搬运柴薪,水流会一直向下,福气也会一直流向那些善行之人。
九、江河载舟,阴阳定陈。
解释:江河可以载船,阴阳之道可以使世界保持平衡。
十、品茗山品,道德书弦。
解释:品味着茶山的茶叶,修道和研究道德的书躺在琴弦上。
十一、可贵巧言,久要可缺。
解释:巧妙的言辞能够得到别人的珍视,长久的需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十二、失言有责,安言无忧。
解释:说错话会担负责任,安全的言辞则没有忧虑。
十三、和气致祥,祸因恶积。
解释:和蔼的行为能成就吉祥,祸患来自恶意的积累。
十四、善福无疆,罪孽深重。
解释:善行所得福报是无边无际的,罪孽会使人负重道行。
十五、龙德而隐,猛气则隆。
解释:龙是德行高尚而不显露的,只有当它发怒时才显得威猛。
十六、敏捷以遍,文以载道。
解释:动作敏捷可以应对各种情况,文章用来载道德的教导。
十七、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解释: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必须改正,知道了能力就不要忘记。
十八、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解释:不去谈论别人的缺点,也不要依赖自己的长处。
十九、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解释:信使之字可以反复写得清楚,的价值难以衡量。
二十、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打印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打印新三字经全文120句共1440字。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为方便阅读,每两句三字经原文为一段,共计60段原文及三字经解释译文。
仅供参考。
【新三字经全文原文(1440字)】【传统版三字经全文(1145字)】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以前战国的时候,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菁菁博客注:这是对“五子登科”故事的概括]3、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4、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5、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6、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
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12、三字经:一而十,十而百。
《三字经》全文及注解
《三字经》全文及注解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孝悌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三字经(带解释版)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以前战国的时候,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菁菁博客注:这是对“五子登科”故事的概括]3、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4、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5、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6、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
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注释】初:初生之物。
性:指人的本性。
相近:相去不远,差不多得意思。
远:相去太远,有很大的差别。
苟:假如、苟若。
迁:改变、变迁,这里是指不好的改变。
专:有恒、专心的意思。
【语译】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个善良的本性,每一个人都相同,后来因为个人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如果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而专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注释】孟母:亚圣孟子的母亲。
择:选择。
处:居住的地方。
机杼:机,织补用的木架子;杼,织补用的梭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均,幽洲人,因为当地名属燕,所以又名燕山。
义方:指良好的家训。
【语译】从前,孟子的母亲曾经一连搬过三次家,是为了替孟子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难过的孟母立刻拿出刀子来,把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五代后晋时,燕山地方有个名叫窦禹均的人,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博得人们的赞誉,当时,没有人不知到他们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注释】教:这里有两个“教”字,第一个是父之教,第二个是师之教。
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
子:这里指为人子女。
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非所宜:是说不应该如此。
为:作为、成就。
【语译】做父亲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这就是老师的怠惰。
做人子女者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幼小时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注释】琢:雕饰琢磨得意思。
器:器皿,比喻成就。
义:理义,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字经》拼音注释完整版
《三字经》拼音注释完整版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xí xiāng yuǎn。
注释:人之初,指人的出生之初。
性本善,即人的本性原本是善良的。
性相近,指人的本性都是相似的。
习相远,指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的习性会有所不同。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gǒu bù jiào,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guì yǐ zhuān。
注释:苟不教,如果不好好教育。
性乃迁,人的本性就会改变。
教之道,教育的道理。
贵以专,重要的是要专心致志。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x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dòu yàn shān,yǒu yì fāng。
jiào wǔ zǐ,míng jù yáng。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yǎng bù jiào,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shī zhī duò。
注释:养不教,抚养孩子却不教育。
父之过,是父亲的过错。
教不严,教育不严格。
师之惰,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zǐ bù xué,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lǎo hé wéi。
注释:子不学,孩子不学习。
非所宜,是不应该的。
幼不学,小时候不好好学习。
三字经最正确的版本全文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三字经的正规全文及解释版
三字经的正规全文及解释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读物,全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三字经的解释版本如下:1. 人的初衷本来是善良的。
人的天性相近,后天的修养使人们的性情迥然不同。
2. 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性情就会转变。
教育的方法应该专一。
3. 古代有孟子的母亲,选择居住的地方。
孩子不好好学习,她就割断织布的机杼。
4. 窦燕山有一个义方,教育五个儿子,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5. 不教养孩子是父母的过失,教育不严是老师的懒惰。
6. 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么办?7.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
人不学习就不知道什么是正义。
8. 作为孩子,年幼时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9. 香港的九岁小孩,能够温暖床铺,孝顺父母是应该的。
10. 冯四岁的小孩,能够让出梨子给别人吃。
在哥哥面前要让着点。
11. 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学会算数和识字。
12. 一倍是十,十倍是百,百倍是千,千倍是万。
(三字经)《三字经》全文注释版
《三字经》全文注释版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七丄匸盍* •己【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ki * / P【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 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注释(完整版)
《三字经》注释(完整版)《三字经》注释(完整版)rén zhī chū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解说】⼈⽣下来的时分都是好的,仅仅由于⽣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相同,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的不相同。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解说】假设从⼩不好好教学,仁慈的赋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办法即是要专注⼀致地去教学孩⼦。
xī mèng mǔ duàn jī zhù 昔孟母 择邻处 ⼦不学 断机 【解说】战国时,孟⼦的妈妈曾三次搬迁,是为了使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次孟⼦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燕⼭ 有义⽅ 教五⼦ 名俱扬 【解说】五代时,燕⼭⼈钧教学⼉⼦很有办法,他教学的五个⼉⼦都很有成果,⼀起科举成名。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养不教 ⽗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解说】仅仅是供养⼉⼥吃穿,⽽不好好教学,是爸爸的差错。
仅仅教学,但不严格要求即是做教师的懒惰了。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所宜 幼不学 ⽼何为 【解说】⼩孩⼦不愿好好学习,是很不⼤的。
⼀个⼈假使⼩时分不好好学习,到⽼的时分既不理解做⼈的道理,⼜⽆常识,能有啥⽤呢?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不琢 不成器 ⼈不学 不知义 【解说】⽟不打磨雕琢,不会变成精巧的器物;⼈假设不学习,就不理解得礼仪,不能成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全文注释版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
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古人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平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
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
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解释】我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
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5、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6、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7、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8、稻梁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2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0、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1、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2、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3、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4、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5、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
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6、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7、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
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
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8、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39、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
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0、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1、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2、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3、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
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4、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5、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6、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7、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8、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
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49、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0、作中庸,乃孔�场V胁黄�,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常�“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1、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2、四书熟,孝经通。
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3、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本文档仅供学习,欢迎大家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