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解析1-3
组织行为学3-管理情绪
目录
洛克菲勒家族,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 一,创始人是约翰.洛克菲勒
从发家到至今已经绵延了6代,依旧是 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语录:能带给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 钱,而是完整的人格、强大的内心、 精神上的富足和良好的生活习性
阿玛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马拉活到十七岁,经过几年的教育,能勉强讲一些 简单的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虽然她死时已有17岁左右,但其智力 只相当3、4岁的孩子。
通过了解“狼孩”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不是天赋的,所有的这 些都是后天实践和学习得到的。如果儿童从小脱离人类社会环境,就不能形 成人的心理,更不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
目录
四、降低或消除挫折感的措施
(一)及时了解并排除 造成挫折的根源
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对职工的情绪应有敏锐 的观察,应把职工的种种不良适应性行为,如说怪 话、发牢骚、吵架等看做存在问题的信号,及时了 解,找出根源,予以解决,防患于未然。组织的 领导者还可以借助职工态度调查,及时发现职工 遇到的挫折。
男孩告诉他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任务情境:
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
目录
但是看看这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恢复 成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在 围篱上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 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 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比如说,许多大公司,其实并不会“强制加班”,但因为有加班费,有晚餐 补贴,HR也会按照上班时长评奖金,有些“小聪明”的员工反正单身、闲 着也是闲着,就因为一点钱,干脆天天加班。 这下很多人都这么干,正经工作按时下班的员工,反而成了异类,被HR、 领导刁难,克扣工资福利,最后因为“不够变态而显得格格不入”,只能被 淘汰。最后,会导致“不加班就不是打工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意义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4. 组织中个体的行为特点5. 组织中群体的行为特点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意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分析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4. 实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意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促进学生互动。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组织中的不同角色,体验组织行为学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2. 掌握组织结构和组织决策的过程。
3. 分析组织变革的策略和挑战。
七、教学内容1. 组织文化的作用和类型2.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3. 组织决策的类型和过程4.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策略5. 组织变革的挑战和管理八、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文化、结构、决策和变革的思考。
《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B.一切人的行为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A.面谈法B.电话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案例研究法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A.气质B.性格C.能力D.个性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D.按人的行为模式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角色知觉B.角色冲突C.角色期待D.角色定式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群体促进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C.协同效应D.责任分摊效应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A.集束式B.流言式C.偶然式D.链式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A.聪明能干B.热情C.刻苦认真D.有责任心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A.冲突有害无益B.冲突应当避免C.冲突有利无害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
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A.技术能力B.交际能力C.行政管理能力D.沟通能力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B.任务式管理C.中间型管理D.团队式管理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A.指令型领导B.说服式领导C.参与式领导D.授权式领导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 )A.可行性原则B.对比择优原则C.信息健全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A.人际关系导向型B.任务导向型C.目标达成型D.任务结构型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B.赫兹伯格C.亚当斯D.斯金纳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 )A. E高×V高=M高B. E高×V低=M高C. E低×V高=M低D. E低×V低=M低17.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论是( )A.期望理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ERG理论18.以下不属于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A.巴纳德B.西蒙C.钱德勒D.韦伯19.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传统的表现形式是( )A.物质象征B.文字和标识C.仪式D.语言20.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PM领导行为评价法的C因素是指领导者的( )A.个人品德B.工作绩效C.决策能力D.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组织激励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激励知识点框架◆ 3个概念1.需要2.动机3.激励◆ 7个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2.双因素理论3.ERG理论4.三重需要理论5.公平理论6.期望理论7.强化理论◆ 3个应用1.目标管理2.参与管理3.绩效薪金制(斯坎伦计划)知识点:三个概念一、需要需要:当缺乏或者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
课堂思考:缺乏的东西一定是期待的吗?√渴,就需要喝水;饿,就需要吃东西;没钱,就需要挣钱……→物质需要√应届毕业生长期在家待业,内心渴望到企业就业;广场舞大妈,希望得到组织归属感……→社会需要二、动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课堂思考:有需要就一定有动机吗?√物质需要:口渴、饥饿→产生动机:到处找水、找能吃的东西。
缺钱→产生动机:想方设法去挣钱。
√社会需要:长期待业→产生动机:通过各种途径找工作。
宅男宅女→产生动机:微信、QQ、陌陌等交友软件追求存在感……【案例分析】:1.沙漠口渴:一个人越渴,动机越强烈,行为越不择手段,越努力,越坚持。
2.就业迷茫:越迷茫,社会压力越大,会采用自我诊断、咨询他人(算命),越趋于努力和坚持。
课堂总结√某人感觉口渴,需要喝水,这是“需要”;√想找水喝,这是“动机”;√通过什么方式找到水;找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找不到,是否坚持不懈;是动机的“三要素”。
课堂总结√内在动机:动机来源于自己的内心。
例如: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等。
√外在动机:动机来源于外界的给予。
例如:荣誉、地位、金钱、表扬、批评、惩罚等。
课堂思考:◆小王:喜欢管理本身给自己带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所以愿意做管理者。
他的动机属于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小张:他做管理者就是为了多挣一些钱,满足自己的物质追求。
他的动机属于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常见考点:1.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
2.动机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重点案例解析
组织行为学固定工资还是佣金制⏹问题:1,白泰铭为什么要从中日合资公司辞职而去,到另一家公司去谋高就呢?⏹2,小白为何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试用亚当斯的公平论来解释⏹3、小白能否算一位高成就激励者?试用麦克利兰的标准来说明。
⏹答案:1,组织行为学中讲到企业文化传统对企业的管理风格有很大秉承日本企业重视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色,所以强调采用固定工资制。
这种工资制和佣金制各有利弊,要适应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根据激励理论,一个人的成就需要激励,成就需要具有挑战性,能引发人的快感和奋斗精神,对一个人的行为起主要的影响作用。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白是属于高成就需要动机的人,他取得了成绩后外方老板没有在工资、奖金、精神上满足小白的更多需求,他自然就要辞职了。
⏹再从公平理论来分析。
公平不能激励人,只有不公平才能激励人,人们是否得到激励,不会由他所得到什么报酬来定,更重要的是他们比别人所得的报酬与自己所得的报酬是否公平来决定。
从这个案例看,小白听说另二家外资公司都在搞销售竞争和有奖活动,其中一家的经理还请最佳销售员吃饭,通过内部刊物进行表彰。
而小白所在的中日合资公司,没有看到,小白刚参加工作时的需求和掌握推销技术后的需求有所不同,来积极强化小白这种需求,而是拒绝这种需求,小白辞去工作职务是理所当然的。
⏹2,亚当斯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即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的比率等于另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比率时,就感到公平,否则就觉得不公平。
对现有的固定工资制,小白觉得自己的贡献越来越多,而报酬并未增加,这样在其贡献报酬率的历史资料上出现了不相等,致使小白产生不公平感,因此他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
⏹3、麦克利兰认为一名高成就激励者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为解决问题担当起个人的责任;第二,善于在工作进程中调整取得成就的目标,使他能在切实可以达到的目标的工作中,不断获取成就需要的满足;第三,对于那些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来说,他希望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成绩以及上级的评价。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
3. 学习如何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个体行为的基本原理个性与行为动机与激励心理契约与员工满意度3. 群体行为的基本原理群体结构与动态群体决策与冲突群体沟通与影响力4. 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组织设计与管理组织文化与发展组织变革与创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组织行为学应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组织行为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案例集:收集和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教学材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辅助讲解和展示。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设计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掌握组织行为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学习如何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2. 组织行为学在领导管理中的应用领导风格与行为领导决策与影响力领导激励与沟通3. 组织行为学在组织变革与发展中的应用组织变革的原因与过程组织发展的战略与实施组织创新与文化塑造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组织行为学应用的理解。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3(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一切人的行为规律性B 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C 一切人的心理规律性D 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规律性分值: 1答案:B[解析] 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范围与行为科学不同,行为科学要研究一切人的行为规律性,但组织行为学只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2.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人与事的关系B 人与机器的关系C 人与人的关系D 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分值: 1答案:B[解析] 工业心理学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工业心理学包括:(1)人事心理学(人与事的关系);(2)组织心理学(人与人的关系);(3)消费心理学(供应者与消费者的关系);(4)工程心理学(人与机器的关系)。
3.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的状态中的这种观察方法叫______SSS_SINGLE_SELA 参与观察法B 自然观察法C 非参与观察法D 控制观察法分值: 1答案:D[解析] 观察者在限定条件下进行观察,也就是操纵自变量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状态中的方法称为控制观察法。
4.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______SSS_SINGLE_SELA 麦克里格B 梅奥C 罗斯D 安德鲁斯分值: 1答案:A[解析] X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格对古典的传统管理理论的概括。
麦克里格在进行X理论的概括后,表示不赞成那种观点和做法。
他提出了一种Y理论来取代X理论。
5.解决一个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做人的根本问题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讲理想B 有追求C 有信念D 孜孜不倦的努力分值: 1答案:A[解析] 讲理想,就是要解决一个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做人的根本问题。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形考任务(1-4)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形考任务(1-4)试题答案解析形考任务 1一、案例分析:王安电脑公司(50分)题目1未回答满分50.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王安电脑公司曾是美国IT企业界的一棵闪亮的明星。
美籍华裔科学家、企业家王安在美国波士顿创办了一家驰名世界的“王安电脑公司”,他从600美元投资开始,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发展到拥有3万多名员工,30多亿美元资产,在大约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50个分公司的世界性大企业。
成功给他带来荣誉和地位,还给他带来了16亿美元的巨额资产。
当我们顺着王安的足迹,浏览他的人生历程,寻找他的成功秘诀之时,不难发现,王安公司成功的决定因素就在于重视和拥有人才。
王安目光远大,办事果断,懂得人才开发的重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以最大努力发挥公司里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该公司人才济济,有善于经营的副经理拉克斯,有实业家、电子学专家朱传渠,有主管亚太地区销售工作的销售部经理庄家骏等等。
正因为如此,仅1952年-1983年每年的营业额以40%-50%的速度增长,到了1982年经营额高达10亿美元之多。
对于人的使用,自始至终充满尊重、理解和信赖。
王安认为,公司是人组成的,能不能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将关系到公司的成败。
具体工作中,他根据员工的不同类型、特点、技术专长和生活需要,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他把设计和研制产品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看成公司的灵魂,给他们特殊的礼遇以示尊重,甚至在用词上都特别讲究,从不用“雇佣”之类的词,只用“聘用”,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尊重他们。
而对一个有创造性的技术人才,即使他有令人难以容忍的错误和缺点,或是骄横自负,或是两个工程师相互对立,王安都能和他们搞好关系,从而使他们明白公司最高领导人最了解和懂得他们的贡献。
公司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某个工程师正在做公司下达的一项设计或研制任务,而且做得很好,公司却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决定停止这个项目的设计和研制。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4. 个体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2.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的掌握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运用4. 个体行为特点的分析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讲解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演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3. 讨论:分组讨论个体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分享讨论结果。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或研究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中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掌握组织行为学中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
七、教学内容1. 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 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3. 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理解2. 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3. 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的分析九、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多媒体教学设备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中群体行为和领导行为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讲解群体行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组织中领导行为的具体案例,分享讨论结果。
考研组织行为学2025年知识点与经典例题解析
考研组织行为学2025年知识点与经典例题解析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是一门关键学科。
它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梳理 2025 年考研组织行为学的知识点,并结合经典例题进行深入解析。
一、个体行为1、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特征。
常见的人格特质模型包括大五人格模型(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了解不同人格特质对于预测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和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例题:一个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员工在工作中更可能()A 经常迟到早退B 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C 避免与同事合作D 对工作中的问题视而不见答案:B。
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个体通常对工作认真负责,更愿意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2、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和评价标准。
价值观会影响个体的决策、态度和行为。
例如:如果一个员工的价值观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那么他可能会()A 经常加班B 拒绝参与周末的工作项目C 积极争取晋升机会D 忽视家庭需求答案:B。
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员工会更倾向于拒绝在非工作时间参与工作项目,以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
3、知觉知觉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解释。
知觉偏差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例题:当一个经理看到员工迟到,他可能会认为这个员工是()A 遇到了交通堵塞B 对工作不负责C 身体不舒服D 临时有急事答案:B。
由于知觉偏差,经理可能会直接认为员工迟到是因为对工作不负责,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原因。
4、学习与决策个体通过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决策过程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评估和选择等步骤。
比如:在做决策时,个体通常会受到()的影响。
A 过去的经验B 他人的建议C 情绪状态D 以上都是答案:D。
过去的经验、他人的建议和情绪状态都会对个体的决策产生影响。
二、群体行为1、群体结构群体结构包括群体的规模、角色、规范和凝聚力等方面。
《组织行为学教案》课件
《组织行为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解释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行为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价值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案例研究法探讨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2.1 个体行为的基本概念解释个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关系2.2 心理过程与行为介绍知觉、动机和情绪等心理过程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个体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2.3 个性与行为探讨个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性格、价值观和自我概念等方面分析个性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第三章:群体行为分析3.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解释群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群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关系3.2 群体结构与行为介绍群体结构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包括群体规模、成员特征和群体规范等方面分析群体结构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3.3 群体动力与行为探讨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沟通和冲突等群体动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群体动力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第四章:组织结构与行为4.1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解释组织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的关系4.2 组织设计与行为介绍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部门化、层次化和职权配置等方面分析组织设计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4.3 组织文化与行为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包括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分析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第五章:组织变革与行为5.1 组织变革的基本概念解释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必要性探讨组织变革与组织行为的关系5.2 组织变革的策略与行为介绍组织变革的常用策略,包括渐变式变革、快速式变革和滚动式变革等方面分析组织变革策略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5.3 组织变革的管理与行为探讨组织变革过程中的人员管理、沟通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分析组织变革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第六章:领导行为与组织行为6.1 领导行为的基本概念解释领导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领导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关系6.2 领导理论与发展介绍领导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情境理论和魅力型领导等方面分析不同领导理论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6.3 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探讨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行为与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等方面的关系分析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的提升作用第七章:冲突与冲突管理7.1 冲突的基本概念解释冲突的概念和性质探讨冲突与组织行为的关系7.2 冲突的原因与影响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包括资源争夺、价值观差异和沟通问题等方面探讨冲突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包括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等方面的作用7.3 冲突管理策略与组织行为介绍冲突管理的常用策略,包括回避、妥协、合作和强制等方面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第八章:激励理论与实践8.1 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激励与组织行为的关系8.2 主要激励理论介绍主要激励理论,包括内容理论、过程理论和行为修正理论等方面分析不同激励理论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8.3 激励实践与组织行为探讨激励实践中的奖励系统、绩效管理和员工发展等方面分析激励实践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第九章:团队建设与管理9.1 团队建设的基本概念解释团队建设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团队建设与组织行为的关系9.2 团队发展阶段与行为介绍团队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形成、冲突、规范和成熟等方面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对团队行为的影响和作用9.3 团队管理策略与组织行为探讨团队管理的常用策略,包括团队领导、团队沟通和团队激励等方面分析不同团队管理策略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第十章:组织行为与可持续发展10.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可持续发展与组织行为的关系10.2 组织行为与环境保护探讨组织行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政策和环保行为等方面的作用分析组织行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作用10.3 组织行为与社会责任探讨组织行为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影响,包括公益事业、企业公民责任和员工关怀等方面分析组织行为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第十一章: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11.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解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与组织行为的关系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和员工关系等方面11.2 人力资源政策与组织行为介绍人力资源政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包括薪酬福利政策、晋升政策和员工发展政策等方面分析不同人力资源政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11.3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行为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绩效评估、员工培训和发展、员工福利和激励等方面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第十二章:组织行为与战略管理12.1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解释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与组织行为的关系探讨战略管理的过程,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等方面12.2 组织战略与组织行为介绍组织战略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包括业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等方面分析不同组织战略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12.3 战略管理实践与组织行为探讨战略管理实践中的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执行等方面分析战略管理实践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第十三章:组织行为与组织学习13.1 组织学习的基本概念解释组织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组织学习与组织行为的关系13.2 组织知识与组织行为介绍组织知识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包括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等方面分析不同组织知识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13.3 组织学习实践与组织行为探讨组织学习实践中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组织培训和知识管理等方面分析组织学习实践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第十四章:组织行为与组织创新14.1 组织创新的基本概念解释组织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探讨组织创新与组织行为的关系14.2 组织创新障碍与组织行为分析组织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组织氛围等方面探讨不同组织创新障碍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14.3 组织创新实践与组织行为探讨组织创新实践中的创新策略、创新激励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分析组织创新实践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第十五章:组织行为与全球竞争15.1 全球竞争的基本概念解释全球竞争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全球竞争与组织行为的关系15.2 全球化与组织行为介绍全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包括跨文化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和全球战略等方面分析全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和作用15.3 组织行为在全球竞争中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在全球竞争中组织行为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跨国法律等方面分析全球竞争给组织行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1.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考研组织行为学知识点与理论解析
考研组织行为学知识点与理论解析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组织绩效的学科。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知识点和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和重要理论。
一、个体层面1、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常见的人格特质理论包括大五人格模型,即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了解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助于预测其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行为。
例如,责任心强的人通常更有组织性、更可靠,在工作中更可能按时完成任务并保证质量;而外倾性高的人可能更善于与人交往,在需要团队合作和社交互动的工作中表现出色。
2、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和评价标准。
价值观影响着个体的决策、行为和对工作的满意度。
个体的价值观可能因文化、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组织中,了解员工的价值观有助于营造与之相适应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3、知觉与归因知觉是个体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
归因则是对他人行为原因的判断。
知觉偏差在工作中很常见,例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等。
正确的归因有助于避免对他人行为的误解和错误判断。
4、学习与决策个体通过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强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解释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在决策方面,个体通常会遵循理性决策模型或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然而,决策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风险偏好、信息不对称等。
二、群体层面1、群体发展阶段群体通常会经历形成、震荡、规范、执行和解体这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挑战。
在形成阶段,成员相互了解;震荡阶段可能会出现冲突;规范阶段形成群体规范;执行阶段完成任务;解体阶段则是群体结束。
2、群体决策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有其优点和缺点。
优点包括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观点、提高决策的合法性等;缺点可能包括决策速度慢、从众现象等。
工商管理组织行为学重点理论解析
工商管理组织行为学重点理论解析工商管理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了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本文将对工商管理组织行为学的重点理论进行解析。
一、平衡理论平衡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被称为一致性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认知和行为上追求内外部的平衡。
当个体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就会感受到不适,从而产生压力,促使个体采取行动以恢复平衡。
在组织中,平衡理论可以解释员工满意度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当员工的期望和实际获得的回报相符时,他们会感到满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而当员工感到自己的付出不被公平地回报时,就会产生不满和不平衡感,可能导致员工流失和组织绩效下降。
因此,管理者应该注重员工的平衡感,通过公正的薪酬体系和良好的沟通方式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组织绩效。
二、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研究员工薪酬和激励机制的理论。
它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受到内在和外在激励因素的影响。
内在激励因素包括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和满足感,而外在激励因素则包括薪酬、晋升机会和工作环境等。
管理者可以运用激励理论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
通过给予奖励和认可,管理者可以增强员工的内在激励因素,使他们更加享受工作的过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此外,建立公正和透明的激励机制也能够激励员工的外在动机,使他们获得公平的回报和发展机会。
三、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
在组织行为学中,有多种领导理论,包括事务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和道德领导等。
这些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和实践领导。
事务型领导强调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换关系,注重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和期望,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
变革型领导则关注领导者的影响力和激励,通过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新能力来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道德领导则强调领导者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注重建立良好的伦理氛围和规范行为。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简答题1. 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只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2.定义组织行为学,并与管理学进行比较。
答:(1)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其含义包含三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②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对象与范围解析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对象与范围解析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在组织中的表现和影响的学科。
从人类行为的角度出发,它探讨了个体和集体在组织中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对组织绩效和效果的影响。
本文将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行解析。
一、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行为、集体行为和组织绩效。
1. 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组织中每个成员的行为表现和动力机制。
个体行为可以通过心理、情绪和动机等因素来解释。
个体行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激励个体,使其更好地适应组织环境和实现个体目标。
2. 集体行为:集体行为是指组织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行为。
集体行为研究关注于组织内部的团队合作、领导力、决策过程以及组织文化等方面。
通过研究集体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团队协作的效果和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3. 组织绩效:组织绩效是组织的目标实现程度和持续竞争力的体现。
组织绩效反映了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对组织目标的贡献。
组织行为学研究如何通过管理和激励个体和团队行为来提高组织的产出和效益。
二、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个体、团队和组织。
1. 个体: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个体行为的特点和动力机制对于组织绩效和组织运营有重要作用。
个体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特征和动机因素等。
2. 团队:团队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团队协作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团队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团队的合作机制、领导力、沟通和决策等。
3. 组织:组织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最终关注对象。
组织行为学关注于组织的文化、结构、变革和目标管理等。
组织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变革和组织学习等。
三、研究范围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
1. 个体行为方面的研究包括:个体的动机、满意度和承诺等;个体的学习和知识管理;个体的决策和创新。
2. 团队行为方面的研究包括:团队的协作和决策;团队的领导力和沟通;团队的冲突和解决。
2016《组织行为学》课后案例分析提示【精选资料】
课后案例分析提示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案例分析:2010年5月富士康跳楼事件1. 就富士康跳楼事件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导致富士康跳楼事件的背后原因有哪些?分析提示:1)讨论形式:先由同学课后查阅资料,然后进行讨论;2)富士康跳楼事件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多元化背景下员工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满足、组织边界模糊化导致组织需要与员工需要的不平衡问题以及组织的道德难题等视角进行分析。
2. 富士康跳楼事件中,个体、群体、组织的行为有哪些特点?请用组织行为学的一般模型进行分析。
分析提示:组织行为学的一般模型揭示个体、群体或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自变量)及其行为有效性(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一模型的大致原理,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中个体、群体、组织的特点(自变量)与“跳楼”行为(因变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 富士康跳楼事件是个别现象吗?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国家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为什么当年霍桑试验预示的问题在今天的企业中仍然存在?分析提示:霍桑试验有四条基本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企业应注意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应当给予足够重视;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而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4)新型的企业领导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即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中国今天部分企业之所以没有重视霍桑试验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发现的问题,与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管理理念、“人”的工具性价值与主体性价值选择等因素有关。
4. 富士康跳楼事件给组织行为学提出了什么样的新问题?我们该如何用科学的理论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关建议。
分析提示:如企业内部的组织生态环境建设,如何更好地平衡组织的绩效目标与员工的幸福等内在冲突。
可以用积极组织行为学与组织生态学等理论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章节一:组织行为学简介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教学方法:讲授:介绍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应用章节二:个体行为分析1. 掌握个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2. 了解个体行为的动机和激励机制3. 学习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讲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动机和影响因素小组讨论:讨论个体行为的调控方法,分享实际经验章节三:群体行为分析1. 理解群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2. 学习群体行为的动力和冲突管理3. 掌握群体行为的组织和调控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介绍群体行为的概念、动力和冲突管理角色扮演:模拟群体行为的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章节四: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1. 了解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2. 掌握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设计方法3. 学习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 探讨组织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策略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组织结构的概念、类型和组织文化的概念、作用小组讨论:讨论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设计方法,分享实际经验章节五:领导与领导力1. 理解领导的概念和作用2. 学习领导理论和领导风格3. 掌握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介绍领导的概念、领导理论和领导风格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领导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方法六、沟通与冲突解决1. 理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2. 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和策略3. 掌握冲突的类型和成因4. 探讨冲突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讲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冲突的类型和成因角色扮演:模拟沟通和冲突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小组讨论:讨论冲突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分享实际经验七、团队合作与团队管理1. 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价值2. 学习团队合作的原则和技巧3. 掌握团队管理的方法和策略4. 探讨团队效能的提升和团队发展的瓶颈教学方法:讲授:介绍团队合作的意义、原则和技巧,以及团队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小组讨论:讨论团队效能的提升和团队发展的瓶颈,分享实际经验团队实践: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八、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1. 理解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2. 学习组织变革的策略和步骤3. 掌握组织发展的概念和阶段4. 探讨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组织变革的概念、原因和策略,以及组织发展的概念和阶段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革和发展过程小组讨论:讨论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分享实际经验九、人力资源管理1. 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习人力资源选拔、培训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3. 掌握员工激励和福利管理的策略和实践4. 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和趋势教学方法:讲授: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人力资源选拔、培训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讨论员工激励和福利管理的策略和实践,分享实际经验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挑战十、伦理和社会责任1. 理解组织行为学中的伦理问题和社会责任2. 学习伦理决策的原则和方法3. 掌握组织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和推动可持续发展4. 探讨伦理和社会责任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和挑战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组织行为学中的伦理问题和社会责任,以及伦理决策的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讨论组织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分享实际经验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伦理和社会责任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和挑战十一、决策与问题解决1. 理解决策的概念和过程2. 学习决策制定的技巧和策略3. 掌握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4. 探讨决策与问题解决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和挑战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决策的概念和过程,以及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小组讨论:讨论决策与问题解决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和挑战,分享实际经验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决策与问题解决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十二、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1. 理解压力的概念和影响2. 学习压力管理的技巧和策略3. 掌握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方法4. 探讨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和挑战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压力的概念和影响,以及压力管理的技巧和策略小组讨论:讨论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方法,分享实际经验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十三、组织战略与组织行为1. 理解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2. 学习组织战略制定的方法和步骤3. 掌握组织战略与组织行为的关系4. 探讨组织战略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和挑战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以及组织战略与组织行为的关系小组讨论:讨论组织战略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和挑战,分享实际经验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组织战略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织战略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十四、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1. 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2. 学习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管理方法3. 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行为学挑战和机遇4. 探讨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和挑战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以及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管理方法小组讨论: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行为学挑战和机遇,分享实际经验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十五、未来展望与趋势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未来发展趋势2. 学习新兴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和方法3. 掌握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创新4. 探讨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新兴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和方法小组讨论:讨论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创新,分享实际经验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组织行为学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组织行为学简介重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
黑龙江省考研管理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重难点解析
黑龙江省考研管理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重难点解析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是关于组织中个体、团队和整体行为的研究。
它探讨了组织内成员的行为方式、观念和价值观,以及他们与组织结构、文化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黑龙江省考研管理学复习中,组织行为学是一个重要的复习内容,以下将对组织行为学的重难点进行解析。
一、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了解个体心理与行为对于理解组织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组织行为学中,有几个重点关注点:1. 人格与行为:人格是指个体的特质、性格和态度等心理属性,它对个体的行为起到重要的影响。
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在组织内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
2. 动机与满足:个体参与组织活动通常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
了解个体的需求结构,可以帮助管理者设计激励机制,提高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3. 感知与决策:个体对组织中的信息进行感知,并在决策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
了解个体的感知机制和决策偏差,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信息和优化决策过程。
二、团队协作与领导团队是组织中的重要力量,它能够汇集个体的力量,实现协同效应。
在组织行为学中,研究团队协作与领导有以下几个重难点:1. 团队构建与发展:组织如何构建高效的团队,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挑战。
团队构建需要考虑成员的技能匹配、角色分配、目标设定等因素。
2. 团队决策与冲突管理:团队在决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意见不一致和冲突问题。
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决策,并妥善解决冲突,是组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 领导与领导力:领导在团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团队的目标达成和个体的行为。
了解领导的不同风格和领导力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提高组织的领导水平和团队绩效。
三、组织结构与文化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分配的形式,组织文化则是组织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事业单位中的组织行为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
事业单位中的组织行为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个人、团队和组织如何在工作环境中相互影响的学科。
在事业单位中,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知识点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中的组织行为学知识点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应用。
一、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是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来推测和预测组织绩效的学科。
它涉及到诸多理论和概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中,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知识可以促进组织的良好运作和发展。
二、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个体行为是指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特质、动机、个人价值观等。
在事业单位中,了解个体行为的因素,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指导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1. 个人动机和激励个体的动机和激励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管理者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如奖励制度、晋升机制等,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另外,了解员工的需求和价值观,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工作动机。
2. 个人特质与绩效个人特质是指个体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不同的特质可能对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积极乐观的个体往往更能适应变革和压力,从而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绩效。
因此,在人才选拔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个人特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三、群体行为与团队协作群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组织中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团队协作是事业单位中常见的工作形式之一,了解群体行为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和凝聚力。
1. 领导与领导力领导是组织中对群体进行指导和激励的过程。
了解不同领导风格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同时,培养和提升领导力,对于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积极影响。
2. 团队建设与团队绩效团队建设是指通过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信任关系,提高团队绩效。
事业单位中,团队协作常常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环节。
因此,了解团队建设的知识点,并将其应用于团队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本科《”组织行为学”》主编孙卫敏《”组织行为学”》模拟题1一、解释下列名词与公式1、工作生活质量:指人本管理哲学思想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实施的管理措施。
2、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3、群体:指为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
4、情绪和情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5、个性:就是个体独特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判断并改错1、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高。
(错)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不一定高。
2、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
(错)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
3、对非正式群体应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
(错)对非正式群体要区别对待,采取引导、解散等不同的应对策略。
4、目标管理法是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错)目标设置理论是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是对比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并非是对比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6、群体冲突对实现组织目标不利,具有破坏性作用。
(错)群体冲突对实现组织目标并非全都不利,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7、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关系导向型。
(错)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任务导向型。
8、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呈“U”状关系。
对。
呈正“U”状关系9、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关系导向型。
错误。
当情景最不利是,有效的领导法师应该是任务导向型。
10、工作满意度与组织生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缺勤率及动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三、简述题1、为什么群体决策越来越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群体决策?答:群体决策越来越重要,主要因为群体决策:一是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避免主观片面性,提高决策的质量。
二是有利于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决策的贯彻执行。
为克服群体决策的弊端,进行有效的群体决策,宜适时采用包括:头脑激荡法、名义群体法、德尔斐法、方案前提分析等多种方法。
(详细内容参P217-)2、在管理实践中如何运用公平理论。
答:1.报酬分配政策应公平合理,执行过程要公开,以提高透明度。
2.对员工进行“公平观”教育,使员工树立与企业价值观相吻合的正确的公平观。
3.具体分配模式上不搞“一刀切”。
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的的协作关系中选择“贡献率”;在以促进和维持和谐安定的人际关系为主要目的时,选择“平均率”;在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为主要目的时,可选择“需要率”。
公平理论对报酬分配的不公平问题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1)按时间付酬时,收入超过应得报酬的员工的生产率水平将高于收入公平的员工。
(2)按产量付酬时,收入超过应得报酬的员工与那些收入公平的员工相比,产品生产数量增加不多,而主要是提高产品质量。
(3)按时间付酬时,对于收入低于应得报酬的员工来说,将使生产的数量或质量下降。
(4)按产量付酬时,收入低于应得报酬的员工与收入公平的员工相比,产量高而质量低。
3、简述组织变革的目标。
答:组织变革是为了达到组织优化的目标。
一是组织结构完善,具体体现在:人与事的科学匹配,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责、权、利统一。
组织运转灵活。
二是组织功能优化,具体表现为确定正确目标的决策能力,有效达成目标的管理能力和提高组织效益的能力三方面。
三是组织气氛和谐,组织气氛和谐表现在: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具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四是组织应变力增强,组织内信息流通快捷准确,具有及时反馈的机制并能据此快速果断地调整决策,组织成员对指挥系统的高度信任,保证决策得以快速执行。
4、个体能力差异对管理有何要求?答:首先,管理者要全面了解被管理者的能力类别、层次及发展潜力;其次,有针对性的设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实行有效激励;三是对被管理者实行过程管控,及时点拨;四是适时进行目标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
5、分析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答:需要和动机密不可分,但并非一体。
需要是内心体验到某种重要事物的不足,动机是一种信念与期待,一种行为的意图与驱动力,推动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采取某种行为,表现出某种行为。
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动机才是驱动人们去行动的直接原因与动力。
需要只有与某种具体目标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动机,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表现为外在的可见行为。
四、论述题1.结合《”组织行为学”》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因素。
个人:人格-工作匹配度、能力-工作匹配、态度、学习、努力(激励)群体:群体凝聚力、士气、风气、人际关系组织:政策、文化、战略目标、工作职责等2.试分析影响群体工作绩效与员工满意度的因素。
(1)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绩效评估与奖酬体系、组织文化与物理工作环境(2)群体成员资源:能力、人格特点(3)正式领导、角色、规范、地位、规模与成员构成群体互动过程群体任务3、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以及学习”组织行为学”对管理者的意义。
答题要点(要求联系实际加以分析):管理者是通过他人或同他人一起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与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随着组织竞争和经营环境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
既然管理要以人为本,而人的行为具有复杂性,就需要管理者研究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有效地进行管理,对其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实践证明组织行为是影响组织绩效的决定性因素。
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对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模拟题2一、解释下列名词与公式1、个性: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基础上,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需要:指人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感到欠缺某种条件而又力求满足的心理状态。
3、人际沟通: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态度和情感等相互传递的过程。
4、M=E*V:激励力(M)是一个人所受激励的程度,期望值(E)指通过特定的活动所达到的组织预期成果的概率,效价(V)是一个人对组织设立的奖励或成果的偏好程度。
5、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
二、判断并改错1、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呈倒“U”曲线关系。
(错)焦虑水平与被改变者的态度变化的程度呈倒“U”曲线关系。
2、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高。
(错)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不一定高。
3、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
(错)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
4、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
(对)5、目标激励法是双因素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错)目标激励法是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自然生成的。
6、卡曼认为,当下属比较成熟时,应采取参与式的领导方式。
(错)卡曼认为,当下属比较成熟时,应采取授权式的领导方式。
7、“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对比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错)“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晕轮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8、群体冲突具有破坏性作用,应彻底解决。
(错)群体冲突并不是都具有破坏性作用,应区别解决。
9、正强化手段就是奖励。
10、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有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关系导向型。
错。
对领导者属于中间状态的情境,适用以关系导向的领导风格,而对领导者较为不利或较为有利的两极情境,则适用以任务导向的领导风格三、简述题1、简述激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应注意哪几个主要环节?答:激励的过程就是根据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
在管理过程中激励开始于管理者了解与把握员工的未满足的需要,管理者根据员工的需要创造满足需要的条件,员工看到需要满足的可能性,就会产生满足需要的念头,即产生工作动机,动机推动员工采取行动,行动的方向是组织既定的工作目标。
在激励过程中,管理者应注意:需要、诱因、目标、报偿、受挫、反馈等主要环节。
2、简述冲突的过程。
答:关于冲突的过程,行为科学家庞蒂将冲突的全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潜伏期、认知期、感知期、显现期、余波期。
(详细参见P280)3、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工作激励法?答:为了通过工作自身的特点达到有效的工作激励,在管理实践中可以采用有以下方法:(1)、工作轮换。
(2)、工作扩大化。
(3)、工作丰富化。
(4)、压缩工作周。
(5)、工作分享。
(6)、弹性工作时间。
(7)、在家办公。
4、西方管理人性观与管理风格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答:最初,劳动者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所谓对劳动力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劳动监督。
后来,逐渐重视对人性的研究。
西方管理人性观与管理风格大致经历了认下几个发展阶段:“经济人”假设,这个时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标志,采用效率标杆对劳动效率进行拉升。
1927年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假设,人工作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心理需要(参与管理理论)。
其后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的人”假设。
薛恩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复杂人”假设(权变管理理论)。
这四种观点代表了西方管理对于人性的四个不同理解阶段。
四、论述题1、如果一名员工的工作业绩比较差,可能是什么原因?参考答案:个人:人格-工作匹配度、能力-工作匹配、态度、学习、努力群体:群体凝聚力、士气、风气、人际关系组织:政策、文化、战略目标、工作职责等2、如果你是一位领导者,你会如何提高自己的威信?答题要点:一是要提高自身的领导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养、实际工作能力(具体参见P299~300)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威观。
(具体参见P303~304)三是在领导过程中,要强调组织共同愿景与价值观,善于激发下属的共享意识,具有奉献精神,同时办事要自信、果敢,富有创新精神。
《”组织行为学”》模拟题 3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管理人员预测、引导人的行为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从众: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因感到群体的压力,从而改变自己的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的现象。
3、需要:是指人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感到欠缺某种条件而又力求满足的心理状态。
4、个性: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基础上,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5、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态度和情感等相互传递的过程。
二、填空题1、个体心理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和能力。
2、构成人际关系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绪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