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

合集下载

历史趣闻直系军阀的后起之秀孙传芳 曾任五省联军司令

历史趣闻直系军阀的后起之秀孙传芳 曾任五省联军司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直系军阀的后起之秀孙传芳曾任五省联军司令
导语:孙传芳在北洋军阀中属于直系,但并非曹锟、吴佩孚的嫡系。

他可以称得上是直系军阀的“后起之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的几年中,他凭着自己
孙传芳在北洋军阀中属于直系,但并非曹锟、吴佩孚的嫡系。

他可以称得上是直系军阀的“后起之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的几年中,他凭着自己的多谋善变,使得势力逐渐扩大,曾一时称雄于东南五省。

孙传芳,字馨远,1885年生于山东泰安。

早年入保定军校速成学堂,后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

归国后在北洋军第二镇任职,后以战功升任第六师团长。

1917年1月,升任第二师第三旅旅长。

同年10月升任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

1921年8月升任长江上游总司令。

同年12月,奉吴佩孚令率军援闽。

1923年3月任福建军务督理。

生平
与孙传芳一起受命援闽的,还的陆军第二师师长周荫人。

周荫人与孙传芳合谋驱逐了福建军务督办王永泉,夺取了福建地盘。

此后,周荫人自恃在倒王之举中出力较大,对孙传芳处处排挤。

有一天,孙传芳在福州西大街遇到汽车被炸事件,孙传芳虽幸免于难,但已感到来自周荫人的威胁。

他也知道,一山难藏二虎,自己暂时无力与周荫人争斗。

于是,1923年5月,以王永泉残部在闽南与各县民军结合谋变为由,电请曹、吴批准,出任闽粤边防督办前去剿灭,而将福建军务督理一职让与周荫人。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

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与皖系浙江督军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倒戈将军冯玉祥的八次倒戈都是反对谁?

历史趣谈倒戈将军冯玉祥的八次倒戈都是反对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倒戈将军冯玉祥的八次倒戈都是反对谁?
导语: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

但是有“倒戈将军”之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

但是有“倒戈将军”之称,这是为啥呢?原来冯玉祥将军擅长见风使舵,临阵倒戈。

不过这一招数被他的手下也学去不少,以致后来屡屡吃亏。

第一次滦州起义倒清政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人准备响应南方革命。

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1912年1月2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终因敌强我弱而失败,起义失败后冯玉祥被革职法办,本应判以极刑,军阀王怀庆见其相貌堂堂,怜其年轻,故保其一命,递解保定。

第二次护国运动倒袁世凯
袁世凯称帝后,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

1915年,冯玉祥奉令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却暗中与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

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第三次武穴停兵倒段祺瑞
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孙中山等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1918年
2月,冯玉祥奉命率部南下攻打护法军,却在湖北武穴通电主和,被免职留任。

6月率部攻占湖南常德后,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

生活常识分享。

东北军沿革

东北军沿革

东北军沿革一、“东北易帜”前的奉系军阀:1、张作霖民国前期任职: 1902年被官府收编为新民府巡防营,任: 管带1909年改编为奉天前路巡防队,任: 指挥使1912年巡防队改称第27镇,任: 镇守使2、中华民国成立后:第27 师:(1912.9 由第27镇又改称)师长:张作霖参谋长: 马凯一等参谋: 单世俊二等参谋: 阚朝玺三等参谋: 梁序芳中军官:赵锡福军械官: 王国政第53 旅旅长: 汤玉麟第105团团长: 张麟书团副:鲍德山第 1 营营长: 梁朝栋第 2 营营长: 宋显一第 3 营营长: 崔俊臣第106团团长: 邹芬团副:赵恩臻第 1 营营长: 孙德山第 2 营营长: 齐占九第 3 营营长: 于文甲第54 旅旅长: 孙烈臣第107团团长: 蔡永镇团副:赵玉周第 1 营营长: 牛永福第 2 营营长: 宋维贤第 3 营营长: 齐恩铭第108团团长: 刘香九团副:李桂林第 1 营营长: 张乐山第 2 营营长: 杨遇春第 3 营营长: 崔鸣山骑兵团团长:张景惠团副: 赵玉周第 1 营营长: 郑殿升第 2 营营长: 张明九第 3 营营长: 张荣炮兵团团长:张作相团副: 单世俊第 1 营营长: 李振声第 2 营营长: 蔡平本第 3 营营长: 陈九芝工兵营营长: 赵明德辎重营营长: 闫玉成3、张勋复辟后:(1917 年)奉天督军: 张作霖第27 师师长: 孙烈臣第28 师师长: 汲金纯第29 师师长: 吴俊升4、段祺瑞政府时:(1918 年)东三省巡阅使: 张作霖总参谋长: 张作相第27师师长:张作相第28师师长:汲金纯第29师师长:吴俊升第1旅旅长:邹芳第2旅旅长:阚朝玺第3旅旅长:梁朝栋第4旅旅长:郑殿升第5旅旅长:蔡平本: 第6旅旅长:王良臣第7旅旅长:刘香九5、1920年:第27师师长:张作相第28师师长:汲金纯第29师师长:吴俊升第1旅旅长:阚朝玺第2 旅旅长:郑殿升第3旅旅长:张学良第4旅旅长:蔡平本第 5 旅旅长:齐恩铭第 6 旅旅长:鲍德山第7 旅旅长: 李景林骑 1 旅旅长: 张荣警备队统领: 刘香九6、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奉系军队:(1922 年)镇威军总司令: 张作霖副总司令: 孙烈臣参谋长: 杨宇霆奉系各省督军:奉天督军: 张作霖吉林督军: 孙烈臣黑龙江督军: 吴俊升奉系陆军各师:第27 师师长: 张作相第53 旅旅长: 赵明德第54 旅旅长: 李振声第28 师师长: 汲金纯第55 旅旅长: 史魁元第56 旅旅长: 张作涛第29 师师长: 吴俊升第57 旅旅长: 万福麟第58 旅旅长: 李冠英暂1师师长:张景惠第1 旅旅长:赵玉周第2 旅旅长:梁朝栋第16 师师长: 邹芬第31 旅旅长: 关忠和第32 旅旅长: 田献章奉天各混成旅: 第 1 旅旅长: 阚朝玺第 2 旅旅长: 郑殿升第 3 旅旅长: 张学良第 4 旅旅长: 蔡平本第5 旅旅长: 齐恩铭第6 旅旅长: 鲍德山第7 旅旅长: 李景林第8 旅旅长: 郭松龄第9 旅旅长: 牛永福第10 旅旅长: 赵恩臻第11 旅旅长: 汤玉麟骑1 旅旅长: 张荣吉林各混成旅:第 1 旅旅长: 胡文藻第 2 旅旅长: 张九卿第 3 旅旅长: 诚明第 4 旅旅长: 刘香九第 5 旅旅长: 李庆禄第 6 旅旅长: 刘瀛洲第7 旅旅长: 蔡永镇陆19 旅旅长: 张焕相黑龙江各混成旅:第 1 旅旅长: 石得山第 2 旅旅长: 张明九第 3 旅旅长: 巴英额骑 1 旅旅长: 马瑞禄骑 2 旅旅长: 张奎武热河各混成旅:第 1 旅旅长: 杨德生察哈尔各混成旅:第 1 旅旅长: 王兹栋陆25 旅旅长: 齐占九7、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战败后东三省陆军:(1922 年,共27 个旅、骑兵5 个旅,约25万人)奉天部队:第27 师师长: 张作相第 1 师师长: 李景林第 1 旅旅长: 阚朝玺第2旅旅长:张学良第3旅旅长:张宗昌第4旅旅长:张作涛第5旅旅长: 李振声第6旅旅长:郭松龄第7旅旅长:汤玉麟第12旅旅长:赵恩臻第14旅旅长:杨德生第16旅旅长:齐恩铭第19旅旅长:高维岳第23旅旅长:李爽恺第24旅旅长:邢士廉第25旅旅长:蔡平本第27旅旅长:裴春生骑1旅旅长: 穆春骑 3 旅旅长: 苏锡麟吉林部队:第8旅旅长:陈玉昆第9旅旅长:刘香九第10旅旅长:于琛徵第13旅旅长:丁超第18旅旅长:张焕相第20 旅旅长: 胡永奎第21 旅旅长: 蔡永镇第26 旅旅长: 李桂林黑龙江部队:第29 师师长: 吴俊升第11 旅旅长: 巴英额第15 旅旅长: 万福麟第17 旅旅长: 张明九第22 旅旅长: 石得山骑 2 旅旅长: 彭金山骑 4 旅旅长: 张奎武骑 5 旅旅长: 陈辅升8、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胜利后东三省陆军:(1924 年,打败直系曹锟、吴佩孚,奉系扩军伸张地盘全盛时期)奉系各省督军:奉天督军: 张作霖吉林督军: 张作相黑龙江督军: 吴俊升热河督军: 阚朝玺直隶督军: 李景林山东督军: 张宗昌安徽督军: 姜登选江苏督军: 杨宇霆1925年整编成20个陆军师: 第 1 师师长: 李景林第 1 旅旅长: 窦联芳第 2 旅旅长: 王宾第 2 师师长: 张宗昌第3 旅旅长: 褚玉璞第28 旅旅长; 程国瑞第29 旅旅长: 许琨第32 旅旅长: 毕庶澄卫队旅旅长: 方永昌补充旅旅长: 姚霁第 1 梯队队长: 聂嘉夫第 2 梯队队长: 方振武第 3 师师长: 阚朝玺第42 旅旅长: 袁永朔第43 旅旅长: 刘山胜骑 1 旅旅长: 张联同骑 2 旅旅长: 常万里第 4 师师长: 张学良第19 旅旅长: 栾云奎第17 团团长: 刘辅廷第30 团团长: 张江清第40团团长:白铭镇第27旅旅长:宋九龄第18 团团长: 杨焕彩第25 团团长: 齐鹏大第48 团团长: 刘文清第 5 师师长: 赵恩臻第12 旅旅长: 孙旭昌第50 团团长: 马忠诚第59 团团长: 金恩奎第64团团长:富双英第33旅旅长:范浦江第41团团长:苏锡柞第57团团长:王春基第93团团长:孙庆延第55旅旅长:徐源泉第 6 师师长: 郭松龄第 2 旅旅长; 刘伟第 1 团团长: 王德印第 3 团团长: 邱宗睿第39团团长:杨会文第34旅旅长:陶经武第77 团团长: 郭桂林第81 团团长: 刘凤池第89 团团长: 蔡景良第7 师师长: 高维岳第 5 旅旅长: 刘维勇第76 团团长: 杨祥第84 团团长: 吴奎麟第91 团团长: 张廷福第 6 旅旅长: 刘振东第78 团团长: 何中立第80 团团长: 焦汉武第85 团团长: 周书铭第8 师师长: 丁喜春第25 旅旅长: 钱忠山第35 旅旅长: 田德胜第9 师师长: 汲金纯第14 旅旅长: 杨德生第36 旅旅长: 李梦庚第10 师师长: 齐恩铭第16 旅旅长: 温玉瓒第37 旅旅长: 刘连瑞第11 师师长: 汤玉麟第7 旅旅长: 张龙文第38 旅旅长: 孟昭山第12 师师长: 裴春生第4 旅旅长: 霁云第39 旅旅长: 朱继光第13 师师长: 张九卿骑 3 旅旅长: 肖国庆骑 6 旅旅长: 武汉卿炮 1 旅旅长: 邹作华炮 2 旅旅长: 魏益三第14 师师长: 穆春骑 1 旅旅长: 徐永和骑7 旅旅长: 王永清独 3 旅旅长: 齐占九独骑8 旅旅长: 于芷山第15 师师长: 张作相第10 旅旅长: 熙洽第26 旅旅长: 李桂林第16 师师长: 于琛徵骑10 旅旅长: 赵芷香骑14 旅旅长: 杨遇春第8 旅旅长: 丁超第9旅旅长:陈玉昆第13旅旅长:吉兴第18旅旅长:张焕相第21旅旅长: 李振声第17师师长:万福麟骑2旅旅长:彭金山骑4旅旅长:张殿九骑5旅旅长:马占山第11旅旅长:巴英额第17旅旅长:张明九第18师师长:吴俊升第15旅旅长:梁忠甲第22旅旅长:王树常第19师师长:李爽恺第41旅旅长:朱同勋第43旅旅长:荣臻混1旅旅长:王丕焕混2 旅旅长:马瑞云混3旅旅长:张宪混4旅旅长:胡毓坤混5旅旅长: 朱益清补 1 旅旅长: 吕正朝补 2 旅旅长: 赫文衡补 3 旅旅长: 尹立泰第20 师师长: 邢士廉第24 旅旅长: 刘翼飞第31 旅旅长: 朱栋臣第42 旅旅长: 朱鸣皋1925.10 编成6 个军团:第一军团军团长: 李景林第二军团军团长: 张宗昌第三军团军团长: 张学良第四军团军团长: 韩麟春第五军团军团长: 张作相第六军团军团长: 吴俊升9、张作霖在北京怀仁堂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职后:(1927.6整编〜统称“安国军”)第一方面军团军团长: 孙传芳第 1 军军长: 孙传芳第2军军长:郑俊彦第 3 军军长: 李宝璋第二方面军团军团长: 张宗昌第 1 军军长: 张宗昌第 2 军军长: 张敬尧第 4 军军长: 方永昌第 5 军军长: 王栋第7 军军长: 许琨第8 军军长: 柴云升第11 军军长: 吴奠卿第12 军军长: 寇英杰第13 军军长: 刘志陆第15 军军长: 刘文钊第22 军军长: 许宝祥第30 军军长: 毛思义第三方面军团军团长: 张学良第8 军军长: 万福麟第9 军军长: 高维岳第10 军军长: 王树常第11 军军长: 富双英第 2 军军长: 于学忠炮兵军军长: 邹作华第四方面军团军团长: 韩麟春杨宇霆(代)第15 军军长: 汲金纯第16 军军长: 胡玉坤第17 军军长: 荣臻第29 军军长: 戴翼翘预备军军长: 富占魁第五方面军团军团长: 张作相第12 军军长: 汤玉麟第30 军军长: 于芷山第31 军军长: 郑泽生第15 师师长: 张作相(兼)第六方面军团军团长: 吴俊升第16 师师长: 于琛徵第18 师师长: 吴俊升第9 旅旅长: 陈玉昆第12 旅旅长: 张明九第18 旅旅长: 张焕相第21 旅旅长: 李振声第30 旅旅长: 齐占九骑2 旅旅长: 程志远第七方面军团军团长: 褚玉璞第 6 军军长: 徐源泉第14 军军长: 孙殿英第15 军军长: 褚玉璞第16 军军长: 袁振青第17 军军长: 曲同本第20 军军长: 李藻麟第21 军军长: 王振第23 军军长: 杨晴臣第28 军军长: 纪元林海军总司令:张宗昌副司令: 沈鸿烈第 1 舰队司令: 沈鸿烈第 2 舰队司令: 吴志馨空军司令: 周培炳二、“东北易帜”后的东北军:(1928.12.29 东北易帜) 1 、东北易帜时的东北军:(1928.12 整编〜约25万人)海陆空副总司令: 张学良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张学良副司令长官: 张作相万福麟参谋长: 荣臻骑兵训练监: 吴泰来炮兵训练监: 邹作华工兵训练监: 柏桂林辎重训练监: 牛元峰卫队 1 团团长: 徐宝珍卫队 2 团团长: 冯占海东北军步兵:第 1 旅旅长: 王以哲第2旅旅长:丁春喜第 3 旅旅长: 何柱国第 4 旅旅长: 刘翼飞第5旅旅长:董英斌第 6 旅旅长: 李振唐第7 旅旅长: 赵维祯第8 旅旅长: 李桂林第9 旅旅长: 李杜第10 旅旅长: 张作舟第12 旅旅长: 张廷枢第13 旅旅长: 吉兴第15 旅旅长: 王永盛第16 旅旅长: 缪瀓流第17 旅旅长: 于兆麟第18 旅旅长: 丁超第19 旅旅长: 孙德荃第20 旅旅长: 黄显声第21 旅旅长: 赵芷香第23 旅旅长: 于学忠第24 旅旅长: 黄师岳第25 旅旅长: 姚东藩第26 旅旅长: 邢占清第27 旅旅长: 刘乃昌东北军骑兵:第 1 旅旅长: 郭希鹏第 2 旅旅长: 程志远第 3 旅旅长: 张树森第 4 旅旅长: 常尧臣第 5 旅旅长: 李福和第 6 旅旅长: 白凤翔第 10 团团长 : 涂全胜 东北军炮兵 :第 1 团 团长: 王绍云 第 2 团 团长: 黄永安 第 3 团 团长: 谢绪哲 第 4 团 团长: 王和华 第 5 团 团长: 张福山 第 6 团 团长: 汲绍岚 第 7 团 团长: 刘瀚东 第 8 团 团长: 张思恭 第 9 团 团长: 朴炳珊 第 10 团团长 : 穆纯昌东北军工兵 :第 1 营 营长 : 周葆全第 2 营 营长: 王鹤亭第 3 营 营长: 徐增善2、“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军:(1931.5整编〜30万人)海陆空副司令 : 张学良参谋长:戢翼翘 秘书长:王树翰 党务指导委员 :彭济群秘书处 处长: 叶弼亮 副处长 : 周从政 副官处 处长:汤国桢 副处长:何立中 总务处 处长:朱光体 副处长:沈祖同经理处 处长: 苏全斌 副处长 : 赖恺元 军医处 处长:刘荣绂 副处长: 陈国瑞 军法处 处长:颜文海 副处长: 唐奎斌 秘电处 处长: 蒋 斌 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 张学良1. 各省政府 辽宁省主席 : 翟文选 吉林省主席 : 张作相 北平市市长 : 周大文 黑龙江省主席 : 常荫槐 河北省主席 : 王树常 山西省主席 : 商 震 天津市市长 : 张学铭 察哈尔省主席 : 刘翼飞 热河省主席 : 汤玉麟 绥远省主席 : 李培基 青岛市市长 : 胡?2. 陆军: 步兵: 第 36 师 师长: 汤玉麟 第 106 旅旅长 : 张从云 第 107旅 旅长: 董福常 第 108 旅旅长 : 刘香九 独 7 旅参谋处 处长 : 陈钦若 副处长 : 董舜臣旅长: 王以哲独8 旅旅长: 丁喜春独9 旅旅长: 何柱国独10 旅旅长: 刘翼飞独11 旅旅长: 董英斌独12 旅旅长: 张迁枢独13 旅旅长: 李振唐独14 旅旅长: 陈贺群独15 旅旅长: 姚东藻独16 旅旅长: 缪微流独17 旅旅长: 黄师岳独18 旅旅长: 杜继武独19 旅旅长: 孙德荃独20 旅旅长: 常经武独21 旅旅长: 赵芷香独22 旅旅长: 苏德臣独23 旅旅长: 李桂林独24 旅旅长: 李杜独25 旅旅长: 张作舟独26 旅旅长: 邢占清独27 旅旅长: 吉兴独28 旅旅长: 丁超独29 旅旅长: 王永盛独30 旅旅长: 于兆麟独31 旅旅长: 富?骑兵:独 3 旅旅长: 张树森独 4 旅旅长: 张希鹏独 5 旅旅长: 李福和独 6 旅旅长: 白凤翔独7 旅旅长: 常尧臣独8 旅旅长: 程志远独 1 师师长: 张诚德独55 团团长: 吴松林炮兵:独 6 旅旅长: 王和华独7 旅旅长: 乔方独8 旅旅长: 刘翰东独19 团团长: 穆纯昌独20 团团长: 朴炳珊第11 团团长: 杜继纲第11 营营长: 佟荣甫第12 营营长: 刘润川宪兵: 司令: 陈兴亚副司令:邵文凯李润第 1 大队队长: 杨洪基第 2 大队队长: 祝恩海第 3 大队队长: 刘景泉第 4 大队队长: 傅常瑞第 5 大队队长: 张江清第 6 大队队长: 魏福海省防军: 第 1 旅旅长: 张殿九第 2 旅旅长: 苏炳文第3 旅旅长: 马占山第9 旅旅长: 崔兴武第10 旅旅长: 石文华警备军:东边道司令: 于芷山洮辽道司令: 张海鹏滨江道司令: 丁超延吉道司令: 吉兴绥宁道司令: 赵芷香吉长道司令: 李桂林依兰区司令: 李杜黑河道司令: 马占山哈满道司令: 张殿九呼伦道司令: 苏炳文临绥道司令: 于学忠屯垦军: 督办:邹作华统带: 苑崇古第 1 团团长: 苑崇古第 2 团团长: 张毓龙第 3 团团长: 赵冠五卫队: 统带: 刘多荃参谋长:王秉铖步兵队队长: 戴联玺第 1 队队长: 杜长龄第 2 队队长: 汲绍刚第 3 队队长: 荣子恒)骑兵队队长: 吴泰勋卫戌队队长: 谭海其他交通旅旅长: 蒋斌辎重队队长: 牛元峰战车队队长: 李振远铁甲队队长: 曹罗章通信队队长: 杜振探照队队长: 金忠山军乐1 队队长: 黄继德军乐2 队队长: 张凤岐海军: 司令部司令: 张学良副司令: 沈鸿烈第 1 舰队队长: 凌霄第 2 舰队队长: 袁方乔江防舰队队长: 谢刚哲空军: 司令部司令: 张学良张焕相(代)副司令: 徐世英3、“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军:(1933.2 整编)第51 军军长: 于学忠第111师师长: 董英斌第113 师师长: 李振唐第114师师长: 牟中珩第115 师师长: 熊正平第53 军军长: 万福麟第118师师长: 杜继武第119 师师长: 孙德荃第129师师长: 周福成第130 师师长: 朱鸿勋第57 军军长: 何柱国第108师师长: 张文清第109 师师长: 贺奎第112 师师长: 张廷枢第116师师长: 缪征流第67 军军长: 王以哲第107师师长: 刘翰东第110 师师长: 张政钫第117师师长: 翁照垣第120 师师长: 赵毅直辖各师第105 师师长: 姚东藩第106师师长:沈克 4 、“西安事变”前的东北军:(1936.2 整编,共19个步兵师、6个骑兵师,第109、110 师在牛、何两师长阵亡后番号撤销)第51 军军长: 于学忠第105师师长: 刘多荃第113 师师长: 李振唐第114师师长: 牟中珩第118 师师长: 周光烈第53 军军长: 万福麟第91 师师长: 冯占海第116 师师长: 缪瀓流第119师师长: 孙德荃第129 师师长: 周福成第130师师长: 朱鸿勋第57 军军长: 董英斌第108师师长: 江惟仁第109 师师长: 牛元峰. 第111师师长: 常恩多第112 师师长: 霍守义第120师师长: 常经武第67 军军长: 王以哲. 第107师师长: 刘翰东第110师师长: 何立中. 第115 师师长: 刘启文第117师师长: 吴克仁骑兵军军长: 何柱国第1师师长:张诚德第2师师长:黄显声第3师长:王奇峰第 4 师师长:郭希鹏第 5 师师长:李福和第 6 师师长:白凤翔)直辖各师旅第106师师长: 沈克炮 6 旅旅长:黄永安炮8 旅旅长:乔方 5. “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1937 整编,共10个步兵师、4 个骑兵师,各师辖 2 旅 4 团,东北军被大大削弱)第49 军军长: 刘多荃第105师师长: 高鹏云第209 旅旅长: 王景烈第210旅旅长: 应鸿第109师师长: 赵毅第217 旅旅长: 赵镇潘第218旅旅长: 葛晏春第51 军军长: 于学忠第113师师长: 周光烈第225 旅旅长: 窦希哲第226 旅旅长第114师师长: 牟中珩第227旅旅长: 扈先梅第228 旅旅长: 李阴坡第53 军军长: 万福麟第116师师长: 周福成第231 旅旅长: 丛兆麟第232旅旅长: 赵绍宗第130师师长: 朱鸿勋第259旅旅长: 刘元勋第260 旅旅长: 张玉珽第57 军军长: 缪瀓流第111师师长: 常恩多第221 旅旅长: 唐君尧第222旅旅长: 邱立亭第112师师长: 霍守义第223旅旅长: 马万珍第224 旅旅长: 李德明第67 军军长: 吴克仁第107师师长: 金奎璧第213 旅旅长: 朱芝荣第214旅旅长: 吴骞第108师师长: 张文清第215旅旅长: 刘启文第216 旅旅长: 夏树勋骑兵军军长: 何柱国第3师师长:郭希鹏第4师师长:王奇峰第6师师长:白凤翔。

浅析日本在两次直奉战争中的作用

浅析日本在两次直奉战争中的作用

浅析日本在两次直奉战争中的作用作者:张洪阁来源:《卷宗》2016年第10期摘要:1922年和1924年的两次直奉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两次军阀混战。

直、奉作为两次战争的交战方,其结果迥然不同。

第一次战争结果,直胜奉败;第二次战争结果,直败奉胜。

两次战争结果的不同,纵然是与直奉双方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有关。

但是,更应该看到日本在两次战争中对奉系军阀支持的力度不同有关。

本文拟对战争结果与日本对奉系的支持的关系加以分析。

关键词:直奉战争;日本1 日本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的作用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奉系主要是与西方做军火贸易。

1919年,张作霖与意大利的早期军火交往收货较大。

1921年,存留在天津和山海关的军械被运到葫芦岛。

1919年在英国维克斯公司与段祺瑞政府签订军火合同,维克斯公司供应24架装置完备的维米商用飞机、24架阿弗罗飞机及附属各种零件,还有一些车辆。

由于皖系战败,1919年皖系签订的合同被直系接管。

生产的军需车辆被直奉分享。

1921年,哥本哈根的一家公司与张作霖签订军火合同。

美英公司支持奉系扩军,曾在沈阳等兵工厂供应过生产武器的设备。

张作霖也请求日本给予军事援助。

1922年1月8日,张作霖派顾问町野中佐到日本驻华公使小幡处,要求给予支持。

10日,又派于冲汉访问贵志少将,请求支持武器援助,并希望在奉军入关时,日本能够协助满洲治安。

14日,派于冲汉访问奉天总领事赤塚,要求日本政府供给步枪1万支,子弹1000万发,炮弹10万发,机枪200挺并子弹500万发。

而奉系所需要的战争费用,一方面是靠奉系内部人员王永江充分利用东北的资源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就是依靠日本对奉系在财政方面的大力援助。

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花去了3000余万元。

1921年1月,王永江给张作霖呈文称:“呈为四年前积欠的官银号款项业经如数还清,请鉴核事。

”由此可见,奉系在1921年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略有盈余。

但是,无限制的军备竞赛,奉系财政还是有一些困难。

民国史答案

民国史答案

1.北京政变: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

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

这是一场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促进了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

2.张勋复辟:1917年7月中国清代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12天的事件。

由于这次事件是张勋一手策划,史称张勋复辟。

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后,政局动荡不已。

张勋遂乘机联络前清遗老遗少保皇党人康有为等,积极为复辟作准备。

1917年5月,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争端。

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

张勋便带领他的“辫子军”于6月14日入京,7月1日,把清朝已退位的12岁小皇帝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遭到全国强烈反对。

张勋复辟虽然历时仅仅十二天,但却是中华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

这场复辟直接导致段祺瑞的复出和皖系、直系两大军阀的崛起,更将民国以来的两大法统(孙中山和袁世凯)统统彻底打翻。

3.保甲制: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城乡居民采用保甲制作为基层政治制度。

1932年,蒋介石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以户为单位,十户编为一甲,设甲长;十甲编为一保,设保长。

在保甲内,实行各户互相监视和互相告发的连坐法,以及各项强迫劳动和征抽壮丁的办法。

1934年,国民党政府将保甲制在它的统治区内全面推行。

保甲制的实质是通过联保连坐法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4.护法战争: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又称护法战争。

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5.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的分裂及原因浅析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的分裂及原因浅析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分裂原因浅析东北军是一支以张学良为统帅的地域性军事集团。

它的前身是张作霖所领导的奉军。

在长期的军阀混战中,奉军经历过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郭松龄反奉、皇姑屯事件等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关键时刻,奉系军事集团都经受住了这些重大危机的考验,表现出了比其他军阀集团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在东北易帜后,东北军占有辽吉黑热等北方七省,总计有五十万军队,可谓兵强马壮,但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却迅速分崩离析,整个东北也随之沦陷。

造成东北军瓦解的原因很多,本文仅就东北军内部的矛盾及“九一八”事变后所面临的特殊情况,来探讨它所以崩溃的原因。

一、东北军的封建性是分裂的根本原因在东北易帜后,张学良接手的东北军是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包含有陆海空三军,其中陆军有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计40万人,装备有步枪、机枪、迫击炮、大炮、坦克;空军装备有飞机200多架;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

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其余还有“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战舰。

在组织架构上,东北军的最高统治机构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和陆海空副司令行营,下设各厅、处,并直接统领各旅团。

虽然从表面上看东北军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装备了较为先进的武器,有现代军队所具有的师团营连、参谋部、后勤处、司令部等组织架构,但这种表面上的组织结构掩盖不了其骨子里的仍旧是一支以封建宗法为组织核心的军队,维系这支军队组成的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封建宗法。

第一,封建宗法制的组织结构,不足以应对大的事变。

在东北军的前身奉军的发展过程中,张作霖主要通过结拜兄弟的方式发展、扩大维系这个集团,并辅以姻亲、同乡以维系奉军的凝聚力。

张作霖在保险队时期即与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人结拜为异性兄弟,并在这些兄弟的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扩充军队。

主政奉天后,张作霖为了扩大势力,又与鲍贵卿结成儿女亲家,以此将吉林顺利纳入奉系势力范围,此后又将儿媳妇于凤至的侄女嫁给万福麟的儿子万国宾。

关于北伐战争的战略和战役

关于北伐战争的战略和战役

关于北伐战争的战略和战役方针问题(节录)周养儒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所发动的一场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战争。

这场革命战争打击的主要目标是北洋军阀。

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北伐战争虽然最后由于国民党内蒋介石和汪精卫反动集团背叛孙中山制定的革命纲领和革命的三大政策,而遭到惨重的失败。

但它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

北伐战争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以锐不可挡之势,先后消灭了当时盘踞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三大北洋军用集团中的二大军阀(直系军阀吴佩孚和新直系军阀孙传芳)的反革命武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基本上摧毁了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在这样短的时间就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

这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巨大成果。

北伐战争的胜利是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战略和战役方针的正确。

虽然有些战役的战役方针,起初曾有失误,但由于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以纠正,从而使对战争的主观指导,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的情势,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发展。

北伐战争是由用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军队所发动的一场正义的革命战争,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因此,它就必然会反映出这场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曾经指出:“1924年到1927年革命时代有了新精神的军队,其作战方法也自然与其政治精神相配合,不是被动的呆板的作战,而是主动的活泼的富于攻击精神的作战,因此获得了北伐的胜利。

”研究这场战争的战略和战役方针的得失,对于理解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伟大胜利和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北伐战争的提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下,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开展的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应该说都是为了准备北伐战争。

北洋时期的三次军阀战争

北洋时期的三次军阀战争

社会科学战线
2008 年第 9 期
学术名家
各私其力, 互相防闲
的情形不难看出,
冯国璋入主总统府以后, 很快在对南方护法军政府战与和的问题上与段祺瑞执掌的国务院之间展 开了剧烈争斗, 府院政潮于是又轩然大作。双方势均力敌, 旗鼓相当 , 争斗的结果不仅是两败俱伤, 而且势必使北洋集团的整体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双方明知如此, 然而在倾轧争斗时仍是各走极端, 不 留余地。由于直、皖两系为维护各自利益、争夺中央权力而相持不下 , 1918 年 10 月 , 冯国璋与段祺 瑞同时宣布下野 , 由徐世昌出任大总统。直、皖两系在西南问题上的和战之争也暂时告一段落。 在北洋军阀集团渐趋分裂 , 直、皖两大军阀派系相与争锋的过程中, 关外的奉系军阀异军突起, 成为北洋集团中与关内直、皖两系鼎足而立的重要派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 ( 1875~ 1928), 字雨 亭 , 奉天海城人。早年曾寄身草莽 , 后受清政府招安, 成为东北旧军军官。 1907 年清廷任命徐世昌 为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各设巡抚, 以唐绍仪为奉天巡 抚 , 朱家宝为吉林巡抚, 段芝贵以道员赏布政使衔署理黑龙江巡抚。督、抚四人皆北洋集团中人, 东 三省遂成为北洋军阀的势力天下。徐世昌赴任时随带北洋第三镇出关 , 并以该镇为基础扩建东北新 军。张作霖所部旧军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七师, 仍驻防奉天, 张亲任师长。从此 , 张作霖以这支军队为 资本, 在东北的势力日增 , 奠定了割据东三省的基础。因此, 东北地区的军队从历史发展的渊源来 看 , 应当算作是北洋军阀系统下的一支武装力量。 1916年 4月间, 张作霖利用袁世凯因称帝而陷入严重政治危机的机会 , 驱逐了奉天将军段芝贵, 攫取了奉天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奉天巡按使的职权 , 成为名副其实的奉省最高统治者。后地方官 制改革 , 张作霖改任奉天督军兼省长 , 一手掌握了奉天的军政大权。袁世凯死后, 张作霖趋附掌握北 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 , 成为督军团中的一员主将。督军团宣布 独立 期间 , 张作霖乘机招兵买马, 扩大实力, 新编了第二十九师 , 任命吴俊 陞为师长 。不久, 他又抓住与其作对的二十八师师长冯德麟 因参与张勋复辟而被捕入狱的机会 , 轻而易举地将该师收归己有。至此, 张作霖不但已拥有三师之 众 , 而且奉天全省也成了他的一统天下。之后 , 张作霖便开始积极向周边吉、黑两省及关内扩张其势 力。 1917年 7月 , 张作霖趁黑龙江军队内讧之际 , 向北京政府推荐其儿女亲家鲍贵卿为黑龙江督军, 并派兵护送鲍赴黑就任, 夺得了黑龙江地盘。 1918 年初, 张作霖与徐树铮暗相勾结 , 在秦皇岛截劫 了北京政府从日本购置的军械 ; 嗣后又大举派兵入关, 并在军粮城设立奉军司令部 , 开始把势力触角 伸向关内。同年 9 月 , 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 , 总揽东北三省军政大权。翌年 7 月, 北 京政府根据张作霖的意见 , 下令免去孟恩远吉林督军之职, 任命张的亲信鲍贵卿为吉林督军、孙烈臣 为黑龙江督军。东北三省全都纳入奉系地盘, 张作霖也因此成为割据称雄东三省的 至此, 直、皖、奉三系军阀形成鼎足之势 , 展开了为争夺权力的纷争与混战。 关东王 。

东北讲武堂的历史沿革

东北讲武堂的历史沿革

东北讲武堂的历史沿革东北讲武堂始建于1907年,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停办,先后存续了24年。

在此期间东北陆军讲武堂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清末初创时期、民初动荡时期、张作霖主政东北时的发展时期以及张学良主政东北时的鼎盛时期。

近代东北军事教育可以追溯到戊戌变法之后在盛京和吉林设立的盛京武备学堂和吉林武备学堂。

而东三省最初的军事教育应始于盛京武备学堂。

1905年,清政府任命赵尓巽为盛京将军。

1906年,为了培养统兵军事人才,赵尓巽在奉天大北关万寿寺胡同老将军府内设立了“奉天陆军小学堂”,并聘请了刚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蒋方震,担任学堂总办一职。

后又因“所招之学生,年均二十岁以上,与定章不符”,故此在奉天陆军小学堂内增设了“奉天陆军速成学堂”,由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担任速成学堂总办一职。

1907年4月,清政府下诏东北改设行省。

同年9月,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遵照清政府的命令,创办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作为东三省各营带兵官长研究武学之所,并招收首期学员80余人入堂学习,学期为一年。

1908年2月,徐世昌上奏清政府裁撤吉林讲武堂,以示统一,并制定《东三省讲武堂暂行章程》,其中包括学员入学资格、待遇、毕业去向和课程设置等36条。

这一章程可以说是清政府开办讲武堂的一个标准范本。

清末时期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是在匆忙之间筹办的,因此暂时借用了奉天陆军小学堂的校舍,供首期学员使用。

与此同时,东三省督练处开始在奉天省城内物色新校址,最终选定了原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所占的一处旧军营,在原有军营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维修,扩建后的讲武堂的房间为388间。

清末时期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自1907年9月至1911年8月共创办了7期,培养了1100余名学员。

1912年10月,赵尓巽离任。

奉天都督一职由张锡銮接任。

张锡銮上任后,大力提倡续办讲武堂,并征得了张作霖的同意,于是续办的讲武堂于1913年4月1日开设成立。

但是辛亥革命后,东北的政局不稳,财政紧张,续办的讲武堂于1914年4月再次停办。

清朝与奉系军阀的政治斗争

清朝与奉系军阀的政治斗争

的工业化进程。
奉系军阀势力范围变化
初期势力范围
奉系军阀初期主要控制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
势力扩张
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奉系军阀逐渐将势力范围延伸到热河、察 哈尔等地区,甚至一度染指北京政权。
势力衰落
然而,随着张作霖的去世和内部矛盾的激化,奉系军阀的势力逐 渐衰落,最终被南京国民政府所消灭。
03
清朝与奉系军阀政治斗争过程
早期双方合作与矛盾产生
清朝末期,奉系军阀作为地方 势力崛起,初期与清朝政府保 持一定合作关系。
随着奉系军阀实力的增强,双 方矛盾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 地盘争夺、权力分配等方面。
清朝政府试图通过改革和联络 其他军阀来制衡奉系军阀,但 效果有限。
直皖战争后双方关系变化
局部冲突
在苏联政策调整的过程中,与奉系军阀之间也发生了一些局部冲突和 摩擦,但并未引发大规模的战争。
其他列强在斗争中立场变化
1 2 3
英美等国
在清朝与奉系军阀的政治斗争中,英美等国起初 采取观望态度,后来逐渐倾向于支持南京国民政 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法德等国
法德等国在斗争中保持相对中立的态度,既未明 确支持清朝也未明确支持奉系军阀,而是根据自 身利益灵活调整外交政策。
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 的历史时期。
民国政府统一进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面临着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经过一系列政治和 军事斗争,逐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奉系军阀衰落及原因剖析
01
奉系军阀的崛起与扩张
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在东北地区崛起并迅速扩张势力范围,成为当
军队士气低落
由于政府腐败和军队管理 不善,晚清军队士气低落 ,战斗力严重下降。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次直奉战争:北洋军阀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

日本在失去皖系军阀这个工具后,转而扶植另一个工具奉系军阀与直系对抗。

1921年12月,张作霖进京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

梁上台后,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同意胶济铁路中日合办。

同时梁极力抑制吴佩孚。

其卖国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吴佩孚和直系各省督军乘机逼迫梁士诒下台。

由此引起直奉战争。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双方各动用兵力约12万人,在长辛店带交战。

5月5日,直军在长辛店获得大捷,随后张作霖率残部出关。

北京政变: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革命高潮推动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与热河一线奉军作战。

冯军由古北口秘密回师北京,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冯玉祥会同奉系军阀张作霖成立了由段祺瑞任执政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

北京政权又落入官僚军阀手中。

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为北方革命形势发展创造了有利件。

孙文越飞宣言: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从广东退居上海,绝境中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

以此为精神,1月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明孙中山开始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寻求国际进步势力援助的愿望,使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础。

南北议和:南北议和上海召开,南方军政府代表为唐绍仪,北京政府代表为朱启钤。

由于南北议和有碍日本在华利益、有悖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的意图,北京政府只是迫于中外压力才同意议和。

和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南方代表提出陕西立即停战,撤换陕督陈树藩,停止招募参战军。

此后数日,由于北京政府并未制止陕西的战争,唐绍仪表示如不撤换陈树藩,停止陕西的战争,决不再议其它议案。

张作霖

张作霖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经冯麟阁(后改名冯德麟)介绍,张作霖在广宁县(北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 部。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盛京将军增祺逃走,地方政权陷于瘫痪。张作霖于赵家庙 组织保险队(大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后占据北镇县中安堡。张作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他 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因此,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张作霖也得到村人 的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此后,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
1920年(民国9年),在直皖战争中助直反皖,张作霖借祝寿的名义,在奉天召开八省联盟会议,组成反皖 联盟。
1921年(民国10年)5月30日,北京政府任其兼任蒙疆经略使,辖有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区;12月, 张作霖进京组织梁士诒内阁。
1922年(民国11年)1月,吴佩孚揭露梁士诒内阁卖国媚外,梁士诒内阁倒台;4月底,张作霖和控制关内 六省的吴佩孚之间,展开了第一次直奉战争;5月5日,张作霖战败,退回关外;5月12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 下,张作霖宣布东北三省独立;5月19日,张作霖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整军经武成立陆军整理处。
面对当时东三省金融混乱的情况,1924年(民国13年)7月,张作霖决定由东北地区实力最为雄厚的东三省 官银号合并实力稍逊的奉天兴业银行、东三省银行。合并后的东三省官银号,成为东北地区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 发行银行,东北的大豆结算均由东三省官银号统一进行,它也成为张作霖稳定东北金融市场的最重要机构。
与日本
1 9 2 2 年 ( 民 国 11 年 ) 1 0 月 起 , 张 作 霖 加 快 招 兵 买 马 速 度 , 并 执 行 “ 彻 底 改 革 三 省 军 队 之 计 划 ” , 到 1 9 2 2 年 (民国11年)底,张作霖以旅为单位统一整编了东北三省军队。利用这次整编的机会,奉天派的军官基本上掌控 了东北的大部分军权。

这两人掌握奉系财政和所有精锐,为何最终1人离开,1人干脆反叛

这两人掌握奉系财政和所有精锐,为何最终1人离开,1人干脆反叛

这两人掌握奉系财政和所有精锐,为何最终1人离开,1人干脆反叛1912年,张作霖因在奉天城(今辽宁省沈阳市)镇压革命党人有功,被清廷任命为关外练兵大臣、第24镇统制兼奉天巡防营总办,掌握了全省军政大权。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担任临时大总统后,张作霖立即转换立场投靠,所部被改编为陆军第27师,张担任中将师长,从此开始发迹。

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势力达到巅峰,除了牢牢掌控奉天、吉林及黑龙江东北3省外,还占据了直隶、山东、江苏、安徽和上海等地,囊括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富庶之地,麾下部队扩充到40余万。

在奉系迅速崛起过程中,有2个人居功至伟。

其一是理财能手王永江1916年,张作霖鉴于麾下骄兵悍将经常横行街市,招致各方不满,遂起用王永江出任奉天省警务处处长兼奉天警察厅厅长,全力整顿社会秩序,成效显著。

1917年,张作霖提拔王永江为财政厅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短短1年时间,仅奉天一省就“节约除弊,岁入渐由3千万元增至5千万元”,喜得张作霖到处夸赞其是“财神爷”。

但强大的经济实力并未用于支持地方建设,帮助老百姓安居乐业,反而引起了张作霖的巨大野心。

从1920年开始,张作霖指挥奉军多次入关,先是联合皖系抢夺直系价值4千万的军火,扩编7个混成旅;后又两次入关与直系军阀争夺北京政府控制权,动辄数十万人混战。

饶是王永江能耐再大,也难以应付如此庞大的军事开支,因此多次劝谏阻止张作霖卷入关内事务。

他说:“我们何必去参加内战呢?我们修明内政,把东北治理好,富强起来,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不用去打,他们自然就来投我们,地盘可以不扩自张,何必急在一时呢?” 多次劝谏无效后,王永江“不忍视将军之投荆棘,人民之陷于水火,唯有匿迹销声,不问世事而已”。

张作霖先后派遣袁金铠、张学良等人去请,王永江都一概不见。

后来张作霖亲自出面,吃的还是“闭门羹”。

其二就是郭松龄郭松龄是毕业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和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曾和叶剑英、薛岳一起担任孙中山卫队的营长,军事才能非常出色。

郭松龄事件与日本

郭松龄事件与日本
郭松龄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受过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郭虽身在奉系,但对“张作霖为争夺个人地盘,屡次掀起内战,致东北外患日深,人民生活日益困苦,郭内心早就极端反对”。第一次直奉战争后,郭曾上书张作霖,恳请“罢兵息争、保境安民、闭关图治、改良内政、移民开垦、巩固国防、实行民治、优待劳工、普及教育、整顿金融、开发矿藏、便利交通”。后来,郭松龄在反奉通电及《敬告东三省父老书》中所提出的主张,也与上述内容基本一致。这些主张显然是倾向于当时中国的反帝反军阀的“国民运动”的,且与民众的要求是基本吻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郭的倒戈反奉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军阀间的权力之争了。虽然郭的倒戈不是属革命性质的倒戈,但他是在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的。中国革命的发展使军阀内部产生了分化。郭松龄在举事前还赴日本,与日本军界、政界人物有所接触。郭拜望了与日本当权者关系密切的日人驹井德三。驹井在后来所著《对大陆的誓愿》一书中写道:大正十四年(1925)秋,在北陆地方大演习时,郭以观战武官的身份来到日本。那时,他拜托驹井德三说:“决计让张作霖隐退以便在东北(满洲)建立一个独立政权,并为此筹措了四千万元的经费。可是,在满洲有日本的权益,所以得不到日本政府的谅解,就不能着手进行。因此,可否把我向政府的有关方面引见一下。”驹井德三质问说:“一旦独立政权建成,和日本的悬案都能解决吗?”郭答称:“一定要一举解决问题,以建立一个安居乐业的理想之乡。”于是,驹井先把郭带到总参谋部将其引见给第一课长小矶国昭。小矶表示:“真的打起来,日本陆军决不干涉。”在郭回国之后,驹井认为只是一个课长的证言不足为凭,于是又到陆相宇垣一成那里取得了“严守中立”的诺言。随后驹井把对宇垣一成工作成功的消息通知给郭,郭便发动了武装反奉。上述郭与驹井的谈话内容是驹井的回忆,其言无佐证,尚待考订。但是,郭在此行中拜访过日本陆军大臣宇垣一成却是事实。据《宇垣日记》载:1925年10月间,郭松龄在观看军事演习期间,宇垣在仙台会见了郭。并对郭印象极深,认为郭是“中国人中的奇才,军人的典型化身”。当时日本政府只希望张作霖专心致力于开发和维护日本在满蒙的利益,对张大力向关内扩张的行动不感兴趣。因此宇垣在会见中明确表示,他与张作霖并非总是愉快的。他说张不要采取不顾全国形势的鲁莽而愚蠢的行动。郭则表示,他为在日本所看到的情形所感动,希望将来再到日本学习军事科学。郭在举事的前夕,与日本朝野进行联络,目的是期望日本保持“善意的中立”。因为他最担心的是日本的干涉。那么郭此行的效果如何呢?英国学者麦柯马克认为,宇垣在同郭的谈话中所流露出的对张作霖的不满情绪对郭有较大影响,使郭报有日本会对他的反张军事行动作出同情反应的希望,回国后遂发动了倒戈。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郭的日本之行表明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缺乏本质的认识。其实日本帝国主义从来都是惟利是视,不可能有“善意的中立”。其惟一方针就是看谁暂时对其侵略政策有利,就支持谁。郭希望日本中立,但后来的事实表明,倒戈恰恰是因日本的干涉而失败的。这个教训给人的启示是十分深刻的。

张作霖的功过一生

张作霖的功过一生

张作霖的功过一生最辉煌时:第二次直奉战争大胜,挥兵占领半个中国。

最伤心事:郭松龄发动兵变,以为是张学良在幕后指使。

最高职务:北京政府安国军总司令。

最痛苦事:被日本人威逼签下出卖东三省主权的条约。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生于辽宁海城县北小洼村。

早年父亲暴卒,他早早地就品尝了人间的艰辛,也曾厮混于赌场,也曾提篮小卖,也曾投身于军营,也曾干过兽医,最终落草为寇。

那土匪也不是好干的,张作霖使尽了浑身解数,才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离出人头地,还差得远呢。

所以,他开始另想出路:‚自古造反招安是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干绿林绝没有大出息,到头来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不是被官府剿灭,就是遭同道黑手,两者必居其一。

‛于是,他设计了这个局。

增祺本来就生性懦弱,最近朝廷又接连下旨,责成他清理地面,肃清匪患。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东北的匪患由来已久,凭他增祺的能力,这辈子也休想见到一个清平世界了。

‚何不招安张作霖,来个以毒攻毒。

‛增祺一拍脑门,定下了主意,他让三姨太取过纸笔,立马奏明朝廷,又去书新民府知府增韫,让他立即着手收编张作霖所部。

知府大堂上,新民府知府大人增韫高高在上,他打量着跪在阶下的张作霖,心想匪性难除,也不知这姓张的马匪打的是什么算盘,一拍惊堂木,喝道: ‚本府问你,此次归顺朝廷,究竟是天良发现,弃暗投明,抑或是虚与委蛇,另有主意?给我从实讲来。

‛张作霖抬起了头,回答得十分爽快:‚小的是真心受抚,为的是升官发财。

‛此语甫出,满坐哗然,增韫却是哈哈大笑,感到张作霖直率得可爱:‚很好,只要你忠心报效朝廷,还愁没有升官发财的机会?今后就看你的表现了。

‛张作霖没有让朝廷失望,向昔日的绿林兄弟亮出了刀子,接连灭了海沙子、张海乐、陈殿文、李二皇上、侯老疙瘩等十几股胡子,而最让道上朋友寒心的,是他诱杀杜立三。

不久,张作霖官星高照,连升数级,为奉天省巡防营前路统领,从一介普通军官成为省城军界的实力人物。

墙头草,随风倒,凭着见风使舵,就连一世奸雄袁世凯也被他迷惑了辛亥革命爆发后,东北也是政局动荡,这时候的张作霖已是关外练兵大臣,赏戴花翎,朝廷如此皇恩浩荡,就指望着张作霖能知恩图报。

第二次直奉战争:一场把整个中国拖入血腥深渊的激烈恶战

第二次直奉战争:一场把整个中国拖入血腥深渊的激烈恶战

第二次直奉战争:一场把整个中国拖入血腥深渊的激烈恶战北洋时代,军阀混战,烽火连绵,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在那个时候,大家都祈盼着能出现一个真龙天子,尽快地一统天下,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太平的日子。

在距今整整一百年前的1922年,这样的人似乎出现了。

这个人便是直系领袖吴佩孚。

吴佩孚指挥着直系部队,首先在1920年打垮了皖系,让直系执掌了中央政权,接下来,他又在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击败了实力雄厚的东北王张作霖。

一时间,吴佩孚吴大帅的威名声震四方,天下各路诸侯无不畏服。

就连美国的《时代周刊》都破天荒地第一次把吴佩孚这个中国人请上了封面。

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似乎吴大帅就要混一宇内、独霸天下了。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这种幻象就破灭了,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从巅峰上跌落了下来。

而中国也从这场战争开始进入到了内战的高潮阶段,混乱之程度将前所未有。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前后经过,并且加以分析。

(一)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以及直系的势力达到了辉煌的巅峰,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谈论吴大帅要统一天下的问题了。

可是,从这时开始,吴佩孚接连犯了好几个大错误,结果导致一盘好棋最终化为泡影。

这其中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曹锟一手制造的贿选总统事件。

曹锟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排除了张作霖的干扰,把总统徐世昌赶下了台,请出黎元洪继续担任总统。

黎元洪作为民国的开国副总统,他的上台是可以在政权合法性方面给直系增加很多分数的。

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可是曹锟却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做大总统。

他在1923年6月强行把黎元洪赶下了台,接着又用五千元一张选票的价格收买了国会议员。

议员们把他选为大总统,这便是臭名昭著的曹锟贿选总统事件。

曹锟当上了贿选总统之后,直系政权的人设顷刻间崩塌,在全国人民面前彻底地丧失了信誉。

本来,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头面人物多年来一直大唱爱国爱民的高调,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模样。

江浙战争

江浙战争

1 浅析江浙战争江浙战争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我国东南地区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军阀混战,这场战争实际上是直系军阀与反直系军阀势力之间的一次重大较量,也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

本文从战争原因、战争准备、战争经过、战争影响等方面对这场战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江浙战争卢永祥齐燮元北洋军阀1924年9月3日爆发的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揭幕战,曾对当时的国内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拟就战争原因、战争准备、战争经过、战争影响等方面加以论述。

一战争原因1916年6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声中忧愤而死。

袁死后,其亲手创建的北洋军阀逐渐分裂为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故后,曹锟、吴佩孚当上了直系军阀的新首领。

1920年7月,曹、吴以反对段皖擅动干戈荼毒百姓、私订密约卖国求荣为名,联合奉系军阀发动了直皖战争,将段祺瑞赶下了台。

直皖战争后,皖系军阀随着段祺瑞的倒台而分崩离析,一部分下野,另一部分改投了直系军阀,只剩浙江督军卢永祥与淞沪护军使何丰林替皖系军阀保住浙沪两块地盘。

卢永祥(1867-1933),字子嘉,山东济阳人。

清光绪十七年(1891)榆关武备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光绪二十一年(1895)投入袁世凯创建的新建陆军,任兵官学堂教习。

因稳健、能干而得到袁之好感,得以步步高升,曾任管带、标统、协统等职。

入民国后,更升为第二十师师长(后改第十师师长)、淞沪护军使等职。

1919年8月任浙江督军。

由于长期在段祺瑞手下任职,深得段之器重,遂将其拉入皖系军阀阵营。

何丰林(1873-?),字茂如,山东平阴人。

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加入新建陆军,曾任管带、标统等职。

民国成立后,曾任中央第四师第七旅旅长、浙江宁台镇守使、中央第六混成旅旅长等职。

1919年8月,升任淞沪护军使。

上海为我国第一大商埠,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财税收入也十分可观,“每月光鸦片收入就能养活三师人”的兵力(1),令各界瞩目。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孙、段政争中的赣局问题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孙、段政争中的赣局问题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孙、段政争中的赣局问题
孙宏云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57)006
【摘要】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孙中山与段祺瑞两派在赣省地盘及其军、政长官的人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前者以江西为北伐之门户,计划由李烈钧长赣;后者则与原直系叛将方本仁互为利用,支持方本仁抵拒北伐.各方斗争的实质是争夺赣省的军政控制权.与此同时,双方还围绕着善后会议与国民会议两种政治方案展开斗争.而北伐军在三曲滩之战的失利使国民党在赣局之争中落败,打断了孙中山对于时局的整体部署和作战计划.这一结果,使段派对于召开善后会议的表态趋于强硬,而孙派则由妥协让步乃至与其决裂.由此促使孙中山与国民党更加重视国民会议运动.在军事上,东征讨陈则成为广州大本营的主要任务.
【总页数】17页(P76-92)
【作者】孙宏云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二次直奉战争后阎锡山的拥段反吴
2.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倒曹吴的原因探析
3.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张缘何败而不亡
4.策略与政局: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吴佩孚坚不下野的原因
5.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王密议倒直的时和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直系大败,大总统曹锟遭到囚禁,吴佩孚率残兵败将浮海南逃。

此次战争标志着北洋军阀体系的总崩溃。

前有直系冯玉祥的倒戈,之后奉系郭松龄的叛乱,表明此时各系军阀内部都难以达成统一,更遑论控制政府,统一全国了。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直系吴佩孚实力大损,又出现了孙传芳、冯玉祥等新兴势力,奉系除郭松龄外,张宗昌、李景林部在得到地盘后也心怀二心,组成直鲁豫联军,形成实际的半独立状态。

此时全国的政治分裂趋势进一步加剧,政局支离破碎,各省区域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冯玉祥在囚禁曹锟之后,组织黄郛内阁摄政,企图以此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中央政权。

但以他的实力很难对此时全国纷乱的政局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这个提议很快遭到各方的一直反对。

由于当时全国各省的地方势力根据自身利益考虑,不希望出现强势的中央政府,所以此前已退隐多年的段祺瑞被推到了政治中心。

段祺瑞在皖系崩溃之后,既无派系,又无军队,且可以居中平衡各方势力,有他出面组织政府再合适不过。

但段祺瑞是在各方企图避免由某一派系掌权的情况下上台的,本身就没有什么权威性。

各个军阀“一致拥段”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已经形成的地方政治单位权力不受“侵害”,也不用成为某一派系政府的“臣属”。

“非段莫属”只是在全国不能形成一种政治合力的情况下的妥协政治的产物,所以段祺瑞甚至不能像徐世昌那样利用两大派系的均势状态来维持一种和局,这主动他主导的政府只能是一个形式上的政府,他存在的意义只是保持北京名义上的中央尚存。

从实际情况看,段祺瑞政府从开始便被冠以“临时”的称号,而且一直到它倒台,这“临时”的帽子都没有去掉。

他的执政府从一开始便只是一个空架子,中央政府的各项权力基本被各省分割控制。

如各省省长的任命,基本都是以中央的名义,来表现地方军阀的意志。

更有一些省份,直接撇开中央,自我委任,像陈调元宣布自任苏督,王桂林宣布自任江苏省长1。

军事方面段祺瑞也毫无控制力。

皖系军队此时已基本被消灭,而中央陆军部和海军部没有任何直属军队,对各省军队也没有指挥权。

财政方面更是困难异常,各省不但截留应缴纳至中央的税款,还仍要中央给予补助,段氏政府虽然不满,却无计可施2。

后来财政部竟然穷困到“100元之款,亦不能开出”3的艰难地步。

1《陈调元自称苏督说》,《益世报》,1925年10月22日。

2《浙孙强截税款》,《顺天时报》,1925年5月5日。

3《冯玉祥派员来京接洽与奉合作》,《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第9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90页。

及至1926年4月段祺瑞临时执政府的倒台,中国彻底失去了中央政府的中心地位,完全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自此,北京就只有一个形式上的摄政内阁,守着那座古式宫殿的政府机关。

等到十六年(1927年),张作霖再来演一回大元帅的过场,然后由南京的国民政府派人去接收”4。

4.小结
由前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袁世凯洪宪帝制之后,中国由于各省军事实力派的迅速崛起,中央政府的权力与威信都不断得受到挑战。

从最初得皖系政府开始,一直到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全国为止,这段时间中中国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北京政府的权力在一步步缩小,直至最后彻底崩溃,全国陷入了无中央政府状态。

当我们仔细分析这段时间中国政治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每当中央政局动荡,政府组织更迭,地方势力便会趁机扩大实力,而地方实力增大之后,又会“挟权自重”,不断对抗中央政令,而实力更为强大的军事派系,甚至会控制中央,从而为自身谋求更多的权力。

这一时期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恶性循环,双方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之后,中央日益无威无权,地方各省却日渐嚣张。

这就造成了当时整个国家的四分五裂,中国政治纷乱无序地发展。

在1916~1928年不到12年的时间里,政府首脑改换了9次,平均存在时间不到16个月。

这还仅仅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北京政府的情况,并没有算上在洪宪帝制之后一直存在的广州护法军政府。

在这段时间里,广州政府一直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独立行事。

另外,中央政府的内阁也是同样的混乱和不稳定。

据统计,1916~1928年间,有24次内阁改组,26人担任过总理。

任期最长的是17个月,最短的是两天,平均存留时间是3~5个月5。

从这些数据统计来看,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中央政府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状态,在短时间内先后经历过君主制、总统制、摄政制等各种政制。

频繁的政府组织变动,使得中央不能制定长期有效的政策,并且易于被各种国内军阀派系与地方军事实力派所把持,同时也易受到国外势力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袁世凯死后,中国中央政府所能控制的范围在一步步缩小,每经历一次政治变动,便多几个省份脱离中央而“独立”,当一个派系控制政府,其余派系便宣布“自治”,后来各派系内部分裂加剧之后,
4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639页。

5(美)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第3页。

甚至派系之内的某些省份都不服从本派系所主导政府的政令。

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一时期的中央政府一直是一个无威无权,难以掌控全国政局的政府,地方各省很少感到有必要遵守任何制度上的规定,各自为政,以“军”谋私,全国成为各省分裂割据的状态,这也是当时全国政局纷乱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