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学派,名家学说--攻邪学派+张子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苦甘辛咸淡---病位在中
内生—人邪
喜怒忧思悲恐惊
三邪理论
❖ 邪气处之者三,而出之者亦三也。
诸风寒之邪,结于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可汗而 出之;
风痰宿食,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 寒湿痼冷,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
❖ 指出了攻邪当根据所犯部位,因势利导,或汗或 吐或下,就近去之。
三邪理论
❖ 认为邪气是影响血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治疗疾病 时要以祛除病邪为手段,达到恢复血气流通顺畅 为目的。
重视气血流通
❖ 汗法——疏通营卫 ❖ 吐法——令其条达 ❖ 下法——推陈致新
血气流通
治疗方法
(二)攻邪三法
“世人欲论治大病,舍汗、下、吐三法,其余何足言 哉!”
理论依据:源于《黄帝内经》 《伤寒论》具体化
病邪理论
❖ 邪气致病的观点
因邪致病
❖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或自外而入,或由内 而生,皆邪气也。
论病重邪
❖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 已,更甚则暴死。
祛邪安正
❖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而邪 气已交驰横鹜,而不可制矣……今予论吐、汗、 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
张从正:学术思想
(2)论治方药:
寒邪郁闭肌表——麻黄汤 寒袭表虚——桂枝汤 内热盛——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饮子等 辛温解表方——败毒散、升麻汤、葛根汤、解肌汤等 辛凉解表方——通圣散、双解散、当归散子等。 常用药物:荆芥、白芷、陈皮、半夏等40味药。
邪气”,目的在于“发腠理, 致津液,通血气”,行郁开滞 ,流通气液。集前人之大成。
汗法
表者,是皮毛、肌肤、腠理、 经络、六腑、苗窍等的总称。
含义——“凡解表者,皆汗法也” 辛散解表药 灸 熏蒸 渫洗 烙 针刺 砭射 导引 按摩 熨
出血
适应范围——邪气停留在皮肤经络之间,包括 风寒暑湿之邪,未深入脏腑者, 是最迅速而有效的方法。
攻邪学派
攻邪学派
❖ 概念:以金代名医张从正为代表,善用汗、 吐、下三法以攻逐身体内邪气,主倡邪留 正伤、邪去正安的一个医学流派,称之为 攻邪学派。
张从正:生平与著作
❖ 张从正,字子和,号 戴人。金代睢州考城 人 。约生于金海陵王 正隆元年(1156年), 卒于哀宗正大五年 (1228年) 。
❖ 金元四大家之一, “攻邪学派”的代表。
❖ “闻暖则悦,闻寒则惧,说补则从,说泻则逆”
❖攻
刘完素


张从正
派 师
麻九畴 常德

关 系
李子范
张从正:学术源流
1.秉承于刘完素
《儒门事亲》:“今代刘河间……真得黄庭之密 旨也。”
任应秋:从正之学,远则取法乎《素问》、《伤 寒论》,近则独宗于刘完素。但其理法方药并不 完全一致,法同而实异。故又云:是河间之学传 至张从正,又为之一变矣。
如何处理攻补关系
❖ 因邪致病,邪去正自复;
❖ 先攻后补,邪未尽不可言补,补之无异于以 粮资寇,助邪伤正;
❖ 无病之人,反对滥用补药;
❖ 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方可言补, 但更重视食补,认为“善用药者,使病者而 能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
三邪理论
三邪
天邪风暑火湿燥寒---病位在上 外来 地邪雾露雨雹冰泥---病位在下
张从正:学术源流
2.秉承于《内经》、《伤寒论》
十分推崇王冰,多处标明“启玄子曰、王太仆 曰”。然与《内经》见解亦多有不同之处。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其高者因而越之” “其下者引而竭之” “血实宜决之”
张从正:学术源流
3.秉承于扁鹊
❖ (1)张子和提出的“百病生于郁滞” 的病理观,和“惟以气血流通为贵” 的观点,与“且扁鹊之治也,审闭结 而通郁滞”(汉•王符《潜夫论•实 边》)
“五苦六辛”理论在卷十四中有专述,而在《内经》中 并无此论,最早出自《汉书•方技略》乃扁鹊学派之本 草理论,今已不传。
张从正:学术源流
❖ (3)治法上秉承扁鹊学派 认为子和汗、吐、下三法均是由扁鹊学派继承 而来的。从医案的分析来看张子和的一些医案 与华佗的部分医案相似。子和的“撩痰法”乃 华佗“令以指刺喉中吐之”的变化,“盘脚叩 首法”又与华佗五禽戏相类。
汗 天邪
外 地邪 邪

就 近

祛 邪

人邪

三邪理论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邪致病:针对今天的很多药源性疾病很有 启发。
引《阴阳应象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味者,五味也。五味调和,则可补精益气也。 五味、五谷、五菜、五果、五肉,五味贵和,不可偏胜
主张药攻食补。
重视血气流通
❖ 《内经》一书,惟以血气流通为贵 ❖ 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 ❖ 使上下无碍,气血宣通,并无壅滞
张从正:学术源流
❖ (4)《儒门事亲》中记载了一些禁咒之术,有
人认为是后人伪作,有的认为是扁鹊学说的继承。
张从正:学术源流
❖ 4. 还有的学者提出更为新颖的观点,如干 祖望教授提出“张子和不像中医而像古印度 吠陀医生”
古印度称医生为“阿优吠陀”。阿优的意思是 生命、年龄和寿命,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合起 来就是生命的知识者,也可理解为长生之学。 后人称这种医学为“吠陀医学”。
“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 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 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实者散而写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运用范围: “三法能兼众法”
汗法
▪ 《内经》:“因其轻而扬之……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火 郁发之”;刺热方法。
▪ 张仲景:辛温解表 ▪ 刘完素:辛凉解表 ▪ 张从正:汗法即“开玄府而逐
❖ “致水火之剂,通闭散结,反之于平” (《汉书•艺文志•经方总编))
❖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后汉书•方 术传》)这些关于扁鹊学说的记载一 脉相承。
张从正:学术源流
❖ (2)推崇扁鹊学说
开篇首论《七方十剂绳墨订》之十剂理论,即是扁鹊学 派北齐徐之才对本草方剂学的重要理论贡献。
把《扁鹊、华佗察声色定生死诀要》单列卷首附以篇名, 可见其重视程度。
张从正:生平与著作
❖ 《儒门事亲》十五卷
“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
“非宛丘之术不足以称征君 之文;非征君之文不足以 弘宛丘之术。所以世称二 绝。”
“张子和医,如老将对敌, 或陈兵背水,或济河焚舟, 置之死地而后生。”
攻邪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和剂局方》的盛行造成医生好用辛温燥热之药 的歪风;金元战火连年,热病恣行,但俗医嗜补, 凡有疾病者,不问虚实,滥投补剂,庸工以此为 悦,病者昧而不觉,以致邪气稽留,为害不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