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实践原因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职责是传授学生生物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下是我对生物教学实践原因的反思。
二、教学实践原因分析1. 教学观念陈旧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方法单一在生物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教学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评价方式单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我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社会实践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与学生沟通方面存在不足。
有时,我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和困惑。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我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 教学资源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校提供的生物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实验器材、教学软件等。
这给我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需要积极寻求外部资源,如联系科研机构、企业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改进措施1. 更新教学观念我将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初中化学教师教研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初中化学教师团队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下是本学期教研总结。
二、教研活动概述本学期,我校初中化学教师团队共开展了10次教研活动,涉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验探究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总结。
三、教研活动成果1. 教学设计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2)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3)结合教材,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方法方面(1)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教学评价方面(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
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3)加强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4. 实验探究方面(1)规范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教师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确保实验安全。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3)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在当代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变得日益重要。
这是因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因此,本文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主题,探讨如何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
一、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校应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环境,例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等。
这些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在这些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实验探究等,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应对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创造性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独立研究、参加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如课堂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研究等,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艺术、音乐、体育等非学科类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课、实习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具有重要意义。
七、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如社团、实践基地等。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教育。
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动力。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
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下面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意识,增强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初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利用学生的探奇心理,能使他们积极思维,刨根问底,引发探究问题的热情。
精妙的实验演示、生动有趣的故事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
设置悬念,引发思维,更能引发探求欲望。
“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
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
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
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进行提问,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
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目标,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目标概述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智力发展、情感态度、审美情趣、身体健康、社会实践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品质。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具体教学目标1. 道德品质方面(1)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 智力发展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方面(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的心态。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4. 审美情趣方面(1)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5. 身体健康方面(1)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 社会实践方面(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初中化学演示实验中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在初中化学演示实验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求老师搞好实验教学,重视科学实验探究,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字:精心激发创新引导培养化学在当今科学飞速发展时代也成为一门中心学科,要求与生命、信息、材料等领域相互渗透或交叉,就要在实验中大胆创新,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演示实验,联系身边的化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每时每刻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自己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如:我们生存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化学反应,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个缓慢氧化。
还有化肥为什么会分为不同的种类(氮肥、钾肥、磷肥)原因是各种肥中所含元素在植物的各个部位所起的作用不同。
以及灭火器为什么会灭火?碳酸饮料喝后为什么会打咯?身上穿的、脸上抹的、头上染的、鞋上擦的?还有洗衣粉、洗洁净、去污染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
初中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望强。
他们对什么都有想探究一下的心理使得他们的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注意力集中。
所以在他们接触到新学科后他们的心情是很迫切地,期待地。
因为初三刚开设的化学课程,对他们来说显得很新鲜。
学生对第一节课的课堂演示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
所以教师第一节课的演示实验是否成功显得非常关键。
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兴趣而言显得至关重要,就象是一把开启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金钥匙一样。
因此第一节课安排的演示实验要有明显的成效来调动他们的兴趣。
为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准备,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有强烈的视觉印象,做到让学生感到惊奇之余又在心中信服刚接触的新的化学老师:“哎呀,原来化学是这么神奇的学科,我们的化学老师真厉害!这样一来,学生对化学这门新课就有初步的认识,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化学、学习化学了。
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除了担负一定的化学知识教学任务外,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最佳载体。
深入挖掘化学实验中的有利因素,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兴趣是创新的前提,是学生自觉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内在动力。
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对这一新的学科充满好奇,特别是对千变万化的化学实验具有浓厚兴趣,这就为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提供了最有利的契机,把化学实验作为培养兴趣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实验,增强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
二、优化实验设计,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特点之一,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才会创造性地学,才能学会创新。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优化实验设计,在不改变实验装置,变化实验步骤,更换实验药品等,以取得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操作更方便,现象更明显等效果。
也可以变化实验方式,如变验证性试验为探究性实验等,还可以根据需要增设一些实验。
这都是教师创造性的具体表现。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创新将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验证NaOH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这一性质实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是:向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做的不足在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混杂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不利于学生观察。
我在此略作了改动,把两种溶液的滴加顺序做了调整,改为向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是无色的,就会发现絮状的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断下沉,现象很明显。
诸如此类的小改进,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长期做下去,定能激发学生思想内部的创新火花。
2024年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本(4篇)
2024年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本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2024年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一年里,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坚持秉持“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教育理念,不断努力探索科学教学的新方法、新技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实施在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的能力。
通过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堂讲授中,我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图表、图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具,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探究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等方式,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同时,我鼓励学生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材的创新应用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目标,我积极借鉴教材的特点,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在物理教学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教材中的物理现象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物理的探索欲望。
同时,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
在化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化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开展化学实验设计、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
浅析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类别中学化学编号初评奖次复评奖次【摘要】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化学实验是实现全面的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提高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正文】化学实验是根据化学实验目的,实验者运用实验仪器、药品、设备、装置等手段,在人为特定的实验条件下,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再通过认真观察从而获得各种实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它的特点是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干扰或扰动研究对象,看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化学实验是实现全面的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
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
如:“巧取指纹”“纸花变色”;“空瓶生烟”;“魔棒点灯”;“巧点蜡烛”;“巧洗水瓶内的水垢”,(先加入水,后加稀盐酸),使学生觉得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科的决心。
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探究实验教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探究实验教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计实验教案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
目前,学生的兴趣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设计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对实验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案时,可以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生物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身体部位的不同构造,以此来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设计吸引人、生动有趣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欲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抱着探究的态度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询问、推断,让学生从现象中找到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此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反馈,关注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实验教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现代科技已经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一种新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使实验内容更加直观、印象深刻。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使用模拟仪器软件,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实验过程进行录像,使学生在课后可以进行多次重播,更加深入地理解、探究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具体,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如何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如何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摘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基本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借助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充分的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关键词:化学实验作用兴趣能力教学功能化学(chemistry)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化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的教学是离不开化学实验的。
化学实验能够把微观粒子之间抽象的变化以宏观的现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所以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他们更好的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所以我觉得中学化学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充分的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一、了解实验的重要性,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化学新课程标准界定了实验所特有的教学功能,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用典型实验事实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用实验史实了解化学概念及原理,因而,教师要重视实验就应该重视实验的教学功能。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的实验课开得很少甚至不开,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规律,教师常常只是枯燥无味的讲授,碰到实验就只是讲解一下,“看书实验”和“黑板实验”让学生无法体会科学的魅力,有些老师好些的也只是找来实验视频给学生看看,学生也只是看看“热闹”,看的时候很新奇,看过之后就忘的一干二净了,这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
我们应该利用实验使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在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稀盐酸与石蕊试剂、锌、铁、氧化铜、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物质分别反应的一系列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归纳总结,直到学生认识到盐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大多活泼金属、某些金属氧化物、某些盐进行反应,能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从而使学生能得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是化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学生实验不仅仅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还包括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分析等,类似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
下面谈一谈我们是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
一、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实验设计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作为化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也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和喜爱。
进行实验探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实验方案的设计。
老师通过创设学习情景,提出要探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实验计划,通过实验验证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完成一次科学探究过程。
比如碳的多样性一节,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入探究的课题: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caco3和ca(hco3)2的知识在初中学习过,是本次探究的出发点,以此为基础,对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对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它们性质,并分析它们性质相似和不同的原因。
通过探究,学生在原有碳酸盐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有关碳酸盐的知识体系。
二、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辅导,培养学生能力实验操作是靠学生个体手、眼、脑并用,获得并发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过程。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思维活跃,充满灵气,极富创造力,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加以正确引导,严格管理,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各种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对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否则,容易使学生实验流于形式,导致学生轻视实验,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生物教学创新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生物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生物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积极开展生物教学创新实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物教学创新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创新实践内容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引入生活实例: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讲述身边的生物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神奇和魅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生物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趣味实验:设计简单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生物的奇妙。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翻转课堂: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解决问题,将知识传授环节放在课前,提高课堂效率。
3. 拓展课外活动,丰富学习体验(1)组织生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知识水平。
(2)开展生物科普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
(3)参观生物实验室、博物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科学的魅力,提高实践能力。
三、创新实践成果1. 学生生物知识水平提高:通过创新实践,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生物现象的理解更加深入。
2. 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在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3. 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通过开展生物实验、参观等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4. 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创新实践反思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创新实践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是开展生物教学创新实践的关键。
中国科学素质教育imh模式
中国科学素质教育imh模式1.引言1.1 概述中国科学素质教育IMH模式的概述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科学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方法,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国提出了IMH模式。
IMH模式是以“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提升素质”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模式,即基于问题的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制造思维(Maker Thinking)和人文素养(Humanistic Quality)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首先,基于问题的学习是IMH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制造思维是IMH模式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制造思维是指通过实践和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实践性的项目和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的实际应用和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人文素养是IMH模式的重要支撑。
人文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培养科学素质的同时,IMH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尊重人文价值,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科学素质教育IMH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模式。
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制造思维和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IMH模式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中国培养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才提供重要的教育支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中国科学素质教育IMH模式的相关内容:1. 现状分析:首先,对中国科学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包括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现有的问题与挑战。
中学生研学活动实施方案
中学生研学活动实施方案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研学活动逐渐成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实践、体验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中学生研学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并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环境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等地,让他们近距离接触自然和历史文化,提高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2.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例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清理公园、植树造林等,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4. 项目研究: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研究项目,让他们自主选择并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每周安排一次研学活动,持续一个学期。
2. 活动形式: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实地考察、实验室实践、社区服务等。
3. 活动组织:由学校老师负责活动组织和指导,鼓励学生自主组成小组,并由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任务。
4. 活动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和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四、活动效果通过研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研学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中学生研学活动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实践、体验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要求(3篇)
第1篇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要求进行阐述。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综合实践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5.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艺术、音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德育教育: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智育教育: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3. 体育教育:开展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4. 美育教育: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5. 劳动教育:开展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问题引导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5.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分析(10篇)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分析(10篇)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分析(10篇) 第一篇: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思维研究实验创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激活学生思维,能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是有益的。
实验创新;思维;实验著名科学家说过实验是实施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形式,高中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概念、原理,便于挖掘学生的潜力。
结合点滴教学实践,说一说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合理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书上的好多实验,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它只是一味地模仿,按照已设计的方案比着葫芦画葫芦,要学生理所当然地接受事先已知的结论。
慢慢的,就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想如果把书上的实验稍加改动,我想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会始终处于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实验,主动观察实验,主动思考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不但能帮学生获取基本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把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问题变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浓硫酸的黑面包实验:把25克蔗糖放入100mL的烧杯中,滴加5~6滴水,再滴加20mL左右的浓硫酸,搅拌一会把一根玻璃棒插在烧杯比如,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实验时,我让学生实验。
由学生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后。
我提问题。
通过提问、释疑能很好地促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自己实验成功后,就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
三、经常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经过多次验证的,都是经典实验。
这些实验在新授课的导入中,重难点的突破作了精心安排,给学生认识、理解、巩固深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但长此以往,高中化学实验的安排作用就是验证和巩固化学知识的一种手段了,缺少对知识的深入研讨,不少实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有可能阻碍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科学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以及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发展相对较弱。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是提高他们探究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或故事来引入实验内容,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还可以通过探究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好奇心。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基础,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和情境模拟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设计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将实验设置成多个解决方案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提供实验资源和设备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和设备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基础条件。
教师应该熟悉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同时,教师还可以建立实验室借用制度,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探究。
五、注重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并帮助学生分析数据背后的科学规律。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培养数据处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操作技能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和注意实验安全等。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学生能够逐渐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思维实验思维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关键思维方式。
初中物理老师教研小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情境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物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互动不足,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互动策略,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 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4. 丰富物理教学理论:本研究将总结和提炼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互动策略,为物理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分析通过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观察、访谈和文献研究,分析当前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互动策略研究(1)情境创设策略: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合理、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策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验操作策略: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评价反馈策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情境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初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分析
初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分析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实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现象,增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化学知识的学习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提倡探究性学习化学是一门强调探究性学习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四、开展课外拓展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开展课外拓展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课外拓展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化学知识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核心素养。
通过参加课外拓展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和实际去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全方位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支持。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探究性学习和开展课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无锡市长安中学 沈红霞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文就如何通过
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有效实施,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补充趣味实验,激发创新意识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三、进行实验探究,训练发散思维
四、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字:学生、实验、探究、创新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
而学生的创造体验也往往寓于实验教学之中。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基本课题。
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补充趣味实验,激发创新意识
对于中学生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中学生对第一课寄予很大的希望,他们怀着一颗激动好奇的心,睁大眼睛看“化学”。
如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时,我没有长篇讲述,而是精心设计实验,如“空中生烟”、“魔棒点灯”、“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从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制造悬念,创设情景,使学生萌发了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实验可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体验。
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能力对
于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以猜想和假设及验证为主要内容的实验教学,应要求学生大胆想像和推测,这样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比如在讲分子的运动这一抽象的知识时,先让学生在二只小烧杯中分别盛入适量的蒸馏水,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再用另一只小烧杯盛入少量浓氯水,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把装有酚酞和浓氯水的两只小烧杯罩在一起,另一只装有酚酞的小烧杯在大烧杯外,让学生观察现象。
一会儿,大烧杯内滴有酚酞的小烧杯内的液体从上到下慢慢变红,而大烧杯外滴有酚酞的小烧杯内的液体无明显变化。
这时学生就感到很新鲜,很奇怪,探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我趁机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想,是什么原因使小烧杯中的酚酞变红。
学生们大胆地猜想:
①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的。
但学生分析思考后回答,在大量蒸馏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不变红,足以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②可能大烧杯内壁附着有物质,使无色酚酞变红,但这时让学生另取一干净的大烧杯罩在滴加有酚酞的蒸馏水的小烧杯上,结果使同学们排除了这一可能,
③可能是浓氨水中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变成红色。
学生经仔细分析,并设计实验,闻浓氨水的气味——刺激性气味,将浓氨水滴加到无色酚酞溶液中——无色酚酞变红,原因不言自明: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不断运动从装浓氨水的小烧杯进入大烧杯内装有滴加了酚酞的蒸馏水中。
学生们边实验边思考,经充分讨论,认识到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这一抽象的知识,由此解决了教学中的这一难点。
学生的印象深刻,永久难忘。
三、进行实验探究,训练发散思维
“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够提高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练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事实进行科学分析并得出结论。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主动参与的热情,并能从多角度地考虑问题,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精神及兴趣。
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课本只给结论,没编排实验,我先演示:用饮料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向瓶内加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振荡,
看到塑料瓶变扁。
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塑料瓶变扁,是否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H2CO3的缘故?然后学生亲自实践作对比,用饮料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向瓶内加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的水,拧紧瓶盖,振荡,看到塑料瓶略微变扁,变扁程度比上个实验要小。
从而解决了这一疑问。
而后又引出了一个问题:证明二氧化碳确实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不是与水反应,你又有何其它方法?于是有同学想出了只需证明反应后的溶液是否是酸性?有的学生提出:用无色酚酞来检验,取溶液少量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则溶液不呈酸性;然而,经学生亲自实践后发现根本不可行,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本身也不呈酸性。
于是有学生提出用紫色石蕊试液,取溶液少量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红,则溶液不呈酸性;经验证后大家获得了共识。
师生共同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从而得出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的原理。
有的学生提出,若用PH试纸检验,只需极少量的溶液就得到实验信息。
还有学生提出,只需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稀盐酸,观察有无大量气泡生成,若有,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了碳酸钠。
这正是思维迸发的火花。
接着让学生设计或改进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要求:可联系物理知识并选用你认为所能用到的仪器和药品。
得出其它几种典型的设计方案:
如图1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试管。
向图2中盛有二氧化碳的广口瓶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小烧杯里的水倒流到广口瓶中。
向图3盛有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挤入氢氧化钠溶液,一会后,打开弹簧夹
形成喷泉。
如图4用集气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向瓶内加氢氧化钠溶液,将集气瓶倒置,玻璃片不脱落。
为此,老师要合理开发家庭小实验。
由于家庭小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每个同学都可以动手操作,为大多数学生所喜欢。
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做诸如课外寻找使过氧化氢分解的新的催化剂,自制汽水,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证明鸡蛋壳、鱼骨等主要成份是碳酸盐,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苏打粉,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等家庭小实验,既培养学生的兴趣,获取新知识,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又如在讲述铁生锈的条件时,提前一周布置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说明: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提出问题: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铁制品往往是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
的。
所以铁锈蚀与水有关,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猜想也许会与氧气和水有关,那么铁锈的生成是铁与氧气作用的结果,还是铁与水作用的结果,还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家庭实验中进行探索:分别取三只干净的铁钉(用砂纸打磨过),一只铁钉让其一半浸在水中,一半暴露于空气中,另一只铁钉浸没于蒸馏水中(蒸馏水通过煮沸自来水得到),上层用植物油封住,第三只铁钉放在烘干的密封仪器内与干燥空气接触,每天观察三只铁钉情况,并做好记录:
课上就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得出铁生锈的条件。
这组对比实验,不仅仅是为了求同,更重要的是求异的过程。
求异思维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延伸至课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之,不管是课堂中的实验,还是家庭小实验,都可激励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我们更应该做到:不可低估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该被埋没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修金《创新教学与活动》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1.1
2、《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发表于《无锡教育》200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