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6.《周公摄政的故事(下)》
《史记故事——青少年必读中国经典丛书》阅读练习题(有答案,内容全)

《史记故事》阅读题(内容全,有答案)一、填空。
1、黄帝名(轩辕式),他与(炎帝)的两支力量合并在了一起,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说法由此而来。
2、(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3、烽火台上的士兵一旦发现敌情,白天就点起(浓烟),夜间点燃(烽火)向四处报警。
4、郑国商人(弦高)把自己贩卖的(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送给秦国军队,还假称这是郑国国君对秦军的慰劳,使得敌人放弃了对郑国的偷袭计划。
5、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秦朝)。
6、“不鸣惊人,(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善于纳谏,从一个昏君变成了一个英明的君主,使楚国成为了诸侯中的强国。
7、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9)年。
孔子周游列国(14)年。
因为苏秦的合纵策略,秦国有(15)年不敢出(函谷关)关攻打六国。
8、司马迁说:“假如(晏子)还活着,我即使为他驾车,也是心甘情愿的。
”9、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10、(李斯)建议秦始皇修筑(长城),以保护秦朝不受北方各少数民族军队的滋扰。
11、淮阴侯(韩信)年轻时就敢于忍受(胯下之辱),承受各种折磨,后来成了一代名将。
12、通用至今的诊脉疗法,仍遵循着确立的理论。
13、(田忌)通过赛马的方式,向齐威王推荐(孙膑)。
14、屈原创造的诗体被后人称为(楚辞)。
15、华夏民族的祖先是(炎帝和皇帝)。
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
17、历史上所说的“春秋五霸”是指(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
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的七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18、“管鲍之交”指的是著名历史人物(管仲)和(鲍叔牙)。
19、使秦国由弱变强,逐步走上霸主之位的著名变法是(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
20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屈原)。
史记·鲁周公世家全文

史记·鲁周公世家全文赵季译注【说明】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要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激动地回忆了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可见,周公的榜样力量是激励司马迁完成《》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地来看,周、孔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泯灭个性,过于保守,强调等级,以及由此带来的繁缛的礼仪凡此种种,要批判地对待。
另外,司马迁对周公的极度褒扬之中,也表现出司马迁思想的局限,古人今人多有指出,兹不赘述。
下面谈谈本篇在艺术上的特点。
在本篇中,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
作者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的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
另外,在本篇中作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在客观提供的史料基础上,通过对鲁国历史盛衰的考察和记述,生动地再现了隐桓之事、庆父之乱、襄仲杀嫡立庶、三桓攻伐公室的真实历史画面,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也揭示了鲁国由盛而衰的必然过程。
少年读史小史记(套装5册)

起因 厕中行刺 漆身吞炭 士为知己者死
逃亡 不速之客 感念报德 谁行刺了侠累 姐姐
游历诸国 引荐 受命 易水悲歌 图穷匕首见 友人高渐离
一鸣惊人 怎会嫌少 爱马之死 优孟衣冠 侏儒的智慧
逃亡生涯 汉朝为官
智逗侏儒 辩巧郭舍人 割肉之争 谏止上林苑 祝酒消患 弹劾董偃 善于讽谏 志向未酬
炒作 当垆卖酒 武帝赏识 作赋讽谏
报信 进谏 鲁阳文君 公输盘 偷窃病 九拒
四见秦王 舌战群儒 第一次变法 第二次变法 来客的劝诫 五马分尸
雁阵止箭 口是心非 智对秦王 劝绝封赏 羊藏三耳
求购千里马 稷下求学 五德终始 大小九州 吹律 下狱
少年求学 稷下教学 兰陵封地 入秦 葬楚
守株待兔 梦见锅灶 赏罚的艺术 囚秦
读书笔记
吴起一生求名 的改革家
3
孙膑围魏救赵, 千古高手
4
乐毅攻下七十 余城的将才
5
田单天降神兽 的奇计
廉颇负荆请罪老英 雄
白起秦国的不败战 神
韩信功高于世,国 士无双
周亚夫平定七国真将 军
卫青大将军不患无威
霍去病英雄本少年 李广神箭飞将军
娶亲酿祸 逃亡 公子光夺位 鞭尸解恨 逆耳 沉江
破齐 奔魏 在德不在险 变法
圯桥三进履 遇上刘邦 入关秦都 智解危机 下邑之谋 绝佳谋略 封赏的风波 废掉太子的念头 商山四皓
1
伯夷、叔齐志 行高洁的隐士
2
扁鹊回春妙手, 神医本色
3
屈原正直忠贞 谱辞赋
4
鲁仲连深藏功 与名的豪侠
5 曹沫与专诸改
变国运的侠肝 义胆
豫让国士待我,国士 报之
聂政酬报知己的刺客
荆轲天下第一大刺客
这是《少年读史小史记(套装5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中国通史》第十集解说词:周公摄政

《中国通史》第十集解说词:周公摄政这个著名的汉代画像砖刻画着一个千古美谈——周公辅成王,画像中的中心人物似乎是还未成年的周成王,然而世人更景仰周成王身边的那位长者,他殚精竭虑地辅助未成年的周王,为危机重重中的周王朝撑起了一片天,最终带领整个王朝走出困境,迈向繁荣,他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周公不仅以政治家的身份闻名于世,在中华文明史中更被尊为元圣,他是以德治国思想的首倡者和中华礼仪文明的奠基人,是孔子心目中最好的榜样。
虽然他摄政只有七年,然而就这短短的时间,不仅给西周带来奠定繁荣百年的基石,更奠定了传承千载的中华文明的根基,直到现在,世人仍经常聚集于周公庙中,顶礼膜拜这位伟大的先贤。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精锐之师,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向商都朝歌,商朝的主力军队一直在讨伐东夷,短时间内无法返回朝歌。
商王纣临时组织起数十万奴隶和战俘开赴牧野前线,战争刚刚开始他们便纷纷倒戈,战火迅速卷向了朝歌,商王纣被迫自杀,统治时间长达六百年的商王朝宣告结束。
伐商之后,周武王十分清楚,商朝的根基还远远没有被摧毁,为了稳定局面,在离开朝歌前,周武王封商王纣的儿子武庚留居殷商故地,继续统率商民。
他对武庚并不放心,所以又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于其周围,号称三监,显然三监就是为了监视和防备商朝遗民而设置的,然而,这种监视的方法显然过于简单化。
回到镐京的周武王夜不能寐,该怎样让商朝的旧族真正臣服,又该怎样统治这一大片尚未真正为自己掌控的广大国土呢?周武王短时间内并没有拿出很好的办法,刚刚建立不久的周王朝充满了危机,周武王为此一直深感忧虑,克商后仅仅两年,周武王在镐京病重,行将不起。
周经常自称小邦周,所以他克了这个大殷商,很有危机感的,认为自己的统治能否持久稳固,他还是没有那么很强的信心。
他夜不能寐,就是他晚上睡不着觉,他主要想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处置商遗民的问题,商人当时是以族来作单位,大的家族还存在,那个反抗的军事力量很强,周人很担心能不能保住这个天下。
周公辅成王的历史故事

周公辅成王的历史故事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过《周公解梦》,这本书是民间广为流传用来测梦凶吉的解梦书籍,其中的周公,便是历史上辅助过周成王,奠定了历史上“成康之治”的名臣。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周公辅成王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
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
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
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
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
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
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
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案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
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
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
少年读史记(全八册)

04
项羽自刎— —末路英雄 四面楚歌
06
雄才汉武— —开拓丰功 伟绩
05
楚汉争雄— —刘邦开创 大汉帝国
春秋五霸之
1
首——齐桓公
的故事
流王子之
2
路——公子重
耳的故事
3 争位复国称
霸——晋文公 的故事
4 问鼎中原称
霸——楚庄王 的故事
5 弑君结局不
同——赵盾、 崔杼的故事
吴都东门之眼—— 吴王夫差、伍子胥
读书笔记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上学的时候历史被列为副科所以老师上课的时候很敷衍,很多人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
目录分析
尧舜禅让——传贤 不传子(二)
尧舜禅让——传贤 不传子(一)
武王伐纣——一次 伟大的革命
01
周公摄政— —被流言陷 害的忠臣
02
始皇求仙— —第一个皇 帝的心愿
03
西楚霸王— —彼可取而 代也
赵国的将军们——赵 奢、赵括、廉颇、李
牧的故事
草莽英雄——韩信的 故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 蹊——李广的故事
饿死的丞相——周亚 夫的故事
至圣先师——孔子的 故事
骚体诗祖——屈原的 故事
以儒治国——荀子的 故事
辞宗赋圣——司马相 如的故事
1
旷世大儒—— 董仲舒的故事
2
历史之父—— 司马迁的故事
3
汉家儒宗—— 叔孙通的故事
作者介绍
这是《少年读史记(全八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少年读史记(全八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4
一诺千金—— 季布的故事
5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

立德
立功
立言
在本篇中,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作者用
四分之一的篇幅,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
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的坚定果断,牺 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为 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
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
当堂检测 翻译
1、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
屏璧与圭。 (你们如果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恭候您的吩咐。 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 2、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你没有灾祸,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你只需考虑周室
鲁周公世家
最早的圣人 鲁 周 公 世 家
一、解题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
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
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其人:周公,姓姬,名旦。周 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 弟。因封地在鲁,称为鲁周公。周公是
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人物。他帮助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 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 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
歭(zhì)尔刍茭
糗(xiǔ)粮
濞(bì)立
四、自主学习
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四、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1-12段)详细记述鲁国公的主要事迹。分六层。 辅助武王,伐纣灭殷。 牺牲个人,质代王死。 临危受命,代理国政。 平定叛乱,营建洛邑 还政代王,制礼作乐。
周公作为,感动成王。
飨国:(飨国,拥有国家。飨,同“享”,享有。)
少年读史记经典故事

少年读史记经典故事一、舜的大肚量话说舜啊,那可是个超级有肚量的人。
他的家庭环境简直就是一部“灾难片”。
他的老爸瞽叟是个糊涂蛋,后母呢,特别坏心眼儿,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象,那也是个捣蛋鬼。
这三个人啊,整天就想着怎么整舜。
有一次,瞽叟让舜去修补谷仓的顶。
舜吭哧吭哧地爬上去就开始干活,哪知道他那坏心眼的老爸和弟弟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给烧死。
舜这个机灵鬼啊,他拿着两个斗笠当降落伞,就这么从谷仓上跳下来,安全着陆了。
这要是一般人啊,不得和家人吵翻天,可舜呢,就像啥事都没发生一样,还是对家人好得不得了。
后来瞽叟又让舜去挖井。
舜挖到深处的时候,瞽叟和象就往井里填土,想把舜活埋了。
舜早有准备啊,他在井壁上挖了个通道,又逃了出来。
象以为舜死了呢,还美滋滋地跑到舜的房子里,想要霸占舜的财产和老婆。
结果舜又像个没事儿人似的出现在他面前,象那脸啊,红得像个熟透的苹果。
舜就是这样,不管家人怎么对他,他始终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最后还靠着自己的品德和才能成为了部落首领呢。
二、姜子牙的奇遇姜子牙这个人可不得了,他的前半生就像是个倒霉蛋。
他满腹才华,想要找个好老板,可是一直都没遇到合适的机会。
他年轻的时候做过各种小生意,卖过酒,卖过肉,但是都没赚到什么钱。
有一天,姜子牙在河边钓鱼。
他钓鱼可和别人不一样,别人的鱼钩都是弯弯的,上面挂着鱼饵,就盼着鱼儿上钩呢。
姜子牙的鱼钩是直的,而且上面还不挂鱼饵,这不是开玩笑嘛。
旁边的人都笑他,说他脑子有问题。
可是姜子牙心里明白着呢,他这是在等一个真正赏识他的人。
还真让他等到了。
周文王姬昌啊,那可是个有眼光的君主。
他听说有个怪老头在河边用直钩钓鱼,觉得这人肯定不简单,就跑去和姜子牙聊天。
这一聊啊,不得了,姜子牙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把自己的治国方略、军事谋略一股脑儿地说给姬昌听。
姬昌一听,眼睛放光啊,就像发现了稀世珍宝一样,马上请姜子牙出山。
姜子牙这时候都已经七十多岁了,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会。
后来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了名垂青史的大功臣。
周史十三(周成王七年、周公摄政七年【公元前1036年】)

周史十三(周成王七年、周公摄政七年【公元前1036年】)周成王七年、周公摄政七年【公元前1036年】周公复政于王。
【今本竹书纪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尚书大传】七年,致政于成王。
【礼记.明堂位】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史记.周本纪】成王长,能听政。
於是周公乃还政於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躬躬如畏然。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归周,反籍於成王,而天下不辍事周;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
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
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成王冠,成人,周公归周反籍焉,明不灭主之义也。
周公无天下矣,乡有天下,今无天下,非擅也;成王乡无天下,今有天下,非夺也:变埶次序节然也。
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以弟诛兄而非暴也,君臣易位而非不顺也。
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业,明枝主之义,抑亦变化矣,天下厌然犹一也。
非圣人莫之能为。
【荀子.儒效】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成王壮,授之以政,非为天下计也,为其职也。
【韩非子.难二】昔者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践东宫,履乘石,祀明堂,假为天子七年。
【尸子】、【艺文类聚.6】成王壮,周公致政,北面而事之,请然后行,无伐矜之色,可谓臣矣。
故一人之身,能三变者,所以应时也。
【韩诗外传.七】周公辅幼主,不矜功,则蓂荚生。
【尚书大传.略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尚书大传.四】春致其时,万物皆及生,君致其道,万人皆及治,周公戴己而天下顺之,其诚至矣。
【孔子家语.致思】、【说苑.君道】居摄七年,天下太平,而此邑成,乃名曰成周。
【公羊传.宣公十六年注】春,二月,王如丰。
【今本竹书纪年】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史记里的经典故事

01周公慈母心“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一生鞠躬尽瘁,忠心耿耿,辅佐成王,匡扶大周。
面对流言蜚语,他人不堪其累,周公却选择忍辱负重前行。
这就是:因为深爱,所以奉献。
我们一直在追问,人生运行的内在规律到底是什么?人生运行的内在规律就是——利益他人。
越是格局境界高的人,越是匍匐在地,无怨无倦地奉献。
利益他人,即是利益自己,这就是人生运行最本质的内在规律。
02羊皮换相,苦难辉煌“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
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史记·秦本纪》百里奚的一生,跌宕起伏。
他年轻时周游列国,曾穷困潦倒,靠乞讨为生;中年时辅佐虞国国君,不料随国君一起被晋国俘虏;晚年又被当作陪嫁奴隶,最终在七十岁高龄,被秦穆公以五张羊皮从楚国赎回,最终辅佐秦国成就一段伟业。
百里奚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启发我们,卓越人才四要素:第一,心灵品质基础;第二,历经沧桑磨练;第三,时代国家机遇;第四,生命中的贵人。
03坚守大道,君子本色“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
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我们就危险了。
”于是他们将孔子围困在荒野之上。
孔子和弟子们无法动身,粮食也断绝了。
随行的弟子饿坏了,没人能站起来。
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弦歌不绝。
性格冒失的子路前来质问道:“君子亦有穷乎?”君子也有像这样穷困到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回答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虽然穷困,但会坚守道德;小人一穷困,就失去底线了。
困境当头,你还守得住作为君子的原则吗?君子之心,坚守大道,死且不悔。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是君子本色!04一代名将,跌宕人生“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周公铺成王的故事

周公辅成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发生在西周初年。
周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也是周成王的叔叔。
他在成王即位后,担任了摄政王的角色,辅佐年幼的成王处理国家大事。
故事发生在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无法独立处理国家事务。
此时,周公旦以大局为重,毅然承担起辅佐成王的重任。
他不仅亲自处理政务,还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礼制,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在这个过程中,周公旦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品质。
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教育成王遵守礼制,尊重先王的传统。
他提倡“德治”,强调以德治国,使国家得以平稳过渡。
周公旦的辅政措施得到了当时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他在成王即位初期,制定了《周礼》,明确了各种官职的职责和权限,为国家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基础。
他还推行了“封建制度”,将王权与诸侯的权力结合起来,加强了中央集权。
周公旦辅佐成王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典范,被后世尊称为“周公辅成王”。
他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性。
周公旦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被后人传颂不衰。
史记经典小故事

史记经典小故事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夏朝到西汉末年的历史事件。
这部巨著以其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手法,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记载了许多经典的小故事,既能展示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勇气,又能让读者领悟到深层次的道理。
本文将介绍史记中的一些经典小故事,带领读者一同走进历史的长河。
故事一:楚顷襄王破釜沉舟公元前278年,楚国正面临秦国的强大威胁,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战略,率领楚军挑战秦军。
战到半途,楚军陷入了困境,赵括建议楚顷襄王打破釜废甑,破釜沉舟,以提振将士的斗志。
顷襄王听从了赵括的建议,下令焚毁后方粮仓,破坏后路,并将士兵的烹饪用具全部砸碎。
士卒们见到这一景象,深感无路可退,士气大振,继续奋战。
最终,楚军战胜了秦军,取得了宝贵的胜利。
故事二: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培养了众多学生,其中以颜回最为著名。
据史记记载,颜回曾对孔子提出一个问题:“人死之后,有魂魄存在吗?”孔子回答道:“有。
”颜回又问:“请问魂魄恶有所之乎?”孔子说:“无所之。
”颜回不解,孔子进一步解释说:“魂魄随德而行,德高则魂魄飞升,德低则魂魄堕落。
”这个对话展示了孔子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也启发了后世众多学者对人生意义和人的修养的研究。
故事三:刘邦的戎马一生刘邦,西汉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
在史记中,有一则关于刘邦的故事,讲述了他在刚刚起兵反秦的时候,身穿破烂衣衫,手握竹杖,徒步行走,宛如一个平民百姓,但他却收纳了众多的义军起义,并在长期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刘邦不仅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更有着为民请命,心系百姓的品质。
故事四:曹操与诸葛亮的周瑜之死史记中还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的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争斗。
当曹操率军攻打东吴时,诸葛亮紧急奉命前去救援,曹操率军追击,面临陷入绝境的诸葛亮,难以脱身。
这时,周瑜不顾个人的利益,舍身为诸葛亮挡下箭矢,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诸葛亮的逃生。
周公奔楚,一个美丽的传说

2016.07周公奔楚,一个美丽的传说王诚心《史记·鲁周公世家》:“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
’亦藏其策于府。
成王病有瘳。
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
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周公,何许人?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姬旦,托孤王叔,摄政王事。
四年,管、蔡、盘庚率东夷而谋反。
周公受成王命,兴师东伐。
管、蔡流言于成王,说周公早晚是小王的祸害云云。
周成王人小心重,把这话听进去了。
因东伐平叛在即,只好不动声色。
周公作《大诰》出征,遂诛管叔、斩武庚、逐蔡叔,收殷遗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侍奉殷祀。
宁淮夷东土,二年毕奇功,诸侯咸服宗周。
反而这样,成王猜忌心就愈重。
周公了解了成王的心思后,便于成王六年八月上表还政与王,自己就到封国里去,北向称臣,以交权远祸。
成王年轻气盛,将亲自查抄周公府。
周公咋办?出去避祸。
到哪里去?一番苦思冥想后,决定去周之南土,寻找老师的后人去,一者为自己的侄儿成王、也为周王朝寻找安邦的大用人才;一者避祸。
因为,周公想起了父王昔日朝歌逃命奔回的悲愤情景,那么真诚的服侍病危中的鬻熊老师喂汤喂药的情景,那般伤疼的想念老师、梦见飞熊、渴求人才、寻访人才的情形;想起二哥武王孟津会盟天下豪杰,振臂伐纣、一洗家仇国恨的壮举,想起太公望出神入化、安邦定国的谋略,想起自己的老师熊丽平静的阐释《鬻子》23篇要义的情景、还有自己的好朋友熊狂英勇战死的遗憾……周公对封国事务巧做安排,嘱咐后,就改换行装、轻车简从,向南奔出。
路上行程,非止一日,风餐露宿,在所难免。
一日,周公一行拐过洞沟河山嘴,折转山腰的斜坡路,到一凸出来的小山包上,把人马歇息下来。
周公定神观看周围的山势景色,真个好所在。
负责打探消息的参军回来报告:山岭下就是重阳坪,河是沮水,河对岸就是丹阳城。
对上了,对上了----当年熊丽老师和好友熊狂曾说起过重阳的地理情况。
周公听了,很高兴。
凡训蒙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启示〗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wéi xué zhěbì yǒu chū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启示〗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lún yǔ zhěèr shí piān qún dì zǐjì shàn yán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
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mèng zǐ zhěqī piān zhǐjiǎng dào déshuō rén yì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
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zuò zhōng yōng nǎi kǒng jí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ù yì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周公解梦》周公的历史故事

《周公解梦》周公的历史故事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的听过《周公解梦》,而这位“解梦”的周公,就是西周事情灭夏纣的周武王之弟,他在匡扶君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后人谓不是帝王胜于帝王。
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周公的历史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不是帝王胜于帝王的周公西周初年的周公姬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武王去世之后,代年幼的成王摄政。
在传统读书人的眼中,制礼作乐的周公毫无疑问是天字第一号的大政治家,也是最后一个“圣王”,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周公是压轴的最后一人。
在其之后,则圣贤去位,无论孔夫子还是孟夫子,虽然曾经雄心万丈,却终究不过是栖栖遑遑的“呆”书生罢了。
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事武王攻下朝歌、灭掉商朝以后,为了稳定大局,曾采取了一个怀柔措施:他没有杀死纣王的儿子武庚,而是封他为殷侯,仍旧让他管理殷都朝歌的政务。
与此同时,武王又派自己的三个亲兄弟姬鲜、姬度和姬处在殷都周围建立封国以监视武庚。
因为兄弟三人的封国分别在管地、蔡地和霍地,所以以后武王的儿子成王即位,便称这三人为管叔、蔡叔和霍叔。
但是武王的这个措施只在表面上稳定了局面,而实际上,商朝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仍旧在蠢蠢欲动,想伺机反扑。
而更加重要的是,几百年的商朝统治留在百姓中的观念,总觉得他是正统。
果然,不久便传来了那两个曾出面阻止武王伐纣的迂老头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上饿死的消息。
饿死两个迂老头,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民间却传得沸沸扬扬。
人们说这两人是为了抗议武王的违逆行为而发誓不食周粟,因而逃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南)上靠挖野菜充饥,到了冬天才活活饿死的。
甚至还有人特地写了一首名叫《采薇》的诗称诵他们的美德。
这就说明百姓的人心还没有完全归向周朝。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武王食不甘味、夜不能眠。
他将最亲近的大臣周公旦、太公望、召公等召集来商量计策。
太公望主张向各地派驻军队,召公主张要施仁政。
最后周公旦提出了一个办法,将在朝歌附近设立监国的做法扩大开来,由武王分封周王室的亲属和在灭商作战中的可靠功臣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
少年读史记系列(全5册)

06
后记历史中 的“生命档 案”——我 为什么写 《少年读史 记》
第一位盟主的诞 生——齐桓公称霸
的故事
写在前面的话
漂泊后的尊荣—— 晋公子重耳流亡的
故事
01
江山恩仇 记——晋文 公称霸的故 事
02
问鼎——楚 庄王称霸的 故事
03
挂在东门上 的眼睛—— 伍子胥和吴 王的故事
感谢观看
写在前面的话
将军的悲剧——吴 起的故事
1
寸舌动天下— —子贡的故事
作法自毙—— 2
商鞅变法的故 事
3 乱世中的超级
辩士——苏秦 合纵的故事
4 各个击破——
张仪连横的故 事
5 贵极富溢的丞
相——穰侯的 故事
01
秦国大将— —白起和王 翦的故事
02
鸡鸣狗盗之 雄——孟尝 君的故事
03
拯救邯郸— —平原君的 故事
读书笔记
通俗易懂,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很容易接受。
读该书是缘于女儿要读,陪她一起阅读好与之交流。
读《少年读史记》,是源于女儿要读,便于父女进行交流。书中的很多故事,我在孙继东的《成语故事》和 《品读资治通鉴》的讲书中,都有所听闻。读书本就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过程,当知识积累至体系,那就成 为了自己的知识;当思维认识升华至体系,那就成为了自己的思想。
少年读史记系列(全5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故事
视角
历史
张嘉骅
帝王
故事
儒学先驱周公简介

儒学先驱周公简介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周公人物简介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周公人物生平辅佐武王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之弟。
周文王姬昌还在世时,周公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
到姬发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姬发,处理很多政务。
周文王时,周人已经开始了与商王朝的周旋与斗争。
当初,姬昌取得了商纣王帝辛的信任,殷王赐命姬昌弓矢、斧钺,可以有征伐之权。
姬昌受命七年驾崩,姬发即位,仍然以太公望(姜尚)为国师,以周公旦为辅相。
太公、周公是武王最为得力的助手。
周公是武王的同胞弟弟,这一点与太公不同,因此,无论军国大事,还是其他的疑难小事,武王总是与周公商讨。
武王正式即位之年(公元前1050年)二月,武王在丰地秘密地与周公接触,武王日夜思虑灭商之事,悄悄地考虑怎样才能得到诸侯的配合与响应。
武王担心推翻商朝的时机到来后会轻易丧失,就像到了秋天,庄稼已经成熟,如果不去收获,颗粒会自动落地。
周公回答说:“决定的因素在于德。
对周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敬尊天命,远近诸侯都不要冒犯,已经和好的诸侯不要再失去。
要继续修明道德,不要安逸无为,否则会难以收拾”。
武王计划灭商,但也担心有些事情做不好。
东周列国故事集(六)-冲动是魔鬼

东周列国故事集(六)-冲动是魔鬼还记得当年被大义灭亲的石碏杀掉的卫庄公的儿子姬州吁吗?州吁杀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自己又被石碏杀掉,成为千古罪人。
可怜的桓公,自己虽然仁厚,但弟弟们却一个比一个禽兽,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他另外一个禽兽弟弟姬晋开始。
当年石碏主持杀掉州吁后,姬晋白捡了个国君当,就是卫宣公。
宣公还是公子的时候喜欢上了自己父亲的一个妃子(同样的事情据说隋炀帝杨广也做过),还生了个孩子叫急子,怕父亲知道,寄养在民间。
后来宣公即位,就把急子接回来立为世子,还为他与齐僖公的长女订了婚。
眼看儿子就要成婚了,姬晋听说未来的儿媳长得非常漂亮(注意,只是听说,还没见到呢),就想自己娶过来(同样的事唐玄宗李隆基也做过,注意,跟杨广不同,这是事实,不是据说)。
不知道是不是一时冲动,姬晋把儿子派到宋国去出差,然后假冒急子把未来的儿媳给娶了过来!这简直是天下奇闻了,姬晋一生在治国方面毫无建树,但同时把父亲和儿子的媳妇据为己有,在中国历史上数百个国君、帝王中千真万确是独一份!连杨广和李隆基这样的猛人都只有他一半猛!趁急子出差没回来,姬晋赶忙在淇河上修了一座漂亮的宫殿,叫作新台,让新娘子居住。
卫国人对此十分无语,假借新娘子的口吻讽刺姬晋,这就是收录在《诗经·邶风》中的《新台》一诗: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籧篨(qú chú )就是癞蛤蟆,“不鲜”、“不殄”大概就是老不死的意思。
这首诗每句的前半段写新台的华丽,后半段写癞蛤蟆还不死,特别有意思。
特别是最后一句,新娘子在新台上看到渔翁张网,本来只想捕鱼的,没想到有鸿雁飞到网里来了,多大的惊喜!再看看自己呢?本来是“燕婉之求”想找个年轻俊俏的丈夫,却嫁给了这个头都抬不起来的癞蛤蟆(“戚施”,驼背抬不起头的样子,借指蛤蟆的形象)!古人讽刺起人来也是一套一套的,可不会说“你就是无情就是冷酷就是无理取闹”这样的口水话的哈!我再百度一段译文来:新台光鲜又明亮,河水盛大且充盈。
周公吐哺——精选推荐

周公吐哺武王,成王②,少,在襁褓之中.周公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祚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日:"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⑦,召公~El:"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日:"王王武羞成王之拯我王至丕魃龛.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成王长,能听政.成王临朝,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注释】①武王:西周的创建者,姓姬,名发,谥号武王,是周文王次子.②成王:姓姬,名诵,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周武王之子.③周公:古代周公,说的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ll0o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④践祚:即位,登基.⑤摄政当国:临时代国君处理国政.⑥管叔:西周初人,姬姓,名鲜,周武王之弟.⑦太公:本名吕尚,姜姓,字子牙,被尊称为太公望.⑧召公:姓姬名爽(shi),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周公旦之同父异母弟.⑨成周:完成周朝稳定大业.⑩伯禽:周公长子,西周初年人,姬姓,字伯禽,亦称禽父.【◎导读】提起周公旦,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西汉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深厚的景仰之心,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模来学习仿效,要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周公的一生的确令人感佩:他辅助武王平定殷纣;他坦荡恭谦,善待贤士;他秉行忠义,造福社稷.纵观周公的一生,就是坦荡,无私铸就的一生.我们今天重温本文,回顾这位贤臣的作为,无疑能够唤醒时下那些被金钱,权力欲所迷惑的人;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亦有重要的箴规和警戒意义.【◎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武王蚤终()(2)于是卒相成王()(3)周公戒伯禽日()(4)我于天下亦不贱矣()2.与"于是卒相成王"中的"卒" 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卒廷见相如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C.卒不赦程D.故卒不加诛3.与"北面就臣位"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还来就菊花B.金就砺则利C.指物作诗立就D.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零篡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B.犹恐失天下之贤人C.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D.武王蚤终,成王少6.下列句中的虚词"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成王少,在襁褓之中B.犹恐失天下之贤人C.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D.成王之叔父7.与"将以成周"中的虚词"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B.勿以善小而不为C.子之鲁,慎无以国骄入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旬.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9.翻译下列句子.(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A.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10."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B.我所以为之若此后来简化为一个成语"——",比C.于是卒相成王喻——.曹操在他的诗歌《短歌D.北面就臣位行》里,也曾用"一——"=,.二:.;;;主^日一''.''...'翁毽这样两句诗表达自己希望天下人才都来归顺他的美好心愿.11.读了本文,你认为周公旦具有哪些优良品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悟【◎译文】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爽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 "我是文王之予,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傲慢地对待人."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蛾黪霜湾答案1.(1)人死(2)辅佐(3)告诫(4)地位低下2.B(士兵;ACD义同, 终究)3.D(到,从事;AB叉同,靠近, 走近,趋向;C完成,成功.)4.C(A流言:古义为"散布谣言",今义为"谣言";B所以:古表原因,今表结果;D 北面:古义为"面向北站",今叉为"北方".)5.2.B(A畔通"叛";C辟通"避";D蚤通"早")6.C(动词,到, 去;ABD义同,助词"的".)7.A(连词,表目的或结果等;BCD义同,连词,因为)8.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9.(1)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2)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10."握发吐哺",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周公吐脯,天下归心".11.开放题.示例:周公旦是一个尽忠,礼贤,亲民,无私,坦荡的贤臣形象.身为儿子他孝顺,作为弟弟他懂礼,作为臣子他忠义;对有才学的人他礼贤下士,对老百姓他做到了仁爱.在他身上,闪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品质.我们当代的青少年要学习他坦荡谦恭,无私孝顺,秉行忠义,淡泊名利的风度和精神,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争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拟题:王代福)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的诗句是:.。
周公旦摄政

周公旦摄政周公(?-约前1095)姓姬,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
因以周地(今陕西岐山北)为其封地,胡称周公,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殷周交替之际,周公辅助周武王伐纣灭商。
建周次年,武王即逝,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
他立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殷,令其弟管叔、蔡叔监国。
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不服,造谣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
当武王病重之时,周公尝祝祷祝,愿以身相代,祝文藏于金滕匮中。
后成王因天灾震恐,发金滕之匮,发现祝文,乃大感悟,亲迎周公归。
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结武庚及东方夷族叛周,周公奉成王命出师东征,“降辟三叔”,伐诛武庚,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作《大诰》,收殷遗民。
在摄政期间,周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比较重要的如:广封诸侯,先后封了宋、卫、鲁、齐、燕等七十一个诸侯国,“封建诸侯”有效地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制礼作乐,依据周朝的特点对殷礼进行损益,完善了各种典章制度,这些典章制度后来被称作“周礼”或“周公之典”,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周公接受了夏、商两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思想:既主张有“天命”的存在,但又反复强调“惟命不于常”,不能听命是从;“敬德”思想,强调统治者必须修明德行,“以德配天”,不能够贪图]享乐,“无康好逸豫”,要知“稼穑之艰难”;“保民”思想,认识到“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要取得民心,就要施行德政;“明德慎罚”,在提倡“敬德”的同时又主张“敬明乃罚”,要有一定的强硬手段人微言轻辅助,但用刑罚需谨慎。
周公的思想言论,基本集中在《尚书》的《大诰》、《康诰》、《酒诰》、《多士》、《无逸》、《多方》诸篇中,这些思想是后来儒家主张“德治”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周公极为敬仰。
孔子曾说: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称赞周公曰:“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周公,其达孝矣乎!”(《礼记中庸》)孔子在其年老体衰之时,甚至慨叹道:“其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由于孔子的推崇,周公成为后来儒家学者最为尊崇的古圣人之一,有时与孔子合称为“周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读史记——6.《周公摄政的故事(下)》
主要内容
周公留在镐京,代替成王处理国事,至于他的封地鲁国就让他的儿子伯禽掌管。
主要内容
周公代替成王治理国事的第七年,成王长大成人,周公便把政权归还给他(约公元前1044年)。
在摄政的七年时间里,周公都是背靠着屏风、面向南边接见诸侯。
等他把政权交还给成王,自己站到臣子的位置上后,态度仍然分恭敬。
久而久之,成王就相信了这些话。
主要内容
周公知道这件事后,二话不说便离开国都,去了楚国。
武王还在世的时候,曾生过一场重病。
当时,周朝才刚建立,天下局势还不稳定,武王突发重病,群臣都慌了。
从此,成王对于周公言听计从,不再对他有任何怀疑。
主要内容
周成王十一年,周公辞世。
在去世前,周公表示,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都城,以示永远不离开成王。
但周公死后,成王把他葬在文王墓地所在的地方,认为以周公的功劳来说,应该去陪伴先祖,而自己的才德不够,不敢把周公留在身边。
老天今天显现威灵,就是要表彰周公的美德。
我应当用祭天之礼来迎接,这在我们国家的礼仪中也是适宜的。
于是成王在郊外举行了祭天仪式。
今天的故事讲完了,以周公的贤能,也会遭到他人的猜忌,但只要目标正确,行为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那么,就放手去做吧!不必担心别人的闲言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