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本课程实验目的是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掌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理解植物形态特征与功能的统一性;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各部分(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以及功能等知识,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预习并自作实验方案,独立操作,使用和爱护实验仪器,精确获取数据,认真分析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结论,按时完成和交缴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学时)目的要求了解显微镜构造及其维护,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习植物生活细胞观察方法,掌握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主要仪器材料显微镜、显微镜观测配套物件、电视显微镜、各种永存片掌握要点显微镜的操作实验内容⑴显微镜的构造和维护⑵显微镜的操作⑶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二植物细胞的繁殖、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2学时)1观察植物有丝分裂以及减数分裂过程并加以掌握。

观察识别植物细胞中集中主要细胞器。

识别和检验细胞中主要的储藏物质。

学习根尖压片法以及分生组织的观察。

主要仪器材料显微镜、显微镜观测配套物件、电视显微镜、各种永存片、酒精灯、I-KI溶液、蒸馏水、番红溶液、醋酸洋红溶液;鸭跖草叶片、红辣椒果实、马铃薯块茎、花生子叶、蚕豆种子及叶片、苔藓、洋葱或其它百合科或石蒜科植物根尖。

掌握要点细胞器的观察;后含物的观察;根尖压片法的操作实验内容⑴植物细胞中几种主要细胞器的观察⑵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⑶植物细胞的繁殖观察⑷根尖压片法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三植物组织(2学时)目的要求通过对植物各种组织的观察,掌握植物各组织的分布、功能以及构造特征;掌握复合组织组成、功能和类型;学习组织分离法。

主要仪器材料显微镜、显微镜观测配套物件、电视显微镜、各种永存片、酒精灯、I-KI溶液、蒸馏水、番红溶液、10%铬酸和10%的硝酸;蚕豆叶片、木本枝条、南瓜茎、梨果实。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植物学实验室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总学时:90 实验学时:26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实验技术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1学期编写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1)、植物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目的:植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由形态解剖、系统分类两部分组成。

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点;基本掌握植物界的各大类群,以及系统分类学原理,基本掌握植物界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认识各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系统。

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打下基础。

实验课基本要求:1) 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2) 训练基本技能,如徒手切片、水藏玻片制作、生物绘图等;3) 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4) 基本掌握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2)主要仪器设备: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基本要求: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

熟练利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揭破、观察等方法,学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制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

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3、验研究。

(4)考核与报告:平时考核,要求书写规范的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统一书写格式;期终考试,评分,100分制,其中理论部分50分,操作50分,平时考核占总成绩30%;教师认真考核,批改实验报告,登记成绩及考勤情况,注意学生学习动态。

(5)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序号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每组实验者实验开出学时人数类别类型要求被子植物形根、茎、叶基态学基础知本形态及常见10 识—,根、类型观察;了2 2 专综合必修茎、叶、子解子房位置及房、胎座胎座类型被子植物形认识花各部分态学基础知的形态,掌握11 识——花观察一朵花的2 2 专综合必修序、果实形态特征的方法及各种花序的识别;掌握果实的基本形态类型。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课程代码:04145402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实验类别:专业基础总课时数: 36 学分:1学分一、实验教学目的按照“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进一步验证、深化和拓宽“植物学”理论知识,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勤学、探究、创新思维的意识,训练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植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说明1.实验条件、环境要求。

实验室的面积为能容纳30人同时做实验,通风换气设备良好。

学生用显微镜45台(5台备用),教师用显微镜1台;实体显微镜22台(2台备用);解剖器43套,其中教师用1套,备用2套,解剖用具各种规格型号齐全;解剖镜22台(2台备用);放大镜45台(5台备用);蜡盘42个(2个备用);解剖剪(各种规格型号)各45把;离心机1台;水浴锅2台;植物的各种组织的装片(每种装片30个),实验中用到的一些仪器和常用的仪器、基本设备都有。

2.实验教学方式、方法。

实验开课前作出总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每次实验课前教师安排下一次的实验内容并收缴上一次的实验报告单。

要求学生在已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写出实验设计报告,论证报告的科学性、新颖性与可行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与科研设计的思维方法。

在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实验可能遇到的难点和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报告或实验结果要求。

实验报告需要书写实验题目、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简要描述实验步骤,如果有些方法、步骤与实验指导书上的不一致,要尽量写详细一些,以备以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重点内容,实验过程中所观察或记录的生理指标都应如实、正确地在实验结果中记述或说明。

植物学试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试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植物学实验是高等农林院校资环专业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植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观察,全面了解和掌握植物形态与结构建成、植物的基本类群、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和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理论。

目的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基本实验技能。

为后续植物生产类各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此外,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打好必要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一植物细胞、显微镜使用目的要求:了解显微镜及互动系统的基本构造,掌握正确使用与保养显微镜及互动系统的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般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及进行细胞结构的观察。

显微镜的结构和性能、使用方法和保养注意事项。

洋葱鳞茎表皮装片、植物细胞内质体、贮藏物质、细胞壁、纹孔和胞间连丝等。

重点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细胞壁的结构。

实验二植物的组织目的要求:了解各种组织的形态结构与机能,以及在植物体中的分布,为进一步学习植物器官的结构打下基础。

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重点内容:保护组织、输导组织。

难点:输导组织。

实验三根目的要求:了解植物根和根系的类型。

掌握植物根尖的分区,以及根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特征、侧根的产生以及根瘤、菌根的形态结构。

根和根系类型(直根系、须根系);根尖分区。

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侧根的发生;根瘤和菌根。

重点内容:茎根的初生和次生结构。

难点:根尖,根的次生生长。

实验四茎目的要求:了解芽的类型与结构,茎的基本形态,分枝情况以及分蘖的特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与次生构造及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

芽的基本结构与类型。

枝条的外形,分枝方式,分蘖。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禾本科)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维管形成层的发生、木材的三切面;年轮。

植物学试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试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植物学实验》课程性质植物学实验是学习植物学实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的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特别是研究植物形态解剖和分类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巩固加深拓宽植物学课程所学的理论,为后续课程和今后研究解决生产和科研中有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教材采用《植物学实验》。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本科)(三)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光学显微镜,双目解剖镜的构造、使用、保养,徒手切片和用支持物进行切片制成永存片;根尖压片;木材离析等各种制片方法和观察方法;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组织类型结构;被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这些结构的发育过程;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等级,重点科、属、种的主要特征。

(2)掌握植物实验室一般操作,各种常用药剂配制;细胞内贮藏营养物质检验方法;一些重点科、属种的主要特征,认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些植物。

(四)《植物学实验》授课计划 (本课程总学时32)(五)教学建议1.植物学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性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2.教师应加强学生实验的指导及基本技能的训练3.加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

(六)考核要求1.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占学期总成绩的70%)2.操作成绩:期末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30%)3.综合考核成绩: 学期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二、实验内容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目的要求:了解植物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和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及维护;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熟记显微镜的操作规程。

掌握滴片法和撕片法制作临时制片的方法.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植物学实习》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习》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实习课程类别:专业实践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
学时、学分: 2周学时 1 学分
一、植物学实习目的
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分类学教学中必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使学生形象生动的了解并熟悉实习地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所属科的识别特征,分布规律和生活习性;掌握植物标本采集、压制、鉴定、制作和保存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课程实习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实习能够学会采集、压制、鉴定及制作标本的方法。

每个实习小组交50种高质量的植物腊叶标本。

认识200种种子植物,并能够使用工具书内的检索表进行鉴定。

每人交一份实习报告和一个标本册。

三、课程实习内容
1.洪洞县霍山兴唐寺(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认识从海拔900米到海拔2300米不同海拔的植物种类。

2.吉县人祖山认识海拔779-1742米的植物,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暖温带灌丛。

3.乡宁县云丘山认识海拔900-1629米的植物,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暖温带灌丛为主要植被。

4.永和县黄土高原典型旱生植物种类及黄河湿地植物种类。

四、指导教师的责任
1.合理选择实习时间、勘察实习基地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实习前要培训学生,强调野外实习中的纪律及注意事项。

3.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量指导学生认识不同海拔、不同生境、
不同习性、不同种类的植物。

五、考核方式
开卷
六、成绩评定评分标准
实习表现30%
实习报告10%
标本册30%
小组标本30%。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分析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分析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本课程实验目的是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掌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理解植物形态特征与功能的统一性;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各部分(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以及功能等知识,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预习并自作实验方案,独立操作,使用和爱护实验仪器,精确获取数据,认真分析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结论,按时完成和交缴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学时)目的要求了解显微镜构造及其维护,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习植物生活细胞观察方法,掌握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主要仪器材料显微镜、显微镜观测配套物件、电视显微镜、各种永存片掌握要点显微镜的操作实验内容⑴显微镜的构造和维护⑵显微镜的操作⑶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二植物细胞的繁殖、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2学时)观察植物有丝分裂以及减数分裂过程并加以掌握。

观察识别植物细胞中集中主要细胞器。

识别和检验细胞中主要的储藏物质。

学习根尖压片法以及分生组织的观察。

主要仪器材料显微镜、显微镜观测配套物件、电视显微镜、各种永存片、酒精灯、I-KI溶液、蒸馏水、番红溶液、醋酸洋红溶液;鸭跖草叶片、红辣椒果实、马铃薯块茎、花生子叶、蚕豆种子及叶片、苔藓、洋葱或其它百合科或石蒜科植物根尖。

掌握要点细胞器的观察;后含物的观察;根尖压片法的操作实验内容⑴植物细胞中几种主要细胞器的观察⑵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⑶植物细胞的繁殖观察⑷根尖压片法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三植物组织(2学时)目的要求通过对植物各种组织的观察,掌握植物各组织的分布、功能以及构造特征;掌握复合组织组成、功能和类型;学习组织分离法。

主要仪器材料显微镜、显微镜观测配套物件、电视显微镜、各种永存片、酒精灯、I-KI溶液、蒸馏水、番红溶液、10%铬酸和10%的硝酸;蚕豆叶片、木本枝条、南瓜茎、梨果实。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的分类、结构、生长发育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1. 植物的分类学概述- 植物的主要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 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根茎叶花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结构与生长发育3.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种子的萌发与生长- 植物的生殖生长4.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植物的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资料讲解等方式,系统讲解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植物的结构与生长过程,加深理解;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植物园、植物保护区等地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的认识;4. 图书资料查阅: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深入学习植物学知识。

四、考核方式1. 学期考试:每学期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2. 实验报告:学生需完成若干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堂表现:平时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也将作为考核依据。

五、参考教材1. 《植物学》作者:XXX2. 《植物系统学》作者:XXX3. 《植物生理学》作者:XXX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规划,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植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科研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植物学这一领域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不断成长和进步。

《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编写说明(一)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植物学实验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实验和植物系统分类实验两方面的内容,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学实验和研究的基本技术、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二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品德和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思想方法。

要求学生能运用正确实验手段对具体实验材料进行解剖、观察、试验,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种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内部解剖结构及其发育过程的知识,了解植物界各类群的基本特征和生活史知识,掌握各类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报考植物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开展植物科学研究工作以及学好后续的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和作物栽培学等课程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本大纲制订的依据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要求,以及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时安排而制定。

(三) 大纲内容选编原则和要求1、根据植物学实验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地位,本课程着重体现与植物学实验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意本课程知识的完整性;避免与后续实验课程的内容重复。

2、凡与中学生物学教学有关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今后开展植物学基础研究相关的实验技术和知识,均作为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材料的选取,分类实验内容的确定主要以本省实际自然情况而定。

4、适当介绍植物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成就,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本学科当前的发展动向。

5、根据实验教学特点,注意课内教学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适当布置与本课程有关的课外实验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能力。

(四)教学时数分配注:加*项目为组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内容,不占用计划内课时。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注明各项成绩所占比例)1.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占学期总成绩的50%)2.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50%)3.综合考核成绩:学期成绩=作业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课程总成绩=1/2(第一学期成绩+第二学期成绩)(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植物学实验》,何凤仙主编, 高教出版社出版。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一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一)一、目的:通过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特征的观察,弄清一系列名词术语和识别方法,为学习分类学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校园植物(野外观察)三、内容和方法1、根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2、茎基本形态及所见类型观察3、叶基本形态及甩见类型观察四、结果综述被子植物根、茎、叶的基本形态特征是什么?五、作业压制各类复叶的木标本,装订在小本子上,在标本的下方写上复叶类型、植物的中文名、科名。

六、注意事项1、教师在课前先弄清校园观察的路线和要观察的植物器官形态,可采取依次对所见植物的器官形态进行讲解观察和以根、茎、叶、花的形态分别逐项进行而不考虑植物种类。

2、教师讲解时声音要大些,学生紧随教师周围。

3、爱护树木和花草。

实验二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二)一、目的:通过实验,认识花各部分的形态,掌握观察一朵花的开放持征的方法及各种类型花序的识别。

二、材料、用具1、材料:(1)单花:大红花,小白菜,猪屎豆,番薯,白玉兰,马齿苋,香蕉,木瓜(或龙珠果)等的花。

(2)花序:猪屎豆,土牛藤,玉米(雌花序),红桑,巴西橡胶树,羊蹄藤,鸟不企,新银合欢,胜红蓟,对叶榕,大青。

2、用具:解剖镜,镊子。

三、内容和方法1、离瓣花的形态及结果2、合瓣花的形态及结构3、子房的位置4、胎座类型1、5、花序类型四、结果综述被子植物单花的基本特征及花序的识别方法。

五、作业绘侧膜胎座、边缘胎座、中轴胎座和特立中央胎座示意图各一个,注明图中各部分名称。

六、注意事项观察单花组成时,应从外至内逐渐进行,并将每一部分用镊子取下,按顺序放好,切勿边看边剥边丢弃。

实验三被子植物形态基础知识(三)一、目的:掌握果实基本形态类型和种子的基本内外形态;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二、材料、药品和用具1、材料:各类型果实标本或再用新鲜的梨果(或苹果)、柑果、瓠果和辣椒果等;橡胶(或蓖麻)种子、花生(或菜豆)种子,玉米种子,橡胶树、红豆和玉米幼苗。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植物学教学大纲是为了指导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实施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文件。

它旨在确保植物学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提高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本教学大纲涵盖了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功能、分类与进化、生理与生态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实践与实验教学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 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科学方法;2. 理解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包括根、茎、叶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3. 熟悉植物的分类与进化,了解不同植物群体的起源和演化关系;4. 理解植物的生理与生态特征,包括营养吸收、光合作用、植物生长与发育等方面;5. 具备植物学实践与实验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

三、教学内容1. 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发展历程1.1 植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植物学在生态、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2.1 植物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2 植物体细胞的结构和生理过程2.3 植物的生殖结构和生殖方式3. 植物的分类与进化3.1 植物的分类原则和体系3.2 主要植物类群的分类和特征3.3 植物的进化历程与关系4. 植物的生理与生态特征4.1 植物的营养吸收和运输4.2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4.4 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位5. 实践与实验教学5.1 野外植物观察与鉴定的基本方法5.2 实验室植物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5.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基本技能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授、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知识。

2. 互动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实践教学:组织野外植物观察、实验室实验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论文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阅读科研论文,展开学术探讨和批判性思维。

5. 网络资源利用: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科研探索。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一、实习目标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学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植物界多样性的认识,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实习内容1、实习时间:为期一周的集中实习。

2、实习地点:具有丰富植物资源的自然保护区、林场、山区等。

3、实习活动:采集、鉴定、研究植物标本,观察植物生长环境,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实习工具:标本采集器、放大镜、镊子、剪刀、纸袋、野外记录本等。

三、实习步骤1、准备阶段:教师介绍实习目的、实习地点、行程安排、安全注意事项等,学生分小组,确定小组长,准备实习工具。

2、实习过程:在教师带领下,参观和了解植物生长环境,采集、鉴定植物标本,记录数据,学习使用工具。

3、整理和鉴定阶段:整理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干燥处理,由指导教师进行鉴定并制作标签。

4、数据分析与总结阶段:分析采集的植物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撰写实习报告。

5、考核与评价: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标本制作质量、数据分析能力及报告撰写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四、实习要求1、学生应遵守实验室和野外的安全规定,注意环境保护。

2、学生应按照教师的指导,掌握正确的采集和处理植物标本的方法。

3、学生应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命活动,做好记录,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学生应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1、实习安全教育(1课时)2、实习地点介绍及行程安排(1课时)3、植物学基本知识介绍(2课时)4、植物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3课时)5、植物分类和鉴定(3课时)6、植物生长环境观察与记录(2课时)7、数据分析与总结(2课时)8、实习报告撰写与答辩(2课时)总计:18课时六、实习报告要求1、报告内容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地点介绍、实习活动安排、植物标本采集及处理方法、植物分类和鉴定结果、植物生长环境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及总结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室
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总学时:90 实验学时:26
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
实验技术
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1学期
编写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
(1)、植物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
植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由形态解剖、系统分类两部分组成。

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点;基本掌握植物界的各大类群,以及系统分类学原理,基本掌握植物界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认识各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系统。

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打下基础。

实验课基本要求:
1)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
2)训练基本技能,如徒手切片、水藏玻片制作、生物绘图等;
3)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
4)基本掌握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2)主要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基本要求:
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

熟练利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揭破、观察等方法,学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制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

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
验研究。

(4)考核与报告:
平时考核,要求书写规范的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统一书写格式;期终考试,评分,100分制,其中理论部分50分,操作50分,平时考核占总成绩30%;教师认真考核,批改实验报告,登记成绩及考勤情况,注意学生学习动态。

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或调整。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实验室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总学时:94 实验学时:26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实验技术实验教材:植物生理学实验指

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4学期
编写人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
(1)、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植物各器官及整体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植物从“基因表达”到“性状表达”之间的体内一系列信息传递、能量与物质代谢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等。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通过系统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保证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我们将植物生理实验作为一门必修
课而独立开设,实行单独考核与评分。

(2)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一览表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基本要求:通过实验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并能开展一般植物生理学实验研究。

(4)考核与报告:
平时考核,要求书写规范的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统一书写格式;期终考试,评分,100分制,其中理论部分50分,操作50分,平时考核占总成绩30%;教师认真考核,批改实验报告,登记成绩及考勤情况,注意学生学习动态。

(5)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实验一: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2学时)
主要内容:用测糖仪测定植物组织自由水含量。

实验二: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2学时)
主要内容:用小液流法测定叶片水势。

1.小液流法
2.折光仪法
实验三: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实验四: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2学时)
主要内容:分别用K+、Na+处理叶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度。

实验五:植物伤流液中糖和氨基酸的鉴定
实验六:植物根系活力的测定(2学时)
主要内容:用TTC法检测根系活力。

实验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素含量的测定(2学时)
主要内容:用比色法测定叶绿素a/b含量。

实验九pH比色法测定植物光合速率
实验十:红外线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2学时)
主要内容:用红外线CO2分析仪测定光合速率。

实验十一:考试
附:实验理论部分
第一章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样品采取、处理、制备;②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③实验结果分析
一、植物材料的采取和制备:取样点选择、取样方法、样品处理、制备方法。

二、植物材料组分的分析:常用的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方法。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计算、统计:正确地计算、统计实验结果。

第二章离心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离心的原理、类型;②普通离心技术
一、原理:影响悬浮液中颗粒在重力场中沉降速率的相关因素。

二、离心设备:类型、组成、配件。

三、制备超离心技术: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四、分析性超速离心的应用:分子量的测定、细胞器的分离。

第三章层析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层析的原理;②层析技术的类型及技术要点
一、原理:分配系数的概念是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二、吸附层析:柱层析和薄层层析
三、分配层析:纸层析、分配柱层析
四、气—液层析:气相层析和液相层析
五、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树脂中有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六、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

凝胶材料包括交联葡聚糖、聚丙烯凝胶琼脂糖等。

七、亲和层析:生物大分子分离方法。

常用的介质是琼脂糖。

第四章电泳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电泳的原理;②园盘电泳和垂直板电泳技术(同工酶测定)
一、原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与粒子本身特性及介质相关
二、影响迁移率的主要因素:样品、电场、缓冲液、支持介质
三、电泳的分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等电聚胶电泳
四、电泳的应用:氨基酸、蛋白质、多肽、核酸、碳水化合物衍生物的分离第五章红外线CO2气体分析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红外线CO2气体分析原理;②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的应用(光合速率的测定)
一、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的工作原里:CO2对红外线的吸收引起红外线辐射能量变化,可以被检测。

二、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的类型:光导检测器和气体热能计两类。

三、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的应用:植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环保检测等。

第六章可见光和紫外光分光光度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分光光度法的原理;②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技术
一、原理: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不同而可对物质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722型分光光度计,751紫外光——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三、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测定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糖类的含量和酶活性等。

第七章旋光分析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旋光分析法原理;②旋光法测定淀粉含量
一、原理:旋光物质可使偏振面旋转一定的角度。

二、旋光仪的类型、构造:WXG—4型XG—6型。

三、旋光法的应用:测定淀粉、糖含量
第八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含量
一、原理:在火焰中原子对单色光的吸收作用。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辐射源、火焰、检测器。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测定特定元素的含量。

第九章气体测压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气体测压技术的原理;②微量呼吸检压法测定呼吸速率
一、引言
二、气体测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任何状态下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和质量密切相关。

三、气体测压技术的类型:定容测压法,定压测容法,差示测压法。

四、气体测压技术的应用:测定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酶活性等。

第十章电化学分析技术
本章重点和难点:①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原理;②电导法测定抗逆性
一、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以电极测定体积电位、电流、电阻与离子数量的关系。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的类型和应用:有电位测定法和电导测定法。

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或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