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
要内容,是后面要学习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是形
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重要基石,是教学的重点。
从学生认知特点来看,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
“ 有力,
物体才运动”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样的错误
前概念根深蒂固,并且“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
律,需要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对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是教学的难点。因此,笔
意义。
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选取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的 24
个必须通过实验学习的三级主题中仅有三个是物理

境化。大单元教学要脉络分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把握联系。先要“高瞻远瞩”,抓住一条知识主线,清
[1]
素提出了 3~5 个基本要求,如表 1 所示。
表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数
科学探
究要素
提出
问题
科学探究
能力的基
本要求个

3
猜想 设计实 进行实 分析
交流
与假 验与制 验与收 与论 评估 与合
设 订计划 集证据 证

3
5
5
5
5
5
三、SRI 一致性工具
SRI 一致性研究工具是斯坦福研究所的(Standford
理教师》
《物理教学探讨》
《物理通报》
《中学物理教学
参考》4 种期刊中关于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教
学设计的 12 篇文章[5]~[16]。
二、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科
学探究的要求
2011 年版课标将科学探究分为提出问题、猜想
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及器材

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及器材
探究
硬币、笔、U型纸条、细长纸带、纸做小船、大号注射器、自制飞机机翼模型
90、浮力产生原因、方向
演示
水槽、乒乓球、木块、石块、弹簧秤(各一个)、自制蜡块、石块、弹簧秤、水槽、细线、金属箔。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分组探究
溢水杯、弹簧秤、小桶、烧杯、细线、石块、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仪。
第十五章机械能
功的原理
演示
82、杠杆平衡的条件
分组探究
弹簧测力计、钩码、支架、起子、镊子、天平、汽水一瓶、筷子、扳手、
83、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分组探究
定滑轮、动滑轮、铁架台、弹簧称、细绳、钩码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8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
压力小桌,细砂、玻璃杯、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
85、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朝各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
第二章光现象
15、光是怎样传播的(影子形成、小孔成像)
演示
激光笔、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自制小孔成像演示仪
16、光反射时的规律
分组探究
激光笔、刻度尺、手电筒、水、盆、投影片.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
17、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分组探究
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58、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
演示
蹄形磁铁、电池盒(附电池)、开关、金属导体、导线、铁架台
59、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扭转
演示
线圈、蹄形磁铁、电池盒(附电池)、开关、导线、铁架台
60、让线圈转起来
探究
线圈、蹄形磁铁、电池盒(附电池)、开关、导线、
61、线圈不能连续转动
演示

初中物理化学实验

初中物理化学实验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必做的20个实验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按操作类型可分为三类:1.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7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

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2. 测定性实验(4个)●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定性实验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之比。

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

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定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通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探究性实验(9个)●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

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

例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侧重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

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这9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

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实验概述

初中物理实验概述
初中物理实验概述
1、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书中包括的实验
共有25个。其中分组实验13个,演示实验12个。
2、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书中包括的实验
共有24个。其中分组实验14个,演示实验10个。
3、在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书中包括的实验共有
20个。其中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14个。
2011版新课程标准必做的20个实验
1.探究过程中,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直接加热,目 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
2. 调节实验装置的顺序是从下到上。 3. 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 酒精灯必须 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4. 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点用平 滑曲线相连。 5. 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 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可以通过增加水的质量 、增加海波质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来延长海波 熔化的时间
2011版新课程标准必做的20个实验
(一)、机械运动(共3个)
一、机械运动(共3个)
1、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要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正确 地使用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并掌握测量的方法和要点:
使用刻度尺要“五会”即会认、会放、会看、会读、 会记。
会认:零刻度是否磨损、分度值(相邻两条刻线所 代表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量程(测量范 围)。
5、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1)实验关键——现象明显, 七色光的呈现要清晰。
(2)具体方法:将较强的白光投射到三棱 镜的一个侧面,在三棱镜的后方用干净 的光屏承接彩色光带。
(五)、透镜及其应用(共3个)
1、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四、透镜及其应用
(1)实验关键—— 观 察 平 行 主 光 轴 的 光 射 向 两 种 透镜后的偏折方向,总结规律。

初中物理必会的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必会的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必会的物理实验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一: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 kg/m 3 。

20个必做实验

20个必做实验

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2个:温度计使用及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力学实验8个: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然后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待测物理量的值。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目录一览表人教版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目录一览表人教版分组实验

附: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上表中加粗部分)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分类解读:第一类:基本操作类实验这7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

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分度值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二类:测定性实验测定性实验4个,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

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

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三类: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

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

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多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的20个实验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的20个实验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的20个实验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必做20个学生实验及答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必做20个学生实验及答案.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物理其中光学实验3个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2个:1.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5.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6.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7.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力学实验8个: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和用弹簧测力计木块的滑动摩擦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和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5.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7.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阿基米德原理);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答案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方法与步骤:(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 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 两侧的角i 和r 。

记录下来(5)如右图所示,把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学生实验分类(人教版)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学生实验分类(人教版)

测 定 性 实验 (4)
1.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力 学 实 验 (8)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5.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7.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 按 实 验 内 容 归 属 分 类
热学 实验 (2) 光学 实验 (3)
1.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 学 实 验 (7)
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5.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6.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7.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学生实验分类(人教版)
实验分类 实验内容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基 本 操 做 类 (7)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 按 实 验 类 型 分 类
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 究 性 实 验 (9)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5.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

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
2.4.5 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 流的条件。
涉及实验、探究的条目有31条
3.1.2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2.1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3.2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 象。
科学探究要素
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了解分析与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课程标准提出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
②测定性实验:4项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课程标准提出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
③探究性实验:9项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设计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1)如下图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如下图乙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cm.(2)天平在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__盘;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与游码的位置如下图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3)如下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 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1)钩码所受的重力为 N.(2)当h="4cm"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 N.(3)从开始提升到h=16cm,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是多少?三、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使用磨损的砝码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四、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3.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11.关于电流方向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B. 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C. 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由电源内部流向负极D. 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负极通过用电器流向正极六、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某学生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用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接线柱,问在这种情况下,电压表的量程是[ ] A.0~3伏B.0~15伏C.3~15伏D.不能用来测量,无量程七、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关于开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改变,它的作用并不改变B.一个开关能控制三盏灯,这三盏灯一定是串联的C.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可以同时控制各支路上的用电器D.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八、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

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一、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

这些实验如下: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7.测量物体的速度;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6.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流;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二、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我们认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各种实验,可以大致分为5类:1.测量性实验:知道有关的器材使用方法,然后运用这些器材进行测量。

如:用电流表测电流;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组装性实验:根据要求设计、连接、组装,组成装置或仪器。

如:连接串并联电路;组装电动机模型。

3.验证性、说明性实验:通过设计小实验,验证观点的正确性(包括器材、做法、现象、结论四个方面),或通过实验说明某一问题。

如:验证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实验说明液化现象的存在。

4.探究性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结论。

如:探究欧姆定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5.建构性实验:通过实验,建构物理量。

如:密度概念的建构;比热容概念的建构。

三、初中物理实验的等级:所有实验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在课堂上形成“边学边实验”的教与学过程。

但由于学校条件、仪器情况、教学时间等问题所限,不可能将所有实验都进行分组实验。

因此,我们从知识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出发点,通过多年来青岛市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并结合新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20个实验,将初中物理实验划分为4个等级,即:零级实验、一级实验、二级实验、三级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