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必做20个学生实验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按操作类型可分为三类:1.基本操作类实验2. 测定性实验3. 探究性实验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7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

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2. 测定性实验(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定性实验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之比。

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

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定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通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探究性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

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

例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侧重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

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这9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

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啊,那可真是充满了奇妙的探索,其中有20个必做的实验呢,每一个都像是一把小钥匙,能打开一扇通往物理世界奇妙天地的大门。

咱们先来说说那个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这个实验可有趣啦,就像一场小小的拔河比赛。

你用不同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拉动,感受那个摩擦力的大小。

你会发现,表面越粗糙,拉起来就越费劲,这就像是在泥泞的路上走路和在光滑的冰面上走路的区别一样。

而且啊,当你增加物体的重量时,也会觉得更难拉动,这就像是一个小胖子和一个小瘦子在同样的地面上拔河,小胖子肯定更难拉动呀。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能很直观地理解摩擦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生活中也能明白为啥鞋底要有花纹,汽车的轮胎要有纹路啦。

再讲讲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这就像是在和镜子玩一个神秘的对称游戏。

拿一支蜡烛放在镜子前面,然后在镜子后面再放一支蜡烛,调整位置,直到从镜子前面看过去,后面那支蜡烛就像前面蜡烛的完美克隆一样。

你会发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而且像和物的大小也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就像是一场魔术,镜子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创造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世界。

这在生活中也很有用哦,比如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就能知道自己的像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啦。

还有那个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这就像是一场水中的冒险。

把不同的物体放进水里,有的浮起来,有的沉下去。

当你改变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时,你会发现浮力也跟着变化。

就像你在游泳池里,把身体更多地浸在水里,就会感觉更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在托着你。

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船为什么能在水上航行,那些巨大的轮船虽然很重,但因为它们的形状和排开了大量的水,就能浮在水面上,是不是很神奇呢?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也很有意思。

串联就像是一群小伙伴手拉手,电流就像水流一样,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这些小伙伴。

而并联呢,就像是小伙伴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电流可以同时从不同的小组通过。

在这个实验里,你可以用小灯泡来做实验,看着它们在不同的电路连接下,有的亮得很,有的暗一些,就像在玩一个灯光的游戏。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必做20个学生实验及答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必做20个学生实验及答案

其中光学实验3个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2个:1.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5.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6.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7.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力学实验8个: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和用弹簧测力计木块的滑动摩擦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和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5.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7.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阿基米德原理);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答案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方法与步骤:(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5)如右图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类型一、光学实验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与步骤:(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做五次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

记录下来(5)如上右图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方法与步骤: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长大纸,纸上竖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看上去它跟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将结果记录入下表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法与步骤:实验过程:(1)按照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物距)u >2f ,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测出物距u 和像距v 。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 ,仍使u >2f ,仿照步骤(2)再多做几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初中物理必背的20个实验汇总(含解析考点)

初中物理必背的20个实验汇总(含解析考点)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20个实验(详解附考点方向)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更多资料及电子版在公众号:学习笔记君【实验补充】(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考点方向】: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用温水;②减少水的质量;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6、水沸点98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气泡压强变小。

11、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

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实验二、探究不同物体吸热能力的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相同的酒精灯2个、烧杯(80ml、分别盛60g的水和食用油)2个、温度计2支、铁架台2个、石棉网2个、火柴、机械停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必做20个学生实验及答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必做20个学生实验及答案.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物理其中光学实验3个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2个:1.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5.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6.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7.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力学实验8个: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和用弹簧测力计木块的滑动摩擦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和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5.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7.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阿基米德原理);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答案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方法与步骤:(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 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 两侧的角i 和r 。

记录下来(5)如右图所示,把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完整版)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完整版)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完满版)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20 个实验( 2011 年版)1.基本操作类实验( 7 个)●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有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通电路和并联电路这7 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

实验时,要求会依照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依照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2.测定性实验( 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定性实验都是依照必然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经过的行程和时间之比。

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详尽项目上的应用。

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一致,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然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经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研究性实验( 9)●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通电螺线管外面磁场的方向●研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觉电流的条件研究性实验 9 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 45%。

研究性实验不用在实验时对全部科学研究要素左右逢源,而应依照课题特点重视部分要素。

比方:“研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觉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可以重视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

不同样的课题,重视不同样的要素,经历这 9 个研究性实验此后,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将获取全面发展。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光学实验3个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2个:1.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5.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6.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7.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力学实验8个: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和用弹簧测力计木块的滑动摩擦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和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5.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7.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阿基米德原理);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答案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方法与步骤:(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角i 角r第一次第二次(5)如右图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方法与步骤: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长大纸,纸上竖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将结果记录入下表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大小的比较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第一次第二次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方法与步骤:(1)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上;(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倒正。

(3)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f和2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测量和观察。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观察在屏上能得到烛焰的像吗?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像的性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实虚正倒缩放u>2f 实倒缩f<u<2f 实倒放u<f 虚正放实验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方法与步骤:一、估计和测量水的温度1.用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将开水倒进杯中,把温度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温度计的水银柱(或液柱)很快上升,待温度停止上升时,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2.手感估计水的温度待杯中热水逐渐冷却(也可加凉水加速冷却),用手指轻轻试一下水的温度,先估计水温,然后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

用这样的方法分别测出烫手、温、凉等几种感觉时水的温度,把每次的估计值和实测值记入下表。

二、作水的加热曲线和冷却曲线1.烧杯里盛入2/3的水,然后把它放在有石棉网的三角架上。

用温度计测出水的初温,将它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2.点燃酒精灯,并立即启动秒表,用中等火焰给水加热,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水。

将加热时间t和对应的温度T记入预先设计好的表中。

3.当水温到达90℃,立即熄灭酒精灯,但是让秒表继续计时,然后每隔5分钟测定一次水的温度,并把时间和对应的水的温度填入表中。

4.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在坐标纸上以加热时间t(分钟)为横轴,以水的温度T(℃)为纵轴,描出所测得的数据点,然后描出T—t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水的加热曲线。

接着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紧接着加热曲线,画出水冷却时的T-t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水的冷却曲线。

【注意事项】1.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

2.用普通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必须使温度计的整个液泡全部浸入液体,否则测出来的温度会有偏差。

读数时,也不应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3.因为温度计是用厚玻璃管制成的,温度的刻度在管的外表面而液体却装在管子里,因此读数的时候,眼睛必须保持在温度计液面的同一高度上,否则会产生读数误差。

4.作水的加热曲线和冷却曲线实验,可以两个学生一道做,事先要合理分工,各司其责,互相配合。

这个实验主要是实际训练。

使用温度计,要注意正确读数,特别是不要将温度计碰到烧杯底部。

实验5、使用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探究水的沸腾过程)方法与步骤:1.按图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在下表中3.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C4.分析现象和图像,得到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实验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 方法与步骤:1.照图甲连好电路,把开关分别接在A、B、C三点,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2.照图乙连好电路,将开关都闭合,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3.分别断开S1、S2、S,观察灯炮的亮灭情况。

甲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结论: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不变;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支路中的用电器,用电器的位置变了,它的控制作用可能改变。

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乙实验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方法和步骤1.照图甲接好电路。

2.分三次把电流表接入A、B、C三点,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I A、I B、I C。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

4.照图乙连好电路。

5.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I A、I B、I C。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甲乙实验8、使电压表测量电压 (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方法与步骤:1.照图甲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间电压、BC间电压、AC间电压。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4.照图乙把两上灯泡L1、L2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5.和电压表分别测出灯L1、L2两端及总电压。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甲乙实验9、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9-1.探究欧姆定律方法与步骤:1.按图甲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值。

(R=R1=5Ω)电压U/V电流I/A2)电压U/V电流I/A3.在图乙中画出每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

4.分析得出电流I、电压U的关系,可表示为:同一导体的电流跟电压成压比。

5.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甲乙9-2.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方法与步骤:原理: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算出电阻。

步骤:1.照图所示连好实验电路。

2.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3.多次调整变阻器的滑片,再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4.利用公式算出电阻值。

5.比较计算出的电阻值,大小相同吗?你得出的规律是什么?你对出现的现象怎样解释?测得的电阻值大小不同,且所加电压越大,电阻越大,是因为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实验10、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方法与步骤:1. 按照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物电路,检查无误。

2.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的不同位置,根据小磁针的指向,记下螺线管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3.接通电路,观察各小磁针的指向,记下通电螺线管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4.画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磁感线的分布图;5.把连接电池正负极的导线对调,再重复上述步骤。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实验11、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方法与步骤:1.按照课本中的图示,正确连接好实物电路,检查无误;2.断开开关,使直导电棒在磁场中静止和做上下、前后、左右运动,即让直导电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和不做切割磁感线运,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3.直导电棒在磁场中运动情况感应电流有无电流计偏转方向断开电路不切割磁感线静止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切割磁感线静止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向前向后闭合电不切割磁感线静止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向前路向后切割磁感线静止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闭合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1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方法与步骤:原理: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原理:根据电功率的公式P=IU可知,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器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它的电流,代入公式即可求出。

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检查无误。

2.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标在灯口上),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算出额定功率的大小。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的电压高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它的实际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