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携式超声仪和床旁X线机 血液净化设备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
.
.
快速电解质分析仪
心脏标志物检测仪
.
急救器械
搬动、转运器械 手术器械 急救包、穿刺包
.
急救药品
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 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止痛、解热药;止血药;常 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 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
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 12平方米,并配备相关的抢救设备 。
.
抢救室
面积宽阔
.
较大间距
布局与设置(清创缝合室)
清创缝合包 备有其他各种无菌包 手术床、无影灯 各种无菌敷料
.
布局与设置(观察室)
暂时不需要住院治疗,回去又可能发生意外 对短时难以确诊的病人,可留在急诊观察室观察和治疗 根据实际设置观察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
人员配置
急诊护士要求: 1、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 构梯队合理。 2、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合格, 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 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 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急诊=院前急救+急诊科处理
.
急诊医学的发展
加
促
强
进
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
.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009年5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 布
制定目的: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 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 。
.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内容 共六章 +2附件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设置与运行 第三章 人员配备 第四章 科室管理 第五章 检查评估 第六章 附则 附件1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 附件2 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急诊科定位及任务: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 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 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 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监 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
急诊科设置与布局的原则
方便急诊病人就诊 快捷、简单、安全 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布局与设置
空间设置上要求有利于缩短抢救半径,争 取抢救时间
设施设备上配置留有空间 医护人员优化配置
.
布局与设置
1、位于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 。 2、入口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 3、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
.
布局与设置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
察室。 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 和急诊重症监护室
支持区: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合理布局,有利于快速确诊和争取抢救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布局与设置
醒目的指示通道 与手术室、ICU等相连接的
急诊科设置与管理
.
谁创建的现代急诊医学
60年代急诊医学的开端 70~80年代,急诊医学快速发展的阶段 90年代以后,急诊发展理性化年代
急诊医学是社会需要的产物
.
急诊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医没有急诊的专有名词 1978年北京协和医院实施急诊主治医师负责制 1979年邵孝洪教授出席“WHO”西太平洋会议 1983年卫生部号召“有条件的医院成立急诊科” 1985年召开第一届全国性急诊工作会议 1986年正式成立急诊医学学会
.
人员配置
急诊科管理层要求: 急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 理工作 。三级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副高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医院的应当由具 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 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
窗口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
布局与设置
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 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 ,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 能性!
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 就诊流程便捷通畅 建筑格局和设施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
布局与设置
4、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 。
5、环境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 。
6、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区域
.
布局与设置
自成一区,建设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及色彩设 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建立绿色通道,设有醒目的急诊和分区标志 病人就诊程序简捷、方便、合理、设施完善 儿科单设,急诊传染病隔离病房独立成区
.
布局与设置(EICU)
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 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临床监测技术对病人进行
严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 使病人度过危险期,是EMSS(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的第三个环节
.
仪器设备
心电图机、除颤仪、心肺复苏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中心负压吸引、中心供氧装置、洗胃机
.
布局与设置(分诊室)
检查床、候诊椅
电话、对讲机、呼叫器、信号灯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安装监控装置
急诊登记本、各种登记表格、常用检验单
检查仪器及用物,如监护仪、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 压舌板、手电筒等
.
布局与设置(抢救室)
尽量靠近分诊室,备有急救仪器、常用的急救用物及各类 急救药品
.
人员配置
急诊科医护配备要求: 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 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 人员。
.
人员配置
急诊医师要求: 1、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梯 队结构合理。 2、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外,急诊医师应当具 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 基本能力。
.
.
快速电解质分析仪
心脏标志物检测仪
.
急救器械
搬动、转运器械 手术器械 急救包、穿刺包
.
急救药品
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 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止痛、解热药;止血药;常 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 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
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 12平方米,并配备相关的抢救设备 。
.
抢救室
面积宽阔
.
较大间距
布局与设置(清创缝合室)
清创缝合包 备有其他各种无菌包 手术床、无影灯 各种无菌敷料
.
布局与设置(观察室)
暂时不需要住院治疗,回去又可能发生意外 对短时难以确诊的病人,可留在急诊观察室观察和治疗 根据实际设置观察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
人员配置
急诊护士要求: 1、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 构梯队合理。 2、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合格, 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 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 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急诊=院前急救+急诊科处理
.
急诊医学的发展
加
促
强
进
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
.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009年5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 布
制定目的: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 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 。
.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内容 共六章 +2附件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设置与运行 第三章 人员配备 第四章 科室管理 第五章 检查评估 第六章 附则 附件1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 附件2 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急诊科定位及任务: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 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 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 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监 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
急诊科设置与布局的原则
方便急诊病人就诊 快捷、简单、安全 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布局与设置
空间设置上要求有利于缩短抢救半径,争 取抢救时间
设施设备上配置留有空间 医护人员优化配置
.
布局与设置
1、位于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 。 2、入口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 3、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
.
布局与设置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
察室。 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 和急诊重症监护室
支持区: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合理布局,有利于快速确诊和争取抢救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布局与设置
醒目的指示通道 与手术室、ICU等相连接的
急诊科设置与管理
.
谁创建的现代急诊医学
60年代急诊医学的开端 70~80年代,急诊医学快速发展的阶段 90年代以后,急诊发展理性化年代
急诊医学是社会需要的产物
.
急诊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医没有急诊的专有名词 1978年北京协和医院实施急诊主治医师负责制 1979年邵孝洪教授出席“WHO”西太平洋会议 1983年卫生部号召“有条件的医院成立急诊科” 1985年召开第一届全国性急诊工作会议 1986年正式成立急诊医学学会
.
人员配置
急诊科管理层要求: 急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 理工作 。三级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副高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医院的应当由具 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 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
窗口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
布局与设置
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 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 ,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 能性!
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 就诊流程便捷通畅 建筑格局和设施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
布局与设置
4、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 。
5、环境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 。
6、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区域
.
布局与设置
自成一区,建设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及色彩设 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建立绿色通道,设有醒目的急诊和分区标志 病人就诊程序简捷、方便、合理、设施完善 儿科单设,急诊传染病隔离病房独立成区
.
布局与设置(EICU)
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 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临床监测技术对病人进行
严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 使病人度过危险期,是EMSS(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的第三个环节
.
仪器设备
心电图机、除颤仪、心肺复苏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中心负压吸引、中心供氧装置、洗胃机
.
布局与设置(分诊室)
检查床、候诊椅
电话、对讲机、呼叫器、信号灯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安装监控装置
急诊登记本、各种登记表格、常用检验单
检查仪器及用物,如监护仪、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 压舌板、手电筒等
.
布局与设置(抢救室)
尽量靠近分诊室,备有急救仪器、常用的急救用物及各类 急救药品
.
人员配置
急诊科医护配备要求: 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 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 人员。
.
人员配置
急诊医师要求: 1、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梯 队结构合理。 2、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外,急诊医师应当具 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 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