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6个关注点素材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一、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官名)。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感想: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

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方法指津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而已、(邪)”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文言文的学习其实一点也不难,只需要我们掌握好技巧就行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懂得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答题技巧】
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文言文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言文阅读会考选择题、翻译题及断句题。

高三网小编整理了最实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高考生搞定文言文断句题型,确保在文言文阅读中少失分。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文言文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言文阅读会考选择题、翻译题及断句题。

高三网小编整理了最实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高考生搞定文言文断句题型,确保在文言文阅读中少失分。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更多文言文复习方法:/wenyanwen/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文言文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言文阅读会考选择题、翻译题及断句题。

高三网小编整理了最实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高考生搞定文言文断句题型,确保在文言文阅读中少失分。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语句停顿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语句停顿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语句停顿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考点讲解】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兼以判断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一般以文言文停顿(文言文断句)的形式考查。

这里首先介绍朗读中的停顿。

朗读中的断句能力、语句内部的节奏划分,即语意停顿便成为检测我们语言表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把握句子内部的语意停顿、粗看起来似乎“活”,难以把握。

其实语意停顿也有其规律可循。

这里以语文中“节奏划分”试题为例,对语意停顿略作归纳如下:(1)停顿在主谓之间愚公/移山;城/非不高也;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今夕/是何年;五十弦/翻塞外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狼/洞其中;(2)停顿在动词与所带的宾主之间衔/远山,吞/长江;惜/秦皇汉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属/予作文/以记之;人有/悲欢离合;(3)停顿在发语词和关联词之后夫/环而攻之;盖/大苏/泛赤壁云;若夫/霪雨/霏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4)停顿在诗句的节拍之间①五言诗的节拍为“23、212、2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②七言诗的节拍为“2221、2212、22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5)停顿在语句的倒置处明月/几时/有;处/江湖/之远;八百里/分/麾下炙;(6)停顿在补语前遂/许先帝/以驱驰;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停顿在承前指代语之后是/进亦忧,退亦忧;是/地利/不如/人和也;(8)停顿在古今形同义异的双音词之间而乡邻之生/日蹙;今/天下/三分;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可/以一战;句子内部的语意停顿,重在把握其“语意”。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文言文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言文阅读会考选择题、翻译题及断句题。

高三网小编整理了最实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高考生搞定文言文断句题型,确保在文言文阅读中少失分。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020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及口诀

2020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及口诀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2020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及口诀
文言文断句和我们诵读现代文经典一样很注重语感,而语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所以我们除了平常多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课内外文言文来阅读外,还需掌握一些断句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词性
(一)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对于考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把握文意起着关键作用。

在 2021 年的高考复习中,我们需要对文言文断句这一知识点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首先,我们要明确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文言文没有像现代文那样明确的标点符号,断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理解。

如果断句错误,可能会导致对句子意思的曲解,甚至影响对整篇文章的主旨把握。

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断句呢?这里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一是凭借语感。

平时多读文言文经典篇章,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感强了,在断句时就能凭借直觉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语感并不是绝对可靠的,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二是借助语法知识。

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是断句的重要依据。

比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宾语紧跟动词;名词常做主语或宾语等等。

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成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断句的位置。

三是观察虚词。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特定的用法和作用。

比如,“夫、盖、若夫、至若”等常出现在句首,“也、矣、乎、哉、焉”等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则”等在句中用法多样,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通过关注这些虚词,可以为断句提供重要的线索。

四是注意对称句式。

文言文中常有对仗工整、结构对称的句子,比如“骈四俪六”“排比句”等。

利用这种句式的对称性,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断句。

五是理解文意。

断句的最终目的是正确理解文意,因此在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对文章的内容和逻辑有清晰的把握。

只有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和思路,才能做出合理的断句。

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看这些方法的应用。

比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在这个句子中,“今齐地方千里”是一个完整的表述,“百二十城”与之相对独立,应断开。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是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中间应该断开。

2020年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题解题六大技巧

2020年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题解题六大技巧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题解题六大技巧(一)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找虚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第一讲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第一讲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方法指津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而已、(邪)”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这段文字相当典型。

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

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2020年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2020年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一、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官名)。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感想: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

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方法指津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而已、(邪)”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四大题型解题技巧断句题:6个关注点一.关注名词和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1.例题解析◎例题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解析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答案:今入关./财物../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无所取/妇女2.高考试题(2018·全国1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文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设题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名词和代词进行断句。

语句中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有“礼部贡举”“士”“轼”“禁约”,“技”“巡铺内侍”“举子”“罪”这些词都可以作主语或宾语。

从具体分析语境看:“礼部贡举”前有动词“知”,作宾语,其后断开;“士”后有动词“坐”,作主语,其前需断开;第一个“轼”后有形容词使动化的“宽”,作主语,其前应断开;第二个“轼”后有动词“奏逐”,作主语,其前需断开;“禁约”前有动词形容词使动化的“宽”,作宾语,其后需断开;“技”前有用如动词的“尽”,作宾语,其后应断开。

“巡铺内侍”后有动词“摧辱”,应在其前断开;“举子”前有动词“摧辱”,作宾语,其后断开。

答案:B◎参考译文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

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

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

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二.关注动词和形容词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1.例题解析◎例题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荆轲刺秦王》) ◎解析该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求、利、得、取、使、淬。

这些词语可能作谓语(“利”很明显不作谓语,作“匕首”的定语),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求”若作谓语,则其前名词“太子”作主语,“于是”“预”作状语,其后“匕首”(天下之利匕首)作宾语,故第一个“匕首”后应断开;“得”作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子”,其后“匕首”(徐夫人之匕首)作宾语,故第二个“匕首”后应断开;“取”作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子”,其后“百金”作后置状语,故“百金”后应断开。

◎答案于是太子../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预求.天下之利匕首2.高考试题(2016·全国卷Ⅰ,改编)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解析语句涉及的动词或形容词有:为、有(能声)、窜、闭、有(使客)、亡、移、诘、报、藏、廋、索等。

这些词语中可能作谓语的有:有(能声)、窜、闭、亡、诘、报、藏、廋、索等。

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应当注意的是:“有(能声)”的主语虽然是“曾公亮”,但“有(能声)”体现的是“为政”,故而只能在“声”后断开,后文中的“有使客”和“移书”同此。

其他动词皆能找到主语和宾语,以此即可进行断句。

◎答案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进士甲科,做会稽县知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闸门,将湖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财物,递送文书要求查办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管辖的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曾公亮熟悉法令条文,久经历练,熟悉懂得了朝廷官府的规章制度,位居首位的宰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三、关注表对话的词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1.例题解析◎例题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均有说话者,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三处,对话词“问”后可以断开,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据名词和代词断句,其他也可断开。

◎参考答案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2.高考试题(2016·浙江高考,改编)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对话词进行断句。

文段中表明对话的词“曰”“问”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

其他两处语句可以借助名词“室”“藏书”等名词进行断句。

◎答案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参考译文老人微笑,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扇门可供进入,路径很宽,来到一个精美的小屋,屋内藏书万卷。

茂先问老人说:“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历代史书。

”又来到一间室内,藏书更多。

茂先又问:“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各国的史志。

”四.关注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景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断句时,应注意以下6类虚词:(1)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常用于句首,其前一般要断开。

(2)句首发语词:“且、夫、盖、呜呼、至若、若夫、嗟夫、嗟乎、唯、斯、凡、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而已”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

(4)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等,其前一般要断开。

(5)“以、于、为、则、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开。

(6)表疑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其前一般就可断开。

◎特别提示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断开。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断开也可不断开。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

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

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4.“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则不能断开。

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例题解析◎例题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解析本语段有句末语气词“焉”“也”各两个,一个句首语气词“夫”,五个句首关联词“于是”“以”“则”“而”“故”。

本语段可根据虚词来完成断句。

◎答案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高考试题4.(2014·湖南高考,改编)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徐)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解析要给这段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于、也、而、其、者、则;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而(某些)、其、则”属于句首虚词,“也、者”属于句尾虚词,“于、而(某些)”属于句中虚词。

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答案: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参考译文徐孟祥隐居深山,不被世俗重用,贫穷困顿居于人下,就像天寒地冻的冬天;说到他用善惠及别人,并且有成就万物之心,他这样做大概不是为了结果吧!这就如大雪一样有蕴含生机、消除灾祸的功绩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