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技术发展史[论文]
中国秤的发展史
中国秤的发展史
中国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件文物,它曾经是中国古代商业交易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造秤古文化发展历史上较为重要的部分。
中国秤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那时,人们就开始用小块铜板作量器来量度物品的重量,这可以是最早的构成了秤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
到公元前400-500年,即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比较完备的中国秤,它们被用于衡量物品的重量,此时秤的结构已经达到了近乎成熟的状态。
随着时间和文明的推移,中国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几乎在每一次重大的文明变革中,秤也作出了贡献,这与它在当时社会中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有关。
汉代的秤盘通常是圆形的,用来称重的称重物体通常用两个脚垫着搁置在其上,而其上则放有量等的铜块作为称量的依据。
明代的中国秤则有很大的改变,新型的秤盘更加宽敞大方,有着更好的量等精度,以及双轴计重器的出现,其称量形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可以在一轴上进行重量的计量。
此外,中国秤还影响了其它国家的秤文化,比如新加坡、印度等国家。
中国秤在最近几十年继续发展,它不仅被用于商业交易,而且在电子秤、测试秤、家用秤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它的功能、便携性和多重性,秤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秤的发展史让我们看到了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沿革,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在当今社会中仍然不断发展着的重要性,表明中国秤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物。
电子秤毕业论文
电子秤毕业论文电子秤毕业论文引言电子秤是一种能够精确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秤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庭中使用的厨房秤,还是在商业领域中使用的商用秤,电子秤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篇论文将探讨电子秤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电子秤的原理电子秤的原理基于压力传感器和电子线路的组合。
当物体放置在电子秤上时,压力传感器会受到物体的压力作用,产生电信号。
电子线路会将这个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相比传统的机械秤,电子秤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2. 电子秤的应用2.1 家庭使用在家庭中,电子秤常用于厨房。
它可以帮助我们精确称量食材,保证烹饪的准确度。
无论是烘焙、炒菜还是调制饮品,电子秤都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每个成分的份量,提高食物的口感和质量。
2.2 商业领域在商业领域,电子秤广泛应用于超市、菜市场、快递行业等。
它可以帮助商家准确计量商品的重量,确保交易的公平和准确。
同时,电子秤还可以提供数据记录和统计功能,帮助商家进行库存管理和销售分析。
3. 电子秤的未来发展趋势3.1 智能化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秤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的电子秤可能会与智能手机或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监控和管理电子秤的使用情况,实现更加便捷和智能的操作。
3.2 多功能化除了称重功能,未来的电子秤可能会具备更多的功能。
例如,温度测量、计时器、食材分析等。
这样一来,电子秤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的称重需求,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助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3.3 环保节能在未来的设计中,电子秤也将注重环保节能。
采用更高效的电子元件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电子秤的材料选择也将更加环保可持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电子秤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它不仅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电子秤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电子秤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首先,电子秤的发展不能离开电子技术的发展,当40年代末,世界上刚出现电子管式的电子计算机时(它是有几间房屋大小的庞然大物),人们根本不可能想象把它用于称重系统.50年代人们所说的电子衡器,只能说是一种带有电气设备的机械衡器.实际上是人l门借助一些机电元件(继电器、光栅等)形成机械式码盘稀七电式码盘,以数码形式识别机械衡器的平衡位置.严格说,这还不能称为电子秤.
当60年代中期传感器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测量领域中出现了一个数盘级的飞跃后,电子衡器才被大量用于工业自动化的生产中.那时的准确度仅在百分之儿,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也只能达到千分之几。
应该说,70年代开始,由于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才真正把电子秤带进了商贸领域,甚至是科技领域。
近十年来在工业发达国家中,电子衡器无论在准确度而言,还是应用的广泛程度方面以及衡器所具有的各种功能方面,都以空前规模逐步取代各种机械衡器(包括机械式分析天平)。
更多有关于电子秤的信息查询:。
现代秤的原理与应用论文
现代秤的原理与应用论文1. 引言现代社会中,秤作为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秤的原理和应用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现代秤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电子秤和液体秤。
2. 电子秤的原理与应用电子秤是利用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现代化秤。
电子秤的原理是基于电阻应变原理,通过应变传感器将物体质量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最终显示出物体的质量。
电子秤具有精准度高、读数稳定等特点,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机械秤。
电子秤广泛应用于商业、医疗、厨房等领域,如超市称重、药品配药、食品加工等。
电子秤的应用主要包括: - 商品称重:超市、菜市场等销售场所经常使用电子秤进行商品称重,准确地计算物品的重量。
- 药品配药:医院药房使用电子秤进行严格的药品配药,确保药品的准确剂量。
-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行业常使用电子秤进行食材的称重和配料,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
- 实验研究: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使用电子秤进行实验物质的精确称重,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液体秤的原理与应用液体秤是一种特殊的秤,主要用于测量液体的重量。
液体秤的原理是基于浮力原理,通过将待测液体置于测量容器内,并通过测量液体的浮力大小来计算出液体的质量。
液体秤的精度更高,适用于需要测量液体重量的场合,例如化学实验、药品配制等。
液体秤的应用主要包括: -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中,液体秤用于测量溶液、药品等液体物质的质量。
- 酿酒业:酿酒业中,液体秤用于测量酒液的质量,确保酿造过程的准确性。
- 药品配制:医院药房使用液体秤进行液体药品的配制,确保药品剂量的准确性。
- 科学研究:科研机构使用液体秤进行液体样品的称重,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4. 现代秤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测量精度的不断追求,现代秤在原理和应用方面有着持续的发展趋势。
- 无线连接:现代秤开始使用无线技术,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与秤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的查看和管理。
电子称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序言 (3)第1章任务和指标 (4)1.1 设计任务 (4)1.2设计指标 (4)第2章功能分析 (5)2.1系统总体框架图 (5)2.2各模块基本原理 (5)2.2.1采用应变片称重的基本原理 (5)2.2.2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6)2.2.3 A/D转换的工作原理 (10)2.2.4 数码管显示的工作原理 (10)第3章硬件设计 (11)3.1 电路主要结构 (11)3.2 ±12V稳压电路 (11)3.3 两级放大电路 (12)3.4 A/D转换电路 (12)3.5 数字显示电路 (13)第4章软件设计 (14)4.1 总程序模块设计 (14)4.2 A/D电路模块设计 (14)4.3 拆字程序模块设计 (15)4.4 显示电路模块设计 (15)第5章安装与调试 (16)5.1 硬件调试 (16)5.2 软件调试 (16)5.3 综合调试 (16)5.4 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 (16)5.4.1 故障出现情况 (16)5.4.2 解决方案 (17)5.5 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17)总结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1)附录1 (21)附录2 (23)附录3 (24)附录4 (24)附录5 (25)序言《子•算经》记载:秤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两为一斤。
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在传说的皇帝“设五量”中,权衡既为五量之首。
夏禹的“声为吕,声为度,称以出”;“循守会稽,乃审权衡,平斗斛”等,均说明了在我国古代称重技术所处的位置和重要性。
在公元前,人们为了对货物交换量的估计,起初采用木材或土制作的容器作为交换货物的计量。
以后,又采用简单的秤来测定质量。
在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量迅速称量散料物品的自动秤。
第一台定量自动秤约在1880年获得型式批准的,它是由倾斜象限杆秤发展来的。
每次约可称量500kg。
这种自动秤的称量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a,打开装满散料的容器; b,把散料输入到秤斗里进行称量;c,到达平衡位置时,关闭进料闸门;d,自动卸空料斗;e,秤斗和气动联动装置回到初始位置,自动地启动下一个称量程。
电子天平的历史和发展
电子天平的历史和发展引言:电子天平,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它以其精准的测量结果和便捷的操作方式,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电子天平的历史和发展,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电子天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电子天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还处于机械天平时代。
最早的电子天平使用的是电流平衡原理,在电流在两个石英管之间流通时产生电磁场,使得电路中的测量电流保持恒定。
这种天平的精度相对较低,无法满足高精度测量的需求。
二、电子天平的技术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天平的精度得到了长足的提升。
其中的重要突破是半导体技术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随着半导体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的快速发展,电子天平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和自动化。
这一时期的电子天平开始使用压阻式传感器,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获取物体的重量。
三、电子天平的应用领域拓展1. 科学研究电子天平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从微量试剂到溶液浓度的测量都需要精确的称量。
电子天平的高精度和稳定性使得这些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此外,在生物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电子天平也广泛应用于微量生物样本或纳米材料的测量。
2.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电子天平的应用也日益普遍。
例如,在制药行业中,药品的生产需要严格控制每个成分的重量。
电子天平通过高精度和快捷的称量过程,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合格。
此外,电子天平还用于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珠宝制造等领域,为生产流程提供了精确和稳定的测量结果。
3. 医疗领域电子天平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体重测量和药物剂量控制。
在医院和诊所中,电子天平常用于测量患者的体重,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此外,电子天平还提供了准确的药物称量,确保患者接受到正确剂量的药物治疗。
四、电子天平的未来发展趋势1. 精度提升尽管现代的电子天平已经具备了很高的精度,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杆秤的发展历史
杆秤的发展历史杆秤,又称杆秤称重器,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称重工具之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者缺的重要设备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杆秤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逐步揭示杆秤的演进过程和技术变革。
1. 古代杆秤古代杆秤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古埃及。
最早的杆秤由一根横放的杆子和两个悬挂在杆子两端的物体组成。
物体的质量通过杆子的弯曲程度来判断,这种杆秤被称为弹性杆秤。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不同材质的杆子和吊钩,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古代,杆秤主要用于商业交易和农业生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工具。
2. 中世纪杆秤在中世纪,杆秤的设计和创造技术有了一定的改进。
杆秤的杆子和吊钩开始使用金属材料,如铜和铁,以增加强度和耐用性。
此外,杆秤的秤盘也得到了改进,采用了更精确的刻度,使测量更加准确。
中世纪的杆秤在商业和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工业革命时期的杆秤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杆秤的设计和创造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
18世纪末,英国工程师詹姆斯·沃特发明了弹簧秤,这是一种基于弹簧原理的新型杆秤。
弹簧秤的浮现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成为当时工业生产中不可或者缺的工具。
此外,工业革命时期的杆秤还开始广泛应用于矿产、航运等领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4. 现代杆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杆秤在设计和创造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改进。
现代杆秤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电子杆秤通过传感器和数字显示屏,可以直观地显示物体的质量,并且具有自动校准和数据记录等功能。
此外,现代杆秤还具备便携性和多功能性,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场景的需求。
总结:杆秤作为一种测量工具,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从简单的弹性杆秤到电子杆秤的演变过程。
古代的杆秤主要用于商业交易和农业生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称的发展史及使用方法
称的发展史及使用方法一、称的发展史下面按各种称的历史出现顺序,讲述称的发展史:原始秤:最早的秤可能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至2000年间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当时的人们使用一种叫做"天平"的简易装置,通过平衡原理来衡量物品的质量。
杆秤:中国的杆秤起源较早,据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初步的杆秤雏形,到了汉代已经相当成熟,通过杠杆原理,利用秤砣与秤杆两端的平衡关系来称量物体。
戥子秤:明清时期,戥子秤(也叫戥秤)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药材行业中,它可以精确到厘,极大地提高了称量精度。
弹簧秤: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出现了弹簧秤,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原理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电子秤: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秤开始取代传统的机械秤,它通过传感器(如电阻应变片、压电晶体、磁悬浮传感器等)将物体的重量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电路进行数字化处理,显示出重量值,大大提高了称量的精确度和效率。
智能秤:进入21世纪,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秤应运而生,不仅可以精准测量重量,还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与手机、电脑等设备连接,实现数据的云端同步和健康管理等功能。
二、称的使用方法下面介绍现在人们常用的主要两种称的使用方法:杆秤:将秤砣挂在秤杆的零点位置(通常标注有“0”或“起点”字样),确保秤杆处于平衡状态,不偏倚任何一侧。
将待称重的物品轻轻放在秤盘上,手持秤杆或悬挂在固定支架上,慢慢调整秤砣的位置,让秤杆在秤砣的作用下保持水平平衡,即秤砣一侧下沉的长度与另一侧秤盘上物品的重量成正比。
当秤杆平衡后,秤砣所在的秤杆刻度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最后读取并核实重量。
电子秤:打开或激活电子称,等待显示屏显示出“0.00”等信息,将待称重的物品轻轻地放在秤盘中心位置,读取显示屏上的数值,这就是物品的重量。
以上就是称的发展史及使用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
秤的发展史
精品课件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电 子秤技术自20世纪开始得到迅猛发展,我国 电子秤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呈现:小型化、模块化、高 精度、集成化、智能化、综合性、组合性的 发展趋势。
精品课件
我们身边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电子称 菜市场、超市等
精品课件
秤 就在我们的身边 人体秤
精品课件
爷爷奶奶买菜用的便携秤
精品课件
•谢谢欣赏
精品课件
就这样,秤这种计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传 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精。品课件
我国古时候的秤
精品课件
我国古时候的秤
精品课件
杆秤是秤的一种,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称重量的简易衡器,由木
制的带有秤星的秤杆、金属秤锤、提绳等组成。 以带有星点和锥度的木杆或金属杆为主体,并配有砣(砝码)、砣
秤的发展史
唐俊祺
精品课件
秤的由来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其实物证据(石块砝码)
发现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文明遗址,距今已 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古埃及人在同时代的记载中 也有提及,但至今没有发现实物。 在中国,秤的出现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 制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 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 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 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 支战国时的铜衡杆,这种衡器即不同于天平也不同 于后来的称杆,但与不等臂天平类似。
精品课件
秤的定义
测定物体质量的衡器。常见的有杆秤、 台秤、案秤等。弹簧秤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所测 的物体的重量来代替物体的需求量。
精品课件
发明传说
从古至今称重工具的改变作文
从古至今称重工具的改变作文
嘿,你知道吗?从古至今,称重工具那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电子秤。
那时候,他们用的是简单又质朴的秤砣和秤杆。
想象一下,一个小商贩在热闹的集市上,拿着那根长长的秤杆,秤砣在秤杆上滑动,“这难道不像在演奏一首独特的商业之歌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平出现了。
它就像一个公平的使者,两边放上要称重的东西,哪边重哪边轻,一目了然。
“这是不是很神奇?”
后来,又有了机械秤。
那大大的表盘,指针随着物品的重量转动,就好像在跳着一场精准的舞蹈。
到了现代,电子秤闪亮登场啦!小小的屏幕上,数字清晰地显示着重量,方便又快捷。
“这比起以前的工具,可真是先进太多啦!”
有一次,我和爷爷聊天,说起这些称重工具的变化。
爷爷眯着眼睛回忆道:“我们小时候啊,能有个秤砣和秤杆就很不错喽,哪像现在这么方便!”我好奇地问:“爷爷,那您觉得哪种最好用呢?”爷爷笑着说:“都好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宝贝嘛!”
再看看如今的超市里,各种高精度的电子秤琳琅满目。
还有那些专门用于工业称重的大家伙,那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从古至今,称重工具的改变,不正是人类智慧不断进步的见证吗?“这难道不是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吗?”从简单的秤砣秤杆,到如今的高科技电子秤,每一次的变化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准、更加美好。
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神奇的称重工具出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电子秤技术发展史[论文]
电子秤技术发展史【摘要】按《孙子·算经》记载: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在传说的皇帝“设五量”中,权衡既为五量之首。
夏禹的“声为吕,声为度,称以出”;“循守会稽,乃审权衡,平斗斛”等,均说明了在我国古代称重技术所处的位置和重要性。
【关键词】电子称;计量;发展史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0196-01一、电子称的发展史在公元前,人们为了对货物交换量的估计,起初采用木材或陶土制作的容器来作为交换货物的计量。
以后,又采用简单的秤来测定质量。
中国衡制起源于何时已无从稽考了。
黄帝造做器物之说虽不免有传说的色彩,但如果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度量衡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应该是不成的问题的。
衡器是怎样产生的?衡器的制作主要在权上,以权衡之。
《尚书”舜典》有“同律度量衡之语。
”《孔传》载:“律者,候气之管,度量衡三者法制皆起于律。
”这就是说权衡之制也是起于黄钟之律。
“权者,铢、两、斤、钧、石,所以称物以知轻重也。
”最初的一铢又是怎样确立的呢?据《汉书”律历志》记载,当时是以中等颗粒的黑黍粒,以十黍为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也就是说当初确定“两”是以北方所产黑色黍谷等粒度的100粒重为一铢,2400粒为一两,这是先秦时代的情况。
秦统一中国后,衡制仍因前代。
秦始皇在“书同文,车同轨”的改革中,也统一了度量衡。
近代曾发现过秦始皇统一权衡的实物: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山东潍坊收藏家黄介祺于琅琊台西南古城址拾得秦始皇百二十斤(一石)铁权一个,权上嵌铜诏版,权重清衡819两又5铢。
这种嵌有诏版的铁权,必是秦统一度量衡以后的权度。
后来,秦权虽然多次出土,但嵌有为统一而发布诏令——诏版的却不多。
汉有天下,大大整顿了度量衡制,设官专掌其事。
据《汉书》载:“衡者……,职在行、鸿胪掌之。
秤的发展史
秤的定义
测定物体质量的衡器。常见的有杆秤、 台秤、案秤等。弹簧秤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所测 的物体的重量来代替物体的需求量。
实用文档
发明传说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 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 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 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 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 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 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 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 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 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 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 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 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 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 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 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 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 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 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 短命)!”
秤的发展史
唐俊祺
实用文档
秤的由来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其实物证据(石块砝码)
发现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文明遗址,距今已 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古埃及人在同时代的记载中 也有提及,但至今没有发现实物。 在中国,秤的出现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 制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 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 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 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 支战国时的铜衡杆,这种衡器即不同于天平也不同 于后来的称杆,但与不等臂天平类似。
电子秤的分析与研究毕业论文
电子秤的分析与研究毕业论文电子秤的分析与研究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1第一章绪论 21.1引言: 21.2选题背景与意义 21.3研究现状 21.3.1影响因素 21.3.2产品质量 31.3.3发展方向 31.3.4电子秤的智能化 41.4本文的结构 4第二章系统方案的设计 42.1电子秤的设计要求 42.1.1基本要求 42.1.2特色与创新 42.2设计原理及设计基本思路: 5 2.2.1系统的原理: 52.2.2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 5 2.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比较与论证 5 2.4单片机的选型: 82.5输入输出设备指派: 92.5.1键盘输入 92.5.2输出显示 92.6系统电源 10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133.1基于AT89S52的主控电路 13 3.1.1芯片介绍 133.1.2主控电路 173.2基于ICL7135的前端信号处理电路 18 3.2.1芯片介绍 183.2.2信号处理电路 223.3人机交互界面 243.3.1键盘控制电路 243.3.2液晶显示电路 273.4系统电源 293.4.1芯片介绍 293.4.2电源电路 303.5报警电路 32第四章软件流程 324.1主程序流程图 324.2主要中断程序流程图 33参考文献 35附录1:原理图 36附录2:Pcb板图 37摘要该设计以51系列单片机AT89S52为控制核心,实现电子秤的基本控制功能。
在设计系统时,为了更好地采用模块化设计法,分步的设计各个单元功能模块,系统的硬件部分可以分为最小系统、数据采集、人机交互界面和系统电源四大部分。
最小系统部分主要包括AT89S52和扩展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数据采集部分由压力传感器、信号的前级处理和A/D转换部分组成,包括运算放大器AD620和A/D 转换器ICL7135;人机交互界面为键盘输入和点阵式液晶显示,主要使用ZLG7289键盘控制芯片和OCM4x8C显示器,可以方便的输入数据和直观的显示中文。
精确计数秤发展历程
精确计数秤发展历程
精确计数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业交易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准确计量重量的工具,以便进行公平的交易。
最早的计数秤是使用人手掂量物品的重量,并将其与一个已知重量的物体进行比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创造各种用来计量重量的工具。
其中一种著名的计量工具是天平,它是由挂在一个横杆上的两个相等的重物所构成。
在交易时,物品被放置在一个盘子上,然后在另一个盘子上放置一个已知重量的物体,直到两个盘子保持平衡。
到了18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先进的计量设备。
出现了对重量进行更精确测量的秤,例如托勒密式秤和罗朗秤。
这些秤使用了更精密的机制和刻度,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重量测量。
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量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精度和准确性。
电子秤开始出现在市场上,这种秤使用电子传感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并通过数码显示屏显示结果。
与传统的机械秤相比,电子秤更加方便操作,并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量设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现代的精确计数秤往往具有更多的功能和特性,例如内置的计算功能、存储能力和数据传输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计数秤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和记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
总的来说,精确计数秤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人工比较、机械计量和电子计量的演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计数秤的准确性和功能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商业交易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文献综述
电子秤概述一、电子秤的历史发展随着各类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建筑的标准也越来越高。
新建的各类大楼都具备人员密集、设备先进、功能多、装饰豪华等特点,因此,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已成为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建筑火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火灾往往发生在人群稠密和物资集中的地方,扩展的速度较快,而这些地区的消防通道又常常拥堵,消防车难以进入,消防灭火工作难以展开,往往小的火灾却酿成大的灾祸。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概念,做好防范工作,只有严格按照消防规范的规定进行消防设计、施工,才能限制火灾蔓延的范围,及时发现和扑救火灾。
烟雾报警器就是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灾防范的,内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器,离子式烟雾传感器是一种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的传感器,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消防报警系统中,性能远优于气敏电阻类的火灾报警器。
此款烟雾率先获得最新家用探测器标准3C认证,为各地消防支队推荐产品。
其安装简易,效果显著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工厂、写字楼、医院、学校、博物馆等重要防火场所。
二国外电子秤发展历程193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西蒙斯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鲁奇分别同时研制出纸基丝绕式电阻应变计,为研制应变式负荷传感器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1940年美国BLH公司和Revere公司总工程师瑟斯顿利用SR-4型电阻应变计研制出圆柱结构的应变式负荷传感器,用于工程测力和称重计量,成为应变式负荷传感器的创始者。
30多年前,利用正应力的柱、筒、环、梁式结构负荷传感器的一统天下。
在此时期内,英国学者杰克逊研制出金属箔式电阻应变计,为负荷传感器提供了较理想的转换元件,并创造了用热固胶粘贴电阻应变计的新工艺。
1978年前苏联学者科洛考娃通过对一维力学模型和应变传递系数的分析,提出控制电阻应变计敏感栅的栅头宽度与栅丝宽度的比例,可以制造出不同蠕变值电阻应变计的理论,并成功的研制出系列蠕变补偿电阻应变计。
秤的发展史和使用方法简化篇
秤的发展史和使用方法简化篇以秤的发展史和使用方法简化篇为题,我们将从秤的起源开始,介绍秤的发展历程以及使用方法的简化。
一、秤的发展史秤作为一种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最早的秤是人们用手持物体的一端,用力量比较物体重量的一种原始方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秤也经历了从简单的手持秤到吊秤、悬秤、弹簧秤、电子秤等多个阶段的演变。
1. 手持秤:最早的秤是人们用手持物体的一端,用力量比较物体重量的方式。
这种方式简单粗糙,准确性较低。
2. 吊秤:吊秤是一种利用物体受力平衡原理来测量重量的工具。
它由一个吊钩和一个牵引绳组成,物体挂在吊钩上,通过调整绳索的长度来使秤杆平衡,从而得到物体的重量。
3. 悬秤:悬秤是一种利用物体受力平衡原理来测量重量的工具。
它由一个固定支架和一个悬挂物体组成,物体悬挂在支架上,通过调整支架的角度来使秤杆平衡,从而得到物体的重量。
4. 弹簧秤:弹簧秤是一种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重量的工具。
它由一个固定支架和一个悬挂物体组成,物体悬挂在支架上,通过测量弹簧变形的程度来得到物体的重量。
弹簧秤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测量范围广,但由于弹簧的弹性特性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误差。
5. 电子秤:电子秤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来测量重量的工具。
它通过传感器感知物体的重力作用,然后将感知到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等电路处理,最终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电子秤的优点是精确度高、测量速度快,但对于电源的依赖性较强。
二、秤的使用方法简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秤的使用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简化和改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多地使用电子秤来进行物体重量的测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使用电子秤的简化方法。
1. 放置平稳:使用电子秤时,首先要将秤放置在平稳的水平面上,避免秤的不稳定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零位校准:在使用电子秤之前,需要进行零位校准。
具体操作方法是按下“归零”或“零位”按钮,等待秤显示为“0”的状态,表示已经校准完成。
电子秤技术的发展
浅析电子秤技术的发展*** 040311****摘要: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电子秤技术自20世纪开始得到迅猛发展,我国电子秤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呈现:小型化、模块化、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综合性、组合性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电子秤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自主创新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weighing technologyYu Huyu 040311****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weighing technology has bee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a's electronic weighing technology has also made great strides. Presented in future development: small, modular, high-precision, integrated, intelligent, comprehensive, combination of trends.Keywords: electronic sca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trends;independent innovation电子秤现在已被社会所公认,它能完成一般机械秤所不能实现的计量问题,电子秤是由称重传感器做为重量检测元件的,它把重量变化转变为正比例的电信号,从而实现重量显示和自动控制。
它和机械、液压、气动方法相比,有如下优点:坚实而紧凑的结构,没有活动部分,宽广的载荷范围,可远距离输出,较高的精度和快速的响应,质量和一致性便于得到改善;成本较低,维修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秤技术发展史
【摘要】按《孙子·算经》记载: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在传说的皇帝“设五量”中,权衡既为五量之首。
夏禹的“声为吕,声为度,称以出”;“循守会稽,乃审权衡,平斗斛”等,均说明了在我国古代称重技术所处的位置和重要性。
【关键词】电子称;计量;发展史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0196-01
一、电子称的发展史
在公元前,人们为了对货物交换量的估计,起初采用木材或陶土制作的容器来作为交换货物的计量。
以后,又采用简单的秤来测定质量。
中国衡制起源于何时已无从稽考了。
黄帝造做器物之说虽不免有传说的色彩,但如果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度量衡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应该是不成的问题的。
衡器是怎样产生的?衡器的制作主要在权上,以权衡之。
《尚书”舜典》有“同律度量衡之语。
”《孔传》载:“律者,候气之管,度量衡三者法制皆起于律。
”这就是说权衡之制也是起于黄钟之律。
“权者,铢、两、斤、钧、石,所以称物以知轻重也。
”
最初的一铢又是怎样确立的呢?据《汉书”律历志》记载,当时是以中等颗粒的黑黍粒,以十黍为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也就是说当初确定“两”是以北方所产黑色黍谷等粒度的100粒重为一铢,2400粒为一两,这是先秦时代的情况。
秦统一中国后,衡制仍因前代。
秦始皇在“书同文,车同轨”的改革中,也统一了度量衡。
近代曾发现过秦始皇统一权衡的实物: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山东潍坊收藏家黄介祺于琅琊台西南古城址拾得秦始皇百二十斤(一石)铁权一个,权上嵌铜诏版,权重清衡819两又5铢。
这种嵌有诏版的铁权,必是秦统一度量衡以后的权度。
后来,秦权虽然多次出土,但嵌有为统一而发布诏令——诏版的却不多。
汉有天下,大大整顿了度量衡制,设官专掌其事。
据《汉书》载:“衡者……,职在行、鸿胪掌之。
”权轻重亦是铢、两、斤、钧、石。
铢的确定与周秦同,都是用北方黑黍作标准,衡的造法亦是从1200粒中等黑黍的重量为十二铢(半两),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南北朝时期的衡器制度较为复杂,各小朝廷有变制的,有依古制的。
如南朝的齐便是以古秤一斤八两为一斤,陈则依古制。
隋以古秤三斤当一斤。
但到了大业(605年至618年)年间又恢复了古制。
唐初对衡重实行双重标准,一种仍依古制,另一种虽然也是以黍记重,累百黍为铢,二十四铢为一两,但是却规定以三两为一大两,十六大两为一斤。
为什么出现“大两”“大斤”?据《唐六典》说:“内外官司悉用大者”小两仅用于“合汤药”。
这说明唐代衡制已普遍使用大两大斤了。
宋初衡制唐旧制。
据《宋史”律历志》载:大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八月,诏有司按前代旧式做新权衡以颁天下,禁止私造。
”
到了崇宁(公元1102年至1106年)年间,宋徽宗宠信蔡京和术士,相信“声为律身为度”的异说。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二年分别下诏,令民间毁弃旧式秤,限半年内销毁,不尊令者许人告发,分别治罪,给赏。
宋代衡制至此与古相去甚远。
元代衡大略采用宋制,但也是相当混乱的。
据《三通考辑要》载:“元世祖时,东平布衣赵天麟上策论同制度,略曰‘方今数已宣天下,历已职于太史,乐已总于太常,声已协于协律,其所以稍有未定、虽定而未齐一者,度量衡而已矣。
臣居山东,今见山东数郡,或隔一镇或间一河,其度之长短、量之多少、衡之轻重已皆不相同矣。
’”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十二月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校街市之秤。
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议准工部宝源局,如法制造铜砝码三十二副,每副大小二十个,俱凿“正德元年宝源局造”字款。
送部印发浙江等布政司及各运司并南直隶府州,各依式样支给官钱,一体制造,颁降行使。
明代二百七十余年,常常发布关于统一衡制的法令,可见其衡制不统一之程度。
清代整理衡制的计划,在顺治年间就开始了,到康熙年间才完成。
清代衡器分砝码、秤戥三种,存储在户部的叫作库平。
权的材质有黄铜、红铜、锌、铅、生铁、熟铁等砝码有正副两套,一百两砝码每副自一分至一百两共28件;一千两砝码每副自一分至五百两共32件;一件六百两砝码,每副四圆,每小秤十斤至五十斤,小盘秤自三斤至十六斤;大戥自五十两至一百两;小戥自十两至三十两。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政府议定的衡器有五种:计有库天平、商用天平、杆秤、戥秤、磅秤等。
当时议定各秤的使用期限为:官用秤二年一换,商用秤十年一换。
但由于国政废弛,财政困难,直至清亡也未实行。
中华民国初年,着手改革度量衡的时候,许多人都希望顺应世界潮流,直接采用国际标准,但鉴于中国传统衡器使用过久,在人民心目中根深蒂固,加上民众的保守性和社会的惰性一时不容易改变,于是就采用双重标准。
全部制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即中国旧制,乙种为国际公制,于中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一月六日公布实施。
在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量迅速称量散料物品的自动秤。
第一台定量自动秤约在1880年获得型式批准的,它是由倾斜象限杆秤发展来的。
每次约可称量500kg。
这种自动秤的称量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a,打开装满散料的容器;b,把散料输入到秤斗里进行称量;c,到达平衡位置时,关闭进料闸门;d,自动卸空料斗;e,秤斗和气动联动装置回到初始位置,自动地启动下一个称量程。
二、电子秤步入社会
电子秤的发展过程与其它事物一样,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密,由机械到机电结合再到全电子化,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过程。
特别是近30年以来,工艺流程中的现场称重,配料定量称重,以及产品质量的监测等工作,都离不开能输出电信号的电
子衡器。
这是由于电子衡器不仅能给出质量或重量值的信号,而且也能作为总系统中的一个单元承担着控制与检验功能,从而推动工业生产和贸易交往的自动化和合理化。
近年来,电子衡器已愈来愈多地参与到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之中。
现代称重技术和数据系统已经成为工艺技术,储运技术,预包装技术,收货业务及商业销售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衡器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还全是机械式的,40年代开始发展了机电结合式的衡器。
50年代开始出现了称重传感器为主的电子衡器。
由于称重传感器各项性能不断有新的突破。
为电子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外如美国,西欧等一些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0.1%称重准确度的电子秤,并于70年代中期约对75%的机械秤进行了机电结合式的电子化改造。
到目前为止,电子秤的发展方兴未艾,并向着群控,程控和智能化猛进。
我国电子秤技术在70年代中期由于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技术上的突破,也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
各种电子秤如雨后春笋,被国民经济各部门逐步应用。
如冶金工业中生产过程的物料配比称重和钢水包浇灌铸件的称重,轻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称重和打包计量,煤炭能源工业中的连续物料称重计量和能源结算,储运物资部门的材料核算和物资称重,食品工业中的自动检验和分选称重,饲料的配料称重,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的计数称重以及日常生活中商业贸易流通领域的计价称重等均离不开电子秤技术。
另外在交通运输部门的汽车机车的轮重,轴重计量,建筑起重吊装设备的超载保
护的也离不开电子秤技术。
在医疗领域为研究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热量的调节机能,以获得人体因出汗和因心脏脉动而引起体重减少的多种连续曲线等也离不开电子称重装置。
以上仅是电子秤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的几个方面,从这些例子已足以看出电子秤技术的重要性和它应用的广泛性。
总之,电子秤技术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它的作用,并且已为人们越来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