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发展史论文[1]
工业机器人论文正文

第绪论1.1工业机器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
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 FMS) 、自动化工厂( FA)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而且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机器人技术逐渐成熟,并很快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工业生产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在工业机器人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下面三个方面的技术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驱动方式的改变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安川电动机公司研制开发出了第一台全电动的工业机器人,而此前的工业机器人基本上采用液压驱动方式。
与采用液压驱动的机器人相比,采用伺服电动机驱动的机器人在响应速度、精度、灵活性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因此,也逐步代替了采用液压驱动的机器人,成为工业机器人驱动方式的主流。
在此过程中,谐波减速器、R V减速器等高性能减速机构的发展也功不可没。
近年来,交流伺服驱动已经逐渐代替传统的直流伺服驱动方式,直线电动机等新型驱动方式在许多应用领域也有了长足发展。
2.信息处理速度的提高机器人的动作通常是通过机器人各个关节的驱动电动机的运动而实现楼渊:四自由度圆柱坐标机器人设计的。
为了使机器人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机器人控制器需要进行大量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向机器人的各个关节的驱动电动机发出必要的控制指令。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C P U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机器人控制器的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甚至可以同时控制20多个关节。
机器人控制器性能的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工业机器人本身性能的提高,并扩大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800字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800字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
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之中。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90亿美元。
ABB、KUKA、安川电机等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机械装置来代替人力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和材料限制,这些机械装置的效率和可靠性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将电子元件应用于机械装置中,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这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1年,日本的一家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Unimate”。
这个机器人可以在生产线上进行装配、搬运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随后,各国纷纷投入到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中。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他们不断推出新的机器人型号和技术,使得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到了21世纪初,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完成简单的装配、搬运等工作,还可以进行复杂的加工、焊接、喷涂等工作。
同时,它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除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工业机器人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例如,在医疗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用于手术辅助、康复训练等;在农业领域,它们可以用于种植、收割等工作;在航空航天领域,它们可以用于制造飞机零部件等。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相信工业机器人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的前世今生

工业机器人的前世今生工业机器人是一种用于自动化制造工艺的机器人。
它是在1950年代开发出来的,但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能够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从焊接和组装到涂漆和扫描,甚至可以处理强酸和腐蚀性化学品等危险物品。
本文将讨论工业机器人的前世今生。
前世最早的工业机器人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国防部及其合作伙伴在研究如何使生产过程自动化方面进行了实验。
他们需要一种工具,能够在有害环境下、重复性高的工作中代替工人,这就是第一个 "工业机器人" 诞生的时候。
这个机器人叫做"Unimate",由George Devol和Joseph Engelberger两个人合作开发。
最初,Unimate被用来完成汽车零部件的装配工作。
它的诞生引发了理论与应用领域的关注,因为二战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和劳动力资源大量损失,所以研究机器人的技术变得更为迫切,也开启了自动化与智能化制造的先例。
此后,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新材料、传感器、控制、集成、网络和云计算等新兴科技降低了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
伴随人们对机器人的需求和技术的提升,工业机器人的小时生产率从1~4台不等,上升到了20~30台,甚至更多。
此外,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从汽车制造业开始扩展到电子、化工、纺织、食品和医疗行业。
至20世纪90年代,在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驱动下,机器人开发变得更加成熟,产品范围更加多样化、功能更加强大,工业机器人占据了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地位。
今生现代工业机器人性能的提高,不仅使得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化,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其性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人类智能的局限。
首先,工业机器人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多地与生产技术和物料的发展相结合,让机器人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生产和流程控制。
例如,一些新型机器人拥有多轴控制的功能,它们可以精准地控制和同步多个部件在一起组装,同时能够判断松散、质量差的组件并及时予以处理。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关注如何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力完成重复、危险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
然而,早期的工业机器人还比较简单,功能有限,主要由电气和机械元件组成。
在1961年,美国的Joseph Engelberger和George Devol共同发
明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
Unimate
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主要用于焊接、喷涂和搬运等工作任务。
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生产线的工作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从此之后,工业机器人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并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首先是数字化控制的出现,使机器人能够更加精确地执行任务。
接着是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和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物体。
随后是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发展,使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工人共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现代工业机器人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和自主性,能够学习和适应新任务,完成复杂的操作和决策。
此外,机器人的外形和结构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更轻巧、柔软和易操作的机器人。
未来,工业机器人将继续发展和演进。
预计机器人将更加智能、自主,能够更好地与人类合作,应对多变的生产需求。
同时,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会扩大,涉及到更多行业和领域。
总体而
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持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将不断为工业制造带来更大的变革和提升。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工业机器人是指能够自动执行一定程序的物理任务的机械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展望。
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起初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
早期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输送带和夹具完成单一的工作任务,如焊接、喷涂等。
这些机器人通常由电脑程序控制,能够执行重复性的、危险的或枯燥的任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机器人的功能得到了不断扩展和升级。
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开始涌现出第一代多关节机器人,它们具有更大的柔性和可编程性,可以执行更复杂的操作。
这些机器人集成了传感器和相机等技术,能够感知和适应环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在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工业机器人兴起,采用更先进的控制系统和自适应算法,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主完成任务。
同时,机器人制造技术进一步改进,使机器人变得更加灵巧、精确和高速。
二、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展望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机器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实现更高级的自主决策和操作。
例如,机器人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来识别和分类不同的物体,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执行特定任务。
其次,工业机器人将更加灵活和可定制化。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通常需要进行繁琐的编程和设置,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未来的机器人将具备更强大的自适应性和学习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任务的需求进行自主调整和优化。
同时,机器人可能会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其更易于配置和升级。
另外,工业机器人将与人类更加紧密地协作。
传统的机器人通常工作在固定的空间,在人类操作员的监督下完成任务。
未来的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安全性和交互性,可以与人类实现无缝协作。
《工业机器人》结课论文

工业机器人引言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复杂任务的可编程装置。
由于其高效、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工业机器人已经在生产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最早的工业机器人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的,用于协助汽车制造。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工业机器人得到了许多技术创新和改进。
当今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实现了许多先进功能,例如感知能力、人机协作和自主导航等。
工作原理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感知环节:机器人通过各种传感器来感知外部环境,例如视觉传感器、力测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获取周围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等信息。
2.规划与控制:基于感知结果,机器人需要进行规划与控制,确定执行任务的路径和动作。
这通常通过预先编程或者机器学习等方法来实现。
3.执行任务:一旦机器人确定好路径和动作,它会自动执行任务。
机器人的执行通常包括移动、抓取、放置等动作。
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执行重复性的、危险的或繁重的任务,例如焊接、喷涂、装配等。
机器人的高精度和高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医疗保健工业机器人在医疗保健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在手术中,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高精度的操作,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风险。
物流和仓储工业机器人在物流和仓储领域可以帮助实现自动化的仓库操作。
机器人可以自动搬运货物、装载和卸载货车,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发展趋势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机协作: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注重与人的合作。
机器人将能够与人类工作人员实现紧密的协作,相互补充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智能化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工业机器人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机器人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替工人进行一些复杂、繁重的体力劳动,能减轻人们的工作负担。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范文篇一:《浅谈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就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1 引言工业机器人最早应用于汽车制造工业,常用于焊接,喷漆,上、下料和搬运。
工业机器人延伸和扩大了人的手、足和大脑功能,它可代替人从事危险、有害、有毒、低温和高热等恶劣环境中的工作;代替人完成繁重、单调的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搬运小车以及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
2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运用(1)恶劣工作环境及危险工作军事领域及核工业领域有些作业是有害于人体健康并危及生命,或不安全因素很大而不宜由人去做的作业,用工业机器人去做最合适。
例如核工厂设备的检验和维修机器人,核工业上沸腾水式反应堆燃料自动交换机。
(2)特殊作业场合和极限作业火山探险、深海探密和空间探索等领域对于人类来说是力所不能及的,只有机器人才能进行作业。
如航天飞机上用来回收卫星的操作臂;用于海底采矿和打捞的遥控海洋作业机器人。
(3)自动化生产领域早期的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上主要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喷漆。
用得最多的制造工业包括电机制造、汽车制造、塑料成形、通用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等工业。
随着柔性自动化的出现,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领域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下面主要针对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领域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工业机器人论文8000字

工业机器人论文8000字一、机电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一)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在定程度上可替代人的劳动,对于高辐射、高噪声污染、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工作场合来说,工业机器人是个理想的选择。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较低,只能通过预设的程序进行简单的重复动作,无法应对多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第一代机器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使其可通过对环境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并反馈给动作单元,从而进行些适应性的工作,这种机器人虽然智能化程度较低,但已经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得以成功应用。
在机电体化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第三代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可以通过强大的传感原件收集信息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类似于人脑的判断,因此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独立作业,但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际应用。
(二)分布式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是通过台中央计算机对负责现场测控的多台计算机进行控制和指挥,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和安全性,使其成为当前大型机电体化系统的主流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层级可分为两级,三级或更多级,通过中央计算机完成对现场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管理和操作控制等,同时,随着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分布式控制系统还可以对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在线最优化、生产计划统计管理等功能,成为一种集测、控、管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具有功能丰富、可靠性高、操作方便、低故障率、便于维护和可扩展等优点,因此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二、机电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一)人工智能化。
人工智能就是使工业机器人或数控机床模拟人脑的智力,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具备定的推理判断、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可大幅提升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甚至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对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因此可预见机电体化技术将向着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工业机器人论文

工业机器人,中国之崛起摘要:从机器人诞生到现在,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随着激素那几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除了公益机器人水平提高之外,各种非制造业的机器人系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世界与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越来越大,其技术研究与发展越来越深,这将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纵使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一直迅猛的发展着,纵观全世界,还是可以明显的看出那我们与别人的巨大差距!之二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加大研发力度,团结奋斗努力实现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关键词:工业机器人、现状、差距、发展、趋势、、研究寸录:-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二: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三: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四:我国与也:界的差距五:奋起直追,中国之崛起六:结语: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1:其实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类似机器人的机器出现,只不过不是以人的模样出现,所以就没有所谓的机器人。
比如:我国赫赫有名的木牛流马:西周时期.我国的能上巧匠偃师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水制伶人二这是史书~己载的我国最早的机器人。
春秋后期•我H著名的水履鲁班,曾制造过•只木鸢,岂能在空中,三日不下”1800年前的议代.人科学家张衡不仪发明了地动仪,而且发明了计坐鼓车:车行一里。
乍卜水人击鼓下,每行十里则击钟一下。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渚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 ,并用它束运送乍粮.支援前方战争.还有就是自动机:公元前2世纪亚圳山大时代的占希腊人发明丁最原始的机器人——自动机。
它是以水、空气和水蒸气压力为动力的会动的雕像,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整齐唱歌;1662年,日本人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机器玩偶;1783年,一位法国天才技师发明了一只机器鸭,不仅会游泳,会嘎嘎嘎叫,还会饮食、喝水和排泄等等好多事例。
2: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其技术背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工业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本文将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角度来探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演变与进展。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工厂的生产线上。
第一个工业机器人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公司于1954年研发出来的,这个机器人名称为“Unimate”,被应用于汽车业的焊接和喷涂工艺。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
瑞典的ABB公司在这个时期研发出了用于搬运的工业机器人,日本的发那科公司也开始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投入大量研发资金。
这些公司在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使得工业机器人的精确度和灵活性得到增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世纪8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使用基于微处理器和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控制系统。
这些新的控制系统不仅提高了机器人的精确度和速度,还增加了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使机器人能够根据传感器的反馈自动调整工作模式。
进入21世纪,工业机器人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机器人的传感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感知和适应环境。
视觉传感器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使机器人可以进行高精度的物体识别和抓取操作。
激光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等环境感知技术的引入,使机器人能够安全地在人类工作环境中工作。
此外,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使机器人能够根据人类的指令和交互进行智能决策。
这些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现代工厂智能化生产的重要工具。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生产线由于机器人的应用而实现了自动化和高效率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机器人的精确度和灵活性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能力。
工业机器人还能承担重复性高风险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劳动环境和保障了工人的安全。
工业机器人论文

1 绪论工业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多种新兴技术与机械技术交叉、融合而成的一种综合的高新技术。
这一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卫生、办公自动化及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制造业的柔性化、增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也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1.1工业机器人由来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
它是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机器人的研究与发明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关注。
50年代以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能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操纵机械手,它是一种主从型控制系统,主机械手的运动。
系统中加入力反馈,可使操作者获知施加力的大小,主从机械手之间有防护墙隔开,操作者可通过观察窗或闭路电视对从机械手操作机进行有效的监视,主从机械手系统的出现为机器人的产生为近代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作了铺垫。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
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
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
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1959年UNIMATION公司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1.2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分类方法很多,这里依据两个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列举机器人的分类。
精品word--工业机器人l论文

工业机器人技术摘要: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越来越大,其技术研究与发展越来越深入,这将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本文将从工业机器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阐述。
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
走向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各种用途的特种机器人的实用化,昭示着机器人技术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起源工作原理关键技术趋势前言: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种。
机器人可以代替或者协助人类完成各种工作,凡是枯燥的、危险的、有毒的、有害的工作,都可由机器人大显身手。
机器人除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外,还应用于资源勘探开发、救灾排险、医疗服务、家庭娱乐、军事和航天等其他领域。
机器人是工业和非产业界的重大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自动化设备,具备智能技术,所以工业机器人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将大大的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在科学研究,资源勘探方面,工业机器人可替代人的大部分工作,因此促进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并增强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在国防领域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强调零伤亡战争的今天,机器人可替代士兵前往危险的前沿地区,而且没有人性的一些弱点,增强了战斗力,为国家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
一、工业机器人的起源(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工业机器人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 20 世纪 9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是最先产业化的机器人技术.它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制造业规模化生产,解决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和提高生产质量而代替人工作业.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真正使用到现在已经接近 20 多年了,已经基本实现了试验,引进到自主开发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勘探业等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将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与冲击,因此,掌握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实际情况,把握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技术与研究进展,显得十分重要。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论文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论文摘要:近年来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美国推行"先进制造伙伴关系"计划,日本实施"智慧制造系统",而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些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希望通过先进的IT与自动化技术来促进制造业的革新,以实现"智能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业机器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背景1920年,"Robot"这个词被捷克剧作家创造出来,到现在机器人已经发展了近百年,从最初的单纯用于搬运的工业机器人,到第二代具有视觉传感器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再到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及应用日新月异。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在短短50多年的时间中,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众多制造业领域中,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并且正在不断地向其他领域拓展,如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
在工业生产中,焊接机器人、磨抛加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激光加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真空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都已被大量采用。
1、抛磨加工机器人磨抛加工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航空、航海、核电叶片磨抛,采用机器人持砂带在叶片表面磨抛,采用柔性接触、视觉定位的方式减小磨抛缺陷。
与人工磨抛相比,具有加工时间短,型面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加工一致性好的特点。
能适应大负载,恶劣的工作环境。
精度要求高。
2、焊接机器人弧焊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各类汽车零部件的焊接生产,主要有熔化极焊接作业和非熔化极焊接作业两种类型。
在该领域,国际大型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以向成套装备供应商提供单元产品为主。
应用特点:要求快速平稳移动,定位精度要求较高。
3、激光加工机器人激光加工机器人是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激光加工中,通过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实现更加柔性的激光加工作业。
工业机器人毕业论文

工业机器人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工业机器人对生产制造的影响及展望”摘要:本论文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现状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影响、展望一、引言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代替人类完成某些惯常性劳动的机器人。
它首先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使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还能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环境的温和性。
因此,在当前生产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
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第一次出现在生产制造的工作中,这一时期的机器人体积较大,动作比较单一,且机器人工作的精度和可靠性都不高。
到了7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进入瓶颈期,如果不进行技术的提升就难以发展下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逐步实现了自我控制和自动化生产,也为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随着机械、电子、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技术的融合,工业机器人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各种不同形态的工业机器人。
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4.0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三、工业机器人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根据结构形式分为:立式、平行、关节、梭形和柔性等。
2.根据控制方式分为:手控、数控和自动化等。
3.根据功能特点分为:搬运、组装、垂直放置、输送和焊接等。
四、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现状与影响1.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生产流水线中,机器人可以连续工作24小时,不仅保障了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精度。
2.改善工作环境和保障员工安全在传统的生产制造中,常常存在一些特别危险或高温、高压、高粉尘等不良生产环境。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那可真是一部像科幻大片一样精彩的历史呢!我有个叔叔在一家老工厂工作,我小时候经常去那儿玩。
那时候啊,厂里的车间全是人,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的。
叔叔在流水线上,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重复着几个动作,把零件组装起来。
我看着叔叔忙碌的身影,就问他:“叔叔,你这样一直干,不累吗?” 叔叔擦了擦汗,笑着说:“累啊,但是没办法,活儿总得有人干啊。
” 那时候,厂里可没有什么机器人,全靠工人的一双手。
后来,有一次我再去叔叔的工厂,发现有了大变化。
一进车间,就看到一个大家伙在角落里,那就是厂里引进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它的样子有点奇怪,像个有着长长手臂的钢铁侠,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
我好奇地跑过去,围着它转了好几圈。
这时候,厂里的技术员张大哥走了过来,他拍了拍我的头说:“小家伙,这是工业机器人,以后它能帮我们干不少活儿呢。
” 我睁大眼睛问:“它真有那么厉害?” 张大哥笑着说:“那当然,你看它这手臂,能精准地抓取零件,还能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组装呢。
”在安装调试机器人的时候,可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个年轻的工人小李,他对这新玩意儿特别感兴趣,老是在旁边看着。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了机器人的控制按钮,机器人的手臂突然动了起来,吓得他跳了起来。
旁边的老工人王师傅笑着说:“你这小子,别乱动,这机器人现在还在调试呢,要是出了问题,咱们可搞不定。
” 小李挠挠头说:“王师傅,这机器人太神奇了,我就想看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台机器人开始正式工作了。
它干活儿那叫一个稳啊,速度又快,而且很少出错。
叔叔看着机器人干活儿,感慨地说:“这东西真是厉害,比我们人可快多了。
” 不过,这台机器人也不是一开始就顺顺利利的。
有时候它也会出故障,这时候张大哥就忙得不可开交了。
有一回,机器人的手臂突然不动了,张大哥带着几个助手在那儿检查。
他们拿着各种工具,又是测电路,又是检查程序的。
张大哥一边检查一边说:“这机器人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时不时给我们来点小麻烦。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是近代制造业中使用广泛的一种机器设备。
它主要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电子技术来完成各种生产、组装和运输任务,替代人工参与的重复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下就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700字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首次出现在制造业的生产线上。
这些机器人主要用于进行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如焊接、喷涂和装配等。
这些机器人一般采用硬件控制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效果较为有限。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开始从硬件控制转向软件控制。
这一时期,工业机器人开始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功能,能够通过编程控制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同时,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也得到改进,让机器人能够更灵活、准确地进行动作。
20世纪80年代,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传感器的应用使得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调整。
这使得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决策能力。
20世纪90年代,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机器人开始应用于自动化仓储和物流领域,实现了从生产制造环节到物流分拣环节的全面自动化。
同时,为了提高机器人的安全性能,工业界还开发出了一系列安全控制技术和装置,如防碰撞传感器、急停系统等。
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进程更加迅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机器人开始具备学习和适应能力,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此外,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也得到了持续改进和创新,机器人的臂长、负荷能力、精度等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机器人的外形也趋于人性化,采用了更加精细的设计和外观。
总而言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操作到智能化的演进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论文#精选

工业机器人概述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概述气动履带式钻车行走机构改进设计一、引言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是最先产业化的机器人技术。
它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制造业规模化生产,解决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和提高生产质量而代替人工作业。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真正使用到现在已经接近20多年了,已经基本实现了试验、引进到自主开发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勘探业等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将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与冲击,因此,掌握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实际情况,把握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技术与研究进展,显得十分重要。
正文二、机器人的发展及作用(应用)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
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义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
“机器人”一词虽出现得较晚,然而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
制造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研究者的梦想,代表了人类重塑自身、了解自身的一种强烈愿望。
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科学家和杰出工匠制造出了具有人类特点或具有模拟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
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堰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具备机器人概念的文字资料。
春秋后期,我国著名的木匠鲁班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而不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东汉时代,著名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计里鼓车,而且发明了指南车,这些发明都是具有机器人构想的装置。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在大阪地道顿崛演出。
1738年,法国天才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一只机器鸭,他的本意是想把生物的功能机械化,以进行医学上的分析。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论文

工业机器人发展论文姓名:蔡雪莹班级:11015D 学号:01摘要从机器人诞生到现在,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除了工业机器人水平不断提高之外,各种用于非制造业的先进机器人系统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机器人技术代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高研究成果,涉及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机器人的研究、制造和应用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公司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象征。
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公司都在竞相研制各类先进机器人,向人们展示其实力。
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
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十一五纲要;目录摘要 (1)引言 (2)一.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3)二.工业机器人的诞生至今 (3)三.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4)四.国内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5)五.目前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6)六.参考文献: (7)引言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出愈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简史,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开发期,实用化期、拓广发展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历史1引言机器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它涉及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微电了工程学、计算机工程学、控制工程学、信息传感工程学、声学工程学、仿生学以及人工智能工程学等多门尖端学科。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学的一个分支,它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己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90年代的实用化期。
一、70年代的萌芽期几乎与国际同步,我国于50年代开始研制机械手。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还有1000多台机械手活跃在机械工业的各个生产领域。
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和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随着微机和模糊控制系统的开发,工业机器人走向了实用化,世界上出现了万名“铁领工人”,尤其在日本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大军。
70年代末,美国推出Puma系列高功能机器人,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16位多CPU二级微机控制系统,有5种灵活示教方式和专用VAL语言,可进行轨迹控制和相当复杂的动作。
在第一台机械手出现后20年,于1972年我国开始研制工业机器人。
由上海起,接着天津、北京、吉林、哈尔滨、广州、昆明等十几个研究单位和院校分别开发了固定程序、组合式、液压伺服型通用机器人,并开始了机构学(包括步行机构)、计算机控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这些机器人大约有1/3用于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工业机器人发展史工业机器人http:// 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十一五纲要;引言: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出愈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
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工业机器人在全世界的分布及发展,我们先看两幅图表UNECE估计,2004年全球至少安装了10万台新的工业机器人。
其中:欧盟31 100台(比2003年增加15%,但比2001年的记录仅增加1%);北美16 100台(比2003年增加27%,比2000年的记录高24%);亚洲51 400台,主要在日本,但中国市场增长迅速(比2003年增长24%)。
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统计,至2008年底,世界各地已经部署了100万台各种工业机器人。
其中,日本机器人数量据世界首位。
他们的算法基于制造工人与机器人的比例,即每万名工人拥有多少台制造机器人。
其中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也比排在第二位的新加坡多出了一倍。
其中日本每万名工人拥有295台工业机器人,新加坡169台,韩国164台,德国163台。
虽然排在前三位的国家都在亚洲,不过欧洲却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密度最大的地区。
欧洲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50台,美洲为平均31台,亚洲平均27台。
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具有简单记忆和可变控制程序的自动机械。
它是在机械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外称为industrial robot。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将人类从繁重单一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它还能够从事一些不适合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劳动,实现生产的自动化,避免工伤事故和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进相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工业机器人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已经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领域。
(1)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据美国J.B.Day通过大量的定后发现: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人在机床或其它设备上做上下料工作,以及在设备之间做短途搬运工作所花时间占了整个生产时间的80%以上,搬运费占了加工费的30%~40%,而且有85%的生产事故发生在搬运上,因此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解决了很多难题。
(2)直接从事广泛的生产劳动:例如喷漆、焊接、热处理、冶炼、电镀,以及冲压。
注塑成型。
砂型铸造、锻造等。
比如我国滩坊砖厂制造了一只有260个指头的机械手。
(3)进行严谨的物品装配:通过图纸识别零件并加以组装,首先取得成功的是美国加利福利亚的斯坦福大学。
此外还有日本日立制作的Hivip,列宁格勒的“变压器装配小组”。
(4)仓库管理自动化:最早出现在法国,现已遍及世界各地,例如芬兰的汉基亚公司(汉基亚仓库是欧洲十大仓库之一)。
(5)从事特殊环境下的劳动:核辐射、无毒气氛、强噪声、超低温或高温环境等不合适人工作的环境,甚至超越人能力范围的环境。
比如用于发现输油管裂缝的机器人,日本生产了一种用于救火的“神奈川”机器人。
(6)从事教育卫生等服务:例如美国Centurion公司生产的“机器人教师”已成功为学生开设了“逻辑学”、“概率论”等课程,美国德克萨斯仪表公司制造的微型翻译机器人,日本稻田大学研究出的“乳腺检诊机器人”。
二、工业机器人的诞生至今工业机器人的诞生:日本是当今的工业机器人王国,既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消费国。
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是美国。
机器人的启蒙思想其实很早就出现了,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表了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剧中叙述了一个叫做罗萨姆的公司将机器人作为替代人类劳动的工业品推向市场的故事,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于是在1959年美国的一家汽车公司,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
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奥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发现可以让机器人去代替工人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而且不需要报酬和休息,任劳任怨。
接着他们两人合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生产unimate工业机器人。
(1961年在美国诞生的Unimate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发展:与此同时,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正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这个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毫无疑问,在美国诞生并已投入生产的工业机器人给日本带来了福音。
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首先从美国引进机器人及技术,建立生产厂房,并于1968年试制出第一台日本产unimate机器人。
经过短暂的摇篮阶段,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很快进入实用阶段,并由汽车业逐步扩大到其它制造业以及非制造业。
1980年被称为日本的“机器人普及元年”,日本开始在各个领域推广使用机器人,这大大缓解了市场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社会矛盾。
再加上日本政府采取的多方面鼓励政策,这些机器人收到了广大企业的欢迎。
1980年~1990年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处于鼎盛时期,后来国际市场曾一度转向欧洲和北美,但日本经过短暂的低迷期又恢复其昔日的辉煌。
1993年末,全世界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有61万台,其中日本占60%,美国占8%,欧洲占17%,俄罗斯和东欧占12%。
是什么使得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现理出几点原因:(1)根本原因是日本的基本国情,人口少,劳动力严重短缺。
日本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在1.1%左右,而日本人都想接受高等教育导致其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却始终停留在0.7%。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3%的增长要求,必须提高生产效率。
(2)1973年十月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提高了劳动力成本,日本政府不得不鼓励私营企业向自动化领域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以抑制由石油危机带来的成本型通货膨胀。
(3)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劳动者从事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劳动,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4)日本自80年代起就采用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和促进研究与发展的政策。
日本的鼓励政策: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有其根本的刺激动力----人口资源短缺,但更是因为政府的鼓励政策才使得这种快速的发展成为现实。
其早起的鼓励政策有三方面内容:1.普及促进政策(1)创建财政投融资租赁制度。
(2)对于重要复杂机械装置的特别折旧制度中高性能电子计算机控制工业机器人的新规定。
(3)对于工业安全卫生设施等贷款制度(中小企业金融公案、国民金融公库)追加劳动安全工业机器人的新规定。
(4)中小企业设备现代化贷款制度及设备贷款制度。
(5)FMS及其租赁制度。
(6)中小企业新技术体化投资促进税制(机电一体化税制)。
(7)省力化设备投资促进融资制度。
2.研究开发促进政策(1)极限作业机器人研究开发。
(2)基础技术研究开发促进税制(高技术税制)。
(3)设立(财)国际机器人.FA技术中心。
(4)微机器技术研究开发。
3.其它振兴政策《技术政策税制中的工业机器人设备等的特别折旧制度(1984年创建)》日本工业协会JIRA: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成立于1972年10月, 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组织。
它的宗旨是加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制造业, 推动工业自动化和安全生产。
1992年, 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欢度了它的20岁生日。
在过去的20年中, 它得到了政府和大专院校的支持和帮助, 与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及用户进行了合作。
正是这一切使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有效地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生产, 使自己站在提高工业各个领域的生产率及雇员福利的前列。
JIRA从事以下的活动:1.就制定有利于工业的财税制的各种政策问题, 向政府提出建议。
2.编辑出版双月刊《JIRA 机器人消息》、《JIRA 机器人》杂志及《日本工业机器人规范及应用》等。
协会的公务活动有组织学术讨论会、电影节以及机器人展览会等。
3.通过对机器人数量和增长情况进行市场调查, 有利于利用“政策宣传计划”来扶植系统工程公司。
4.通过技术调研、预测及标准化活动, 推动技术的发展。
5.通过设计采用机器人的安全自动化系统, 推动研究与发展。
6.通过组织国际技术会议, 例如“国际工业机器人研讨会”、“国际先进机器人学会议, 和国际工业合作研讨会等,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
7.阐明有关加强研究、开发、制造和个人拥有机器人的基本政策。
为了进行这些活动, 已成为一个拥有8个常务委员会及其下属的12个分委员会、以及大约30个专业委员会的机构。
工业机器人在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发展:美国是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基础雄厚,技术先进。
现今美国有着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像Adept Technologe 、American Robot 、Emersom Industrial Automation 等。
德国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占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其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在普及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第二代工业机器人经推广应用成为主流安装机型,而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已占有一定比重并成为发展的方向。
世界上的机器人供应商分为日系和欧系。
瑞典的ABB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机器人制造公司之一。
1974年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控式工业机器人IRB6,主要应用于工件的取放和物料搬运。
1975年生产出第一台焊接机器人。
到1980年兼并Trallfa喷漆机器人公司后,其机器人产品趋于完备。
ABB公司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在焊接、装配铸造、密封涂胶、材料处理、包装、喷漆、水切割等领域。
德国的KUKA Roboter Gmbh公司是世界上几家顶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
1973年研制开发了KUKA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