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环保与舒适性
室内采用水系统,舒适性最好;氟利昂不进房间,不存在氟利昂泄漏引起的窒息等问题;室外机采用水冷,没有冷热风扰民等问题;
室内采用氟系统,舒适性一般;氟利昂进房间,存在氟利昂泄漏引起的窒息等问题;室外机采用风冷,存在冷热风扰民等问题;
安装位置
主机体积小,不用考虑排气顺畅等问题,主机安装有利于环境美观设计,但需考虑埋管的空间
同方技术
系统设计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阅读勘察报告,了解地质情况:岩土层结构、岩土体的热物性、岩土体初始温度、冻土层厚度、地下水的情况等
了解和估算建筑物的最大冷负荷、最大热负荷、生活热水需求量、运行时间等
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对能否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进行可行性分析
方案设计阶段需要了解的内容
系统设计
系统散(吸)热量计算:
循环泵
盘管
环路集管
地 表 水 体
机组
用户
机组
用户
板换
系统介绍
开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水处理
换热器
用户
回水口
地表水体
取水口
热泵
热泵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水平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系统拓展性
可以和地板采暖系统、生活热水做成一个系统,实现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最有利化
可以和地板采暖系统、生活热水做成一个系统
系统配电
由于系统EER比较高,故建筑配电小
和地源热泵配电相当,但需要额外增加天然气
环保与舒适性
室内采用水系统,舒适性好;室外机采用水冷,没有冷热风扰民等问题;
室内采用水系统,舒适性好;主机采用水冷,存在冷却塔飘水和噪音扰民,还需要另设排烟气管道等问题

地源热泵地埋管的施工及要求简介

地源热泵地埋管的施工及要求简介

GSHP系统是以大地为冷源(或热源),通过中间介质(通常是水或防冻液)作为热载体,并使中间介质在封闭环路(通常是塑料管组成)中循环流动,从而实现与大地进行热量交换的目的,并进而通过热泵实现对建筑物的空调。

GSHP空调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回路:用户回路、制冷回路和地下换热器回路。

根据需要也可以增加第四个回路-生活热水回路。

地源热泵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 是我国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策略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有蓄能作用!!!水平埋管就是将塑料管水平敷设在离地面1~2m的地沟内. 水平埋管的地热换热器受地表气候变化的影响, 效率较低, 而且占地的面积比较大, 在国内建筑物比较密集的情况下, 它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水平埋管的地热换热器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水平单管; (2) 水平双管; (3) 水平四管; (4) 水平六管(5)新开发的水平螺旋状和扁平曲线状。

实践证明, 水平换热器的寿命较长。

竖直埋管就是在地层中垂直钻孔, 孔的深度一般在30~150 米. 在竖直埋管方式中,由于地下深层土壤温度比较恒定, 占地面积小, 因此在地源热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竖直埋管的地热换热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单U型管; (2) 双U型管(或W型管); (3) 小直径螺旋盘管; (4) 大直径的螺旋盘管; (5) 立式柱状; (6) 蜘蛛状. 在竖直埋管换热器中,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单U型管。

确定地热换热器的长度有两种方法: 一是估算法; 二是计算机模拟法. 所谓估算法就是首先根据建筑物的峰值冷负荷或热负荷确定出地热换热器的放热量或吸热量, 然后确定地热换热器的布置方式, 再根据手册中给定的单位管长或单位埋管深度的放热量即可求出所需地热换热器的长度. 这种方法简单, 比较适合工程设计, 但是系统的负荷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部分负荷状态, 因此按照峰值负荷确定的地热换热器的长度往往过于保守, 这也增加了地热换热器的投资. 另外由于国内对地源热泵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多数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有关地热换热器在不同土壤温度和不同类型土壤的传热特性的数据比较缺乏, 因此目前还无法利用该方法准确确定换热器的长度.计算机模拟法是根据建立的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编制出相应的计算软件, 通过输入土壤的热物性参数和建筑物的负荷来确定地热换热器的长度.钻孔间距的大小是由钻孔的传热半径决定的, 而钻孔单位长度的换热量、连续运行时间及土壤的热物性决定了钻孔的传热半径的大小. 理想情况是钻孔间距应大于连续运行时间内钻孔的传热半径. 钻孔的传热半径可通过模拟软件计算.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对于地热换热器,其整个传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稳态的传热过程,诸如土壤的热物性、含水量、土壤温度、埋管材料、管子直径、管内流体的物性、流速等都对地热换热器的传热产生影响。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及优化.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及优化.

钻 孔 区 域 、 埋 管 形 式
其 他 便 于 利 用 的 能 源
系统投资与 运行费用
• • •
地源热泵设计任务 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 制定地源测试方案

建筑能耗动态模拟计算

场地勘Hale Waihona Puke 孔施工•场地勘测孔施工

岩土层结构堪查 •

岩土体热响应测试
试验成果分析和报告撰写

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地下换热系统设计和热平衡模拟
工程经验修正

与建筑、结构等各专业配合


地源热泵系统初步设计
地源热泵设计工作程序框图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 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 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可参考有关 空调系统设计手册,在此不再赘述。
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和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可以由下述公式计算:
上海富田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地源热泵事业部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地下 岩土(土壤、岩石等)作为热源 或热汇,它是由地埋管换热系统 与热泵机组构成。 • • 土壤温度在地面15米以下温度接 近当地全年平均气温,常年保持 恒定的温度,远高于冬季的室外 温度,又低于夏季的室外温度, 因此地源热泵是利用土壤“冬暖 夏凉“的特性来制冷/供热的节能 中央空调,和利用空气源制冷/供 热相比较,效率大大提高,且不 受环境温度影响。
水平埋管
• 垂直埋管:(已成为工 程应用中的主导形式) 1. 垂直埋管分为单U和 双U两种埋管方式
• • 优点:占地面积较小, 工作性能稳定, • 缺点:造价相对较高
垂直埋管
垂直埋管还分为单U和双U两种埋管方式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形式与布置方法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形式与布置方法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形式与布置方法摘要:地热源热泵空调供热系统的能效比可达3-5,是效益最显著的节能技术之一,地源热泵空调供热技术早在上一世纪50年代开始再欧美得到应用,在上一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应用。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引用最广泛的地源热泵系统形式。

但是一般建筑占地面积有限,建筑用地红线范围以内,建筑地下室之外的地埋管换热井布置面积相当有限。

要充分挖掘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资源,必须利用建筑物下空间。

文章介绍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形式,安全设计要点,应用案例。

指出正确的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与施工方法,与建筑结构专业的协调配合,可以在充分利用建筑地热资源同时,不影响结构与建筑物防水安全。

一、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管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是指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根据热源体的性质,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与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使用性最广泛的地源热泵系统形式。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根据地埋管换热器布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埋管式与垂直埋管式,当可利用地表面积较大,浅层岩土体的温度及热物性受气候、雨水、埋设深度影响较小时,宜采用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否则,宜采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图1为常见的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形式,图2为新近开发的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形式,图3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形式。

a单或双环路 b 双或四环路 c三或六环路图1 几种常见的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形式A垂直排圈式 b水平排圈式 c水平螺旋式图2 几种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形式a单U形管b双U形管c小直径螺旋盘管d大直径螺旋盘管e立柱状 f蜘蛛状 g套管式图3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形式在没有合适的室外用地时,竖直地埋管换热器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混凝土基桩埋设,即将U形管捆扎在基桩的钢筋网架上,然后浇灌混凝土,使U形管固定在基桩内,多称之为“能量桩”。

地埋管换热器根据换热单元不同又可分为单U型换热器、双U型换热器、W 型换热器等。

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说明

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说明

地源热泵地埋部分设计一、管材一般来讲,一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1、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在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管。

3、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4、管件公称压力不得小于1.0Mpa,工作温度应在-20℃~50℃围。

5、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1倍选择。

6、地埋管应能按设计要求长度成捆供应,中间不得有机械接口与金属接头。

二、连接1、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2、电熔联结三、流体介质与回填料流体介质南方地区:由于地温高,冬季地下埋管进水温度在0℃以上,因此多采用水作为工作流体;北方地区:冬季地温低,地下埋管进水温度一般均低于0℃,因此一般均需使用防冻液。

(①盐类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钠水溶液;②乙二醇水溶液;③酒精水溶液等)。

埋管水温:1、热泵机组夏季向末端系统供冷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与普通冷水机组相同。

地埋管中循环水进入U管的最高温度应<37℃,与冷却塔进水温度相同。

2、热泵机组冬季向末端系统供水温度与常规空调不同,在满足供热条件下,应尽量减低供热水温度,这样可改善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减小压缩比、提高cop值,并降低能耗。

地埋管中循环水冬季进水温度,以水不冻结并留安全余地为好,可取3—4℃。

当然为了使地埋管换热器获得更多热量,可加大循环水与间温差传热,然而的温度是不变的,因此只有将循环水温降至0℃以下,为此循环水必须使用防冻液,如乙二醇溶液或食盐水。

但这样会提高工程造价、增加对设备的腐蚀。

在严寒地区不得不这样做,而在华北地区的工程中用水就可满足要求,不一定要加防冻液。

地源热泵设计(地埋管)教学课件

地源热泵设计(地埋管)教学课件
地源热泵设计(地埋管) 教学课件
目录 CONTENT
• 地源热泵系统简介 • 地埋管地源热泵设计基础 •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流程 • 地源热泵系统案例分析 • 地源热泵系统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地源热泵系统简介
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与工作原理
定义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等自然 资源中的低位热能,通过热泵技术实现制冷、制热和热水供 应的节能型空调系统。
01
02
03
04
案例概述
介绍某住宅小区地源热泵系统 的设计背景、目标、规模和特
点。
系统组成
详细描述该系统的地埋管、机 房、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的设
计和布局。
能耗分析
对该系统的运行能耗进行测试 和评估,并与传统空调系统进
行对比分析。
案例总结
总结该案例在设计、施工、运 行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
改进建议。
环境保护
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的负面 影响。
能效与经济效益平衡
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和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地源热泵系统的未来展泵系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节能减排
做出贡献。
普及与推广
02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地源热泵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
系统设计与优化
地埋管设计
根据土壤热物性测试结果和负荷 需求,设计地埋管的布置方式、
管材、管径等参数。
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设计系统的控制逻辑、控制策略 和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系统的
智能化控制。
系统优化与调试
根据设计结果进行系统优化和调 试,确保系统运行稳定、高效。
04
地源热泵系统案例分析

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施工方案

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施工方案

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施工方案首先是地下管道的敷设。

在施工前,需要根据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地形条件确定管道的敷设路线。

根据设计要求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使用适宜的材料,如PE管或PVC管。

敷设过程中,首先需要清理敷设区域,确保地面平整。

然后,使用挖掘机或手动挖掘工具开挖地沟,根据设计要求和管道数量确定地沟的尺寸和深度。

地沟的底部应该平整,并且需要确保管道的坡度,以便排水畅通。

在地沟底部设置管道支承,使管道固定。

接下来是管道的连接。

在敷设的每个管道之间进行连接时,需要使用专用的管道连接件,如弯头、管箍、管接头等。

连接件的选择应根据管道的材料和直径来确定。

在连接过程中,需要确保连接件的牢固和密封。

对于PE管,一般采用电热熔连接,对于PVC管,一般采用PVC胶水连接。

连接完成后,需要进行压力试验,确保连接处没有渗漏。

最后是地源热泵机组的安装。

在选择安装地点时,需要考虑机组与管道的连接方便性和机组的运行稳定性。

一般来说,机组应尽可能靠近地下管道敷设区域。

机组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安装规范和要求。

安装完成后,还需进行机组性能的测试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质量,杜绝破坏地下管道的行为。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最后,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整理,恢复原样。

综上所述,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的施工方案包括地下管道的敷设、管道的连接和地源热泵机组的安装等。

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施工操作,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能够为人们提供可靠、高效的供暖、制冷和热水服务。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1. 简介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取暖和制冷的环保能源利用技术。

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埋管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与地下热能的交换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埋管方案,包括埋管类型、埋管布置、埋深选择等内容。

2. 埋管类型地源热泵系统使用的埋管一般包括导热塑料管和U型管两种类型。

导热塑料管是将导热介质填充至塑料管道内,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适合在小范围内进行敷设。

U型管是将导热管材弯曲成U形,适合用于大范围的敷设。

根据具体需求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埋管类型是确保地源热泵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3. 埋管布置埋管的布置方式会直接影响地下热能的交换效果。

一般来说,埋管的布置方式有水平布置和垂直布置两种。

3.1 水平布置水平布置是将埋管敷设于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平行水平管道中。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土地面积较大的场地。

在水平布置中,埋管之间的间距应足够,以确保地下热能的充分交换,一般要求每米间距不小于5-10米。

3.2 垂直布置垂直布置是将埋管作成U型,或直接挖掘竖向孔穴或井孔,将埋管垂直敷设于孔穴或井孔中。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土地面积较小的场地。

在垂直布置中,埋管的深度一般应达到15-30米,以确保地下热能的充分利用。

4. 埋深选择埋深是指埋管敷设的深度,它的选择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土壤的热导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埋深越深,地下热能的交换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工程的成本。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可以选择埋深在1-3米之间。

在选择埋深时,还需要考虑到埋管对地下设施的影响,避免损坏地下管线等问题。

5. 埋管保护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埋管需要进行保护,以避免受到外力破坏或受损。

一般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埋管保护:•在埋管周围填土或覆盖保护层,以增加埋管的机械强度;•在埋管周围设置防护隔离层,以防止埋管受到腐蚀;•定期检查埋管状态,并及时修复或更换受损的埋管。

6. 总结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埋管方案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关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

关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

粤 } 2 ) i ) C H P — B I — z 一 1  ̄ D C H P — B I — Z - j l * 斟
根 据空 调 负荷 计 算 , 空 调计 算 冷负 荷 为3 3 7 1 k W, 热负 荷 为2 1 3 6 k W。采用 三 台 土壤 源 热泵 机 组 。一 台为标 准 机 组 , 标 准工 态运 行 ; 两 台为 全 热 回收 机 型, 其 中一 台夏 季 热 回 收运 行 提 供 生 活热 水 ( 1 0 0 0 K W) , 另 一 台 日常 标 准 工 态
1 、 地 埋管 地源 热泵 空调 系统 概述
地 源热 泵 系 统是 以岩 土 体 、 地 下 水 或 地表 水 为 低 温 热源 , 由水 源 热泵 机 组、 地 热 能交 换 系统 、 建筑 物 内 系统组 成 的供 热 空调 系统 。 根 据地 热 能交换 系 统形 式 的 不 同 , 地 源 热泵 系 统 分 为地 埋 管 地 源热 泵 系 统 、 地 下水 地 源 热泵 系 统 和地 表水 地 源热 泵 系统 。 地埋 管 地源 热 泵系 统 的传 热介 质 是通 过 竖直 或水 平 埋管 换 热器 与 岩土 体进 行 热交 换 。
能对建筑物实现 , 这是一项同时具备节能和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
注: 1 、 冷却 塔 不运 行 , 仅 地 埋管 系 统 提供 冷 却 水 时 , 阀 门开 启状 态 为 : 关
闭 阀门 1 2 、 1 2 ’ ; 开启 阀 门 1 1 、 1 1 ‘ 。
2 、 冷 却塔 运行 时 , 有 冷 却塔 提供 部 分冷 却水 , 阀门 开启 状态 为 : 开启 阀门
1 2 、 1 2 ’ ; 关 闭 阀门 1 1 、 1 1 ’ 。

地埋管地源热泵的设计

地埋管地源热泵的设计

浅谈地埋管地源热泵的设计摘要:本文将论述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体要点。

关键词:“卡诺循环”“制热系数”“单口井换热量”“换热热阻”中图分类号: th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引言近年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提到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人们立刻想到“节能”、“环保”、“绿色”、“减排”,但是根据工程回访(京津地区),很多业主反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节能。

本文将追根溯源,讨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为什么节能,怎样才能节能,提出建筑物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比传统空调系统经济节能是靠精细、合理、优化的设计来保证的。

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概念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以大地作为冷、热源,以水溶液作为媒介,通过垂直或水平封闭管路与大地交换热量,并把交换的热量提供给地源热泵机组,维持地源热泵机组正常工作,向建筑物供冷或供热的集中空调系统。

在冬季,地埋热泵系统通过埋在地下的封闭管道(亦称地下换热系统)从大地收集自然界热量,而后由环路中的循环水溶液把热量带到室内,再由室内的地源热泵系统提升热的品位,把热量释放到室内。

在夏季,为达到给室内降温目的,地源热泵系统将从室内吸收的多余热量排入水溶液环路中,再经过地下换热系统,讲多余热量释放给大地。

在一年里,对大地而言,冬季大地在放热,夏季大地在蓄热,这种独特的工况使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成为跨季节的蓄能空调系统。

3.热泵原理和根本优势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首先是一种热泵技术。

热泵技术的基本原理基于卡诺循环,它采用电能(或其它方式)驱动,耗功n,从低温热源中吸取热量q’,并通过高温热源输送热量q,我们把输送的热量与驱动热泵消耗的功之比称为制热系数,即。

我国火力发电网输送到用户的综合效率为33%左右,理论上只要工程中地源热泵制热系数>3.3 , 热泵供暖对一次能源的利用率>1.0。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地源热泵制热系数是可以达到 3.0~3.5 的。

地源热泵系统室外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

地源热泵系统室外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

地源热泵系统室外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地源热泵系统室外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一、前言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温度稳定的能源进行供暖、制冷和热水使用的系统。

而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是地源热泵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

本文将介绍该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是将地埋管垂直埋入地下,利用地下稳定的温度来实现地源热泵的换热作用。

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占地面积小:由于地埋管是垂直埋入地下,所以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能够在有限的场地中实现地源热泵系统的布置。

2.适应性强: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不受地下水位、土质和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3.能效高:地下温度相对稳定,竖直地埋管能够充分利用地源能源,实现高效能源利用。

4.维护方便:竖直地埋管通常采用聚乙烯管道,具有抗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维护方便经济。

三、适应范围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供暖、制冷和热水使用,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等。

它在地下空间相对有限的场所中尤为适用,如高层建筑和城市密集区域。

四、工艺原理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利用地下稳定的温度来实现地源热泵的换热作用。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1.选址与勘察: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竖直地埋管施工,进行地质勘察和地下管道布置规划。

2.孔钻施工:使用钻探机进行孔钻施工,钻孔深度一般为50-100米,孔径直径根据地埋管的规格而定。

3.钻孔清理:钻孔施工完成后,需对孔内的碎石、水泥皮进行清理,以确保地埋管的顺利安装。

4.地埋管安装:将预先制作好的聚乙烯地埋管通过低速旋转方式安装到钻孔中,并进行牢固固定。

5.回填材料:将钻孔中的空隙部分通过灌浆方式进行回填,以提高地埋管的散热效果和稳定性。

6.水泥浆封孔:对钻孔顶部进行水泥浆封孔处理,以避免泥浆外溢和污染地下水。

地源热泵设计(地埋管) PPT

地源热泵设计(地埋管) PPT

三、地埋管水力计算
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 计算。国内目前塑料管的比摩阻均是以水为传热介质,对添加防冻剂的
水溶液均无相应数据,水力计算时可按《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
(Ground-source heat pump engineering manual)推荐的方法进行。
粗砾砂
23.3
粗砾砂
21.9
圆砾
9.5
圆砾
10.5
密度
(kg/m3) 2170 2020 2140 2090 1800 1570 1310 1420 1460 1490 1510 1260 1950 1600 2130 2200 1860 1830
导热系数
(W/m.K) 1.55 1.69 1.85 1.19 1.6 0.73 0.64 0.65 0.86 0.79 1.06 1.06 1.41 1.04 1.88 1.75 1.44 0.94

2.3+0.5/PE80 3.0+0.5/PE80 3.7+0.6/PE80 4.6+0.7/PE80 4.7+0.8/PE100 5.6+0.9/PE100 6.7+1.1/PE100 8.1+1.3/PE100 9.2+1.4/PE100 10.3+1.6/PE100 11.8+1.8/PE100 13.3+2.0/PE100 14.7+2.3/PE100 16.6+3.3/PE100 18.4+3.6/PE100 20.6+4.1/PE100 23.2+4.6/PE100 26.1+5.2/PE100 29.4+5.8/PE100

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环保的供暖方式,其核心设备是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通过地下管道将地下的热能传递到室内,实现供暖和制冷。

而地埋管换热器则是地源热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标准对于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道材料的选择。

地埋管道需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压性能,一般采用聚乙烯管或聚丙烯管。

管道的直径和壁厚需要根据地下水温度、土壤类型和地下水流速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2. 管道敷设深度。

地埋管道的敷设深度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和地下管道的保护等因素。

一般来说,地埋管道的敷设深度应该在1.5米以上。

3. 管道敷设方式。

地埋管道的敷设方式有水平敷设和垂直敷设两种。

水平敷设适用于土地面积较大的场合,而垂直敷设适用于土地面积较小的场合。

4. 管道间距和管道长度。

地埋管道的间距和长度需要根据地下水温度、土壤类型和地下水流速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管道间距应该在1.5米以上,管道长度应该在100米以内。

5. 管道连接方式。

地埋管道的连接方式需要采用专业的连接器件,
确保连接牢固、密封性好。

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标准对于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地埋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1. 概述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热能量进行空调供暖的绿色能源技术。

而地源热泵埋管方案是地源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

本文将介绍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施工方法以及相关应用案例。

2. 设计原理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设计原理是将地下的热能转移至地源热泵系统中供暖或制冷使用。

该方案主要通过埋设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地暖管道,将地热能源吸收到管道中,再通过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将地热能转移为供暖或制冷的能量。

因此,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地下地质条件、土壤温度变化以及管道布置方式等因素。

3. 材料选择在地源热泵埋管方案中,选择适合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使用的地暖管材料有塑料管材〔如PE管、PP-R管等〕和金属管材〔如铜管、钢管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选择适宜的材料能够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和使用寿命。

4. 施工方法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地质勘测:根据需要进行地下地质勘测,确定地下土壤的特性、温度变化等因素,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2.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地质勘测结果,制定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设计方案,确定地暖管道的布置方式、管道材料选择等。

3. 施工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施工工具和材料,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和准备工作。

4. 管道铺设:根据设计方案,开始进行地暖管道的铺设工作。

需要注意管道的坡度、固定方式和连接方法等细节。

5. 测试和调试:在管道铺设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

6. 防腐处理:根据需要对地暖管道进行防腐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7. 工程验收:完成施工工作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质量和性能到达设计要求。

5. 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应用案例: 1. 住宅小区供暖系统:在住宅小区中,通过地暖管道将地热能源送入各个住户使用,实现集中供暖的效果。

2. 商业建筑空调系统:在商业建筑中,利用地源热泵埋管方案进行空调供暖,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规划设计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规划设计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水体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水体与建筑物内部的热量交换,使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转变的冷、暖两用空调系统。对终端用户来说特别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高效、节能(节能率达40%-70%) 地源热泵系统在提供能量的时候, 70%的能源来源于水体,30%的能源来自电力,用于将水体中的热量“搬运”至室内。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锅炉(电、燃料)供热系统,供热时只能将90%以上的电能或70~90%的燃料内能转换为热量供用户使用,而地源热泵的能效比最高可达4.7。因此它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能量;运行费用仅为各种采暖系统的30-50%。对于大型建筑,在过渡季节,可以同时实现外区供热和内区制冷,还可以将内区的热量转移到外区,从而更为节能。据美国环保署EPA统计,设计安装良好的地源热泵,平均可以节约用户40%以上空调供热制冷的运行费用。 用温控器对热泵机组进行恒温控制,可根据室内人员的增减及室外阳光直射等负荷的变化控制机组的停启,将室内温度始终恒定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既可达到制冷(或供热)的舒适效果,又可以避免浪费能源,使能源的利用和室内环境舒适程度最优化。这样不仅节省运行费用,而且便于分层、分区进行控制、计量,进而实现最大节能。
第四章 室外地源热泵循环干管系统设计
本设计方案按以下设计思路: a. 所有地源热泵循环干管采用直埋设计。埋深2m。 b. 干管与支管连接处设检查井。 c. 考虑整个循环水系统的平衡,循环干管采用同程式设计。 d. 所有干管均采用无缝钢管。阀门材质均采用铸钢阀门,安全可 靠。 e. 直埋干管考虑管道热胀冷缩补偿量。 f. 直埋干管考虑管防腐措施。 g. 若出现管线交叉问题,循环水干管、给水干管、污水干管布置优先顺序依次为污水干管、循环水干管、给水干管。

暖通空调知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工程类精品文档]

暖通空调知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工程类精品文档]

暖通空调知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1.地埋管换热系统工程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岩土层的结构及分布、岩土体的热物性参数、岩土体的温度分布;地下水温度、静水位、径流方向、流速、水质及分布;冻土层的厚度。

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在地下10m以下的土壤温度基本上不随外界环境和季节变化而变化,且约高于当年年平均气温2℃。

3.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的热物性参数、测试井的吸放热特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进行。

4.地埋管换热器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

5.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敷设。

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

单层管最佳埋设深度为1.2~2.0m,双层管为1.6~2.4m。

6.竖直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钻孔孔径宜大于0.11.m,为满足换热需要,钻孔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宜为4~6m。

水平环路集管距地面不宜小于1.5m,且应在冻土层以下0.6m。

7.为确保地埋管换热器及时排气和强化换热,地埋管换热器内流体应保持紊流状态,单U形管不宜小于0-6m/s,双U形管不宜小于0.4m/s,水平环路集管应敷设不小于0.002的坡度。

8.竖直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水平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为平衡各环路的水流量和降低其压力损失,每对水平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的竖直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

水平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宜小于0.6m。

9.竖直地埋管环路也可采取分、集水器联接的方式,一定数量的地埋管环路供、回水管分别接人相应的分、集水器,分、集水器宜有平衡和调节各地埋管环路流量的措施。

10.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介质一般为水,在有可能冻结的地区,应在水中添加防冻剂。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

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标准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空气调节和供暖的先进技术,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标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能耗,因此对其设计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地表环境条件、地埋管布置方式、管道材料选用等。

在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需要更加谨慎和周密,以充分利用地下热能资源并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地表环境条件也是影响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环境恶劣的地区,地埋管换热器需要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抗侵蚀能力,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地埋管布置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能耗,合理布置地埋管对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标准方面,管道材料的选用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于地下管道来说,耐高温、耐压、抗腐蚀是必须考虑的因素,选用合适的管道材料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可以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

除了上述因素外,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标准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热载需求、运行模式、换热效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设计地埋管换热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以确保系统的运行效果最佳,能够充分利用地下热能资源,同时做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只有综合考虑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地表环境条件、地埋管布置方式、管道材料选用等多个因素,才能设计出性能优良、效率高的地埋管换热器,为地源热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探讨,能够为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标准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加热和制冷的环保节能技术。

它通过地下管道中的工质循环,从地下提取热能,然后利用热泵技术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从而实现建筑物的采暖和制冷。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利用地下能源的有效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碳排放。

地源热泵系统主要由热水循环系统、热泵机组和地下埋管组成。

其中,地下埋管作为热交换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埋管的选择和设计对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以确定地下条件和热能储量。

常用的勘察方法包括地下钻探和地下水位监测。

根据地下情况,可以选择水平埋管或竖直埋管的方式。

水平埋管是将地源热泵系统的管道布置在浅地下的水平深度上,一般为1-2米深。

这种方式相对较简单,施工难度较低,适用于地下土层较好的地区。

水平埋管的取暖效果相对较好,在采暖季节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热能。

竖直埋管是将地源热泵系统的管道布置在较深的地下,通过打井的方式将管道垂直埋入土壤中。

这种方式适用于土地有限的情况,可以节省空间。

竖直埋管的优点是稳定性更好,不受气候影响,可以长时间稳定供暖和制冷。

另外,地源热泵埋管方案还需要考虑埋管的材料选择。

常用的材料有聚乙烯管和钢管。

聚乙烯管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能,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管的优点是强度高,可以适应较高的工作压力,适用于大型地源热泵系统。

在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管道的布置方式和管道的间距。

一般来说,管道之间的间距应根据地下土壤的热传导性能确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热交换效果。

除了埋管方案的设计,地源热泵系统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水源问题、环境影响和运行维护等。

水源是地源热泵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需要保证水质的纯净和稳定,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维护也需要定期进行,包括清洗埋管、检查泵组和调整系统参数等。

总的来说,地源热泵埋管方案是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

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

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中南建筑设计院马友才摘要:根据地埋管传热特性,提出了地埋管换热能效度概念。

建立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传热模型,模拟计算了地埋管换热器能效度在不同埋设深度条件下的分布。

揭示了区段能效度的迁移特性,将地埋管换热区域沿埋设深度范围分为无效换热区域和有效换热区域, 并给出了基于换热能效度的地埋管换热器长度设计方法。

关键词: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能效度迁移特性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确定原则常用的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如图1所示。

按照管内流体流动的方向,U形管分为上升支管和下降支管。

地埋管内来自热泵机组的流体进入到下降管, 沿程与周围土壤进行换热,管内流体温度发生变化后从地埋管上升管回到热泵机组中,从而完成一个换热循环。

在流量一定的条件下,流体与土壤的温差越大,地埋管的单位井深换热能力就越大。

在地源热泵的设计中,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满足地埋管换热量的要求下根据单位井深换热量、埋管面积和间距来确定埋管深度,根本没有考虑保障一定埋管出水温度要求以达到热泵主机的高效运行。

实际上, 当地埋管地源热泵运行到一定的时间后,由于土壤的蓄能特性,周围土壤冷热量堆积使得地埋管换热器的运行状态还要受到前一个状态的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随着时间增加逐渐下降,地埋管内流体的进出口温差降低,热泵主机的运行性能变差,增加了费用。

在工程项目现场已有的条件下要使地埋管的出口温度能够持续地满足主机高效运行,适当地增加地埋管换热器的埋设深度是最有效的方法。

本文以地埋管内工作流体出口温度随深度的瞬时变化程度为判定原则,通过建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的三维传热模型,分析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的设计方法。

2地埋管换热器三维传热模型导热型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十分复杂,其换热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地埋管几何结构,土壤的类型、导热系数、热扩散率、含水率以及热泵运行时间,间歇运行工况,负荷大小等等。

为便于理论分析求解,作如下假设:1)在整个传热过程中土壤的物理成分、热物性参数各向同性且保持不变。

地源热泵地埋管初步设计(洛阳宏图)

地源热泵地埋管初步设计(洛阳宏图)

注:180°标准弯头当量长度(φ 32)为1.7m,旁流三通当量长度(φ 32)为2.1m。 室内管水力计算 采用流速法计算,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表26.5-11中流速推荐值,如下,
冷却水管道水流速度推荐值 循环干管(mm) 推荐流速(m/s) DN≤250 1.5~2.0 250<DN<500 2.0~2.5 DN≥500 2.5~3.0
QL,max——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 ;
q——单位管长的换热量,W/m. 2. 2. 2 确定竖井数目及间距 国外竖井深度多数采用50m~100m[,本工程竖井深度定为100m,通过公式计算可得: N=L/(2× H)=13750/(2× 100)=68.85≈70个 其中:N——竖井个数,个; L——双U埋管长度,m; H——竖井深度,m。 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 3. 8 条,竖井钻孔间距应满足换需求,间距宜为3m~6m,根据本工程 地形地貌以及管路水利平衡,确定钻孔间距为5m,布置3 对供回水集管,每对集管对应24 个φ 160mm的孔,共计 72个孔。
地埋管初步设计(洛阳宏图宾馆) kyouli
1 概况 本工程夏季总冷负荷为 613.0kW,冬季总热负荷为 382.4kW。 选择贝莱特 GSHP 地源热泵机组系列 GSHP310Ⅱ型 2 台,其性能参数如下: 制冷工况(夏季) : 制冷量 310kW,电功率 N=59kW,EER=5.1; 冷凝器进/出水温度:30℃/35℃; 蒸发器进/出水温度:12℃/7℃; 制热工况(冬季) : 制热量 394kW,电功率 N=88kW,COP=4.2; 冷凝器进水温度:40℃ 蒸发器进水温度:15℃ 蒸发器阻力 45kPa,冷凝器阻力 45kPa。 夏季总冷负荷 QL=613.0kW 冬季总热负荷 QR=382.4kW 循环水量: GL=0.86QL/△t=0.86*613.0/(12-7)=105.4m3/h 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式 30.4.1 和式 30.4.2 则: (1)地埋管系统最大释热量:QL,max= QL×(1+1/EER)=613.0*(1+1/5.1)=773.2kW (2)地埋管系统最大吸热量:QR,max= QR×(1- 1/COP)=382.4* (1-1/4.2)=291.4kW 2 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 2.2 确定地埋管换热器的形式 根据洛阳地质及环境条件,确定采用竖埋管形式,设计单孔深度为 100 米, 孔管径Ф 160mm,双“U ” 型 PE100 埋管,管径Ф 32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源热泵地埋部分设计一、管材一般来讲,一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1、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在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管。

3、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4、管件公称压力不得小于1.0Mpa,工作温度应在-20℃~50℃围。

5、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1倍选择。

6、地埋管应能按设计要求长度成捆供应,中间不得有机械接口及金属接头。

二、连接1、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2、电熔联结三、流体介质及回填料流体介质南方地区:由于地温高,冬季地下埋管进水温度在0℃以上,因此多采用水作为工作流体;北方地区:冬季地温低,地下埋管进水温度一般均低于0℃,因此一般均需使用防冻液。

(①盐类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钠水溶液;②乙二醇水溶液;③酒精水溶液等)。

埋管水温:1、热泵机组夏季向末端系统供冷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与普通冷水机组相同。

地埋管中循环水进入U管的最高温度应<37℃,与冷却塔进水温度相同。

2、热泵机组冬季向末端系统供水温度与常规空调不同,在满足供热条件下,应尽量减低供热水温度,这样可改善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减小压缩比、提高cop值,并降低能耗。

地埋管中循环水冬季进水温度,以水不冻结并留安全余地为好,可取3—4℃。

当然为了使地埋管换热器获得更多热量,可加大循环水与间温差传热,然而的温度是不变的,因此只有将循环水温降至0℃以下,为此循环水必须使用防冻液,如乙二醇溶液或食盐水。

但这样会提高工程造价、增加对设备的腐蚀。

在严寒地区不得不这样做,而在华北地区的工程中用水就可满足要求,不一定要加防冻液。

地温是恒定值,可通过测井实测。

有关资料介绍某地地下约100米的地温是当地年平均气温加4℃左右。

市年平均气温是12.2℃,实测市地下约100米的地温约为16℃,基本符合以上规律。

回填材料可以选用浇铸混凝土、回填沙石散料或回填土壤等。

材料选择要兼顾工程造价、传热性能、施工方便等因素。

从实际测试比较浇铸混凝土换热性能最好,但造价高、施工难度大,但可结合建筑物桩基一起施工。

回填沙石或碎石换热效果比较好,而且施工容易、造价低,可广泛采用。

(二)埋管系统环路一、埋管方式1、水平埋管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二层双管、单沟二层四管、单沟二层六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因此应用多层管的较多。

(单层管最佳深度1.2~2.0m,双层管1.6~2.4m)近年来国外又新开发了两种水平埋管形式,一种是扁平曲线状管,另一种是螺旋状管。

它们的优点是使地沟长度缩短,而可埋设的管子长度增加。

2 、垂直埋管根据埋管形式的不同,一般有单U 形管,双U 形管,套管式管,小直径螺旋盘管和大直径螺旋盘管,立式柱状管、蜘蛛状管等形式;按埋设深度不同分为浅埋(≤30m)、中埋(31~80m)和深埋(>80m)。

1)U 形管型:是在钻孔的管井安装U 形管,一般管井直径为100~150mm,井深10~200m,U 形管径一般在φ50mm 以下。

2)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直径一般为100~200mm,管为φ15~φ25mm。

其换热效率较U 形管提高16.7%。

缺点:⑴下管比较困难,初投资比U 形管高。

⑵在套管端部与管进、出水连接处不好处理,易泄漏,因此适用于深度≤30m 的竖埋直管,对中埋采用此种形式宜慎重。

二、地下埋管系统环路方式1、串联方式优点:①一个回路具有单一流通通路,管积存的空气容易排出;②串联方式一般需采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因此对于单位长度埋管换热量来讲,串联方式换热性能略高缺点:①串联方式需采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因而成本较高;②由于系统管径大,在冬季气温低地区,系统需充注的防冻液(如乙醇水溶液)多;③安装劳动成本增大;④管路系统不能太长,否则系统阻力损失太大。

2、并联方式优点:①由于可用较小管径的管子,因此成本较串联方式低;②所需防冻液少;③安装劳动成本低。

缺点:①设计安装中必须特别注意确保管流体流速较高,以充分排出空气;②各并联管道的长度尽量一致(偏差应≤10%),以保证每个并联回路有相同的流量;③确保每个并联回路的进口与出口有相同的压力,使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做集箱,可达到此目的。

从国外工程实践来看,中、深埋管采用并联方式者居多;浅埋管采用串联方式的多三、地埋管打孔孔径孔径:根据地质结构不同,钻孔孔径可以是Ф100、Ф150、Ф200或Ф300,地区地表土壤层很厚,为了钻孔、下管方便多采用Ф300孔径。

(三)地下埋管系统设计一.地下换热量计算地下换热量可以由下述公式计算:kW (1)kW (2)其中——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夏季设计总冷负荷,kW——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kW——冬季设计总热负荷,kW——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系数——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供热系数一般地,水源热泵机组的产品样本中都给出不同进出水温度下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制冷系数、供热系数,计算时应从样本中选用设计工况下的、。

若样本中无所需的设计工况,可以采用插值法计算。

二、地下热交换设计1.水平埋管:确定管沟数目:埋管管长的估算:利用管材“换热能力”,即单位埋管管长的换热量。

水平埋管单位管材“换热能力”在20~40W/m(管长)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20 W/m。

单沟单管埋管总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L=Q/20其中L ——埋管总长,mQ ——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分母“20”是每m 管长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m单沟双管、单沟二层双管、单沟二层四管、单沟二层六管布置时分别乘上0.9、0.85、0.75、0.70 的热干扰系数(热协调系数)。

确定管沟间距:为了防止埋管间的热干扰,必须保证埋管之间有一定的间距。

该间距的大小与运行状况(如连续运行还是间歇运行;间歇运行的开、停机比等)、埋管的布置形式(如单行布置,只有两边有热干扰;多排布置,四面均有热干扰)等等有关。

建议串联每沟1 管,管径1/4"~2";串联每沟2 管, 1 又1/4"~1 又1/2"。

并联每沟2 管,1"~1 又1/4";并联每沟4~6 管,管径13/4"~1"。

管沟间距:每沟1 管的间距1.2m,每沟2 管的间距1.8m,每沟4 管间距3.6m。

管沟最上面管子的管顶到地面的的最小高度不小于1.2m。

2、竖直埋管确定竖井埋管管长一般垂直单U 形管埋管的换热能力为60~80 W/m(井深),垂直双U 形管为80~100W/m(井深)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

一般垂直埋管为70~110W/m(井深),或35~55W/m(管长),水平埋管为20~40W/m(管长)左右。

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35W/m(管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3)其中——竖井埋管总长,m——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 W分母“35”是夏季每m管长散热量,W/m确定竖井数目及间距国外,竖井深度多数采用50~100m[2],设计者可以在此围选择一个竖井深度H,代入下式计算竖井数目:(4)其中——竖井总数,个——竖井埋管总长,m——竖井深度,m分母“2”是考虑到竖井埋管管长约等于竖井深度的2倍。

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圆整,若计算结果偏大,可以增加竖井深度,但不能太深,否则钻孔和安装成本大大增加。

关于竖井间距有资料指出:U型管竖井的水平间距一般为4.5m[3],也有实例中提到DN25的U型管,其竖井水平间距为6m,而DN20的U型管,其竖井水平间距为3m[4]。

若采用串联连接方式,可采用三角形布置(详见[2])来节约占地面积。

工程较小,埋管单排布置,地源热泵间歇运行,埋管间距可取 3.0m;工程较大,埋管多排布置,地源热泵间歇运行,建议取间距4.5m;若连续运行(或停机时间较少)建议取5~6m注意事项1、垂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应大于30m,宜为60m~150m;钻孔间距宜为3m~6m。

水平管埋深应不小于1.2m。

2、地埋管换热器水平干管坡度宜为0.3%,不应小于0.2%。

3、地埋管环路之间应并联且同程布置,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管路集管相连接。

每个环路集管连接的环路数宜相同。

4、地埋管换热器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

铺设供、回水集管的管沟宜分开布置;供、回水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

三、管径与流速设计1、确定管径在实际工程中确定管径必须满足两个要求:(1)管道要大到足够保持最小输送功率;(2)管道要小到足够使管道保持紊流以保证流体与管道壁之间的传热。

显然,上述两个要求相互矛盾,需要综合考虑。

一般并联环路用小管径,集管用大管径,地下热交换器埋管常用管径有20mm、25mm、32mm、40mm、50mm,管流速控制在1.22m/s以下,对更大管径的管道,管流速控制在 2.44m/s以下或一般把各管段压力损失控制在4mH2O/100m当量长度以下。

备注:① 地下埋管换热器环路压力损失限制在30~50kPa/100m 为好,最大不超过50kPa/100m。

同时应使管流动处于紊流过渡区。

② 地下埋管系统单位冷吨(1 冷吨=3024kcal/h=3.52kW)水流量控制在0.16~0.19L/s•t③ 最小管流速(流量):在相同管径、相同流速下,水的雷诺数最大大。

所以采用CaCl2 和乙二醇水溶液时,为了保证管的紊流流动,与水相比需采用大的流速和流量。

2、校核管材承压能力管路最大压力应小于管材的承压能力。

若不计竖井灌浆引起的静压抵消,管路所需承受的最大压力等于大气压力、重力作用静压和水泵扬程一半的总和[1],即:其中——管路最大压力,Pa——建筑物所在的当地大气压,Pa——地下埋管中流体密度,kg/m3——当地重力加速度,m/s2——地下埋管最低点与闭式循环系统最高点的高度差,m——水泵扬程,Pa3其它3.1与常规空调系统类似,需在高于闭式循环系统最高点处(一般为1m)设计膨胀水箱或膨胀罐,放气阀等附件。

(四)设计举例一.设计参数某复式住宅空调面积212m2。

1、室外设计参数夏季室外干球温度tw=34℃, 湿球温度ts=28.2℃冬季室外干球温度tw=-4℃, 相对湿度φ=75%2、室设计参数夏季室温度tn=27℃, 相对湿度φn=55%冬季室温度tn=20℃, 相对湿度φn=45%二.计算空调负荷及选择主要设备1、参考常规空调建筑物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各房间冷热负荷并选择风机盘管型号;考虑房间共用系数(取0.8),得到建筑物夏季设计总冷负荷为24.54kW,冬季设计总热符负荷为16.38kW,选择WPWD072型水源热泵机组2台,本设计举例工况下的=3.3,=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