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合集下载

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 商朝: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

3.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内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皇帝制度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2.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3. 地方制度: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

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汉朝中央: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形成“中朝”,削弱相权。

地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2. 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3. 宋朝中央: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

2.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总结.doc

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总结.doc

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夏商——禅让制、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度(1)背景: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建立:禹死启继,禅让制(禹时期)→世袭制(夏商时期)(3)特点:a.王位传承特点: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夏商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注:侯、伯作为臣服商朝的方国首领(商朝实际上以商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禅让制:以才德选人世袭制:公天下一家天下;血缘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统治,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3)核心内容:广建诸侯国,拱卫王室(5)分封制的影响(作用):积极: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强国消极:诸侯国后期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破坏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周文化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权稳定1、含义:它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特点(宗法制的基本法则):嫡长子继承为核心(又名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1)核心: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父系血缘为纽带(2)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3)周王的地位: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Q1宗法制的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Q2西周的宗法制的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紧密结合;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史前史与原始社会史前史是指人类历史时期的最早阶段,史前史是人类历史时期的最早阶段,它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从史前史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在这个时期的生产生活、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还处于采集狩猎的阶段,他们使用简单的石器和木制工具,居住在山洞或者树枝搭建的简单房屋里。

人类在这个时期主要以采集食物、狩猎和渔猎为生,还没开始耕种作物。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向农业时代过渡的一个时期,人类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会种植粮食。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

人们学会了种植粮食,开始了定居生活。

青铜时代是农业社会向农业城市社会转变的时期,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相当的发展。

中国的夏代文明、商代文明和西周文明就是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的。

第二单元: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古代史是指古代人类所经历的发展史。

通过学习古代史,可以了解人类在古代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中国,古代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辽金西夏时期、元明清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的时期。

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高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国家分裂成了多个小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国家不断变动,社会发展不断滋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封建制度的成熟,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汉朝取得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全国各地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历史必修一第1章节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1章节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1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复习·基础知识】【复习目标】——将目标融于心间,让每个脚印都坚实有力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温故】1.①夏商时期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②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特点和瓦解③宗法制的目的、内容、特点和作用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的内容、②秦朝中央政治体制的设置及特点③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背景、特点和作用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3.①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②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③由汉到元选官制度的变化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4.①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措施、明朝内阁制度的设立及特点②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措施、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影响③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复习·知识线索】【归纳·核心知识】【重难点突破】——聚合智慧的真金1. 分封制和宗法制项目分封制宗法制主要目的保证周王室强大,巩固统治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核心内容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屏周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权利与义务诸侯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但也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子可获得土地、庶民、奴隶等,是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双方关系周王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他们服从周王的命令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历史作用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周朝势力范围扩大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联系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它们共同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都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原因、发展历程、总趋势、作用一、选择题1.(2013·汕头检测)《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

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详细扩展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推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1、分封制: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目的:稳固统治者,不断扩大统治者疆域。

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权利和义务: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其周天子出战,随同登陆作战;定期朝见家访;交纳贡赋等。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性质:商周时期同时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衰败:受到封地的诸侯国本身就具备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悍;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败。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为了强化分封制构成的统治者秩序,化解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承继上的矛盾,西周推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备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评价: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关键性影响。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 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2. 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兴起- 城市文明的诞生3. 文明的诞生和发展- 早期文明的特征和地理分布- 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1. 夏、商、周的兴衰- 夏朝的建立和特征- 商朝的建立和特征- 周朝的建立和特征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3. 秦统一六国和秦汉文化的兴盛-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六国- 秦汉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秦汉文化的影响和传承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开展和繁盛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时期的政治变革-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变革2. 隋唐时期的政治统一和繁荣- 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 唐朝的兴盛和繁荣- 隋唐时期的文化和科技3. 宋朝的政治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 宋朝的政治变革和特点- 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 宋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第四单元: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和繁荣1.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2.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文明的崛起- 封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城市文明的兴起和特征- 城市与农村的关系3.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特点-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1. 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 道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 佛教思想的传入和影响- 佛教思想的传入和发展- 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佛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第六单元:欧洲文化的变革与扩展1.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特点-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和观念- 文艺复兴运动的艺术和学术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及其扩展2. 科学革命的发展和影响- 科学革命的背景和进展- 科学革命的重要成就和发现- 科学革命对欧洲文化的影响3. 新航路的开拓和殖民地的建立- 新航路的开拓和发现- 殖民地的建立和殖民地经济- 欧洲的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第七单元:古代的繁荣与变革1.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繁盛-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统一- 罗马帝国的繁荣和边界的扩张-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 古希腊的文化艺术成就- 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贡献3. 波斯和印度的繁荣与变革- 波斯帝国的建立和繁荣- 印度的古代王国和繁荣- 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和宗教以上是____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总结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封建社会的开展和繁盛、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和繁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欧洲文化的变革与扩展、古代的繁荣与变革等。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负责祭祀占⼘和记录王朝⼤事的⼘、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对地⽅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系的⾎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独尊;皇权⾄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及影响: 积极作⽤:1使秦实⼒增强,通过战争扩⼤疆域,形成中国历第⼀个统⼀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国。

2使秦能⼀实⾏各种巩固统⼀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统治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高一历史必修一1-3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1-3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总结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西方的政 治理念、价值观和制度设计产生了深 远影响,如权力制衡、法治精神等。
法律制度
罗马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为现代国际法和国际司法 提供了重要参考。
03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 威廉三世共同推翻詹姆斯二世, 建立新政权,确立了议会的最高
权力。
《权利法案》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主 权和法律至上的原则。
内阁的形成
18世纪中叶,形成了由下议院多数 党领袖组阁的惯例,内阁成为实际 上的最高行政机构。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01
02
03
独立战争
1775-1783年,美国通过 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 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
总结词
十月革命是在俄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
详细描述
十月革命发生之前,俄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人民生活困苦。同时,俄国国内的政治矛 盾也日益激化。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武装起义,最终成功推翻了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国际工人运动和殖民
详细描述
03
04
05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强调政治文明建设 的重要性。
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 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 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旨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和生 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朝。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政治制度。

特点:对联盟的控制力有限,有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分封制(概念):又称封邦建国,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周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在分封后得到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

异性封国包括:功臣、姻亲,古老的附属国,殷商旧族,降族,被商灭掉的古国。

对周的亲族、姻亲,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但各个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力,并承担各种义务。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周人的势力在不断扩大;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森严的等级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将血缘纽带和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宗法制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把“国”和“家”紧密的结合(血缘---政治)礼乐制度是维护各项制度的工具公元前770年,春秋时期开始,宗法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统一全国。

权力的高度集中是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两大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三公九卿制,保障皇帝独揽大权。

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3、有利于大型工程与水利的建设,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4、消极:秦王专制暴政,导致了阶级化矛盾的锐化。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19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19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19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精选19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篇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代1、公元前20__年,2、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出现早期政治制度。

3、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这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

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3、夏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②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4、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巩固奴隶制政权)内容:①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授土、授民)②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③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等④诸侯权力:世袭、再分封、独立性特点:①分封对象多元化②权利义务关系明确③层层封授,等级森严评价:①积极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巩固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地区②消极作用:西周后期,王权衰弱,逐步失去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大宗小宗具有一定的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③礼乐制度:西周的等级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篇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背景)1、社会条件:统一成为大势所趋(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政治上:出现局部统一(3)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4)民心基础:人民渴望统一2、主观因素:秦国实力雄厚;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开创皇帝制度(权力全在皇帝手中)本质:专制(个人独裁)皇权独尊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建立较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巩固和加强皇权:减少失误大夫(监察)皇帝丞相——百官之首太尉(虚设)3、地方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②特点:传子(家天下)2、分封制①含义:封邦建国②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③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④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⑤诸侯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⑥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⑦前期作用: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政权严密⑧后期影响:诸侯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3、宗法制①含义: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③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⑥后世影响:重视家庭、强调血缘关系、尊卑有序,倡导内部凝聚力⑦体现:传统节假日(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祭祖、家谱4、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②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利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统一原因:①长期分裂和混战,人民渴望统一②商鞅变法后,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2、中央集权措施:①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②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负责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太尉负责军务(虚设),三者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保证皇帝大权独揽③推行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郡的长官为郡守,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3、中央集权制度作用①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完善4、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1)相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②都是地方行政制度(2)不同点:①分封制的诸侯世袭,郡县制的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②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郡县制以地域划分③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④分封制的性质是贵族政治,郡县制的性质是官僚政治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①汉初:郡国并行制,爆发七国之乱②汉武帝: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③唐:节度使,政治、经济、军事权利过大,造成藩镇割据,爆发安史之乱④宋:政治上重文轻武、经济上控制地方财政、军事上杯酒释兵权⑤元:行省制度a.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作用:便利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君主专制的演进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②汉武帝:中外朝制③魏晋南北朝:设三省制④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与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⑤宋:中书门下,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与财权⑥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权势越来越大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①汉:察举制(标准:孝、廉)②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③隋:科举制(标准:才学)a.方式:礼部主持的至上而下的选拔考试b.过程: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c.作用: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①明太祖废丞相a.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b.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恣擅权c.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②设内阁a.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b.过程: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正式形成;明宣宗时授予阁臣票拟权;明神宗时大权尽归内阁c.性质:皇权专制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d.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2、清①清初:内阁、六部(仿明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②康熙设南书房(皇权得到扩大)③雍正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a.最初目的:用兵西北b.军机大臣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保密性强)d.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①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②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农业革命的影响- 城市化的兴起- 早期文明的地理分布2.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3.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4.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化- 印度教的形成5.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时代的技术与艺术- 儒家思想的起源二、古典文明的兴衰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与科学- 希腊神话与文化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 罗马法律与建筑- 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3. 其他古典文明- 波斯帝国的扩张-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社会的结构-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教会的作用与影响2. 拜占庭帝国- 东正教的发展- 拜占庭艺术与建筑- 帝国的衰落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传播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诞生- 宗教战争与欧洲的分裂- 宗教改革对社会的影响五、结论- 古代文明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历史事件的连续性与断裂- 文明交流与冲突的长期趋势请注意,这个总结是基于一般的历史课程大纲,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教材有所差异。

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添加更多的细节和信息,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同时,确保在撰写时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并保持逻辑连贯性。

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古代的历史时期古代历史主要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两个部分。

中国古代的历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世界古代的历史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时期。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华夏族。

中华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初步的政治体制、出现了最早的文字,以及形成了丰富的宗教信仰。

三、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中华文明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 以汉字为代表的文字系统; - 衍生出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如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 - 厚重的礼仪文化传统,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代表;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如京剧、昆曲、烹饪技艺等; - 造诣深厚的科学与技术,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促进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 推动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古代文明的缔造者古代文明的缔造者是指那些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伟大的文明缔造者,如黄帝、尧舜禹、伯益禹、齐桓公、孔子等等。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他在治理国家、发展农业、制定法律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尧舜禹是中国古代的三位圣君,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内致力于推行儒家思想,加强国家治理,促进社会稳定。

伯益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被尊为夏朝的创立者,专心致志于巩固夏朝的统治,为夏朝的发展尽心竭力。

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齐国的君主,被誉为“中国古代政治家”之一。

齐桓公致力于推行“民贵君轻”的政策,使得齐国在他的统治下国力大增,成为当时的强国。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5篇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5篇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5篇篇1第一单元主要围绕古代中国的政治历史发展脉络展开,包括了多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以下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一、远古中国的政治发展远古时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处于部落联盟阶段,表现为原始社会的部族组织与管理制度。

此时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氏族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和决策形式。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禅让制和首领议事会议的形式,没有出现君主专制的特征。

主要人物有黄帝、尧舜等贤明的部落首领。

在这一阶段,土地分配以公有为主,社会经济结构较为简单。

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篇2第一单元主要围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展开,包括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变革、古代中国的政治观念与思想等方面。

以下是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时期,王位继承制度尚不稳定,多采用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方式。

西周时期,建立了封邦建国制度,通过分封诸侯来巩固统治。

此外,西周还确立了宗法制和礼乐制,形成了严密的等级秩序。

2. 春秋战国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政治制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各国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同时,法家思想逐渐兴起,强调法治和中央集权。

二、秦汉的政治变革1. 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度。

同时,秦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如《秦律》。

这些制度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渐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设立三省六部制度、制定科举制度以及推行察举制等。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古代中国的政治观念与思想1. 政治观念古代中国的政治观念强调君主至上、君臣有序、天下一统等观念。

这些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等级秩序,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政治思想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王位世袭制。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王位世袭制在商朝时发展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 内容:周武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也以嫡长子世代继承诸侯之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同样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卿大夫之位,其余诸子为士。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

- 内容。

- 皇帝制度: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

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得政治制度基本知识网络第一课夏商西周得政治制度一、夏代1、公元前2070年,2、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出现早期政治制度。

3、禹死后,她得儿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这就是生产力与私有制发展得必然结果,就是社会得进步。

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3、夏商朝政治制度得特点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②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得相对完整得地方行政管理制度4、夏商政治制度得影响:对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有直接影响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1)分封制目得:为了巩固周王朝得统治内容:①分封内容:土地与人民②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得后代③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等④诸侯权力:世袭、再分封、独立性特点:①分封对象多元化②权利义务关系明确③层层封授,等级森严评价:①积极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得统治,巩固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地区②消极作用:西周后期,王权衰弱,逐步失去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2)宗法制目得:巩固分封制形成得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与土地继承上得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大宗小宗具有一定得相对性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与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与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度:西周得等级制度,就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得工具。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得确立一、秦朝统一得历史条件(背景)1、社会条件:统一成为大势所趋(1)经济上:铁器得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发(2)政治上:出现局部统一(3)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4)民心基础:人民渴望统一2、主观因素:秦国实力雄厚;秦王嬴政得雄才大略※秦统一六国得根本原因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二、中央集权制得形成1、开创皇帝制度(权力全在皇帝手中)本质:专制(个人独裁特征皇权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建立较完备得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巩固与加强皇权:减少失误御史大夫(监察)丞相——百官之首太尉(虚设)3、地方郡县制全面推行得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得直接有效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

一就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得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就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三、秦朝中央集权得影响1、积极影响:①秦朝国力日益增强,疆域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得多民族得封建国家。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得发展,对祖国疆域得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得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消极影响:形成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秦朝二世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得演变一、演变得史实1、汉:(1)中央: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期,“内外朝”: 加强皇权(2)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得“推恩令”: 加强中央集权2、唐:(1)中央: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加强皇权(2)地方:设节度使: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3、宋:(1)中央: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2)地方:收兵权、钱财,文官政治,通判监督:加强中央集权;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得祸根4、元:(1)中央:设中书省:元后期,相权扩大,皇权受到限制(2)地方:行省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重大变革,省制开端二、演变得特点1、皇帝制度得发展与皇权得加强2、制度在继承得基础上有所创新3、始终存在两对矛盾得斗争三、演变得趋势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四、演变得影响1、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得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2、消极影响:高度得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与君主得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得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得管理五、认识1、中央集权就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得基本特征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演变过程中,反映出继承与创新得关系3、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考试与选官制度六、选官用官制度得变化(1)选拔标准:幼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2)选拔方式:地方评论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3)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正、客观得原则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得加强一、宰相制度得废除:明太祖朱元璋二、内阁得出现:明成祖朱棣三、军机处得设立:雍正---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四、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得消极影响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得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得发展2、政治上,专制统治得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得政治权利与言论自由,民主思想与要求受到压制与打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与文化得进步。

重要知识点提要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得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与人民授予王族、功臣与古代帝王得后代,其中分封得大多就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例如:楚王问鼎4、宗法制得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得大宗与小宗就是相对得。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就是秦统一六国得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与皇权至上就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得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得控制。

8、秦朝形成得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得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得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就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得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就是法定得中央一级得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得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得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三、知识深化延伸(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得特点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就是一种强权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得高度集中3、带有浓厚得原始迷信色彩,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得行政管理制度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得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得部族色彩。

5、具有相对得延续性与稳定性。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得特点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得始终。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得依据。

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

4、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伴随中国古代政治得始终这一特点5、在高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

(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当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同时又要注意二者之间得联系。

(1)专制主义:就是就中央得决策方式而言,主要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与随意性。

(2)中央集权:就是一种组织形式,就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就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得命令,受制于中央。

2产生及维持得原因:(1)经济方面:这一制度得出现就是由封建得经济基础决定得,因为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一个强有力得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得统一与社会得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得正常发展。

(2)政治方面:封建地主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得政权来维护封建土地制度,镇压农民反抗。

(3)思想方面:维护地主积极利益得法家思想与后来吸收包括法家思想在内得儒家思想成为这种制度得理论依据。

3、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皇权与相权4、四个趋势:(1)皇权加强,相权削弱;(2)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3)日益加强对人们得思想控制就是其基本发展趋势;(4)官吏选拔与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5、影响:(1)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得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加强。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

③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与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得进步。

④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政治得稳定。

(2)消极影响: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得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与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

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得加强思想控制得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

③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得重要原因。

【补充】1、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得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得成长。

2、政治上:空前强化得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长期以来人民不能充分享受政治权利,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早期得资产阶级亦受到压制与打击;形成长期得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得官僚队伍与特权阶层,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

3、思想上:专制主义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得加强,这严重阻碍了科学得发展,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得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与封杀。

【注意】其在明清以前,基本上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得发展,主要起到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起消极甚至反动得作用。

(为巩固封建经济基础,限制商品经济发展,遏制资本主义萌芽;为达到独裁统治得目得,思想上愚昧人民、行动上约束人民,剥夺人民得政治权利与言论自由;阻碍科技进极影响。

(2)不同点①盛行得时间不同:分封制为奴隶社会得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郡县制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于元,实行至今。

②与中央政府得关系不同:分封制中得诸侯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长官得权力可世袭;郡县就是中央政府下属得地方行政机构,其长官由皇帝任免;行省就是中书省派出机构,对中书省负责。

③影响不同:分封制曾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郡县制、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得调整与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3、明朝内阁制度与丞相制度得区别 (1)丞相就是国家法定得中央一级得行政机构;而内阁不就是法定得,只就是为皇帝提供顾问得内侍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