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十佳孝星事迹

十佳孝星事迹

十佳孝星事迹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指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孝子孝女们的感人事迹,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顺。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十位中国历史上的十佳孝星及他们的事迹。

第一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杨秀清。

杨秀清出生在明朝时期,由于家境贫寒,他非常孝顺地照顾他的父母。

在年幼时,他就砍柴做炭来赚钱养家,并将大部分的钱送给父母。

尽管他十分疲惫,但他从不抱怨。

当他的父母年纪渐大,生活变得更加艰辛时,他更是日夜操劳,不辞辛苦地照料他们。

杨秀清的孝行感动了当地的乡亲们,他们纷纷称赞他为孝子。

第二位是北宋时期的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孝顺的儿子。

在他的父亲患病期间,苏东坡亲自照顾父亲,每天都亲手为他煮汤、按摩。

即使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非常忙碌,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给父亲读书,以提高父亲的文化水平。

苏东坡的孝行感动了当时的人们,并被后人称为"孝子楷模"。

第三位是明代时期的戴宏。

他在出生时便丧父,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每天早起为母亲做饭、洗衣,并亲自捧饭到母亲的嘴边。

他还给母亲留下了一本手抄本,上面写着"我的心,百姓的心",寓意他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对人民的关怀。

戴宏的孝心感动了众人,并被后人尊称为"十佳孝星"。

第四位是元代时期的郭妻。

郭妻出生于贫寒家庭,嫁给一个家境富裕的人后便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存钱养活丈夫的母亲。

丈夫的母亲年纪渐长后,她更是照料得井井有条,悉心照料,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她的安康。

郭妻的孝顺精神感染了周围的人们,被誉为"十佳孝星"。

第五位是明代时期的萧思恭。

萧思恭一生都孝顺他的父母。

他每天早上都会用温水帮助他们洗脸,帮助他们穿衣服,甚至亲自为他们准备早餐。

他还负责照料他们的采茶园,不辞辛苦地劳动。

萧思恭的孝心感动了众人,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孝子"。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事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孝道,孝子为人们所敬佩,他们以身教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十位感动中国的孝子,用他们的故事传承孝道,向他们致敬。

一、包公的孝行包公是北宋著名的名相,被誉为“聪明异秉,智勇双全,廉洁忠正,治国有方,为官一任,清名永显,人称包拯”。

包公的父亲在他年幼时去世,使他的母亲丧失依靠。

为了尽孝的义务,包公不但照顾母亲的日常生活,还用自己的家产为母亲创办了一所医院,让母亲有一个安享晚年的家。

二、钱王的孝行钱王是明代初年的英勇将领,曾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天下。

钱王的母亲年老体弱,生病后不愿意把家产分给儿子,而是将家产全部捐给了国家。

钱王知道后,感动不已,毅然决定将家产全部卖掉,治疗母亲的病痛,并且将剩余的钱财预备好用于筹备母亲的后事,直到母亲去世后,他才开始为自己设想。

三、鲁智深的孝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位打打杀杀、酒酣耳热的英雄。

但是面对自己的母亲,他却极其孝顺。

鲁智深的母亲年迈体弱,行动不便,鲁智深深知道这一点后,就专门建了一个房屋供母亲居住,还分别在四周设置木雕布袋熊、烟火铜炉等装饰,极力让母亲感受家的温馨和安逸。

四、信陵君的孝行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也是一位孝子。

在信陵君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独自一人仍坚守着传统的习惯。

信陵君看到母亲整日哭泣,就在外面找了一株玉兰树,千方百计将树移植到家里面,让母亲在窗前看着玉兰,宽慰心情。

五、曹操的孝行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将领和文学家。

曹操在年幼时死亡了父亲,母亲倒有一番官职的好处,但是他没有因此去过安逸的日子,反而对母亲很是照顾。

一次,曹操还特意前往草庵看望母亲并与母亲共进草莓,抚慰老母心灵的创伤。

六、济公的孝行济公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佛教高僧、医学家、声教士。

济公的母亲在他还很年幼时就去世了。

但是,膝下无子的父亲并没有娶妻生子,济公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

后来,父亲去世后,济公花费巨额资金修建了一座庙院纪念父亲,并开办济善堂帮助人们,旨在行善积德,他的孝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钦佩。

十大孝子事迹材料

十大孝子事迹材料

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孝子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孝子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十大孝子的事迹。

第一位是孝顺母亲的朱元璋。

朱元璋在他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为了报答养育之恩,每年都要亲自到母亲的坟前祭拜,直到他成为皇帝为止。

第二位是董永。

董永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要背着母亲上山挑柴,一直到母亲病愈为止。

第三位是杨继盛。

杨继盛的母亲年老多病,他每天都要亲自喂母亲吃饭,梳洗更衣,直到母亲去世为止。

第四位是包拯。

包拯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熬药,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病愈为止。

第五位是关羽。

关羽的母亲在世时,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洗衣做饭,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去世为止。

第六位是岳飞。

岳飞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熬药,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病愈为止。

第七位是曹操。

曹操的母亲在世时,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洗衣做饭,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去世为止。

第八位是刘备。

刘备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熬药,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病愈为止。

第九位是孔子。

孔子的母亲在世时,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洗衣做饭,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去世为止。

第十位是文天祥。

文天祥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熬药,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病愈为止。

这十位孝子的事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他们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愿我们都能学习他们,将孝道传承下去。

十大孝子发言稿

十大孝子发言稿

十大孝子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孝子的故事和思考。

孝子,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中国古代,孝子是受到人们最为崇敬和尊重的人物,他们以孝敬父母为荣,以不孝为耻。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十大孝子的故事,希望能够激励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孝敬父母,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位孝子是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事情。

有一次,孟子的母亲生病了,孟子照顾母亲非常细心,连续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一直守在母亲的身边,直到母亲病愈。

孟子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二位孝子是文天祥。

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抗元名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文天祥的父亲生病了,文天祥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三位孝子是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她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孝庄太后的母亲生病了,她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母亲,直到母亲病愈。

她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四位孝子是关羽。

关羽是中国古代蜀汉时期的名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关羽的父亲生病了,关羽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五位孝子是岳飞。

岳飞是中国古代南宋时期的名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岳飞的母亲生病了,岳飞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母亲,直到母亲病愈。

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六位孝子是张飞。

张飞是中国古代蜀汉时期的名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张飞的父亲生病了,张飞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七位孝子是李白。

李白是中国古代唐代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李白的父亲生病了,李白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例子:1. 顺风耳顺风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孝子,他为了给母亲寻找药材,一直追随着风的方向,而风带他寻找到了一种能治愈病痛的草药,救了母亲的性命。

2.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女儿,她在嫁到吐蕃后,为了保护自己的父母,一直忍受各种苦难,并在吐蕃王的逼迫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以换取吐蕃王对唐朝的友好态度。

3. 许仙许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孝子,他为了给母亲寻找药材,不惜到百花谷去寻找,最终得到了治愈母亲病痛的仙草,并将其献给母亲,从而使母亲恢复了健康。

4. 吕洞宾吕洞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孝子,他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不顾自己的名利,选择了隐居山林,以修身养性,为百姓服务,成为了道家的代表人物。

5. 文天祥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忠孝节义的伟大将领,他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他也是一位孝子,曾经遭到过父母的病痛之苦,但他从未离开他们的身边,一直照顾他们直到最后一刻。

6. 无名氏无名氏是中国明朝时期一位孝子的事迹,他在父亲去世后,为了守夜陪伴父亲,守了整整三年之久,直到父亲腐烂,他才离开。

7. 李贺李贺是中国唐朝时期一位文学家,他在父亲去世后,为了照顾患病的母亲,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奉献给了母亲,还曾经为了给母亲治病,亲自割肉喂鸟。

8. 孝德天皇孝德天皇是日本平安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为了慈母之心,推行了很多改革和建设,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被尊为孝子皇帝。

9. 曹孟德(曹操)曹孟德(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和政治家,他虽然行事残暴,但对待母亲却非常孝顺,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头洗脚,表达对母亲无尽的爱护和关怀。

10. 梅兰芳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为了孝敬母亲,一直奋斗在舞台上,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京剧演员之一,为母亲带来了荣誉和幸福。

古代十个著名孝顺父母的历史人物事迹—感恩、孝心

古代十个著名孝顺父母的历史人物事迹—感恩、孝心

古代十个著名孝顺父母的历史人物事迹—感恩、孝心1.曹操敬老: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
敬老孝道著称。

曹操在家庭中尊敬他的父亲,孝顺至孝,
经常为父亲侍奉,照顾和宠爱他。

2.唐宋八大家之周邦彦:周邦彦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是八大家之一。

周邦彦孝事母亲,终身未娶,一直与母
亲相伴至她去世。

3.沈括兴庆救母:北宋时期的学者沈括,为了挽救患病在床
的母亲,他独自坐在庙堂前捉拿毒蛇,给母亲用来治病。

4.田园诗人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其田园诗闻名。

欧阳修孝顺父母,尤其在父亲生病期
间,经常前往探望和服侍他。

5.明孝宗朱佑猷:明朝的孝宗朱佑猷极其孝顺,他在位时常
常亲自照料他的老母亲,包括为母亲洗脚、提菜和喂食。

6.清朝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中国清朝的皇帝,他以孝治天
下著称。

他对父母孝顺至极,尤其对年迈的母亲更加尊敬
和关心。

7.郑成功救父: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他救出在欧
洲俘虏期间的父亲,将他带回福建。

8.乌鲁木齐市冯如杰:冯如杰是乌鲁木齐市的一位普通出租
车司机,他每天为患有脑瘤的母亲免费开出租车,陪伴她
前去接受治疗。

9.纪晓岚:纪晓岚是近现代中国的女作家,她在她的作品中
传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敬爱和思念。

10.文豪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通过他的作品表达
了对他父亲生命中的困苦和苦楚的记忆,并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以他们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孝道的伟大和无私,他们对父母的关心、照顾和奉献成为敬爱他们的人们的楷模。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共五则范文)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共五则范文)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的内容,具体内容:孝是炎黄民族延绵不绝的道统,孝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孝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

“万事孝为先”更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欢迎借鉴参考孝...孝是炎黄民族延绵不绝的道统,孝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孝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

“万事孝为先”更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欢迎借鉴参考孝子事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孝感动天——舜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 20 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 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1. 朱元璋的孝子朱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年仅七岁时便被母亲进宫为太子,后来母亲去世,他依然保持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孝心,为之减膳、悼念,不敢奢侈,直到登基为帝后,依然每年祭扫母亲坟墓,保持着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杨度的孝子杨文广:明朝时期,杨文广的父亲杨度生前曾为李自成效力,后因事情得罪李自成,被贬为庶民,杨文广深知父亲屈辱的境遇,便白天工作,夜晚给父亲讲经解说,劝父亲放下过去的苦难,重新开始。

3. 鲁迅的孝子周作人:周作人是著名文学家鲁迅的侄子,他的母亲因为对鲁迅家族的贡献被迫害致死。

尽管如此,周作人仍然对鲁迅家族的遭遇深感痛心,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旨在通过文字传承鲁迅家族的文化,以此铭记母亲的孝心和家族的历史。

4. “荆轲刺秦王”的孝子:荆轲虽然被后人视为国士,但他的父亲却曾是一名犯罪过的囚犯,因此荆轲童年时期过得十分艰难。

然而,荆轲仍然坚定地为父亲治病、服侍生活,直到自己身披锦袍进入秦王府,为父亲争得官职和身份。

5. 冯唐的孝子冯博:冯博是著名作家冯唐的儿子,冯唐曾因被打碎了一个牙齿而萎靡不振,但冯博不仅没有责备父亲的逆境,反而坚定地陪伴他父亲度过了一段痛苦的时期。

6. 李白的孝子李华:李白有一次因为贪图享乐而被贬为殿中监丞,而李华为了能赎回李白的官位,便着手从事写诗、撰文的工作,最终为李白赢回了功名。

7. 刘备的孝子睢阳厉公:刘备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因此非常重视他,每年都会给他回家探亲,而刘备也坚定地回家看望母亲,并且在生前为她安排了周全的生活。

8. 曾国藩的孝子曾国鸿:曾国鸿因为出身显赫而很少能够陪伴父亲曾国藩,但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突然想起父亲的晚年生活,毅然决定返回家中陪伴父亲,直到父亲去世才离开。

9. 袁世凯的孝子袁祖铭:袁世凯生前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位人物,而袁祖铭则是他的长子,袁世凯曾经对袁祖铭要求非常高,但是袁祖铭始终在父亲的庇护下,维护着袁世凯的尊严和荣誉。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第一位孝子是宋代的文天祥。

文天祥年轻时,曾经因为父亲的冤屈而被贬谪,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父亲的孝道。

他在贬谪的地方,仍然每天向着家乡跪拜,为父亲祈福。

直到父亲被平反,文天祥才得以回家,但此时他的父亲已经过世。

他在父亲的坟前跪拜了三天三夜,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孝心。

第二位孝子是南宋的包拯。

包拯年幼失怙,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包拯长大后,母亲生病卧床,他日夜悉心照料,不离母亲半步。

母亲去世后,包拯依然每天向母亲的坟前跪拜,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孝心。

第三位孝子是明代的孝庄文皇后。

她在年幼时失去了母亲,由祖母抚养长大。

祖母年老多病,孝庄文皇后每天亲自照料,不离祖母半步。

祖母去世后,她依然每天向祖母的坟前跪拜,以表达对祖母的思念和孝心。

第四位孝子是清代的郑成功。

郑成功年幼时,父亲去世,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成年后,他奋勇抗敌,为国捐躯,但在战场上,他总是挂念着母亲。

母亲去世后,他依然每天向母亲的坟前跪拜,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孝心。

第五位孝子是清代的包公。

包公年幼时,父母双亡,由奶奶一手抚养长大。

包公长大后,奶奶生病卧床,他日夜悉心照料,不离奶奶半步。

奶奶去世后,他依然每天向奶奶的坟前跪拜,以表达对奶奶的思念和孝心。

第六位孝子是唐代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年幼时,父亲去世,她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成年后,她出嫁远嫁边疆,但每天都写信回家,询问母亲的身体状况。

母亲去世后,她依然每天向母亲的坟前跪拜,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孝心。

第七位孝子是明代的李时珍。

李时珍年幼时,父亲去世,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成年后,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但在他的心中,母亲永远是他最重要的人。

母亲去世后,他依然每天向母亲的坟前跪拜,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孝心。

第八位孝子是宋代的陆游。

陆游年幼时,父亲去世,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成年后,他成为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但在他的心中,母亲永远是他最重要的人。

母亲去世后,他依然每天向母亲的坟前跪拜,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孝心。

古代十大孝子故事典故

古代十大孝子故事典故

古代十大孝子故事典故:一、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三、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四、尝粪忧心庾黔娄,任县令时赴任不满十天,忽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要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五、弃官寻母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六、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七、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八、乳姑不怠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每天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后来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古人孝顺父母的事例

古人孝顺父母的事例

古人孝顺父母的事例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道德的核心。

在古代,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以孝顺父母而闻名于世的。

以下是一些古代孝顺父母的事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黄香温席黄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为了让父亲能够安心睡眠,黄香每天晚上都会提前给父亲把床铺好,把被褥暖热。

到了夏天,他会用扇子把席子扇凉,让父亲能够舒适地入睡。

到了冬天,他则会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父亲的被窝,让父亲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二、卧冰求鲤王祥是晋朝的一位名人,他从小就是一个孝子。

他的继母经常虐待他,但是王祥并没有因此而心生怨恨,反而在继母生病时尽心尽力地照顾她。

为了给继母治病,王祥曾在严冬时节脱光衣服躺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块,然后再到河里捞鱼给继母吃。

他的孝行感动了当时的皇帝,被赐予了高官厚禄。

三、老莱娱亲老莱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寿星,他非常孝顺父母。

为了让父母开心,他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老莱经常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扮成小丑的样子在家里表演节目,逗父母开心。

有一次,他听说父母想要吃鲤鱼,于是就亲自去河里捕鱼。

但是因为年纪大了,动作不够敏捷,他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差点丢了性命。

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放弃,最后还是成功地捕到了鲤鱼,并且亲自烹饪好了给父母吃。

四、卖身葬父董永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去世后,他没有钱安葬父亲,只好把自己的身体卖给了地主。

在为地主做了一段时间的苦工之后,他终于赚到了足够的钱来安葬父亲。

他把父亲的遗体运回了家,并且亲自挖坑下葬。

在安葬好父亲之后,董永还守在墓前尽孝道,直到父亲入土为安。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其中一位仙女下凡与他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五、弃官寻母朱寿昌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从小就与母亲分离了。

在长大成人之后,朱寿昌弃官不做,决定去寻找母亲。

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并且发现她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过着贫困的生活。

【课外阅读】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

【课外阅读】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

【课外阅读】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1、孝感动天——舜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

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刘恒汉文帝刘恒,汉朝第五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第一位是孝顺母亲的孝子——董永。

董永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母亲生前因为家境贫寒,曾经为了养活董永而卖身为妾。

然而,董永并没有因此而怨恨母亲,反而一直孝顺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神,最终得到了圣旨,成为了仙人。

第二位是孝顺父母的孝子——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将,他在一次战斗中被俘,元军要求他背叛大宋,但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为了保护家人,他选择了壮烈牺牲。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忠孝两全的楷模。

第三位是孝顺父亲的孝子——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年轻时家境贫寒,父亲为了供他读书,甚至卖掉了家里的牛。

然而,管仲在日后成为了一代名臣,他一直孝顺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心感动了齐国百姓,成为了古代的孝子楷模。

第四位是孝顺父母的孝子——谢晋。

谢晋是南朝梁时期的一位宰相,他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一直孝顺父母,直到父母去世。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孝子楷模。

第五位是孝顺母亲的孝子——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年轻时失去了父亲,母亲一直独自抚养他长大。

曹操一直孝顺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孝子楷模。

第六位是孝顺父亲的孝子——杨家将。

杨家将是宋朝的一位抗金名将,他年轻时家境贫寒,父亲为了供他读书,甚至卖掉了家里的田地。

然而,杨家将在日后成为了一代名将,他一直孝顺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孝子楷模。

第七位是孝顺母亲的孝子——杨玉环。

杨玉环是唐代的一位美女,她年轻时家境贫寒,母亲为了供她读书,甚至卖掉了家里的首饰。

然而,杨玉环在日后成为了一代美女,她一直孝顺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她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孝子楷模。

第八位是孝顺父亲的孝子——岳飞。

岳飞是宋朝的一位抗金名将,他年轻时家境贫寒,父亲为了供他读书,甚至卖掉了家里的田地。

然而,岳飞在日后成为了一代名将,他一直孝顺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

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

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古代中国是一个崇尚孝道的社会,尊敬父母被视为一种美德。

在中国历史上,有24个孝子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孝道的典范。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孝道精神,从中汲取养育子女的教育启示。

故事一:包公孝悌包公是一个著名的清官,这与他孝敬父母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包公自幼丧父,他靠打鱼为生。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瘦弱的老人,他病得很重,包公不禁想起自己的父亲。

于是,他把所钓的鱼全都交给了老人,并顶着暴雨把老人背回家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体现在对陌生人的关心和照顾中,我们应该做出类似的行为。

故事二:萧何卖田萧何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有一次,萧何的母亲得了重病,需要用药。

而这时正值荒年,药价暴涨。

萧何卖掉了他家的田地,用来换取药物。

虽然田地是财富,但为了母亲的健康,萧何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这个决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要比物质更重要,亲情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故事三:阿福卖身阿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儿子,他卖身为奴以还父亲的债务。

阿福为了帮助父亲还清债务,舍弃了自由,甘愿做奴隶。

他坦然接受了这个命运,用真诚的孝敬表达对父亲的忠诚和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孝心。

故事四:杜预断臂杜预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知名书法家。

有一次,他父亲被人诬陷,杜预决定为父亲洗刷冤屈。

但是,为了让别人相信他的话语,他不惜用刀子砍掉自己的一只手臂,以证明自己清白。

虽然这个行为让他痛不欲生,但他无怨无悔地为了为父亲做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父母不惜一切。

故事五:顾恺之负荆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

当他父亲去世时,他丧失了经济来源。

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顾恺之背起荆腹,与母亲一同涉水过河。

即使在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放弃对母亲的孝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无论何时都不能忽视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
1. 文天祥:明代爱国诗人,因为忠于国家,不惧强权,曾在狱中写下“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名言,被誉为“忠臣孝子”。

2.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心系家乡,壮烈牺牲后,儿子关索便替父亲完成报国大业。

3. 宋代孝子陆游:这位文学巨匠不仅为母亲守孝三年,还经常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孝道观念。

4. 唐代孝子李白:《将进酒》作者李白虽然人生经历丰富,但他常常提到对父母和儿子的爱,让人感受到他的孝心。

5. 古代作家鲁迅:鲁迅先生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特别在作品中体现了自己的家庭情怀和对父母的孝心。

6. 诗人苏轼:苏轼的“赤壁赋”是独步全文学史的名篇,却鲜有人知道他为了母亲,不惜跋山涉水,送来药物救治母亲的事迹。

7. 宋成肇:晚明南北书画大师,他为了照顾父亲,十年不远游,直到父亲去世才放心出行。

8. 珂罗版剧作家曹禺:曹禺先生是中国戏剧的杰出代表,他把父母我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戏剧中去,将家庭孝道发扬光大。

9. 社会救助专家许大维:许大维曾发起多次针对贫困家庭的公益活动,他也提出“孝道在社会”的理念。

10. 秦桧:诸多不当之举并不掩盖他孝敬父亲之情,他在父亲患病之时,甘愿牺牲自己,替父亲赎罪。

十大孝子事迹材料

十大孝子事迹材料

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孝顺的美德在中华民族中被奉为传统美德,作为子女不仅要顺从父母,而且要做到心里孝敬、行动孝顺,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这种美德。

下面就来了解一些十大孝子事迹。

第一、孟子的“三孝之道”:孟子说,做孝子要遵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三孝之道”,即要孝顺父母、孝顺君王和孝顺天地,他的这种思想对后来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尚书孔子孝敬母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在孝敬父母方面更是做出了一些典范的行为。

最著名的是他孝敬母亲的事迹,他曾经用自己的手为母亲削骨取疽,用自己的口为母亲吹去冬寒。

第三、李唐孝敬父母: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父亲病重,他不顾路途遥远,用了一个月时间赶回家中去看望患病的父亲,尽孝心。

第四、陶渊明孝敬父母: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在孝敬父母这方面也有着一些典范的行为,如劳心竭力敬养父母,孝敬父母“至死不渝”。

第五、钟离汉孝敬父母:钟离汉是汉代杰出的法学家,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有着典范的行为,他为了孝敬父母,甚至不惜在家中赤脚走路,以省下钱来供养父母。

第六、崔莺莺孝敬父母:唐朝著名美女崔莺莺的父母生活贫寒,她不顾被人嘲笑,穿着破烂的衣服为父母做起了饭菜,为他们洗起了衣服。

第七、张仲景孝敬母亲:张仲景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在孝敬母亲方面也有着典范的行为,每天都为母亲开药方,相互照顾,直到母亲去世。

第八、晏殊孝敬父母:宋朝著名词人晏殊的父亲生活非常贫困,他穷极一生,都在为父亲谋生,噤声不语,时刻怀着一颗孝顺的心。

第九、林则徐孝敬母亲:林则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任职时,他总是抽出时间回家看望母亲,孝敬母亲是他一生不可少的道德规范。

第十、林语堂孝敬父母:林语堂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直保持着孝亲之心。

他在一生中写下了很多关于孝敬父母的文章,如“海的疆界、山的疆界、世界的疆界和孝敬的疆界”。

这十大孝子事迹,无不让人感受到孝顺之美和敬老爱幼的道德价值。

十大孝子事迹申报材料

十大孝子事迹申报材料

十大孝子事迹申报材料十大孝子事迹申报材料篇一:十大孝子事迹申报材料“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

”自古孝文化在“黄香故里”云梦泽就千古流传,孝的美德被后人所讴歌、传诵。

在XX县城管大队,干部、职工以及街道群众中都相互传颂着一句佳话:“久病床前有孝子,养儿当如张闻斌”,普一般通的十四个字,却演绎出一位当代孝子的感人事迹。

33岁的张闻斌是县城管大队市容管理中队的一名一般干部,爱人是义堂镇十里铺乡卫生所护士,女儿在读学校。

母亲于20xx年去世后,家里还有一位患有间歇性自闭症失业的弟弟、一位患精神分裂症辍学的妹妹和一位70岁高龄的老父亲。

作为唯一的顶梁柱,维系这样一个一般且不幸的家庭,张闻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以一颗和善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一份关爱残疾弟妹的情,诠释了为人子女、为人兄长的全部价值。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兄妹中排行老大的张闻斌从10岁开头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帮忙体弱多病的妈妈做家务,照看弟弟、妹妹的生活、学习,课余还要帮爸爸料理水果摊上的小本生意;在学校遵守纪律、敬重师长、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欢。

1993年,妈妈经确诊身患癌症,父亲贩卖水果的微薄收入只能牵强贴补弟妹读书和母亲高额的医疗费用,还是学子的张闻斌没有被噩耗击垮,坚持寒暑假打工挣钱顺当完成学业。

1994年,张闻斌广水中专园林绿化专业毕业,以优异成果被云梦县城管大队录用。

张闻斌参加了工作,国家每月发工资这一喜讯给多灾多难的一家带来了期望。

刚参加工作的张闻斌第一次领到工资290元,一分不少的全部贴补了家用生活和母亲医疗。

从这时起,19岁的张闻斌就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

在张闻斌母亲身患顽疾久卧床榻的9年中,他差不多花光自己全部的积蓄,可是他没有半句怨言,而是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为母亲寻医问诊、扶伺年事已高的父亲、赐予弟弟细心的照料,家中柴、米、油、盐、酱、醋样样都被他打点得有条不紊,自己却拖到28岁才成家。

十大孝子发言稿

十大孝子发言稿

十大孝子发言稿各位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孝子的故事和精神。

孝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孝子的感人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十大孝子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孝子的伟大和感动。

第一位是孟母。

孟子的母亲在孟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他,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了孟子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成就了孟子成为一代大儒。

第二位是曹操。

曹操年幼失去父亲,母亲刘氏带着他艰难度日,曹操不负母亲的期望,成为了一代名将。

第三位是文天祥。

文天祥的母亲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忠于国家,文天祥一生践行孝道,成为了一代忠臣。

第四位是岳飞。

岳飞少年时期就孤贫,母亲为了供他读书,卖掉了最后的家产,岳飞在母亲的教诲下,成为了一代名将。

第五位是杨家将。

杨家将的母亲为了救他,不惜牺牲自己,杨家将深受母爱的感动,成为了一位忠臣。

第六位是孝庄文帝。

孝庄文帝在位期间,尊敬母亲,孝敬母亲,为后人树立了孝道楷模。

第七位是韩愈。

韩愈的母亲在临终前,叮嘱他要立身行事,韩愈一生孝敬母亲,成为了一代文学家。

第八位是包拯。

包拯的母亲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廉洁公正,包拯一生恪守母训,成为了一代名臣。

第九位是文忠公。

文忠公在位期间,尊敬母亲,孝敬母亲,为后人树立了孝道楷模。

第十位是李白。

李白的母亲在临终前,叮嘱他要志存高远,李白一生志存高远,成为了一代诗仙。

这十位孝子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孝子的伟大和感动。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让我们向这些孝子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孝道之风在我们心中永远飘扬!谢谢大家!。

古代孝子的故事

古代孝子的故事

古代孝子的故事
在古代,孝子是一种受人尊敬的品质,他们以孝敬父母为荣,以不孝为耻。


多古代孝子的故事都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古代孝子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孝道的伟大与深厚。

孝子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名臣,他的父亲去世后,他毅然放弃了官职,回家奔丧,孝敬父母。

他在家中操持家务,照顾母亲,一心一意地尽孝。

后来,文天祥被金兵俘虏,面对金兵的威胁,他宁死不屈,坚定地捍卫着南宋的尊严。

他的孝心和忠义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后人传颂的楷模。

孝子包拯。

包拯,北宋名相,他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孝敬父母,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包拯的母亲生病后,他日夜不离母亲身边,亲自照料,直至母亲病愈。

后来,包拯成为了北宋名相,他以廉洁公正的作风治理国家,深得人民拥护。

包拯的孝心和忠政,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孝子孟子。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母亲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但孟子对母亲
始终充满孝心。

有一次,孟子的母亲因为怀孕而生病,孟子亲自为母亲搀扶着行走,直到母亲生下弟弟,他才放心地离开母亲身边。

后来,孟子成为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孝心和仁爱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这些古代孝子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深厚。

他们用实际
行动诠释了孝敬父母的精神,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在心,传承下去。

愿我们都能以孝子为榜样,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让孝道之风永远在中华民族的心中传扬。

古代十大孝子故事

古代十大孝子故事

古代十大孝子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5、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

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汉文帝刘恒,汉朝第5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伋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曾参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

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

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

-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参啮指痛心的佳话:少年时家贫,曾参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路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讲信义、守言诺,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

子路不仅性格独异,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

仲由小的时候,他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

长大后,仲由总是想:我如何能为父母准备好一点的饭菜呢?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饭,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奉养双亲。

一百里路是非常远的,没有车子,仲由只能步行。

严冬寒风刺骨,夏日汗流浃背,仲由常常要走上几天几夜,才能赶回家里。

人人都觉得这样做太辛苦了,但是仲由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

仲由在父母双双过世之后,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百辆马车跟随,每年给他的俸禄有万钟之多。

仲由所吃的饭菜也非常的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

但是,父母已经不在了,不能同仲由一起享用。

仲由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变好而沾沾自喜,反而非常的感叹。

他是多么希望再回到过去的生活,希望往日的情景能够重现,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父母也永远无法回到他身边,给他尽孝的机会了。

仲由思亲孝亲之心,没有随着父母的过世和他自己今日的显达而丝毫淡漠,对父母始终念念不忘。

孔老夫子赞叹仲由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

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

在孔门四科里,孔夫子最重视的就是“德行”。

在孔子门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非常孝顺父母的。

仲由百里负米的孝行也垂范于后世,成了千古美谈。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

一次,闵损的父亲外出,叫闵损来推车子,那芦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损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亲起初很生气,以为闵损做事潦草敷衍。

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闵损一个不小心,把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闵损父亲立即写了一纸休书逐后妻!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眼看父亲不肯饶恕继母,闵损跪求父亲恳求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

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

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

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老莱子,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之一。

由于老莱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于是隐居山林,自耕于蒙山南麓。

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对父母体贴入微。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

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

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子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其实那时的老莱子也年过70了。

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彩娱亲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早年丧母,与父亲董还如相依为命,以种田为生。

董永每去田间劳作,则以小车推着父亲,放到树荫下,并备有水罐,为父解渴,过着父子相依为命的生活。

帝中平年间,山东青州黄巾起义,渤海骚动,董永随父亲为避乱迁徙至汝南,后又流寓安陆。

董永的父亲病亡,无力埋葬,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董永扶亡父灵柩回乡,葬于城北。

在返回偿债途中,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寓居湖北宜城。

丁兰年幼父去世,母因此忧伤成疾,不久病亡。

丁兰父母俱亡,伶仃孤苦,幸赖族人抚养,才逐渐长大成人。

丁兰成人后,念父母恩深无以为报,终日思亲,一刻难忘,便请来木工,刻父母之像奉之案间,虔诚供奉,饮食必荐,出入必面,事死如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丁兰的妻子遵循丈夫的叮咛和教诲,在祭祀父母时倒还恭谨,事久了,便当成儿戏一般。

听人说:凡属草木之灵,享受人间香火既久,则精气俱全,以针刺之,当能有血。

丁兰的妻子于是带着好奇心,趁丁兰外出,竟用针刺父母的木像。

不料,木像被刺处竟流出血来,与生人无异。

一时惊惧不已,不敢复刺。

丁兰外出归来,到像前禀告,木像见了丁兰,忽然眼中流泪不止,面呈痛苦之状。

丁兰大骇,乃问其妻,其妻不肯实言,丁兰再三盘问,方知事情真相,丁兰十分愤怒,痛责其妻,并把其妻逐出门去。

江革,字休映,东汉时齐国临淄人。

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

-少年丧父的江革,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在逃难中,经常遇到盗贼,这些盗贼不但想要劝他,还想让他当盗贼。

面临这种情形,江革救灾盗贼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盗贼能念他老母没有人赡养,放他一马。

盗贼看到孝子如此诚心诚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杀他,甚至有的还告诉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盗贼。

有的盗贼被他感动,思念自己的母亲,便纷纷解散了,可见做盗贼也不是人的本性,都是因为社会动荡,环境所迫,才轮为盗贼。

后来,江革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从这些孝子中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孝无分贵贱,上自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

尤其在现代社会里,读完书大部分人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其实我们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我们是不是更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们呢?-现代的父母经常很感慨的说,他不奢求子女会孝顺他,只要不让他担忧挂心,他就非常的幸运了——可怜天下父母亲!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