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何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

“校本(school-based)” 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

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N市Z小学为例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N市Z小学为例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N市Z小学为例赵文超(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教系,江苏南京210038)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教师与学生以及学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叉。

但是由于学校办学理念的缺失、教师对校本课程认识的偏颇、有效调研的缺失与免费资源的流失、家校沟通的缺失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对策自我国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以来.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深入到一线学校,我们依然发现,由于各种原因,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正确认识这些r廿】题并积极寻求对策才能不断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发挥其本该具有的意义。

一、对N市Z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N市z小学地处长江沿岸、充满历史文化色彩的遗址公圃对面、住宅小区内部、大型百货市场与农贸市场周围,学校设施设备齐全,为一所现代化普通小学。

该校各班级统一开设了“写字”这一校本课程.时间统一定在下午最后一节课。

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这一状况从未发生改变。

为什么长期不变地开设写字课作为校本课程?怎么开?效果如何?带着一系列问题。

笔者采用了访谈、观察、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考察。

1.通过观察发现。

N市Z小学许多班级在最后一节课上体育课、语文课、数学课,自由书写课,甚至打扫卫生。

2.在“你(学生)是否真正喜欢这门课”这一问题上。

72%的学生回答不喜欢,20%的学生表示喜欢(其中又有15%的学生表示喜炊的原因是可以在此时做家庭作业)。

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3.在“谁给学生上写字课”这一问题上.学校采取的方式是安排教师“轮流值班”。

4.在“为什么开设写字课作为校本课程”这一问题上,多数教师回答“是领导层面决定的事情”。

5.在“学校是否组织你(教师)参加关于校本课程的编制”这一问题上,受访教师致回答学校只组织过一次且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中小学校本课程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本课程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方面的 目标 , 两项合计所 占比例为 3 3 %。其余 的 3 O 个案例都有 明确的课程 目标一项 的设计 , 但结果不
容乐观 : 目标 内容全面 、 表述规范的案例只有 3 个,
}该 文为全 国教 育科学十二五规 划 2 0 1 1 年度教 育部重 点课 题 “ 基 于行政 区域 的促进 中小学校本课程 开发 的对策研究”
它具有更强 、 更直接的操作性和评价性。
2 . 校本 课 程 目标 设计 的意 义 和价值 课程 目标 是构 成 课 程 内涵 的第 一 要 素 , 是 课程 设 计 的起 点 , 它 制 约 着课 程 设 计 的 方 向 , 规 定 着 课 程 内容 的构 成 和学 生学 习活 动方 式 的性 质 。 同样 ,
本课程开发的成败。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科学合理地设计校本课程 目标是校本课程成 功的 关键 。校本课程 目标对校本课程开发有重要的指导 价值 , 它是校 本课程 内容选择 的依据 , 是校本课程 实施的依据 , 还是校本课程评价 的重要依据 。可 以
说, 校 本课 程 目标 的研 制 与 实现 贯 穿 于校 本 课 程 开
本课程的实施 , 学生的发展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
校 本课 程 目标 有 总 目标 和具体 目标 之 分 。一 个 学 校 的校 本 课 程 开发 需 要 有 一个 总 目标 , 这个总 目 标 同时 服 务于 国家 课程 总 目标 。学校 课 程开 发者 依
据总 目标 , 确定学 校课 程的结构 , 设置校本课程类 型, 再将它细化成各 门课程的具体 目标。本文所指 的校本课程 目标就是指具体 的一 门校本课 程 的 目 标 。它只涉及某一具体的校本课程对学生成长与发 展 的预期要求 ,是校本课程总 目标 的一种具体化 ,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惑与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惑与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惑与对策王家河小学鲍春华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也逐渐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但是在各中小学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问题,主要有:一、教师的课程观念亟需更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长期以来实行中央统一的单一课程体制,学校及教师的课程观念未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仍习惯于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陷于陈旧的课程思想习惯性之中。

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对校本课程的涵义一知半解,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到位,课程开发能力欠缺。

据调查,目前许多学校在校教师中知道校本课程含义的不超过50% ,他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那些有专长教师的事情。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

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

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外籍教师开设的口语课等其实都是校本课程。

这种传统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

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以及课程开发意识。

但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而且长期以来我们推行的是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少有过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

为此,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没有充分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准备。

加上校本课程在全国各地刚刚起步,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体系等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成型的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因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 教育 研究
2 0 1 4 年1 月 上旬 刊
综述 ・ 专著
浅谈校本课 程 开发过程 中的 问题 与对策
张 哲 铭
( 北京 市第 三 十 九 中 学 北京 1 0 0 0 0 0 )
【 摘要 】 现如今校本课程在我 国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中, 在开展过程 中各校 难免会 出现不 同的 问题 , 比如评 价方式单一 , 校本
性。” 这 三 类 课 程 的权 利 分 划 上 是 不 同 的 . 国家 课 程 主 要 是 由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0 1 — 0 0 4 3 — 0 2
种 现 象是 。 校 领 导 去 其 它 学校 观 摩 了 一 堂校 本 课 程 后 . 感 觉 该 校 校本课程 不错 .于是 回校后起 草一份 草案分配到各个教 师 手上 , 由于并没有 具体的 负责人 , 于是 便“ 全师参 与” . 犹如一 盘 散 沙 。再 加 上 学校 并 没 有 一 套 完 整 的 制度 体 系 . 对 于 物质 及 资金 支持薄弱 . 导致参与教 师积极性较差 。 更谈 不上吸 引学生

目前 各 校 对 于 国 家课 程 的评 价 已 经 具备 了相 对 完 善 的 体

系, 但是对 于校本课程 的评 价方式还有待改善 。首先 . 评价过 程 缺 乏 统 一 而 又 明确 的指 标 体 系 . 而现 有 的 国 家课 程 评 价 体 系并不能很合适的用 于校本课 程评 价体 系之 中 主要表 现在 . 我 们 的校 本 课 程 内容 有 很 多是 属 于 多 学科 混 合 的课 程 .但 实 际上 校 内的 学 科 之 间是 各 自独 立 的 .使 得 我 们 无 法进 一 步 研 究带有共性的 实践型课程和教 学事件 。其次 . 课程评价的主体 并不 明确 .校本课程 本身是根 据本学校特点而开发 出具备 一 特性 的课程 . 然而 由于受到传统课程 开发 的影响 , 往往是 有 着专业 背景 的专家进行 评价 .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 削弱 了 校 本课 程 的 开发 本 意 。再 次 , 目前 评 价 手 段 也 相 对 稚 嫩 . 校 本 课 程本 身属 于这 些年 的新 生事物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各校 各 抒 己见 . 但 是 对 于课 程 的 评 价 还 并 没 有 引起 足 够 的 重视 常 用的梗本课 程评价 方式也主要 是参 照常规课程 的评价 方式 .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_李臣之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_李臣之
·9·
类似这些隐喻,还有一些,诸如 “随意评价 的课程”、 “教 材 化 的 课 程”、 “理 论 化 的 课 程 ” 等,无一例 外 地 反 映 出 校 本 课 程 真 实 的 存 在 样 态。它们所表达的概念内涵,不外乎是校本课程 是别的课程,却难以或根本不是 “学生的课程”。 因为这些课程远离学生,没有同学生的学习建立 联系,自然不可能让学生有所获得。
4.悬 置 的 课 程 (curriculum hung in the air)。悬置,悬空 放 置。 悬 置 的 课 程, 即 难 以 落 实到学生学习过程的课程。这种课程,有的放到 课程表中,为迎接督导评估;有的被开发为 “教 材”,为成功 或 有 特 色 的 课 程 改 革 提 供 证 据; 有 的被列入课题研究报告中,成为课题结题的重要 依据。在一些区域性调查中,被开发的课程没有 使用的比例仍然较高,说明此类现象值得注意。 当课程被悬置,无论它多么有价值,只要不对学 生的学 习 产 生 积 极 的 影 响,就 不 会 产 生 学 习 价值。
5.考 试 的 课 程 (curriculum for test)。 比 如,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属于学科的延伸与加 深,目的是为了考试。由于现有考试内容、考试 分数表达与使用,与学校真正考虑学生的发展需 要、真正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兴趣相比较, 仍有相当距离。学校为了考试,为了一比高低, 自然要强调课程教学密切联系考试内容、联系考 试方式、 联 系 考 试 结 果 比 较 的 方 式。 一 言 以 蔽 之,让课程联系考试,当考试自身出现问题时, 课程就难以联系学生的差异与实际需要。翻阅十 年校本 课 程 相 关 主 题 文 献, 很 容 易 发 现, 所 谓 “学科拓展类校 本 课 程” 比 例 已 经 占 据 相 关 文 献 总量的第一位。这说明校本课程现实与校本课程 政策设计的初衷仍有距离。课程开发利于考试, 原本无异议,只是一旦同难以真正测量学生水平 的考试挂钩,就对学生构成加重负担的威胁。因 此,考试的课程,也不一定是为了学生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_李臣之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_李臣之
5.考 试 的 课 程 (curriculum for test)。 比 如,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属于学科的延伸与加 深,目的是为了考试。由于现有考试内容、考试 分数表达与使用,与学校真正考虑学生的发展需 要、真正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兴趣相比较, 仍有相当距离。学校为了考试,为了一比高低, 自然要强调课程教学密切联系考试内容、联系考 试方式、 联 系 考 试 结 果 比 较 的 方 式。 一 言 以 蔽 之,让课程联系考试,当考试自身出现问题时, 课程就难以联系学生的差异与实际需要。翻阅十 年校本 课 程 相 关 主 题 文 献, 很 容 易 发 现, 所 谓 “学科拓展类校 本 课 程” 比 例 已 经 占 据 相 关 文 献 总量的第一位。这说明校本课程现实与校本课程 政策设计的初衷仍有距离。课程开发利于考试, 原本无异议,只是一旦同难以真正测量学生水平 的考试挂钩,就对学生构成加重负担的威胁。因 此,考试的课程,也不一定是为了学生的课程。
2.教 师 的 课 程 (curriculum for teacher)。 教师的课 程, 或 称 “个 人 的 课 程”, 不 是 通 过 集 体审议,教 育 学 化 的 课 程。为 完 成 课 程 开 发 政 策,或完成学校的硬性要求,教师不得不开发一 种既不同于地方也不同于国家的课程。至于课程 是否被学生所选择、学习和评价,并不是十分关 键,毕竟教师开设了校本课程,即使学生不选, 校长也无话可说。也有教师出于个体爱好与经验 积累,设计个人 “编著” 的校本课程,这种课程 集中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作为教师个人 的 “学 术 ” 著 作 似 乎 无 可 厚 非, 但 作 为 校 本 课 程,是否就是学生需要的课程?学生是否乐意学 习?学生 学 习 以 后 会 获 得 什 么? 有 的 教 师 个 人 “专著” 经过出版社 “出版”,广为宣传,成为校 本课程的典范,甚至期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这 不能不令 人 担 忧。 因 此, 教 师 的 课 程, 属 于 教 师,并一定成为学生需要的课程。

中小学篮球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篮球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只 注 重按 教 材 内容 传 授 , 略 了新 课 程 改 革 目 ! . 忽 标 的新 要 求
我、 增强自 身体素质。以 我的 提高学生的全面 综合素 I 课程内 展、 容与学生生活、 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相联 质, 培养新时代的建设人才。 I 系的理念。 使用现行版本教材仍需要教师根据本校的
为适应课 改对 中小学篮球教 学 内容 与方法 的选 l 教学条 件和学生综合健康 能力发展 的要求 , 按新课 程
教学内容选择与开发 , 以及篮球教学方法选择和手段 : 。体育课程是- I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 点 -' - J 以体育
运用都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I 与健康知识、 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增进学生
我国传统基础教育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 : 如受片 I 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并具有鲜明的基础性 、 实 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 , 忽略活 l 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
化来满足中小学生 的体育活动需求 ; 怎样促进篮球项 : 程教材体 系框架和校本课程构建上 , 多地注重 了运 过
目教材化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学练水平; 怎样积 『 动技术技能的传授, 而对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可持
极有效地利用篮球——这一集体性竞技项 目为广大 f 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以及对学生人格教育方面的体育
活动为基本形式、 以身心娱乐为目的、 充分体现自主 { 载体 的各类游戏和竞赛活动。 中小学生对篮球学习 目
的活动资源 。课余运动形成了学生 自己的生活经验 ,{ 的性 的固有认识 , 某种程度上决定 了中小学篮球校本 课程开发和教学 内容 的选择策略。 对课余运动的各种素材进行重组开发 , 实施教材化拓 一 展, 丰富学习内容, 对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激发学 l 4 .中小学篮球校本课程 开发 与教 学 内容 的有 效 重 生的学习兴趣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组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西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西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提。 然而 , 笔者通过对参 加 2 0 1 3 年广西 中 小学 民族 团结教育培训班的 5 0多位 民族 中小学 的骨 干教师和学 校领导进 行访谈 得知 , 当前很多 中小学教 师对 “ 课 程” 这一 概念的认识还相对模糊 , 对 民族 团结教育 课程标准 、 课程 的三级管理 体制 、 民族 团 结教育校本 课程开发 的认识更 是知之甚 少, 进行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 程开发 的能
课 程开发 的中小 学还没能很好 地发挥 民 族团结教育校 本课 程评价 主体 多元化 的 作用 。评价主体除教师 和学生外 , 还应该
包括 学生 家 长 和 所 在社 区人 员 等 , 只有 积
极构建校 内和校外人员广泛参 与的 民族 团结教育课程评价 网络 , 才能更好地发挥
校本 课 程 评 价 的正 确 作 用 , 进 而 为巩 固 民
地 方 民族 文 化 传 承 教 育
教育教学效果和 民族团结教育教 学研究 , 中小学教师全 面理解校本 课程开发 的意
义 和 理念 , 准 确 掌握 民族 团结 教 育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方 法 是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基 本 前
从理论上讲 , 民族 团结教育是与民族
文化传承教育相生相伴的 , 把 富 有 乡 土 特
关 注 学 生 对 校 本课 程 的学 习 态 度 , 没 有 留

当 前 中小 学 民族 团结 教 育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实 践 中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课程开发 的程度和质量 。应该说 , 教师 自
身教 学 实 践 能 力 的 强 弱 , 影 响 着 民 族 团 结
( 一) 把 民族 团结教 育理解 为单纯的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推进学校指导思想的转变,本文提出了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2.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社会竞争力。

三、原则1. 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实践导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 开放合作:鼓励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形成学校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关系。

4. 客观公正:课程设置要客观公正,兼顾理论与实践,各学科均衡发展,避免陷入单一学科教育的窘境。

四、课程开发步骤1. 需求调研与分析:通过家长会、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分析学校现有优势和劣势,明确开发课程的方向和目标。

2. 设定课程目标: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设定课程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能力和知识。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

4. 建设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计划,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仪器等,以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

5. 实施课程:根据教学计划,进行课程的实施,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评价与反馈:定期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安排,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意见。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惑与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惑与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惑与对策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开发校本课程项目上我校根据地域特色,开发出了《民族的脊梁》这一校本教材。

但是,要进行更多课程的开发并付之于实践,还是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

下面就谈谈我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想法。

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的问题:(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得个人实际利益的敲门砖,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读书、学习、考大学,除了读国家课程的教科书、学书本知识,其它一切都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

这种教育价值观以考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以能够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

因此分数也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或唯一)指标。

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所带来的恰恰是与这种传统教育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要求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实现由“科举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跨越。

但就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推行校本课程,其阻力之大、任务之艰巨,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它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过去的熟悉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艺术、揣摩考试动向等,而是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教师角色都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与飞跃。

但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却不容乐观。

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为民转公教师,且学历参差不齐,年龄偏高,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意识,他们基本上不关心他所教的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育教学资源,只是对教科书内容,尤其是对可能要考试的内容越来越熟悉,不用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不用备课,都可以安然无事,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和动力。

其次,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理论与技能。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都是执行指令,是课程的消费者或者说是使用者,因而缺乏相应的课程知识与课程能力。

双减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双减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双减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摘要: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小学教育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相应地也带动了小学校本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开发应基于双减政策的目标指向,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同时要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突出学校办学特点,建立自身办学特色。

但在当前的小学办学与校本课程开发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设计指向不明、师资力量不强无法开发有效的课程、教育资源匮乏等导致学生个性化发展不足诸如此类的各种问题。

面对现存的一系列问题,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应有所转变,找寻有效地解决对策。

如基于学情调研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向、促使教师能力提升,把双减教育目标内化无心、外化于形、丰富学校教学资源,挖掘学校办学特色等,以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校本课程;问题;对策引言:在国家相关文件和双减政策的双重加持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方面。

突出学生特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

以往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以专家为主导进行课程开发编写,教师进行课程教学。

这种开发过程,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却缺乏实际沟通,无法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

脱离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效率下降。

为能提高小学教学的整体水平,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基于已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策略研究。

1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师资力量、学校资源等几个方面,为能有效解决问题,应对其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1.1课程设计指向不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长期调研、试用和修改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任务、目标不同,但开发初期都应基于学生特性、教学需求,确立一个整体的、能够指导教学的总体方向。

但在实际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深入认识到这一点,总是以学校分配的任务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5李靖校本课程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此后校本课程作为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相对的一个概念开始走进了学校。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一线人员,其参与课程开发与否,如何开发,开发得怎样,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能否真正地发生以及课程开发的程度和质量。

所以说,我们关注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要关注教师,本文将就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展开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有失偏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课程的意识,教师关心的只是“如何教”,至于“教什么”则认为是专家学者们考虑的事情。

根据崔允漷等的《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我们了解到,“就所调研学校的教师来看,一半以上的教师(56.8%)能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内涵,如把课程理解为‘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

但仍有近一半(43.2%)的教师不能对课程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或把课程等同于教科书,或把课程视作所有的教学材料,或者把课程看作是课程表上所列的科目。

”[1]另,从对云南省一些学校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来看,当被问到“您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有22.1%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综合实践课;11.6%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活动课和选修课;31.6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或教师自编的教材;只有34.7%的教师正确认为校本课程是以教师为主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二)教师教书育人观的功利性色彩过重反思当今的教育,不能否认的现实是,“应试教育”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还是占据主流位置,狠抓升学率仍是当前许多学校的中心任务,这直接导致了教师教书育人观的功利性色彩过重的问题。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

”这些都足以见出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

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大而全,使校本课程特色缺失;再如校本课程的实施缺乏活动性,使学生主体个性失落;还如地域资源和人力物力资源等课程资源重复开发,使课程资源无序浪费。

为了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本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的有关精神,现就本地区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特编制了《富阳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校本课程及其功能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它能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缺陷,提高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义一 条有效途径。然 而。 在校本课程
独特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学 , 香则 .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足不可 能进 行授奉课程 开发的 ,即使勉强进行开发 ,在很大程度 上可能疆 目标不 明确
的, 或者是较低 水平 的课程开发。
2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
不能把校本课程 当成纯粹理想化的设 计. 而是要实实在在地 深入到现实之中,真正使校本课程从教育 的理想 走向校本教育
的现实 这就必须处理好校本课程与“ 搞活动 ”“ 、编教材” “ 、选修 课” 之间的关系。 第一. 校本课程与“ 搞活动” 之问的关系 校奉课程 的开发和 实施可以采取“ 话动” 的形态开展 , 活动” 身不魁校本课程 . 但“ 本
开发 的探索过程中. 也存在蒋一些误 区, 亟待研究与矫正。
其一 . 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学校“ 搞活动” : 其二 . 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 编教材” ; 其 三. 认为开发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 加门课” ; 其四 , 认为开发校本课程 就是给教师增添额外的负担。
即使是学校根据季 节和时事政治设计的序列活 动,也不能称为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依据 国家 的教育方针和教育 目标 , 于学 基 校的办学实际. 对本校课程资源和学生发展需求 的分析与研究 。 由教师和学生 自主开发的课 程。校本课程 的开发 必须遵循一定 的程序 、 步骤 . 经历一定的流程 而为 了丰富校 园文化生活开展 的“ 活动” 由于缺乏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课程 设计. . 既没有内弈的 系统性 . 也澄有形式的逻辑性。要把“ 活动” 入课程的范畴 , 纳 必 须用课程的理念对“ 活动” 加以分析 、 筛选 扬弃 和丰富。以促进
还可以开发综合课程,条件薄弱的学校也可以着力于教材改编

校本课程的问题再现与开发准则

校本课程的问题再现与开发准则

2020.05B ·(理论)·校本课程的问题再现与开发准则欧阳明罗长久【摘要】针对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形式化、浅表化、零散化三大问题,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要遵循“坚守本位”“立足实际”和“强化整合”三大准则,科学、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不断增强校本课程的整体育人功效。

【关键词】校本课程;问题再现;开发准则【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1910(2020)05B-0026-02【作者简介】欧阳明,南充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罗长久,四川省仪陇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一、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三大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是中小学课程建设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取得了一些好成果。

但是,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1.校本课程开发形式化,缺乏教育实效。

有的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未进行深层次谋划,盲目跟风,草率行事,对外展示、宣传的功利性和应景性比较明显,具有本校特色、地域特色的独创性和新颖性的优质校本课程较少。

在校本课程常态化开发与实施方面用力不够,甚至为课程而课程、为展示而展示,缺乏内生动力,缺乏教育实效。

2.校本课程开发浅表化,缺乏教育内涵。

有的学校校本课程趋同化、单一化现象明显;有的学校把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教材直接拿来使用,即使自己编写也只是把别人的教材拿来进行简单的剪接、拼凑;有的学校没有论证所开设校本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标、是否具有针对性,导致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不明;还有的学校所开设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校本课程缺乏应有的教育内涵、教育价值。

3.校本课程开发零散化,缺乏深度整合。

一些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名目繁多,动辄二三十门。

但课程零散,相互割裂,缺乏有机整合融通。

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整体设计,“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深度整合,尚未形成教育合力。

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校 本课 程 的评 价 并 没 有 列 入 现 今 的 课 程 评 价 范 畴
产 生 不 良 的影 响 。 其 二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的 工 作 特 点 也 影 响 着 教 师 彼 此 间 在 校 本 课 程 开发 方 面 的 交 流 与 合 作 。 众 所 周 知 ,教 师 在 校 本 课 程 教 学 中 所 碰 到 的 大 部 分 问题 都 是 需 要 在 课 堂 教 学 中解 决 的 ,但 教 师 并 未 养 成 交 流 、合 作 的 习惯 。 同时 ,除 了上 一 些 公 开 课 或 是 教研 组 活 动 外 ,教 师 是 没 有 机 会 互相 观 摩 、交 流 的 。 他 们 的 合 作 意 识 和 合 作 能 力 没 有 培 养 起 来 ,在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中 不 能 及 时 获 得 大 量 宝 贵 的 反 馈 信 息 ,以 致 校 本 课 程 在 教 材 编写 、实 施 过 程 以 及 评 价 体
实不符的做法无疑会严重制约学生对校本课 程的有效学习 ,
进 而 阻 碍 校 本课 程 的 的 良性发 展 。 ( )课 程 评 价严 重滞 后 三
校 本 课 程 评 价 直 接 关 系 着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与 实 施 的 成 功 与 否 。但 我 国校 本 课 程 的 评 价 存 在 着 严 重 的 滞 后 性 问 题 。


平 ;切 实 为教 师进 行 校 本 课 程 开 发提 供 良好 条 件 ;建 立 以 实践 为主 的评 价体 系 。
( 关键 字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问题
影 响 因素
解决 策略
近年 来 ,我 国 的课 程 政 策 发 生 了前 所 未 有 的 重 大 转 变 , 实 行 了 国 家 、地 方 和 学 校 三 级 课 程 管 理 体 制 ,校 本 课 程 开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宋瑞祥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20年第10期摘要:近些年课程改革在我国不断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就是为了要杜绝过去错误课程教育方式采用新的教育及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更加快的沉浸入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避免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我国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研究的方向。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随着课程改革出现而产生的课程方式,校本课程如何进行开发受到了许许多多家长和老师的关注,提高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确定校本课程的方向,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校本课程课程开发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当今学生的学习也是受到了许多家长的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学校有关,与老师有关,与家长也有关,最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的认识和对自己学习的努力程度。

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问题的产生就放弃继续发展新事物的希望,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问题所在的位置,并且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然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小学是学生刚踏入学校接触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在将来学生的学习将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成绩的提高也是不在话下。

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本课程是小学近些年刚提出的学校发展建设课程之一,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对于课程改革的发展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校本课程也是因为刚出现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阻碍小学校本课程发展的绊脚石,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小学校本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也是至关重要。

1.师资力量不足,外聘教师难以管理现在我国小学阶段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小学教师严重缺乏。

教师队伍的严重缺乏这个问题的产生一方面与学校学生的择业观念有关,现在学校里的学生对于老师的一个印象就是清贫,无味,烦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国的课程管理不能再是“大一统”的体制,这种集权式的课程管理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课程体系不能充分涵盖地区的差异,不能真正做到困材施教,因此课程开发应该体现层次性,这是大势所趋。

我国部分学者把课程划分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三个层次。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及统一的教材已经开始启动,但由于课程统一,各地差异很大,仍然出现许多的不适应,第一,出现国家课程与办学条件的不适应,第二,出现国家课程与师资条件的不适应。

第三,出现国家课程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脱节。

第四,出现国家课程与地方发展之间的不适应,因此;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必须同步跟上来,各地也正在积极地尝试与实验,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开发的难点,一般来说,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它使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呈现“三位一体”的态势,具有了强大的优势。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趋向,它能拓宽课程范围,适应个别差异,呈现最新动态,发挥创新意识。

但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意背景分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严密科学,又要符合实际,要对学校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详尽的分析。

就学校内部来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分析:①教师的素质和态度。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
其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的素质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因素。

在开发过程中,不仅要分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分析教师在专业领域之外的才干、兴趣、爱好等,以便各尽其才,目前,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开发是国家的事情,是学校领导的事情,他们对自身的定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不是课程的开发者。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导致角色的转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等,从而使某些教师感到没有把握,因此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②学校领导的态度与组织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学校领导的认识要到位,态度要积极,可以说这是校本开发的前提,只有学校领导重视了,才能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另外,校本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学校领导要加强组织管理,包括宣传、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等等。

③学生的实际。

任何课程的宗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一样。

校本课程是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的,具体他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年级之间、学生群体的状况是有差异的,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出发,从学生的个体发展、智力发展、身体发展及存在问题出发,来确定目标、并组织实施。

④学校经费等资源状况。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注意学校的资源状况,资源状况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经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尤其要涉及到学校经费的预算,以及如教学设施、图书资源和网络等信息资源的分析。

第二,要把握好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
以学科为中心、学生为中心、社会为中心仍然是校本课程的三个基点,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相对划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其课程的体现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主张以有组织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依照学科结构组织学科知识,使学生由易及难、由简及繁、由浅及深地掌握学科知识。

它强调了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连惯性,学习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课程管理比较容易。

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其课程的体现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认为以学科中心为基础的课程基本上没有体现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已有经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学科分得过细,偏重书本知识,以学生为中心为基础的课程,不注重课程的编排顺序和范围,注重课程的综合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在这里,学科知识将成为学生探索某些问题的一种工具,如研究性学习。

它体现了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已有的经验,充分考虑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对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可以重点发展学生独立研究和自学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以社会学习论者的观点,主张以社会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认为这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

课程内容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和人类面临的社会问题。

学生从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初改造社会,它强调了课程与社会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实用性和适用性,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从中可以看出,以学科为中心、学生为中心以及社会为中心的课程开发,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点,但同时也暴露出各
自的偏激之处。

目前,中小学所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学科中心、学生中心以及社会中心仍然是三个基本点,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这三个基本点,吸收它的优点和特点,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学生实际,在校本课程的实际开发过程中,保持课程的平衡。

第三,要注重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后,其效益如何?质量如何?如可行性、相容性、优越性、相对的深度和难度等,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进行及时的评价,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

对中小学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应该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二是学生学习校本课程后的学业和能力评价。

一般来说,对校本课本身的评价是为学校领导、教师修正和完善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实施等提供依据,因此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要把握以下几方面:①课程目标评价,即校本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预期目标是否有效?咖程组织评价,即是否选择了最恰当的课程组织形式?是否选择了最恰当的课程内容?③课程实施评价,即是否选择了最恰当的教学方式?④评价的再评价,即是否选择了最恰当的评价模式?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始终,特别要注重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这关系到校本课程的长远质量。

至于学生学习课程后的学业和能力评价,它是反映校本课程质量的晴雨表。

要努力建立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水平,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一言以蔽之,能否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校本课程评价的核心标准。

第四,要注意解决几个认识上的问题
第一,不能把校本课程等同选修课和活动课。

校本课程要体现在课表上,应该是很正规的,国家课程强调了共性,而校本课程强调了个性,这应该是比较完善的课程整合,可以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不能把校本课程当作兴趣课、选修课和活动课来对待,把它当作一种补充。

第二,不能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增加学生负担联系起来。

有许多老师可能会认为,目前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了,在一片减负的叫喊中,校本课程开发不是更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吗?实际上这是一种观念问题、操作问题。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大多是人为的因素,校本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式,要真正体现在课表上,要求在课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重新分配课时,这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不能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槁。

要利用校外资源,借梯上墙,借“鸡”生蛋,水涨船高,要联合同一地区同类学校共同开发,实行资源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