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一)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2017年秋,全县中小学将全面推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开发、建设和管理能力,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现就远安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校本课程及其功能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它能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缺陷,提高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协调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
必须按规定开设课程,保证课时,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间的协调性。
2、权力与职责相统一的原则。
学校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决策权、选择权,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
要坚持校本课程实施的严肃性,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有效机制,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的过程,发挥校本课程的积极作用。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目录(地方校本教师学习内容)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目录(地方校本教师学习内容)第一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和途径(10学时)一、什么是课程资源二、为什么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三、国家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哪些主要政策四、地方课程和地方课程管理是一回事吗五、地方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负有哪些职责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教师和学生树立什么样的新理念七、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如何面对地区和学校差异八、学校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有哪些类型九、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有哪些要求十、对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需要做一些什么工作十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怎样定位综合实践活动十二、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十三、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体制改革有什么关系十四、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十五、校本化的课程设计有什么特点案例1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案例2 大连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试行)案例3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方法、技能类课程开发案例4 北京景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第六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10学时)一、课程评价的本质和一般框架是什么二、课程评价分为哪几种类型三、什么是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应具有怎样的价值观五、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包含哪些内容六、如何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七、如何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十、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八、如何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益九、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中如何评价教师十、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应遵循哪些基奉原则十一、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十二、如何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进行再评价第七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教师专业发展(10学时)一、为什么说专业人员是教师的身份特征二、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意义和挑战四、为什么自我反思与批判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五、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六、新课程改革需要中小学教师树立哪些教育新理念七、为什么说教师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八、教师应当具备哪些课程意识九、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新的课程能力十、教师需要具有哪些新的专业工作方式十一、教师需要改变哪些教学行为十二、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十三、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知识建构以及课程开发实践有何作用十四、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技能的发展有何影响十五、校本课程开发在教师角色转换上有何作用十六、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阶段是怎样的十七、影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十八、为什么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比较有效.十九、怎样建立一校为本的教研机制二十、教师行为研究如何行动案例1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案例2 从“非典”中开发课程第一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和途径一、什么是课程资源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2024年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范本
2024年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范本一、引言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我们小学决定在2024年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这个计划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内容。
二、学科课程开发计划1. 语言类课程语文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阅读方面,学生将接触不同类别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并通过讨论和写作作业来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方面,将引入写作指导和写作工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英语课程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语言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数理类课程数学课程将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科学课程将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三、综合课程开发计划1. 社会学科在社会学科中,我们将加强社会实践教学,通过参观社会机构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艺术类课程艺术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体育类课程体育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多项体育活动,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校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教学等,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评估方式本校本课程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估。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引言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特色,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由学校自主开发和设计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全面考虑教育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众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南,帮助您全面了解和理解这一过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1. 了解学生需求: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等,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2. 遵循教育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并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
确保校本课程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理念和发展目标相契合。
3.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教师为主导,但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 多元化的教材选择:校本课程的教材选择应广泛多样,可以包括图书、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学习资源。
5. 注重评估和反馈: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这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步骤1. 调研与需求分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之前,学校应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2.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 设计课程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有机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4. 选择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践等多种形式。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为了切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构建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新模式,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具体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2、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优势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形势,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使学校拥有了自我开发与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成为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3、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给予了教师一个专业成长的理想空间。
4、学生个性成长和兴趣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和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满足学生个性成长和兴趣发展的需要。
考虑到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气质、思维习惯和兴趣专长等,学校教育理应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开发潜能,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资源分析1、我校现有标准化篮球场、乒乓球场和现代化的专用教室。
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学校领导、教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2、学校有高标准的图书馆、藏书1万余册,实现微机自动化管理,为师生借阅提供了极大方便。
3、学校拥有一批德高艺精能力强的教师群体。
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十余名,他们热心课改,醉心研究,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协调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大纲
校本课程开发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的在校本课程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
本校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课程,推动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概述本校本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育实践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后制定而成。
我们从学生的整体成长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科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学科内容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 培养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重点和难点本校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设计和实施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面临以下难点:如何有效地整合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标准,如何确保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如何评价和反思课程的改进。
五、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本校本课程分为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与技术领域:通过实验、科学探究和创新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人文社会领域:通过阅读、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艺术领域:通过音乐、舞蹈和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运动与健康领域:通过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课程评价和反思本校本课程的评价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考试、作业、实践项目和综合评价等。
王常中心校关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
王常乡中心校关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案(试行)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开发、建设和管理能力,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特此制定如下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完善“三级课程”体系,更好的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好的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小学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努力学习、艰苦朴素、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文明守纪、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培养自理、自强、团结协作、辨别美丑的能力;初步具有诚实正直、坚强勇敢、热情向上的心理品质。
为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基础。
初中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树立国家观念、公民意识、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勤劳节俭、文明礼貌、关心集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自主自强、自我保护、竞争协作、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一般能力;初步具有诚实守信、坚定勇敢、积极进取、不怕挫折、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旨在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
以下是该指南的部分内容:1. 功能定位:丰富课程供给,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
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特长。
注重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新进展、新成果。
体现学校文化,增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课程开发: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教师、社会专业人士以及家长等多方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明确各方责任,合理规划、规范组织课程开发工作。
对学生需求和学校课程资源等进行调查分析,充分论证,确定校本课程建设方向、重点学习领域、科目与形态等。
每门校本课程均要研制课程纲要,明确课程名称、开设年级、课时,阐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和评价方式等。
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实施评估、动态调整和完善。
3. 实施方案:学校是本校落实国家课程政策的责任主体。
要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对学校课程实施工作做出总体安排,形成课程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等做出全面具体安排,明确每个年级开设科目、课时分配、教学组织形式等。
注重健全课程实施机制,推动各学科、各环节、各方面力量协同育人。
鼓励将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整合实施,相关内容统筹安排,课时打通使用。
总之,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旨在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加强评估和调整完善工作。
同时要注重各学科、各环节和各方面力量的协同育人,整合实施相关课程内容,打通使用课时。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第一部分: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指的是根据学校的特点、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这种课程注重学校文化的传承和特色的培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动态。
第二部分:为什么开展校本课程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提高教学质量: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特长进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 适应社会需求: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第三部分:如何开展校本课程1. 定位和规划:学校需要明确校本课程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合理的课程规划。
2. 团队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建立教研团队,包括教师、校外专家等,充分发挥各方的专长和资源优势。
3. 资源整合:整合学校内外的各类资源,包括人才、设备、资金等,以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
4. 课程设计:校本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标准化教学要求。
5. 实施过程的监测和评估: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教学效果。
第四部分:校本课程管理1. 完善管理机制:学校应建立校本课程的管理机构,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制订教学计划、统筹资源配置等。
2. 师资培训: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他们在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中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 合理评价制度: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估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第五部分:校本课程的有效性校本课程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兴趣提升:校本课程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范本3篇(校本课程开发设计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范本3篇(校本课程开发设计方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范本1一、指导思想1、依据《学校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同学将来的进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老师的课程意识,促进老师专业进展。
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预,稳步推动前进,全面开放。
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训练观念为前提,以加强训练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同学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细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同学的综合素养,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当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学问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准时吸取科学进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老师和同学为主体。
学校要缔造机会,鼓舞师生主动主动、缔造性的参预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进展同学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共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训练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同学健康而有共性地进展供应保障,使每个同学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进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校本课程要尽可能供应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尽可能选择实行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同学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气。
7、本土性原则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方案实施教学。
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争论。
学校鼓舞老师主动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领先提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1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
为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贯彻教育部《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管理指南》等文件精神,并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特制定符合自己的方案。
一、开发指导思想及目标: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等文件为指导,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开发原则:在个人开发校本课程中,应做到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及实践与开发相结合原则。
三、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开发的课程为信息技术。
2、开发此课程的目标为:让信息技术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信息技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认识电脑、熟悉电脑最基本操作;知道信息技术能帮助人们获取其他各方面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实施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舞台。
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恰当地利用竞争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观摩与学习。
从班级、内容出发,突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还要注意指导过程的创造性和指导形式的多样性。
通过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
4、开发课程的评价:①评价的原则: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
凡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学校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中,校本课程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改革方案,正在逐渐受到各校的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和启迪。
一、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校本课程,即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开发的具有特色与特殊需求的一套课程体系。
它突破了传统固定课程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思维,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课程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其次,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还应注重优化教学资源,合理调配师资和教学设施,以便更好地支持校本课程的实施。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和学习需求,确定校本课程的定位和内容。
然后,组织合适的师资力量进行教学研究和课程设计,以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最后,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反思,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校本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它可以包括学科课程、综合活动、实践探究等多个方面。
同时,校本课程还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为了更好地实施校本课程,学校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供给方案,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其次,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此外,还要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环境。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校本课程的评价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评价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业进展、学科能力等方面的衡量。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读后感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读后感读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就像是拿到了一把开启宝藏的钥匙,不过这宝藏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学校里那些被忽视或者还没被充分挖掘的教育宝藏。
刚翻开的时候,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大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材料,但又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这指南就像是一个贴心的仓库管理员,开始给我指点迷津。
它告诉我,原来校本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学校里的一草一木都能成为课程资源,那棵老树下可以开展自然观察课,让孩子们看看季节更替时树叶的变化,树干上的小昆虫。
还有学校的老师们,他们每个人都像是一个独特的知识小宝库,他们的兴趣爱好、人生经历都能融入到校本课程里。
比如有个老师喜欢摄影,那就可以开个摄影兴趣班,教孩子们怎么用镜头捕捉美好瞬间。
这指南还让我意识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可不是随随便便拼凑一些东西就成的。
它得有个明确的目标,就像盖房子得先有个蓝图一样。
这个目标还得和学校的特色、学生的需求紧紧挂钩。
比如说我们学校在一个有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镇上,那校本课程就可以围绕本地的历史文化展开,让孩子们深入了解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故事,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我以前觉得开发课程资源是那些教育专家的事儿,跟我们普通老师没多大关系。
但读了这个指南才知道,我们每个老师都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军。
这就像是一场大冒险,我们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那些独特的“珍珠”,然后把它们串成漂亮的项链,也就是校本课程。
不过呢,这过程中也有不少挑战。
比如说要平衡好传统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不能让校本课程变成一种额外的负担。
还有资源的整合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像要把一堆七零八落的拼图拼成一幅完整的画,得花费不少心思。
总的来说,这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就像是一本充满魔法的书,它让我看到了学校教育更多的可能性。
虽然前方的路可能有点崎岖,但只要按照指南的方向走,我相信一定能开发出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更多的乐趣,也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独特、充满活力。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1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发展的主要活动。
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习效果,鼓励教师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趣、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心理优势,鼓励其不断创造、不断提高,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实验学校初中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为切实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现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特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学校以“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新校搬迁为契机,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文脉相承、和谐宜学、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特色学校”为办学宗旨,以“山河润泽生命,阳光开启人生”为核心办学理念,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秉承“厚德、博学、励志、笃行”的办学思想,精心打造“山韵•河润”校园文化,逐步实现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提升、精细管理能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估需要1.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我们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学生问卷及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大规模访谈等方式进行。
问卷及访谈都涉及如下内容:你希望有什么兴趣爱好?希望提高哪方面的能力?你希望学校开设什么课程培养这些能力?2.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
我校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
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
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有着三十多年光荣史的学校在新时期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
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方向。
而学校所在的社区活动场所缺乏,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
3.评估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的需要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方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方针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方针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独立探索和开发的课程。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探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方针。
一、需求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步骤是进行需求分析。
学校应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进行课程设计。
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各方面的意见,以全面准确地了解需求。
二、课程目标校本课程的目标应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
学校应表达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目标应具体明确,能够量化和可操作化,以便实施和评价。
三、内容选择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应围绕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展开。
学校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选择与时俱进的内容,并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确保内容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
四、教学方法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制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积极探索适合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材编写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材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选择进行编写,要求简洁明了、内容丰富、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同时,教材应面向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个受众对象,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六、教学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社会资源,如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
七、评价方式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测试、作品展示、学科竞赛等,以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果。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指南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指南背景介绍:学校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由学校自行设计和实施的一种课程形式。
针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包括目标制定、教材编写、教师培训、课程评估等。
1. 目标制定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制定对于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与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目标,确保其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需求相匹配。
2. 教材编写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是一个关键环节。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在教学科研中形成教材编写的循环机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材。
3. 教师培训为了确保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和有效实施校本课程,学校需要开展相应的教师培训。
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实践操作等,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4. 课程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师生互动,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5. 资源支持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包括图书馆资源、实验设备、信息技术设施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条件。
6. 课程评估有效的课程评估可以帮助学校及时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学校应该结合学生成绩、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多方面的数据,全面评估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效果。
7. 学生参与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反馈对于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活动等,从而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8. 家校合作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与家长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该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意见,并积极采纳其建议。
9. 融入社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该与社区的需求和资源相结合。
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引入社区资源,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习内容。
2022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2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__(请自填)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一、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评估1、学校特色建设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
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
我校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学陶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
作文教学是我校办学特色,十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系列课题研究,包括《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两个苏州市级规划课题,《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中审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个陶研会、教育学会省级课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读写结合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作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作文教育资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渗透新时代荣辱观教育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个吴江市级规划课题等。
作文与学生学校生活、与社区活动联系紧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我校作文特色相结合。
2、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构成,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
同时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学习主体的地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存在区别,但两者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
”这些都足以见出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
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大而全,使校本课程特色缺失;再如校本课程的实施缺乏活动性,使学生主体个性失落;还如地域资源和人力物力资源等课程资源重复开发,使课程资源无序浪费。
为了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本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的有关精神,现就本地区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特编制了《富阳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校本课程及其功能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它能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缺陷,提高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
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协调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
课时比例要控制在课时总量的10%-25%,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间的协调性。
2、权力与职责相统一的原则
学校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决策权、选择权,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
要坚持校本课程实施的严肃性,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有效机制,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的过程,发挥校本课程的积极作用。
3、地域资源与校本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地域资源与校本特色的有机结合,促使资源开发与校本特色同步发展,学校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同区域的学校要积极配合,走合作公关之路,避免学校与学校之间重复开发的弊端。
4、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
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5、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
要对学校里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要建立在对学生发展需要评估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为宗旨。
根据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可以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
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本
特色资源由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五个阶段: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
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需要评估。
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
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
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④学校的优势。
⑤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3、确定目标。
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4、组织与实施。
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附课程介绍)进行审议。
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
量后,才准许开课。
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