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工程
马概第一章第一节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
十月革命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模式的形成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苏联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联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 难,但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0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发展
1 2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由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成为欧洲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 重要指导思想,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
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欧洲建立了多个社会主 义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观看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前景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资本 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将更加凸显。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前景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环 境,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和推动社会进步。
01
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02 03
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民主集中制等原则,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 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版哲学系讲义(课件转word,仅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版哲学系讲义(课件转word,仅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人民出版社2005❖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中、下)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孙伯鍨、侯惠勤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第2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张一兵主编:《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对象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差别❖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特征❖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分期❖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欧洲的传播❖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的研究和曲折发展❖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方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1836——1848)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2学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物质前提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革命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尖锐化和无产阶级的觉醒。
❖2.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马工程 课件 ppt
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苏联
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
古巴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介绍了古巴在社会主义 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强调了 古巴在应对外部压力和困难时所采 取的策略和措施。
越南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分析了越南社会主义实 践的特点和经验,强调了越南在经 济、政治和社会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和成就。
其他国家马克思主义实践
朝鲜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总结了朝鲜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 和教训,分析了朝鲜在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 经济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老挝人民民主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介绍了老挝在人民民主主义实践 中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强调了老挝在维护国
社会工作
马工程课件在社会工作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作一系列的课件,如社区建设、社会保障 等,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文化领域
文化理论
马工程课件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 在文化理论上,如文化学基本原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这些课件能够帮助 学习者深入了解文化现象和文化传承, 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精神。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规律,也是马克思 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揭示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阐明了社会 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 件的学说,它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 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高教社出版社的马工程教材及其对应课程一览表
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学、 45.0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等
37.0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导论、微观经济学基础、微 观经济学原理、微观西方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 初级微宏观经济学、中级微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 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 方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概论、西方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入门、西方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 济学原理(双语)、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中级 西方经济学等
978-7-04-041914-6 978-7-04-042518-5
41.3
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导论、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史 概要、中国美学史纲要、中国美学史话、中国美学史 专题、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国美学文化、中国美学专 题、中国古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等
49.3
西方美学、西方美学基本问题、西方美学史、西方美 学史概要、西方美学思想、西方美学思想史、西方美 学通论、西方美学专题、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与美学、 美学史、美学与艺术史、西方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 学等
38.4
外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概要、西方政治思想研究、政治思想 史等
38.6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导论、比较文学 原理、比较文学专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 学研究、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通论、比较文学与世 界文学专题研究、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
39 《外国文学史》(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9 《西方哲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伦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区域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西方经济学》(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但是,所交上来的40篇“观察记录报告” 中却错误百出。在这40篇“观察记录报告” 中,只有1篇在主要事实上的错误少于20%, 14篇有20%~40%的错误,而其余25篇则 有超过40%以上的错误。而且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在这些“观察记录报告”中,有 半数以上的报告中有10%以上的情节纯属 臆造。
A E DC B
※客观过去是不变的,但史料的形成与整 理带有主观色彩,对史料的解读与综合也 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因此,历史著述通 常是两次“主观什么化是历”史的《史产学概物论》。马工程
六、讨论
请先阅读下列资料:
心理学家W.H.乔治在20世纪30年代曾 经报道过一个实际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 被之后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广泛地引用来 说明观察的易谬性。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哥廷根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上,突然从门 外冲进一个人,其后面又追着一个手里拿 着手枪的人。两人正在屋子的中央混战时 突然响了一枪,两人又一起冲了出去。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问题:
相对于客观过去而言,史料只是冰山之 一角,并且从上面的例子看,即便训练有 素的学者亲身观察记载的史料都充满错误, 而史学家又只能依靠史料来工作,因此, 历史真相是不可能得知的。请就此谈谈你 的看法。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注意: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加深认识,训练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6 《明史》:兴宗、睿宗虽未尝身为天 子,而尊号徽称典礼具备,其实有不容泯者。 史者所以记事也,记事必核其名与实。曰宗 曰帝者,当时已定之名,名定而实着焉矣。 爰据《元史》裕宗、睿宗列传之例,别为一 卷如右,而各以后附焉。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7 《明史》:近世论史者,莫过于日历, 日历者,史之根柢也。自唐长寿中,史官姚 璹奏请撰时政记,元和中,韦执谊又奏撰日 历。日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犹有《春秋》遗意。至于起居注 之说,亦专以甲子起例,盖纪事之法无逾此 也。
0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第二,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恩格斯揭示了无 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争取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
第三,通过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关系的研究,恩格 斯还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必然的、合理的。
二、清算旧哲学影响,为新世界观的形 成奠定基础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基本形成的标志。 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不仅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哲
学领域中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
具体领域
就哲学来说,唯物 史观的伟大革命意 义就在于:它使马 克思主义哲学成为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 元论的世界观,克 服了历史上一切旧 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性, 以近乎完美的 形式修补好了唯物 主义整个大厦的上 层, 从而将唯心主 义从它的最后避难 所———社会历史 领域中驱逐了出去。
在《手稿》中,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也有重要进展。
2.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初步探索
恩格斯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用他自己的话 来说,该书“主要是描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相 互关系以及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必然性”。
列宁认为,恩格斯第一个指出了“ 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 苦的阶级”,也是肩负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的先 进阶级。
首先,马克思指出,蒲鲁东关于交换价值起源的观点是脱
离了历史真实的先验性虚构。
其次,马克思着重批判了蒲鲁东价值论的核心——“ 构成价
值” 说,指出“ ‘构成’ 价值是经济矛盾体系的基石”。
总之,在《哲学的贫困》和稍后的《雇佣劳动与资本》这两 本著作中,马克思已初步完成了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变革, 这也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研究政治经济学所 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工程 马政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PPT
“自动化生产创造价值论” 自动化生产创造价值论是从机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角度着眼认识价值来源的,
自动化生产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但价值量并没有增加。 该理论将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生产下的商品价值创造归因于机器自动化(如果
这一理由成立,蒸汽机也是价值创造主体了),而没有看到自动化生产创造出 来的价值,在实体上仍然是凝结在科技产品中的科技劳动者的抽象劳动。 “知识价值论”
地证明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使用,以及相应的劳动产品的占有与分配,决定了劳
动的私人性质。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则决定了劳动的社会性质。 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
1.私人劳动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成为社会总劳动的 一部分。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商品二因素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四、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一、商品二因素
对商品的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重要地位。马克思 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说:“对资产阶级社会说来,劳动 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 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像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 确是琐事,但这是显微解剖学所要做的那种琐事。”
商品是马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 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 1.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这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 定的,即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2.使用价值不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资料是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
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
试看部分内容
第1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表1-1 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考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表1-2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考点三、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表1-3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
马概 绪论和第一章讲义
目录开篇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普遍规律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本课程涵概了原公共政治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另外还包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部分内容。
主要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
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以及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二部分(1-3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部分(4-6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四部分(7-8章)主要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开篇21世纪是一个变化莫测的世纪。
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
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
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一、页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4.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4.2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挑战4.3马工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作用5.项目目标5.1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2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5.3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创新发展6.教学方法和策略7.教学内容安排8.教学评估和反馈9.教学资源与支持10.结论与建议三、摘要本教案旨在为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
教案结合现代教育背景,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明确项目目标,并详细规划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体系,旨在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强化师资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石,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经济结构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1.2在当今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4.2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挑战2.1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和参与,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3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和系统化培训,影响教学质量。
4.3马工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作用3.1马工程作为一个专门的项目,致力于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2通过马工程,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3马工程还可以促进教育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
五、项目目标5.1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1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含原著)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含原著)教学大纲主讲教师:郑忆石 钟锦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发挥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功能,离不开对这门学科的正确认识、理解。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有其萌芽、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其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面临怎样的历史抉择?他们又说了些什么?他们的理论对其时和后世有何影响?我们该如何把悟其理论的内在脉络、理解其前后的不尽一致处?如何在“我们走近马克思”的同时使“马克思走近我们”?……弄清上述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评价其是非得失。
因之,尽可能较为真实地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是该门课程的讲授主旨。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 前言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命运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影响三、“读史使人明智”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简介一、何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科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分期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习方法《第一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绪论,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王斯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走进马克思》陈学明、马拥军著,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4、《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任平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被肢解的马克思》陈先达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对象上有何区别?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客观环境、主体动因第一节 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一.“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十九西欧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1.尖锐的经济矛盾2.激烈的政治冲突二.“已有的思想材料”: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启迪1.理论转折的先兆2、理论遗产的启迪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理解了历史一、家庭教育及其烙印1、熟读萨翁十四行:超常的记忆力2、“为伊消得人憔悴”:求真精神和谨严学风3、盗火种的普罗来修斯:远大的抱负和无畏的勇气二、理论探索的特色1、鲜明的实践批判性2、深刻的理论批判性3、无情的自我批判性《第二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章:第一节,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王斯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简明世界史》(近代部分),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4.《革命的年代》(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王章辉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6.《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7.《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1975年版8.《马克思主义哲学前史》马泽民著,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9.《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赵修义、童世骏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10.《马克思传》(德)弗·梅林著,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11、《卡尔·马克思传》(英)戴维·麦克莱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探索的启示何在?第三章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孕育阶段1842——1844年)第一节 从思辨唯心主义到人本唯物主义1.大学时期(1835.10——1841.3):批判宗教,论证自由代表作:《博士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2.《莱茵报》时期(1842.4——1843.3):信仰动摇,转向现实代表作:《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3.克罗茨纳赫时期(1843.5——1843.5):寻求钥匙,提出新见代表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德法年鉴》时期(1843.9——1844.8):区分解放,获取武器代表作:《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二节 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1844、2 — 1844、8):走向历史的深处2.《神圣家族》时期(1844、10 — 1845、1):唯物史观的初步阐发《第三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节,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简明世界史》(近代部分),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3.《青年时代的探索和世界观的转变——从<博士论文>到<导言>的学习与研究》高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4.《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侯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5.《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吴晓明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冯景源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7.《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8.《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陈先达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思考题:1.何谓“苦恼的疑问”?其实质是什么?2.推动马克思从思辨唯理主义向自然人本主义过渡的根本原因何在? 3.为什么说“政治解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4.马克思从历史的表层走向“历史的深处”的入口处在哪里?第四章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阶段1845——1848年) 第一节 新世界观界碑的树立(1845春)代表作:《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创立(1846夏)代表作:《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阐述(1847年)代表作:《哲学的贫困》《全集》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四节 唯物史观的问世(1848年2月)代表作:《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四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章:第四节,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吉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吉林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编写组,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世界工人运动中的国际性组织史纲》林建华、魏立中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4.《超越人本主义——青年马克思与人本主义哲学》许俊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马克思的哲学历程》张奎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东方复兴之路》江丹林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7.《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周宏著,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8.《重新理解马克思》俞吾金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为马克思辩护》杨耕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思考题:1.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文件”?2.何谓唯物史观的“研究起点”和“逻辑起点”?两者具有什么关系?3.马恩时代历史向世界史转变的标志有那些?4.为什么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5.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分析的辩证性体现在哪里?第五章 中期马克思主义哲学(验证、发展阶段1848—1872年)第一节 欧洲革命对唯物历史观的检验(1848——1852年)代表作:《法兰西的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一、1848年欧洲革命对唯物史观提出的新要求二、1848年欧洲革命对唯物史观的验证二、唯物史观的新发展第二节 天命之年的成果(1867年)代表作:《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6卷)一、《资本论》的创作历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讲义
变转想思的思克马 节一第
节环个几的变转想思期早思克马述概、4 。同不何有场立的者尔格黑年青他其与解理的识意我自对思克马、3 。解 理的系关间之家国和会社民市对尔格黑与思克马较比试、2 �在何想思的论子原鲁鸠壁伊和特利克谟得较比思克马、1 �题考思
�3481----9381 �哈巴尔费向转尔格黑从思克马 章二第
论 绪 书 全
》义主思克马新欧东《著卿俊衣 》义主思克马的国中代当《著良奎张 》史学哲义主思克马《编主森楠黄
目书考参
义 讲 》史 学 哲 义主 思 克 马 《
�快愉习复您祝-----义讲》史学哲义主思克马《森楠黄
2 望愿和想理的争斗而福幸的类人为有具、1 质素本基的家想思为作思克马、一
人始创的学哲义主思克马是斯格恩和思克马
�快愉习复您祝-----义讲》史学哲义主思克马《森楠黄
第一篇 导言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 早期的朴素唯物论发展为原子论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与此同 步,原始唯心论也发展为范畴众多、论证缜密的形而上学体系; 而朴素辩证法通过智者的悖论、苏格拉底的对话法、柏拉图的辩 证法、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怀疑论的辩驳,演化出异彩纷 呈的思维和表达形式。古希腊罗马哲学的认识环节、范畴和发展 线索体现了人类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为西方哲学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古希腊罗马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 至公元前4世纪的起源阶段,公元前4世纪的繁 荣阶段,以及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希腊化和罗马 阶段。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 典的学园,标志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终结。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第一篇导言
• 古希腊罗马哲学逐步发展成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既相互对立、又彼此促进的思想形态,又经过长期发展,随着 科学和文化各方面知识的丰富,唯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 上学朝着成熟的、发达的形态发展。
西方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
西方哲学史 第一篇导言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哲学
导言:
• 古希腊所处的地域包括地中海沿岸的小亚细亚(今土耳其)两岸、 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半岛南部。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 希腊已进入奴隶社会,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200多个奴隶制的城 邦,古希腊和罗马建立了发达的奴隶制。
• 古希腊罗马哲学家们提出的各种思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 或者的意识形态,不同哲学理论和派别的哲学争论间接、曲折地 表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彼此敌对的阶层和派别的利益和诉求。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篇导言
• 公元前1世纪后期,希腊诸城邦被罗马人征服后, 在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产生 出用拉丁文写作的罗马哲学。
0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第二,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恩格斯揭示了无 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争取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
第三,通过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关系的研究,恩格 斯还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必然的、合理的。
二、清算旧哲学影响,为新世界观的形 成奠定基础
康德,经费希特、谢林,由黑格尔集其大成。 德国古典哲学是它所处的欧洲资本主义,特别是德国资本
主义发展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康德
康德以其著名的“ 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 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建构了一个“真善美” 三者统一的哲学体系。
主要观点: “ 人为自然界立法” “ 人是目的”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一、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的初次公开阐述 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的创立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848 年欧洲革命的理
论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的初次 公开阐述
马克思在其著作《哲学的贫困》中深入批判蒲鲁东错 误思想的同时,对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以及科学社 会主义思想作出了较《德意志意识形态》更为精确的 表述, 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获得了突 破性进展,为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理 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基本形成的标志。 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不仅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哲
学领域中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
具体领域
就哲学来说,唯物 史观的伟大革命意 义就在于:它使马 克思主义哲学成为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 元论的世界观,克 服了历史上一切旧 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性, 以近乎完美的 形式修补好了唯物 主义整个大厦的上 层, 从而将唯心主 义从它的最后避难 所———社会历史 领域中驱逐了出去。
00绪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八、西方马克思主义 及其历史演变
绪论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和方法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 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强大思想武器。
• 我们今天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 创立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他们的继承者 对它的发展,即包括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着的马克思 主义。
•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 它由哲学、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涉及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世代相 传的基本内容。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就是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对 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我们认清马克 思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从而坚定我们 对它的信念。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方法
第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学会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第二, 要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里 说的整体性,既包括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也包括理 论体系的整体性。
•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这是和 欧洲的经济发展程度、工人运动状况、历史文化传统 分不开的。
• 19世纪德国的两位伟大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 克思主义的奠基者,他们为创立、传播、发展马克思 主义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 在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了重大发展, 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除了俄国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在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第02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工程
2021/6/7
13
• 意识形态的神圣外衣的背后,实际上就是阶级的利益。 当然,马克思还指出,意识形态的这种虚假性,并不 能被简单地归结为欺骗。从认识论的方面看,特定的 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虚假性,主要是建立在把客观现实 的某些方面加以绝对化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特定 的意识形态总是产生并适应于特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 社会需要的。社会发展的不成熟往往会使人们产生某 种不成熟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和各种社会关 系的成熟发展,人们对于意识形态的认识也会更加深 入和具体,意识形态会在这种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 某些不切实际的性质。
2021/6/7
4
目录
第三节 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批判 • 一、批判拉萨尔主义的改良主义主张,提出过渡时期
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 • 二、批判拉萨尔主义的“自由国家”论,揭示国家的
本质和发展规律 • 三、批判巴枯宁无政府主义,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权威
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1/6/7
5
2021/6/7
6
第一节 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
2021/6/7
7
一、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理论的新概括
•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 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6-1848)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一、时代背景二、思想背景(1)、时代背景(实践条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背景(理论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问题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问题3:名词解释物质利益难题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问题4:简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参见:教材22页到23页问题6: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
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主义立场,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尖锐的、无情的批判,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哲学上,当时恩格斯虽然还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精神的辩证发展,但他坚持哲学和行动、主体和客观力量的结合,强调实践上的批判是必要的。
在这一阶段,恩格斯也和马克思一样,还处在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问题上,看到了“工业国”所必然引起的矛盾,看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冲突,但还没有进一步同资本主义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也还没有指明这种革命的性质。
在物质利益和思想原则的关系问题上,看到了在英国现实生活中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动的支配作用,但还没有得出物质利益决定思想原则是普遍规律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壁鸠鲁
恩格斯故居
• 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于巴门市一个棉纺厂主家庭。他中学未毕业就被父亲 安排学习经商。在不来梅学习商业知识期间,他受到 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施特劳斯《耶稣传》反宗教思想的 影响,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历史 哲学》,认识到了历史向着自由发展的必然趋势。他 在柏林服兵役期间,旁听了柏林大学的哲学课程,受 到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发表了3篇批 判谢林启示哲学的论文。
一、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开端
•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特里尔市,其父 亲是当地法律界有名望的律师。马克思是在自由的思 想氛围中成长的。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就把人类的 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作为选择职业的志向。他说:“人 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 才能达到完美。”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悠久的西方哲学传统, 广泛吸纳了其他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其中主要包括 古希腊哲学,近代欧洲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德国古 典哲学以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5—1830) 历史学家的观点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等。虽然这些理论 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们在不同 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以 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需要,蕴涵着许多合理的 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 料和理论渊源。
三、对物质利益关系的初步探索
• 在《莱茵报》工作时期,马克思主要围绕反对书报检 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以及摩泽尔河地区的贫 困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使得他更加深入现实生活之 中,为他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提供了动力。
新《莱茵报》
• 1841年12月,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以 自由主义的伪装反对新闻出版自由。马克思揭露了其反动实 质,认为应当使新闻出版有权成为一个不受外在力量控制的 相对独立的公共舆论领域,按照人类精神的自由原则发展。 自由报刊是介于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中介,一方面, 它属于政治的因素、公共的生活,但又同官方的因素保持距 离;另一方面,它也属于市民的因素、民间的组织,但又同 市民的私人利益保持距离。它把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转变为 公开讨论的问题,用公共舆论的方式维护国家的普遍利益, 改变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的主从关系,形成双方平等地相互 批评的格局。自由报刊是人民的报刊,是公众参与政治生活、 行使政治权利的重要场所。书报检查令反对新闻出版自由, 也就是否认报刊有讨论公共事务的权利,堵塞人民参与政治 生活的渠道。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圣西门认为,法国大革命 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是 奴役人的制度,并未使人
圣西门
空 A想
获得自由解放,他把理性 作为人的自然本性,认为 要按照理性重新组织社会, 建立人人平等的实业制度, 从而保证每个人能力的自 由发展。傅立叶把人类历
傅里叶
社
会
B
主
义
史划分为蒙昧社会、宗法
(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马克思论述了宗教的性质和作用,认为宗教既是对颠 倒了的世界(国家、社会)的反映,又是对这个世界 的抗议。宗教里的苦难是劳苦民众的现实生活苦难的 观念表现,但是宗教对人们又具有精神麻痹的作用, 它使人们只是在幻想中摆脱苦难,而放弃改变自身生 存状况的现实斗争,不可能使人们过上真正的幸福生 活。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宗教有其存在的世俗基础,正是由于国家和社会是颠 倒的世界,才产生了宗教这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在这 里,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局限于宗教批判的做 法,认为当前的根本任务是改变宗教赖以存在的世俗 基础,由对天国的批判转向对世俗的国家和社会的批 判。
(一)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
• 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他的法哲学 被囊括于这一体系之中。黑格尔的国家观考察了家庭、 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认为市民社会是私人活动的 领域,它由追求私人利益的活动和以私有财产关系为 基础的社会组织构成。在黑格尔看来,作为普遍观念 的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家庭和市民社会不过是 国家观念分化出的两个环节。马克思批判指出,家庭 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黑格尔虽然看到了市民社 会的私人利益冲突,但他把国家作为普遍利益的代表, 作为超越私人利益矛盾、实现人人自由的保障。马克 思把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基础,揭露了国家只是表面 代表普遍利益的虚假性。
四、开辟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
• 《莱茵报》被普鲁士当局查封后,马克思“从社会舞 台退回书房”,进行理论探索,他的研究成果首先在 大约写于1843年3月中至9月底的《黑格尔法哲 学批判》中得到系统阐发。他在1844年2月发表 于《德法年鉴》上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导言》表明,他已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 主义。1842年11月,恩格斯离开德国前往英国 曼彻斯特,英国的社会现实和工人运动使他的哲学思 想和政治立场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推动着他向唯物主 义和共产主义转变。这主要体现在恩格斯的《国民经 济学批判大纲》和关于英国状况的一组文章中。
• 在1842年12月底至1843年1月中旬写的 《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马克思考察了摩泽尔 河沿岸地区的贫困问题,分析了广大种植葡萄的农民 利益受到损害、陷入贫困状态的事实,揭露了普鲁士 政治制度的“官僚本质”。他试图采取客观分析的方 法,揭示国家的客观本性、客观关系,认为这种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本质的关系就是贫困与官 僚机构的关系,脱离人民的官僚机构是造成广大种植 葡萄的农民陷入贫困境地的主要原因。贫困的蔓延威 胁到葡萄种植业经营者,使其私人利益朝不保夕,于 是他们也起来反对官僚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哲学的革命
•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广泛参与社会实 践,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有了深切的了解,对无产阶级和 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在批判地 继承西方的哲学传统和其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科学 总结社会实践,发现了时代的根本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创 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的革命,为无产阶级争 取自由解放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一、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开端 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三、对物质利益关系的初步探索 四、开辟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 五、异化劳动理论及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六、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前夜
果腹、愚昧无知,人们只是追求物质财富,忽视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消灭私有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和谐公
社”,实行普遍的理性教育。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 变的结果。他们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 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
(二)超越政治解放,实现人的解放
• 青年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布鲁诺·鲍威尔认为, 犹太教具有狭隘的犹太民族性,犹太人没有获得自由的 能力。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批判了这一观点, 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把人的解放作为奋斗的目 标。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是指反对封建的基督教国家 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是世俗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 是市民社会从原来一体化的国家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 的存在。人的解放则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个 人的宗教信仰和金钱崇拜,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针 对鲍威尔对政治国家的崇拜,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确 实是一个历史进步,但是如果把政治解放当做人的解放, 就把世俗的政治国家理想化了,这同信仰基督教有某种 相似之处。只有变革市民社会,废除私有财产,克服对 异己的力量———宗教和国家的迷信,才能实现人的解 放。
•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刚开始进行哲学研究时,就表现出 了追求自由的哲学精神和革命民主主义的倾向。
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1841年9月至12月,马克思参加了《莱茵报》 的筹办工作,1842年5月开始为《莱茵报》撰稿, 同年10月担任该报编辑。在此时期,他深入研究社 会现实问题,初步形成了关心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思 想、致力于研究时代问题的哲学观,表达了力图变革 社会政治制度、实现人民自由的愿望。
特里尔街道
• 1837年11月,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写给父亲的 信中说,“我必须攻读法学,而且首先渴望专攻哲学。 这两门学科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他想写一部法的形 而上学的著作,为此,他研究了康德和费希特哲学, 但因无法克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而中途放弃了写作。 他还写了一篇对话,对自然科学、历史和谢林哲学作 了研究。这篇对话促使他研究黑格尔哲学,“从头到 尾读了黑格尔的著作,也读了他大部分弟子的著作”, 并结识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布鲁诺·鲍威尔、科本 (1808—1863)等人,参加了他们的“博士俱乐部” 的活动。
• 马克思批判了脱离人民现实生活的旧哲学,认为旧哲 学家将自己封闭起来,进行宁静孤寂的研究,热衷于 构造抽象的哲学体系,这在旧德国哲学中表现得尤为 突出,“就像一个巫师,煞有介事地念着咒语,谁也 不懂得他在念叨什么”。他主张哲学应该走出书斋, 从“爱好宁静孤寂,追求体系的完满”转向考察人们 的现实生活,使哲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他强调,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要植根于人民的现实生活,对人民的最美好、最 珍贵、最隐蔽的精髓进行汇集、提炼和升华,哲学家 “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在他看来, 真正的哲学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
会和协作社会等,认为现
欧文
C
代工商业在创造大量财富
的同时,又造成盲目无序
的竞争、多数人的贫困以及摧残人的固定分工,而未来的协作社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