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内容充实)

合集下载

丹纳《艺术哲学》

丹纳《艺术哲学》

丹纳《艺术哲学》种族自然环境:在气候方面,希腊的气候一年四季都非常的温和宜人,居民多习惯过露天生活。

因此,这个地区特别适合创造人体艺术。

在这样的气候中成长的民族,一定比别的民族发展得更快、更和谐。

这是因为,在希腊地区,没有酷热让人消沉和懒惰,因此人们也就少了做梦一般的萎靡,不会陷入神秘的默想。

同时也没有严寒让人僵硬而迟钝,因此不必为了生活而不断地劳动,也就不会陷入粗暴的蛮性。

另外,希腊的土地是丘陵地,几乎没有平原,土地贫瘠,出产的食物只有橄榄、葡萄、大麦和一些小麦。

但是自然景色很美。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希腊地区优美的景色供养着人的眼睛,给予人感官快乐,但是能吃饱肚子,满足肉体需要的东西却很少。

因此,他们苗条、活泼,生活简单,能呼吸新鲜空气。

希腊人这样的生活方式绝不会使头脑迟钝,因为减少肚子的需要只是为了增加智力的需要。

其次,希腊是滨海之区,适宜航海,使得希腊人几乎每个人都有水手的素质。

希腊人经常泛舟入海,商人、海盗或是冒险家,也搜刮着东方几个富庶的王国和西方的野蛮民族,带回物质和别人的思想观念和发明。

希腊人的这种生活方式特别能刺激人的聪明才智,锻炼智力。

在希腊人中,最成熟、最文明、最机智的,都是那些经常航海的人。

与此相反,那些住在内陆,不经常航海的人,则始终比较落后。

希腊人身上最主要体现出的是才气。

他们最使人钦佩的大事业是科学。

而他们从事科学还是出于同样的本能。

他们并不满足工商业上的运用,还要探究事物之所以如何的原因。

所以,希腊人有兴趣的只是纯粹的真理,他们擅长分析各种观念,为思想而思想,为思想而创造科学。

他们追求的是研究过程的本身,从中体会思辨的乐趣。

另外,古希腊人对神的观念淡薄。

在整个希腊境内,没有一样巨大的东西,外界的事物绝对没有比例不匀称、压倒一切的体积。

希腊人的眼睛在这儿能毫不费事地捕捉事物的外形,留下一个明确的形象,因为一切都是那么的大小适中,简单明了,容易为感官接受。

西哲导论第十章(艺术哲学)

西哲导论第十章(艺术哲学)

—— 正是要通过艺术的创造,才能给予世界这个变幻莫测的、 不完美的展品一种认可存在的方式,并由此来明确一种可能存在的 价值。
莫里斯·南特森的艺术观点:
* 在艺术作品中,“人的存在中的重大的形而上的定数:出生、交际 、衰老及死亡”都被体现了出来; * 在艺术中,我以一种“全然不同于一切我所熟知的各人的出生与死 亡”的方式来面对出生、交际以及死亡;
压抑,并把基本压抑给降低到绝对的最低程度。
马尔库塞的融合观点之二:
* 艺术作为弗洛伊德的“被压抑物的回归”:既是“对商品世
界的否定”,也成为一种幸福记忆,时时萦绕在压抑的文明中。
* 精神分析则是解放了记忆,从而使个体受压抑不再是合理的事 了。
* 承认艺术的“否定力量”, 它使辩证法恢复了活力。
马尔库塞的艺术理论小结:
* 亚里士多德:“理式”通“形式”,“形式”与功能联系在
一起,—— 因此,某物之本性与功能的存在在先,该物的存在在 后。
存在主义者心目中的人类处境:
* 按照克尔凯郭尔的说法:人处于“绝对的孤独”之中。人在
绝望之下,呼唤上帝的援助,但他得到的不是回应,反而是一片 沉寂。
* 按照萨特的说法:人是“被抛弃了”。在萨特的哲学中:人
@ 坏事是:艺术的引领令我们朝向虚假、轻浮、危险,甚至疯狂 ; @ 好事是:艺术毕竟也朝向哲学,朝向着欢乐和生命的庆典。
* 艺术与心灵相似之处:表现世界也表现自身;在提供疯狂和堕落可 能性的同时,也提供了领悟、欢乐、进步、教养和救赎的可能性。 * 艺术在表现世界的过程中,把它所表现的东西留驻下来,让我们有 更多的回味空间。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论观点:
* 艺术模仿的是行为,不仅复述具体事件,还对行为作理论上的 推测;艺术探讨的是共相而不是个体,较历史更有哲学性。

《艺术哲学》读后感1000字

《艺术哲学》读后感1000字

《艺术哲学》读后感1000字《艺术哲学》读后感1000字《艺术哲学》这本书是由法语翻译而来,译者在扉页中写到,这本书是写给想要贴近艺术的人看的。

在这本书大概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哲学,也可以说是用哲学来解读绘画艺术。

意大利画派的产生,作者丹纳提到:“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任何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是按照这一规律产生的”,因此,要了解艺术品、艺术家、一群艺术家(艺术流派),就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作者提出,人类欣赏和创作高雅的艺术必须要是有教养的人,观赏者应该是从粗野的生活中走出一半的,他必须从野蛮的原始状态和被压抑的身心中脱离出来,不能一门心思只想着斗争和狂欢。

这种巨大的社会发展发生在15世纪的意大利,人类从封建习俗过渡到现代精神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而意大利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美拥有独到的见解和热情。

意大利的传统文化非但没有因为野蛮的入侵被同化,还在入侵者身上学到不少精髓。

统治者在掌权后,意大利远离战争,重视发展工业,社会出现太平盛世。

统治者重视文化,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一时间多种艺术出现,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文艺复兴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处于中世纪于现代之间,介于原始本能状态和成熟观念的世界之间。

这一时期的人们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人们充分满足自身的愿望,想文明人一样迈上了比低级享乐高一级的台阶。

然而,他们所欣赏到的具有伟大艺术性的形体,不过是头脑中收录的美丽形象的自我展现,只是满足被心灵遮住的静默的本能。

1在这本书中,丹纳提出了呈现社会生活的大量例子,然而《艺术哲学》尽管材料如此丰富,论证如此详尽,仍不免予人以不全面的感觉。

对于这一点,译者序中的一段话很客观的点出了他的不足之处:“他虽则竭力挖掘精神文化的构成因素,但所揭露的时代与环境,只限于思想感情,道德宗教,政治法律,风俗人情,总之是一切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

他没有直接触到社会的基础,他考察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却忽略了或是不够强调最基本的一面——经济生活。

黑格尔艺术哲学

黑格尔艺术哲学

黑格尔的艺术哲学总认: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基本命题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黑格尔看来一切作品,好的作品应回归到绝对精神、理念这个层面,只有天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才能是艺术理想,而那些平庸作家的心灵是有限的,畸形的。

它们不能代表绝对理想,他们创作的作品不可能是艺术理想。

总之,只有形象与理念的完美结合才是艺术理想,且理念占主导地位。

一关于艺术理想的本质特征:A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是艺术理想的本质特征黑格尔认为“艺术诉诸人的感官”,具有鲜明的形象才能被感官接受和欣赏,须是“符合理念而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是否具有形象鲜明性和可感性,是艺术理念和科学、哲学理念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理性:艺术的理想本质就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形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

B 艺术理想是普通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有机统一黑格尔说:作为现实的理念,美的理念才能存在,而理想的现实性,只有在具体个别事物里才能得到。

因此,艺术作品所提供观照的内容,不应该只以它的普遍性出现,这普遍性必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化成个别的感性东西。

C 矛盾冲突和和悦静穆的统一黑格尔认为,艺术不是表现那些无关宏旨的事情,他对田园牧歌之类的作品是评价不高的。

他认为艺术应表现人生的重大课题,表现心灵各侧的对立统一,描写矛盾冲突,描写心灵对立方面的斗争目的,应该是表现心灵的无限和自由,表现“心灵从对立矛盾中挣扎出来”,回到统一。

二理想性格的主要特点A 丰富性、整体性黑格尔认为,现实的人是具备各种属性的整体,不是某种抽象观念的化身,黑格尔认为理想性格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来自绝对理念,来自诸多神。

B 主导性、明确性黑格尔认为理想人物性格是丰富的整体,同时他强调,作为理想性格,有一个更迫切的要求,就是性格有特殊性和个性,因此,“性格的特殊性中应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从而在丰富性中显出明确性。

理想人物性格,应该是一种特定情致主导的丰富性,因而具有明确的突出性格特征。

中外文学鉴赏--《艺术哲学》

中外文学鉴赏--《艺术哲学》

特征有益的程度
• 指艺术所包含的道德教育作用。 • 用丹纳的话说,就是艺术价值在于,别的
方面都相等的话,表现有益的特征的作品 必然高于表现有害的特征的作品。 • 假如两部作品以同等的写作手法介绍两种 同样规模的自然力量,表现一个英雄的作 品就比表现一个懦夫的作品价值更高。
效果集中的程度
• 指艺术作品各个方面的元素通力合作去表 现特征的程度。
中外文学鉴赏
陈晔
丹纳
• 丹纳(1828—1893)法国 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 家和文艺理论家。
• 自幼博闻强识,涉猎广泛,长于抽象 思维,老师预言他是“为思想而生活” 的人,是深具传奇性的天才人物。
《艺术哲学》
• 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 史的讲义,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 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书中处处洋 溢着丹纳关于艺术哲学方面广博的学识、 独特的思路、缜密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
环境
• 丹纳的所谓环境,既指地理、气候等自然 环境,也指社会文化观念、思潮制度等社 会环境。丹纳坚持整体的联系的观念,反 对孤立地看待和分析事物。
• 他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是从属于作者的全部 作品的,艺术家本身也是隶属于某种艺术 宗派或艺术家家族的,而艺术宗派则属于 它周围趣味和与它相一致的社会。
时代
• 《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 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 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 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 丹纳主张研究学问,应“从事实出发,不 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 ,证明规律”。他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 三大因素。
• 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某些基 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 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
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足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 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科学让各人按照各人的嗜好去喜爱合乎他气质的东西,特别用心研究与他精神最投机的东西。科学同情各种 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流派,对完全相反的形式与派别一视同仁,把它们看做人类精神的不同的表现,认为形式与 派别越多越相反,人类的精神面貌就表现得越多越新颖。
01
第一章意大 利绘画的特 征
02
第二章基本 形势
03
第三章次要 形势
04
第四章次要 形势(续)
06
第六章次要 形势(续)
05
第五章次要 形势(续)
第一章永久原 因
第二章历史时 期
第二章时代
第一章种族
第三章制度
Hale Waihona Puke 一章理想的种类与 等级第二章特征重要的程 度
第三章特征有益的程 度
第四章效果集中的程 度
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
这个艺术家庭本身还包括在一个更广大的总体之内,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因为风俗习惯与 时代精神对于群众和对于艺术家是相同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
目录分析
第一章艺术品 的本质
第二章艺术品 的产生
1
二画
2
三画
3
四画
4
五画
5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十七画
作者介绍
这是《艺术哲学》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艺术受限于时代精神与风俗习惯,又不同等级的进行体现。 此书以历史、地域、人种的演变发展过程来分析如何看待美这个问题。 什么是艺术?艺术从哪里来?要去向何方?这本书说明白了!结论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看看这个结论 推演的过程,就是以艺术的视角对于欧洲史的梳理。 读完这本书就能知道艺术的产生和要点,及影响艺术作品的因素,还有如何评价艺术作品的好坏。 人间处处有庄子,文化没有高低之分,政府行为代表不了民间文化素养。 丹纳—才华横溢且渊博的史学家,傅雷—绝非浪得虚名的功底深厚的大翻译家。 “所谓杰作是最大的力量发挥最充分的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是时代大环境还是艺术圈小环境,归根结底是由经济水平定性的。 读完想起两件事,一是南非纪录片中的黑人,着装随性,不相搭的东西混在一起,自信的表达。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

对艺术哲学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作为美学的别称,德国的鲍姆嘉滕认为:“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的哲学,主张美学的确切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哲学。

”现代美学史上主张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家,都主张把美学叫做“艺术哲学”。

2、艺术哲学等同于艺术学,它属于文艺学范畴。

法国的丹纳的《艺术哲学》,主要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它与作为美学的艺术哲学虽有相同之处,但主要是关于艺术的理论。

以艺术作为本体性研究的艺术哲学,主要研究艺术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谢林在《艺术哲学》中,从历史上论述一般艺术的形成、发展、特征、根本规律,对诗歌、雕塑、绘画、建筑艺术、悲剧、喜剧、音乐、戏剧、神话、叙事诗等艺术形态、特征和艺术形成规律,做出了系统的研究。

它考察艺术材料的构成、考出艺术类型之间的差异,始终不离开艺术这个本体。

刘纲纪先生在《艺术哲学》中,认为把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进行研究,涉及到两个学科即哲学和心理学。

偏重于哲学的叫艺术哲学,偏重于心理学的叫艺术心理学。

他认为艺术哲学既然把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现象,那么应该研究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研究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在艺术中的表现。

同时,还要研究艺术包含着的主体意识的复杂内容,如直觉、情感、欲望、意志、思维、想象和艺术的关系。

还要研究艺术创造的本质、艺术作品的构成、艺术美与审美感受的关系、以及艺术各种形态、类型及演变规律。

书中共分五章:一、艺术与反映;二、艺术的反映对象;三、艺术的反映形式;四、艺术与美;五、中国古代艺术哲学概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使这本书的理论基石,属于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体系。

艺术哲学是从艺术本体的角度,研究艺术的存在方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研究人与艺术之间的精神联系、研究艺术的真理性和人类共通性的问题。

它当然包括艺术美的问题,但绝不仅仅限于艺术美的研究,它把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去认识与把握,其视野应该更宽阔,更追求艺术沉思的精神深度。

《艺术哲学》读书报告

《艺术哲学》读书报告

《艺术哲学》读书报告《艺术哲学》读书报告《艺术哲学》是法19世纪法国思想家、文艺评论家、史学家丹纳所作,丹纳是法国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艺术哲学》是丹纳于1866年到1869年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述美术史的讲义编辑而成,全书一共分为五编,在第一编“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里,丹纳围绕“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

”这一观点,从艺术品追溯到艺术家的风格,再到艺术流派,通过丰富的例证,说明了模仿的重要性,并且得出了“整个艺术就在于正确与完全的模仿”的结论。

接着他又提出完全模仿是否是最好的质疑,举出例证,进而说明艺术并不是模仿表面而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点,比实际的事物表现的更完全”,也就是探讨了艺术品的本质。

接下来丹纳探讨了艺术品的产生,举了希腊雕塑、哥德式建筑、法国文化与古典悲剧、现代音乐的例子,论证了“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即“作品从属于时代精神与风俗”这一观点。

在接下来的第二、三、四编里,丹纳分别讲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雕塑三个例子,详细讲述了三个时期的时代精神与风俗,继续论证艺术品与时代精神和风俗的从属关系,得出了“作品必然与环境完全符合”这一规律。

在最后第五编“艺术中的理想”里,丹纳指出艺术品中的理想即为艺术家在创作时自己倾注到艺术品中的观念,并且一个时代对艺术品的评价总归是统一的,然后又通过举例论证对艺术品应如何评判这个问题提出了评判等级的标准“艺术作品再现种族、环境和时代特征的程度及效果”,“作品中的特征是否更重要、特征是否有益、效果的集中程度”。

《艺术哲学》条理清晰,主题明确,不难看出整部书的主要思想观点可以概括为为艺术作品决定于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然而作为一部理论著作,《艺术哲学》毫无枯燥乏味之感,丹纳作为实证主义者在论证自己观点时所运用的例证无一不生动详细,并且与其所处时代相对比,尤其是第二、三、四编,对于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欧洲艺术起源之一的希腊雕塑更有指导性与实用性。

艺术哲学读后感

艺术哲学读后感

艺术哲学读后感《艺术哲学》是一本富有深度和思想性的书籍,通过对艺术的哲学性质和意义的探讨,引领读者深入思考艺术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不仅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书中对艺术的定义和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通过对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进行分析,提出了艺术的本质是“表现和再现”的过程。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观众则通过欣赏作品来感受和理解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这种“表现和再现”的过程,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再现,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和释放。

这种对艺术本质的深入探讨,让我对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书中还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作者认为,艺术是一种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是一种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更可以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启发。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观众则通过作品感受和理解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这种交流和沟通,不仅可以促进人们的情感交流和理解,更可以启发人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这种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思考,让我对艺术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书中还对艺术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艺术是一种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映和表达,是一种对历史和传统的延续和创新。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和文化的思考和关注,观众则通过作品感受和理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反映和表达当下社会和文化的现状和问题,更可以传承和发展历史和传统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这种对艺术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关系的深入探讨,让我对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艺术哲学》,我对艺术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

艺术不仅是一种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更是一种对社会和文化的表达和延续。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

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包括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

全书条分缕析,富有热情,内容丰富精彩,不是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更像是在读有趣历史,因为所学的是设计,对本书所讲述的西方艺术了解的并不多,书中所提到的大量画家并不认识,例举的大量例证也不了解,所以很多细节不能很好的记住,所以对整本书的理解不是很完整,然而读的过程中会联想到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感受到书中所提及的意大利、希腊、尼德兰当时的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当时的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形态都相互影响互有联系,比如现在流行的室内及家具风格中的“北欧风格”、“洛可可风格”、“巴洛克风格”、“地中海风格”等,都是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设计中的反映,这些艺术风格虽然过去多年但还在影响着现代的设计风格。

设计应该不断的向前看,走在时代的前端,但是经过时间推敲的经典却永远不会退出潮流。

这又让我想到在室内设计中,很多人对中国传统的设计风格的影响是“古板”、“老旧”,认为是年纪大的人才会用的设计风格,其实是在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没有对中国传统的东西进行创新,传统文化不光要“传承”,还要“创新”。

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影响着艺术和艺术品,中国的设计在经历了模仿、抄袭的过程之后,也在思考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这样的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下,带有中国元素的设计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散发出光芒,中国设计师在2012年米兰国际家具展上展出的“请坐,米兰”系列家具,这一系列家具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梅瓶、花鼓、万花筒等加以现代手法的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度。

艺术是有共通性的,设计包含在艺术当中,只有看清楚艺术的本质,才能更了解了解艺术的重要。

我们感觉到艺术的重要,但那只是处于本能而非根据思考。

《艺术哲学》丹纳摘录

《艺术哲学》丹纳摘录

《艺术哲学》丹纳摘录《艺术哲学》是由美国哲学家亚瑟·丹纳所著的一本关于艺术哲学的重要著作。

该书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对艺术哲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对《艺术哲学》中的一些摘录进行的整理和解读,希望能够启发我们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1.“艺术是唯一一个可以超越现实的领域,通过艺术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美感和情感。

”这句话表达了丹纳对艺术独特价值的理解。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形式,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再现,更是对内在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超越现实,进入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触动。

2.“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追求,更是一种思考和表达的方式。

”这句话强调了艺术的思辨性和表达性。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可以对世界进行思考和观察,通过形式和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更是一种对人类存在和生活的反思和呈现。

3.“艺术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其作品的外在价值,而在于其内在的意义和感受。

”这句话揭示了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艺术不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或者追求外在的成功和名利,而是追求真实和内心的表达。

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技巧,更在于触及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感受,引发内在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4.“艺术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不断探索自我和世界。

”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家的个人探索和发现的重要性。

艺术家通过创作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察和表达,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发现。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一种呈现,是艺术家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5.“艺术是一种对生活的赋予意义和解释的方式。

”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能够赋予生活以深刻的意义和解释。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是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和反思。

艺术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给予人们对生活的启迪和思考。

丹纳《艺术哲学》

丹纳《艺术哲学》

——时代与艺术 雕塑


无论什么时代,理想的作品必然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过去的人只是一种高等动物,能在养活他的土地之上 和照耀他的阳光之下活动,思索,就很高兴:他要能永远 保持这个状态也许更好。但现在的人有了其大无比的头脑, 无边无际的灵魂,四肢变为赘疣,感官成为仆役,野心与 好奇心贪得无厌,永远在搜索,征服,内心的震动或爆炸 扰乱身体的组织,破坏肉体的支持:他往四面八方漫游, 直到现实世界的边缘和幻想世界的深处:人类的家业与成 绩的巨大,有时使他沉醉,有时使他丧气;他拼命追求不 可能的事,或者对本行本业灰心失意„ „
• 注:健康的心灵与肉体本身就是美的,所以说是题材固有的美。表情 有赖于艺术家的手腕,所以说是后天的美。
● 时代
• 古人与今人的区别
• “希腊人不同,因为他生在历史上前面的一个时期,具有另外一 些观念,另外一些感情。他在我们之前,我们跟在他的后面。他的文 明没有建筑在我们的文明之上,而是我们的文明建筑在他的和别的几 种文明之上。他住在底层,我们住在三楼或四楼。由此产生无数重要 的后果,一个人住在地面上,所有的门户直接开向田野,另外一个人 在一所现代的高楼上关在一些狭小的笼子里:差别之大莫过于这样两 种生活了。这个对比可以用两句话说明: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精神境 界是简单的,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精神境界是复杂的。因此他们的艺 术比我们的朴素;他们对于人的心灵与肉体所抱的观念,给他们的作 品提供材料;但我们的文明已经不允许这一类的作品产生了。”
成为士兵而不变做机器成为舞蹈家歌唱家而不成为舞台上的跑龙套成为思想家和文人而不变做图书馆和书斋中的学究决定国家大事而不授权给代表为神明举行赛会而不受教条束缚不向一种超人的无穷的威力低头不为了一个渺茫而无所不在的神灵沉思默想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1《艺术哲学》是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丹纳的重要著作。

2《艺术哲学》内容包括意大利的艺术、尼德兰的艺术以及希腊的雕塑三大部分。

3丹纳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界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很深,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解释;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消失都有规律可寻。

4丹纳的治学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从主义出发。

”5丹纳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决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大因素,并以大量的史实为论证,阐明了他的观点。

6丹纳认为:要了解艺术品、艺术家或者艺术流派,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7丹纳曾把美学比作:实用植物学。

8丹纳把艺术家比喻为:园林中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

以此说明艺术家不是孤立的在其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

9丹纳认为就艺术的本质来说,诗歌、绘画、雕塑多多少少是“模仿的”艺术,因此艺术家应当全神贯注于现实世界。

10丹纳并不认为艺术就是简单的模仿,艺术要表现的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有时需要使“主要特征”(即本质)分外凸现。

11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在下列选项中前三种是模仿的艺术,后两种是不以模仿为出发点的艺术的是哪一项雕塑,建筑,绘画;诗歌和音乐。

12形成文艺复兴时期辉煌的艺术成就的原因是:时代发展的结果13种族性来源于天生的遗传性,是一个种族区别于其他种族的独有特性,这是一种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的原始印记。

14丹纳高度推崇希腊人的艺术才能,认为当时的艺术之所以发达,与其种族天性是不可分的15丹纳认为是民族的性格和特性决定了艺术的某些特点,也构成了艺术发展的原始动力。

16对于种族特征形成的原因,丹纳更多地强调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

他认为种族的特征是由这些因素造就的。

17丹纳对希腊人民族性格的概括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希腊人和自然特别接近。

二、和现代人相比,他们没有太多的过度的文明所带来的奴役和侵蚀。

西哲导论第十章(艺术哲学)

西哲导论第十章(艺术哲学)
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融合,确实是为我们有趣 而又合理地解释了伟大艺术的激动人心之处。
➢ 存在主义
* 存在主义者:至少就人类而言,“存在先于本质”;
* 传统哲学:“本质先于存在”。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 柏拉图:“本质”与“本性”及“理式”联系在一起,某个
自然物或某个人,仅仅作为某个理式的摹本而存在 —— 所以, “本质先于存在”;
* 他的艺术品位也相当传统:马克思每年都要重读歌德、莎士
比亚及埃斯罗斯的全部著作,这些都不是与那个时代经济基础 相对应的一种艺术表达。
马克思的解释:
在某些时期,如果经济体制尚未高度发达,如果经济体制并 不特别敌视艺术,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又存在着若干中 介关系;那么,艺术可能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并不那么完全依 赖于经济。
赫尔伯特·马尔库塞:
马克思两种观点之间的紧张局面可以得到缓解;而且也只需在 马克思主义中注入一点弗洛伊德的思想,艺术即可回归其应有的 崇高地位。
马克思的艺术理论逻辑思路:
对人类的研究不仅不能脱离实际,而且必须总是在他们与世界的 关系中进行。
人类世界是由其与自然、同类、手工产品、智力产品之间的关系 构成:它们是生产关系、艺术关系、审美关系和创造关系。
* 弗洛伊德的观点是:艺术只可能存在于压抑的世界里。废除
压抑不会带来艺术的繁荣,反而会导致我们倒退到充满暴力、 贪欲的史前社会。
马尔库塞如何才能把这些极端对立面 给融合到一起呢?
—— 马尔库塞实际上是通过在双方观点中找出真理, 以真正辩证法的方式做到了这一点。
马尔库塞的融合观点之一: —— 哲学以及政治行为的目的:就是要清除额外
—— 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能滞后或是超前于其所 对应的经济基础。

艺术哲学原理

艺术哲学原理

艺术哲学原理艺术哲学是一门探讨艺术本质、价值、创作、作品、接受及其与社会关系、教育作用、美学内涵等多方面内容的学科。

以下将从艺术本质论、艺术价值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接受论、艺术与社会关系论、艺术教育论和艺术美学论八个方面,深入探讨艺术哲学原理。

1.艺术本质论艺术本质论主要探究艺术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它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通过形式多样的媒介和技巧展现出来。

艺术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同时也是对人类情感、思想和想象的表达。

2.艺术价值论艺术价值论主要探讨艺术的价值观,包括艺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对思想情感的影响以及艺术的审美价值。

艺术具有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等重要价值,同时也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感官的愉悦。

3.艺术创作论艺术创作论讲解艺术家的主体性、艺术创作的形式以及创作过程的心理活动。

艺术家作为创作的主体,具有独特的审美感知和创作才能。

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作,如绘画、音乐、文学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

4.艺术作品论艺术作品论阐述艺术作品的结构、要素、类型和题材。

艺术作品是由形式、内容和技术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独创性、审美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戏剧等,都有其独特的题材和表现形式。

5.艺术接受论艺术接受论关注艺术家的自我呈现、艺术作品的展示以及接受者的反应。

艺术家通过作品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创作意图呈现给观众,观众则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文化背景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评判。

6.艺术与社会关系论艺术与社会关系论探讨艺术与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

艺术作品可以反映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力量。

7.艺术教育论艺术教育论关注艺术教育的作用、内容、目标和方法。

艺术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艺术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艺术哲学》读后感

《艺术哲学》读后感

《艺术哲学》读后感《艺术哲学》内容概要:丹纳主张研究学问,应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证明规律。

他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从这原则出发,阐扬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古的艺术流派。

最后一编艺术中的理想,为丹纳的美学。

全书不但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艺术哲学》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丹纳的《艺术哲学》是根据他1864年开始做的系列讲座笔记汇集而成。

包括意大利的艺术哲学、尼德兰的艺术哲学以及希腊的艺术哲学三部分。

详细讲述了各个艺术流派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其存在特征。

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具有广博的内涵,缜密的分析,独特而精辟的见解。

特别是全书经傅雷的妙译,在我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学名篇。

丹纳主张研究学问,应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

他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并以大量史实论证,阐明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丹纳力图证明他所提出的此三大因素对艺术欣赏的普遍性。

艺术品其实就是历史的见证。

正因为这样,艺术品的魅力就不仅仅在于它的美学思想,还在于它的历史价值。

艺术家们的理想是在一件艺术品有限的尺度范围内,把所要表达的东西表现得彰明显著,但绝对不是毫无创造的写实描摹。

艺术所以要担负这个任务,是因为现实不能。

现实必须求助于艺术,必须由艺术家来补足。

在丹纳看来,一切事物的特征都是处于主要地位的,正是这种处于主要地位的特征,使得此事物区别于他事物。

这就是丹纳《艺术哲学》中的核心思想:“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

”艺术家为此要删去那些遮掩到主要特征的东西,重点表现的是具有主要特征的东西。

因而,艺术品的目的是要表现某个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这要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精选4篇)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精选4篇)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精选4篇)读过以后,感觉它更像是一本介绍意大利,尼德兰,希腊历史,种族,风俗习惯与艺术的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枯燥乏味,反而更加吸引了我去了解这些城市的过去,去感受它们的文化,去品味它们的艺术生活。

《艺术哲学》是法国的伊波利特。

丹纳所著,我看的是张伟所译的,据译者介绍,丹纳是深具传奇性的天才人物,就连他也被丹纳广博的学识、独特的思路、缜密的分析以及精辟的见解所折服,我就更不用说了。

这本书一共有三篇,分别是意大利的艺术哲学、尼德兰的艺术哲学和希腊的艺术哲学。

大致都是围绕时代,种族和风俗来写,各有各的特点。

作者开篇就提出这样一条规律“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任何时期的艺术品都是按照这一规律产生的”,然后用意大利的绘画史来证明和应用这条规律。

作品与环境必然完全相等,不论什么时代,艺术品都是按照这条规律产生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这条规律同样适用。

艺术确实源于生活,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甚至是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必须投身于它们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

就拿意大利和尼德兰来说,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意大利的目光转向了健康、有力、活泼的人体,所以意大利绘画多表现理想的美丽的人体;而尼德兰多表现现实的甚至是丑陋的人体。

在意大利,色调是固定的,在佛兰德斯,景物的色调总是随着日光和周围水汽的变化而变。

说到这,我又想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环境下,使得文化具有了差异性,也正因为不同的环境,才有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

“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在丹纳的条件里,‘种族’是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为种族的不同,日耳曼族与拉丁族不仅在艺术上的本性对立在风格与趣味上也形成了类似的对比。

“后者与前者相比,虽没有那种塑像般的美妙形体,情趣粗俗一些,性情比较迟钝,但精神的安稳,气质的冷静,使他们能更坚实地把握住理智”。

《艺术哲学》从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地理位置,人种,风俗习惯,历史,政治等因素谈起,到其艺术形式的产生于发展,向我们论证了开篇所提出的规律——不同的环境决定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说明艺术来自生活,是生活给了它发展的空间。

品读丹纳的《艺术哲学》

品读丹纳的《艺术哲学》

品读丹纳的《艺术哲学》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了影响艺术创作、发展与灭亡的“三要素”理论——种族、环境和时代,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和希腊雕塑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论证,这些论证对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学艺术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为了探究《诗经》发展的外部规律以及“三要素”对《诗经》自身发展的指引作用,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诗经》进行分析。

从而可以看出,任何作品的出现、发展和灭亡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相互制约,影响了诗经的创作和发展。

标签:丹纳;种族;环境;时代;诗经一、种族丹纳认为,人们身上的某些特征注定是与生俱来的和遗传的,这些特征完全是出于民族的和永久的本能,这些本能总是跟身体的气质和性格融合在一起,并因地理位置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群体,这就是种族。

丹纳提到的种族,更多的是指民族,比如日耳曼民族、拉丁民族,不同的民族又可以因生活的地理环境的差异而细分不同的人种,比如西班牙人、比利时人,荷兰人,瑞典人。

在这里,他研究的是种族的特性及其基本性格。

希腊的地理位置有两个特点,一多丘陵地带,二滨海之区。

这个崎岖地区几乎没有平原,有的是连续不断、冈峦起伏的山脉,地上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仅在小河与山溪的半干的河床与不毛的巉岩之间才能找出一条狭窄的可耕之地。

但是希腊的海岸线很长,大海凭借无数的港湾和迂回曲折的地形侵入陆地,构成一个天然的港湾。

这种地势必鼓励居民航海,从其他不同的方向寻求生存的法门。

因而造就了希腊人在理解能力上的天赋,启发他们的智力,刺激他们的才能。

“古代中国,不像现代的世界各国版图那样固定不变,内圈与外圈之间、化内之地与化外之地,经常处于弹性的变动之中,即所谓中心清晰,边缘模糊。

”不同于希腊,一面是海,一面是山,整个希腊的领土界限分明,把区域内外隔离开来。

根据考古发现,多在河流两岸之地,古代中国人口分布及其稠密。

夏人发源于今河南省中部嵩山山脉中,这正是中原华夏之地。

艺术哲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艺术哲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第1篇一、摘抄1. 艺术的本质在于表达,而不在于模仿。

(柏拉图《理想国》)2. 艺术是人类心灵的外化,是情感的宣泄。

(康德《判断力批判》)3.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黑格尔《美学》)4.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生活的升华。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生活》)5. 艺术家应当追求真理,以美的方式展现世界。

(罗丹《艺术家的职责》)6. 艺术的终极目的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尼采《悲剧的诞生》)7. 艺术是一种语言,它超越了文字和语言的局限,直接触及人的灵魂。

(马尔罗《艺术家的语言》)8. 艺术应当关注现实,揭示现实,引导人们认识现实。

(毕加索《艺术家的责任》)9. 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形式,是心灵的最高体现。

(雨果《艺术家的心灵》)10. 艺术家应当敢于创新,打破传统,开拓新的艺术领域。

(梵高《艺术家的使命》)二、感悟1. 艺术是人类心灵的寄托,是情感的载体。

从柏拉图到尼采,艺术家们不断探索艺术的本质,认为艺术是表达和宣泄情感的途径。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艺术并非空洞的模仿,而是心灵的抒发。

2.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这启示我,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个人风格的培养,勇于创新,避免落入俗套。

3.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生活的升华。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揭示现实,引导人们认识现实。

这让我明白,艺术家应当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用艺术的力量去揭示现实,升华生活。

4. 艺术家应当追求真理,以美的方式展现世界。

罗丹认为,艺术家应当追求真理,以美的方式展现世界。

这让我深感,艺术家肩负着揭示真理、传播美的使命。

5. 艺术的终极目的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尼采认为,艺术的终极目的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这让我意识到,艺术创作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6. 艺术是一种语言,它超越了文字和语言的局限,直接触及人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哲学的研究对象
对艺术哲学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作为美学的别称,德国的鲍姆嘉滕认为:“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的哲学,主张美学的确切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哲学。

”现代美学史上主张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家,都主张把美学叫做“艺术哲学”。

2、艺术哲学等同于艺术学,它属于文艺学范畴。

法国的丹纳的《艺术哲学》,主要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它与作为美学的艺术哲学虽有相同之处,但主要是关于艺术的理论。

以艺术作为本体性研究的艺术哲学,主要研究艺术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谢林在《艺术哲学》中,从历史上论述一般艺术的形成、发展、特征、根本规律,对诗歌、雕塑、绘画、建筑艺术、悲剧、喜剧、音乐、戏剧、神话、叙事诗等艺术形态、特征和艺术形成规律,做出了系统的研究。

它考察艺术材料的构成、考出艺术类型之间的差异,始终不离开艺术这个本体。

刘纲纪先生在《艺术哲学》中,认为把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进行研究,涉及到两个学科即哲学和心理学。

偏重于哲学的叫艺术哲学,偏重于心理学的叫艺术心理学。

他认为艺术哲学既然把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现象,那么应该研究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研究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在艺术中的表现。

同时,还要研究艺术包含着
的主体意识的复杂内容,如直觉、情感、欲望、意志、思维、想象和艺术的关系。

还要研究艺术创造的本质、艺术作品的构成、艺术美与审美感受的关系、以及艺术各种形态、类型及演变规律。

书中共分五章:一、艺术与反映;二、艺术的反映对象;三、艺术的反映形式;四、艺术与美;五、中国古代艺术哲学概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使这本书的理论基石,属于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体系。

艺术哲学是从艺术本体的角度,研究艺术的存在方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研究人与艺术之间的精神联系、研究艺术的真理性和人类共通性的问题。

它当然包括艺术美的问题,但绝不仅仅限于艺术美的研究,它把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去认识与把握,其视野应该更宽阔,更追求艺术沉思的精神深度。

中西艺术精神的比较
中西艺术精神的差异实则是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可以概括为“温柔敦厚”与“静穆的哀伤”。

当中国人沉醉于大自然的时候,感觉到怡然自得,就像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但是希腊人完全不同。

他们在大自然中,一方面有种回归到本性的狂欢,这点和东方有相通之处;但是,同时也感受到一种个体意识的痛苦,要从里面升华出阿波罗精神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西艺术精神的结构。

从中西方艺术——比如油画和国画,歌剧和京剧等方面——各自的风格来看,中国艺术
精神及其审美理想,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温柔敦厚”。

这样说也许有点以偏盖全,但我这里所指主要是一种艺术理想。

中国的一种最理想化的、达到最高理想境界的作品通常体现出“温柔敦厚”的艺术风格。

而西方艺术(主要是指古典艺术,即代表西方传统的艺术)的理想可以用黑格尔的描述来概括它:“静穆的哀伤”。

“静穆”是安静,但是表现的是很肃穆的意思。

西方的艺术是静穆里透露出一层淡淡的哀伤,这是西方古典艺术达到理想极致的一种风格。

下面分而论之,分别说一下温柔敦厚和静穆的哀伤。

中国艺术理想“温柔敦厚”里面有一种儒道互补的结构,也即,涵括了儒家主张“入世”、“健动”的动态和道家主张“虚静”、“无为”的静观。

这里体现出中国文化传统心理中把个人融化于群体,或者说融化于自然的一种倾向。

我们观看那些“温柔敦厚”的作品的时候,感觉到的就是个体完全融化于群体或者自然之中,温情脉脉,有一种融化感。

西方艺术精神,我们讲它是“静穆的哀伤”。

这里面有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是尼采通过他的慧眼,通过他对于古希腊文明的追溯而发现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

“酒神精神”又称狄奥尼索斯精神。

狄奥尼索斯就是古希腊酒神的名字。

“日神精神”就是阿波罗精神,阿波罗是古希腊的太阳神。

这两种精神形成了古希腊艺术的理想:静穆的哀伤。

我们说“酒神精神”是动态的。


神,很形象,喝过酒后狂歌乱舞,躁动不安了;“日神精神”是静态的,是梦幻式的。

“酒神精神”就是把自然纳入到人的个体里面。

在这里交织着群体的狂欢和个体的痛苦。

尼采讲在酒神精神中人们承受了极大的痛苦,但另一方面又是一种群体的狂欢,回归到大自然。

而且通过这样一种个体解构的痛苦,他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个体。

一旦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个体的时候,他本能地有种要摆脱痛苦的倾向。

这种要摆脱痛苦的倾向就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所以尼采特别强调有痛苦人们就渴望着拯救,当你意识到个体意识的痛苦的时候,个体的痛苦会逼迫着你寻求某种拯救,由此就呼唤出了一种日神精神,冲动在日神精神里面得到了满足。

就是说对于痛苦,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得到摆脱,但在梦幻状态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安慰,可以恢复自己对于自己个体的一种意识,甚至于可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神性。

其中,中西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艺术审美的不同。

西方文化是实体的文化,中国艺术审美是要具体悟出艺术的神韵,而西方艺术审美则是要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生。

因而西方艺术审美首先要求对对象定性,以理性的精神反映自然,反映社会,表现人性,人们通过艺术的审美得到的是理性的认识。

并且这种认识是可以清晰明白的讲出来。

如何定性,这就要求必须有标准,标准是什么,怎样获得理性的认识,我们通过西方艺术的审美方式即可了解。

第一,西方古典主义的审美方式明确地规定了美的法则;第二,要对西方艺术进行审美,必须了艺术品的作者,只要了懈作者的具体情况,就可以对作品进行
定性;第三,要对西方艺术进行审美,还必须了解艺术作品产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纵观西方社会的发展史,文艺复兴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文艺复兴极大地强调了人性的存在和价值,由此,西方世界认同的普世价值中,作为个体的人的因素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反观中国的发展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并没有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

正是这一区别,导致了中西艺术精神最大的差异——对“人”的作用的理解。

简而言之,中国的文艺作品中,人的命运往往无法脱离时代的命运,人的作用,更多是自我反省以求获得精神上的安宁;西方的文艺作品,更愿意强调并赞颂人对历史、对现实的改变作用。

这种差异并不仅仅体现在古代的作品中,即使是今天,甚至于是超越了现实的科幻作品中,这一差异都是存在的。

中国的四大名著,各有其迥异特点,虽然如《西游记》这类中也不乏激烈打斗或玄妙幻想,如《三国演义》这类亦不缺对大规模战争运筹帷幄的描述,但其目的不是为了表达唐僧一行修成正果或是贤明君主一统天下,不仅仅是为了把战争的输赢展现给读者。

无论这些作品情节的叙述如何精彩,它们都有一个殊途同归的朴素目标——借种种过程中人物的内心自省唤起读者相同的思考。

而西方古典作品,诸如《荷马史诗》《哈姆雷特》,曲折的故事同样只有一个目的——强调人的行为对自身命运及周边环境的改变作用。

不妨再以现代的作品做个比较,就来走个极端吧,看看着眼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