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管道原油评价报告
俄罗斯espo原油掺炼总结

俄罗斯espo原油掺炼总结榆林炼油厂现有500万吨/年常压和220万吨/年常压两套原油加工装置,可实现年加工原油800万吨,按照2018年原油年计划加工395万吨,富裕加工量为405万吨。
为实现生产规模最优和物料平衡,同时拓宽榆炼原油来源,依据集团公司要求,5月3日-6月3日我厂常压装置进行掺炼俄罗斯espo进口原油试验,累计掺炼2.9万吨,收集装置运行基础数据,进行经济效益测算,为后期装置加工进口原油积累运行管理和操作经验。
一、进口原油与自产原油性质对比与分析进口原油与自产原油性质以榆林炼油厂化验中心分析数据为依据,详见表1.1.1。
表1.1.1:进口原油与自产原油性质过上述原油性质数据对比可以可知,进口原油密度较自产原油低,氮含量略低于于自产原油,硫含量为自产原油的 4.3倍,盐含量为自产原油的4.7倍,其它指标与自产原油相差不大。
二、进口原油掺炼注意事项1、受500万吨/年常压装置设备、管线设计材质限制,可能对设备长周期运行及柴、汽油成品调和带来较大影响,无法直接进行大量掺炼,加工时按照从少到多的原则进行逐步掺炼,同时俄罗斯原油硫含量较高需注意设备腐蚀问题。
2、为保证汽柴油产品质量合格,需对连续重整装置预加氢、汽、柴油加氢装置反应深度做针对性调整。
3、俄罗斯原油轻质组分含量较高,会增加常压装置轻烃液、石脑油等轻质组分的冷却负荷。
4、连续重整装置预加氢、汽、柴油加氢装置反应深度增加后轻烃液和轻烃气产量增加,另外俄罗斯原油轻质组分含量较高,会造成5.4万吨/年饱和液化气超出设计负荷。
三、掺炼进口原油对各装置的影响分析(一)500万吨/年常压装置掺炼进口原油调整措施和运行分析榆林原油硫含量约为1200ppm,进口俄罗斯原油硫含量约为5100ppm。
500万吨/年常压装置可以加工一定量的含硫原油,但装置材质设计要求原油硫含量不大于1700ppm,故掺炼进口原油比例上限为1:8,装置实际运行过程中掺炼比例见表3.1.1。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BCTO)管窥

提前了4 0天 , 国 的“ 款 换 石 油 ” 俄 罗 斯 的 中 贷 与
“ 油还贷 款 ” 石 的双赢 战略构 想进人 运行 轨道 。
库特 ( CbK T 扬 塔 利 配 电站 ,6 Y T-y , 5 1公 里 ) 基 廉 、
部分 和西伯 利亚 联邦 区 , 中把 西 伯 利亚 石 油 运 集
往 欧洲 , 利于 国 家外 交 的战 略均 衡 。普 京 执政 不 之后 , 十分 注重 能源 外 交 。 中 国与 1本 已成 为俄 3 罗 斯经 济合 作 的 重 要 伙 伴 , 又是 石 油 需 求 大 国 ,
为 了 国家 在亚 洲 的战 略 需要 , 京 政 府 开始 考 虑 普
《 于在石 油领域 合作 的谅 解 备 忘 录》 中 国石 油 关 、
天然气 集 团公 司 和俄 罗 斯管 道 运输 公 司 《 于斯 关
科沃罗 季 诺— — 中俄 边 境 原 油 管 道 建 设 与 运 营
的原则协 议 》 能 源 领 域 合 作 文 件 , 国 国务 院 等 中
总理温家 宝 和俄 罗 斯 总 理 普 京 共 同 出 席 签 字 仪
、
B T 的建设 规划 方案 CO
BT C O实质上 就是 “ 纳线 ” 方 案 于 2 0 泰 , 0 4年 基本形 成 ,0 6年 6月 动 工 , 计 2 1- 2 1 20 预 0 4 0 5年 达到年 输送 能力 80 0万 吨。工程 分为 两期 。 0 ( ) C O一期 一 BT ’ B T 起 点 在 伊 尔 库 茨 克 州 的 泰 舍 特 CO ( ame ) 往西北 方 向分别经 过伊 尔库茨 克 州 的 Tf T , i 布拉 茨 克 ( p TK 4号 泵 站 , 6 B aC , 3 5公 里 ) 乌 斯 季 、
国外原油管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外原油管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启示一、国外原油管道发展现状1.1 美国原油管道网络的覆盖面积广。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美国拥有超过210万英里(3389385.5公里)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覆盖面积最广泛的是中西部地区,该地区拥有总长度超过80万英里(1287480公里)的管道。
1.2 欧洲地区的原油管道主要集中在北海和东欧地区。
北海管道将石油从挪威和英国输送至欧洲大陆,而东欧管道则从俄罗斯输送天然气和石油。
1.3 中东地区的原油资源丰富,该地区有大量的原油管道,其中最重要的管道是红海-地中海输油管道,其全长超过1600公里,用于将红海和印度洋海域中的原油输送至地中海沿岸国家。
1.4 亚太地区的原油管道覆盖面积较窄,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等地。
中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原油管道网络,旨在降低其对海运运输的依赖程度,同时印度正在建设多条原油管道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二、国外原油管道发展趋势2.1 多元化的输油模式。
新兴的输油模式包括海上管道、海底管道和液化天然气(LNG)等,这些模式将为能源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2.2 对环保和安全的重视。
多数发达国家都将环保和安全作为建设和运营原油管道的重要考虑因素,通过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3 变革性的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油管道建设和运营的技术不断更新,例如使用无人机和远程传感器等技术来监控管道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三、国外原油管道发展的启示3.1 加强国内原油管道建设。
国内的原油管道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加强对原油管道的建设和改善,降低对油价的依赖度和降低运输成本。
3.2 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管道建设和运营的法规和标准制定,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3.3 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
除了构建原油管道网络,应该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能源开采和运输模式,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
AAA-05北极油气区(二)——俄罗斯北极海盆地石油地质:北极圈西伯利亚北克拉通东部和北部边缘潜在石油

在 克拉 通边 缘盆地 不 断发现 原油 和天然 气 ,而且 在露头 区也 见 大量 降解石 油 ( 在
奉次研究中不做评估) 。据推断,本区烃源岩包括元古代 、 寒武纪 、二盏纪和侏罗纪等
富 含有 机质 的泥 岩 ,已知 的储 层有 二叠 、三叠 系 、侏 罗 系和下 白垩 系砂岩 ;圈闭类 型
以及古 地理 学调查 研究 ,而且 有 利于野 外实 习考察 。
吴岐 歧 译 自 “ 3 国际地 质大会 ( 斯 陆)论 文摘 要” 第 3届 奥
邱 燕 校 对
A A一0 A 5北 极 油 气 区 ( ) 二 俄 罗斯 北极 海 盆 地 石 油 地 质
一
北极 圈西伯利亚北克拉通东部和北部 边缘潜在 石油资源评价
变化 ,网期 的沉积 物 出现在 陆架 浅部 、斜坡 和深水 盆地 等不 同部位 ,大多数地 层 以含 丰 富的不 同类 型 的动物组 合为特 征 。具有 D m nk 生物礁 复合 体 的缺 氧 富硫 沉积 物 是本 o ai相 区烃 源岩 的主要物 质 ,也有利 于对 古环 境 的解 释 和讨论 。此 剖面适 合古 生物学 、岩 石学
气聚集区的规模必须至少相当于或者大于一个 5 16o 的类 比区才有开采价值。 0 be X0
一
5 8 ~ 一
地质 风 险元 素包 括 油 充注情 况 、足 否有 合 适 的储层 和 盖层 、圈闭是 否 适 时形成 和 成 熟 ,还有 潜在 油 气聚集 区数量 和规 模 的概 率 评 价 。基 于这 种地 质 学评 价法 ,美 国 地质 调查 局 估计在 这 些地 质 区域 未 发现 的 常规 石 油 资 源 量 为 20×1 o,包 括 大 约 8 8 0be 0
原油深度报告

原油深度报告1、欧盟禁运俄罗斯石油将加速欧洲摆脱对俄能源依赖1.1、俄乌冲突成为欧洲切断对俄罗斯的石油依赖的导火索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俄罗斯供应前景成为原油市场的核心焦点。
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就石油而言,俄罗斯2021年原油和凝析油产量平均1,050万桶/天,向全球出口约400-500万桶/天原油和200-300万桶/天成品油。
自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和欧盟等对俄罗斯逐步实施全方面的制裁,不仅局限于金融和能源领域。
就石油相关的制裁,目前仅有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四国宣布禁止俄罗斯原油进口,但这四国本身对俄罗斯的依赖就较低,2021年合计进口俄罗斯原油仅约27万桶/天。
欧盟在5月初提议第六轮对俄罗斯制裁,包括石油禁运,虽然谈判过程出现一些波折,最终在6月初落地。
在欧盟部分禁运落地前,相关企业因担心声誉风险,实际早已处于自我制裁的状态。
西方大型国际石油公司不仅表示将撤出现有投资,停止与俄罗斯的现货原油交易,并将在可行的情况下在2022年底不再续签定期合同。
在5月15日生效的欧盟第四轮制裁中包括禁止欧盟企业与某些俄罗斯国有企业进行交易,虽然在制裁措辞中涉及能源安全的“绝对必要”交易被豁免,但出于审慎角度,欧美贸易商大多已经在着手削减相关的现货交易。
欧洲大陆过去是俄罗斯原油最主要的买家之一,通过管道和海运出口至欧洲的原油占俄罗斯总出口的近50%左右,成品油占比更是接近70%。
由于制裁和市场自我制裁,俄罗斯原油价格自冲突以来始终维持深度折价的状态,主要出口油种Urals较DatedBrent折价达到35美元/桶的历史极值。
已宣布降低采购的西方石油企业在2021年的平均原油进口量约58万桶/天,欧盟海运禁令涉及规模将接近220万桶/天原油和120万桶/天的石油产品,都需要寻找新买家。
1.2、欧盟豁免Druzhba管道进口不足以改变降低依赖的大趋势冲突前,欧洲进口俄罗斯原油中,大约73万桶/天是通过管道进口,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俄罗斯主要石油天然气公司评述

俄罗斯主要石油天然气公司评述李蓉石油天然气工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 也是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
近年来, 随着俄罗斯油气产量、出口量和加工量的提高, 它们在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笔者拟就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一卢克石油公司——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交易集团卢克石油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交易集团, 每年的交易额超过200 亿美元。
卢克石油公司拥有全世界1.5%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和2%的石油开采量, 石油产量占全俄石油开采总量的19%。
截至2005 年1 月, 卢克石油公司已探明的碳氢化合物储量为200.1 亿桶油当量,其中石油储量为160 亿桶, 天然气储量为24.6万亿立方米, 居全俄石油公司之首; 在世界大型私营石油公司中居第二位; 碳氢化合物的生产总量在世界大型私营石油公司中居第六位[1]。
卢克石油公司的股票是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第一个挂牌上市的俄罗斯股票; 在东欧国家的股票交易中居第一位。
根据卢克石油公司2005 年8 月份所进行的初步统计, 2005 年上半年该公司的碳氢化合物储量增长了6 000 万吨标准燃料, 其中石油储量增长幅度最大的油气区为季曼诺—伯朝拉、西西伯利亚和彼尔姆州; 天然气储量主要来自亚马尔半岛。
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 这些已探明的碳氢化合物储量可保障卢克石油公司连续开采30 年[2]。
卢克石油公司在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季曼诺—伯朝拉、西西伯利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埃及和伊拉克( 未开采, 有储量) 都有其正在开采的油田, 在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有炼油厂。
截至2004 年年底, 卢克石油公司在俄罗斯的石油零售网点共计10450 个, 特许经营的汽车加油站为262个。
石油销售网点遍布全世界, 包括俄罗斯、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克兰、保加利亚、匈牙利、塞浦路斯、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捷克、爱沙尼亚、法国、美国在内的18 个国家, 共计201 个石油供应站和5 400 个汽车加油站。
国外原油管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外原油管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油作为能源的重要来源,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原油管道作为原油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国外原油管道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外原油管道发展现状1.1 美国原油管道美国是世界上原油管道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原油管道总长度达到了18.8万公里。
其中,最重要的管道系统是Trans Alaska Pipeline System(TAPS)和Gulf Coast Pipeline System(GCPS)。
TAPS是一条连接阿拉斯加北坡和加拿大的原油管道,全长约1300公里,日输送能力为100万桶。
GCPS则是一条连接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管道,全长约6400公里,日输送能力为800万桶。
此外,美国还有许多其他的原油管道,如Mid-Valley Pipeline、Seaway Pipeline等。
1.2 俄罗斯原油管道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之一,其原油管道总长度达到了8.8万公里。
其中,最重要的管道是Transneft公司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ESPO)和西伯利亚-欧洲管道(ESPO-2)。
ESPO是一条连接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的管道,全长约4800公里,日输送能力为100万桶。
ESPO-2则是一条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欧洲的管道,全长约8000公里,日输送能力为800万桶。
此外,俄罗斯还有许多其他的原油管道,如BPS-2管道、Kazakhstan Pipeline等。
1.3 加拿大原油管道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储备国之一,其原油管道总长度达到了7.4万公里。
其中,最重要的管道是TransCanada公司的Keystone Pipeline和Enbridge公司的Mainline Pipeline。
Keystone Pipeline 是一条连接加拿大和美国的管道,全长约4600公里,日输送能力为830万桶。
俄罗斯原油评价报告

13.0
水分,%(体积分数)
0.03
160℃馏出体积%(体积分数)
16.0
盐含量,mg/kg
24.0
180℃馏出体积%(体积分数)
19.5
灰分,%(质量分数)
0.010
200℃馏出体积%(体积分数)
23.0
Ca Cu Fe 金属含量,ug/g Na Ni Pb V
酸值,mgKOH/g
18.01 0.17 3.83 2.68 5.15 0.12 5.10
俄罗斯原油实沸点蒸馏曲线图见图一。 俄罗斯原油窄馏分中沸点与密度关系曲线见图二。 俄罗斯原油窄馏分中沸点与凝点关系曲线见图三。 俄罗斯原油窄馏分中沸点与折光关系曲线见图四。 俄罗斯原油窄馏分部分性质列于表二。 俄罗斯原油每 10℃馏分重量收率列于表三。 俄罗斯原油每 10℃馏分体积收率列于表四。 三、直馏馏分性质 1、重整原料馏分性质
100
俄罗斯原油评价报告
占原油%(V/V)
每馏份 1.66 4.52 1.86 3.40 3.32 5.26 5.60 3.34 4.99 3.56 4.86 4.55 3.81 5.20 3.60 6.72 6.24 2.69 2.75 3.42 3.14
总收率 1.66 6.18 8.05 11.45 14.77 20.03 25.63 28.97 33.96 37.52 42.38 46.93 50.74 55.95 59.55 66.27 72.51 75.20 77.95 81.37 84.51
十分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百分度
0
0.79 1.52 2.21 2.90 3.58 4.27 5.12 6.14 7.5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6.6μg/g 1.4μg/g
2.09
7.98
710.2 66.35
0.008
419.6μg/g 1.4μg/g
2.36
10.34
723.8 62.65
0.005
0.051
1.4μg/g
2.39
12.73
738.7 58.79
0.009
0.052
1.4μg/g
3.90
16.63
753.6 55.08
原油评价分析站
原油评价报告
表3
原油10℃馏分的质量总收率
收率ω %
十分度℃
百分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4.56 5.89 6.94
100
7.98 9.16 10.34 11.54 12.73 14.29 15.85 17.38 18.87 20.43
200
21.98 23.24 24.49 25.69 26.88 28.20 30.08 31.95 34.65 38.16
0.009
0.071
1.3μg/g
2.24
18.87
766.3 52.00 1.183
0.013
0.078
2.6μg/g
3.11
21.98
776.9 49.54 1.410
0.013
0.089
2.6μg/g
2.51
24.49 796.8 45.07 1.921
0.020
0.11
2.5μg/g
2.39
注意:在原油加工过程中注意加强原油的脱盐、 防腐工作。
沸点范围 ℃
IBP-65 65-80 80-100 100-120 120-140 140-165 165-180 180-200 200-220 220-240 240-250 250-275 275-300 300-320 320-350 350-395 395-425 425-450 450-470 470-500 500-520 >520 损失
原油评价分析站
原油评价报告 编号:2010年第二期
ESPO原油 评价报告
北京燕山分公司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原油评价分析站 2010年4月
原油评价分析站
原油评价报告
原油名称 英文名称
原油产地 采样日期 采样地点 评价日期 数据出处
原油信息表 ESPO原油 ESPO原油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管道油 2010.3.26 塘沽油库 2010.3.29
碳数
烷烃
环烷烃
芳烃
C3
0.23
0.00
0.00
C4
3.45
0.00
0.00
C5
9.44
0.53
160.4μg/g
4.60
57.48 886.6 27.36
26.93 4.644 0.039
0.62
208.7μg/g
5.33Biblioteka 62.816.339 0.020
0.67
290ng/μL
3.96
66.77
9.335 0.024
0.70
0.04
4.63
71.40
12.85 0.023
0.78
0.05
2.59
原油评价分析站
采样地点:塘沽油库105管线采样口采集。
编写人:赵蓉娟
审核人:于铁柱
发布人:张汝英
原油评价分析站
原油评价报告
ESPO原油评价综述
ESPO原油20℃密度为845.6kg/m3,属中质原油;硫含量不低,为0.65ω%;20℃及 50℃的运动粘度分别为12.570mm2/s、5.354mm2/s;倾点低,小于-35℃;酸值低,为 0.08mgKOH/g;盐含量高,为94.2mgNaCL/L;氮含量不高,为0.21ω%;残炭为 2.51ω%;金属Ni、V含量含量低,分别为2.510µg/g及3.448µg/g;从馏程看,340℃ 前馏出量为59.0φ%,轻质油收率较高。其特性因数为12.2,归属含硫石蜡基原油。
大于520℃馏分质量收率为24.10ω%;20℃密度为965.0kg/m3;硫含量较高为 1.16ω%残炭较高为11.07ω%;金属Fe、Ni、V、Na、Ca含量较高;烃类族组成中芳 烃、胶沥青质含量较高,分别为52.96ω%及 20.01ω%。综合性质来看,可部分掺入 蜡油中做为催化裂化原料或直接作为焦化原料。
(4)350℃~520℃减压蜡油馏分质量收率为24.88ω%;20℃密度为898.1kg/m3;硫含 量为0.62ω%;酸值低,为0.037mgKOH/g;残炭低,为0.03ω%;重金属含量低;蜡 油馏分中(Cp+Cn)为85.61ω%,饱和烃含量为73.39ω%;特性因数为11.98,可以 作为催化裂化原料。
注意:该原油盐含量较高,在原油加工过程中注意加强原油的脱盐、防腐工作。
(1) IBP~165℃馏分、IBP~180℃馏分质量收率分别为16.63ω%、18.87ω%;20℃ 密度分别为709.3kg/m3及715.8kg/m3。两段馏分的铜腐均为2a,腐蚀较严重; 从烃 类组成看:烷烃含量分别为70.34ω%和69.83ω%,芳烃潜含量不高,分别为 20.62ω%和18.52ω%。综合来看,这两段馏分适宜做乙烯裂解原料。
2a
2a
组成分析 ω%
烷烃 环烷烃 芳烃
70.34 22.37 7.12
69.83 21.80 7.90
IBP
34.2
35.1
10φ %
60.3
62.6
30φ %
86.8
91.6
馏程 ℃
50φ % 70φ %
106.4 125.7
114.1 134.7
90φ %
144.5
156.3
95φ %
151.2
0.020
0.29
24.0μg/g
4.34
46.02 847.8 34.56 9.200 5.289
0.016
0.39
36.6μg/g
3.09
49.11 859.0 32.42
7.799
0.018
0.50
69.8μg/g
3.77
52.88 878.8 28.77
16.38 3.477 0.037
0.61
300℃馏出量
20.8 30.3
350℃馏出量
39.6
400℃馏出量
48.4
450℃馏出量
57.5
500℃馏出量
64.8
C7不溶物
µg/g
277
特性因数
12.2
原油类别
含硫石蜡基原油
原油评价报告
ESPO原油20℃密度为845.6kg/m3,属中质 原油;硫含量不低,为0.65ω %;20℃及50 ℃的运动粘度分别为12.570mm2/s、 5.354mm2/s;倾点低,小于-35℃;酸值低, 为0.08mgKOH/g;盐含量高,为 94.2mgNaCL/L;氮含量不高,为0.21ω %; 残炭为2.51ω %;金属Ni、V含量含量低,分 别为2.510µg/g及3.448µg/g;从馏程看,340 ℃前馏出量为59.0φ %,轻质油收率较高。 其特性因数为12.2,归属含硫石蜡基原油。
(2)165℃~240℃馏分作航煤料,其质量收率为10.25ω%,20℃密度为787.0kg/m3。 该馏分馏程、芳烃、烯烃、硫醇硫、烟点、硫含量、冰点均符合GB/T6537-2006 3#喷气燃料的指标要求。但是铜腐、总酸值、闪点都不符合3#喷气燃料的指标要求, 需经后续调和及精制方可生产合格的3#喷气燃料。
73.99
18.05 0.024
0.88
0.07
24.10
98.09
1.91
100.00
原油评价报告
凝点 ℃
<-55 -41 -20 -8 21 27
苯胺点 ℃
64.1 69.1 70.4 73.1 75.0 76.6 79.6
折光率
nD20 1.3659 1.3890 1.3991 1.4064 1.4151 1.4230 1.4299 1.4354 1.4454 1.4504 1.4544 1.4588 1.4658 1.4732 1.4798
表4a 原油石脑油馏分的性质
分析项目
IBP-165℃ IBP-180℃
收率
ω%
16.63
18.87
API°
66.57
64.81
密度(20℃) kg/m3
709.3
715.8
酸度
mgKOH/100mL
0.22
0.17
硫
μg/g
362.3
395.4
氮
μg/g
1.4
1.4
硫醇硫
μg/g
/
/
铜腐(50℃ 3h) 级
2.51 0.65 0.21 0.08 0.35 94.2 11.980
Ni
2.510
Cu
金属含量 µg/g
V
Na
0.015 3.448 12.467
Ca
16.590
Mg
1.994
初馏点/℃
44.0
100℃馏出量
9.0
120℃馏出量
11.5
140℃馏出量
15.0
160℃馏出量
19.0
180℃馏出量
23.5
(3)180℃~350℃馏分及240℃~350℃馏分作柴油料,其质量收率分别为30.24ω%、 22.23ω%;20℃密度分别为824.4kg/m3、836.9kg/m3。根据车用柴油(DB11/ 239— 2007)标准,两段馏分油的密度、馏程、铜腐、十六烷值指数、闪点、酸度合格, 但硫含量不能满足车用柴油的指标要求。180℃~350℃馏分的凝固点、冷滤点分别 为-25℃及-18℃,经加工精制后可生产-20号车用柴油;240℃~350℃馏分的凝固点、 冷滤点分别为-17℃及-13℃,经加工精制后可生产-10号车用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