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应急管理知识
新应急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新应急管理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应急管理的概念和意义1. 应急管理的定义:应急管理是指面对灾害、事故或突发事件时,为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利用各种应急资源,采取预防、准备、救援和恢复等措施,对事件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管理的一种综合性管理行为。
2. 应急管理的意义:应急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灾害或事故损失,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和文明进步。
二、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1. 灾害防范优先:强调预防灾害,减轻灾害风险,降低灾害损失。
2. 综合协调:强调多部门、多层次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应对灾害。
3. 突出效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追求最大的效益,最大限度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4. 公开透明:信息公开透明,确保公众和媒体对灾害事件的及时了解和监督。
5. 国际合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应急管理合作,加强国际援助和支持。
三、应急管理的内容和要素1. 灾害信息和预警:包括灾害信息采集、监测、预警和发布等工作。
2. 灾害风险评估:对灾害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确定应急管理的重点和方向。
3. 应急预案和演练:编制并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的演练,确保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
4. 应急救援和控制:对突发灾害事件进行救援和控制,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安全。
5. 灾后恢复重建:对灾后受灾地区进行重建和恢复,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四、应急管理的机构和体系1. 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国家级、地方级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2. 企业和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和体系,负责本单位内部的应急管理工作。
3. 社会力量参与: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五、应急管理的国际经验和借鉴1. 美国的FEMA机构: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应对各类灾害和危机事件,提供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支持。
2. 日本的灾害风险管理:日本针对地震、海啸等灾害风险,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应急管理基本概念(1)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恢复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2.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3. 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含义和任务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化;第二层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
任何企业都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对预防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准备的目标是保障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主要集中在发展应急操作计划及系统上。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预案编制、建立预警系统、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响应的目的,是通过发挥预警、疏散、搜寻和营救以及提供避难所和医疗服务等紧急事务功能,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到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响应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情况分析、预案实施、展开救援行动、进行事态控制。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它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继续努力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要求立即开展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长期恢复工作包括厂区重建和社区的再发展以及实施安全减灾计划。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预防阶段: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和措施,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准备阶段: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和应急队伍,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做好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和更新,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响应阶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加强信息发布和社会稳定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恢复阶段:组织灾后评估和重建工作,恢复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心理疏导和社会援助,实现灾后恢复和重建。
应急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
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居安思危、统一领导、依法规范、快速反应和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预测、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在突发事件的管理过程中,应急管理应强调对潜在突发事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即由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组成。
在四个阶段中,应急管理需要做好预测和评估、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组织灾后评估和重建工作等。
在预防阶段,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安全规划,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
同时,还需要进行监测和监控,购买灾害保险,遵守税务鼓励和强制性措施,开展公共应急教育和安全研究等工作。
二)准备准备阶段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采取的行动,目的是应对突发事件发生,并提高应急行动能力,推进有效的响应工作。
在准备阶段,需要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通告和报警系统,建立应急医疗系统,建立应急救援中心,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储备应急资源,签订互助救援协议,制定特殊保护计划等。
三)响应响应阶段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的行动,目的是保护生命,减小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在响应阶段,需要启动应急预案,向社会发出应急通告,迅速通知各应急部门,迅速开展各种应急救援行动,控制事态恶化,提供应急医疗服务,进行疏散和避难等工作。
应急管理知识
科学救援原则
科学救援是提高应急救援效果的重要保障
依靠科学技术和专业力量,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救援。
科学救援原则的具体措施
加强应急救援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制,推广先进的救援技术和方法,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队 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等。
协调联动原则
协调联动是实现有效应急管理的重要保障
案例一:某城市地震应急响应
总结词
迅速响应、科学救援
详细描述
某城市发生地震后,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协调医疗、消防、 公安等部门开展救援工作。同时,加强灾区 交通管制和信息发布,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 能够及时到达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 帮助和支持。
案例二:某化工厂泄漏事故处置
VS
详细描述
通过应急培训与演练,可以增强公众的应 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应急救援队 伍的实战水平。同时,还可以检验应急预 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应急管理工作进 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04
应急管理中的关键要素
风险评估与监测
风险识别
识别潜在的风险源,包括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 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 件等。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包 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并对应急组织、 资源调配、救援行动等进行预先安排。预案应具有足够的灵 活性,以便应对不同的情况。
应急资源管理
总结词
应急资源管理是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顺 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详细描述
应急资源管理包括对应急物资、装备、 人员、资金等的调配和储备。要确保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集足 够的资源,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 持。
信息报告与发布
信息收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 -·知识点1. 应急管理基本概念2. 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3. 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含义和任务4. 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5.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6.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案的概念7. 综合应急预案的容8. 专项应急预案的容9. 现场处置案的容10. 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11. 应急预案的评审法12. 应急预案的评审程序13. 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的材料14. 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的情况15. 应急培训的程序16. 应急培训与教育计划的八个要素17. 应急培训的基本容18. 应急演练的目的19. 应急演练的类型20. 应急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和任务应急管理基础知识1.应急管理基本概念(1)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案。
(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恢复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2.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 优质文档.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3. 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含义和任务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化;第二层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重程度。
任企业都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对预防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容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准备的目标是保障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主要集中在发展应急操作计划及系统上。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综合了公共管理、运筹学、战略管理、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专门知识的交叉学科,是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了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而基于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
它涵盖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包括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预先防范措施、事发时采取的应对行动、事发后采取的各种善后措施及减少损害的行为.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危险包括⼈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类。
⾸先,⼈的危险可分为⽣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和⽕灾、雷电、台风、洪⽔等事故;责任危险是产⽣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般⼜称为第三者责任险。
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部分都有⾃⼰单独的⽬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部分应急管理的发展过程第⼀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萌芽时期中国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地震、⽔旱灾害的加剧,我国学术界在单项灾害、区域综合灾害以及灾害理论、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等⽅⾯都取得了⼀批重要研究成果。
⽽对应急管理⼀般规律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寥寥⽆⼏。
多数是以专项部门应对为主的灾害管理为研究对象的成果。
⽬前可以检索到最早研究应急管理的学术⽂章是魏加宁发表于《管理世界》1994年第6期的《危机与危机管理》,该⽂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危机管理的核⼼内容。
此外,有⼀些学者将应急管理的发展追溯到了建国初期甚⾄中国古代。
如:⼈⽆远虑,必⼈近忧;凡事预则⽴,不预则废;晴带⾬伞饱带粮,洪⽔未来先提防等等。
第⼆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在2003年抗击“⾮典”的过程中暴露了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病特别是应急管理⼯作中的薄弱环节。
众所周知, 2003年“⾮典”事件推动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结合事前准备不充分、信息渠道不畅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健全这⼀系列问题促使新⼀届政府下定决⼼全⾯加强和推进应急管理⼯作。
应急管理知识
1
内容提要 1 2 3 4 应急管理的概念 开展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如何开展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2
应急管理的概念
“应急” :源于英文,包含有响应、应对、应变等含义。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 故损失的措施。
“企业应急管理”: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 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部门预案
政府及部门应急预案
企业应急预案体系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18
如何开展应急管理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按照专业救援和员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 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员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 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员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 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员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 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 能力。
业的长远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14
开展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六)社会责任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一般指的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 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其中,安全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 容,包括对员工进行广泛深入的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事
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5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文件体系结构
附件
三级文件——说明书和应急行动的记录。说明书是供应急组织或个人在履
应急管理知识
应急管理知识一、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通过组织、协调、调度和指挥等手段,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减轻灾害损失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应急管理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层面,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广大民众。
二、应急管理的重要性1.保障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
例如,在自然灾害或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下,应急管理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2.提高国家形象良好的应急管理体系不仅可以保障公共安全,还能提高国家形象。
当国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并避免严重后果时,将增强国际社会对该国的信任和尊重。
3.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应急管理体系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当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时,可以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企业和个人的财产安全,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
三、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应急管理的首要原则是预防为主。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能够避免或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2.分级负责应急管理需要分级负责。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都应当有自己的应急管理体系,并根据各自职责进行分级负责。
3.统一指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有统一指挥机构进行协调和指挥。
这样可以确保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处理效率。
4.全员参与应急管理需要全员参与。
不仅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参与,在突发事件面前,广大民众也需要积极配合并参与到应急工作中来。
四、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1.国家级组织体系国家级组织体系是指由国务院领导下设立的国家应急管理机构。
该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的应急管理工作。
2.地方级组织体系地方级组织体系是指由省、市、县等地方政府设立的应急管理机构。
该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
3.企业级组织体系企业级组织体系是指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建立的应急管理机构。
该机构负责企业内部的应急管理工作。
五、应急预案1.什么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套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
应急管理专业知识
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应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公共安全、灾害管理、危机管理、应急救援等。
应急管理专业的知识是指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对危机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应急管理专业的知识包括灾害与危机的预测与评估。
在面临突发事件和危机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测和评估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模型建立、风险评估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突发事件和危机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应急管理专业的知识还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是在突发事件和危机发生前制定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旨在保障公众的安全和财产的保护。
制定应急预案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实施应急预案时,需要组织各方资源,进行协调和指挥,确保预案的有效执行。
应急管理专业的知识还包括应急组织与指挥的技能。
在突发事件和危机发生时,应急组织需要迅速行动,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救援和处置工作。
应急组织与指挥的技能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
只有具备这些技能,才能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减少损失和伤亡。
应急管理专业的知识还包括危机沟通与舆情管理。
在突发事件和危机发生时,公众往往处于紧张和恐慌的状态,对信息的需求也非常迫切。
危机沟通与舆情管理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稳定公众情绪,减少恐慌和误解。
危机沟通与舆情管理的技巧包括信息筛选、信息发布、媒体管理等,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应急管理人员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和舆情管理。
应急管理专业的知识还包括灾后恢复与重建。
灾后恢复与重建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地区进行修复和重建工作,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灾后恢复与重建需要进行灾情评估、资源调配、规划设计等工作,以便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运转。
应急管理专业的知识是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对危机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它涉及灾害与危机的预测与评估、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应急组织与指挥的技能、危机沟通与舆情管理以及灾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的内容。
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
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第一章应急管理概述1.1 概念及意义应急管理是指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评估、预警、监测、应对和恢复的全过程管理活动。
它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应急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2)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减少损失;(3)增加政府信任度,提高民众满意度。
1.2 应急管理的原则(1)预防为主应急管理重在事前预防,建立预防机制和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2)综合治理应急管理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各层级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3)分类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分门别类进行管理。
(4)社会参与应急管理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共同应对的合力。
1.3 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1)预防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等。
(2)预警机制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3)应急救援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救援,包括人员转移、物资供应、医疗救助等。
(4)灾后恢复突发事件过后,进行灾后恢复,修复损失,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第二章消防安全概述2.1 概念及意义消防安全是指对火灾及其他突发灾害进行预防、控制、救援和恢复的全过程管理活动。
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火灾及其他灾害造成的损失;(2)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3)提高居民和企业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2.2 消防安全的原则(1)预防为主消防安全重在预防,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强化火灾防控措施。
(2)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火灾预防和控制管理体系,保证消防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3)技术支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火灾预警能力和扑救速度。
(4)全员参与消防安全需要全员参与,每个人都应具备基本的防火、逃生、自救能力。
2.3 消防安全的主要内容(1)消防设施设备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设备,包括消防通道、灭火器材、自动灭火系统等。
应急管理知识汇编(20篇)
应急管理知识汇编(20篇)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突发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突发事件具有哪些特点?突发事件具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突然性。
突发事件的发生带有很强的随机性,暴发突然,蔓延迅速,始终处于急速变化之中,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二是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各有各的情况,很难对某一个事件的形成、发展、演变给出一个明确的客观判断。
三是社会性。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势必会给事发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损失,并很快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
四是决策的非程序化。
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必须打破常规,省略很多程序,由现场指挥员直接决策,负责指挥处置,而不能按部就班地层层召开会议研究。
三、应急管理的内涵和具体内容是什么?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
四、应急管理机制包括哪几个方面?应急管理机制包括隐患排查监控机制、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
第二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一、《发事件应对法》是什么时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共7章70条,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和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的重要法律,能够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是指针对突发事件或灾害事故,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调度和协调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种管理行为。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是指掌握应急管理的原则、体系、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优先、综合治理、科学决策、公开透明、依法管理、社会协同、追责问责等。
预防优先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采取预警、预报、防范等措施,尽量避免事故和灾害的发生;综合治理是指要从源头上控制事故隐患,通过系统整合和协调优化各种资源,提高应急能力;科学决策是指应急管理要依据科学数据和专业意见,通过科学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公开透明是指应急管理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确保公众对于应急工作的了解和参与;依法管理是指根据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应急管理相关规定;社会协同是指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专业机构等各方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形成合力;追责问责是指对于不按照规定履行应急管理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追责问责。
应急管理的体系包括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和灾害风险管理体系。
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是指通过预警与监测、应急救援、灾后恢复等组成的一系列应急工作,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和处理。
灾害风险管理体系是指通过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措施,降低灾害风险和提升社会的防灾能力。
应急管理的方法包括风险评估、预警与监测、应急响应、救援与救护、恢复与重建等。
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潜在风险源的辨识、评估和分析,确定各类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与监测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等手段,及时获取异常情况的信息并作出预警;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预警和监测信息,迅速组织应急力量进行处置;救援与救护是指对伤员和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和救治;恢复与重建是指在事故或灾害发生后,通过清理、修复和重建等一系列措施,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应急管理的工具包括应急预案、应急设施、信息系统和应急演练等。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组织协调、控制和处置等一系列应急措施,以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管理活动。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包括应急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原则,应急资源的分类和调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应急演练和评估等内容。
一、应急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原则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和协调等一系列措施,有效保障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活动。
应急管理的目标是提前预防、控制和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应急管理的原则包括全面性、灵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等。
二、应急资源的分类和调配应急资源主要包括人员、物资、金融、信息、技术和其他各类资源。
应急资源的分类是指将各类资源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便于调配和利用。
常见的分类包括人员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资源和金融资源等。
应急资源的调配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需要,将各类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各个相关单位和人员,以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提前制定的具体措施和步骤的文件,是组织和指挥应急工作的基础。
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工作流程、任务分工、应急响应等内容,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应急预案的实施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组织和行动,以确保应急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应急演练和评估应急演练是指通过模拟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实战演练,以提高应急工作的能力和效率。
应急演练需要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标、演练内容和演练步骤等,以保证演练的质量和效果。
应急评估是指对应急演练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总之,应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了解应急管理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有效地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和风险。
(完整版)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应急管理知识培训1.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2.应急管理的具体内容:.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4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4个过程。
应急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4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3.演习(Exercise)演习是为应对某种事件,让参加者在仿真的形势中按照所设想的步骤和方法,采取适当的、一系列行动的完整过程。
.4.应急演习含义:1)应急演习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事件,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应急演习是检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好度量标准。
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及规章都对此项工作有相应的规定。
2)应急演习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让参加者在仿真环境中,按照应急预案所提供的步骤和方法,采取适当的、一系列行动的完整过程。
5.演习依据:演习什么?演习哪些具体内容?包括演习的蓝图、步骤,待实现的目标和指标等。
6.预案:是指根据预测,针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
具有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集中性7.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8.应急预案的结构应急预案体系1)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性预案,由国务院制定.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订的涉及多个部门的应急预案,是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国务院批准3)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备案,目前共有25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4)地方应急预案: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及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当指出:1)这些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制定。
应急管理安全知识(含试题)
。
5、加强明火管理,厂区内不准吸烟,发现吸烟一次者罚款( )元。
安全培训测试题
5、加强明火管理,厂区内不准吸烟,发现吸烟一次者罚款( )元。
6、现场施工,登高必须系安全带,发现违反一次者罚款( )元。
7、我公司规定,进出施工现场必须按( )行走,必须规范配戴( ),
禁止携带烟火。
8、在同一个作业区域内超过2个以上施工单位相互交叉施工作业时,必须签订(
11、设备
12、喝酒
13、短裤、凉鞋、拖鞋
14、不准动用
15、300元
16、动火证、登高证、登高证、登记、临时用电、消防部门、动土。
17、中毒、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烫伤
感谢聆听
应急管理安全知识
应急措施
内部报警电话
应急措施
气防器材
滤毒罐型号
防毒面具使用前检查
1. 使用前需检查面具是否有裂痕、破口,确保面具与脸部贴合密封 性;选择适合型号的面具;
2. 检查呼气阀片有无变形,破裂及裂缝; 3. 检查头带是否有弹性; 4. 滤毒盒是否有异味; 5. 检查滤毒盒座密封圈是否完好,密合性; 6. 检查滤毒盒是否在使用期内; 7. 滤毒罐称重法(大于15克禁止使用)
);特殊作业
前必须办理(
)。
2、外来施工单位进入公司界区的:“四个严禁”具体是指,严禁在生产区( );进入生
产区严禁携带( );进入生产区车辆严禁(
);严禁私自存放(
)。
3、动火作业、入罐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现场必须有( )。
4、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生产区( )随意动火。发现一次罚款( )元
,特别是未经允许进入(
)。
12、在班前、班上不准( )。
应急管理及应急预案基本知识
应急管理及应急预案基本知识应急管理及应急预案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采取一系列组织、协调、指挥、处置和恢复的措施,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的相关工作。
以下是应急管理及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一、应急管理的概念和目标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协调、指挥、处置和恢复的措施,以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工作。
应急管理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并在灾害发生后迅速恢复经济社会运行。
二、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采取安全措施和科学管理,预防灾害事故的发生。
2. 保护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3. 组织协调、快速响应: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和体系,加强组织协调、指挥调度,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
4. 全民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动群众,实现全民防灾、抗灾。
5. 分级负责:根据灾害事故的性质和范围,明确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的职责和权力。
三、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内容应急预案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突发事件的预测、评估和应对措施进行编制的计划,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准备工作。
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1. 突发事件的概述和分类: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分类进行概述,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2. 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和专业队伍,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应急防范和预警:制定应急预警机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地提供灾害信息和预警信息。
4. 应急处置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的灾害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救援、医疗和安置等。
5. 应急保障措施: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保证救援和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应急管理知识点总结
应急管理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应急管理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应急管理的核心是预防和减轻灾害,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应急管理的知识点,包括灾害类型、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等方面。
一、灾害类型1.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飓风、暴风雨、台风、山火、龙卷风等。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较为突然,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较大。
2. 人为灾害:包括恐怖袭击、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火灾等。
人为灾害往往是由人类的错误或疏忽造成的,也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3. 传染病爆发:包括疾病的传播、流行病的暴发等。
传染病的爆发可能导致大范围的生命危险和社会动荡。
4. 公共安全事件:包括化学泄漏、核辐射、大规模事故等。
公共安全事件通常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忧虑,需要及时的应对和处理。
二、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应急管理的核心是预防,预防灾害发生,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通过风险评估、预警系统、演练培训等手段,提高对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救援和救助:灾害发生后,需要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搜救、救助和医疗救治工作。
救援队伍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能够迅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3. 多部门合作: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需要进行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形成统一的指挥和协调机制。
4. 科学立案:应急管理需要依据科学、客观的情况评估和决策,避免因主观思想和情绪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5. 民众参与:灾害过程中,民众是最直接的受灾对象,需要积极参与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三、紧急救援1. 救援队伍的组建与培训:救援队伍需要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搜救技能和危险物质处理技能。
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应对灾害。
2. 救援物资的准备与调配:救援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械、药品、帐篷、毯子等生活必需品。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
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和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
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应急管理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萌芽时期中国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地震、水旱灾害的加剧,我国学术界在单项灾害、区域综合灾害以及灾害理论、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而对应急管理一般规律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多数是以专项部门应对为主的灾害管理为研究对象的成果。
目前可以检索到最早研究应急管理的学术文章是魏加宁发表于《管理世界》1994年第6期的《危机与危机管理》,该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此外,有一些学者将应急管理的发展追溯到了建国初期甚至中国古代。
如:人无远虑,必人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晴带雨伞饱带粮,洪水未来先提防等等。
第二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暴露了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病特别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众所周知, 2003年“非典”事件推动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结合事前准备不充分、信息渠道不畅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健全这一系列问题促使新一届政府下定决心全面加强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FNEBLOG-ONT>一、单项选择题。
1.B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B)。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处置与预防并重;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4.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B.地市级;C.县级;D.乡镇级;5.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Ⅰ级,用(B)表示。
A.橙色;B.红色;C.黄色;D.蓝色;6.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B.应急队伍的建设;C.事故损失评估;D.应急预案的演练;7.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D.评估;8.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D)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B.影响生产;C.引发地区;D.影响区域;9.(C)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本;1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D.公共信息;11.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A.保留;B.撤销;C.升级;D.解散;12.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B.快速通道;C.特殊通道;D.直线通道;13.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D)。
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经济责任;D.刑事责任;14.(D)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
A.政府;B.专业指挥机构;C.专业救援队伍;D.基层;15.使用遇险求救声音信号,应按照(D)规则。
A.三声长,三声短,再三声长,间隔30秒钟后重复;B.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30秒钟后重复;C.三声长,三声短,再三声长,间隔一分钟后重复;D.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一分钟后重复;16.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A)造成。
A.建筑物倒塌;B.地震的余波;C.地震引起的火灾;D.地震引起的传染病;17.家庭装配的应急箱中,食品和饮用水至少够每个人用(A)天。
A.1;B.2;C.3;D.4;18.发生核事故,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A.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和所有通风系统;B.如在室外,用湿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沿下风方向就近躲到人防工程内;C.衣服或皮肤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时,小心地脱去衣服,仔细洗手、洗脸、洗头发;D.身体受到污染,大量饮水,使放射性物质尽快排出体外,并尽快就医;19.2008年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
安全奥运的含义是( B )。
A、奥运场馆安全;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C、奥运食品安全。
D、奥运设施安全20.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到医疗门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第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D)小时内。
A.6;B.12;C.24;D.48;21.防止登革热关键是要消灭(B)。
A.苍蝇;B.蚊子;C.老鼠;D.蟑螂;22.禽流感病毒可通过(A)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都可以被感染。
A.消化道和呼吸道;B.空气;C.食用煮熟的禽肉;D.食用禽类的蛋;23.在大量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的场所,一般情况下,下面( A )种动作容易引起静电。
A、快速奔跑;B、大声呼救;C、俯身慢走;D、静止不动24.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的第一步应该是(A)。
A、观察伤者有无意识;B、对出血部位进行包扎;C、进行心脏按摩;D、进行人工呼吸25.因事故导致严重的外部出血时,应采取下列(B)方法?A、清洗伤口后加以包裹;B、用布料直接包裹,制止出血;C、用药棉将流出的血液吸去;D、不时用软布擦拭出血处26.以下(C)出血最具危险性,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生命危险。
A、毛细血管出血;B、静脉出血;C、动脉出血;D、皮下出血2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C)。
A、实施监督;B、制订安全责任制;C、定期组织演练;D、进行培训;28.发现人员触电时,应采取(B),使之脱离电源。
A、立即用手拉开触电人员;B、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C、用铁棍拨开电源线;D、大声呼救29.重一点的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不少于(B)分钟。
A、20;B、30;C、40;D、5030.成人口对口人工呼吸每分钟应为(B)次。
A、10~12次;B、16~18次;C、18~24次;D、24~32次31.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
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B、争先恐后逃跑;C、围观看热闹;D、聚集在一处32.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A)时需停运。
A、4级风;B、5级风;C、6级风;D、7级风33.搬运交通事故伤员,(C)是正确的?A、随意搬抬伤员;B、两人或多人抬伤员;C、首先固定伤者颈部,由4~5人同时平抬起伤者,使伤者脊椎姿势固定不动;D、直接拖动伤员34.从长远观点来看,(A)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A、低成本高效益;B、低风险高收益;C、高成本高效益;D、高风险高收益;35.下列(A)情况不宜采用胸外心脏按摩。
A、心跳停止并有肋骨骨折的;B、触电后心跳停止的;C、心肌梗塞病人;D、休克的36.(B)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
A、健全体制,明确责任;B、居安思危,预防为主;C、强化法治,依靠科技;D、协同应对,快速反应;37.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A)症候群。
A、急性呼吸道;B、慢性呼吸道;C、肺功能紊乱;D、急性消化道38.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中暑,中暑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随即出汗停止,(B),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而死亡。
A、体温下降;B、体温上升;C、体温正常;D、身体忽冷忽热39.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无法救治,病死率达(D)%。
A、40B、50;C、70;D、100;40.火灾中对人员威胁最大的是(B),因此,首先应该做好防护再逃生。
A、火;B、烟气;C、可燃物;D、电器41.进行心脏按摩时,应用(B)放在按压位置。
A、手背面;B、手掌掌根部位;C、手掌指端部位;D、整个手掌4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7月10日;C、2007年9月20日;D、2007年10月1日43.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及时报警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报警电话是(A)。
A、110;B、119;C、112;D、12044.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是(B)。
A、110;B、120;C、112;D、11445.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A)。
A、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B、鼻对鼻人工呼吸法;C、鼻对口呼吸法;D、口鼻对口人工呼吸法46.“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B )。
A、法规;B、法制;C、体系;D、法律47.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突发事件被踩倒不能站立时,应采取(B)姿势。
A、平爬地上;B、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抱头;C、仰面朝上;D、在地上滚动48.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尽快用大量的(A)冲洗眼睛。
A、清水;B、盐水;C、添加洗手液的水;D、添加除菌剂的水49.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B)的化学物品。
A、易挥发性;B、腐蚀性;C、刺鼻性;D、不稳定性50.燃气泄漏时,不要在室内停留,以防窒息、(A)。
A、中毒;B、晕倒;C、昏倒;D、呕吐5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准携带易燃、(B)等危险品。
A、洗漱用品;B、易爆;C、手电筒;D、电池52.应急演练方法主要有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 A )。
A、全面演练;B、消防演练;C、军训演练;D、快速演练53.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C),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A、生产计划;B、操作规程;C、应急预案;D、质量控制标准54.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B)和有毒动植物中毒。
A、过期性食物中毒;B、化学性食物中毒;C、变质性食物中毒;D、感染型食物中毒55.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流行极快的(B)传染病。
A、普通;B、烈性;C、轻微;D、传染率低56.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 B )、现场预案。
A、单位预案;B、专项预案;C、个体预案;D、普通预案57.(C)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D、社会团体58.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B)A、红色;B、黄色;C、橙色;D、蓝色59.(C)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国务院;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企事业单位60.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响应程序可分为( A )、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A、接警;B、处理;C、汇报;D、信息收集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