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故事

合集下载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最新6篇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最新6篇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最新6篇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篇一今天我和爸爸共同阅读了《刻舟求剑》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故事中说的是从前有个人在坐船时,他把宝剑放在船边,一不小心把宝剑弄到大海里了,船上的好心人都忙着帮他捞剑,而他却不慌不忙地说:“你们这群人也太笨了吧!用这样的办法永远也捞不上来。

”帮他捞剑的人听了都生气的说:“难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个人不以为然的说:“用刀子在掉剑的地方刻一个记号不就行了。

”说着他就拿出刀子在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船到岸了,他就顺着记号去捞剑,可是他忙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剑。

爸爸说:“你感觉故事中的人怎么样?我说他的想法太愚蠢了,还不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错了事情要及时改正。

爸爸夸我讲的好。

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乘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也找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非常奇怪,便自言自语地嘀咕道: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船上的人听到楚人的这番话,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静止不动,试问,你用这种方法怎么能找得到你的宝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简直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察今》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

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舟,船;求,寻求。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吸取~的教训,使思想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形势。

在这个故事里,使人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那个楚国人在舟上刻记号并为自己辩护的地方了。

刻舟求剑的故事

刻舟求剑的故事

刻舟求剑的故事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在《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

”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楚国人的剑掉进河里也不着急,而是在船上作下记号,作下记号能找到自己的剑吗?明显不可能,办事不能凭主观臆想来判断,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客观情况来判断。

同时告诉我们小朋友们看待一件事物,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刻舟求剑的古代寓言故事_刻舟求剑成语寓意

刻舟求剑的古代寓言故事_刻舟求剑成语寓意

刻⾈求剑的古代寓⾔故事_刻⾈求剑成语寓意刻⾈求剑是⼀个寓⾔故事演化⽽成的成语,出⾃《吕⽒春秋·察今》。

该成语⼀般⽐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

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这次⼩编给⼤家整理了刻⾈求剑的古代寓⾔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录刻⾈求剑的古代寓⾔故事有⼀个楚国⼈出门远⾏。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不⼩⼼,把随⾝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去了。

船上的⼈都⼤叫:“剑掉进⽔⾥了!”这个楚国⼈马上⽤⼀把⼩⼑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

”众⼈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刻的印记。

有⼈催促他说:“快下⽔去找剑呀!”楚国⼈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有⼈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越远,当⼼找不回来了。

”楚国⼈依旧⾃信地说:“不⽤急,不⽤急,记号刻在那⼉呢。

”直⾄船⾏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下⽔去找剑。

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这个楚国⼈的剑落⽔瞬间在江⽔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的剑是不会随着船⾏⾛的,⽽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等到船⾏⾄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他在岸边船下的⽔中,⽩费了好⼤⼀阵⼯夫,结果毫⽆所获,还招来了众⼈的讥笑。

刻⾈求剑故事启⽰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是⼀个绝妙的讽刺。

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灵活处理。

刻⾈求剑故事出处《吕⽒春秋.察今》:楚⼈有涉江者,其剑⾃⾈中坠于⽔,遽契(jù qì)其⾈,⽈:“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从其所契者⼊⽔求之。

⾈已⾏矣(yǐ),⽽剑不⾏,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求剑成语寓意刻⾈求剑是⼀个寓⾔故事演化⽽成的成语,⼀般⽐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寓言故事1战国时代,有个楚国人坐船过河。

当他航行到山脉和河流,他没有注意到把他的剑投进水里,但他没有及时抓住它。

于是他在剑落下的地方在船舷上做了一个记号。

当船靠岸的时候,他就潜到水里去摸刚刻上记号的地方,结果什么也没摸着。

楚国有人过河。

他们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们突然同意了他们的船,说:“我的剑掉在那里了。

”当船停下来时,它需要从它的主人那里进入水中。

船已经造好了,但剑还没造好。

如果你要那把剑,你会感到困惑吗?《鲁国春秋朝代》比喻用来描述那些不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却仍然关注问题的人。

刻舟求剑的故事要剑的故事原文: 楚国人在河中涉水,看见他们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们就夺过船,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了。

当船停了,你可以从你同意的人那里下水。

船已经造好了,但剑还没造好。

如果你要那把剑,你就不会困惑了! 翻译: 一个楚人乘船过河。

不知不觉中,他把剑掉进了河里。

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说:“我的剑掉在这里了。

当船靠岸的时候,这个人就顺着船上刻的记号下去找那把剑,但是他好长时间都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剑还在那儿。

你不觉得把船划破来找剑很傻吗?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2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成语故事】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当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

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

嘴里自言自语叮嘱自己:“别遗忘了,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同船人见他不焦急的样子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着什么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的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从船上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查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

事实上,如今船离开丢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它怎么能找到呢?”大家都谈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一般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后来人们依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方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动身,留意事物的进展改变,来处理事情。

【成语解释】:比方不懂事物已进展改变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成语简拼】:kzqj【成语字数】:4个字【感情颜色】:刻舟求剑是褒义词【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年月】:古代【常用程度】:常用【成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刻舟求剑造句1. 不要缩在角落里,啜着饮料,刻舟求剑地等人说话。

要反客为主,开头和全部人谈话,我是说和全部人。

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其寓言_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道理

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其寓言_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道理

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其寓言_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道理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跟这个成语有关的寓言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刻舟求剑原文刻舟求剑(战国)《吕氏春秋。

察今》(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文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注释1、涉:渡。

2、者:。

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指楚人的。

4、自:从。

5、坠:落。

6。

于:在,到。

7。

遽:急忙,快。

8。

契:用刀刻。

9。

是:这。

经典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经典成语故事-刻舟求剑10。

吾:我的。

11、之:它,指楚人的剑。

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

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

【典故】
从前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江里。

于是他急忙在船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停后,他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走了很远了,但剑不会随船而行。

用这种方法来找剑,岂不是很糊涂么?
【释读】
这个成语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墨守成规,要学会变通,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刻舟求剑是什么故事

刻舟求剑是什么故事

刻舟求剑是什么故事刻舟求剑是一则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不小心将剑掉入河中,他焦急地望着水面,却无法找到剑。

于是他决定用刀在船上刻下剑的位置,希望水下的剑能够被自己找到。

这个故事常被用来比喻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固守旧有的思维模式,不愿意改变,以致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过于执着于旧有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而忽略了问题本身的实质。

就像故事中的人刻舟求剑一样,他不愿意改变,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寻找剑,结果却是徒劳无功。

这个故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是否应该灵活变通,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过于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和方法,而无法从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像故事中的人一样,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放下固有的观念,尝试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问题时,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新的方法。

只有在不断地改变和探索中,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式。

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固执,接受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固守旧有的思维模式,而是要敢于接受新的想法和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刻舟求剑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在面对问题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被固有的观念所束缚,要敢于改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总之,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在解决问题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

只有不断地改变和探索,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个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在面对问题时,要敢于改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是指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
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脱掉衣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舟”是“船”,“求”是“寻找”。

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精彩推荐:
成语故事:望梅止渴
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成语故事:一寒如此
更多成语故事,请点击亲亲宝贝网成语故事栏目!。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寓言故事
故事源讲的是一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

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

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

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

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

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

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刻舟求剑是什么故事

刻舟求剑是什么故事

刻舟求剑是什么故事刻舟求剑是一则寓言故事,源自《庄子·列御寇》。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不小心将剑掉进了河里,他焦急地在水中寻找。

有人告诉他说,剑早已沉入水底,再怎么找也找不到了。

但他却不听,依然在水中寻找。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情节,寓意深刻,启示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如何思考和处理。

故事中的“刻舟求剑”一词,成为中国语言中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固执己见,不愿改变已有的做法或思维方式,盲目追求已经失去意义的东西。

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执迷不悟的人,或者形容一种无谓的努力。

在故事中,那个人执意要在水中找剑,尽管别人告诉他剑已经找不回来了。

这种执迷不悟的行为,让人不禁感叹他的愚蠢。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执着于一件事情,而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这就好比那个人执意要找剑,却没有意识到划船的重要性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去追求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我们一味地执着于过去的事情,可能会错失眼前的机会,甚至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正如《庄子》中所说的,“刻舟求剑,大悠悠者也”,这种执着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让人陷入无谓的努力之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去追求更重要的事情。

有时候,放下并不代表放弃,而是要学会转变思维,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去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抓住重要的事情。

总之,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问题时,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去追求更重要的事情。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抓住重要的事情。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不要在生活中重蹈覆辙,而是要学会放下,追求更重要的事情。

有关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精选6篇)

有关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精选6篇)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有关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精选6篇)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下面是小编给带来的有关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刻舟求剑原文 故事

刻舟求剑原文 故事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是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一般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
变通。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有一把宝剑,他十分爱惜,不论到什么地方,都带着这把宝剑。

有一次他外出坐船渡江。

船行至江心,楚人一不小心,就把随身携带的宝剑滑落到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

只见楚人也不着急,而是拿了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继续前行,待船靠岸后,那楚人站起身,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

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不见宝剑的影子,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舷的记号,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旁观者明白他刚才举动的意图,都纷纷大笑起来,有旁观者说道:“船是一直在前行,你的宝剑滑到水里,是在江中,而且直接就沉入了水底,宝剑又不会跟着船走,你到岸边,再下水中捞剑,又怎么可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由来

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由来

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由来
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由来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刻舟求剑成语典故

刻舟求剑成语典故

刻舟求剑成语典故刻舟求剑成语典故1【成语】:刻舟求剑【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刻舟求剑成语典故2战国时,楚国有人家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警惕,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失落江中。

他连忙去抓,曾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触十分痛惜,但那楚人彷佛胸中有数,顿时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暗号,并向各人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中央,以是我要刻上一个暗号。

”各人都不睬解他为什么如许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刻在船上刻暗号的中央下水,去捞取失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以为很稀罕,喃喃自语说:“我的宝剑不便是在这里失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暗号呢,怎样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繁大笑起来,说:“船不停外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样找失掉你的剑呢?”《吕氏年龄》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过后批评述这个,“守株待兔”的人是“太愚笨可笑了”!实在,剑失落在江中后,船连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挪动。

绘本故事-刻舟求剑的故事

绘本故事-刻舟求剑的故事

“刻舟求剑”这则成语的舟是船;求是寻找。

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再去找剑。

用来讽刺固执而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

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的故事

刻舟求剑的故事

刻舟求剑的故事
“刻舟求剑”这则成语的舟是船;求是寻找。

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再去找剑。

用来讽刺固执而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

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
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舟求剑的故事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守株待兔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

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

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

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

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

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

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螳螂挡车的故事有一次,齐庄公带着几十名随从进山打猎。

一路上,齐庄公兴致勃勃,与随从们谈笑风生,驾车驭马,好不轻松愉快。

忽然,前面不远的车道上,有一个绿色的小东西,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绿色的小昆虫。

那小昆虫正奋力高举起它的两只前臂,怒气冲冲地挺直了身子直逼马车轮子,一副要与车轮搏斗的架势。

小小一只虫子,竟然敢与庞大的车轮较量,那情景十分感人。

这有趣的场面引起了齐庄公的注意,他问左右:“这是什么虫子?”左右回答说:“大王,这是一只螳螂。

”庄公又问:“这小虫子为何这般模样?”左右回答说:“大王,它要和我们的车子搏斗,它不想让我们过去呢。

”“噫!真有趣。

为什么会这样呢?”庄公饶有兴趣地问左右。

左右回答说:“大王,螳螂这小虫子,只知前进,不知后退,体小心大,自不量力,又轻敌。

” 听了左右这番话,庄公反而被这小小螳螂打动,他感慨地说道:“小小虫儿,志气不小,它要是人的话,一定会成为最受天下尊敬的勇士啊!”说完,他吩咐车夫勒马回车,绕道而行,不要伤害螳螂。

后来,齐国的将士们听说了这件事,都非常感动。

从此,他们打起仗来更加奋不顾身,都愿以死来效忠齐庄公。

人们常说螳螂挡车,不自量力。

然而我们从另一面来看,螳螂挡车之勇,也实在可赞可叹,这种置生死于不顾、敢于抗争的勇气,不是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吗?滥竽充数的故事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这样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掩耳盗铃的故事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钟铃。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自知》。

春秋末期,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

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

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

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

“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

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

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

”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然还会听见钟声。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

比如:“他以为把成绩单涂改了,妈妈就不会发现他不及格了,真是掩耳盗铃!”买椟还珠的故事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东施效颦的故事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

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

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

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

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

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

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

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

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