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育观看和思索问题的力量。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同学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知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探寻宝剑的事。
)使同学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
(提问)(1)课文讲的是什么?(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探寻宝剑的事)使同学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认真观看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
观看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当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其次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同学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焦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焦急?(2)(引导同学认真观看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焦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
)指导同学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同学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南辕北辙》教学教案
《南辕北辙》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 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复述故事并运用成语。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增强对成语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遵循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 故事《南辕北辙》的内容理解。
2. 成语“南辕北辙”的掌握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1. 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成语“南辕北辙”的准确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1. 通过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 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能够准确运用。
3.2 互动法1.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2. 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复述故事,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材料1. 故事《南辕北辙》的文本。
2. 相关成语的解释和例句。
4.2 教学设备1. 投影仪或白板。
2. 教学卡片或黑板。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1. 通过引入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要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5.2 讲解故事1. 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2. 讲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3 讲解成语1. 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2. 提供例句,让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成语。
5.4 互动环节1. 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故事和成语的理解。
2.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成语的实际应用。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并运用成语。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内容:1. 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由来和故事背景。
2. 解释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成语“南辕北辙”吗?谁能简要解释一下它的意思?2. 讲述成语故事:讲解“南辕北辙”的故事背景和由来。
3. 例句解析:给出几个例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用法。
第二章: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成语“南辕北辙”中的重点词语。
2. 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成语“南辕北辙”中的重点词语。
2. 给出词语的例句和解释。
教学活动:1. 词语解析:分析成语“南辕北辙”中的重点词语,如“辕”、“辙”、“南”、“北”等。
2. 例句练习: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造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第三章:语法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语法特点。
2. 提高学生对成语语法结构的认知。
教学内容:1. 分析成语“南辕北辙”的语法结构。
2. 解释成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教学活动:1. 语法分析:讲解成语“南辕北辙”中的语法特点,如成语的构成、词性等。
2.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成语语法结构的理解。
第四章:句型转换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句型转换。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句型转换方法。
2. 给出句型转换的例子。
教学活动:1. 句型转换讲解:讲解如何将成语“南辕北辙”运用到不同句型中。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进行句型转换练习。
第五章:应用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如何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 给出一些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实际语境练习:讲解如何在文章、口语表达等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故事内容的理解。
2. 故事中道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故事中道理的深刻理解。
2. 创造性地运用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剪刀、彩纸等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细节。
2.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故事理解(10分钟)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阐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道理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即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的区别。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道理的理解。
四、实践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问题。
2.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运用故事道理的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刻舟求剑》的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2. 学生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经历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中的道理,以及是否能够创造性地运用道理。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六、课堂活动(10分钟)活动名称:角色扮演活动目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各角色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包括刻舟人、剑、船家等。
2. 学生根据角色特点,设计台词和动作。
3. 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七、小组讨论(10分钟)活动名称:探讨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故事道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能够讲述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3)能够分析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通过讲述、讨论,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行动与目标的关系;(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错误,及时改正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 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3. 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1. 成语“南辕北辙”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2. 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2)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成语“南辕北辙”的用法。
3. 讲述故事:(1)学生分组讲述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2. 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启示;3.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点评,强调成语“南辕北辙”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3.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给教师。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故事讲述:评估学生在讲述成语“南辕北辙”故事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分析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时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的运用能力和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3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3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②、认读生词,理解词义。
2、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3、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4、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过故事中的故事,比如“山上有座庙”。
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
他的。
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
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解题1、通过课题你了解了那些知识?2、理解“辕和辙”。
三、初读课文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师:课前让你们预习,你们能把课文读通读准吗?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理解词语南辕北辙季梁遇到行驶楚国不解应该奔驰虽然旅费诚恳驾车固执己见①选择其中的词语造句②老师给小组长发生字卡,由小组长帮忙检查,并汇报检查情况四、读中生疑,读中探究1、默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质疑:①、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这个人是谁?②、季梁劝了他几次,是怎么劝的?那个朋友是怎么说的?③、从中反映出了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④、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什么?⑤、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并说说理由。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_湘教版巴西的教学设计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教学设计_湘教版巴西的教学设计》摘要:教学目标理课容懂得成语刻舟剑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力,(3)齐课题讲讲南辕北辙面上思,()推荐学生表演学生评价教学目标理课容懂得成语刻舟剑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力朗课背诵课重理课容懂得成语刻舟剑含义难难是学生对那剑人错哪里理教学步骤课()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学们你们成语故事吗?谁能给讲成语故事?每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道理所以多成语故事是很有处今天我们起学习成语故事《刻舟剑》(板)(二)初课整体感知.请学生用以前学方法课要借助拼音准并记住每生音课标明然段.检、认生卡片检音识记效;指名分段朗课检初效考回答课讲是什么人?他什么候做了什么事?(人坐船江船上刻记寻宝剑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主要容(三)逐段课理课容.段(提问)()课讲是什么?()他什么候做了什么事?(人坐船江船上刻记寻宝剑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主要容(3)结合看图理下面词语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装束理从前指是古候思观察坐船人挂腰里剑鞘想不心宝剑到江里了情景.学习二然段()学生由然段提问这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段主要思)那人指谁?(引导系上下理词义)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思?从哪儿看出他儿也不着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刀刻了记系起体会儿也不着急思并看图理船舷和记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人心情朗这段3.三段让学生弄清这段主要讲容然再逐句理()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捞吧赶快捞吧)理这句话表达思()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理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出催促语气和急切心情.学四段(重段)()朗四段先把那人不慌不忙说话语气出朗理这词语思()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3)准能把宝剑捞上是什么思?(定能把宝剑捞上表示很有把握)()这人准能把宝剑捞上吗?什么?使学生分析理到这剑是从正行驶船上到江里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记就随着船移动这记就失了作用所以船靠岸从船上刻记地方跳下是不可能捞到(5)想想这人错哪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正确方法) 5.讨论理成语含义领悟其道理()刻舟剑是什么思?()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办法也要跟着变化)(四)朗全二课教学目标.学会课、宝、剑、急、、慌、指、靠8生和由生组成词语.理课容懂得成语刻舟剑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力3.朗课背诵课重理课容懂得成语刻舟剑含义难难是学生对那剑人错哪里理教学步骤()分析识记形指导写宝、剑、指这三生都是由熟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熟独立认识形是球部分以下几要做重指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头是忙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急由⺈、彐、心三部分组成彐二笔不出头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半(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三)朗课指导背诵.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有人干什么不心发生了什么事?()那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3)有人催他做什么?()那人先怎样?说了什么?.再思考题背诵背熟段再背下段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四)板设计三课、教学要认识、会写催、准、辕、辙、醒、式、缠7生;理由生组成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3理课容楚国却离楚国越越远原因从而明白故事所蕴涵道理二、重难掌握生音、形、义;朗课理课容明白剑人和楚国人想法与做法错哪里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生卡片四、教学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学们我们刚《刻舟剑》故事认识了固执己见、不知变化寻剑人今天我们再认识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坐车人(板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3出示马车图释题()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两根直木或曲木)()什么是辙?(车轮轧痕迹)(3)齐课题讲讲南辕北辙面上思(二)识扫清障碍由课圈出生新词用己喜欢方法记生工具或系上下理词语检反馈()认生词语重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右上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把式、盘缠思()和桌赛看谁得准确流利(三)探究疑感情接下让我们走进这故事先了故事结请学们齐然段指名质疑完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人什么离楚国越越远了?这人会到达楚国吗?) 3带着这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人物故事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朋友)朋友是怎么劝?坐车人又是怎么说?再回头课画出相关句子分组合作学习组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朋友对话由选择想表现角色体会人物当心情5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三次劝说朋友()说楚国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坐车人()说没关系我车夫是把式朋友()说那你哪天才能到楚国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带盘缠多()重指导次劝告朋友说这句话是什么思?假如老师就是那坐车人谁愿当我老师劝劝我?(师生评)坐车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评评)()理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语气词(朋友奇怪、着急、耐心坐车人盲目、信、得、固执)(3)伙伴分角色出括里提示语气()推荐学生表演学生评价(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现谁谈谈这坐车人能到达楚国吗?什么?假如坐车人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上只有才3如你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助他?结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方向如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看到己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行应该想办法助他亡羊补牢晚(五)课外集巩固升华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篇1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在感悟中学做一个有方向、理想明确的人。
教学重难点:1.认读并会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然后板书:南辕北辙我们看课题其中“辕”“辙”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请同学们观察从这几方面入手:生答(1)观察偏旁(2)理解“辕”“辙”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辕字。
师:我们再来看“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由一对反词组词的成语)师:你们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呢?(生答) 师:(相机出示课后内容: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天南海北声东击西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左膀右臂)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大屏幕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三、深入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生字也都解决了,那么下面自己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概括)(2)师:我们再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南辕北辙”字面上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将深入的理解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1、那个人要到哪里去?2、他有哪些有利条件?3、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吧!师:谁来汇报第一个问题?生:1人。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寓意。
(2)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的成语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故事的寓意和成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
(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的成语意义。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故事背后寓意深入理解。
(2)学生对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意义。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刻舟求剑》的故事。
(2)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刻舟求剑”的成语意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探讨故事的寓意和成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和成语意义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教师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并解释成语的意义。
2. 学生运用“刻舟求剑”成语,写一段话,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场景。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背后的寓意。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理解成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刻舟求剑》故事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成语卡片。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的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的教学设计《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的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齐读课题)1、解题:认识“辕、辙”。
师: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辕”是车前驾牲口的两根长木头。
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
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板书:北)。
“辙”车轮走过的痕迹,指道路。
“南辕北辙”要去的方向是南方,车子却朝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a还有哪个词不理解?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盘缠”——“好把式”——其他学生也不理解,教师及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
文中说“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什么意思好车夫。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师:故事的内容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指名回答。
(故事的最后一段话)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
师: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师:从这一句,你知道了坐车人是个怎样的人?(很固执。
《南辕北辙》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
《南辕北辙》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南辕北辙》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辕北辙》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其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读,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寓意。
4、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教学准备:《南辕北辙》一文古文阅读材料;春秋战国十大愚人寓言故事材料;教学过程:一、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1、大家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寓言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喜爱的文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等,外国也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2、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你能发现寓言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点吗?(教师小结:寓言是一种文体,“寓”是寄托的意思,它总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3、根据寓言的这些特点,你觉得我们在学习寓言时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除了要理解读懂故事,还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4、根据我们自己提出的目标,你们以为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寓言?(教师小结:剖析矛盾反思生活。
)二、分析学情,扎实基础。
1、出示课题:(板书:南辕北辙)齐读;学习“辕”“辙”: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车字部;形声字;)查字典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辙—车轮轧过的痕迹,车行的一定路线);在桌上写写这两个字。
2、了解学情:有多少人早就知道这则寓言?指名讲这个寓言故事。
3、初读课文:既然大家都对这个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我们能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南辕北辙》课时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课时教学设计《南辕北辙》课时教学设计篇一:《南辕北辙》课时教学设计数学目标: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
“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边读书边思考)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
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
(学生自己的语言)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一、谈话导入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二、感知大意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朋友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在南边马跑得快越远车夫是个好把式哪一天才能到盘缠多(板书)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
(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四、总结寓意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五、学习生字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使学生能正确认读“辕”“辙”并理解其意思。
2、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撰写剧本,能感悟人物的说话语气,并能通过合理的想象给人物添加合理的动作及表情。
3、通过表演,感悟人物形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来领悟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人际沟通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勇于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用法和含义;(2)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2)通过成语故事领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重要性;(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方向错误导致的事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故事中的启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寓言哲理:(1)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故事,让学生领悟到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成语“南辕北辙”,并通过故事明白了方向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善于分辨方向,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改正错误,走向成功的道路。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写一个句子;3. 思考:如何才能避免在生活中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给出两条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正确描述一个人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情况。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领悟到在行动之前要深思熟虑,制定合适的计划,以免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能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在行动之前要考虑周全,以免出现行动和目的相反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通过故事讲解、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PPT、故事课件、讨论卡片。
4.2 教学环境: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南辕北辙》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南辕北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5.2 讲解故事:讲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重点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寓意。
5.3 案例分析: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
5.4 小组讨论:分发讨论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5.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描述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如何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成语讲解:介绍与“南辕北辙”相似的成语,如“亡羊补牢”、“因果报应”等,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6.2 故事延伸:讲解《南辕北辙》故事的其他版本或类似故事,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故事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七、课堂互动:7.1 提问环节:在讲解故事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7.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让学生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行动与目标的一致性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南辕北辙》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来源和寓意。
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动与目标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认识到行动与目标的一致性。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动与目标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故事讲解讲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来源和寓意。
3.3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动与目标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认识到行动与目标的一致性。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故事情节和成语的理解。
4.3 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运用成语的能力,检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是否准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材使用《南辕北辙》的故事文本,作为教学的主要材料。
5.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刻舟求剑”的寓意。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刻舟求剑”的寓意。
(2)引导学生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写一篇关于“刻舟求剑”寓意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境,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
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
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
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
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
是很有好处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
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
(提问)(1)课文讲的是什么?(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
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
的是古时候的意思。
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
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
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
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
)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
的心情。
4.学第四段。
(重点段)(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
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
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
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
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船靠岸后,从船
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
要跟着变化。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宝、剑、急、号、慌、指、靠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
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
题的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
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
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宝、剑、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
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
字要做重点指导。
号: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
竖折折钩。
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
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忙字的右半边,
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急:由?、彐、心三部分组成。
彐第二笔不出头。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3)有人催他做什么?(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四)板书设计: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催、准、辕、辙、醒、式、缠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去楚国却离
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求剑人和去楚国的人的想法与做法错在哪里。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2.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
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反馈:(1)认读生字词语。
注意重点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解好把式、盘缠
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 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
有谁?(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
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朋友()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
远吗?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 1
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劝我?(师生互评) 2坐车人为什
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
作表演。
(自评互评)(2)理解第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
(朋友:奇怪、着急、耐心坐车人:盲目、自信、得意、固执)(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注意读出括号里提示的语气。
(4)推荐学生表演,学生之间评价。
(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1.现在,谁来谈谈这个坐车人最后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2.假如坐车人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
上只有才 3.如果你的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帮助他?4.小结:是啊,我们无
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看到自己的朋友发
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课外搜集,巩固升华: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