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旋回与相分析——1

合集下载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重点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重点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重点古生物地层学复习1、1969年维他凯尔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2、适应辐射: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的产生许多新物种。

3、趋同:指不同祖先的生物类群,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构造向同一个方向改变。

4、平行演化:是指不同类型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相似的形态,(它与趋同有时不易区分,但平行演化常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两类或几类生物。

)5、寒武纪海洋生物大爆发:在寒武纪早期,几乎所有的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许多后来已灭绝的生物“突然”从寒武纪地层底部几乎同时出现,这一现象称为寒武纪大爆发。

6、小壳化石:是指在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附近开始出现、在寒武纪初大量繁盛和分异、个体微小、具硬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

包括软舌螺、似牙形石、软体动物以及大量分类位置不明的管状、帽状、片状等型的化石。

小壳化石的出现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的第一幕。

7、化石群落原地埋藏的判别原地埋藏是识别化石群落存在的只要标志之一,原地埋藏的化石具有以下特点:(1)化石保存完整,各部位及表面无脱落及磨损现象。

(2)个体大小分选性差,大小极不一致没有水流冲刷排列整齐的现象。

(3)具两壳瓣的化石,一般两壳闭合,即使两壳分离,在同一层位中两壳数量比例大致为1 :1。

(4)基本保留了古生物原先生活时的状态或稍有变动。

8、实体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形成的化石。

(不完整实体、完整实体)9、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在围岩中留下的痕迹和复铸物。

(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10、印模化石:主要指生物硬体在围岩上印压的模,有外模和内模两种。

11、铸型化石: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和内核之后,壳质完全溶解,被另一种矿物质充填,填入物保存了贝壳的原形大小,这就是铸型化石。

12、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的活动痕迹和遗物叫遗迹化石。

沉积旋回与相分析共33页文档

沉积旋回与相分析共33页文档
沉积旋回与相分析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沉积岩与沉积相内容简介

沉积岩与沉积相内容简介

沉积岩与沉积相Sedimentary Rocks and Facies一、内容提要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三部分:碎屑岩岩石学与沉积相第四部分:碳酸盐岩岩石学与沉积相二、主要内容1、古环境恢复方法与所用资料主要方法:垂直相序列(Vertical Facies Profile)沃塞尔相律(Walther's Law)沉积模式(Depositional Model)物源与古流分析(Provenance and Paleocurrent)地震地层(Seismic Stratigraphy)层序地层(Sequence Stratigraphy)构造—沉积体系分析(Tectonics-Depositional System)主要资料:野外露头资料(Outcrops)岩心资料(Cores)岩屑资料(Sieve residue log)地球物理测井资料(Geophysical Logging)地球物理勘探资料(Geophysical Exploration)实验室分析资料(Laboratory data)2、沉积环境解释参数物理参数(Physical parameters):沉积构造(Sedimentary structures), 颗粒特征及分布(Grain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生物参数(Biological parameters):生物成因构造(Biogenic structures), 生物化石及生态特征(fossils and Paleocology)化学参数(Chemical parameters): 岩性(Lithology), 岩矿(Minerals), 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酸碱度(Acidicity-Alkalinity),盐度(Salinity),温度(Temperature)3、主要沉积体系及相构成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扇三角洲体系三角洲体系碎屑海岸体系碳酸盐岩台地体系深水扇体系4、地质应用对于地质勘探:平面及剖面相关系;确定有利勘探目标;寻找隐蔽及岩性圈闭;储层评价;对于地质研究:了解古代及近代地理变迁;沉积盆地的充填样式及其对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湖泊及海洋的水介质特征;5、学习方法整体分析(Integrated analysis):概括各种资料--岩心(cores),录井(logging),地震(seismic),露头(outcrops),化验资料(laboratory data),古生物(paleontology)层次分析(Gradation of analysis):盆地尺度(Basin scale), 油藏尺度(Oil reservoir scale), 油层尺度(Oil layer scale)6、课程目的及意义意义:一直作为地质研究的热点尽管沉积物与沉积岩只占岩石圈体积的5%,但地球表面的75%被沉积物与沉积岩覆盖。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复习思考题(15级资工)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复习思考题(15级资工)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提纲第一章1、名词解释:地质井、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开发井、调整井、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CT值、井斜角、井斜方位角、井号编排、钻时、钻时录井、岩心、岩心收获率、岩心编号、岩屑、岩屑录井、岩屑迟到时间、捞砂时间、钻达时间、套管程序、方入、进尺、补心高、补心海拔。

2、录井方法一般包括哪几种?3、影响钻时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根据钻时来判断岩性?4、现场上常用的荧光录井方法有哪几种?5、如何划分碎屑岩的含油级别?6、为什么要进行岩心归位?简述岩心归位的原则和步骤。

7、如何获取有代表性的岩屑?常用的测定迟到时间的方法有哪几种?8、在钻井中泥浆的功能是什么?泥浆性能包括有哪些?9、什么是泥浆的失水量和泥饼?钻井过程中对其作何要求?为什么?10、如何根据井号编排判断井别:渔浅1井、荆参2井、浩4 -3井、陵1井、沙36井。

11、泥浆显示分为哪几类?12、完井方法因地质条件不同可分为哪几类?13、如何根据泥浆性能的变化来判断油、气、水层和其它特殊岩层?14、通过岩心录井及岩心分析可获得哪些资料及信息?第二章1、概念:油气水的综合判断、束缚水、可动水、含油饱和度、相渗透率、增阻侵入、减阻侵入、地层测试、中途测试、跨隔测试、测试垫。

2、在进行油气水层的判断时,为什么对低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低?3、在进行油气水层的判断时,为什么对高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高?4、简述在碳酸盐岩双重孔隙结构中,基质孔隙系统和裂缝系统的主要区别。

5、说明钻柱测试压力卡片上不同压力段测试阀、旁通阀、封隔器所处的工作状态,标注压力卡片上各点所表示的压力。

6、满足什么样条件的压力卡片才能供我们解释分析用?7、对几张典型的压力卡片进行初步分析。

8、简述低阻油层的成因。

9、简述水淹层的地质特征。

第三章1、名词解释:有效厚度、沉积旋回、细分沉积相、标准层、标准剖面、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岩组、单油层、测井相、地震相。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类似于 Ss,Sh,Sp
风成沉积
砂,粉砂,泥
细粒纹层,极小型波 痕
பைடு நூலகம்
溢岸或落洪沉积
粉砂,泥
纹层到块状
后沼沉积

块状,淡水软体动物 后沼、水塘沉积
泥,粉砂
块状,干裂
溢岸或披覆沉积
粉砂,泥
根系
根土
煤,碳质泥
植物,泥膜
沼泽沉积
碳酸盐
古土壤现象
土壤
②垂向层序分析
a.垂向层序是地下地质工作中沉积相分析的重要依 据。一般来说,一定的微相有一定的垂向沉积层序,但 一种垂向层序可能有几种微环境成因,所以垂向层序是 很重要的相标志,而不是绝对标志,需结合其它标志综 合判别;
(1)岩心观察和描述
①资料收集和准备。现代岩心管理一般有现场地质 人员完成的岩心综合柱状图和连续岩心照片,岩心已经 过井深校正归位于测井曲线(放射性测井归位),标有 正确的取样位置及样品编号,以及钻取岩心过程中机械 原因引起的破碎、磨损和缺少等情况,因此储层微相研 究人员在岩心观察描述以前,应收集这些资料,并以此 为基础进行工作。
++
小型
缓波状层理
++



++ +

++ ++


? ++
++ ++

水平层理
++ ——+

++ +
++
++ +
递变层理
斜交层理

簇状层理

树枝状层理
+!
的 复杂的波状层理
复杂的条带状层理



++ +
+ ++ +
+!

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

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

成的构造。

流动构造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沉积构造。

(1)层面构造在沉积岩的顶面或底面上形成的构造。

如:波痕、细流痕、剥离线理、冲刷痕、压刻痕。

1. 波痕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痕迹。

波痕的内部构造及形成机理及实例前积纹层形态及其控制因素随介质能量的减弱和悬浮载荷的增加,前积纹层形态:直线型→切线型→凹型→S型波痕的大小、形态、对称性、介质类型各有不同。

按介质类型分为:A.水流波痕;B.波浪波痕;C.干涉波痕和改造波痕;D.弧立波痕;E.风成波痕按波脊形态,分为5-6类:随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直线形→波曲形→链形→舌形→新月形→菱形。

水流波痕按大小分为:大型水流波痕:波长60~30cm,波高为6~,波痕指数大于15。

主要产生于中、粗粒床沙中。

巨型水流波痕:波长大于30m,波高可达数米,波痕指数大于30。

波脊以直线形为主,多分布在较深的浅海和大型河流中。

逆行砂丘:浅水急流(Fr>1),其水面波形与底形波痕一致(属同相波),与一般波痕形成作用相反,背流面一侧侵蚀,向流面一侧进行堆积。

所以实际上它是向上游方向移动的,故称为逆行沙丘。

它多见于海滩、潮坪、河流环境。

B、波浪波痕是由波浪作用于床沙表面而产生的波痕,据其对称程度可分为:对称波浪波痕和不对称波浪波痕。

对称波浪波痕:是由水体振荡运动形成、流体质点在表面呈园形轨道,向下变为来回运动,反复作用结果形成“人”字形内部构造和对称形态。

不对称波浪波痕:是由水体运动时往复速度不同而造成的。

在滨岸地区,由于水体运动受海底摩擦作用的影响,波浪向陆的速度大于向海运动的速度,故波痕形成方式和单向水流的波痕相似,内部只有一个方向的前积层。

可以按直线形流水波痕的描述方法进行。

不对称浪成波痕和水流波痕的区别:①浪成波痕的波脊多出现分叉与会合的特点,水流波痕波脊则多中断并被别的脊代替;②浪成波痕的波长多小于, 波痕指数(RI) <15, 而水流波痕的RI>15,浪成波痕的对称指数RSI <, 而水流波痕的RSI >;③浪成波痕的前积纹层往往表现为成束的分枝状, 并且通过波谷延伸到相邻波痕的翼部上。

010第6章 沉积学研究方法

010第6章 沉积学研究方法

I.从被研究地层的最完整露头或岩芯剖面 着手 A.作详细的垂向剖面相分析 (1)描述所有沉积构造类型、规模、层序; (2)判定古水流的类型及流向; (3)描述结构变化的层序; (4)描述岩性变化的层序; (5)描述层理类型的特征及组合。
B.确定沉积间断、冲刷面、不整合面、 小型间断面等 (1)寻找少量可能指相的沉积构造,如生 物潜穴等; (2)确定少见的矿物组合(陆源的和自生 的 )。 C. 确定动物群的存在和缺失 (1)古生物或微古生物化石; (2)生物痕迹类型和层位。
(一)、沉积岩薄片鉴定
(二)、样品的分析测试
(三)、基础图件的编制 (四)、综合图件的编制 (五)、报告编写
第二节
基础图件的编制
沉积古地理研究中的编图通常是指基础图件和 综合图件的编制。
基础图件是描述性的,以反映某个方面或某个因 素的客观实际材料为主,是编制综合图件的基础。 常见的有实际材料图、沉积相柱状图、地层等厚 图、古生物相图或生物分区图、重矿物分布图, 以及各种单因素岩性图、等值线图或分区图等。 综合图件是根据基础图件以及其它参数经过综合 分析后所得的最终成果,是解释性的图件。它所 表现的是某一时期的自然地理面貌、构造背景、 沉积环境、沉积条件和沉积物的分布规律等。包 括沉积相古地理图、构造古地理图、古构造图等。
C.平面和垂向沉积相类型的确定 (1)与已知沉积过程相联系; (2)与全新世或古沉积类型相比较。 Ⅴ.归纳和确定 A.确定单剖面或多剖面间的沉积相关系 (1)进行盆地规模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分析; (2)编制研究单元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其基础 图件。 B.获得补充岩芯、露头剖面和岩芯及测井、 地震新资料,并用以核对所得到的沉积相类 型和岩相古地理条件
(二)、沉积相野外研究
沉积相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沉积物的结构、 构造、生物组合和生态特征等相标志的综合分析, 以及剖面结构特征和相组合的时空关系等特征的 研究。

《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

《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

油矿小结第一章钻井地质需要掌握的概念定向井: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

水平井:井斜角在85-120读,并沿水平方向钻进一定长度的井。

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很多口井(直井或斜井),这些井统称为丛式井。

井斜角:测点处的井眼轴线同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α)井斜方位角:测点处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fai)钻井深度:用钻具长度计算的井深。

测井深度:用电缆长度计算的井深。

测深:测量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沿井轨迹测点处的实际长度。

垂深:垂直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井筒测点位置的垂直深度。

补心海拔: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深度:井筒中测点位置到海平面的铅直距离。

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进尺长度取心进尺:岩心归位:从最上的标志层开始,上推归位至取心井段顶部,再一次向下归位,达到岩性与电性吻合。

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重点内容井别识别:哇塞岩心丈量和编号原则:丈量:清除岩屑泥饼等“假岩心”,断面吻合,摆放,由顶至底用尺子依次丈量,单位厘米,自上而下做记号,红黑两平行线,上位红,下为黑,箭头指向钻头位置。

编号:第几次取心,共多少块岩心,这是第几块。

几又几分之几。

观察岩心油气水的方法类型:含气实验,含水观察,滴水实验。

岩心含有级别:根据储层特性不同分为:孔隙性含油: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

缝洞性含油:油浸、油斑、荧光。

岩心录井图的编制:岩心录井草图和岩心录井综合图。

综合:井深校正,岩心归位。

岩屑描述内容与岩心描述的差别:岩屑描述的重点是岩石定名和含油气情况描述。

差别:这。

岩屑录井对缝洞储层中的判别:缝洞发育系数:次生矿物总量/岩屑总量。

缝洞开启系数:自形晶矿物含量/次生矿物含量。

钻井液显示的类型:油花、气泡,油气侵,井涌,井喷,井漏(碳酸盐溶洞好东西。

)。

钻时录井优缺点:课件上没说啊。

第二章地层测试地层流动系数:地层流动系数反映地下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沉积旋回的名词解释

沉积旋回的名词解释

沉积旋回的名词解释沉积旋回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地球上岩层的堆积和剥蚀的循环过程。

沉积旋回是地层学研究中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释沉积旋回的概念以及它在地质学中的重要性。

一、沉积旋回的定义沉积旋回是描述地质历史中岩石沉积与剥蚀相互作用的方式。

它是由一系列的沉积事件和剥蚀过程组成的,这些事件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了一种循环模式。

沉积旋回通常包括岩石的堆积、储存和剥蚀三个方面,它们通过海平面的变化而相互联系。

二、沉积旋回的形成和演变沉积旋回的形成和演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其中,全球气候变化、板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和河流剥蚀是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气候变化会引起大规模的冰川期和间冰期,并导致海平面的升降。

板块构造运动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形成山脉、盆地和海峡。

海平面变化会导致陆地的淹没和暴露,形成不同的沉积环境。

而河流的剥蚀作用会带来大量的沉积物,影响到旋回的发展。

沉积旋回的演变通常包括三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初始阶段,这个阶段是指沉积旋回开始形成的时期,通常由全球背景的大规模沉积事件所标志。

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是指沉积旋回发展到最高峰的时期,通常表现为大量的碳酸盐和有机质的堆积。

最后是消亡阶段,这个阶段是指沉积旋回逐渐结束的时期,通常由全球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大规模剥蚀事件所标志。

三、沉积旋回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沉积旋回的形成和演变,地质学家利用了多种方法。

其中,地质剖面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地质剖面分析通过观察地层的颜色、厚度、组成和古生物群的变化来确定沉积环境和旋回的界限。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沉积旋回的研究中,通过测量地层的物理性质来揭示地下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变化。

此外,同位素测年、孢粉分析和磁性地层学等方法也被用于沉积旋回的研究中。

四、沉积旋回的地质意义沉积旋回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首先,沉积旋回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演化过程。

沉积相研究

沉积相研究

沉积相研究(单井划相)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

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

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

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

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

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单井剖面相分析1.相标志的研究能够反映古代沉积条件和环境特征的标志,通常称为相标志或环境成因的标志。

沉积体系分析是从详细观察和描述相标志开始的。

确定沉积体系的标志主要包括: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学、自生矿物、颗粒结构和测井相等标志作为沉积相划分的主要依据,地震相仅作为沉积相判别的辅助标志。

非洲下刚果盆地钾盐矿床特征、沉积旋回与沉积模式

非洲下刚果盆地钾盐矿床特征、沉积旋回与沉积模式

非洲下刚果盆地钾盐矿床特征、沉积旋回与沉积模式非洲下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床之一。

钾盐矿床是由海水经过蒸发形成的,具有高纯度、高品质和广泛用途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非洲下刚果盆地钾盐矿床的特征、沉积旋回和沉积模式。

一、特征1. 矿床类型非洲下刚果盆地钾盐矿床是由海水经过蒸发过程形成的沉积盐岩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相钾盐矿床之一。

2. 矿物组成矿床中主要的矿物有岩盐、镁离子和钾盐矿物。

其中,钾盐主要是卤石矿物,包括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等多种类型。

3. 构造特征该矿床常常出现在泥岩、砂岩、页岩、炭层和煤矸中,沉积厚度很大,它们主要代表了古代海洋沉积物的特征。

二、沉积旋回在地质历史上形成非洲下刚果盆地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沉积旋回,即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新世早期,形成了3个大型的钾盐矿床。

1. 下白垩统下白垩统是盆地发育初期的扇三角洲沉积期,钾盐主要出现在位于盆地中央的皮马平原沉积中。

2. 上白垩统上白垩统是盆地发育的成熟期,古海岸线以西的莫拉拉卡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钾盐沉积。

3. 古新世早期在古新世早期,盆地恢复了稳定的海洋环境,古海岸线以西的卡巴拉加沉积盆地中形成了钾盐矿床。

三、沉积模式非洲下刚果盆地的钾盐矿床是在一系列的沉积模式中形成的。

这些沉积模式主要包括:萎缩盐沉积、疏水盆地沉积和盒状滨海砂岩沉积。

这些模式与古海岸线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1. 萎缩盐沉积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指古海水流入盆地,浓度逐渐升高,沉积沿着海岸形成的小湾,使盐度逐渐升高,最终形成海水蒸发砂滩,然后形成钾盐矿床。

2. 疏水盆地沉积模式疏水盆地沉积模式是指随着海水深入盆地并与陆地接触,地表反应开始,导致盐度逐渐升高,盆地内水分散,形成一个类似于封闭的疏水盆地的洼地。

3. 盒状滨海砂岩沉积模式在这种沉积模式中,盒状滨海砂岩是沉积风化产物,以砂质沉积物为主,发育在美洲下刚果盆地的南部。

这种沉积模式是沿海钾盐矿床的重要矿化带。

地史学名词解释

地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化石: 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外模:遗体坚硬部分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留下的模子,反映原来生物外壳形态和构造内模:壳体内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模子,反映生物硬体的内部构造和形态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种的总和.指相化石: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标准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的研究化石的基本构造,力求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并据此重塑古代生物的生存方式.沉积地层: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通过不同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自然地理单元.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即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物质表现。

岩相:沉积环境在岩性特征上的表现。

生物相:沉积环境在生物特征上的表现。

浮游相:以营漂浮、游泳生物为特征,共生的岩石类型常常为深水或静水环境的黑色页岩、硅质岩及复理石沉积,通常分布于台盆、半深海或深水海槽区壳相(底栖相):以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三叶虫,腕足等和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等位特征,通常分布于台地区.混合相:生物—以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为主,也有漂浮、游泳生物岩石类型—浅海相灰岩、泥灰岩、页岩分布区—正常浅海礁相: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沉积环境:温暖、清澈的浅海.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相变:沉积相在空间(横向)和时间(纵向)上的变化瓦尔特相(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相分析:对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沉积相,推断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现代可见的地质作用和产物,完全可用以说明和研究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物质纪录。

相标志:能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沉积特征.纵(垂)向加积作用:沉积物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一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 横(侧)向加积作用: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当介质能量衰减时而沉积下来。

地层划分对比的沉积学方法及原理

地层划分对比的沉积学方法及原理
• 穿时普遍性原理是shaw(1964)首先提出的,他 把陆表海的沉积物分为两种沉积环境的产物。
– 一种是直接来源于海水本身原地生成的沉积物; – 一种是来源于海水范围之外的陆源异地生成的沉积
的。
11
在陆表海沉积二元论的指导下,根据陆表海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以及总机械能量的分析 得出两条基本的结论,即穿时普通性原理。
(4)重矿物法
沉积岩中矿物按其相对密度可以分为两类: 相对密度大于2.9的叫重矿物,小于2.9的叫轻矿 物。
重矿物如锆英石、磷灰石、电气石、金红石、 钛铁矿等。在不同的地层层位内重矿物组合和含 量是变化的。
在同一物源区的前提下,它可作为地层划分 对比的依据。我国中、新生界以陆相为主,一个 沉积区往往受到多个物源的影响,地层对比成效 不很明显,一般情况下不常使用此法。
海相沉 积旋回模式: 由海进至海 退组成的完 整旋回(等 时面为一理 想的等时界 面)。
陆相沉积 (河湖沉 积)造成 的沉积旋 回还显示 出级别性。
四、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基本概念 1、地层划分(Subdivision):根据地层各种属性 和特性,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系统地把一个地区 的地层划分为各种地层单位。 2、地层对比(Correlation):根据地层各种属性 和特征,对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进行比较,找出这 些地层单位的相应关系和分布规律。在地层学的意 义上是表示地层特征和地层位置的相当。 3、地层划分与对比:确定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及 其分布规律。
– 如果能量的迁移是在缓慢的过程中完成的,则形成 的异地岩石单位侧向可以追溯,就是穿时的。
– 如果能量的迁移突然,这时,在过渡区内就不复存 在这种岩石,则岩石单位不能追溯。于是,所有非 火山形成的、异地生成的和侧向连续的陆表海沉积 的岩石单位,以及在无间断的连续剖面中位于其上 或其下的相邻异地生成岩岩石单位,都必然是穿时 的。

测井沉积相沉积特征分析

测井沉积相沉积特征分析
所谓测井相,就是表示沉积物特征,并可使该沉积物 与其它沉积物区别开的一种测井响应。测井岩相=f(密度、 声波、中子、伽马、电位第、4页电/共阻142率页 、自然伽马能谱等)。
利用“测井相”研究岩性
1.可建立岩石成份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2.岩石结构和测井响应之间可建立关系
岩石结构包括:粒度、分选、磨圆程序等均可在 测井曲线上可反映出来。 3.岩石构造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4.测井相与地质相对应关系
第15页/共142页
第16页/共142页
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在纵向上有不同的岩相组合,在横向上有 不同的分布范围及沉积体的几何形态,砂体的内部具有不同的粒度,分 选性,泥质含量。
一、测井曲线要素及其常规组合测井曲线地质意义
1.幅度:分为低幅 、中幅 、高幅三个等级 2.形态
2.测井曲线自动分层;
3.确定测井相;
把相应每条曲线平均值算出来, 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存储 空间,即形成一个数组-测井 相。
测井相图形式:
①蜘蛛网图:以每个点为中 心;
②阶梯状图
第12页/共142页
砂岩
石灰岩
第13页/共142页
第14页/共142页
测井相分析成果的主要用途
由于测井相分析能够获得深度准确、质量较高的单井岩 相柱状图,故它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性,研究岩相特征。 2.为单井解释、多井评价确定地层模型提供依据。 3.研究地层层序关系,进行地层对比。 4.研究油田储集层的纵、横向变化及油气层分布,予测有利 含油气区。 5.提供各类岩相统计结果,对研究区域性的生、储、盖条件 极为有利。 6.进行沉积相与构造地质研究。
据曲线形态分为光滑、微齿、齿化三个等级

海陆相沉积相分析

海陆相沉积相分析

油区岩相古地理实验报告班级:地质1202学号:201211030201姓名:张瑞尧指导老师:赖生华完成日期:2015年1月9日目录一:实验内容 (02)二:实验的性质和目的 (02)三:实验的具体内容 (02)大型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相研究 (02)1.沉积特征及环境 (02)2.浅水三角洲平原与前缘微相类型及特征 (04)3.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07)4.结论 (09)5.参考文献 (09)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子洲地区上古生界海相沉积特征研究 (09)1.地层及岩性特征 (11)2.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11)3.古地理演化及沉积相展布 (14)4.结论 (15)5.参考文献 (15)四:心得体会 (15)一:实验内容该实验内容是研究陆、海相油区岩相古地理,其中分别以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相研究—以新立油田泉四段陆相沉积为例、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子洲地区上古生界海相沉积特征研究为例,分析陆海相盆地岩相古地理图,总结其地层和岩性特征,气候和水体特点,沉积相类型与展布规律,分析环境变化及演化规律等。

二、实验的性质和目的油区岩相古地理是石油地质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它是沉积学研究的高度概括和最后总结。

古环境沉积特征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研究者具有比较广泛的地质学基础,而且还要有活跃的学术思想。

油区岩相古地理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典型的陆相盆地岩相古地理图,综合认识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三:实验的具体内容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相研究—以新立油田泉四段沉积相为例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浅水三角洲的概念。

Donaldon最早将河控三角洲分为深水型及浅水型三角洲,Postma将低能盆地中的三角洲分为浅水三角洲及深水三角洲。

浅水三角洲通常是在水体较浅和构造相对稳定的台地和陆表海或地形平缓、整体缓慢沉降的坳陷盆地条件下形成的。

针对中国陆相湖盆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沉积模式的建立及其对岩性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较少。

《层序地层学》考题1(石大北京)

《层序地层学》考题1(石大北京)

层序地层的相关要点:1、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层序、准层序等),每年基本都可能考;2、河流相沉积特点和模式(重点是曲流河和辩状河)3、三角洲相沉积特点(陆相、海相、扇三角洲)4、沙质海岸沉积特点;5、在实际地震剖面上识别层序界面(识别方法);6、储层方面研究的内容和方法7、生物礁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尽量多看一些书,扩大知识面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试成绩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1×10=10)01、层序地层学:02、层序:03、体系域:04、准层序:05、首次海泛面:06、凝缩层:07、I型层序:08、陆棚坡折带:09、低位体系域:10、并进型沉积: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5×1=5)三、图示并说明三种准层序组序列特征。

(10×1=10)四、对比具陆棚坡折的碎屑岩I型层序与具台地边缘的碳酸盐岩I型层序之间的特征(含成因、边界特征、体系域构成及LST、TST、HST特征、主控因素)。

(15×1=15)五、图示并说明不能确定首次湖泛面的坳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

(10×1=10)六、叙述利用钻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步骤。

(10×1=10)七、你认为目前中国层序地层学研究需要解决的难题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0×1=10)八、露头资料层序地层分析。

(实验一,15×1=15)九、钻测井资料层序地层分析。

(实验二,10×1=10)十、地震资料层序地层分析。

(实验三,15×1=15)注:从五、六、七题中选作二题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联系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层序: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沉积岩与沉积相

沉积岩与沉积相

论述三角洲沉积的鉴别标志及其与油气关系(1)岩石类型:以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在三角洲平原沉积中常见有暗色有机质沉积,如泥炭、薄煤层等,无或极少砾岩和化学岩,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成熟度较河流相高。

(2)粒度分布特征:三角洲由陆向海方向,砂岩中的碎屑粒度和分选有变细变好的总趋势,在C-M图上,三角洲前缘具有QR和RS段,并以RS段最发育。

在概率图上,远砂坝沉积的粒度分布主要由细粒的单一悬浮总体组成,河口坝沉积有三个次总体发育,以跳跃总体为主,分选好,其它两个总体含量少,分选差。

(3)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复杂多样,河流、海洋波浪、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同时发育,如砂岩中和粉砂岩中见流水波痕,浪成波痕,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泥岩中发育水平层理,此外还发育有波状、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等。

(4)生物化石:海陆混生,原地生长的主要为广盐性生物,如瓣腮类、腹足类,介形虫等,异地搬运埋藏的主要为河流带来的陆生动植物碎片,在一个完整的三角洲垂向层序中海生生物化石多出现于层序的下部,向上逐渐减少,但陆生生物化石向上增多,甚至在顶部出现沼泽植物堆积而成的泥炭或煤层。

(5)沉积层序:垂向上出现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在层序顶部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沉积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它反映三角洲在横向上的相序递变。

其与河流相沉积的间断性正旋回有显著的不同。

(6)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垂直或斜交海岸分布,剖面上呈发散的扫帚状,向前三角洲方向插入泥质沉积之中,与前三角洲泥呈齿状交叉。

与油气关系:世界上许多油气田与三角洲相有关,其中有不少是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

如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和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玻利瓦尔沿岸油田,可采储量分别为94亿t和42亿t,为世界第2和第3特大型油田前三角洲亚相是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的相带。

三角洲前缘亚相是储集条件有利的相带。

圈闭条件好:滚动背斜、岩性圈闭、地层圈闭等。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6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储层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6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储层

(4)以气孔为主,微缝—充填物溶孔—气孔,见于流纹岩中。 (5)以裂缝为主,气孔—晶间孔—交代残余孔—裂缝。
(五)火山岩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1、中国火山岩类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1)中国的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类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例如: 准葛尔盆地火山岩 二连盆地阿北安山岩油藏; 山东东营凹陷滨南地区
五级旋回:
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旋回划分 (二)储层划分与对比 分为三级: 油组、亚油组、单层
二、储层沉积环境或沉积相分析
(一)地震相分析 1、划分地震层序
2、层序划分 人工合成记录、VSP资料 3、地震层序单元划分
4、地震相划分
5、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环境或沉积相
(二)测井相分析
三、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在物性参数计算方面的应用 (一)利用测井数据计算孔隙度 1、砂岩储层孔隙度的计算
例如:
二连盆地哈南油田
(二)断块型块状油气藏 火山岩被后期断层切割形成圈闭,但仍能基本保持统一的 油水界面,以及块状储油气特点。有利的火山岩相带和有利构
造部位的复合地地区是火山岩断块型块状油藏富集高产区。
例如:二连盆地滨338地区
(三)断块型层状油气藏 特点:火山岩厚度薄,常有几层,呈夹层产出,被后期 断层切割亦可形成圈闭。
砾岩、凝灰岩、流纹—英安凝灰岩、玄武质凝灰岩、沉凝灰岩
等。 (3)各国火山岩储层的类型及产油、气情况。
2、中国火山岩储集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1)主要熔岩类储层有:玄武岩、响碧玄武岩、碱性玄武岩、 碱性橄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石英粗面玄武岩、玄武玢岩、
辉石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粗面岩、流纹岩等。
例如:东营凹陷纯西断块层状油藏。
(四)断块、岩性油气藏 特点:是断层与岩性综合控制形成的油藏。 例如:济阳坳陷东营凹陷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沉积相的分类
按沉积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相组——陆相组、海相组和海陆过渡相组。 然后根据次级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划分相、亚相、微相。
相组 相
I.陆相组
II.海相组
1.残积相 2.坡积——坠积相 3.山麓——洪积相 4.河流相 5.湖泊相 6.沼泽相 7.砂漠相 8.冰川相
1.滨岸相 2.浅海陆棚相 3.半深海相 4.深海相
河漫亚相 (泛滥平 原亚相)
河漫滩(flood bank) 河漫湖泊(flood lake) 河漫沼泽(swap) 曲流河微相
河床亚相
泥石流(debris flow)
辫状河道(braided channel)或心滩
河道间亚相
河道间/河间地 ( interchannel area)
废弃河道 (abandoned channel)
河流相
河漫滩沉积特点:粉砂、粘土沉积为主。波状层理和洪水层理为主,可见水 平层理。具有不对称波痕、干裂、雨痕、植物碎片。 河漫湖泊沉积特点:粘土沉积为主,有粉砂出现是河流相中最细的沉积。 河漫沼泽沉积特点:粘土沉积为主,有粉砂出现,具泥炭沉积。
河漫沉积整体表现出如下特征 1)沉积类型简单:为粉砂岩和粘土
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沉积 物较边滩沉积细,比河漫滩沉积粗。垂向 上突出的特点是位于河床沉积之上,细砂、 粉砂、泥组成的薄互层。 以具有小型波状、交错层理为特征。
1、无内部构造的砂和粉砂,分选差,偶 有波状层理;2、大型交错层理;3、水平 层理;、小型波状交错层理;5、叠瓦状 波状层理;6、水平层理的粉砂质粘土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河流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
1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的概念

沉积旋回划分

沉积旋回划分

沉积旋回划分
沉积旋回: 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 岩性的岩石有规律地重复 出现的现象
分正旋回 岩性下粗上细 和反旋回 岩性上粗下细 ,
沉积旋回划分
• 旋回对比一般在测井 曲线上完成;
• 井下地层的岩性实物 资料不够;
• 测井资料解释的岩性 准确率高,
沉积旋回划分
1、总体一个大的沉积旋; 2、由下而上粗碎屑逐渐减少,
碎屑岩地区:SP曲线和GR曲线;
粘土逐渐增多; 3、可明显地划分出5个由粗
变细的沉积旋回,
碎屑岩沉积旋回示意图
旋回对比注意事项
▲ 旋回对比可用于盆地范围内地层对比; 绝大多数沉积旋回:地壳(ZHOU)期性升降运动引
起, 影响范围广;
▲ 旋回界限:多以水进开始部分的粗粒沉积或间断面为 界; ▲ 沉积旋回类型: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 中间粗 上下细 , ▲ 旋回对比所选用曲线:
沉积旋回划分
1、旋回划分原则 2、实例分析 3、旋回划分注意事项
沉积旋回划分
最常用的岩石组合法 ● 沉积旋回 沉积韵律 --指在垂直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岩 性、岩相的岩石有规律地(ZHOU)期性重复,
其(ZHOU)期性重复,可从岩石的颜色、岩性、结构 如粒 度 、构造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
● 原理:在同一盆地内,地壳升降运动过程大体一致,且不可 逆→同期形成的地层具有相同类型的沉积旋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Reading and Levell (1996):A rock facies is a body of rock with specified characteristics
–A distinctive rock that form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of sedimentation, reflecting a particular process, set of conditions, or environment

An integrated ba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the system
Four main uses of facies models

A norm, for purposes of comparison
New example = facies model simple interpretation
工 作 程 序
Four main uses of facies models

A norm(标准)
– for purposes of comparison

A framework and guide
– for future observations

Finding similar information in a new example
Concept

Facies model: a general summary of a given depositional system
Example: turbidites anf you have a more nihilistic view of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then you have to admit an infinite number of environments, facies and models (Anderton, 1985)
Walther (1894) - those facies and facies areas can be superimposed primarily which can be observed beside each other at the present time.
Facies Successions

Concepts
Facies Associations Architectural Elements Facies Successions Facies Models

Facies Associations
Facies: a small scale - only a few metres in thickness (Walker, 1983)

概念-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Selley (1976)
– 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 – 相是环境的物质表现

Tucker and Wright (1990)
Facies are -
pure descriptive sense environment of deposition depositional process
Facies Successions

Facies succession = Facies sequence
certain facies properties change progressively in a specific direction (vertically or laterally)
沉积旋回与相分析
Sedimentary Cycles and Facies Analysis
刘建波
个人信息

Name: 刘建波 Office: 新地学楼3423 Tele.:62754151 (O),62755614 (H) E-mail: jbliu@ Ftp: ftp://62.105.20.22
A gradational transition from one facies to another vertically A sharp break and/or erosional surface between two facies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and allostratigraphic units
沉积学的三次革命

板块构造学说
纵向运动
垂向运动
沉积学的三次革命

层序地层学
– 对于沉积环境和海平面历史各种配置的层序建 造模型的详细研究; – 层序产生机制的详尽探讨,特别是构造作用和 轨道作用; – 提高地层对比精度的尝试,进一步提高地质时 间的精度,以用于检验全球绝对海平面变化模 型。
均一论 突变说
Further Reading


Miall, A.D., 1997, The Geology of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Springer-Verlag. Reading, H.G. (eds.), 1996,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rocesses, Facies and Stratigraphy, Blackwell Science. Walker, R.G., and James, N.P. (eds.), 1992, Facies Models: Response to sea level change, Geologcial Association of Canada.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考试成绩

平时课堂成绩 讨论课I 讨论课II
20% 30% 50%
Further Reading




de Boer, P.L., and Smith, D.G. (eds.), 1994, Orbital Forcing and Cyclic Sequences,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Enos, G., Ricken, W., and Seilacher, A. (eds.), 1991, Cycles and Events in Stratigraphy, Springer-Verlag. Schwarzacher, 1993, Cyclostratigraphy and the Milankovitch Theory, Developments Sedimentology, Volume 52,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225 pp. Weedon, Graham P. , 2003, Time-series analysis and cyclostratigraphy: examining stratigraphic records of environmental cycl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59 pp.
influenced by many small-scale local factors

ambiguous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Facies Associations

Facies associations: groups of facie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one another and which have some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Collinson, 1969) = Architectural elements (Allen, 1983): building blocks of the various depositional systems, three dimensional geometry of the facies associations
目的和要求
以沉积相和沉积旋回为主线,重点讲授沉 积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最新进 展 教学目的

– 熟悉沉积相和沉积旋回的基本原理 – 掌握沉积相和沉积旋回分析的基本研究方法 – 分析沉积旋回的成因和控制因素 – 通过野外实习,学习野外工作方法
教学计划





沉积相基本知识 沉积旋回基本知识 陆相沉积旋回 浅海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沉积旋回 斜坡和盆地沉积旋回 讨论课 I 海平面变化与沉积旋回 构造作用与沉积旋回 米兰柯维奇旋回与沉积旋回 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与沉积旋回 讨论课 II
沉积模式及其建立方法 沉积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

沉积学的三次革命

沉积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
– 水动力沉积结构的统一理论
Flow-regime概念
沉积学的三次革命

沉积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
– 水动力沉积结构的统一理论 – 碳酸盐岩及其沉积过程理论
→沉积模式
Bahamas Banks and the Persian Gulf (Ham, 1962)
Contents
沉积学的三次革命 基本概念

– 沉积相 (Facies) – 沉积环境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沉积模式及其建立方法 沉积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

概念-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Gressly(1838): the sum total of the lithological and paleontological aspects of a stratigraphic unit. Middleton (1973):lithological, structural and organic aspects detectable in the field. The facies definition is quite objective and based on the total field aspect of the rocks themselv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