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名词解释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名词解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Nucleases)是一类酶,在一个特定的基因序列中,它能够以高精度地找到并且切割目标片段。
它的另一个叫法是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工具,通常用来分离和分析特定的DNA片段,从而帮助研究人员全面了解和研究基因组。
这类酶被发现于1960年,并于197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它们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种能够将双链DNA分割成其他片段的酶。
它们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细菌通过限制内切酶来防御抗生素和其他有害细菌,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也可以使用它们来分离和分析DNA片段,从而了解基因信息和细胞运行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将双链DNA识别为其特定目标序列,在这个特定序列处将所有字母(A,T,G,C)切断,并将其分割成单链片段。
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有一个特定的识别序列,只有细菌有多种不同的内切酶,这些酶可以识别每个特定的目标序列,并且可以在这些序列处将双链DNA切割成片段。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工作原理和精度使它们成为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重要工具。
它们可以用来识别和分析基因片段,而这些片段可以用来研究基因组,并了解基因如何影响细胞运作及机体发育,以及疾病随之而来的基因变化。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用来分离DNA,而这也是各种分子生物学应用所必需的。
例如,它们可以用来制作基因组图谱、分析基因组差异、复制特定基因以及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等不同的生物体中测量基因表达的等,在医学研究中也有很大的应用。
此外,由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超精确切割功能,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中,可以帮助开发者们分离和重组特定的基因,以获得想要的表型。
这些技术也能够应用于改变植物的物种,用以改善植物的各种性状,例如增加水合作用,减少营养价值,增强抗病性能,增加耐盐性以及改变其他特性。
总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它的工作原理和精确的切割功能使它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并且它还在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简称限制酶,是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 DNA 分子中的某些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水解酶,主要从细菌中分离得到。
根据结构和功能特性,把限制酶分为Ⅰ、Ⅱ和Ⅲ型。
Ⅰ型限制酶的切点不固定,很难形成稳定的、特异性切割末端;Ⅲ型限制酶对 DNA 链的识别序列是非对称的,不产生特异性的 DNA 片段,故基因工程实验中基本不用Ⅰ型和Ⅲ型限制酶。
Ⅱ型限制酶的主要作用是切割 DNA 分子,在 DNA 重组、构建新质粒、建立 DNA 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DNA 的分子杂交、制备 DNA 的放射性探针、构建基因文库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基因工程重要的工具酶。
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是:一般能识别和切割 4~8 个碱基对的核苷酸序列;大多数识别序列具有回文结构。
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方式有三种:切割产生 5 ' 突出的粘性末端( sticky ends );切割产生 3 ' 突出的粘性末端;切割产生平头末端( blunt ends )。
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
III型限制性内切酶同时具有修饰及认知切割的作用根据酶的功能特性、大小及反应时所需的辅助因子,限制性内切酶可分为两大类,即I类酶和Ⅱ酶。
最早从大肠杆菌中发现的EcoK、EcoB就属于I类酶。
反应过程中除需Mg2+外,还需要S-腺苷-L甲硫氨酸、ATP;在DNA分子上没有特异性的酶解片断,这是I、Ⅱ类酶之间最明显的差异。
因此,I类酶作为DNA的分析工具价值不大。
Ⅱ类酶有EcoR I、BamH I、Hind Ⅱ、Hind Ⅲ等。
反应只需Mg2+;最重要的是在所识别的特定碱基顺序上有特异性的切点,因而DNA分子经过Ⅱ类酶作用后,可产生特异性的酶解片断,这些片断可用凝胶电泳法进行分离、鉴别。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类:依照限制酶的结构,辅因子的需求切位与作用方式,可将限制酶分为三种类型,别离是第一型(Type I)、第二型(Type II)及第三型(Type III)。
第一型限制酶同时具有修饰(modification)及认知切割(restriction)的作用;还有认知(recognize)DNA 上特定碱基序列的能力,通常其切割位(cleavage site)距离认知位(recognition site)可达数千个碱基之远,并非能准确信位切割位点,因此并非经常使用。
例如:EcoB、EcoK。
第二型限制酶只具有认知切割的作用,修饰作用由其他酵素进行。
所认知的位置多为短的回文序列(palindrome sequence);所剪切的碱基序列通常即为所认知的序列。
是遗传工程上,有效性较高的限制酶种类。
例如:EcoRI、HindIII。
第三型限制酶与第一型限制酶类似,同时具有修饰及认知切割的作用。
可认知短的不对称序列,切割位与认知序列约距24-26个碱基对,并非能准确信位切割位点,因此并非经常使用。
例如:EcoPI、HinfIII。
限制酶在遗传学方面的应用:1、在甚因工程方面利用能产生“粘性结尾”的限制酶, 进行DNA的体外重组, 是较为方便的, 只要用同一限制酶处置不同来源的DNA, 由于所产生的水解片段具有相同的粘性结尾, 能够彼此“粘合”,再经连接酶处置, 就成为重组DNA分子了. 目前, 基因工程上, 限制酶要紧应用于以下两方面(1)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重组细菌细胞中的限制酶能水解外源DNA , 因此必需通过适当的载体(质粒或噬菌体)的帮忙才能将外源DNA引人受体细胞并在其中增殖和表达。
将供体DNA与载体用一样的限制酶处置, 使载体带上各类各样的外源DNA片断, 然后引人受体细菌细胞增殖, 菌细胞增殖, 再挑选出所需的菌株, 便取得带有某一目的基因的繁衍系.用这种方式, 已成功地将酵母菌的咪哇甘油磷酸脱水酶基因、夕一异丙基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和色氨酸合成酶基因通过几噬菌体转人大肠杆菌,并表达了信息.(2)建造新的基因载体作为基因载体,在引人受体细胞后, 必需有较高的复制率, 以求取得大量的基因产物;必需具有一个选择性标志, 以便挑选;还要有一最多种限制酶的作用位点(每种酶只有一个切口);也要求利用平安。
简析限制性内切酶
简析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即限制酶)是基因工程中的必用操作工具之一。
基因工程是近年来高考中的热点,而对于限制酶的考查也是历年高考题中的常考知识点。
1限制酶的作用及影响因素1.1 作用:切割特定的核苷酸序列[高考赏析](2008,全国I)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现在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A.3B.4C.9D. 12【答案】C【解析】:每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后会留下特征性的粘性末端,同时一次切割后,会把DNA分割成两个片段,且不同的内切酶切后的片段不一样。
若在3个酶切点切断,得到4种长度不同的DNA片段;若在2个酶切点切断,得到3种长度不同的DNA片段;若在1个酶切点切断,得到2种长度不同的DNA片段。
因此最多能产生4+3+2=9种长度不同的DNA分子。
1.2 作用结果:形成DNA片段末端黏性末端:错位切,切下后的两端形成一种回文式的单链末端。
平末端:平切,在两条链的特定序列的相同部位切割,形成一个无黏性末端的平口。
[高考赏析](2008,江苏)将动物致病菌的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制成植物疫苗,饲喂转基因马铃薯可使动物获得免疫力。
以下是与植物疫苗制备过程相关的图和表。
请根据以下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使用的DNA聚合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其最主要的特点是。
(2)PCR过程中退火(复性)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
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
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__________。
(3)图1步骤③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是否有专一性要求?。
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又称限制酶)首先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但后来在部分古细菌中也发现了这种成分。
通常,限制性内切酶会切割双链DNA,每个限制性内切酶会识别特定的DNA序列,根据不同的内切酶类型,可在识别序列内或距识别序列不远的位置处切割DNA,识别序列长度通常为4-8bp,酶切之后会形成粘性末端和平末端。
上世纪50年代初期,许多研究团队观测到了噬菌体对于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菌宿主菌株存在感染效率差异[1,2],即:使用在一种细菌菌株(例如,大肠杆菌C)内繁殖的噬菌体λ感染同一种类的灵异菌株(例如大肠杆菌K),结果发现,相比于重新感染宿主菌株(大肠杆菌C),大肠杆菌K的感染率出现明显下降。
新的宿主(大肠杆菌K)似乎可以选择性抵御或“耐受”侵入的噬菌体。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一现象并没有遗传性,因为经过一轮感染后,在新菌株中生长的噬菌体还可以以正常的感染率感染该菌株。
这种现象被称为“宿主控制变异”,有关其背后的机制也成为了频繁研究的领域[3]。
直到上世纪60年代,人们才发现宿主变异的机制,其与噬菌体DNA的酶切有关,进而发现并分理出了限制性内切酶。
上世纪60年代初Werner Arber观测发现,宿主范围内的决定性遗传物质都存在于噬菌体DNA中,而后续实验证明甲硫氨酸参与宿主的自我保护[4]。
这些发现最终催生了限制性修饰(R-M)体系的概念,通过该体系,来自于宿主的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共同作用,切割外来病毒(非甲基化)DNA,同时保护宿主的DNA不受甲基化[5]。
随着DNA连接酶的发现以及位点特异性限制性内切酶的家族不断壮大,重组DNA 技术应运而生。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规则,考虑到内切酶来源的三种特性——属名、种名和菌株或血清型——组成了一个简短的名称,后面加上罗马数字,代表来自同一菌株的多个限制性内切酶[6]。
例如,以HindⅢ酶为代表:“H”代表Haemophilus“in”代表influenzae“d”代表血清型d“Ⅲ”用于区分来自于Haemophilusinfluenza血清型d的其它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根据结构的复杂程度、识别序列、切割位点位置以及辅助因子要求,限制性内切酶分为四类:TypeⅠ:同时具有限制性和甲基化活性的多亚基蛋白需要ATP切割位点与识别位点间的间距不定TypeⅡ:特异性的识别序列切割位点位于识别序列内或邻近识别序列在切割位点生成5'磷酸基和3'羟基末端需要M2+TypeⅢ:由两个相反的识别序列组成切割位点与其中一个识别序列的间距恒定需要ATPTypeⅣ:仅切割甲基化的DNA切割位点大约距离识别位点30bp由于自身特殊的特点,TypeⅡ限制性内切酶已经成为分子克隆、法医学DNA分析等许多研究应用最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名词解释
限制性内切酶的名词解释
限制性内切酶在生物体内有一类酶,它们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护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
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限制酶是基因工程中所用的重要切割工具。
科学家已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出了许多种限制酶,并且已经商品化,在基因工程中广泛使用。
根据限制酶切割的特点,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切割部位无特异性的;另一类是可特异性地识别核苷酸序列,即只能在一定的DNA序列上进行切割。
这种能被特异性识别的切割部位都具有回文序列,也就是在切割部位,一条链正向读的碱基顺序与另一条链反向读的顺序完全一致,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多数是后一类酶。
限制酶在特定切割部位进行切割时,按照切割的方式,又可以分为错位切和平切两种。
错位切一般是在两条链的不同部位切割,中间相隔几个核苷酸,切下后的两端形成一种回文式的单链末端,这个末端能
与具有互补碱基的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连结,故称为黏性末端。
这种酶在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多。
另一种是在两条链的特定序列的相同部位切割,形成一个无黏性末端的平口。
在基因操作过程中,除了限制酶以外,还要用一系列的酶类,才能完成全过程。
例如,碱性磷酸酯酶、DNA多聚酶、末端转移酶、多核苷酸酶、逆转录酶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核酸内切酶、外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百科名片其3′→5′外切酶活性使双链DNA分子产生出单链区,经过这种修饰的DNA 再配合使用Klenow酶,同时加进带放射性同位素的核苷酸,便可以制备特异性的放射性探针。
核酸内切酶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在核酸水解酶中,为可水解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寡核苷酸的酶,与核酸外切酶相对应。
从对底物的特异性来看,可分为DNaseⅠ、DNaseⅡ等仅分解DNA的酶;脾脏RNase、RNaseT1等仅分解RNA的酶。
如链孢霉(Neurospora)的核酸酶就是既分解DNA又分解RNA的酶。
一般来说,大都不具碱基特异性,但也有诸如脾脏RNase、RNaseT1等或限制性内切酶那种能够识别并切断特定的碱基或碱基序列的酶。
[1]寡核苷酸,是一类只有20个以下碱基对的短链核苷酸的总称(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内的核苷酸),寡核苷酸可以很容易地和它们的互补对链接,所以常用来作为探针确定DNA或RNA的结构,经常用于基因芯片、电泳、荧光原位杂交等过程中。
RNA聚合酶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RNA聚合酶英文名称:RNA polymerase定义1:以一条DNA链或RNA链为模板催化由核苷-5′-三磷酸合成RNA的酶。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定义2:以一条DNA链或RNA链为模板催化由核苷-5′-三磷酸合成RNA的酶。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定义3:以DNA或RNA为模板合成RNA的酶。
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分子遗传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以一条DNA链或RNA为模板催化由核苷-5′-三磷酸合成RNA的酶。
是催化以DNA为模板(template)、三磷酸核糖核苷为底物、通过磷酸二酯键而聚合的合成RNA的酶。
因为在细胞内与基因DNA的遗传信息转录为RNA有关,所以也称转录酶。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汇总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汇总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存在于细菌体内的酶,它能够识别特定的酶切位点,并在该位点上切割DNA链。
限制性内切酶起源于细菌,原本作为细菌对抗噬菌体感染的防御机制,但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
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和命名依据它们发现的第一个类型的噬菌体。
如EcoRI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的内切酶,与T4噬菌体相关;HindIII是与T4噬菌体有关的内切酶等。
酶名中的缩写首字母通常是酶切位点的首字母,比如EcoRI是指E.coli的RY粘性末端的切点。
现在限制性内切酶已被发现有超过3000多个类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汇总:1. EcoRI:切割位点为G↓AATTC(↓表示切割位点),产生的切割后的两个DNA片段是G-AATTC和CTTAA-G。
2. HindIII:切割位点为A↓AGCTT,产生的切割后的两个DNA片段是A-AGCTT和TTCGA-A。
3. SmaI:切割位点为CCC↓GGG,产生的切割后的两个DNA片段是CCC-GGG和GGG-CCC。
4. BamHI:切割位点为G↓GATCC,产生的切割后的两个DNA片段是G-GATCC和CCTAG-G。
5. XhoI:切割位点为C↓TCGAG,产生的切割后的两个DNA片段是C-TCGAG和GAGCT-C。
6. NotI:切割位点为GC×GGCCGC,产生的切割后的两个DNA片段是GC-GGCCGC和CGC-GC。
7. EcoRV:切割位点为GAT↓ATC,产生的切割后的两个DNA片段是GAT-ATC和TAC-TAG。
8. KpnI:切割位点为GGTAC↓C,产生的切割后的两个DNA片段是GGTAC-C和CCATG-G。
9. SalI:切割位点为G↓TCGAC,产生的切割后的两个DNA片段是G-TCGAC和CAGCT-G。
10. PstI:切割位点为CTGCA↓G,产生的切割后的两个DNA片段是CTGC-AG和GACG-T。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名词解释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名词解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Nucleases,RNases)是一类重要的核酸分子分析工具,是由胞壁杆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中编码的特定核酸酶类别。
它可以特异性的切割DNA和RNA的特定序列,对研究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子结构基本上是由多聚腺苷酸(polypeptide)和双聚腺苷酸(dipeptide)组成的。
此外,它们还包含辅酶(cofactor),例如Mg2+或Ca2+、K+等,并且需要这些辅酶才能激活其具有酶活性。
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一次反应中可以检测出多个DNA序列,而且能够辨识具有同系特征特异性碱基对,尽量减少大量的氧化废物产生。
与其他核酸分子分析工具不同的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单端可切或双端可切的特性,可以选择性地切割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其切割后的片段可以进一步用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测序、PCR及DNA杂交等。
例如,细菌DNA内切酶BamHI以TGT^AAT为切割位点,能有效地将DNA分子切断,切割后可以得到二条内切片段,分别以TGT和AAT为3端,以及一条5末端非切片段;而HpaII以C^CGG为切割位点,切割后可以得到二条内切片段,分别以C和CGG为5端,以及一条3末端的非切片段。
此外,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还可用于检测DNA片段的克隆和定位,以及调控基因表达,控制蛋白质翻译等用途,因此,它们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解析特定DNA序列,同时保留它们的原始特征,有助于研究者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
在生物技术的应用中,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改变DNA序列,实现重组DNA的目的,创造各种抗性等目的。
因此,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是研究 DNARNA 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实现技术转化的重要基础。
它们可以用于检测DNA片段,改变序列,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等多种用途,同时也可以做出有意义的蛋白质和重要生物体系。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名词解释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名词解释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ve endoribonuclease)能识别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它们不与单链的核酸共价结合,而是以共价键切开单链核酸,然后再将切开的片段两两链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分子。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为限制性激酶和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能有效降解RNA或DNA中的碱基、磷酸二酯键、侧链基团等核酸结构,从而阻止了DNA或RNA进入蛋白质或脂类等高分子化合物中,使其失去遗传功能或者发生改变。
它主要作用于核苷酸的3'-OH末端。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ve endoribonuclease)分为限制性激酶和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激酶仅对特定核苷酸序列敏感,而限制性内切酶则可识别并裂解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有特异性。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能有效降解RNA或DNA中的碱基、磷酸二酯键、侧链基团等核酸结构,从而阻止了DNA或RNA进入蛋白质或脂类等高分子化合物中,使其失去遗传功能或者发生改变。
它主要作用于核苷酸的3'-OH末端。
这类酶通常比较稳定,多数不会自动水解底物,即使在无酶情况下也可保持活性。
由于它可被一些长寿命的蛋白质修饰,故认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具有超活性。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及临床诊断。
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DNA或RNA的模板链的序列,并且限制性内切酶能够切割双链DNA分子; 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与细胞内或细胞外的另一种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结合,对它进行识别和剪切; 3、当产生的酶与目标分子连接时,目标分子便能被释放出来,这就导致了基因表达的调控。
在基因工程中,将目标DNA的片段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之后,将两端的切口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用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合成为双链DNA,进而实现DNA指导蛋白质的表达。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名词解释:是指能识别核苷酸序列并将其分解成小片段的内切核酸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序列是由3’端或5’端内含子组成的核苷酸序列。
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1,发现限制性内切酶能保护细菌不受噬菌体的感染,行使微生物免疫功能,缺乏限制性内切酶的大肠杆菌极易被噬菌体感染,但是如果拥有限制性内切酶,被感染的几率就会降低。
限制性内切酶在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所有自由生存的细菌和古细菌几乎都能编码限制性内切酶。
2,限制-修饰(R-M)系统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常常伴随有一两种修饰酶(DNA甲基化酶),从而保护细胞自身的DNA不被限制性内切酶破坏。
修饰酶识别的位点与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相同,但它们的作用是甲基化每条链中的一个碱基,而不是切开DNA链。
甲基化所形成的甲基基团能够伸入到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双螺旋的大沟中,阻碍限制性内切酶发挥作用,即组成R-M系统。
在R-M系统中,有些限制性内切酶和修饰酶是两种不同的蛋白,独立行使自己的功能,有些本身就是一种大的限制-修饰复合酶,由不同的亚基或同一亚基的不同结构域分别执行自己的功能。
3,分类最常用的II型限制性内切酶,能够在识别序列内部或附近特异性的切开DNA链,产生特性的片段和凝胶电泳条带,是唯一一类能用于DNA分析和克隆的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产生一个3-羟基和5-磷酸基,只有当镁离子存在时才具有活性,而相应的修饰酶则需要S-腺苷甲硫氨酸的存在。
备注:NEBuffer: Tris-HCl , MgCl, DTT(二硫苏糖醇,强还原剂)星号活性:在非理想条件下,内切酶切割与识别位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序列,称为星号活性。
使用高保真内切酶,即经过基因工程改造降低了星号活性。
同裂酶:识别序列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即为同裂酶,第一个被发现的内切酶称为原酶,后来发现的识别序列相同的内切酶称为原酶的内裂酶。
4,甲基化(1)原核生物甲基化在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酶作为限制修饰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作用是保护宿主菌不被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Dam甲基化酶:G m ATCDcm甲基化酶:C m CAGG和C m CTGG例如,从dam+ E.coli 中分离的质粒DNA则不能被识别序列为GA TC的限制性内切酶所切割,但是被Dam甲基化阻断的限制性位点可以通过克隆方法去甲基化,及将DNA转入至dam-的菌种中进行增殖。
限制性内切酶名词解释
限制性内切酶名词解释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是一类由细菌产生的酶,主要作用是切割DNA分子特定的酶切位点。
限制性内切酶在遗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能够将长的DNA 分子切割成特定大小的片段,从而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研究和操作DNA。
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研究起源于1970年代。
当时,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特定的细菌能够产生一种奇特的酶,它对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切割作用。
这种切割作用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上,被称为酶切位点或限制性位点。
每个限制性内切酶所识别和切割的酶切位点都有其独特的序列特征,并且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限制性内切酶,如EcoRI、BamHI、HindIII等。
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作用是通过切割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来实现的。
酶在酶切位点附近结合DNA分子,然后通过水解反应切割两股DNA的骨架,形成切割产物。
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置对两股DNA是对称的,意味着切割产物的两端都有一小段单链的“黏性末端”。
这种黏性末端的单链序列是由酶切位点的一部分序列决定的,如EcoRI酶切产生的末端序列是5'-GAATTC-3'。
黏性末端可以与其他黏性末端互补配对,形成DNA双链的黏性连接。
这种黏性连接有助于分子生物学研究者将DNA分子重新连在一起,或者将不同的DNA分子连接在一起,从而构建新的DNA分子。
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方面,通过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作用,可以将长的DNA分子切割成小片段,从而方便进行测序、克隆和分析。
另一方面,限制性内切酶可以用于DNA重组和基因工程。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黏性末端的互补配对原理,将不同的DNA片段连在一起,构建新的DNA分子,例如将外源基因插入到质粒中,形成重组DNA分子。
此外,限制性内切酶还可以用于DNA分子的鉴定和分析,例如通过切割产物的大小和形态来鉴定特定的DNA序列。
总之,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重要的分子工具,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遗传工程和基因工程等领域。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实验目的1.掌握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原理与实验方法。
2.了解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实验原理限制性内切酶是基因工程中剪切DNA分子常用的工具酶,它能识别双链DNA分子内部的特异序列并裂解磷酸二酯键。
根据限制性内切酶的组成、所需因子及裂解DNA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即Ⅰ型、Ⅱ型和Ⅲ型。
重组DNA技术中所说的限制性内切酶通常指Ⅱ型酶。
绝大多数Ⅱ型酶识别长度为4~6个核苷酸的回文对称特异核苷酸序列(如EcoRⅠ识别六个核苷酸序列5′-G↓AATTC-3′),有少数酶识别更长的序列或简并序列。
实验器材移液器、移液器吸头、1.5ml离心管、离心管架、水浴锅、离心机、制冰机、漂浮板等。
实验试剂(1)DNA样品:质粒pUC19和基因3055。
(2)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EcoR I。
(3)通用型DNA纯化回收试剂盒(试剂盒组成见本篇“实验四DNA片段的纯化与回收”)。
实验操作(1)取2支离心管,在冰上按以下顺序分别配制酶切反应体系(50μl):质粒pUC19/基因3055 43μl限制性内切酶5μlBamH I 1μlEcoR I 1μl(2)加完反应体系后,用手指弹管壁混匀,短暂离心,使反应液甩入离心管底部。
(3)将离心管插入漂浮板上,放置于水浴锅中,37℃水浴15min,然后80℃加热20min终止反应。
(4)使用通用型DNA纯化回收试剂盒回收酶切产物。
注意事项(1)注意要在冰上操作。
(2)加入限制性内切酶时,移液器吸头应贴着离心管壁沿着液面加入。
实验意义限制性内切酶是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在体外构建重组载体时,用于特异性切割载体及目的基因。
思考题如何根据载体和目的基因选取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及原理
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及原理
好的,我来详细解释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
1.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种能识别和切割DNA特定位点的酶。
2. 它能识别双链DNA上的特定短序列(一般为4-8个碱基),并在此处切开双链。
3. 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不同的DNA序列。
例如EcoRI识别GAATTC序列。
4.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来源于细菌,是细菌抵御病毒的免疫机制的一部分。
5. 它们切割入侵病毒的DNA而不切割细菌自己的DNA,因为后者的识别位点通过甲基化反应被保护了。
6.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需要Mg2+等离子参与。
切割产生的DNA断端带5'或3'的单链突出。
7. 多数限制性内切酶可在室温条件下快速完全切割DNA。
切割产物是较小的线性DNA片段。
8. 在遗传工程中,可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并利用互补的突出端连接形成重组DNA。
9. 也可以用其生成特定DNA片段用于Southern印记分析、克隆等目的。
10. 通过对DNA切割位点和片段长度分析,限制性内切酶是鉴定基因类型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这就是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方式及其生物学功能原理。
它对基因工程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
限制性内切酶名词解释
限制性内切酶名词解释限制性内切酶又称为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由特定的特定的特定的核酸分子特定的特定位置所识别的酶,它们能够在特定的位置将核酸分子切割成两段,其中一段被称为内切片段,另一段称为外切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是 DNA变,特别是基因识别和修饰的重要工具,可以将 DNA子切割成两个不同的片段,并且这两个片段可以通过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重新组合。
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DNA的改变和组装。
限制性内切酶的种类繁多,但它们共有的特点是精确地识别特定DNA片段,并在特定的位置进行限制性切割。
它们曾被广泛应用于全基因组比较、基因调控分析、基因组编辑、克隆方法开发、细胞工程和一些其他的生物科学研究。
限制性内切酶的分解模式是其特有的特征,它们能够在特定的位置精确地分解DNA,使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它们的作用位置是由特定的DNA序列所决定的,即所谓的“限制性位点”。
它们的分解效率较高,一旦识别了特定的DNA序列,就可以把DNA分解成外切片段和内切片段。
此外,限制性内切酶的精确度也是非常高的,因为它们在DNA分解过程中只在特定的位置进行切割,从而避免了偶然的外切。
另外,限制性内切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增加弱底物吸引力或结合抑制剂来改变它们的功能,以及通过改变活性中心的位点,以改变它们的切割效率。
总之,限制性内切酶因其精确度、分解效率和灵活性而能够大大的改变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限制性内切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可以用于克隆基因和生物工程,用于分析基因组变异和基因组间水平的比较,和用于细胞工程中细胞表型的改变。
此外,限制性内切酶也被用于生物检测,特别是对病毒感染有重要意义。
比如可以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病毒DNA进行检测,以及其他一些生物标记试剂的检测,以确定特定的细胞和细菌的存在。
另外,限制性内切酶也可以应用于药物开发,用于研究药物潜在的重要靶标,以及如何从DNA中提取药物起始分子。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方法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可以处理DNA片段长度的特殊酶,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
它们是通过将DNA序列限制性地分割来实现DNA片段限制的。
它们通常使用一系列不同的分子单元,称为“限制剪切体”,根据特定的DNA序列限制片段分离,从而形成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可根据分子结构以及它们能否分断DNA片段的不同特性进行命名,如MSP、Ksp、Bbv等。
MSP是限制性内切酶的简写,全称为Methylase Sensitive Scissors,它是一种用于分析DNA片段长度的酶,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和生态学研究。
Ksp是限制性内切酶的简写,全称为Klenow Scissors,它是一种特殊的限制剪切体,能够分离出DNA片段,拥有更强的分子裁剪能力。
Bbv是限制性内切酶的简写,全称为Brucella Scissors,它是一种非常精确的限制剪切体,能够有效地避开可能影响DNA片段分离的内部单元,从而获得更精确的结果。
此外,学术界还提出了“复发起始位点”和“复发透明位点”等概念,这些概念也可以用来指导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方法。
复发起始位点是指限制性内切酶将DNA片段按一定特征分割的分割点,因此,可以根据复发起始点的特征对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命名。
复发透明位点则是指限制性内切酶能够将DNA片段特定分割点复发清晰解析的特征,复发透明位点可以用作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依据。
总的来说,根据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结构以及它们能否分断DNA片段的不同特性,以及“复发起始位点”和“复发透明位点”的概念,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制定不同的命名方法。
正确的命名方法将有助于正确理解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从而推动生物学研究工作。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引言: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技术是生物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项技术。
通过切割DNA分子,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技术可以实现DNA的分离、测序、重组和修饰等多种用途。
然而,在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技术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限制性内切酶未能有效切割目标DNA在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反应时,有时会出现限制性内切酶未能完全切割目标DNA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 酶活性损失: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pH值、温度、离子浓度等。
在使用限制性内切酶之前,应确保其活性没有受到损害。
可以通过进行阳性对照实验,或者使用已被证实具有良好活性的酶来验证。
2. 酶切位点序列变异: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序列。
若目标DNA序列中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发生变异或缺失,将导致酶无法正常切割。
可以通过测序目标DNA来验证切割位点是否存在变异。
解决方法:1. 确认酶的活性:使用阳性对照实验或者使用已被证实具有良好活性的限制性内切酶来验证其活性。
2. 验证切割位点序列:通过测序目标DNA来验证切割位点的序列,确保其与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一致。
问题二:限制性内切酶反应产物异常在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反应后,有时反应产物会出现异常的情况,如模板DNA完全被切割或完全未切割。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 反应条件不合适:反应缓冲液的pH值、离子浓度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
若反应条件不合适,将导致限制性内切酶无法正常切割目标DNA。
2. 酶过多或过少:限制性内切酶的用量应根据目标DNA的长度和预测切割位点来确定。
若酶用量过多或过少,会导致反应产物异常。
解决方法:1. 优化反应条件:通过调整反应缓冲液的pH值、离子浓度和温度等因素,优化反应条件,确保限制性内切酶能够正常切割目标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目 录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述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类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工作原理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应用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未来发展
0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述
定义和特性
定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并附着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对每条链中特定 部位的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基因克隆和DNA重组技 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基因克隆和DNA重组 技术中的关键工具,用于切割和重组DNA 片段。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用于检测和纠正基因突变,为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有效手段。
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领 域中用于生产重组蛋白、抗体和治疗性核酸 等生物制品。
双活性酶
02
同时具有切割和磷酸酶活性,如BstAPI。
多活性酶
03
同时具有多种活性,如FokI同时具有切割、磷酸酶和甲基化酶
活性。
0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工作原理
识别和切割DNA的过程
识别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特定的 DNA序列,通常是4-6个核苷酸组成 的序列。
切割
在识别位点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 DNA链切开,形成两个断开的磷酸二 酯键。
产生黏性末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通常产生具有突出末端的片段,也称为黏性末端 。这种黏性末端可以用于DNA的连接和重组。
04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应用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 2 3
基因克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将DNA分子切割成特定序 列的片段,为基因克隆提供精确的DNA片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技2班 张维嘉 楼辉辉 梁竟一 冯夏艳 孟慧 毛荣 殷智强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 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根据限制酶的结构,辅因子的需求切位与作用方式,可将限制 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第一型、第二型及第三型。 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 化的DNA的水解;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 III型限制性内切酶同时具有修饰及认知切割的作用。
用于DNA基因组物理图谱的组建;基因的定位和基因分离;DNA分子碱基 序列分析;比较相关的DNA分子和遗传工程。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由细菌产生的,其生理意义是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 限制酶一般不切割自身的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GGGCC^C 3‘ BamHI(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G^GATCC 3' BglI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A^GATCT 3' EcoR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G^AATTC 3' HindII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A^AGCTT 3' Kpn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GGTAC^C 3' Nco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C^CATGG 3' Nde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CA^TATG 3' Nhe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G^CTAGC 3' Not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GC^GGCCGC 3' Sac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GAGCT^C 3' Sal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G^TCGAC 3' Sph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GCATG^C 3' Xba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T^CTAGA 3' Xho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 识别序列: 5' C^TCGAG 3'
只具有识别切割的作用,修饰作用由其他酶进行。所识别的位置多为短的回 文序列(palindrome sequence);所剪切的碱基序列通常即为所识别的序列 。是遗传工程上,实用性较高的限制酶种类。例如:EcoRI、HindⅢ。
第三型限制酶
与第一型限制酶类似,同时具有修饰及识别切割的作用。可识别短的不对称序列 ,切割位与识别序列约距24-26个碱基对。例如:HinfⅢ。
第一型限制酶
同时具有修饰(modification)及识别切割(restriction)的作用;另有识别( recognize)DNA上特定碱基序列的能力,通常其切割位(cleavage site)距离识别 位(recognition site)可达数千个碱基之远。例如:EcoB、EcoK。
第二型限制酶
限制作用实际就是限制酶降解外源DNA ,维护宿主遗传稳定的保护机制。 甲基化是常见的修饰作用,可使腺嘌呤A和胞嘧啶C甲基化而受到保护。通 过甲基化作用达到识别自身遗传物质和外来遗传物质的目的。所以,能产 生防御病毒侵染的限制酶的细菌,其自身的基因组中可能有该酶识别的序 列,只是该识别序列或酶切位点被甲基化了。但并不是说一旦甲基化了, 所有限制酶都不能切割。大多数限制酶对DNA甲基化敏感,因此当限制酶 目标序列与甲基化位点重叠时,对酶切的影响有3种可能,即不影响、部分 影响、完全阻止。对甲基化DNA的切割能力是限制酶内在和不可预测的特 性,因此,为有效的切割DNA,必须同时考虑DNA甲基化和限制酶对该类 型甲基化的敏感性。另外,现在很多商业限制酶专门用于切割甲基化DNA 。
基因工程的 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