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动物的采食量

合集下载

《动物采食量》课件

《动物采食量》课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 述观点。
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采食量相对较大,如狮子、老虎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 述观点。
杂食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动物,采食量适中,如熊、猴子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 述观点。
生长限制因素与调控策略
生长限制因素:遗传、环境、营 养等因素对动物采食量和生长的 影响
实际应用:针对不同动物种类和 生长阶段,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 提高养殖效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控策略:通过调整饲养环境、 优化饲料配方、加强管理等措施, 提高动物采食量和生长速度
注意事项:注意调控策略的科学 性和可行性,避免过度干预导致 动物健康问题
了解动物采食量与能量代谢率的关系对于研究动物生态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代谢特点
哺乳动物:能 量代谢率较高, 消耗的能量主 要用于维持体 温、运动和生
长发育等。
鸟类:能量代 谢率较高,消 耗的能量主要 用于维持体温、 飞行和生长发
操作步骤:观察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采食行为,记录其采食量,并分析其采食行为 与采食量的关系。 注意事项: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和地点,避免干扰动物的正常采食行为。同时, 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经验,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间接测量法
定义:通过测量动物采食 后生理指标的变化来间接 评估采食量
能量代谢率 的定义
能量代谢率 的影响因素
能量代谢率 的计算公式
能量代谢率 的实际应用
采食量与能量代谢率的关系

牛干物质采食量计算公式

牛干物质采食量计算公式

牛干物质采食量计算公式什么是牛干物质采食量?牛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是指牛每天摄取营养物质中含有水分的干物质量。

在动物营养学中,它被用来评估母牛繁殖性能或牲畜发育性能,以及它们对营养素的消耗量。

牛干物质采食量的计算公式首先,应根据牛的活体重计算出牛每天所需的发育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发育量(lb)= 平均活体重(lb)×每日生长率(%/d)接着,根据牛的身体状况,应计算出每日的体长消耗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体长消耗量(lb)= 平均活体重(lb)×每日百分比(%)×活体重变化系数最后,计算出牛每日所需的总采食干物质量:总采食量(lb)= 发育量(lb)+ 体长消耗量(lb)公式总结:1、发育量(lb)= 平均活体重(lb)×每日生长率(%/d)2、体长消耗量(lb)= 平均活体重(lb)×每日百分比(%)×活体重变化系数3、总采食量(lb)= 发育量(lb)+ 体长消耗量(lb)此外,根据不同的牲畜品种和生长环境,一般情况下牛的营养采食量要求是根据每日活体重增量及身体状况来计算。

一般来说,每天最低活体重增量基准为0.45kg/d,最低身体状况基准为2.5%,而如果想要获得优良的效果,营养采食量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和调节,比如每日活体重增量及身体状况指标应分别不少于0.61kg/d和3.25%。

另外,根据营养素的种类,可将一般的牲畜营养采食量分为蛋白质类、碳水化合物类、脂肪类和矿物质类等4大类。

具体采食量分别如下:(1)蛋白质类:每公斤活体重基础需采食0.3-0.5克/d;(2)碳水化合物类:每公斤活体重基础需采食0.7-1.2克/d;(3)脂肪类:每公斤活体重基础需采食0.1-0.2克/d;(4)矿物质类:每公斤活体重基础需采食0.2-0.3克/d。

由此可见,牛的营养采食量计算非常复杂,因此应更加仔细地进行评估和观察,以正确的调节牛的营养采食量,以提高牲畜的繁殖性能。

《动物的采食量》课件

《动物的采食量》课件
通过研究动物的采食量,可 以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
结束语
动物采食量的研究对人类有哪些启示?如何在未来更好地研究动物的采食量? 让我们一起探索答案!
3 热定量法
利用热量代谢测定动物的采食量。
2 消耗平衡法
通过测量动物摄入食物和排出的废物来计算 采食量。
4 核素示踪法
通过核素示踪来测定动物摄入食物的量。
动物的采食量影响因素
饲料的营养成分
动物对饲料的营养成 分需求不同,会影响 其采食量。
外界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等环境条 件会对动物的采食行 为产生影响。
动物生理状态
动物的健康状况、年 龄等因素会对其采Βιβλιοθήκη 量产生影响。动物种类等因素
不同动物物种之间的 采食量会有差异。
动物采食量的应用
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研究动物的采食量可以优化 畜牧业生产和提高利润。
变化环境下野生动物的 食性分析
了解野生动物的采食量可帮 助保护和管理森林、草原和 水域资源。
森林、草原和水域资源 的保护和管理
《动物的采食量》PPT课 件
动物的采食量是什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本课件将探讨动物的采食量研究 的背景、常见的测定方法以及其应用价值。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为什么需要研究动物的采食量?动物的采食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动物的采食量有哪些应用价值?
常见的采食量测定方法
1 直接称重法
通过称重食物容器来测定动物的采食量。

动物饲养学了解动物的饲喂频次与量

动物饲养学了解动物的饲喂频次与量

动物饲养学了解动物的饲喂频次与量动物饲养学是研究动物饲养管理的学科,其中包括动物的饲喂频次与量的研究。

正确的饲喂频次与量对于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动物饲喂频次和动物饲喂量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在饲喂频次方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动物的生理特点以及饲喂频次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在饲喂量方面,我们将探讨动物的需求量和饲喂量之间的关系。

一、动物饲喂频次动物的饲喂频次与其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不同的动物对于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有所差异,因此饲喂频次的设置也会有所不同。

1. 饲喂频次与动物的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等。

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各异,因此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不同。

例如,反刍动物如牛羊等具有多个胃室,可以反复咀嚼和消化食物,因此饲喂频次可以较少,一般每天饲喂2-3次即可。

而小型哺乳动物如狗猫等的消化系统相对较简单,需要每天饲喂3-4次来满足其能量和营养需求。

2. 饲喂频次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饲喂频次的设置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

科学合理的饲喂频次可以保证动物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促进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过多或过少的饲喂频次都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动物饲喂量动物的饲喂量需根据其种类、体重、年龄、生产阶段和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控。

适当的饲喂量可以保证动物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摄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

1. 动物的需求量不同种类的动物对于能量和营养的需求量有所差异。

例如,肉类动物通常需要摄入较高的蛋白质和能量来满足其较高的生长速度和代谢需要;而奶牛则需要充足的能量、蛋白质和钙磷等元素来保证产奶量和质量。

因此,在制定饲喂计划时,需要根据动物的需求量来确定合理的饲喂量。

2. 饲喂量与动物健康的关系饲喂量的不足或过量都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饲喂量不足会导致动物能量和营养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免疫力;而饲喂量过量则容易导致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引发消化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第十二章 动物的采食量

第十二章 动物的采食量

实际采食量: (二)实际采食量: 是在实际生产中, 是在实际生产中,一定时间内动物实际 采食饲料的重量。 采食饲料的重量。 (三)规定采食量 : 指饲养标准或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 量的定额。 量的定额。
(四)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VFI是动物本能 是动物本能, VFI是动物本能,一般随动物日龄或体重的增 加而增加; 加而增加; VFI与实际FI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与实际FI可能相同, VFI与实际FI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取决于 动物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和方式; 动物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和方式; 规定FI是一个定额。 FI是一个定额 规定FI是一个定额。
第三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一、动物因素 二、饲粮因素 三、饲喂技术 四、环境因素
一、动物因素
1.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采食量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 ⑴采食量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 猪遗传力n=0.3 n=0.3; 猪遗传力n=0.3; 不同的动物,其采食习性不同: ⑵不同的动物,其采食习性不同: 2.生理阶段 2.生理阶段 3.生长速度 3.生长速度 4.健康状况 4.健康状况
第二节
采食量的调节
一、动物自身的采食量调节
二、不同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比较
一、动物自身的采食量调节
采食量的神经调控: (一)采食量的神经调控: 动物下丘脑存在摄食中枢( 动物下丘脑存在摄食中枢(饱中枢及饿 中枢),是调节采食量的重要部位。 ),是调节采食量的重要部位 中枢),是调节采食量的重要部位。
猪禽和反刍动物的采食量调控都由中枢神经统一控制控制机制没有本质的差异都很复杂
第十二章 动物的采食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采食量的调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20—110公斤生长育肥猪的日采食量及日增重表

20—110公斤生长育肥猪的日采食量及日增重表

20—110公斤生长育肥猪的日采食量及日增重表20---25公斤,这个阶段需8.9天。

后面的饲料消耗也是这个意思,应该是累积和阶段的意思。

饲粮中适宜能量蛋白比选择的研究进展李伟忠李焕江(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哈尔滨 150030)中图分类号:S8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084(2003)04-20-03任何动物在不同的时期,能量、蛋白质都是最重要的,其比例关系也是最重要的。

畜禽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营养并不是孤立的,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当日粮蛋白质和能量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时,畜禽生长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产蛋最多;当蛋白能量比例不当,其它营养再平衡,总体营养也不会平衡,效果也不会好。

因此,饲粮中适宜能量蛋白比的选择成为饲料企业和养殖业所关注的问题。

1 能量蛋白比的概念起初,蛋白质营养水平有几种方法表示,即:蛋白质水平、蛋白质浓度、营养比,后来人们提出“能量蛋白比”作为蛋白质营养水平的衡量方法之一,有时简称“能蛋比”或“能朊比”(Caloric Protein Ratio),即:能量蛋白比=代谢能或净能耗(KJ/kg)/ 粗蛋白质(%)能蛋比越小则蛋白营养水平越高,反之,此值越大则蛋白营养水平越低。

但在实践应用中,以能蛋比表示蛋白营养水平的方法有悖于人们的日常习惯,即能蛋比数值大小与其所表示的蛋白营养水平高低相反,用起来不便。

人们鉴于在营养科学和畜禽饲养实践中,蛋白营养水平作为重要参数之一,又从科学和实用统一角度加以确切规定,从而使该参数既可反映蛋白营养水平的科学涵义,又能符合人们日常习惯。

建议:蛋白营养水平=粗蛋白质(CP)(g/kg)/ 代谢能(ME)(或其它形态能)(Mcal/kg)即所谓的蛋能比,其具体涵义是:每单位重量(kg)饲料或日粮中粗蛋白质克数(或含量)与代谢能(或其它形态能)的兆卡数(兆焦数)。

简言之,能蛋比就是饲料或日粮中每兆卡能量所对应的粗蛋白质克数。

动物的采食量-精品课件

动物的采食量-精品课件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6/282021/6/282021/6/286/28/2021 9:10: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6/282021/6/282021/6/28Jun-2128- Jun-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6/282021/6/282021/6/28Monday, June 28, 2021
(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部位
1.饱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抑制摄
食的中枢部位;
2.饿中枢:摄食中枢,位于下丘脑两侧的外
侧区,刺激摄食的中枢部位。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一)化学稳态理论或化学调节 1.血糖:与采食量呈负相关 2.VFA:反刍动物乙、丙酸,pH 3.激素:性激素、胰岛素、胆囊收缩素、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6/282021/6/282021/6/282021/6/286/28/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6月 28日星 期一2021/6/282021/6/282021/6/28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1.AA平衡:体内合成蛋白质时,所有的必需氨基酸都存在,并根据动物的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

若饲粮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与动物的需要最接近,则表明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2.EFA:即必需脂肪酸。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3.热增耗(HI):又称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以热的形式散失。

4.营养需要:也称营养需要量,指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时,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简称“需要”,是一个群体平均值。

5.饲料添加剂:指添加到饲粮中能保护其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

6.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在禽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得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饲粮的净能增加。

8.营养物质:存在于食物或、饲料中或动物体内有生理生化作用的化学实体物质。

9.消化:指动物采食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经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消化,让其中的大分子变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10.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A:即限制性氨基酸。

指饲料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比值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此类推。

12.氨基酸的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提高的现象。

13.氨基酸的互补作用:两种或多种饲料混合使用时,由于各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彼此可取长补短,使混合后的饲粮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得以改善,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的效应。

动物营养学(温热环境)

动物营养学(温热环境)
(一)对养分消化的影响 ▪ 环境温度升高,可提高动物的消化能力;环境
温度下降,则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 ▪ 环境温度对养分消化的影响机理: ✓ 温度影响胃肠运动和消化液分泌,从而影响排
空速度和消化过程; ✓ 环境温度能促使牧草老化,间接影响反刍动物
对牧草的消化。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
(二)对养分代谢的影响 ▪ 冷环境中,猪、牛、绵羊的尿氮排出量增加,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
▪ 温热环境不影响动物对蛋白质、赖氨酸及蛋氨 酸的需要量,也不影响其利用率,但应根据采 食量变化调整饲粮中蛋白质、氨基酸浓度。
▪ 冷应激时,动物采食量提高,饲粮蛋白水平可 以不变。
▪ 热应激时,动物采食量下降,若提高饲粮蛋白 质水平,会增加热增耗,加重热应激。则可通 过平衡饲粮氨基酸,按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配制 饲粮来降低蛋白质水平,保证摄入足够氨基酸, 使动物生产性能不会下降。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三)矿物质 ▪ 冷热应激时,动物体内代谢加强,某些矿物元
素排泄增加,从而增加矿物质需要量。 ▪ 热应激时,动物体内钾、钠排出量增加,而钾
吸收减少。 ▪ 适当提高饲粮钙能提高动物的耐热能力,添加
碳酸氢钠可缓减热应激的不良影响。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四)维生素 ▪ 冷、热应激均提高代谢率,并影响消化道中微
热来改变养分用于机体维持和生产的分配比例, 影响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
二、对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
(三)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温度略低于适中区时可以提高生长猪的能量利
用率。主要因为低温可提高动物采食量而食入 更多的能量,增加产品合成的能量。
▪ 资料表明,在热应激区,饲料能量用于产蛋和 产奶的能量效率提高,其原因是由于采食量下 降,动物动用体贮进行产奶或产蛋,而计算能 量效率时,认为此部分能量来源于饲料,此外 体脂用于产蛋能量利用率也高于饲料能用于产 蛋效率。

动物营养学(采食量)

动物营养学(采食量)

三、采食量的意义
(二)采食量是配制动物饲粮的基础
▪ 动物具有“为能而食”的本能,能根据饲 粮能量浓度调节采食量,但此能力受消化 道容积的限制。
▪ 饲粮配制必须将动物的营养需要与动物的 消化道容积结合起来考虑。根据动物对能 量和各种养分的需要量及采食量,计算出 饲粮的能量浓度和养分浓度,才能恰当地 配制饲粮。
▪ 在动物健康水平允许范围内,维持较高的采食 量,动物生产效率可大大提高。
▪ 但若采食量过高,过多的能量用于贮存脂肪, 也会降低饲料转化率;而且,某些动物特别是 乳牛和绵羊在采食量很高时容易产生代谢疾病。
三、采食量的意义
(一)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 在生产上需要控制动物的采食量,在于降 低动物的增重,防止动物过肥;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畜产品素和维生素 ▪ 钙能够调节大鼠和产蛋鸡的采食量。
▪ 哺乳动物血钙浓度比较稳定,钙对采食量 的调节有无作用尚不清楚。
▪ 特定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采食量也有调节 作用,过多或缺乏会导致食欲减退。
二、饲粮因素
(七)饲料添加剂
▪ 动物饲粮中加入少量抗菌素可提高动物(猪、 鸡、牛、羊、鱼)采食量7%~15%。
▪ 饲养标准中给出的采食量仅仅是定额,它 不等同于实际采食量。
二、采食量的衡量
(一)用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
▪ 在动物对所食日粮或某种饲料完全适应的 基础上,通常以24小时采食饲料的重量来 衡量动物的采食量。
▪ 但因饲料干物质和营养浓度不同,采食量 相同,并不意味着摄入的养分数量相同。
▪ 此法不适于放牧家畜,因为无法准确测量 放牧过程中所采食饲草的重量。
二、饲粮因素
(三)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1、蛋白质
▪ 对大多数动物,饲粮缺乏蛋白质会降低采食 量。因蛋白质缺乏消化酶合成量下降,并抑 制瘤胃细菌的发酵作用,导致体蛋白质分解。

动物采食量介绍

动物采食量介绍
指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 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VFI是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采食行为的 反映,是动物的本能。
一、采食量的概念
2. 实际采食量
指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定时 间内,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
3. 规定采食量
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 量的定额。
一、采食量的概念
⑵饮水的清洁卫生。
2、饲料形态
⑴对单胃动物,颗粒料可提高其采食量; ⑵对反刍动物,粗饲料磨碎或制粒,可增加采食量。
三、饲喂技术
⑶鱼类摄食要求饲粮颗粒必须与鱼体大小相适应。 饲料的形态可采用干料(粉料、颗粒料)和湿料:
干料:优点是省工,易于掌握喂食,能促进唾液分泌;缺
点是饲料浪费大。
湿料:优点是便于采食,对胃肠刺激小;缺点是饲料容易
2.用能量的摄入量来表示
将影响采食的各种因素与能量的摄入量建立回 归公式,可以预测采食量。如:NRC(1998)建 立了预测不同阶段猪采食量的公式。
三、采食量的意义
1. 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⑴ 影响动物的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率; ⑵ 采食量过低,不能满足最低生长需要,使生 产效率急剧下降,即维持的营养需要占营养物质 需要的比例过大;
二、饲粮因素
4、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⑴蛋白质
蛋白质缺乏会引起采食量下降; 蛋白质过高,也会降低采食量。
⑵氨基酸 饲粮氨基酸的含量和平衡情况,都会影响动物的
采食量;
氨基酸对采食量影响可能是直接的,即氨基酸直
接作用于CNS;
氨基酸对采食量影响也可能是间接的,通过形成
神经递质来实现。
二、饲粮因素
3、健康状况
患病和处于亚临床感染的动物常表现 出食欲下降。

第14章 动物的采食量

第14章 动物的采食量
VFA含量高可使反刍动物产生饱感。
3.激素:性激素、胰岛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激素、
甲状腺素等
4.其它:AA、pH、渗透压
(二)物理调节
1.胃肠道紧张度:
最重要的物理机械特性,是确定动物每次采食量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胃肠道内存在压力受体,能够感受到紧张度变化,并将信息通过神
经传递到饱中枢,控制采食行为;
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 量的定额。
一、采食量的概念
4.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VFI是动物本能,一般随动物日龄或体重的增
加而增加;
✓VFI与实际FI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取决于
动物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和方式(强饲);
✓规定FI是一个定额。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
要量中给出的采食量仅仅是定额。
1.血糖:与采食量呈负相关
“血糖稳衡理论”:下丘脑存在葡萄糖受体,对血糖浓度 变化敏感。动物采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触发葡萄糖受体,
使动物食欲受到抑制,采食停止。
2.VFA:
反刍动物,血糖不能调节采食量。
VFA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物质,血液挥发性脂肪 酸参与采食量的调节。乙、丙酸可直接或间接地调 控采食量。
第十四章 动物的采食量
采食是摄入营养物质的基本途径; 采食量是衡量摄入营养物质数量的尺度。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第一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一、采食量的概念 二、采食量的衡量 三、采食量的意义
一、采食量的概念
采食量——指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量。
有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之分。
(三)脂肪稳衡理论
长期调节机制,采食量的长期调节取决于动物体内的能量储备,与 能量储备相关的物质,则可能作为反馈信号CNS活动,从而控制采食

第三部分 营养需要与标准化饲养--第四章 动物采食量

第三部分 营养需要与标准化饲养--第四章 动物采食量
第四章
动物采食量
第一节
一、采饲养标准中使用,它是根据动
物营养原理及大量的动物实验 结果,科学地规定动物在不同 生长阶段、不同生理条件下的 采食量。这种采食量是动物特 定时期采食量的平均值。
• 随意采食量(VFI): 是指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
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 内采集饲料的重量。
它是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采食行为
的反映。一般以24小时动物采 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它约略 地反映家畜的维持需要以及按 体重、产奶量等所表示的生产 需要量
二、衡量采食量的方法
不适用于群饲中的个体
在动物对所食日粮或某种饲料完 全适应的基础上,通常以24小时 采食的饲料重量来衡量采食量
不适用放牧家畜
现在认为:以一个标准日粮为基础,用能量浓度校正成同 一标准日粮的标准采食量
三、研究动物采食量的意义
目的:就是要使饲料的消耗与动物的生产水平相吻合。
第二节
采食量的调控机制
中枢神经调控
化学调控
调 控 机 制
短期调控
物理因素
长期调控 感觉调控
第三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日粮因素
环境温度
生理因素




动物营养学动物的采食量

动物营养学动物的采食量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三、饲喂技术
⑶鱼类摄食要求饲粮颗粒必须与鱼体大小相适应。 饲料的形态可采用干料(粉料、颗粒料)和湿料: • 干料:优点是省工,易于掌握喂食,能促进唾
液分泌;缺点是饲料浪费大。 • 湿料:优点是便于采食,对胃肠刺激小;缺点
是饲料容易变质,饲料的运输和饲喂较难。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CNS
色 香

胃肠道 血液中
质 地
采 食
机械受体 化学受体 消

肝脏 后脑
代 谢
机体 脂肪组织 肌肉组织
饲料
食靡
养分
储备
时间
图1 采食量的反馈调节
注: 表示随着采食饲料到养分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三、不同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比较
1.共同点
猪、禽和反刍动物的采食量调控都由中枢神经 统一控制, 控制机制没有本质的差异,都很复 杂,受多种机制控制,某个单一的或几种机制 都难以解释采食量调节的全过程。
2.不同点
猪:化学调节为主; 禽:化学调节为主,依能而食; 反刍动物:能量浓度低 物理调节为主;
能量浓度高 化学调节为主 。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第三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一、动物因素 二、饲粮因素 三、饲喂技术 四、环境因素
一、动物因素
1、遗传因素
⑴采食量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猪遗传力n=0.3; ⑵不同的动物,其采食习性不同:鸡早、晚采食
最重要的物理特性,是确定每次采食量大小的 重要因素之一。动物胃肠道中存在压力受体, 能够感受紧张度变化。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动物营养学 第十三章 动物的采食量

动物营养学  第十三章  动物的采食量
第十三章 动物的采食量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采食量的概 念,影响采食量因素及实际
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

主演内容:
采食是动物摄入营养物质的基本途径 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一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一、采食量的概念
采食量——指动物在一昼夜(24h)内采食饲
料的重量。是衡量动物摄入营养物质数 量的尺度,有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 随意采食量(voluntary feed intake, VFI)——单个动物 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 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是动物的 本能。
第二节
采食量的调节
动物采食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包括觅食、识 别、定位感知、食入和咀嚼吞咽一系列过程。 动物采食量存在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控制。 短期调节——每次采食的开始和结束的控制,使动 物不会完全禁食和无休止摄食。 长期调节——在较长时间内的采食量调节,使动物 长期维持能量平衡。 动物采食量的调节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 控,外周器官(感觉器官、胃肠道、肝等)参与。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拥挤、运输、温度、湿度等应激因 素均降低采食量(见第十四章) 四、饲喂技术 1、饮水: 2、饲料形态:颗粒料可提高采食量 3、饲喂方式和时间:“先坏后好,少喂勤添” 原则,选择合适时间饲喂。 4、饲喂的连续性:饲料变更降低采食量,采 用“逐渐更换”原则
一、调节采食量的中枢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的作用 CNS是调节采食量的关健,作用是使动物产生 饥饿感和饱感,调节食欲的大小,控制采食量。 饥饿(hunger)——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未采食而消化道 内容物已排空时的生理状态。采食后会消失。 饱(satiety)——动物采食后,消化道已充满食物的生理 状态。 食欲(appetite)——动物想吃食的欲望,由多种因素影 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三、采食量的意义
2.采食量是配制动物饲料的基础 3.采食量是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的依据 4.采食量是合理组织生产的依据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第二节 采食量的调节
一、采食量的神经调节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三、不同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比较
一、采食量的神经调节
采食量的调节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其他 器官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作用参与采食量的调节。
一、采食量的概念
2. 实际采食量
指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定
时间内,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
3. 规定采食量
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 的采食量的定额。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采食量的概念
4.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VFI是动物本能,一般随动物日龄或体重的增加 而增加; VFI与实际FI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取决于动 物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和方式; 规定FI是一个定额。
第十四章 动物的采食量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采食量的概
念,影响采食量因素及实际 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内容
第一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采食量的调节 第三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动念和意义
一、采食量的概念 二、采食量的衡量 三、采食量的意义
最重要的物理特性,是确定每次采食量大小的 重要因素之一。动物胃肠道中存在压力受体, 能够感受紧张度变化。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2)体内温度变化
热稳衡理论
体内温度升高,采食量下降; 体内温度降低,采食量提高。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3 、脂肪稳衡理论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采食量的衡量
1.用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
通常用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但因 饲料干物质和营养浓度不同, 故采食量相同, 并不意味着摄入的养分数量相同。
2.用能量的摄入量来表示
将影响采食的各种因素与能量的摄入量建立回归 公式,可以预测采食量。如:NRC(1998)建立了 预测不同阶段猪采食量的公式。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1、化学静态理论(Chemostatic theory)或 化学调节
消化道食糜成分和吸收的养分通过其浓度的变 化,参与采食量的调节。调控采食量的化学因素有: 葡萄糖、挥发性脂肪酸、氨基酸、矿物元素、游离 脂肪酸、渗透压、pH值、激素等。
其中葡萄糖和挥发性脂肪酸是最重要的因素。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1)血糖 血液葡萄糖与采食量呈负相关。 “血糖稳衡理论”(Mayer J.1953) 对于单胃动物,动静脉血糖浓度之差是调控动物采 食量的主要因素。下丘脑存在葡萄糖受体,饱中枢 和饿中枢通过胰岛素分泌见解参与血糖的调节。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2)肾上腺素能物质 向下丘脑注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
素可提高动物的采食量。 注射-肾上腺素时,小剂量可提高采食量,
大剂量则会降低采食量。
(2)挥发性脂肪酸(VFA) 1)反刍动物,血液挥发性脂肪酸参与采食量的调节; 2)乙酸和丙酸可直接或间接参与采食量的调节; 3)VFA可影响瘤胃液的渗透压和pH。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2、物理调节
通过胃肠道紧张度、体内温度变化等来调节采食 量,其中,胃肠道紧张度最重要。 (1)胃肠紧张度
1.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rm, CNS)的作用
调节采食量的关键,使动物产生饥饿感和饱感, 调节食欲的大小,控制采食量。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采食量的神经调节
饥饿(hunger):指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未采食 而消化道内食物已排空时的生理状态。 饱(satiety):指动物采食后,消化道已充满 食物时的生理状态。 食欲(appetite):是指动物想吃食的愿望。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三、采食量的意义
1. 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⑴ 影响动物的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率; ⑵ 采食量过低,不能满足最低生长需要,使 生产效率急剧下降,即维持的营养需要占营养 物质需要的比例过大;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三、采食量的意义
⑶ 如果动物采食过高,则会引起: 动物产品质量下降,脂肪沉积过多,单位成本 的商品效益下降。 体组成发生改变,主要增重是脂肪,降低饲料 的转化率。 会引起泌乳动物停止泌乳,怀孕母畜死胎增多, 产蛋鸡产蛋率下降。
Kennedy G.C(1953)提出用来解释采食量的长期 调节机制。 采食量的长期调节取决于动物体内的能量储备, 与能量储备相关的物质则可能作为反馈信号影响 CNS活动,从而控制采食量。 脂肪稳衡理论认为,动物采食是为了保持体内有一 定量的脂肪储备,若动物体脂处于亏损状态,则动 物的采食量趋于提高,以弥补体内脂肪的损失。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参与调节的主要因素:胰岛素、肾上腺素能物 质、莱普汀(leptin)。
(1)胰岛素 • 作用:胰岛素能促进体内脂肪的储存,抑制储存 脂肪的水解。 • 效应: 注射的部位不同,其对采食量的调节效应 不同。外周注射胰岛素,可刺激动物提高采食量。 在中枢神经系统注射胰岛素,使采食量下降。
一、采食量的概念
采食量通常是指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
量。有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之分。
1.随意采食量(Voluntary Feed Intake,VFI)
指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 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VFI是动物 在自然条件下采食行为的反映,是动物的本能。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采食量的神经调节
2. CNS的部位
⑴ 脊椎动物的下丘脑是调节采食量的重要部位。 ⑵ 饱中枢:抑制摄食的中枢,饱中枢兴奋时, 饿
中枢受到抑制,动物产生饱感,采食停止。 ⑶ 饿中枢:刺激摄食的中枢部位,饿中枢兴时,动
物的食欲旺盛,刺激采食量。 ⑷ 饱中枢和饿中枢交互作用,共同调节动物的采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