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历史教学的史证价值与路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在历史教学的史证价值与路径

一、历史教学中音乐的育人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的“教化”功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先秦时期的“六艺”中,“乐”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被儒者视为修养工夫的三大法门。在西方,柏拉图也说过:音乐蕴藏于灵魂深处,滋润身心。可见,音乐教育在个人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思想和行为合乎道德规范。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音乐教育功能的写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探寻历史真相,体悟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不难发现,音乐和历史在培养道德和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共通之处,音乐与历史教学的完美结合,必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二、历史教学中音乐的史证价值

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说:与语言相似,音乐也是人类灵魂的体现,伟大的音乐家们已经向人类传达了其他任何语言都无法言表的事物,如果我们不想使这些事物成为毫无生气的古董,我们就必须尽最大可能去使尽可能多的人理解音乐的特别表现形式。毋庸置疑,音乐也是历史叙述的一种形式,把音乐引入历史教学,充分挖掘音乐的史证价值,对于历史教学和音乐传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

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1937年,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歌曲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巧妙地塑造了游击战士们勇敢无畏、积极乐观、机智灵敏的典型形象。歌曲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的一份珍贵史料。再如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获得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的音乐不仅充满了诗意,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涵义。《答案在风中飘(Blowinthewind)》就是典型: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白鸽要飞跃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炮弹还要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在学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六单元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时,鲍勃•迪伦的这首歌曲便是极好的史料素材。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爆发了巨大规模的反对越战的浪潮,歌曲将美国年轻人对战争、暴力以及种族歧视等等的怀疑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也鲜明地表达了人们对维护世界和平、享受安居乐业稳定生活的热切渴望。

三、音乐在历史教学中的路径

高中生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但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偏于感性,理性分析尚处于形成阶段。在历史教学中,利用音乐作为辅助手段,适合高中生的身心特征。历史庄严凝重,无法再现;音乐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二者结合,历史便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来。以下谈谈音乐在历史教学中的路径问题。1.创设情境,神入历史。神入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思维形式,很早就受到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教学界的关注,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而且一直是历史教学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神入要求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研究历史,而音乐的旋律为学生了解那个时代发展的环境背景营造了一种氛围,或激昂、或低沉、或高亢、或婉转,将其展现得淋漓至极,这样的效果是图文材料所难以达成的。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音乐的魔力,是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时,我选用了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用以说明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征,欢快的旋律不仅活跃了课堂

氛围,也将学生带入了“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生活情境之中。在教授人教版历史必修1《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上课伊始,播放《松花江上》这首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低沉的旋律如泣如诉,真切感人,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美妙动听的乐曲,远胜枯燥乏味的说教。创设情境,神入历史,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2.巧用歌词,设疑启思。歌词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凭借着语言,诉诸人的思想情感。既能反映社会变迁,又能起到娱乐、认识、教育、审美的功能。理所当然,歌词也是历史叙述的一种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作为史料素材加以运用,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中国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啊!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引入《走进新时代》一歌,并设置如下问题:中国人何时当家作主、主宰自己命运?春天的故事代指何事?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包括哪些人,他们是怎样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我曾修过一条铁路,把它投入使用,让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我曾建过一座高楼,直抵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高楼,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这是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流行的一首歌曲。在学习《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我引入这首歌曲,并设置如下问题:“我”为什么一毛钱都没有?歌曲为什么会流行起来?它向人们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现状?饱含情感的歌词代替了冰冷无味的文字,换一种史料呈现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学生的兴趣也立马被调动了起来。连原先不爱思考、害怕回答问题的学生,都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了。3.余音绕梁,画龙点睛。传统的课堂总结都是由教师讲述或者板书提纲等方式完成。如果用音乐加以总结,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用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浩浩乾坤》作为结尾,非常适合本课的教学主题。“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旗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